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前輪驅動的創始者是誰人
1801年,俄國農民Y·阿爾塔莫諾夫設計了第一輛帶腳踏板的前輪驅動自行車,但在1818年注冊自行車發明專利的卻是德國人卡爾·德萊斯。L·沙姆舒連科夫是一位自學成才的俄國農民發明家,1752年,他製造了世界上第一輛自行載具(可能是腳踏四輪車和汽車的前身),並因此被授予約合今天2美元的獎金。
前輪驅動指汽車設計中,發動機只驅動一對前輪的動力分配方式。現在,大部分轎車都採用前輪驅動的配置。而在汽車發展的早期,後輪驅動的設計則更為普遍。前輪驅動的汽車上,發動機一般是橫向安裝的,即氣缸的排列方向與車的行走方向垂直,但是也有少數車型的發動機採用縱向安裝。前輪驅動的車輛通常發動機和變速箱也都在汽車前部。
前輪驅動的設計最早出現在1928年英國產的阿爾維斯牌〔Alvis〕汽車上。第一批較為成功的前輪驅動車包括1931年德國產DKWF1,1934年法國雪鐵龍的TractionAvant和英國BSA的三輪汽車。這些車都採用中置引擎、前輪驅動布局,即變速箱位於發動機的前方。
橫置發動機的設計是1959年隨著迷 的推出而開始普及的。它將變速箱集成到發動機下方的機油盤中,並採用了很簡單的齒輪結構。標致和雪鐵龍隨後也推出了類似的車輛。
自1980年代起,美國汽車廠商生產的轎車開始逐漸轉向採用前輪驅動。最早的車型包括雪佛蘭的citation和福特的金牛座。日本廠商在1980年代也採取了同樣的轉變。因此,1990年代以後的美國汽車市場上,美日廠商的車型大部分都是前輪驅動,橫置引擎的布局方式。不過,近來,一些美國廠商如克萊斯勒,在大排量的轎車上又回到後輪驅動的設計,以增強其加速性以作為賣點。
⑵ 最早採用前輪驅動技術的哪家汽車公司
1928年,英國的阿爾維斯牌(Alvis);
應用得比較早的:1931年德國產DKW F1,1934年法國雪鐵龍的Traction Avant 和英國BSA的三輪汽車;
⑶ 汽車發展史上六座里程碑
第一個里程碑:「梅塞德斯」開創了汽車時代n 「帕納爾系統」 n 埃米爾·那利內克 n 汽車賽在當時就是一種有效的汽車廣告 第二個里程碑:福特汽車公司開始大批量生產汽車n 底特律生產的一種以「福特」命名的汽車,型號為「T型」 n 亨利·福特的目標是生產「全球車」 n T型車的許多創新永遠地改變了汽車製造業 第三個里程碑:前輪驅動汽車的創造者雪鐵龍n 安德烈·雪鐵龍於1934年在法國樹起了汽車史上的第三個里程碑 n 1934年3月24日,一種新型的汽車結構出現了:一款名叫7A的前驅動汽車問世 第四個里程碑:「甲殼蟲」汽車的神話n 打破了福特T型汽車的產量紀錄 n 「甲殼蟲」的發動機是後置的 n 「甲殼蟲」已經卷土重來 第五個里程碑:難以超越的「迷你」汽車n 「迷你(Mini)」 在1959年面世,觸發了汽車技術的一場革命 n 「迷你」車成了一種不分等級的、受崇拜的汽車 n 現在幾乎所有公司都模仿了「迷你」車的設計 第六個里程碑:風靡90年代的多用途廂式車n MPV是由法國雷諾汽車公司在20世紀80年代創造的n MPV車內每個座椅都可獨立調節,可以做成多種形式的組合n 受MPV設計概念的啟發,現代汽車上又出現了運動型多用途車</b>
⑷ 汽車發動機前置前輪驅動在什麼車型上使用
主要在轎車上採用
⑸ 前輪驅動的汽車,前輪產生的摩擦力是只作用於前輪向前,還是前輪產生的摩擦力作用於整個車都向前
前驅車動力主要來自於兩個前輪,前輪產生的摩擦力作用於整個車向前
⑹ 前輪驅動汽車轉向原理
