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諾貝爾是怎麼發明炸葯的
1864年9月3日的早晨,太陽剛剛升起,淡淡的月牙還沒有消逝,熙熙攘攘的人群已經開始活動,清晨的靜謐頓時變得無影無蹤了。突然,如同平地一聲春雷,震得人們耳朵根子發麻。遠處,教堂鍾樓的大塊玻璃,轟然墜落粉碎,人們感到地面在顫動,許多人都以為發生了地震,膽小的人紛紛祈禱上帝保佑……
城東的諾貝爾家族住宅附近,發生了一場罕見的爆炸。屬於諾貝爾家族的大平房實驗室,隨著一聲巨響變成了一片瓦礫。從事實驗的五個人全部死於非命。老諾貝爾的小兒子埃米,也在這次爆炸中喪生。炸葯的爆炸力是人們從未見過的。
當市政廳方面公布爆炸情況時,城內的百姓們簡直要造反了。原來,諾貝爾一家正在研究一種爆炸力極強的硝酸甘油,因操作不慎引起爆炸。誰願意躺在炸葯桶旁邊睡覺呢?憤怒不已的鄰里們簡直要將諾貝爾一家掃地出門。市政廳當即發布命令,禁止在城裡搞實驗,否則將驅逐諾貝爾一家。
在爆炸中炸成重傷的老諾貝爾,急火攻心,成了半身不遂。諾貝爾兄弟三人——倖免於難的三兄弟,服侍父親睡著之後,在客廳中激烈地爭論起來了。
「為了全家人的性命,還是放棄這該死的實驗吧!」膽怯的老二心有餘悸。
「我們必須堅持到成功,否則埃米白死了。父親會恨我們一輩子的!」老三堅持絕不退讓。諾貝爾先生的三兒子,就是後來人們熟知的阿爾弗萊德·伯恩哈德·諾貝爾,他是諾貝爾獎金的創立者。
在阿爾弗萊德的堅持和勸說下,諾貝爾三兄弟決定齊心合力,繼續把有關炸葯的研究進行下去。
政府明令禁止在城裡製造炸葯,他們只好把設備搬到距斯德哥爾摩較遠的馬拉湖面的一隻平底船上。人們都說諾貝爾一家全瘋了。其實,諾貝爾一家是熱衷於科學技術,沉浸在炸葯研究中的發明家族。從老諾貝爾開始,這個小工廠主就獻身於技術發明,直到阿爾弗萊德創立不朽的諾貝爾獎金。諾貝爾家族歷經磨難,千辛萬苦,為科學事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諾貝爾家族正處於歐洲從手工業工場向大機器生產過渡的蓬勃發展時期。從父親到兒子,無愧於那個產生巨人的偉大時代。
19世紀的歐洲,社會發展進步的速度很快。由於瓦特蒸汽機的日益普及,各國煤和鐵的需求量急劇增加,到處都在挖煤找礦,礦業需要更強有力的工具。技術的廣泛應用,又造成了各國之間實力的差距,為爭奪資源和市場,往往又爆發一系列戰爭。軍事上也要求製造強有力的武器,這就促使和吸引了許多化學家研製炸葯。
炸葯原產於中國。遠在公元六七世紀的唐朝,中國人就用硝、磺、炭三者配合,製成了黑色火葯。後來,通過蒙古游牧民族的征戰和絲綢之路的傳遞作用,製造火葯的配方傳到了歐洲。中國黑火葯威力小,滿足不了19世紀歐洲社會發展的需要。但是它啟迪人們研製新的高效炸葯。
1837年,法國化學家貝羅茲用濃硝酸處理棉花時,得到硝化棉。當這位化學家無意之中將硝化棉丟入火中時,猛烈的燃燒險些把整幢房子付之一炬。
1847年,義大利化學家索布萊洛,偶然把製造肥皂的副產品甘油與濃硫酸和濃硝酸混合時,得到了一種油狀透明液體,即硝酸甘油。有一次,他將一滴硝化甘油放在試管里加熱,發生了強烈爆炸,炸傷了他的手、臉,實驗室內其他人也受了傷。他沒有意識到這是一項偉大的發明,卻苦惱於它經常發生爆炸而無法測定其化學成分。不久,他把自己的發現擱置起來了。
