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鄧麗君為什麼可以名動亞洲呢
為什麼鄧麗君可以轟動整個亞洲,那是因為鄧麗君歌甜人美,而是那個年代一個純天然的女歌星。在那個年代,喜歡鄧麗君的人,肯定是先被她的歌聲所征服,再被她的個人魅力來征服。
鄧麗君不僅在長相上面有優勢,她的性格也是十分的溫婉,非常的有教養,對待別人總是平易近人,很好相處,笑起來就感覺像是春天來了,就是因為這些小細節,才讓她能夠成為今天的一代傳奇。
2. 鄧麗君為何如此偉大
大家好,這里是【知道日歷】的官方懷舊時刻。
1953年1月29日的台灣省雲林縣,鄧麗君出生,一個時代呱呱墜地。
鄧麗君從小便展露出歌唱天分,1963年8月,年僅10歲的鄧麗君參加中華電台的黃梅調歌唱比賽,並摘得桂冠。
1966年鄧麗君又以《采紅菱》一舉奪得金馬唱片公司舉辦的歌唱大賽冠軍。
1967年,鄧麗君正式加盟宇宙唱片公司,並在14歲發行了她的第一張唱片《鳳陽花鼓》,大受市民歡迎。
黃沾:「像鄧麗君這種級別的是不再需要用獎項、銷量來證明的。」
李宗盛:「在演藝圈很多人是『奇跡』,但唯有鄧麗君可以稱為『傳奇』。」
劉德華:「鄧麗君她一輩子都非常傳奇,她是我的偶像,當她出現廣東歌的時候,我就覺得我們的距離拉近了很多。」
王菲:「我從沒想過也不認為自己可以超越鄧麗君,她是我唯一的偶像,我喜歡她的歌,所以我就去唱。」
今天是鄧麗君的誕辰,不妨一起聽聽歌,懷念這位「傳奇」。
最後,不要忘記關注【知道日歷】,讓每一天都變得特別~
3. 誰是鄧麗君背後默默創造歷史的男人
在舞台上光芒四射的鄧麗君,靠的是她靚麗的歌喉和天生的麗質,也靠的是強大的流行歌曲團隊的配合,但是最重要的,是她有一批為她量身定做歌曲的詞曲作家,例如詞作家中的瓊瑤、庄奴,作曲家中的古月、湯尼等。
由瓊瑤作詞的《在水一方》《彩雲飛》《我怎能離開你》《月朦朧,鳥朦朧》《夢向何處尋》等歌曲,隨著電影《彩雲飛》《月朦朧,鳥朦朧》的熱播,讓鄧麗君的歌聲亦飛到了世界各地。瓊瑤的言情小說和鄧麗君的愛情歌曲在電影中珠聯璧合地結合到了一起。就以電影《在水一方》的同名插曲來說,歌詞是瓊瑤將《詩經·蒹葭》轉譯成現代詩而來的,表現了對所愛之人的無限的愛慕、懷念、追求和嚮往。台灣作曲家林家慶所譜寫的旋律,低回跌宕,輕柔纏綿,烘托出主人公對美好事物求之不得的凄婉惆悵的情緒,愛涌胸臆,情動肺腑,具有一種凄迷朦朧之美。瓊瑤的詩、林家慶的曲和鄧麗君的歌,簡直是一種藝術的絕配。
由庄奴寫詞的歌曲有《小城故事》《海韻》《又見炊煙》《原鄉人》《水上人》《假如我是真的》《小詩》《風從那裡來》……可以開出一長列庄奴專為鄧麗君寫的歌詞名單。可以說庄奴的歌詞在鄧麗君的歌曲中分量是最重的,是最能夠體現「鄧麗君風格」的。就以《海韻》為例,它原本是「五四」運動時期徐志摩的著名詩歌,反映了青年人對「個性解放」的覺醒。20世紀70年代庄奴將它重新發揮,讓熱愛大海的姑娘唱道:「縱然天邊有黑霧,也要像那海鷗飛翔!」作曲家古月為之譜曲,歌曲表現了青年人勇於闖盪人生風浪和社會險惡的決心。這是鄧麗君歌曲中一首風格獨特的勵志性歌曲。經過電影《海韻》的傳播,歌曲《海韻》也很快就廣泛傳唱了。
