(1)缺點法。
缺點法,是指從操作方法、使用對象、功能結構等方面去尋找物品版的缺權點,通過改正這些缺點來形成創造目的的一種方法。
(2)希望法。
希望法,也稱希望點列舉法,就是從社會和個人願望出發,通過列舉希望來形成創造目的的課題。這是尋找發明課題的一種常用的方法.
(3)組合法。
組合法,就是將兩個或兩個以上已有的技術原理或不同的產品,通過巧妙的結合或重組,從而獲得整體功能的新技術、新產品的創造方法。
(4)擴大法。
發明技術中的擴大法,就是使現有物品的某些方面數量上變大、變多、或者質量上變好。它包括擴大體積、延長壽命和增加用途等方面。
(5)移植法。
移植法是將某一領域或某種物品已見成效的發明原理、方法、結構、材料、元件等,部分或全部引進到別的方面。從而獲得新成果或新產品。
(6)拓展法。
將某產品不斷向外進行拓展思維,所發現的有實用價值的新思維,並將其設計成可操作的工程。
(7)延伸法。
在同一個方向上考慮思維下一步下一步的工程。從而把發明不斷的推向高尖端。
(8)排除法。
將所有的錯誤選項排除在外之後,剩下的選項都是正確的。
『貳』 試舉出組合原理在實際中的應用
其實組合原理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的話,主要是指根據一些實際的案例計算它的總數,你根據這個原理去參照實際的例子即可。如你搭配各種禮品,可以計算下有多少種。
『叄』 為什麼說組合發明是當今發明創造使用最多的方法
組合創造法是指將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學說、技術或產品的一部分進版行適當的疊加和組合,權以形成新學說、新技術或新產品的發明創造方法。組合的思維基礎是聯想思維。在發明創造領域,組合原理有著廣闊的用武之地。在大學生的發明創造活動中,組合原理屬於應用最多、效果最好的發明創造原理之一。
『肆』 什麼是組合發明法
橡皮和鉛筆是兩項不同的技術成果。一位貧窮的畫家威廉把它們組合在一起,發明了把橡皮包在鉛筆頭上的鉛筆。他獲得了專利。他把這個專利和專利權賣給了拉巴地布鉛筆公司,使該公司每年僅專利費一項收入達50萬美元。有一家音樂工業公司的技術員豪斯菲爾德,把超聲檢查儀與計算機圖像識別兩項技術組合起來,發明了能夠進行人體內探測的CT掃描儀器,因而獲得了諾貝爾醫學獎。
這項發明技法叫組合法。它是在創造發明中,把多種技術成果綜合在一起,構思出新穎的設計和獨特的功能的方法。
組合法是詳細構思設想的有效途徑。有人對1900年以來的480項重大成果進行了分析,發現從1950年以後,組合型的成果的數量遠遠超過了突破型發明的數量,成為佔主導地位的技術。組合型的技術發明使技術更加完善、成熟。組合法也有一定的規律可循。在有了某個創造性設想,或者謀求某種特殊功能的時候,我們可以從原理的組合、內插式組合、輻集式組合等三種形式,從不同的角度進行發明設計。
『伍』 TRIZ理論及應用的目錄
第1章緒論
1.1triz理論概述
1.2triz理論的誕生
1.3阿奇舒勒的發現
1.4發明等級
1.5triz理論的主要內容及九大經典理論體系
1.6應用triz理論的一般過程
1.7triz理論需要改進的地方
1.8如何學習triz理論
第2章創新思維方法
2.1創新思維
2.1.1創新思維的形成與發展
2.1.2創新思維的特點
2.2思維慣性
2.2.1什麼是思維慣性
2.2.2思維慣性常見的表現形式
2.3傳統創新思維方法
2.3.1試錯法
2.3.2頭腦風暴法
2.3.3列舉法
2.3.4設問法
2.3.5焦點客體法
2.3.6六頂思考帽法
2.4triz創新思維方法
2.4.1九屏幕法
2.4.2小人法
2.4.3金魚法
2.4.4stc運算元
2.4.5最終理想解
第3章技術系統進化法則
3.1技術系統進化過程曲線
3.1.1s曲線
3.1.2triz中的s曲線
3.2八大技術系統進化法則
3.2.1提高理想度法則
3.2.2完備性法則
3.2.3能量傳遞法則
3.2.4協調性法則
3.2.5子系統不均衡進化法則
3.2.6向超系統進化法則
3.2.7向微觀級進化法則
3.2.8動態性進化法則
3.3具有進化潛力的進化路線搜索方法
3.4技術系統進化法則的應用
第4章資源分析
4.1資源分類
4.1.1現成資源