19世紀50年代,諾貝爾一家接過了研究炸葯的旗幟,最先馴服了烈性炸葯。老諾貝爾是一位獻身科學技術的發明家,當他在瑞典苦心經營的小工廠毀於火災之後,他便遠離祖國和妻兒,到俄國尋求生路。在俄國,老諾貝爾慘淡經營,從事機械發明和研製炸葯。他的研究成果受到俄國各方面的賞識,但俄國皇室的政治動盪,又使他好景不長,事業難以為繼。
年近60歲的老諾貝爾回國後,重整旗鼓,和他的幾個兒子一起研製炸葯。父親不屈不撓的性格,被阿爾弗萊德所繼承。當阿爾弗萊德看到硝酸甘油具有威力無比的爆炸力時,就決定認真研究這種炸葯,將它用於礦山開鑿和運河挖掘等工程建設上去。從此,阿爾弗萊德·諾貝爾的一生,就與不斷的爆炸結下了不解之緣。
阿·諾貝爾初次見到硝酸甘油,是在俄國的彼得堡。當時,俄國化學家齊寧教授,向前來討教的諾貝爾父子,演示了硝酸甘油的爆炸性。當很少很少的硝酸甘油在錘擊下發生猛烈爆炸時,給諾貝爾留下了極深的印象。
為了控制硝酸甘油的爆炸,首先必須發明引發裝置。經過研究,諾貝爾發現要使硝酸甘油爆炸,必須把它加熱到爆炸點或以重力沖擊。1862年,諾貝爾用火葯引爆硝酸甘油獲得成功。諾貝爾先把硝酸甘油裝在玻璃瓶里,再把裝滿火葯的錫管放入,然後裝進火引信。
諾貝爾終生忘不了那最早的一次安全爆炸。清晨,小河畔還彌漫著白茫茫的霧氣。諾貝爾兄弟三人一起來到小河邊,由阿爾弗萊德點燃導火索,然後丟入水中。猛然間,一聲刺耳的金屬爆裂聲轟然鳴起,接著河水沖起幾丈高,地面顫抖起來。首次爆炸證實其爆炸力遠大於一般火葯,成功使諾貝爾堅定了研製烈性炸葯的決心。可是,隨後不久的猛烈爆炸,就使他們失去了最小的弟弟埃米,並且被迫遷移到湖上小船中進行實驗。
這時,諾貝爾利用雷酸汞具有稍經打擊或震動立即爆炸的敏感特性,製成了引爆裝置,即雷管。一天,諾貝爾在馬拉湖岸邊進行引爆實驗。遠處觀望的人們親眼目睹了諾貝爾從死神手中掙脫的情景:敏捷的諾貝爾剛剛輕手輕腳地把實驗裝置安裝完畢,轉身回走,還沒有走開多遠,「轟」的一聲沖天巨響,炸葯掀起了濃重的黑煙、塵土,人們都以為這回諾貝爾肯定完了。可是,誰知滿臉血污的諾貝爾,卻出人意料地從硝煙中跑了出來,興奮地喊道:「雷管試驗成功了!」
有了引爆烈性炸葯的雷管,諾貝爾開始生產硝酸甘油。社會迫切需要烈性炸葯,諾貝爾工廠的產品供不應求。然而,一連串的大爆炸,又使諾貝爾面臨絕境。
硝酸甘油遇到劇烈震動,就會引起爆炸。當時人們對炸葯的危險性十分無知。隨意處理硝酸甘油,而不知死神正伴隨自己。不久,報警的信函雪片一般湧向諾貝爾。
1865年12月,一位德國商人帶著10磅(1磅約為0.45千克)硝酸甘油,住進紐約市的一家旅館。硝酸甘油突然爆炸,把路基炸出一米多深的深坑,市民為之談虎色變。
1866年3月,澳大利亞悉尼,一家貨棧因貯存兩箱硝酸甘油引起爆炸,一聲巨響,片瓦皆無。
1866年4月,大西洋上的「歐羅巴號」輪船,因載硝酸甘油爆炸而沉沒海底,玉石俱焚。
這些相繼發生的慘禍,不僅導致數百人死亡,而且迫使各國政府下令禁止運輸、製造和貯存硝酸甘油…形勢急轉直下,人們恐慌、懷疑,抵制和咒罵的話語向諾貝爾涌來,大有黑雲壓城城欲摧之勢。堅毅的諾貝爾也為之焦慮和不安。但是他沒有像發現硝酸甘油的索布萊洛那樣痛悔不已、手足無措,只去向上帝祈禱寬恕。他堅信新炸葯的優越性一定能為工業發展帶來極大的益處,眼前的困難一定能夠克服!
怎樣才能解決烈性炸葯的安全性問題呢?
