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科學家偶然的發現故事
1、倫琴射線(X射線)
19世紀,許多科學家都對電子撞擊金屬物體後產生的射線非常著迷.然而,真正發現倫琴射線的是德國科學家威廉-倫琴,時間是1895年.他當時曾使用多種物體來研究這種射線,當他在更換所使用的實驗器材時卻偶然發現自己手骨在牆壁上留下了投影.最終,他確信這是一種具有很強穿透性的射線.
2、青黴素
蘇格蘭科學家亞歷山大-弗萊明原來從事流感研究工作.1928年 9月的下午,弗萊明像往常一樣來到了實驗室.在他的實驗室里培養了一些葡萄球菌--一種引起傳染性皮膚病和膿腫的常見細菌.一次非常偶然的機會,由於疏忽而忘記為一個盛有葡萄球菌的培植盤子蓋上蓋子,結果他發現盤子中生長出的青色黴菌將周圍的葡萄球菌全部殺死.後來,弗萊明還曾風趣地說,這一發現要歸功於他的粗心大意.
3、人造糖
迄今為止所發現的三種最受歡迎的糖的替代品都應歸功於那些忘記洗手的科學家.環磺酸鹽(cyclamate,一種作為人工增甜劑的環己基磺酸鹽)和阿斯巴特糖(aspartame,由天門冬胺酸提取的比糖甜100多倍的增甜劑)都是醫學研究中的副產品,而糖精(saccharin,比蔗糖甜500倍的增甜劑)則是科學家們在研究煤碳焦油的衍生物時偶然發現的.
4、微波爐
微波輻射器(磁控管)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盟軍用於雷達設施.它加熱食品的這一新功能是1946年才被人們發現的.當時,美國Raytheon公司一位名叫皮爾斯-斯朋塞爾的工程師因口袋中的巧克力被磁控管熔化而引發了微波爐生產熱潮.
5、白蘭地酒
中世紀時代的商人們為了讓葡萄酒在運輸過程中少佔地方和延長保持期而將酒中的水分蒸餾掉.但後來有些擅長投機的商人在酒運輸到目的地後並沒有將酒恢復到原來的模樣,這樣就產生了白蘭地.
6、硫化橡膠
未被硫化的橡膠不僅對外界溫度變化敏感、遇到高溫就變得又軟又粘且易拉斷,而且氣味又非常難聞.為了克服未硫化橡膠的這些缺點,查爾斯-古德爾偶然發現在橡膠中加入硫能大大增強了橡膠的強度,加硫後的橡膠製品遇熱不軟,逢冷不脆,性能非常好.以查爾斯-古德爾名字命名的美國GOODYEAR公司生產的產品也以其卓越的品質和性能享譽世界.
7、油炸土豆片
一位名叫喬治-克拉姆的廚師早在1853年就發明了這一至今倍受人們鍾愛的食品.當時,他的一位顧客曾抱怨說他把土豆切得太厚,後來他便將土豆切成薄片再進行煎炸,結果油炸土豆片就迅速成為世人最為歡迎的休閑食品了.
8、夾有葡萄乾的麵包
說起這種食品,還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呢.俄羅斯作家弗拉基米爾-吉里揚諾夫斯基在其作品中描述稱,夾有葡萄乾的麵包是一位名叫伊凡-菲利浦的麵包師的偉大創舉.當時,有位名叫阿爾謝尼-扎克萊夫斯基的總督曾在他那裡購買了一塊新鮮的麵包,結果這位總督卻在麵包里發現了一隻蟑螂.害怕問罪的麵包師急中生智立即吃掉了這只蟑螂,並說這不是蟑螂而是葡萄乾,隨後他立即讓助手們烘烤夾雜有葡萄乾的麵包以便在這位總督大人面前為自己洗脫罪名.夾有葡萄乾的麵包就這樣問世了.
⑵ 誰能給一些科學家偶然發現並引出一連串問題最後有所發現或發明的故事
牛頓 在蘋果樹下看書 然後掉個蘋果下來 發現了地球引力
瓦特 看到水壺冒氣 發明蒸汽機
具體的 你略加修飾一下 只要事情大概不要太誇張 就行了!
