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為創造而驕

為創造而驕

發布時間:2021-07-17 17:48:31

❶ 持寵而嬌什麼意思

不是「持寵而嬌」,而是「恃寵而驕」,意思倚仗別人的寵愛而驕傲。
拓展資料:
侍寵而嬌:[shì] [chǒng] [ér] [jiāo]
近義詞
有恃無恐:yǒu shì wú kǒng
【解釋】恃:倚仗,依靠;恐:害怕。因為有所依杖而毫不害怕,或毫無顧忌。
【出處】《左傳·僖公二十六年》:「室如懸罄,野無青草,何恃而不恐?」
【結構】聯合式。
【用法】多用作貶義。一般用作謂語、定語
反義詞
膽小怕事:dǎn xiǎo pà shì
【解釋】膽子非常小,怕事情落在自己頭上,怕惹麻煩
【出處】出自】:巴金《談〈寒夜〉》

❷ 因小成而嬌,因小得而傲是什麼意思

很好解釋啊,因為有小成就、小收獲而驕傲!就是小器易盈,批評這種人有一點小進步就沾沾自喜啊!不會有什麼大出息啊。

❸ 為了創造傑作而付出畢生心血的偉人

《名人傳》基礎知識試題 一、問答題 1.《名人傳》是一本怎樣的書?作者是誰? 答:《名人傳》是羅曼·羅蘭最早享譽文壇的人物傳記,它真實的記述了貝多芬、米開朗基羅、托爾斯泰三位藝術大師坎坷的生活和艱辛的創造,展現了藝術大師們偉大的心靈。 2.《名人傳》主要揭示了怎樣的主題? 答:偉大的天才必須向庸俗而且布滿敵意的社會進行不屈的斗爭,就能獲得勝利,完成天才的創造事業。 3.貝多芬一生中最大的痛苦是什麼?是最大的幸福又是什麼? 答:貝多芬一生中最大的痛苦是作為音樂家、作曲家卻耳朵失聰;最大的幸福是他戰勝痛苦,創造出擁抱歡樂的《第九交響樂》。 4.在《貝多芬》傳後,作者附了「海利根遺囑」的目的是什麼? 答:增加傳記「引文」的真實性,同時也是貝多芬痛苦生活和讀者心靈的一次撞擊。 5.《貝多芬》在立意和構思上扣住什麼主題選材? 答:作者緊扣「打開窗子吧!讓自由的空氣重新進來!呼吸一下英雄氣味。」 6.在《米開朗琪羅傳》中,作者為什麼把人物的痛苦作為重要情節?這痛苦是作者憑空虛構的嗎? 答:不是憑空虛構,而是從歷史事實中吸收來的,為了使人物的英雄主義精神的全部偉大之處得以顯示出來,其感染力在於克服痛苦,戰勝痛苦,這是以痛苦為情節的目的所在。 7.《米開朗琪羅傳》中,作者寫到雕塑家完成的很多雕塑,可看出米開朗琪羅的雕塑有怎樣的與眾不同的特徵? 答:米開朗基羅的作品表現了與眾不同的男性的宏偉和戲劇性的結構,形式上也具有超越時代的新鮮感,因而備受眾人的尊崇。 8.羅曼·羅蘭在《米開朗琪羅傳》中探索了這位藝術大師哪兩方面的內容? 答:一是痛苦和磨難――時代與社會給他帶來的種種苦痛;二是他的藝術創作帶給他的短暫的狂歡。 9.請結合《托爾斯泰傳》談一談托爾泰的藝術觀。 答:托爾斯泰以為藝術不是一個階級的所有物;不是一種技藝,它是真實情操的表白;藝術應當鏟除強暴,它的使命是要用愛來統治一切;只有為了團結而工作的才是真正的藝術。 10.請結合《托爾斯泰傳》談一談托爾斯泰的婦女觀。 答:他反對現代的女權主義,稱贊賢妻良母,以為勇敢的妻子應該是丈夫的助手而不是他的工作障礙。 11.《托爾斯泰傳》的立意是什麼?作者的著眼點在哪兒? 答:立意是歌頌英雄主義;著眼於評論托爾斯泰的思想和創作,是一部文學創作評傳。 12.結合《托爾斯泰傳》談談你對托爾斯泰的偉大之處的看法。 答:托爾斯泰一生向善,追求真誠的、博大的愛,厭惡痛苦的民眾生活,因此他的很多作品都是他愛的信仰、精神道德的再現,托爾斯泰的偉大在於他有一顆真誠、善良、博愛的心。 二、填空 1.《名人傳》的作者是法國羅曼·羅蘭,他是20世紀享譽國際文壇的法國現實主義作家。是一位偉大的民主主義者和人道主義者,有「歐洲的良心」之稱,他們另外一部長篇小說《約翰·克利斯朵夫》獲1915年度諾貝爾文學獎。 2.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陳筱卿翻譯的《名人傳》的封面上寫著作者的一句話,這句話是和書籍生活在一起,永遠不會嘆息。 