4.1.2派生資源
4.1.3差動資源
4.2資源考察
4.3資源利用
第5章40個發明原理
5.1發明原理1:分割
5.2發明原理2:抽取
5.3發明原理3:局部質量
5.4發明原理4:非對稱
5.5發明原理5:組合
5.6發明原理6:多用性
5.7發明原理7:嵌套
5.8發明原理8:質量補償
5.9發明原理9:預先反作用
5.10發明原理10:預先作用
5.11發明原理11:預先防範
5.12發明原理12:等勢
5.13發明原理13:反向作用
5.14發明原理14:曲面化
5.15發明原理15:動態化
5.16發明原理16:部分超越
5.17發明原理17:維數變化
5.18發明原理18:機械振動
5.19發明原理19:周期性作用
5.20發明原理20:有效作用的連續性
5.21發明原理21:快速
5.22發明原理22:變害為利
5.23發明原理23:反饋
5.24發明原理24:中介物
5.25發明原理25:自服務
5.26發明原理26:復制
5.27發明原理27:廉價替代品
5.28發明原理28:機械繫統的替代
5.29發明原理29:氣壓與液壓結構
5.30發明原理30:柔性殼體或薄膜
5.31發明原理31:多孔材料
5.32發明原理32:改變顏色
5.33發明原理33:同質性
5.34發明原理34:拋棄與再生
5.35發明原理35:物理/化學參數變化
5.36發明原理36:相變
5.37發明原理37:熱膨脹
5.38發明原理38:加速氧化
5.39發明原理39:惰性環境
5.40發明原理40:復合材料
第6章矛盾與矛盾的解決
6.1技術系統中的矛盾
6.1.1矛盾
6.1.2基於triz的矛盾分類
6.1.3技術矛盾與物理矛盾的關系
6.2技術矛盾的解決
6.2.1技術矛盾的描述
6.2.2阿奇舒勒矛盾矩陣
6.3物理矛盾的解決
6.3.1物理矛盾的描述
6.3.2解決物理矛盾的分離原理
6.3.3應用分離原理解決物理矛盾的步驟
6.3.4分離原理與40個創新原理的對應關系
第7章物-場模型分析方法
7.1物-場模型的概述
7.2物-場模型的類型
7.3物-場分析的表示方法
7.4物-場分析的一般解法
7.5物-場模型的構建步驟
7.6物-場模型的分析實例
第8章發明問題的標准解法
8.1標准解法分類
8.2標准解法的構成
8.3第1級標准解法:建立和拆解物-場模型
8.4第2級標准解法:強化完善物-場模型
8.5第3級標准解法:向超系統或微觀級轉化
8.6第4級標准解法:檢測和測量的標准解法
8.7第5級標准解法:簡化與改善策略
8.8標准解法的應用
第9章發明問題解決演算法——ariz
9.1ariz概述
9.2詳解ariz-85
9.2.1第一階段:建構與分析原有問題
9.2.2第二階段:移除實體限制
9.2.3第三階段:分析問題答案
9.3發明meta-演算法
9.3.1meta-演算法
9.3.2meta-ariz
9.3.3smart2000t-r-i-z
第10章計算機輔助創新軟體簡介
10.1本體論
10.2計算機輔助創新設計平台pro/innovator
10.3計算機輔助創新設計平台pro/innovator2005的安裝
10.3.1pro/innovator2005的安裝環境要求
10.3.2iwintlicensemanager的安裝
10.3.3pro/innovator2005在server端的安裝
10.3.4pro/innovator2005editor的安裝
10.3.5pro/innovator2005的安裝
10.4pro/innovator模塊
10.4.1「項目封面」和「項目描述」模塊
10.4.2「系統分析」模塊
10.4.3「問題分解」模塊
10.4.4「解決方案」模塊
10.4.5「創新原理」模塊
10.4.6「專利查詢」模塊
10.4.7「方案評價」模塊
10.4.8「專利申請」模塊
10.4.9「報告生成」模塊
10.5利用pro/innovator軟體解決機車柴油機油耗超標問題
10.5.1問題概述
10.5.2問題關系圖的形成
10.5.3問題求解
10.5.4方案評價和實施方案列表
參考文獻
『陸』 寫出組合創造法中的三種主要模式,並舉例說明。
組 合 法