⑶ 世界十大偶然發現是什麼
世界十大偶然發現 人類科學發展史充分證明,許多震驚世界的科學發明發現純粹都產生於偶然。如牛頓因蘋果落地而發現萬有引力、門捷列夫在夢中排定元素周期表等。美國著名的《連線》(Wired)雜志(到2006年3月)又列出以下十項轟動全球的偶然發明。 一、偉哥 「偉哥」英文名是「Viagra」。眾所周知,偉哥最初是用來治療咽峽炎的葯物。1992年,廠家在對葯物進行臨床觀察時卻偶然發現,偉哥還能通過改善腹股溝附近的血液循環而治療陽萎病症。從那以後,偉哥的這一葯物副作用便風靡全球。 二、LSD迷幻葯 LSD全稱為Lysergic Acid Diethylamide。1943年由瑞士科學家阿爾伯特-霍夫曼發明。研究該葯物的本來目的是治療一種早期流傳於歐洲的怪病,但在無意間試用後,阿爾伯特-霍夫曼卻經歷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迷幻之旅」。LSD是當前已知的葯力最強的迷幻劑。 三、倫琴射線(X射線) 19世紀,許多科學家都對電子撞擊金屬物體後產生的射線非常著迷。然而,真正發現倫琴射線的是德國科學家威廉-倫琴,時間是1895年。他當時曾使用多種物體來研究這種射線,當他在更換所使用的實驗器材時卻偶然發現自己手骨在牆壁上留下了投影。最終,他確信這是一種具有很強穿透性的射線。 四、青黴素 蘇格蘭科學家亞歷山大-弗萊明原來從事流感研究工作。1928年 9月的下午,弗萊明像往常一樣來到了實驗室。在他的實驗室里培養了一些葡萄球菌--一種引起傳染性皮膚病和膿腫的常見細菌。一次非常偶然的機會,由於疏忽而忘記為一個盛有葡萄球菌的培植盤子蓋上蓋子,結果他發現盤子中生長出的青色黴菌將周圍的葡萄球菌全部殺死。後來,弗萊明還曾風趣地說,這一發現要歸功於他的粗心大意。 五、人造糖 迄今為止所發現的三種最受歡迎的糖的替代品都應歸功於那些忘記洗手的科學家。環磺酸鹽(cyclamate,一種作為人工增甜劑的環己基磺酸鹽)和阿斯巴特糖(aspartame,由天門冬胺酸提取的比糖甜100多倍的增甜劑)都是醫學研究中的副產品,而糖精(saccharin,比蔗糖甜500倍的增甜劑)則是科學家們在研究煤碳焦油的衍生物時偶然發現的。 六、微波爐 微波輻射器(磁控管)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盟軍用於雷達設施。它加熱食品的這一新功能是1946年才被人們發現的。當時,美國Raytheon公司一位名叫皮爾斯-斯朋塞爾的工程師因口袋中的巧克力被磁控管熔化而引發了微波爐生產熱潮。 七、白蘭地酒 中世紀時代的商人們為了讓葡萄酒在運輸過程中少佔地方和延長保持期而將酒中的水分蒸餾掉。但後來有些擅長投機的商人在酒運輸到目的地後並沒有將酒恢復到原來的模樣,這樣就產生了白蘭地。 八、硫化橡膠 未被硫化的橡膠不僅對外界溫度變化敏感、遇到高溫就變得又軟又粘且易拉斷,而且氣味又非常難聞。為了克服未硫化橡膠的這些缺點,查爾斯-古德爾偶然發現在橡膠中加入硫能大大增強了橡膠的強度,加硫後的橡膠製品遇熱不軟,逢冷不脆,性能非常好。以查爾斯-古德爾名字命名的美國GOODYEAR公司生產的產品也以其卓越的品質和性能享譽世界。 九、油炸土豆片 一位名叫喬治-克拉姆的廚師早在1853年就發明了這一至今倍受人們鍾愛的食品。當時,他的一位顧客曾抱怨說他把土豆切得太厚,後來他便將土豆切成薄片再進行煎炸,結果油炸土豆片就迅速成為世人最為歡迎的休閑食品了。 十、夾有葡萄乾的麵包 說起這種食品,還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呢。俄羅斯作家弗拉基米爾-吉里揚諾夫斯基在其作品中描述稱,夾有葡萄乾的麵包是一位名叫伊凡-菲利浦的麵包師的偉大創舉。當時,有位名叫阿爾謝尼-扎克萊夫斯基的總督曾在他那裡購買了一塊新鮮的麵包,結果這位總督卻在麵包里發現了一隻蟑螂。害怕問罪的麵包師急中生智立即吃掉了這只蟑螂,並說這不是蟑螂而是葡萄乾,隨後他立即讓助手們烘烤夾雜有葡萄乾的麵包以便在這位總督大人面前為自己洗脫罪名。夾有葡萄乾的麵包就這樣問世了.