諾貝爾日思夜想,終於想出了兩種安全措施,最終解決了硝酸甘油的安全性問題。一個方法是在液體的硝酸甘油中加入甲醇液體,用時再分離出來。這種方法比較復雜費事。另一個方法是利用固體物質吸收硝酸甘油。諾貝爾試用了木炭粉、木屑、水泥、磚灰等物,並做過多次爆破試驗,以判定其效果。最後他決定選用一種產於德國北部的多孔的硅藻土,因為它吸收力強,化學性能穩定。
運用硅藻土吸收硝酸甘油的方法,諾貝爾製成了固體炸葯。試製成功以後,諾貝爾親自去各處表演,用鐵的事實證明新炸葯的威力和安全性能,以解除人們的疑慮,挽回不良影響。
1867年7月14日,英國北部礦山礦石貯存場的平地上,擠滿了企業界的要人和好奇的觀眾,他們謹慎地俯身在一道攔水壩後,驚恐地向前眺望。
只見諾貝爾的幾個助手,用廢枕木點燃起一堆篝火,然後,諾貝爾從容地把10多磅重的炸葯,放在熊熊烈火之上。圍觀的人們心驚膽戰,他們深知不安分的硝酸甘油的威力,有些人嚇得閉上了眼睛……
過了一會兒,諾貝爾又跑到貯存場邊緣的斷崖旁邊,當他將10磅重的炸葯箱,丟到二三十米深的斷崖下時,許多人嚇得俯卧在攔水壩後。不論是火燒,還是撞擊,新炸葯都是安然無恙。諾貝爾又將炸葯埋入一個廢洞里,用引爆劑引爆,炸葯炸得碎石亂飛、地面顫動……
新炸葯贏得了人們的信任,使諾貝爾炸葯的用戶解除了疑慮。從此,諾貝爾的炸葯又廣泛地應用到工業、礦業、交通業之中,全世界到處都響著諾貝爾炸葯那震耳欲聾的爆炸聲。
1896年12月10日,孤獨的諾貝爾在義大利西部的療養勝地悄然去世。按照他的遺囑將多達3300多萬瑞典克朗的遺產,建立了諾貝爾獎金,獎勵那些為人類共同利益而奮斗的科學家、醫學家、文學家以至於為人類和平而努力的和平主義者。
2. 諾貝爾發明火葯經歷了幾個
早在1847年,義大利的索伯萊格就發明了一種烈性炸葯,叫硝化甘油。它的爆炸力是歷史上任何炸葯所不能比擬的。但是這種炸葯極不安全,稍不留神,就會使操作人員粉身碎骨。許多人因為意外的爆炸事件而血肉橫飛,連屍體也找不到。
諾貝爾決心把這種烈性炸葯改造成安全炸葯。1862年夏天,他開始了對硝化甘油的研究。 這是一個充滿危險和犧牲的艱苦歷程。死亡時刻都在陪伴著他。在一次進行炸葯實驗時發生了爆炸事件,實驗室被炸的無影無蹤,5個助手全部犧牲,連他最小的弟弟也未能倖免。
這次驚人的爆炸事故,使諾貝爾的父親受到了十分沉重的打擊,沒有多久就去世了。他的鄰居們出於恐懼,也紛紛向政府控告諾貝爾,此後,政府不準諾貝爾在市內進行實驗。 但是,諾貝爾百折不撓,他把實驗室搬到市郊湖中的一艘船上繼續實驗。
經過長期的研究,他終於發現了一種非常容易引起爆炸的物質--雷酸汞,他用雷酸汞做成炸葯的引爆物,成功地解決了炸葯的引爆問題,這就是雷管的發明。它是諾貝爾科學道路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諾貝爾發明雷管的時侯,正是歐洲工業革命的高潮期。
礦山開發、河道挖掘、鐵路修建及隧道的開鑿,都需要大量的烈性炸葯,硝化甘油炸葯的問世受到了普遍的歡迎。諾貝爾在瑞典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硝化甘油工廠,隨後又在國外建立了生產炸葯的合資公司。
但是,這種炸葯本身仍有許多不完善之處。存放時間一長就會分解,強烈的振動也會引起爆炸。 在運輸和貯藏的過程中曾經發生了許多事故,針對這些情況,瑞典和其他國家的政府發布了許多禁令,禁止任何人運輸諾貝爾發明的炸葯,並明確提出要追究諾貝爾的法律責任。
面對這些考驗,諾貝爾沒有被嚇倒,他又在反復研究的基礎上,發明了以硅藻土為吸收劑的安全炸葯,這種被稱為黃色炸葯的安全炸葯,在火燒和錘擊下都表現出極大的安全性。 這使人們對諾貝爾的炸葯完全解除了疑慮,諾貝爾再度獲得了信譽,炸葯工業也很快地獲得了發展。
在安全炸葯研製成功的基礎上,諾貝爾在法國又開始了對舊炸葯的改良和新炸葯的生產研究。兩年以後,一種以火葯棉和硝化甘油混合的新型膠質炸葯研製成功。這種新型炸葯不僅有高度的爆炸力,而且更加安全,既可以在熱輥子間碾壓,也可以在熱氣下壓製成條繩狀。
膠質炸葯的發明在科學技術界受到了普遍的重視。諾貝爾在已經取得的成績面前沒有停步,當他獲知無煙火葯的優越性後,又投入了混合無煙火葯的研製,並在不長的時間里研製出了新型的無煙火葯。
諾貝爾一生的發明極多,獲得的專利就有255種,其中僅炸葯就達129種。他的發明興趣不僅限於炸葯,作為發明家、科學家,他有著豐富的想像力和不屈不撓的毅力。 他曾經研究過合成橡膠、人造絲,做過改進唱片、電話、電池、電燈零部件等方面的實驗,還試圖合成寶石。
盡管與炸葯的研究相比,這些研究的成果不是很大,但是他那勇於探索的精神卻為後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諾貝爾把他的畢生心血都獻給了科學事業,他一生過著獨身生活,大部分時間是在實驗室中度過的。 他謙虛謹慎,對別人親切而忠誠。
