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根據什麼發明了飛機

根據什麼發明了飛機

發布時間:2021-07-17 18:50:31

⑴ 飛機是根據什麼動物發明

鳥。 二十世紀最重大的發明之一,是飛機的誕生。人類自古以來就夢想著能像鳥一樣在太空中飛翔。飛機是20世紀初最重大的發明之一,公認由美國人萊特兄弟發明。他們在1903年12月17日進行的飛行作為「第一次重於空氣的航空器進行的受控的持續動力飛行」被國際航空聯合會(FAI)所認可,同年他們創辦了「萊特飛機公司」。

自從飛機發明以後,飛機日益成為現代文明不可缺少的工具。它深刻的改變和影響了人們的生活,開啟了人們征服藍天歷史。

(1)根據什麼發明了飛機擴展閱讀

飛機的機翼橫截面一般前端圓鈍、後端尖銳,上表面拱起、下表面較平。當等質量空氣同時通過機翼上表面和下表面時,會在機翼上下方形成不同流速。空氣通過機翼上表面時流速大,壓強較小;通過下表面時流速較小,壓強大,因而此時飛機會有一個向上的合力,即向上的升力,由於升力的存在,使得飛機可以離開地面,在空中飛行。飛機飛行速度越快、機翼面積越大,所產生的升力就越大。

重力的方向與升力相反,它是受到地球引力影響而產生的一個向下的力,重力大小受飛機自身重量以及攜帶油料數量影響。拉力促使飛機在空中向前飛行,發動機功率大小決定拉力大小。一般情況下,發動機輸出功率越大,所產生的推力就越大,飛機飛行的速度就越快。飛機在空中飛行時會受到空氣中大氣分子阻礙,這個阻礙就形成了和拉力方向相反的阻力,限制飛機的飛行速度。

⑵ 人門根據什麼,發明了飛機

直升機的發明和蜻蜓有關
蜻蜓與飛機:在飛機高速飛行的時候,飛機的翅膀都會發生「顫振」的現象,也就是說,飛機的翅膀會不由自主地振動,這種有害的振動會造成翼折人亡的慘劇。當我們人類正在為這個難題所困擾的時候,自然界里的昆蟲們早在千百萬年前,就發明了對抗顫振的方法。蜻蜓翅膀上的黑痣就是這方面的傑作。蜻蜓的翅膀邊上有一塊較重的褐色的厚片,可以保持飛行時的平穩。有人做過實驗,如果把蜻蜓翅膀上的黑痣去掉,那麼蜻蜓在飛起來的時候就會盪來盪去的。於是,人們根據蜻蜓翅痣的原理,在飛機翅膀上也設計了加厚的部分,這樣就能消除顫振的危害。

⑶ 求飛機是根據什麼動物發明的

鳥。

二十世紀最重大的發明之一,是飛機的誕生。人類自古以來就夢想著能像內鳥一樣在太空中容飛翔。飛機公認由美國人萊特兄弟發明。他們在1903年12月17日進行的飛行作為「第一次重於空氣的航空器進行的受控的持續動力飛行」被國際航空聯合會(FAI)所認可,同年他們創辦了「萊特飛機公司」。

自從飛機發明以後,飛機日益成為現代文明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它深刻的改變和影響了人們的生活,開啟了人們征服藍天歷史。

(3)根據什麼發明了飛機擴展閱讀:

飛機日益成為現代文明不可缺少的運載工具。它深刻的改變和影響著人們的生活。由於發明了飛機,人類環球旅行的時間大大縮短了。世界上第一次環球旅行是16世紀完成的。當時,葡萄牙人麥哲倫率領一支船隊從西班牙出發,足足用了3年時間,才穿越大西洋、太平洋,環繞地球一周,回到西班牙。