汽車的驅動方式和驅動系統是影響汽車價格及性能的關鍵因素之一,比較普遍車型的驅動方式基本分為「前輪驅動」(FWD)、「後輪驅動」(RWD) 、「全輪驅動AWD「以及」「四輪驅動4WD」;
所謂前置前驅,是指發動機被安放在車輛的前部發動機艙內,通過前輪驅動的驅動型式。
這是1970年代後才真正興起和在技術上得以完善的驅動形式,目前大多數中、小型轎車都採用了這種驅動型式。
前置前驅車型將變速器和驅動橋做成了一體,固定在發動機旁將動力直接輸送到前輪驅動車輛前進。
所謂前置後驅,是指發動機被安放在車輛的前部發動機艙內,通過後輪驅動的驅動型式。
這是一種傳統的驅動型式,採用這種驅動型式的轎車,其前車輪負責轉向任務,後輪承擔驅動工作。
發動機輸出的動力通過離合器、變速器、傳動軸輸送到後驅動橋上,驅動後輪使汽車前進。
(6)前輪驅動汽車創造者擴展閱讀。
前輪驅動指汽車設計中,發動機只驅動一對前輪的動力分配方式。
現在,大部分轎車都採用前輪驅動的配置。而在汽車發展的早期,後輪驅動的設計則更為普遍。
前輪驅動的汽車上,發動機一般是橫向安裝的,即氣缸的排列方向與車的行走方向垂直,但是也有少數車型的發動機採用縱向安裝。
前輪驅動的車輛通常發動機和變速箱也都在汽車前部。
⑺ 什麼車輛前輪驅動
前輪驅動的好處是: 1、結構緊湊,這是最大的好處。前輪驅動汽車可以減少傳動軸,可以將變速箱和離合器以及驅動橋的主減速器做在一起,減少了傳動系統的部件,節省了空間。前驅汽車還可以將發動機從縱置式改為橫置式,減少了動力方向的轉換環節。 2、前輪制動性能得到改善。由於發動機和傳動系都在車輛的前部,所以汽車的重心靠前,加上制動時汽車重心前移,導致前輪載荷增加,前輪的制動力也就增加,使得前輪在緊急制動時不易抱死(未裝ABS的情況下)。這也是前盤後鼓式制動系統在這部分汽車中的低價位車上用得較多的原因。 3、 汽車前座舒適性比後座好。由於汽車重心靠前,所以前輪懸掛系統的承載質量與非承載質量之比要大於後輪,承載質量與非承載質量之比越大,舒適性越好。 4、 轉向性能得到改善。前輪既是驅動輪,又是轉向輪,使得轉向時的行駛方向容易控制,不容易出現過度轉向的現象,轉向安全性也得到提高。 5、 成本降低。由於節省了傳動軸、獨立的變速箱、主減速器箱體(俗稱牙包)等部件,所以整車成本得以降低。 6、 車內空間較為寬敞。傳動軸的取消,使得車內地板較為平坦,但仍然不能做到完全平坦,因為除了傳動軸外,還有排氣管、燃油管、電氣線路等存在,仍然會使車內地板凸起一塊;原來在後軸上的牙包的取消,使得後座得以後移,而且行李箱容積得到增大。前輪驅動的不利的地方是: 1、 起步性能不好。由於汽車起步時重心後移,前輪載荷減小,導致驅動力減小,所以汽車起步加速、坡起以及爬坡能力會降低。 2、 機械傳動效率降低。由於前輪汽車的變速箱中不可能有直接檔(就是不經過任何齒輪副傳動的檔位,1:1傳動的齒輪副都不能稱為直接檔,何況變速箱中不使用1:1的齒輪副),因此在高速檔中,其傳動效率會比後驅汽車要低,後果就是增加齒輪的磨損,增加燃油消耗。 3、 制動時容易出現後輪抱死甩尾現象(在未裝ABS,且未對制動系精心設計的情況下)4、 汽車前後橋載荷不易匹配。由於發動機和傳動系都在車輛的前部,所以汽車重心靠前,導致汽車的大部分載荷都由前橋來承擔;加上這個級別的汽車在使用中前排坐人的情況遠遠大於前後都坐人並且行李箱放滿行李的情況。所以這樣的後果就是增加了前輪的磨損,增加前輪制動時的負擔,增加了制動時後輪抱死甩尾的可能性。 5、 轉向驅動萬向節的加工成本高,質量要求也高,出現問題的可能性也大。後輪驅動的好處,基本上就是前輪驅動的不利因素: 1、 驅動力好,加速、爬坡能力強 2、 直接檔機械傳動效率高 3、 汽車前後橋載荷容易匹配成1:1,使得前後座舒適程度較一致,或者後座更舒適。這也是高級轎車多數是後輪驅動的原因,因為老闆、領導都有專人開車,不坐前座。 4、 沒有轉向驅動萬向節這一可靠性較低的環節 5、 此驅動形式非常成熟,技術也很高,比較可靠後輪驅動的不利之處主要就是前輪驅動的好處: 1、 結構不緊湊,不過這一點對高檔車來說不成問題 2、 轉向時容易出現過度轉向的情況 3、 車內地板凸起較大所有前輪驅動或者後輪驅動的缺點都可以通過設計和相應的技術處理得到解決或改善。