組合創新是很重要的創新方法。有一部分創造學研究者甚至認為,所謂創新就是人們認為不能組合在一起的東西組合到一起。日本創造學家菊池誠博士說過:「我認為搞發明有兩條路,第一條是全新的發現,第二條是把已知其原理的事實進行組合。」近年來也有人曾經預言,「組合」代表著技術發展的趨勢。
總的來說,組合是任意的,各種各樣的事物要素都可以進行組合。例如,不同的功能或目的可以進行組合;不同的組織或系統可以進行組合;不同的機構或結構可以進行組合;不同的物品可以進行組合;不同的材料可以進行組合;不同的技術或原理可以進行組合。不同的方法或步驟可以進行組合;不同的顏色、形狀、聲音或味道可以進行組合;不同的狀態可以進行組合;不同領域不同性能的東西也可以進行組合;兩種事物可以進行組合。多種事物也可以進行組合。可以是簡單的聯合、結合或混合,也可以是綜合或化合等。
一、成對組合
成對組合是組合法中最基本的類型,它是將兩種不同的技術因素組合在一起的發明方法。依組合的因素不同,可分成材料組合、用品組合、機器組合、技術原理組合等多種形式。如材料組合,一般是對現有的原料不滿意或希望它能滿足某種要求,與另一種不同性能的材料組合起來,從而獲得新材料,例如諾貝爾為了使稍一震動就爆炸的液體硝化甘油做成固體易運輸的炸葯,將硝化甘油和硅藻土混在一起;用品或機器組合常將兩個用品組合成一個用品,使之具有兩個用品的功能,使用方便,如保溫杯,帶電子表的圓珠筆,帶收音機的應急燈,有起罐頭功能的水果刀等,這種用品組合一般是以一種用品的形式和功能為主,將另一種用品巧妙地置於該用品的形體之內,使之不僅增加功能,同時又給人以新穎、華貴的感覺,機器的組合常是把完成一項工作同時需要的兩種機器或完成前後相接的兩道工序的兩台設備結合在一起,以便減少設備的數量、提高效率。它比用品組合復雜的多,如某廠用灰漿攪拌機拌灰漿時需加入麻刀,由於麻刀成團,需預先抽打疏鬆後方能加入攪拌機。為使灰漿與麻刀攪拌均勻且節省人力,他們把彈棉機的有關機構與攪拌機結合,先彈開麻刀,再用風力吹人攪拌機,收到了較好的效果;而技術原理組合的例子就更多了,如將金屬0 昿貣A和B按各種不同的比例混合,當達到某一比例時,其熔融點比A與B各種金屬的熔融點都低,這就是所謂低共熔結晶現象,此種現象是金屬學的人門知識。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焊錫便是利用鉛和錫的低共熔現象。鉛和錫的熔點分別為327℃和232℃,然而鉛和錫混合後卻生成了熔點為183℃的合金(即焊錫)等;還有的組合是以某一特定對象為主體,通過置換或插入其他技術導致發明或革新的方法,如在音響設備上加上麥克風的功能出現了卡拉OK機,彩電設備中加上錄放裝置產生了錄像機,洗衣機中插入了甩干裝置,出現了全自動漂洗與甩乾的功能等,也有人把這種組合叫做內插式組合。
以上各種成對組合,若把對象增加也能形成更多的組合創造。
二、輻射組合
輻射組合是以一種新技術或令人感興趣的技術為中心,同多方面的傳統技術結合起來,形成技術輻射,從而導致多種技術創新的發明創造方法。用通俗的話說,就是把新技術或令人感興趣的技術進一步的開發應用;這也是新技術推廣的一個普遍規律。現以人造衛星這種新技術為例,看它所引起的輻射組合。如圖6-2所示,人造衛星技術成功以後,它與各種學科的輻射組合,發展了衛星電視轉播、衛星通訊轉播。衛星氣象預報、衛星導航、全世界的時間標准、生物進化科學,以及對月、行星、恆星等宇宙研究的各技術等。
這種輻射組合的中心點是新技術,若把這個中心點改為一項具有明顯優點,具有人們所喜愛的特徵,也可以考慮用輻射組合來開發產品。例如閃光技術,小電機等也有許多輻射組合的新產品。以家用電器為例,由於電進人家庭,由電的輻射組合,現已發展了眾多的家用電器,如電視機、電冰箱、全自動洗衣機、空調機、電爐、電飯堡、洗碗機、電熱毯、抽油煙機、電烤箱、電取暖器、電子游戲機、電吹風等等。此外,還有一種類似輻射組合的方法,即某事物尋求改進或創新,把此事物做為中心點,與一些與改進事物毫不相乾的甚至風馬牛不相及的事物強行組合,形式上與輻射組合相似,這種組合大多數可能是無意義的、荒唐的,但往往也可以從中找到有價值的方案。可以對於這種組合有人又叫它為焦點組合法。該法實質上是焦點法和強制聯想法的結合。
三、形態分析組合