求採納
⑷ 作文 《偶然發現》 開頭和結尾可以怎麼寫
開頭:在我們人生的道路中,有許許多多的發現,使我們增長了許多知識。其中一次偶然的發現,使我難忘。
結尾:這就是我一次偶然的發現。它讓我明白了:生活中有許多有趣的事情,只要你有一雙會發現的眼睛,就會發現很多奇異的東西。
(我是第二個幫助你的,滿意就給點分吧!不滿意就隨便。自己創做,如有雷同,不甚榮幸!)
⑸ 偶然發現的科學故事
1、1820年,丹麥物理學家奧斯特發現了通電導線下小磁針的偏轉現象從而發現了電流的磁效應。
1820年4月,有一次晚上講座,奧斯特演示了電流磁效應的實驗。當伽伐尼電池與鉑絲相連時,靠
近鉑絲的小磁針擺動了。這一不顯眼的現象沒有引起聽眾的注意,而奧斯特非常興奮,他接連三個月深入地研究,在1820年7月21日,他宣布了實驗情況。
奧斯特將導線的一端和伽伐尼電池正極連接,導線沿南北方向平行地放在小磁針的上方,當導線另一端連到負極時,磁針立即指向東西方向。把玻璃板、木片、石塊等非磁性物體插在導線和磁針之間,甚至把小磁針浸在盛水的銅盒子里,磁針照樣偏轉。
奧斯特認為在通電導線的周圍,發生一種「電流沖擊」。這種沖擊只能作用在磁性粒子上,對非磁性物體是可以穿過的。磁性物質或磁性粒子受到這些沖擊時,阻礙它穿過,於是就被帶動,發生了偏轉。
導線放在磁針的下面,小磁針就向相反方向偏轉;如果導線水平地沿東西方向放置,這時不論將導線放在磁針的上面還是下面,磁針始終保持靜止。
他認為電流沖擊是沿著以導線為軸線的螺旋線方向傳播,螺紋方向與軸線保持垂直。這就是形象的橫向效應的描述。
奧斯特對磁效應的解釋,雖然不完全正確,但並不影響這一實驗的重大意義,它證明了電和磁能相互轉化,這為電磁學的發展打下基礎。
2、1831年,英國物理學家法拉第發現磁鐵穿過閉旦鄲測肝爻菲詫十超姜合線圈時,線圈中有電流產生從而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
邁克爾·法拉第是英國著名化學家戴維的學生和助手,他的發現奠定了電磁學的基礎,是麥克斯韋的先導。1831年10月17日,法拉第首次發現電磁感應現象,並進而得到產生交流電的方法。1831年10月28日法拉第發明了圓盤發電機,是人類創造出的第一個發電機。
3、伽利略從實驗中總結出自由落體定律、慣性定律和伽利略相對性原理等。從而推翻了亞里士多德物理學的許多臆斷,奠定了經典力學的基礎。
反駁了托勒密的地心體系,有力地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學說 。他以系統的實驗和觀察推翻了純屬思辨傳統的自然觀,開創了以實驗事實為根據並具有嚴密邏輯體系的近代科學。
4、1665至1667年間、牛頓已在思考引力的問題。一天傍晚、他坐在蘋果樹下乘涼、一個蘋果 從樹上掉了下來。他忽然想到:為什麼蘋果只向地面落、而不向天上飛呢?
他分析了哥白尼的曰心說和開普勒的三定律,進而思考:行星為何繞著太陽而不脫離?行星速度為何距太陽近就 快,遠就慢離太陽越遠的行星,為何運行周期就越長?