⑻ 汽車發展6個里程碑
梅塞德斯開創了汽車時代
福特汽車公司開始大批量生產汽車
前輪驅動汽車的創造者雪鐵龍
甲殼蟲汽車的神話
難以超越的迷你汽車
風靡90年代的多用途廂式車
以上就是6個里程碑。
⑼ 前輪驅動汽車的創造者是
安德烈·雪鐵龍。
第一批較為成功的前輪驅動車包括1931年德國產DKW F1,1934年法國雪鐵龍的Traction Avant 和英國BSA的三輪汽車。這些車都採用中置引擎、前輪驅動布局,即變速箱位於發動機的前方。外文名翻譯為:Front wheel drive,簡稱FWD。
橫置發動機的設計是1959年隨著迷你的推出而開始普及的。它將變速箱集成到發動機下方的機油盤中,並採用了很簡單的齒輪結構。標致和雪鐵龍隨後也推出了類似的車輛。
前輪驅動最為明顯的便是在結構上少了一條傳動軸,不僅節約成本,且重量輕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節約燃油。其次,少了傳動軸的動力傳輸,在傳輸效率上,前置前驅也會更勝一籌。在空間上,沒有了傳動軸的布置影響,後排的地板也能更加輕松的做到全平,提升乘坐的舒適性。
(9)前輪驅動汽車創造者擴展閱讀
後輪驅動特點
因為重量的分布比較均勻,利於底盤工程師在做標定時能更好的發揮優勢,在操控性和平穩性等方面後驅車都不會差,爬坡的能力也會更好。
但傳動軸的布置,必定也會影響空間、油耗和傳動效率。在操控上,後輪驅動的車相比前輪驅動雖然有優勢,但也會有轉向過度的情況,也就是甩尾。
⑽ 汽車前輪驅動和四輪驅動的差別
其實,開過車或懂車的人都知道,四驅車好的多。除非車輛的性能差太遠,比如拿北京212跟CIVIC TYPE-R比,在彎道肯定差太遠了。
前輪驅動,轉向和驅動都需要前輪發力,承受的壓力自然也會大的多,所以,前輪驅動的車一般都是前胎磨損比較嚴重,這是在經常極限駕駛的情況下。而且,前輪驅動的車有一個永遠都不能消除的詬病,就是轉向不足(還是在高速過彎的情況下)。因為前輪又轉向又加速,車在彎道上會沿直線方向行進,這時候只要收點油門,就會回到原來的軌道上。
四輪驅動,相比而言,比前驅或後驅都好的,前驅容易出現轉向不足(推頭),後驅容易出現轉向過度(甩尾),而四驅車,相對於他們是中性轉向的。穩定性相當好。也就是說,四驅的,在彎道上十分有利,所以,現在在WRC里的車,全是四驅的。而且,四驅的通過性遠遠高於前驅或後驅,畢竟是四個輪子一塊使勁,肯定比兩個輪子強的多了。
不過,話說回來,在中國,針對轎車的話,四驅轎車太少了,在國內,前驅轎車佔95%,也有後驅,但大都是高級車,比如賓士寶馬(除了銳志)。四驅轎車,目前能買到的比較現實的車,只有斯巴魯系列。可以試試,操控性能完全不同。
不是說前驅車不好,中國人對於車輛的性能關注比較少,因為很少有人激烈駕駛,而中國人也不喜歡賽車,所以,對於日常的城市駕駛來說,前驅車一般都能應付的了的。除了對於突發的狀況,比如高速行駛時出現行人,那樣四驅轎車的性能就發揮出來了。
所以,買車還要看用途,經常在山區行駛,當然要四驅車安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