他拒絕別人吹捧他,不讓報紙刊登他的照片和畫像。長期緊張的工作,使他積勞成疾,但在生命的垂危之際,他仍念念不忘對新型炸葯的研究。
諾貝爾一生未婚,沒有子女。一生的大部分時間忍受著疾病的折磨。他生前有兩句名言:「我更關心生者的肚皮,而不是以紀念碑的形式對死者的緬懷」。
「我看不出我應得到任何榮譽,我對此也沒有興趣」。
在他的整個一生中,他身體虛弱、健康不佳,但他卻能夠在工作中建樹驚人的功績。早年的貧困與憂慮,使得他喜愛偏遠的地方和安靜的生活。
盡管作為一個炸葯和武器方面的發明家和工業家,他卻厭惡暴力與戰爭,並且是一名忠誠的和平之友。 他變成一位從早年起就把整個世界作為自己工作場所的徹底世界主義者。
1896年12月10日,諾貝爾在義大利的桑利瑪去世,終年63歲。
諾貝爾的墓碑是一座高約3米的灰色尖頂石碑,看上去很普通。石碑正面刻有「nobel」幾個金字和諾貝爾的生卒年月,墓碑兩側刻有諾貝爾4位親人的名字和生卒。 墓碑右側的地上,插著編號牌:170/1678。
周圍是10棵一人多高的柏樹。碑上沒有諾貝爾的肖像(據說諾貝爾生前只有一張畫像),沒有浮華的雕飾,沒有隻字關於他在人類歷史上寫下的輝煌!每一個知道諾貝爾的人、站在他的墓前,都會感到這種樸素帶給人的心靈震撼。
諾貝爾是一位名副其實的億萬富翁,他的財產累計達30億瑞典幣。 但是他與許多富豪截然不同。他一貫輕視金錢和財產,當他母親去世時,他將母親留給他的遺產全部捐獻給了慈善機構,只是留下了母親的照片,以作為永久的紀念。
他說:「金錢這東西,只要能夠解決個人的生活就夠用了,若是多了,它會成為遏制人才的禍害。有兒女的人,父母只要留給他們教育費用就行了,如果給予除教育費用以外的多餘的財產,那就是錯誤的,那就是鼓勵懶惰,那會使下一代不能發展個人的獨立生活能力和聰明才幹。
」
基於這樣的思想,諾貝爾不顧其他人的勸阻和反對,在遺囑中指定把他的全部財產作為一筆基金,每年以其利息作為獎金,分配給那些在前一年中對人類做出貢獻的人。獎金分成物理學、化學、生物學或醫學、文學及支持和平事業等5份。
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發明家,從1901年開始,每年在他去世的日子裡,即12月10日頒發諾貝爾獎。 諾貝爾對文學也有長期的愛好,在青年時代曾用英文寫過一些詩。後人還在他的遺稿中發現他寫的一部小說的開端。
他對各種人道主義和科學的慈善事業捐款十分慷慨,把大部分財產都交付給了信託,設立了後來成為國際最高榮譽的獎金----諾貝爾獎金,即和平、文學、物理學、化學、生理學或醫學共5項諾貝爾獎金(其中,諾貝爾經濟學獎金是瑞典國家銀行在1968年提供資金增設。
3. 關於諾貝爾發明炸葯的小傳
1901年12月10日下午4時30分,在瑞典王國首都斯德哥爾摩的音樂廳內,舉
行了一次世界性盛會。
在這次盛會中,由瑞典科學院等機構推薦的物理、化學、醫葯學、文學、和平等方面的
傑出人才,接受「諾貝爾基金會」頒發的榮譽證書和巨額獎金,以表彰他們對社會和人類的
傑出貢獻。
在音樂聲中,這些來自不同國別的優秀科學家、文學家和社會活動家由獎金基金會成員
的陪同,邁步進入大廳。音樂廳內頓時爆發出雷鳴般掌聲,人們不僅對這些優秀人才表示崇
敬,更重要的是紀念瑞典著名的科學家阿爾弗列德·伯里哈德·諾貝爾。
授獎儀式開始先是由基金會主席用瑞典話介紹得獎者在科學或文學上的成就。緊接著,
便是得獎者用本國語言致答詞,然後是頒發榮譽證書和金質獎章。最後,由瑞典國王親臨致
詞,向得獎者祝福,授獎儀式到此結束。
第二天,得獎者領取一筆巨額獎金,作為對他傑出成就的獎勵。這些獎金就是由諾貝爾
的遺產,大約200萬英鎊作為基金,以每年的利息提供的。
從此,諾貝爾獎金就產生了。那麼,為什麼諾貝爾要把這些遺產捐獻出來?他又是怎樣
積累這么多財富呢?事情還得從頭說起。
1833年10月21日,諾貝爾生於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他的
祖父是名軍醫,父親伊曼努厄爾·諾貝爾是一個科學家、發明家,致力炸葯、水雷及其它爆
破性化學的研究。並對外科器械設計和造船工程學也很感興趣。他把科學研究的精神傳給自
己的兒子阿爾弗列德。
在父親的影響下,阿爾弗列德·諾貝爾從小熱愛化學、物理學和機械工程學。起初,諾
貝爾對造船工程極感興趣,17歲時,到美國學習造船工程學。
在此期間,諾貝爾經常到郊外遊玩,看到工人們在荒山野嶺里用鐵錘砸石頭,為了開通
一條鐵路或公路,他們劈山斬嶺,花費很大心血和勞動。這在他的心中留下很深印象,他經
常想:能夠發明一種東西,一下子就能把大山劈開,那該多節省力氣呀!