3.《名人傳》包括不同時期的三個傳記――《貝多芬傳》、《托爾斯泰傳》、《米開朗琪羅傳》這三部傳記匯集成《名人傳》。 4.《貝多芬》是一部人物傳記,牢牢圍繞貝多芬一生中取得的音樂成就,記敘了貝多芬的一生,表現了他戰勝不幸、戰勝痛苦的頑強意志,被公認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作曲家,貝多芬是德國人。貝多芬的音樂天賦是他的父親發現的,當年貝多芬只有4歲。1796年開始,貝多芬得了一種永遠治不好的病是失聰,他極度傷心,1802年開始,他寫了封信給他的弟弟,世稱《海利根遺囑》。 5.在《貝多芬傳》里,作者引用了貝多芬的一句名言,這句名言是:「一心向善,愛自由高於一切,就是為了御座,也盡不背叛真理。」 6.「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一句出自《名人傳》中的《貝多芬傳》,是貝多芬的一句鼓舞人心的名言。 7.「幸福的靈魂,時間在其中不再流逝!」一句出自《名人傳》中的《米開朗琪羅傳》是米開朗琪羅的一句潸然淚下的名言 8.「不能忍受考驗的人是無法教點什麼給能忍受考驗的人的。一句出自《名人傳》中的《托爾斯泰傳》,是托爾斯泰的一句富有啟迪的名言。 9.1804年,貝多芬完成了一首大器樂曲《第三交響樂》(《英雄交響樂》),他藉此度過了生命的危機。 10.貝多芬終生未娶,他的第一個戀愛對象是伯爵小姐朱列塔·圭恰迪爾。當時貝多芬耳疾正在加重,極有失往聽覺的可能。他內心布滿矛盾和痛苦。於是1801年貝多芬寫下了著名的《月光奏鳴曲》獻給她。 11.貝多芬失聰的原因的猜測有四種:腸炎、冷水浴、傷冷、仰面跌倒。 12.羅曼·羅蘭總結貝多芬的一生,可以成為一切英勇心靈的箴言是「用痛苦換來的歡樂」。 13.米開朗琪羅是義大利人,被人們稱為「在藝術上最有毅力和宏偉氣勢的人」。 14.青春時期的米開朗琪羅雕塑了《微笑的牧神面具》一作,贏得洛朗·特梅迭西斯親王的友誼和欣賞。 15.使米開朗其羅25歲一舉成名的作品是《哀悼基督》(《耶穌死像》),這件作品用3年雕成,表現了他愛國主義精神。 16.1501年,米開朗琪羅接手了一向沒人敢雕刻,中止了四十年的先知者像,這便是我們今天看到的《大衛像》。 17.1505年3月,米開朗琪羅被教皇尤利烏斯二世召開赴羅馬。開始了他生涯中的英雄時代。 18.在重建聖彼得大教堂事件中,建築家布拉曼特利用尤利烏斯二世的迷信戰勝了米開朗琪羅。 19.1508-1512年,米開朗琪羅完成了西斯廷的英雄作品教堂天頂畫和牆壁畫,作品中布滿了生殺一切的精神。 20.使米開朗琪羅感到幻滅、絕望、意志破裂的情緒反映在梅迪契陵墓和尤利烏斯二世紀念物的新雕像中。 21.米開朗琪羅一生中惟一的一張別人的畫像是卡瓦列里,是他使米開朗琪羅決定完成聖彼得大教堂穹窿的木雕模型。 22.佛羅倫薩教堂沒有建成,連木型也遺失了是米開朗琪羅在藝術上最後的失望。 23.托爾斯泰是俄國著名的文學大師,《童年》是他的成名作。 24.發刊於1863年的中篇小說《哥薩克》是高加索的頌詩,也是托爾泰第一創作期最高的一座山峰。 25.被稱為近代的《伊里亞特》的作品是《戰爭與和平》。 26.《安娜·卡列尼娜》寫於1873年3月。 27.1879~1882年,托爾斯泰寫成的《懺悔錄》是他宗教狂亂的表白。 28.《復活》是他藝術上的一種遺囑,是他整個創作生涯中最後的也是最高的一峰。 29.托爾斯泰在1900-1910年間發表了關於社會論戰的含有攻擊性和神秘的文字,包括《戰爭與和平》、《大罪惡》和《世紀末》。 30.《名人傳》包括哪三個人的傳記?他們分別是哪個國家、哪個時代的藝術家? 答:《貝多芬傳》、《托爾斯泰傳》、《米開朗琪羅傳》貝多芬十八世紀托爾斯泰19世紀米開朗琪羅文藝復興時期 31.貝多芬出生於波恩,是18世紀後半葉以來世界最著名的德國音樂家。其代表作品為英雄、命運。 33.《命運》是貝多芬所有作品中最為深刻和宏偉的,凝聚著音樂家畢生的心血。 34.米開朗琪羅是著名的雕塑家、畫家,其代表作為《大衛》。 