飛機的發明也使航空運輸業得到了空前發展,許多為工業發展所需的種種原料擁有了新的來源和渠道,大大減輕了人們對當地自然資源的依賴程度。那些不宜長時間運輸的牲畜和難以長期保存的美味食品,也可以乘坐飛機而跨越五湖四海,給世界各地的人們共賞共享。

⑷ 科學家根據什麼於1903年發明了飛機

美國人認為飛機的發明者是美國人萊特兄弟(Wilbur Wright和Orville Wright),根據鳥類飛行的原理於1903年12月17日上午10點35分在美國試飛成功。

飛機原理:

在真實且可產生升力的機翼中,氣流總是在後緣處交匯,否則在機翼後緣將會產生一個氣流速度為無窮大的點。這一條件被稱為庫塔條件,只有滿足該條件,機翼才可能產生升力。在理想氣體中或機翼剛開始運動的時候,這一條件並不滿足,粘性邊界層沒有形成。通常翼型(機翼橫截面)都是上方距離比下方長,剛開始在沒有環流的情況下上下表面氣流流速相同,導致下方氣流到達後緣點時上方氣流還沒到後緣,後駐點位於翼型上方某點,下方氣流就必定要繞過尖後緣與上方氣流匯合。由於流體黏性(即康達效應),下方氣流繞過後緣時會形成一個低壓旋渦,導致後緣存在很大的逆壓梯度。隨即,這個旋渦就會被來流沖跑,這個渦就叫做起動渦。根據海姆霍茲旋渦守恆定律,對於理想不可壓縮流體在有勢力的作用下翼型周圍也會存在一個與起動渦強度相等方向相反的渦,叫做環流,或是繞翼環量。環流是從機翼上表面前緣流向下表面前緣的,所以環流加上來流就導致後駐點最終後移到機翼後緣,從而滿足庫塔條件。由滿足庫塔條件所產生的繞翼環量導致了機翼上表面氣流向後加速,由伯努利定理可推導出壓力差並計算出升力,這一環量最終產生的升力大小亦可由庫塔-茹可夫斯基方程計算:L(升力)=ρVΓ(氣體密度×流速×環量值)這一方程同樣可以計算馬格努斯效應的氣動力。根據伯努利定理——「流體速度越快,其靜壓值越小(靜壓就是流體流動時垂直於流體運動方向所產生的壓力)。」因此上表面的空氣施加給機翼的壓力F1小於下表面的F2。F1、F2的合力必然向上,這就產生了升力。升力的原理就是因為繞翼環量(附著渦)的存在導致機翼上下表面流速不同壓力不同。

⑸ 飛機是根據什麼鳥發明的

飛機的發明源於人類對飛行的嚮往和對鳥類的研究,古代的人由於不懂空氣動力學回,只答是從樣子上模仿鳥類,在各個文明的歷史記載里都有類似的描寫,希臘神話中代達羅斯之子在和父親逃出克里特時他飛的離太陽太近蠟和羽毛做的翅膀受熱後融化墜海而死。近代由於空氣動力學以及機械學的發展,人們漸漸懂得了鳥類飛行的原理,是由於鳥類的翅膀形狀,氣流流過翅膀上表面的速度比流過下表面的速度快,導致下翼面受到的向上的氣流壓力大於上翼面受到的向下的氣流壓力,這個壓力差就是升力,並由此製造了飛機(萊特兄弟的飛機是第一架能夠比較成功的飛行的飛機,在此之前還有很多嘗試,只是飛行效果不佳)。在一戰期間,飛機得到了迅猛的發展,那時的飛機大多數採用螺旋槳發動機,速度比較慢,而且多為木質的機身。二戰之後,由於發動機的進步,出現了渦輪噴氣,渦輪風扇等發動機,今天民用航空基本上被歐洲的空客和美國的波音公司所壟斷。

⑹ 飛機是根據鳥的什麼發明的

飛機是根據鳥兒的滑翔原理發明的。鳥的體型是流線型的,所以氣流通過鳥頭後,內一分為二,最後在尾部匯容合。因此在前進過程中根據物理中的一個公式可以算出,此時會產生一個向上的動力。