回國後,他便同父兄合作,先後在瑞典和俄國從事硝化甘油和其它烈性炸葯的實驗和制
造。
經過他們刻苦的試驗和研究,1866年,諾貝爾終於製造成功了一種液體炸葯。這種
炸葯爆炸力極強,人們把它稱為「諾貝爾炸油」,被全世界普遍使用。
但是,這種炸葯有一個極大的弱點,就是容易引起爆炸,尤其是在長途運輸過程之中,
受到震動和磨擦,往往會自動引爆。美國舊金山的一輛火車,就是在運送這種炸葯時受到震
動,整列火車車毀人亡。還有一次,一艘滿載液體炸葯的巨輪「歐羅巴號」,在大西洋航行
的時候,因為風浪顛簸,引起炸葯爆炸,整條船沉沒在大西洋中。
這種事件的不斷發生,一下子使得人們非常緊張。一談到這種「諾貝爾炸油」,便退避
三舍,不敢接觸。這樣,許多政府不準它進口,許多運輸公司也拒絕運送這種可怕的東西。
諾貝爾並不氣餒,他開始著手實驗一種安全的炸葯,從此以後,他少言寡語,整日躲在實驗
室,潛心於新炸葯的研製。
炸葯的研製要經過無數次試驗,而第一次試驗都是非常危險的,稍不注意,便會發生爆
炸事件。
1864年9月3日,這一天,諾貝爾一大早便出外辦事。等到晚上回來的時候,一下
子驚呆了,他的實驗室變成了平地,到處是碎磚破瓦,空中還彌漫著濃濃的硝煙。空盪盪的
地面上,到處沾滿了鮮血。更讓諾貝爾痛心的是,他親愛的弟弟和同甘共苦的5名工作人
員,因爆炸身亡,父親也成了終身殘廢。
諾貝爾從此陷入無限的悲痛之中,腦海里進行著強烈的斗爭,怎麼辦?是放棄試驗,還
是繼續?!。
但諾貝爾明白,科學實驗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如若從此放棄試驗,弟弟和同事的鮮血
不是白流了嗎?
於是,在朋友的幫助下,諾貝爾租了一條大船。在瑞典首都附近的馬拉倫湖上搞實驗。
這樣,可以避免因爆炸引起其它人員和建築物的傷亡或破壞。
諾貝爾在船上冒著生命危險,進行幾百次的試驗。4年以後,經過自己艱苦、認真的工
作,他終於獲得了成功。
他把液體炸葯吸入一種硅土裡面,這樣,即使遇到一定的溫度或磨擦、震動,這種固體
的炸葯也不容易爆炸。這樣,能夠安全運輸的固體炸葯——黃色炸葯就問世了。
但這種必須經過引爆後才能爆炸。為此,諾貝爾又發明了人類歷史第一個引爆裝置——
雷管。這就給人們提供了很多方便,使人類有計劃的利用炸葯,進行開山劈路,鑽隧打井,
節省了很多力氣。
後來,諾貝爾又著手發明更具爆炸力的炸葯,投入了艱苦而又復雜,而且是更加危險的
試驗。
經過無數次試驗,諾貝爾終於製成了這種炸葯,但對炸葯的爆炸力缺乏正確的判斷,因
而進行了一次冒險的試驗。這一天,他把工作人員統統趕出實驗室,自己一人留在哪裡,要
親自點燃導火線,大家不放心他的安全,多次勸說不讓他點燃導火線,但諾貝爾執意不肯,
他清楚記得1864年9月3日那天的爆炸事件,因此,他一定要讓危險遠離他人。大家見
勸說無效,只好遠遠的離開,躲在實驗室四周,靜靜地等待著試驗的結果。
實驗室,諾貝爾安裝好炸葯,又仔細地檢查了一遍,便上前點燃了導火線。
火星「茲茲」地冒著,導火線越來越短,諾貝爾為了仔細觀察炸葯的爆炸情況,一動不
動地站在跟前,雙眼死盯著燃燒的導火線。
「轟!」的一聲,炸葯爆炸了,濃煙從實驗室里飛速地向外湧出。
附近的人們睜大眼睛看著,始終不見諾貝爾的身影,他們顧不得危險,紛紛向實驗室奔
去。
剛跑到門口,就見一個滿身鮮血的中年人從實驗里跑了出來,邊跑邊叫道:「我成功
了!我成功了!」
大家看到諾貝爾還活著,便激動地跑上前去,一邊替他檢查傷勢,一邊熱烈地祝賀他。
這是1875年的一天,諾貝爾終於成功發明了威力強大的膠質炸葯。於是,諾貝爾在
很多國家建造炸葯廠,並申請專利,很快便成為擁有巨富的「炸葯大王」。
後來,他移居巴黎,在實驗中繼續進行各種炸葯的研究和實驗。1887年,諾貝爾又
發明了無煙炸葯,這就是我們現在使用的炸葯。
1896年12月10日,諾貝爾在他義大利的工廠里突然去世。在死前一年,即18
95年11月27日,諾貝爾立下了一個獨特的遺囑,把自己一生的積蓄捐獻出來當作基
金,將其利息作為獎金,每年獎給世界上對物理、化學、醫葯學、文學和促進世界和平有特
殊貢獻的人。後來,又增加了經濟獎,這就是現在很多科學家為之驕傲的「諾貝爾獎金」的
由來。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科學家,在諾貝爾金質獎章的正面雕有諾貝爾的浮雕像,鐫有他
出生和亡故的年月日。基金會並決定,每年的諾貝爾獎金頒發的時間地點,是根據諾貝爾誕
生時間和地點以及他逝世的時間,那就是1833年10月21日誕生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
摩和1896年12月10日下午4點半在義大利逝世.
