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做好專利申請前的評估
目前,專業的技術轉移機構或企業的知識產權管理人員已經非常注重對已有專利的開發和轉化,但實際上一件專利能否商用化以及如何商用化,在專利申請伊始就應該加以考慮。筆者認為,只有加強專利申請前的評估,制定有針對性的申請策略,才能改變「有什麼、賣什麼」的被動局面,創造「賣什麼、有什麼」的新型專利交易市場。 專利權是法律賦予發明人或其權利受讓人對其發明成果在一定年限內享有的獨占權或專用權,因此對發明預期所能獲得專有地位的評估也不可或缺。如專利保護的范圍與強度、使用專利的自由度、監測侵權的能力、承擔訴訟的能力等。如果通過專利申請把技術方案公開後,卻很難監測到其他人的產品或系統中用到了自己的方案,或者監測需要花費很大的成本,那麼即便是技術上非常領先可以獲得很寬保護范圍的一個發明,也不建議進行專利申請,用技術秘密、軟體著作權等其他知識產權保護方式可能更合適。 專利技術的開發階段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實施的成本和周期,是專利受讓方或被許可方非常關注的一個問題。因此在申請階段就需要了解其狀態:是只有一個概念,還是可進行實踐,或是可以進行生產。如果只是一個概念,那麼要在產業界得到應用可能還需要持續投入,對其進行二次開發。 對將要提交的專利申請進行評估的目的是更早更好地掌握技術的商業潛能,如定義產品的能力、預期的需求、最終用戶的身份、市場大小以及成熟度等。是許可給具有一定規模的企業,還是為了獲得風險資本,或是自己實施防止競爭對手的追隨。這些都需要進行深入的研究和調查,並且需要專利工作者與市場、銷售、技術人員通力合作。如果得出的結論是積極的,那麼在申請專利時投入優質的資源,聘請經驗豐富的專利代理人,部署完整的專利組合,並有選擇地通過《專利合作條約》(PCT)途徑提交國際專利申請都將是有價值的投資。 此外,由於專利的申請和維護都需要支出,尤其是通過PCT途徑提交國際專利申請,因此財務分析也是必不可少的。包括研發成本、專利成本、預期的許可使用費收入、獲得資助進行後續研究的可能性、產品成本分攤等。事實上,有時候成本分析的結果可能是相比自己申請專利,獲得他人的專利許可更經濟。因此,也可以通過引進專利並消化吸收再創新,縮短差距、增強競爭力、避免風險,發揮事半功倍的效果。 綜上,筆者認為,專利申請前的評估對於專利質量的把控以及後續的轉化實施具有重要意義。
⑵ 實用新型專利證書上發明人是老闆,專利權人是老闆的公司,老闆能否以評估後的這項專利增資
公司名義增資
⑶ 專利評估怎麼收費
專利來評估收費一般是源根據評估價值收費的,收取50%評估費。《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實施細則(2011修訂)》將專利檢索報告調整為專利權評價報告,2009年之後申請的專利檢索就叫專利權評價報告,以前的則還叫專利檢索報告。依據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收費標准,專利檢索報告費為2400元,且不得減免。代理費則由代理機構酌情收取。
⑷ 發明專利廠商入股,發明人初期拿錢嗎
評估結果你要認可,不認可的話自然就沒法談後面合作的事了,他們評估或者你版自己評估,都得對權方接受才行。。
入股後,要等到會計年度結束,或者有利潤了才會分紅,而不是給你股金……
比如你的專利評估10萬,他們出資10萬,分紅時就各佔一半,但是他們可不會在你入股的時候就給你10萬塊錢,那樣豈不是相當於你又把自己的股金(專利的評估價)拿回來了?