約在公元1800年,氣體動力學創始人之一的英國科學家凱利,曾深入地研究過飛行動物的形態,尋找最具流線型的結構。他模仿鳥翼設計了一種機翼曲線,與現代飛機機翼截面曲線幾乎完全相同。法國生理學家馬雷曾寫過一本研究鳥類飛行的《動物的機器》的書,介紹了鳥的體重與翅膀負荷(即單位翅膀面積所負的重量)的知識。後來,俄國科學家茹可夫斯基在研究鳥類飛行的基礎上,提出了航空動力學的理論,正是通過對鳥類的一系列的研究,終於找到了人類上天的關鍵所在。在人們模仿鳥類翅膀,採用大功率輕便發動機帶動螺旋槳之後,美國萊特兄弟終於在1903年發明了飛機,實現了人類夢寐以求的飛上天空的願望。

⑺ 飛機是根據什麼發明的

飛機一開始是模擬形式的,就是根據鳥類的飛行模式發明的,然後一步一步推演出來

⑻ 人們通過什麼發明了飛機

確切的說,大多數鳥類抄並不是人類仿造的對象.由於鳥是利用震動翅膀來獲得升力的.最初人類模仿鳥類的震翅來製造飛機均以失敗告終.而那些靠滑翔飛行的鳥類如老鷹等與後來的飛機獲得升力的方式相同.但是老鷹在開始起飛的階段也是通過震翅來獲得升力的.
後來人類是從風箏的原理獲得的啟發.發明了飛機.要是從仿生學角度看,魚類在水裡面的升降高度的方式是通過改變魚鰭的角度來實現的.所以現代飛機的造型跟魚有很大的相似方面.魚擁有魚鰭部位飛機也都有.

⑼ 人類是通過鳥兒的什麼發明了飛機

鳥兒飛行原理。

飛機從地面滑跑到離地升空,是由於升力不斷增大,直到大於飛機重力的結果。而只有當飛機速度增大到一定時,才可能產生足以支持飛機重力的升力。

可見飛機的起飛是一個速度不斷增加的加速過程。剩餘拉力較小的活塞式螺旋槳飛機的起飛過程,一般可分為起飛滑跑、離地、小角度上升(或一段平飛)、上升四個階段。

對有足夠剩餘拉力的螺旋槳飛機,或有足夠剩餘推力的噴氣式飛機,因可使飛機加速並上升,故起飛一般只分三個階段,即起滑跑、離地和上升;

而鳥類在空氣中振動翅膀時,翅膀前面將空氣擠入前方空氣中,前方空氣壓力升高了,而翅膀後方沒有空氣,形成空洞區,吸引四周空氣向其填充,空氣壓強逐漸回升。

在翅膀繼續運動下,前方的空氣在壓力下逐漸沿翅膀周邊流動到後方的低壓區,填補空洞,形成翅膀周邊環流。翅膀前後產生了壓力差,打破了翅膀前後面的空氣平衡力,這個壓力差使鳥類翅膀得到了升力。當翅膀提供的升力超過鳥類重量時,鳥類就會起飛。

如果沒有翅膀背面的空洞產生(即真空產生),鳥類就無法藉助這個空洞區力(即真空區力)實現飛翔。

(9)根據什麼發明了飛機擴展閱讀

絕大多數鳥類都有體形小、質量輕的特徵,因而鳥擊的破壞主要來自飛行器的速度而非鳥類本身的質量。根據動能定理,E =1/2×MV2,其中M是鳥的質量,單位是公斤;

V是鳥和飛機的速度矢量和,單位是米/秒,由於鳥的飛行速度很低,可以忽略不計,因此可以認為鳥相對於飛機的速度就是飛機的速度,比較典型的飛機中低空爬升速度是150節到250節,也就是77米/秒到128米/秒。