形態分析組合也稱形態分析法,是瑞典天文物理學家卜茨維基於1942年提出的,它的基本理論是:一個事物的新穎程度與相關程度成反比,事物(觀念、要素)越不相關,創造性程度越高,即易產生更新的事物。該法的做法是:將發明課題分解為若干相互獨立的基本因素,找出實現每個因素功能所要求的可能的技術手段或形態,然後加以排列組合得到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案,最後篩選出最優方案。
例如,要設計一種火車站運貨的機動車,根據對此車的功能要求和現有的技術條件,可以把問題分解為驅動方式、制動方式和輪子數量三個基本因素。對每個因素列出幾種可能的形態。如,驅動方式有柴油機、蓄電池,制動方式有電磁製動、腳踏制動、手控制動,輪子數量有三輪、四輪、六輪、則組合後得到的總方案數為2×3×3=18種。然後篩選出可行方案或最佳方案。
形態分析組合的一般步驟
(1)確定發明對象:准確表述所要解決的課題,包括該課題所要達到的目的及屬於何類技術系統等。
(2)基本因素分析:即確定發明對象的主要組成部分(基本因素),編制形態特徵表。確定的基本因素在功能上應是相對獨立的,在數量上應以3?個為宜,數量大小,會使系統過大,使下步工作難度增加,數量大多,組合時過於繁雜很不方便。
(3)形態分析:要揭示每一形態特徵的可能變數(技術手段),應充分發揮橫向思維能力,盡可能列出無論是本專業領域的還是其他專業領域的所有具有這種功能特徵的各種技術手段。在形式上,為便於分析和進行下一步的組合,往往採取列矩陣表的形式,一般表格為二維的,每個因素的每個具體形態用符號Pj表示,其中j代表因素,j代表具體形態。對較復雜的課題,也可用多維空間模式的形態矩陣。
(4)形態組合:根據對發明對象的總體功能要求,分別把各因素的各形態一一加以排列組合,以獲得所有可能的組合設想。
(5)評價選擇最合理的具體方案:選出少數較好的設想後,通過進一步具體化,最後選出最佳方案。
由於所得方案是在各種方案中選出的,因此形態分析組合的特點是具有全解系性質。
另一特點是具有形式化性質,它需要的主要不是發明者的直覺和想像,而是依靠發明者認真、細致、嚴謹的工作及精通與發明課題有關的專門知識。第三個特點是該法有較高的實用價值,它不僅運用於發明創造,而且也適用於管理決策,科學研究等方面,從而引起人們的普遍重視。該法的發明者F·茨維基利用形態分析組合法解決了一系列重大技術問題,其中設計新功能噴氣發動機是他的最大成就,也是形態分析組合法達到的高峰。下面將此例介紹如下,其一般步驟為:
(1)確定發明對象:設計新功能噴氣發動機。
(2)基本因素分析:選擇了11項形態特徵:
P1——燃料來源(化學媒介體);
P2——牽引力產生方式;
P3——牽引力調節類型;
P4——牽引力調節方式,
P10——動作狀態,
P11——燃料性質。
(3)形態分析:將每一形態特徵的可能變數,用矩陣表的形式列出: P11P21——內部、外部化學媒介物;
P12P22——內源、外源牽引力;
P13P23P33——自身調節、外力調節、無調節;
P14P24——內部、外部調節;
P16P26P36P46——化學能轉換為機械能的四種方式;
P17P27P37P47——發動機在無空氣的空間、空中、水中、地下四種做功的能力;
P18P28P38P48——推進運動、旋轉運動、振動運動或局部無運動;
P19P29P39 ——氣體燃料、固體燃料、液體燃料;
P110P210——連續動作或非連續動作;
P111 P211——自然燃料、引燃料。
(4)形態組合:選每種基本因素中的可能變數組合。如
P11P12P13P14P15P16P17P18P19 P110P111
共有方案數
N=2×2×3×2×2×4×4×4×3×2×2=36864
(5)評價選擇最合理的具體方案:在36864種方案中評價篩選,最後選定的最佳解決方案是組合而成。
『柒』 組合發明法為什麼是發明創造使用最多的
組合創造法是指將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學說、技術或產品的一部分進行適當的疊加和組合,以形成新學說、新技術或新產品的發明創造方法。組合的思維基礎是聯想思維。在發明創造領域,組合原理有著廣闊的用武之地。在大學生的發明創造活動中,組合原理屬於應用最多、效果最好的發明創造原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