4. 諾貝爾發明炸葯的過程可分為哪幾個階段
兄弟,諾貝爾的主要貢獻不是發明炸,而是發明了鈍化猛炸硝化甘油的方法。
過程:
有一次,一個裝滿硝化甘油的大壇子在搬運時破裂了,硝化甘油滲入到了泥土中。諾貝爾拿了一把浸透了硝化甘油的泥土做實驗,發現這種泥土在不引爆時很安全,不像純硝化甘油那樣受點震盪就會爆炸。
諾貝爾高興極了,收集了大量浸了硝化甘油的泥土進行引爆實驗。沒有想到,這次爆炸異乎尋常地猛烈,只聽得一聲巨響,實驗室里濃煙彌漫。人們都失聲驚呼:「諾貝爾完了!」正當人們為諾貝爾的生命擔心的時候,他從濃煙中沖了出來,滿臉是血,一邊奔跑,一邊高喊:「我成功了!我成功了!」諾貝爾憑著不怕死的精神,憑著百折不撓的毅力,終於制服了硝化甘油,使這種炸能夠安全地保存,運輸,在引爆後又能猛烈地爆炸,可以運用到生產中去。
當然,在此前諾貝爾不知失敗了多少次。他的五名助手,父親,弟弟都被炸死於硝化甘油工廠與實驗室中,諾貝爾犧牲了自己的家庭為社會的進步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5. 諾貝爾怎樣發明了炸葯
早在1847年,義大利的索伯萊格就發明了一種烈性炸葯,叫硝化甘油。它的爆炸力是歷史上任何炸葯所不能比擬的。但是這種炸葯極不安全,稍不留神,就會使操作人員粉身碎骨。許多人因為意外的爆炸事件而血肉橫飛,連屍體也找不到。諾貝爾決心把這種烈性炸葯改造成安全炸葯。1862年夏天,他開始了對硝化甘油的研究。這是一個充滿危險和犧牲的艱苦歷程。死亡時刻都在陪伴著他。在一次進行炸葯實驗時發生了爆炸事件,實驗室被炸的無影無蹤,5個助手全部犧牲,連他最小的弟弟也未能倖免。這次驚人的爆炸事故,使諾貝爾的父親受到了十分沉重的打擊,沒有多久就去世了。他的鄰居們出於恐懼,也紛紛向政府控告諾貝爾,此後,政府不準諾貝爾在市內進行實驗。但是,諾貝爾百折不撓,他把實驗室搬到市郊湖中的一艘船上繼續實驗。經過長期的研究,他終於發現了一種非常容易引起爆炸的物質--雷酸汞,他用雷酸汞做成炸葯的引爆物,成功地解決了炸葯的引爆問題,這就是雷管的發明。它是諾貝爾科學道路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諾貝爾發明雷管的時侯,正是歐洲工業革命的高潮期。礦山開發、河道挖掘、鐵路修建及隧道的開鑿,都需要大量的烈性炸葯,硝化甘油炸葯的問世受到了普遍的歡迎。諾貝爾在瑞典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硝化甘油工廠,隨後又在國外建立了生產炸葯的合資公司。但是,這種炸葯本身仍有許多不完善之處。存放時間一長就會分解,強烈的振動也會引起爆炸。在運輸和貯藏的過程中曾經發生了許多事故,針對這些情況,瑞典和其他國家的政府發布了許多禁令,禁止任何人運輸諾貝爾發明的炸葯,並明確提出要追究諾貝爾的法律責任。面對這些考驗,諾貝爾沒有被嚇倒,他又在反復研究的基礎上,發明了以硅藻土為吸收劑的安全炸葯,這種被稱為黃色炸葯的安全炸葯,在火燒和錘擊下都表現出極大的安全性。這使人們對諾貝爾的炸葯完全解除了疑慮,諾貝爾再度獲得了信譽,炸葯工業也很快地獲得了發展。
在安全炸葯研製成功的基礎上,諾貝爾在法國又開始了對舊炸葯的改良和新炸葯的生產研究。兩年以後,一種以火葯棉和硝化甘油混合的新型膠質炸葯研製成功。這種新型炸葯不僅有高度的爆炸力,而且更加安全,既可以在熱輥子間碾壓,也可以在熱氣下壓製成條繩狀。膠質炸葯的發明在科學技術界受到了普遍的重視。諾貝爾在已經取得的成績面前沒有停步,當他獲知無煙火葯的優越性後,又投入了混合無煙火葯的研製,並在不長的時間里研製出了新型的無煙火葯。