牛頓認為它們的根本原因是太陽具有 巨大無比的吸引力。 經過一系列的實獫、觀測和演算,牛頓發現太陽的引力與它巨大的質量密切相關。
牛頓進 而掲示了字宙的普遍規律:凡物體都有吸引力;質量越大、吸引力也越大;間距越大、吸引力 就越小。這就是經典力學中著名的:萬有引力定律。
5、瓦特在廚房裡看祖母做飯。灶上坐著一壺開水。開水在沸騰。壺蓋啪啪啪地作響,不停地往上跳動。瓦特觀察好半天,感到很奇怪,猜不透這是什麼緣故,就問祖母說?什麼玩藝使壺蓋跳動呢」
祖母回答說:"水開了,就這樣。"瓦特沒有滿足,又追問:"為什麼水開了壺蓋就跳動?是什麼東西推動它嗎?"可能是祖母太忙了,沒有功夫答對他,便不耐煩地說:"不知道。小孩子刨根問底地問這些有什麼意思呢。"
連續幾天,每當做飯時,他就蹲在火爐旁邊細心地觀察著。起初,壺蓋很安穩,隔了一會兒,水要開了,發出嘩嘩的響聲。摹地,壺里的水蒸汽冒出來,推動壺蓋跳動了。蒸汽不住地往上冒,壺蓋也不停地跳動著,好象里邊藏著個魔術師,在變戲法似的。
瓦特高興了,幾乎叫出聲來,他把壺蓋揭開蓋上,蓋上又揭開,反復驗證。他還把杯子、調羹遮在水蒸汽噴出的地方。瓦特終於弄清楚了,是水蒸汽推動壺蓋跳動,這水蒸汽的力量還真不小呢。
一七六九年,瓦特把蒸汽機改成為發動力較大的單動式發動機。後來又經過多次研究,於一七八二年,完成了新的蒸汽機的試制工作。機器上有了聯動裝置,把單式改為旋轉運動,完善的蒸汽機。
⑹ 誰知道科學家偶然發現真理的故事
1\弗萊明是英國科學家,青黴素的發現者。 弗萊明當軍醫的時候,看到很多戰士因為傷口感染細菌而痛苦地死去,決心找到一種葯物,來治療因細菌引起的疾病。
<br> 在實驗中,他偶然發現了青黴素。這種神奇的葯物挽救了無數人的生命,這是他和幾位科學家共同努力而獲得的成功。
<br> 弗萊明獲得了諾貝爾醫學獎。他說:「機會,只留給有準備的頭腦。」
2,1895年11月8日,星期五,這天下午,倫琴像平時一樣,正在實驗室里專心做實驗。他先將一支克魯克斯放電管用黑紙嚴嚴實實地裹起來,把房間弄黑,接通感應圈,使高壓放電通過放電客,黑紙並沒有漏光,一切正常。他截斷電流,准備做每天做的實驗,可是一轉眼,眼前似乎閃過一絲綠色熒光,再一眨眼,卻又是一團漆黑了。剛才放電管是用黑紙包著的,熒光屏也沒有豎起,怎麼會現熒光呢?他想一定是自己整天在暗室里觀察這種神秘的熒火,形成習慣,產生了錯覺,於是又重復做放電實驗。但神秘的熒光又出現了,隨著感應圈的起伏放電,忽如夜空深處飄來一小團淡綠色的雲朵,在躲躲閃閃的運動。倫琴大為震驚,他一把抓過桌上的火柴,「嚓」的一聲劃亮。 原來離工作台近一米遠的地方立著一個亞鉑氰化鋇小屏,熒光是從這里發出的。但是陰極射線絕不能穿過數厘米以上的空氣,怎麼能使這面在將近一米外的熒光屏閃光呢?莫非是一種未發現的新射線嗎?這樣一想,他渾身一陣激動,今年自己整整50歲了,在這間黑屋子裡無冬無夏、無明無夜地工作,苦苦探尋自然的奧秘,可是總窺不見一絲亮光,難道這一點熒光正是命運之神降臨的標志嗎?他興奮地托起熒光屏,一前一後地挪動位置,可是那一絲綠光總不會逝去。看來這種新射線的穿透能力極強,與距離沒有多大關系。那麼除了空氣外它能不能穿透其他物質呢?倫琴抽出一張撲克牌,擋住射線,熒光屏上照樣出現亮光。他又換了一本書,熒光屏雖不像剛才那樣亮,但照樣發光。他又換了一張薄鋁片,效果和一本厚書一樣。他再換一張薄鉛片,卻沒有了亮光,——鉛竟能截斷射線。倫琴興奮極了,這樣不停地更換著遮擋物,他幾乎試完了手邊能摸到的所有東西,這時工友進來催他吃飯,他隨口答應著,卻並未動身,手中的實驗雖然停了,可是他還在痴痴獃獃地望著那個熒光屏。現在可以肯定這是一種新射線了,可是它到底有什麼用呢?我們暫時又該叫它什麼名字呢?真是個未知數,好吧,暫就先叫它「X射線」。
例子好多..