35.有一座先知雕像,草圖很早就畫出來,但一直無人敢接手,米開朗琪羅成功的完成了這偉大的作品,它是《摩西》。 36.米開朗琪羅至死還留在佛羅倫薩畫室里的唯一作品是《勝利者》。 37.托爾斯泰是俄國作家、改革家和道德思想家,使他獲得不朽聲譽的兩部小說是《戰爭與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除此之外最重要的作品是《復活》。 38.托爾斯泰最喜歡的中國古代哲人是孔子。 39.貝多芬,米開朗琪羅,托爾斯泰,這三人的共同點是? 答:堅強,熱愛生命、祖國、人民。 40.貝多芬在致艾爾多迪夫人的信中有兩句話成為今天一切勇敢人的座右銘,它們是? 答:用苦痛換來歡樂。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它決不能使我屈服。 41.《名人傳》給你的啟示是什麼? 答:每個人的身上都會降臨苦難與災難,我們與其怨天尤人,不如努力奮斗,與其羨慕偉人,不如學習偉人人格的偉大,與其靠浮躁和急功近利所取得曇花一現的成就,不如堅持自己的信念、真理和正義,讓自己躋身人類中的不朽者之列。 42、《名人傳》敘述了德國音樂家貝多芬、義大利國畫家和雕塑家米開朗琪羅、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三位名人的苦難和坎坷的一生,贊美了他們的崇高品格和頑強奮斗的精神。 43、《貝多芬傳》是羅曼·羅蘭的自得之作,在文學領域內一直被奉為經典,從首次出版到現在,其具有的獨特價值讓「人們似乎從中找到了新的支撐點」,因此被評為「人類有史以來的30本最佳書」之一。羅曼·羅蘭的《約翰、克里斯朵夫》就是以貝多芬為原型的小說。 44、《第九交響曲》是貝多芬作品中最為深刻和宏偉的,凝聚著音樂家畢生的心血。 45、托爾斯泰的著名作品有長篇小說:《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 46、我國先哲孟子說:「天將降大任與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這在《名人傳》的三位主人公身上得到深刻體現,請以其中一個人為例,說說他是如何在行動中體現孟子這句話的。(要求寫出人名和具體事例,不少於30字) 答:貝多芬不僅身材矮小,容貌醜陋,而且一直患有重病,後來發展到耳朵失聰。可是這位自尊心極強的音樂家仍然相信,「誰也無法戰勝我,我要死死握住命運的咽喉。」他憑著超凡的毅力和奮斗精神,從事音樂的創作,寫出《第九交響曲》等傳世之作。 47、在西方,提起著名的傳記作家,人們首先舉出的是古代希臘史學家布呂達克,著有《名人傳》,德國音樂家貝多芬偶然翻閱此書,從中找到了可以幫助他忍受疾病痛苦並戰勝痛苦的精神安慰。羅曼·羅蘭由此得到啟發,他計劃編寫一組大人物傳記,以安慰和鼓勵那些不幸的人們,使他們振作起來,和命運作斗爭,從精神和道德的角度,改造社會。 48、法國作家羅曼·羅蘭的《名人傳》包括了《貝多芬傳》、《米開朗基羅》)、(《托爾斯泰》三部傳記。其中,貝多芬(人名)飽受耳聾折磨。 49、請你根據《教學大綱》推薦的課外閱讀名著,在下面橫線上寫出相應的內容。讀《 》(名著名稱),我了解到(內容): 示例:讀《名人傳》,我了解到:德國音樂家貝多芬的一生布滿了苦難,但他卻把苦難鑄成了一支支歡快的樂曲,奉獻給了眾人。 50、請概述其中一位名人的一個典型事例。 示例:1824年5月7日,在維也納舉行《第九交響曲》的第一次演奏會,獲得了空前的成功。當高度耳聾的貝多芬出場時,他受到觀眾五次熱烈地鼓掌歡迎。貝多芬在終場後感動得暈了過往。 51、羅曼·羅蘭的《名人傳》是為音樂家貝多芬傳、雕塑家米開朗基羅、文學家托爾斯泰寫的三部傳記。這三人共同的特點是:三人都是人類歷史上極富天才而創建至偉的人物,他們的人生豐富多彩,他們的作品精深宏博,他們的影響歷經世代而不衰。 52、貝多芬在致艾爾多迪夫人的心中有兩句話成為今天一切勇敢人的座右銘,它們是「唯其痛苦,才有快樂」。