為鄧麗君譜曲的台灣作曲家,最值得提到的是古月和湯尼。前面提到的作品中,許多即是他們二位譜曲的,如《月朦朧,鳥朦朧》《晶晶》《把愛埋藏在心窩》《夢向何處尋》《水上人》《海韻》《小詩》《我怎能離開你》等優秀的歌曲,都是古月作曲的,而《月亮代表我的心》、《小城故事》、《原鄉人》、《人約黃昏後》(為歐陽修的《生查子》譜曲)等,則都是湯尼作曲的。他們作品的音樂風格,奠定了鄧麗君歌曲的基本格調。而這些歌曲的名字,也已經和鄧麗君緊密地連在一起了,都是「君歌」的代表作。
古月原名左宏元,1930年出生於安徽省蕪湖,祖籍湖北大冶。1954年畢業於台灣「政工幹校」音樂系,後留音樂系任教10多年。1969年,他為台灣第一部電視連續劇《晶晶》譜寫了同名的主題曲,並由16歲的鄧麗君演唱,由此開始接連為鄧麗君譜寫了一系列代表作品。古月是鄧麗君走上歌唱道路的重要引路人。除了鄧麗君之外,古月還帶出了鳳飛飛、姚蘇蓉、甄妮等一批台灣歌星。
古月歌曲的風格特點帶有濃郁的中國民族風格,既有傳統民歌的音調,又有戲曲、說唱音樂的因素,尤其是將中國傳統音樂的「字正腔圓」的理念發揮到了自如的境界,同時他又從日本和西方的流行音樂中吸取了各種風格和技巧,包孕宏富,睿納一切。應該說:他將台灣的流行音樂提高到了一個新的階段———「古月時代」。
以古月1972年譜寫的《千言萬語》為例,那是為瓊瑤電影《彩雲飛》作的插曲,歌曲憂郁深情,起伏流暢,最為精彩的是歌曲的第一句:「不知道為了什麼,憂愁它圍繞著我。」高起低收的曲調走向,掀起一波又一波的幽怨與悲哀的浪濤。這不僅是愛情帶來的憂愁,也是台灣經濟起飛之後給每個人帶來的精神上的憂愁、迷茫和恍惚。古月在不經意間寫出了一個時代台灣人普遍的真實心態———一個深沉的內心獨白。在《千言萬語》中,詞與曲的結合天衣無縫,正如古月說的:「我是希望《千言萬語》可以樹立起一個字正腔圓的榜樣。」當時鄧麗君還是一個19歲的女孩子,歌聲純真、無邪。在古月的幫助和啟發之下,鄧麗君對每一樂句的潤腔、裝飾都處理得恰到好處,連深刻的情緒都表達得很到位。古月後來回憶說:「為什麼這么多年以後還是有很多人懷念鄧麗君所演唱的《千言萬語》?主要就因為她小女生歌聲里那種誠懇、祈禱的心情。」《千言萬語》,雖由人作,宛自天成。
古月的流行歌曲確實很真實誠懇,沒有花里胡哨的東西。《千言萬語》可以看作是台灣流行歌曲「古月時代」的開端,也是鄧麗君歌唱生涯的真正開始。《千言萬語》中保存著古月和鄧麗君風格許多「基因」。
古月在台灣這塊文化沙漠上開墾出了一片流行歌曲(當時稱為「時代曲」)的綠洲,他的作品中蘊含著常人意料不到的深刻內涵。他的功績自然應該寫入史冊。
人們可以不知道湯尼的名字,但是世界華人幾乎沒有不知道《月亮代表我的心》和《小城故事》這兩首歌曲的。它們都是作曲家湯尼的作品。
湯尼原名翁清溪,1936出生。他是一位無師自通的音樂家,能夠演奏小提琴、薩克斯風、吉他、鋼琴等多種樂器。20世紀50年代進入台灣的「美軍俱樂部」演唱,60年代自組「湯尼大樂隊」,1973年去美國,入美國伯克利音樂學院進修爵士樂,之後回到台灣,籌組「台視大樂隊」並擔任團長。湯尼在1970年代以後兼為電影配樂及作曲,參與《小城故事》(1979)、《原鄉人》(1980)等電影配樂的工作,並在流行歌曲創作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就。除了為鄧麗君譜寫歌曲之外,湯尼也為台灣歌星崔苔菁、鳳飛飛、包娜娜等創作,成為台灣流行音樂的另一位「伯樂」。