⑸ 專利發明人排序對職稱評定有影響嗎
專利復發明人屬於共同發明人,制在專利法裡面沒有先後順序的,但是一些專利評職稱什麼的都是把默認的發明人順序來排的。
評職稱應該只有在發明人里都是可以的,主要還是看您單位對這個要求嚴不嚴格,有些需要是第一發明人。
我國專利申請分為發明、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三種類型,發明專利比較難,除產品專利外還可以是方法專利,而實用新型(只能為產品專利)和外觀設計專利還是比較容易申請的。我所在的地方(天津)在擁有專利可以獲得職稱加分。例如高校、醫院等單位,無論是本科院校還是大專院校,都可以評職稱,但是職稱評比難度是不相同的,大專院校一般是教學為主,而職稱很重要的是科研能力(包括論文,課題,專利等);還比方說,醫院,醫師在職稱評定或升格的時候也是注重科研能力的,專利資格也代表了他們在本崗位上的鑽研創新的水平,也是加分的,具體的相關文件可以參閱報評地的《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評審標准》。
⑹ 專利發明人排序對職稱評定有影響嗎
專利發明人屬於共同發明人,在專利法裡面沒有先後順序的,所以不影回響職稱評答定。
⑺ 專利第三發明人評職稱有用嗎
有用,第三發明人可在評職稱時提升競爭力,有利於職稱評定。
有實際意義的專利發明人是要有四個發明人的,專利發明人排名由前往後依次是第一發明人、第二發明人、第三發明人以及第四發明人,所以第三發明人有實際意義。
不同的位置,隱含這對專利發明的貢獻,越往前意味著貢獻越大,對職稱評審的效果也越大,即加分越多。
尤其在評高級職稱的時候,優先選擇前面的發明人,即第一發明人或第二發明人。 評職稱可以通過專利掛名的方法獲得,越靠前的發明專利發明人用處大。
而大家耳熟能詳的論文不在起主導作用,加入了專利的考核,有專利同樣可以為職稱加分,而且加分還不少。手裡有一項專利和沒有專利差別還是蠻大的,最起碼在相同的機會面前,有專利的朋友晉升職稱幾率。
(7)發明人評估擴展閱讀
專利的類型包括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和外觀設計專利。其中發明專利含金量最高,外觀設計專利最低。在評職稱的時候,自然是發明專利加分高,實用新型專利次之。但因為發明專利創造技術難度大,還需要實質審查,所以在獲得專利的幾率上,不如實用新型專利大。如今,用實用新型專利評職稱更為普遍。
專利第三發明人,可以本身就是該項技術的發明者,還可以是通過專利申報的方法獲得。專利申報第三發明人關鍵要找到合適的專利。
總的來說,專利第三發明人評職稱是有用的,至於用處多大,就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了。比如你所在單位評職稱,只有你有專利,而其他人沒有,那麼你的總分可能就比其他人高,晉升的幾率就大。如果都有專利,不少專利發明人位置在你前面,那麼你的競爭就大,那專利第三發明人位置對評職稱的效果就比較小。
⑻ 專利評估需要哪些程序,費用多少
專利技術價值評估資料搜集目錄
一.企業基礎資料
1. 工商企業法人營業執照及稅務登記證、生產許可證等。
2. 企業簡介;
3. 公司章程;
4. 企業營銷網路分布情況;
5. 企業產品質量標准;
6.新聞媒體、消費者對產品質量、服務的相關報道及評價等信息;
7.其它。
二.專利技術資料
1.委託方專利產品研發情況簡介、專利研製人簡介;
2.專利證書及相關受理、轉讓、變更(合同)等法律文書及價款支付憑證;
3.專利說明書;
4.專利技術基本情況調查表(見附表);
5.專利產品項目建議書,合資合作意向書,可行性研究報告或技術改造方案;
6。專利技術檢測報告,科學技術成果鑒定證書,專利技術檢索資料,行業知名專家對技術的評審等;
7.年交納的專利申請費、維持費、年費等各項費用的收據、憑證;
8. 行業專家對於專利技術新穎的鑒定意見
9. 專利登記薄副本
三.財務資料
1.委託方近五年(含評估基準日)資產負債表、損益表或與專利產品相關財務收益統計;
2.專利產品開發研製資金投入及費用統計(表一);
3.委託方未來五年發展規劃;
4.委託方對該專利產品未來3-5年的收益預測及編制說明(C表)。
四.其它資料
1.專利產品獲獎證書、高新技術企業認定證書。
2.專利維持年費按期繳納承諾書。
3.委託方承諾書。
專利權評估步驟
專利權人與評估機構進行前期溝通——確定專利權評估的目的及范圍——根據國家收費標准進行協商收費——評估機構委派小組進住現場考察專利研發情況—搜集專利評估所需資料——搜集完專利評估資料後返回—評估機構撰寫報告—— 出具評估報告草稿與專利權人溝通——出具報告正式版本收取剩餘評估費。
無形資產評估程序
依據國家法律法規,遵照科學、客觀、認真負責的原則,開展無形資產評估的程序如下:
一、簽約:評估前客戶需要與本公司簽定協議,就評估范圍、目的、基準日、收費、交付評估報告的時間等項內容達成一致意見,正式簽署協議,共同監督執行。
二、組建項目組:視評估項目大小、難易程度、組成由行業專家、評估專家,經濟、法律、技術、社會、會計等方面專業人員參加的項目評估組,實施項目評估,項目組實行專家負責制。
三、實地考察:項目組深入企業進行實地考察,考察了解企業的發展變化,經濟效益,市場前景,技術生命周期,設備工藝,經濟狀況,查驗各種法律文書會計報表,聽取中層以上領導幹部匯報。
四、市場調查:採用現代手段在不同地區、不同經濟收入的消費群體中進行調查。有的評估工作還要進行國際市場調查,取得評估的第一手資料。
五、設計數學模型:採用國際上通行的理論和方法,根據被評估企業實際情況設計數學模型,科學確定各種參數的取值,並進行計算機多次測算。
六、專家委員會討論:專家咨詢委員會論證評估結果,專家咨詢委員會必須有三分之二以上人員出席,必須有行業專家出席,半數以上專家無記名投票通過,評估結果才能獲准通過。
七、通報客戶評估結果:將評估結果通報客戶,客戶付清評估費用。
八、印製評估報告,將評估報告送達客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