❹ 男性本原為維持而創造女性本原為創造而維持這句話對嗎

不對

❺ 我為祖國而驕傲古詩詞創作

中考必備[語文]---中國古代名人名言2007年02月24日 10:39 俗話說的好:"博古通今"也就是說博古才可以通今,我專門去雅虎搜了這篇勵志大作...

引言

名人在當今社會總保持著一定的權威,而名人對世界的看法往往也是最深刻、最真實的。其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由他們的「名言」反映出來。為了使大家對讀書有更深的理解,我們特意製作了這張網頁來記錄讀書方面的名人名言。

一志向·事業

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也。

——孔丘(春秋時代思想家、教育家)引自《論語。子罕》

天下之難事,必作於易;

天下之大事,必作於細。

——韓非(戰國末期哲學家)引自《韓非子·喻志》

德不優者,不能懷遠;才不大者,不能博見。

——王充(東漢哲學家)引自《論衡·別通篇》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曹操(三國時代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引自《步出夏門行·龜雖壽》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引自《岳陽樓記》

立志欲堅不欲銳,成功在久不在速。

——張孝祥(南宋詞人)引自《論治體子·甲申二月九日》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軻(戰國時代思想家,教育家)引自《孟子·滕文公下》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大也;不臨深谷,不知地之厚也。

——荀況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林則徐(清代政治家)

咬定青山不放鬆,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

任爾東西南北風。

——鄭板橋(清代書畫家、文學家)引自《鄭板橋集》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李清照(南宋女詩人)引自《烏江>>

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

——孔丘(春秋時代思想家,教育家)引自《禮記。學記》

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

——劉向(西漢經學家,文學家)引自〈說苑〉

多見者博,多聞者智,拒諫者塞,專己者孤。

——桓寬引自《鹽鐵論。制議》

人若志趣不遠,心不在焉,雖學不成。

——張載(北宋哲學家)引自《經學理窟。義理篇》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曹雪芹(清代文學家)引自《紅樓夢》第5回

好問,是好的。……如果自己不想,只隨口問,即能得到正確答復,也未必受到大益。所以學問二字,「問」放在「學」的下面。

二讀書·求知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有弗學,學之弗能,弗措也;有弗問,問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篤,弗措也。人一能之,已百之,人十能之,已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剛。

——孔丘引自〈禮記·中庸·博學〉

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

——韓愈引自《進學解》

讀書有三到,謂心到、口到、眼到。心不在此,則眼不看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浪誦讀,決不能記,記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