此時的飛機若和一隻0.5公斤的鳥相撞,就會產生約1500~4000焦耳的能量,這些能量在瞬間被飛機吸收,接觸部位就會產生不同程度的破壞

⑽ 萊特兄弟是根據什麼發明飛機的

萊特兄弟是根據鳥類的翅膀發明飛機的。
他們常常仰面朝天躺在地上,一連幾個小時仔細觀察鷹在空中的飛行,研究和思索它們起飛、升降和盤旋的機理。當年他們提出的許多新穎想法,都在以後的航空工業中得到了應用。
在吸取前人經驗教訓的基礎上,萊特兄弟開始了飛行器的研製。在無法得到別人資助的情況下,他們用自行車生意賺來的錢進行飛機的研製。兄弟倆的配合是完美無缺的。哥哥威爾伯勤勤懇懇,扎扎實實,擁有工程師的細致和謹慎;弟弟奧維爾則富有藝術家的想像力,敢於不斷創新。兩顆智慧的大腦密切配合,相得益彰,正如威爾伯所說:「奧維爾和我一起生活,共同工作,而且簡直是共同思維,就和一個人一樣。兩兄弟認為飛機能不能順利飛行,關鍵就在於如何設計和控制它在飛行過程中各種受力間的平衡。維爾伯·萊特用一張水平放置的紙演示了這個問題:如果讓它自由落下,在理想的平靜空氣當中,我們可以想像它一定是平穩落下,但理想條件是很罕見的,任何一點氣流都會使得紙張翻轉和飄盪。對於飛機來說,完全理想的空氣條件下,要實現上天並不難,但是天空中總是存在風,這就使得實現飛機飛行的關鍵,在於如何調節飛機前後左右各個方向的受力平衡,特別是飛機的重心和升力受力點之間的關系。 早期由於擔心機翼過大,會使得飛機難於操縱,因此一般機翼面積都不是太大。例如李廉薩爾的機翼面積
維爾伯·萊特為151平方英尺,皮歇爾的為165平方英尺,查盧特的為143平方英尺。這就使得飛機所能夠獲得的升力並不充裕,相比之下,駕駛員的重量就佔了升力的很大部分,那麼在這種受力情況下,駕駛員自身的位置變化將嚴重地影響飛機的重心,而當時一般的設計思路就是順勢利用這點,由駕駛員改變身體位置來控制飛機的飛行姿態。然而正是這樣一種思路嚴重製約了飛機操縱性能的提升,因此萊特兄弟決定改變這個技術思路。 他們首先仔細研究了前人的試驗數據,再通過大量風箏、滑翔機以及風洞試驗做驗證,設計出了最佳的機翼剖面形狀和角度,以便獲得最大的升力;然後決定把一般大小的機翼增大一倍,達到308平方英尺。最重要的是,他們設計了通過直接控制機翼來操縱飛機飛行姿態的機構,同時,在飛機整體的升力增加後,飛機對於駕駛員自身位置的變化也不那麼敏感了,這就使得飛機盡管機翼面積大大增加,但可操縱性能並沒有比小機翼飛機降低! 兄弟倆認為要建造一架飛行機器,有三個主要的障礙:(1)如何製造升力機翼;(2)如何獲得驅動飛機飛行的動力;(3)在飛機升空之後,如何平衡以及操縱飛機。前兩個問題在某種程度上已經獲得解決。

閱讀全文

與根據什麼發明了飛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
綜治辦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總結 瀏覽:903
知識產權局專業面試 瀏覽:75
馬鞍山市是哪個省的 瀏覽:447
馬鞍山市保安 瀏覽:253
股權轉讓樣本 瀏覽:716
工程管理保證書 瀏覽:198
社區矛盾糾紛排查匯報 瀏覽:352
新疆公共就業服務網登陸 瀏覽:316
侵權著作權案件審理指南上海 瀏覽:145
馬鞍山陸建雙 瀏覽:853
北京東靈通知識產權服務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 瀏覽: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