由孫儀作詞、湯尼作曲的《月亮代表我的心》,最初曾經由幾位歌星演唱過,然而並沒有引起重大的反響。當20世紀70年代鄧麗君在東南亞巡演時聽到了這首歌,並由她重新演繹,爾後一舉唱紅,最終成為華人世界家喻戶曉的經典名曲。鄧麗君的演唱以她的純情和真誠打動了眾多戀人的心。鄧麗君演唱的《月亮代表我的心》,就像流著月光的小河,流向人們的心靈深處。也成了湯尼的不朽名作。
應該說:如果沒有瓊瑤、庄奴等人的歌詞,如果沒有古月、湯尼等人的歌曲,也就沒有鄧麗君的歌聲。在藝術發展過程中,創作總是占著最重要的地位。當我們提到鄧麗君在音樂史上的地位的時候,也應該考慮給這些優秀的流行歌曲詞、曲作者們應有的歷史地位。(粱茂春)
4. 鄧麗君到底有多厲害
鄧麗君當年可謂紅遍東亞,尤其是在日本和華人圈,基本無人不曉!
我一位音樂界的長輩,參與過鄧麗君的《淡淡幽情》專輯,告訴我兩件事,那時鄧麗君在日本已經很紅了,在華人圈更是神一般的存在,可是她來錄音每一次都極為准時。當時〈包括現在〉等藝人一兩個鍾頭是極為正常、沒人會大驚小怪的事。還有,她對自己仍然不滿意,曾去紐約拜師重頭學起,唱到嗓子差點出問題。我了解一個藝人要達到這樣程度的自律和敬業是非常困難。所以我雖然不算鄧麗君的鐵粉,但特別尊敬她。我覺得,現在年輕人get不到鄧麗君的好,是因為鄧麗君擅長的曲風和唱法,並非眼下的流行時尚,但這完全無礙於她在流行音樂整體的演化過程中所創造過的重大意義和價值。
鄧麗君當年影響力真的比兩個周傑倫還紅,且還是在兩岸關系不好的前提,這裡面有因為時代的關系,鄧麗君的受眾面真的是全年齡段的,所以路人粉數量遠遠超過周傑倫。當然,真要比的客觀就等傑倫也退出歌壇之後,自有後人評價。 主要是鄧麗君身後事,實在是規格太高了,國葬,覆青天白日國旗,總統府資政行政院長、台灣省長、台北市長、國防部長、總統府秘書長以及一幫大佬送靈,備極哀榮,這規格古今中外藝人規格都頂多比肩,不可能再有超越了。此事已空前,恐會絕後。
5. 我喜歡鄧麗君的歌他死了太可憐了
朋友 你要知道 為什麼張國榮選擇在自己事業最高峰的時候自殺~ 因為他曾經代表了一個時代~ 我不是說鄧麗君也一樣這么瘋狂~ 只是鄧麗君的死同時也創造了屬於她的一個時代~ 在還沒有人代替她的時候去世~ 某方面也許也是上天對她的一種眷顧~ 她是一個時代的代表~ 無人取代!
6. 鄧麗君的歌作詞作曲都是她自己嗎謝謝。
鄧麗君小姐唱的歌基本都是出自其他作詞人的作品以及部分翻唱,不過鄧麗君小姐自己也有作詞作品,比如夏日聖誕,星願等
7. 鄧麗君和誰合作過合作的哪首歌曲
鄧麗君,一代人的偶像,她的歌曲非常的好聽,就連天王周傑倫都是鄧麗君的粉絲,在一次演唱會上,用黑科技與鄧麗君隔空合唱《千里之外》,鄧麗君在日本的地位怎麼樣呢?她用實力征服日本歌壇,沒有人敢和她一較高下。那誰和她曾合唱過呢?
現在你們是不是特別想見到這兩個人呢?