諾貝爾一生的發明極多,獲得的專利就有255種,其中僅炸葯就達129種。他的發明興趣不僅限於炸葯,作為發明家、科學家,他有著豐富的想像力和不屈不撓的毅力。他曾經研究過合成橡膠、人造絲,做過改進唱片、電話、電池、電燈零部件等方面的實驗,還試圖合成寶石。盡管與炸葯的研究相比,這些研究的成果不是很大,但是他那勇於探索的精神卻為後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諾貝爾把他的畢生心血都獻給了科學事業,他一生過著獨身生活,大部分時間是在實驗室中度過的。他謙虛謹慎,對別人親切而忠誠。他拒絕別人吹捧他,不讓報紙刊登他的照片和畫像。長期緊張的工作,使他積勞成疾,但在生命的垂危之際,他仍念念不忘對新型炸葯的研究。
諾貝爾一生未婚,沒有子女。一生的大部分時間忍受著疾病的折磨。他生前有兩句名言:「我更關心生者的肚皮,而不是以紀念碑的形式對死者的緬懷」。「我看不出我應得到任何榮譽,我對此也沒有興趣」。
在他的整個一生中,他身體虛弱、健康不佳,但他卻能夠在工作中建樹驚人的功績。早年的貧困與憂慮,使得他喜愛偏遠的地方和安靜的生活。盡管作為一個炸葯和武器方面的發明家和工業家,他卻厭惡暴力與戰爭,並且是一名忠誠的和平之友。他變成一位從早年起就把整個世界作為自己工作場所的徹底世界主義者。
1896年12月10日,諾貝爾在義大利的桑利瑪去世,終年63歲。諾貝爾的墓碑是一座高約3米的灰色尖頂石碑,看上去很普通。石碑正面刻有 「nobel」幾個金字和諾貝爾的生卒年月,墓碑兩側刻有諾貝爾4位親人的名字和生卒。墓碑右側的地上,插著編號牌:170/1678。周圍是10棵一人多高的柏樹。碑上沒有諾貝爾的肖像(據說諾貝爾生前只有一張畫像),沒有浮華的雕飾,沒有隻字關於他在人類歷史上寫下的輝煌!每一個知道諾貝爾的人、站在他的墓前,都會感到這種樸素帶給人的心靈震撼。
諾貝爾是一位名副其實的億萬富翁,他的財產累計達30億瑞典幣。但是他與許多富豪截然不同。他一貫輕視金錢和財產,當他母親去世時,他將母親留給他的遺產全部捐獻給了慈善機構,只是留下了母親的照片,以作為永久的紀念。他說:「金錢這東西,只要能夠解決個人的生活就夠用了,若是多了,它會成為遏制人才的禍害。有兒女的人,父母只要留給他們教育費用就行了,如果給予除教育費用以外的多餘的財產,那就是錯誤的,那就是鼓勵懶惰,那會使下一代不能發展個人的獨立生活能力和聰明才幹。」
基於這樣的思想,諾貝爾不顧其他人的勸阻和反對,在遺囑中指定把他的全部財產作為一筆基金,每年以其利息作為獎金,分配給那些在前一年中對人類做出貢獻的人。獎金分成物理學、化學、生物學或醫學、文學及支持和平事業等5份。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發明家,從1901年開始,每年在他去世的日子裡,即 12月10日頒發諾貝爾獎。諾貝爾對文學也有長期的愛好,在青年時代曾用英文寫過一些詩。後人還在他的遺稿中發現他寫的一部小說的開端。他對各種人道主義和科學的慈善事業捐款十分慷慨,把大部分財產都交付給了信託,設立了後來成為國際最高榮譽的獎金----諾貝爾獎金,即和平、文學、物理學、化學、生理學或醫學共5項諾貝爾獎金(其中,諾貝爾經濟學獎金是瑞典國家銀行在1968年提供資金增設的)。
諾貝爾獎不僅僅表明了這位科學家的偉大人格,而且,隨著世界科學技術的飛躍發展,越來越成為世界科學技術冠軍的標志。激勵著越來越多的精英豪傑,獻身於科學事業,去攻克一道道科學難關。同時,它也極大地促進了世界科學技術的發展和世界科學文化的交流。
6. 諾貝爾發明炸葯的經過
諾貝爾發明抄的是達納炸葯,襲19世紀60年代,諾貝爾在法國進行炸葯的研究。租了一條駁船,在馬拉倫湖上尋起了新的實驗室。一次試驗中,一隻裝有硝化甘油瓶破碎,流出的硝化甘油被瓶底下用來減少震動的惰性粉末硅土吸收。
諾貝爾意外地發現,硝化甘油與硅土混合物不僅使炸葯威力不減,而且生產、使用和搬運更加安全。後來,他用木漿代替了奎土,製成了新的烈性炸葯──達納炸葯, 「達納」一詞源於希臘文 「威力」。
(6)諾貝爾發明炸葯的過程擴展閱讀:
炸葯原理
炸葯的爆炸通過一定的外界激發沖量的作用,爆轟是炸葯中化學反應區的傳播速度大於炸葯中聲速時的爆炸現象,是炸葯典型的能量釋放形式。爆炸實際上分兩個階段。