——朱熹引自《訓學齋規》

讀書,始讀,未知有疑;其次,則漸漸有疑;中則節節是疑。過了這一番,疑漸漸釋,以至融會貫通,都無所疑,方始是學。

——朱熹

道成於學而藏於書,學進於振而廢於窮。

——王符(東漢思想家、哲學家)引自《潛夫論·贊學》

看文字須大段精彩看,聳起精神,豎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劍在後一般。就一段中須要透,擊其首則尾應,擊其尾則首應,方始是。不可按冊子便在,掩了冊子便忘。

——朱熹引自《朱子語類大全》第10卷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

——荀況引自《荀子·勸學篇》

境遇休怨我不如人,不如我者尚眾;學問休言我勝於人,勝於我者還多。

——李惺(清代作家)引自《西漚外集·葯言剩稿》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崖苦作舟。

——韓愈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王之渙(唐代詩人)引自《登鸛雀樓》

三更燈火五更雞,

正是男兒讀書時,

黑發不知勤學早,

白首方悔讀書遲。

——顏真卿(唐代書畫家)引自《勸學》

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罔不經過三種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眾里尋他千白度,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界也。

——王國維(清代學者)轉引自《人間詞話新注》

三天才·勤奮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壘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老聃引自《老子·道德經》

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荀況引自《荀子,勸學》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周易·乾》(秦漢前儒家經典)

********************************

春秋戰國時期:

公元前770--公元前221年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易經》[《周易·乾》(秦漢前儒家經典)]

2.發奮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論語》

3.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

4.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大學》

5.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6.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孟子》

7.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

8.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離騷》

9.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屈原《離騷》

10.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史記~滑稽列傳》

秦漢時期:

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

11.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史記~陳涉世家》

12.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後漢書~陳番傳》

13.有志者,事竟成--《後漢書~耿弇傳》

14.精誠所致,金石為開--《後漢書~廣陵思王荊傳》

15.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晉魏南北朝:

公元220年--公元581年

16.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龜雖壽》

17.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曹植《白馬篇》

18.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諸葛亮《出師表》

19.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北齊書~元景安傳》

隋唐宋:

公元581年--公元1271年

20.天生我材必有用--李白《將近酒》

21.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王安石

22.生當作人傑,死亦成鬼雄--李清照《夏日絕句》

23.位卑未敢忘憂國――陸游《病起書懷》

元明清:

公元1271年--公元1840年

24.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過零丁洋》

25.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顧炎武

26.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文嘉《明日歌》

27.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顧炎武

28.千磨萬擊還堅韌,任爾東南西北風――鄭板橋《竹石》

29.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鄭板橋《對聯》

********************************

中國古代名言117則

1、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2、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3、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4、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5、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6、韓信將兵,多多益善。

7、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

8、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

9、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10、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

11、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以上出自《史記》

********************************

12、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13、前車之覆,後車之鑒

14、失之毫釐,謬以千里。

15、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

16、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17、不可同日而語。

18、百聞不如一見。

以上出自《漢書》

********************************

19、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20、舉大事者,不忌小怨。

21、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22、陽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以上出自《後漢書》

********************************

23、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24、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25、強弩之末,力不能穿魯縞。

26、士別三日,須刮日相看。

27、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以上出自《三國志》

********************************

28、世無英雄,遂使豎子成名。(《魏書》)

29、貂不足,狗尾續。(《晉書》)

30、不為五斗米折腰。(《晉書》)

31、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北齊書》)

32、當局者迷,旁觀者清。(《舊唐書》)

33、千里送鵝毛,禮輕情義重。(《路史》)

34、貧賤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資治通鑒》)

35、兼聽則明,偏聽則暗。(《資治通鑒》)

********************************

36、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司馬遷)

37、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傅玄)

38、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淮南子》)

39、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也。 (漢·韓嬰)

40、周公吐哺,天下歸心。(曹操)

41、山不厭高,海不厭深。(曹操)

42、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曹丕)

********************************

43、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44、當斷不斷,必受其亂。

45、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46、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47、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

********************************

48、疑則勿用,用則不疑。(陳亮)

49、木秀於林,風必摧之。(《運命論》)