8. 鄧麗君給人們留下了哪些影響
我相信對於鄧麗君的喜愛不僅僅只是包括70後,更多的包括90後00後也是有的。鄧麗君他是中國音樂史上一個不可替代的巨星,她的音樂流行音樂的發展,在文化上更形象的中國社會,她不僅僅只是一位歌手,更多的是一種文化的象徵意蘊,而且鄧麗君優雅溫柔的中國傳統女性形象更是讓他深刻在人們的心中。而且,她的流行歌曲實際上對於大陸流行音樂的早期發展無疑起到了啟蒙的作用。
鄧麗君不僅為民歌的傳承創造出了貢獻,更是讓她在國際的歌壇中贏得了中華民族的榮譽。就現在中國文化的內涵來說,她可能不盡盡只是一個歌手,她的歌唱成就已經超出了流行音樂的范圍和水平。而且她的歌曲和令人陶醉的歌聲不僅僅只是吸引了中國人,更多的是日本韓國以及各個東南亞地區的年輕人和老人,我相信只要有華人在的地方就會很長鄧麗君的歌,其實這也是對於她音樂廣泛傳播的一種描述。
9. 鄧麗君是最偉大的歌手嗎
當然是,鄧麗君在全球華人社會影響力巨大,贏得了「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有鄧麗君的歌聲」的美譽。她是首位登上美國紐約林肯中心、洛杉磯音樂中心的華人女歌手。1986年獲選美國《時代》雜志世界七大女歌星,世界十大最受歡迎女歌星之一,是唯一一個同時獲兩項殊榮的亞洲歌手。1984-1986連續三年蟬聯日本有線大賞以及全日本有線放送大賞,創下雙獎三連冠記錄無人打破。在逝世14年後的2009年,以850多萬票的高票力壓群芳,獲得中國建國60周年最有影響力文化人物網路評選榜首,她的票數比第二名王菲多出120萬張,是第三名周傑倫票數的四倍多。 可以說鄧麗君在華語歌壇的地位無人可以撼動,受鄧麗君影響的歌手不計其數,甚至包括田震這種西北風的代表,以及中國的搖滾樂壇都受到鄧麗君的深深影響。
余秋雨:鄧麗君是中國文化的密碼。
白岩松:如果有一個聲音能讓全世界的華人安靜下來,那就是鄧麗君的歌聲。
成龍:鄧麗君是蘭花,是最後的古典。作為一個藝人,能如此走紅,有這么大成就,實在已是生榮死哀,值得大家愛戴與尊敬,流芳百世,永垂不朽了!
於丹:對於中國文化的意蘊來講,她已經不是一個歌手,其歌藝成就已超越流行音樂的范疇與層次。
黃健翔:苦難深重的中華民族,有鄧麗君的歌聲,是神賜的福祉。
那英:我認為如果確立國語演唱標準的話,鄧麗君是一個,蘇芮是另一個。
崔健:我個人覺得鄧麗君是代表一種自由創作的聲音,流行歌曲開始真正是一種來自非政治性、非傳統性的自由創造。
黃沾:像鄧麗君這種級別的是不再需要用獎項、銷量來證明的。
李宗盛:在演藝圈很多人是「奇跡」,但唯有鄧麗君可以稱為「傳奇」。
劉德華:鄧麗君她一輩子都非常傳奇,她是我的偶像,當她出現廣東歌的時候,我就覺得我們的距離拉近了很多。
王力宏:鄧麗君對我來講應該就是在我們華人音樂界最有影響的一個歌手,一直到現在我都非常欣賞她的唱腔,也影響了我們現在很多的歌手。
王菲:我從沒想過也不認為自己可以超越鄧麗君,她是我唯一的偶像,我喜歡她的歌,所以我就去唱。
劉歡:說實話,美輪美奐,真的是這樣,就是她那個形態的歌曲,還真的沒有人可以再超過她。她已經把那樣的方式,做的太完整了,太完美了。
10. 鄧麗君的主要作品有什麼
1967年,鄧麗君自金陵女中休學,加盟台灣宇宙唱片公司;9月,鄧麗君推出第一張唱片《鄧麗君之歌—鳳陽花鼓》,正式開始職業演唱生涯。1968年4月,鄧麗君參加台視《群星會》節目,在台北「夜巴黎」、「七重天」等音樂場所登台演唱,創造連續數月滿場的紀錄;以平均每三個月兩張唱片的出片速度推出多張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