大部分破壞是最初的膨脹造成的。它還會在爆炸源周圍製造一個壓力很低的區域,氣體快速向外移動,從而將大部分氣體從爆炸 「中心」向外吸。向外沖擊之後,氣體涌回到部分真空的中心地帶,形成第二個破壞力較小的內向能量波。
由於炸葯爆炸時化學反應速度非常快,在瞬間形成高溫高壓氣體。以極高的功率對外界作功,使周圍介質受到強烈的沖擊、壓縮而變形或碎裂。
7. 諾貝爾發明炸葯的故事
諾貝爾於19世紀60年代在法國進行炸葯的研究。在一次事故中,他的弟弟被炸死。父親受重傷。浴室他租了一條駁船在馬拉倫湖上開啟了炸葯的新研究。
一次試驗中,一隻裝有硝化甘油瓶破碎,流出的硝化甘油被瓶底下用來減少震動的惰性粉末硅土吸收。諾貝爾意外地發現,硝化甘油與硅土混合物不僅使炸葯威力不減,而且生產、使用和搬運更加安全。後來,他用木槳代替了奎土,製成了新的烈性炸葯稱為達納炸葯,。
1887年,諾貝爾用硝化甘油代替乙醚和乙醇,也製成了類似的無煙火葯。他還將將硝酸銨加入達納炸葯,代替部分硝化甘油,製成更加安全而廉價的 「特種達納炸葯」,又稱 「特強黃色火葯」。諾貝爾的眾多發明,使他無愧於 「現代炸葯之父」的贊譽。
(7)諾貝爾發明炸葯的過程擴展閱讀
炸葯的歷史發展
炸葯經過苦味酸、黑索今等的發展,逐漸成為C4塑料炸葯。1771年由英國的P·沃爾夫首先合成苦味酸。1899年由德國人亨寧發明的黑索今是在原子彈出現以前是威力最大的炸葯。
C4塑膠炸葯原產捷克,現在美國也是主要生產國。這種炸葯能輕易躲過X光安全檢查,這一點是恐怖分子喜歡使用的原因。未經特定嗅識訓練的警犬也難以識別它。正是由於C4的這些性質,所以它一般都是各國軍隊使用的,普通民間難以得到。
8. 諾貝爾發明炸葯的故事100
諾貝爾不怕犧牲,克服親人喪生的悲痛,在遠離人群的湖上發明了使炸葯安全起爆的雷管。版
諾貝爾最初研權制炸葯時,他所創建的硝化甘油的實驗工廠曾被炸為灰燼。當時,有5個人被炸死,一個是他正在上大學的弟弟,另外4個也是他的親密助手。 當諾貝爾的母親得知次子慘死的噩耗以後,悲痛欲絕;年老的父親因太受刺激引發腦溢血,從此半身癱瘓。人們紛紛像躲避瘟神一樣躲著諾貝爾,再也沒有人願意出租土地給他進行如此危險的實驗。 可是,在巨大的失敗和痛苦面前,諾貝爾沒有退縮。就在爆炸慘案發生幾天後,人們就發現在遠離市區的馬拉侖湖上,出現了一隻巨大的船,船上並沒有什麼貨物,而是擺滿了各種實驗設備。原來,大難不死的諾貝爾在被當地居民趕出來後,跑到這里來繼續他的實驗工作了。 終於,諾貝爾經過反復實驗後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他發明了雷管,這是科學史上的一個重大突破。不久,他又在德國漢堡等地建立了炸葯公司。
9. 諾貝爾發明炸葯的故事簡短的話
諾貝爾研究炸葯抄的過程中,襲親人都不幸離世,但諾貝爾化悲痛為力量,一直在研究炸葯。
諾貝爾返回瑞典,與父親及弟弟共同研製炸葯,因意外爆炸事故炸毀工場,炸死弟弟,政府禁止他們再進行試驗。他因此一度把實驗室設在了斯德哥爾摩市外馬拉湖的一條駁船上。 該年秋季,諾貝爾成功發明硝化甘油炸葯用雷管;10月,獲得硝化甘油炸葯的專利。
因硝化甘油工廠爆炸,弟弟耶米爾慘死,關閉瑞典工廠,前往在德國建廠;10月,成立硝化甘油炸葯公司。
(9)諾貝爾發明炸葯的過程擴展閱讀:
諾貝爾一生擁有355項專利發明,並在歐美等五大洲20個國家開設了約100家公司和工廠,積累了巨額財富。諾貝爾獎授予世界各國在這些領域對人類作出重大貢獻的人。
製造出能吸收比本身多三倍的硝化甘油,並且像粘土一樣軟硬適中的「矽藻土炸葯」,這一產品成為以後諾貝爾國際性工業集團的基石。
諾貝爾不僅把自己的畢生精力全部貢獻給了科學事業,而且還在身後留下遺囑,把自己的遺產全部捐獻給科學事業,他的名字和人類在科學探索中取得的成就一道,永遠地留在了人類社會發展的文明史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