50、—年之計在於春.—日之計在於晨。(《南陽蕭繹》)

51、渴不飲盜泉水,熱不息惡木蔭。(陸機)

52、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劉義慶)

53、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劉勰)

54、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劉勰

55、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劉彝)

********************************

56、水可載舟,亦可以覆舟。(魏徵)

57、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李世民)

58、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韓愈)

59、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韓愈)

60、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白居易)

61、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復哀後人也。(杜牧)

********************************

62、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歐陽修)

63、禍患常積於忽微,而智勇多困於所溺。(歐陽修)

64、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司馬光《訓儉

示康》) 65、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蘇洵)

66、常格不破,人才難得。(包拯)

67、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蘇軾)

68、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蘇軾)

69、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士之才,亦有堅忍不拔之志。(蘇軾)

70、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宋·釋道原》)

71、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宋·羅大經)

72、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陸游)

73、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陸游)

74、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 (陸游)

75、嬉笑怒罵皆成文章。(黃庭堅)

76、觀眾器者為良匠,觀眾病者為良醫。(宋·葉適)

77、近水樓台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宋·俞文豹)

********************************

78、千軍易得,一將難求。(馬致遠)

79、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元雜劇)

80、銀樣蠟槍頭,中看不中用。(西廂記)

********************************

81、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劉基)

82、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日日待明日,萬事成蹉跎。(明·文嘉)

83、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明·凌濛初)

84、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明·凌濛初)

85、、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顧憲成)

86、丈夫有淚不輕彈,只因未到傷心處。(元·李開先·寶劍記)

87、寧為太平犬,不作亂離人。(馮夢龍)

88、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馮夢龍)

89、將在謀而不在勇,兵在精而不在多。(明·馮夢龍《古今小說》)

90、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明·彭大翼)

91、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顧炎武)

92、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曹炯)

93、泥沙俱下,魚龍混雜。(官場現形記)

94、前門拒虎,後門進狼。(趙雪航)

95、城門失火,殃及池魚。(杜弼)

96、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唐詩三百首序》)

97、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林則徐)

98、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明·解縉)

********************************

99、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西遊記》)

100、一葉浮萍歸大海,人生何處不相逢。 (《西遊記》)

101、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三國演義》)

102、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三國演義》)

103、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水滸傳》)

104、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 (《水滸傳》)

105、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雲。

106、捨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

107、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

108、心病終須心葯醫,解鈴還須系鈴人。

109、字字看來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

110、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紅樓夢》)

********************************

111、勤學如春起之苗,不見其增,日有所長;輟學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

112、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113、受人滴水之恩,必當湧泉相報。

114、人過留名,雁過留聲。

115、酒香不怕巷子深。

116、死豬不怕開水燙。

117、磨刀不誤砍柴工。

********************************

中國古代名言小集

1、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史記)

2、上無片瓦,下無立錐之地。(唐書)

3、千里送鵝毛,禮輕情義重。(路史)

4、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罄南山之竹,書罪無窮。(舊唐書)

5、百聞不如一見。(漢書)

6、前車之覆,後車之鑒(漢書)

7、失之毫釐,謬以千里。(漢書)

8、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三國志)

9、迅雷不及掩耳。(晉書)

10、世無英雄,遂使豎子成名。(魏書)

11、不為五斗米折腰。(晉書)

12、請誅晁錯以清君側。(劉濞)

1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前漢書)

14、陽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實難副。(後漢書)

15、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東方朔)

16、大丈夫處世,當掃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後漢書)

17、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後漢書)

18、舉大事者,不忌小怨。(後漢書)

19、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史記)

20、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司馬遷)

21、燕雀安知鴻樂駒?(史記)

22、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史記)

23、強弩之末,力不能穿魯縞。(三國志)

24、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蜀志)

25、當局者迷,旁觀者清。(舊唐書)

26、貂不足,狗尾續。(晉書)

27、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北齊書)

28、兼聽則明,偏聽則暗。(資治通鑒)

29、士別三日,須刮日相看。(三國志)

30、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史記)

31、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史記)

32、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漢書)

33、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史記)

34、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後漢書)

35、不可同日而語。(漢書)

36、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曹丕)

37、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陸機)