⑺ 偶然發現或發明的故事
貝爾發明電話的故事如今,電話走進了千家萬戶,你知道電話是誰發明的嗎?
貝爾,就是發明電話的人。他1847年生於英國,年輕時跟父親從事聾啞人的教學工作,曾想製造一種讓聾啞人用眼睛看到聲音的機器。
1873年,成為美國波士頓大學教授的貝爾,開始研究在同一線路上傳送許多電報的裝置——多工電報,並萌發了利用電流把人的說話聲傳向遠方的念頭,使遠隔千山萬水的人能如同面對面的交談。於是,貝爾開始了電話的研究。
那是1875年6月2日,貝爾和他的助手華生分別在兩個房間里試驗多工電報機,一個偶然發生的事故啟發了貝爾。華生房間里的電報機上有一個彈簧粘到磁鐵上了,華生拉開彈簧時,彈簧發生了振動。與此同時,貝爾驚奇地發現自己房間里電報機上的彈簧顫動起來,還發出了聲音,是電流把振動從一個房間傳到另一個房間。貝爾的思路頓時大開,他由此想到:如果人對著一塊鐵片說話,聲音將引起鐵片振動;若在鐵片後面放上一塊電磁鐵的話,鐵片的振動勢必在電磁鐵線圈中產生 時大時小的電流。這個波動電流沿電線傳向遠處,遠處的類似裝置上不就會發生同樣的振動,發出同樣的聲音嗎?這樣聲音就沿電線傳到遠方去了。這不就是夢寐以求的電話嗎!
貝爾和華生按新的設想製成了電話機。在一次實驗中,一滴硫酸濺到貝爾的腿上,疼得他直叫喊:「華生先生,我需要你,請到我這里來!」 這句話由電話機經電線傳到華生的耳朵里,電話成功了!1876年3月7日,貝爾成為電話發明的專利人。
貝爾一生獲得過18種專利,與他人合作獲得12種專利。他設想將電話線埋入地下,或懸架在空中,用它連接到住宅、鄉村、工廠…… 這樣,任何地方都能直接通電話。今天,貝爾的設想早已成為現實。
⑻ 很多科學家是因為偶然發現而發明了東西請你再列舉幾個
1、牛頓
萬有引力定律就是因為一個蘋果砸出來的
2、瓦特
因為燒水引發的蒸汽機發信造成了一個工業革命的誕生
3、富蘭克林
雷電的啟發開啟了人類電力時代的來臨
⑼ 有哪些發明是被偶然發現的
你好!雖然是被偶然發現,但實際上是經過此前知識和經驗的很多次的積累,才會有所謂偶然的發現,而實際上這種偶然也是必然,否則,是不可能存在這種所謂的偶然性的。此復!
⑽ 有部電影講述一個作家遇到創作瓶頸,然後偶然發現一部遺作,並占為己有因此而出名。大概就是這樣,求這部
妙筆生花》是《創:戰紀》兩位編劇布萊恩·克魯格曼和李·斯特恩斯奧的導演處女作,有布萊德利·庫珀、佐伊·索爾達娜和奧利維亞·王爾德等聯袂出演的愛情電影。影片於2012年9月7日在美國上映 。
主要講述羅里·詹森是一個正在經歷創作瓶頸的作家,他渴望成為美國文學的下一個代言人,卻失去了寫作靈感。直到他發現了一部遺失的傑作,其中有他渴望創造的所有內容,他佔有了它並重新成為文學界的寵兒。但他隨後發現,他要面對道德的困境以及更慘重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