38、精騖八極,心游萬仞。(陸機)

39、渴不飲盜泉水,熱不息惡木蔭。(陸機)

40、靜以修身,儉以養德。(諸葛亮)

41、樹欲靜而風不止。(漢,韓嬰)

42、水可載舟,亦可以覆舟。(魏徵)

43、千里馬常有,伯樂不常有。(韓愈)

44、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韓愈)

45、當斷不斷,必受其亂。(諸葛亮)

46、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王勃)

47、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王勃)

48、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韓愈)

49、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李世民)

50、禍患常積於忽微,而智勇多困於所溺。(歐陽修)

51、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歐陽修)

52、政通人和,百廢俱興。(范仲淹)

53、人之所能,不能兼備,棄其所短,取其所長。

54、常格不破,人才難得。(包拯)

55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

56、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歐陽修)

57、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日日待明日,萬事成蹉跎。(明,文嘉)

58、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明,凌濛初)

59、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明,凌濛初)

60、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蘇洵)

61、勤學如春起之苗,不見其增,日有所長;輟學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

62、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

63、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諸葛亮)

64、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也。(劉義慶)

65、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宋,羅大經)

66、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韓愈)

67、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周敦頤)

68、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李密)

69、循序漸進,熟讀而精思。(朱熹)

70、群賢畢至,少長咸集。(王羲之)

71、位卑未敢忘憂國。(陸游)

72、疑則勿用,用則不疑。(陳亮)

73、丈夫有淚不輕彈,只因未到傷心處。(明,李開先)

74、寧為太平犬,不作亂離人。(馮夢龍)

75、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馮夢龍)

76、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顧炎武)

77、公則生明,廉則生威。(清,朱舜水)

78、千軍易得,一將難求。(馬致遠)

79、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曹雪芹)

80、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辰未到。(元雜劇)

81、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吳承恩)

82、棄燕雀之小志,慕鴻鵠之高翔。(丘遲)

83、推赤心於天下,安反側於萬物。(丘遲)

84、魚游於沸鼎之中,燕巢於飛幕之上。(丘遲)

85、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丘遲)

86、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王安石)

87、一朝權在手,便來把令行。(朱灣)

88、此地無銀三百兩。

89、人怕出名豬怕壯。

90、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曹炯)

91、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92、人過留名,雁過留聲。

93、酒香不怕巷子深。

94、死豬不怕開水燙。

95、磨刀不誤砍柴工。

96、受人滴水之恩,必當湧泉相報。

97、智者千慮,必有一失。

98、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元雜劇)

99、臨危受命,力挽狂瀾於既倒。

100、可望而不可即。(劉基)

101、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102、親者痛,仇者快。(朱浮)

103、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陸游)

104、打破沙鍋問到底。(吳昌齡)

105、泥沙俱下,魚龍混雜。(官場現形記)

106、前門拒虎,後門進狼。(趙雪航)

107、城門失火,殃及池魚。(杜弼)

108、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明,彭大翼)

109、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紅樓夢)

110、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國演義)

111、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紅樓夢)

112、千里搭長棚,沒有不散的筵席。(紅樓夢)

113、精神不是萬能的,但沒有精神是萬萬不能的。

114、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顧憲成)

115、捨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紅樓夢)

116、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紅樓夢)

117、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復哀後人也。(杜牧)

118、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封神演義)

119、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三國演義)

120、心病還須心葯治,解鈴還是系鈴人。(紅樓夢)

121、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西遊?

122、嬉笑怒罵皆成文章。(黃庭堅)

123、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陸游)

124、銀樣蠟槍頭,中看不中用。(西廂記)

125、殺雞焉用宰牛刀。

126、書到用時方恨少。

127、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記)

128、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史記)

129、韓信將兵,多多益善。(史記)

130、言者諄諄,聽者藐藐、

131、一登龍門,身價百倍。

132、一分耕耘,一分收獲。

133、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134、久旱逢甘雨,他鄉遇故知。

********************************

公務員:常識歸納--中國讀書名言

中國古代讀書名言7則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顏真卿

性痴,則其志凝:故書痴者文必工,藝痴者技必良。——世之落拓而無成者,皆自謂不痴者也。——蒲松齡《阿寶》

書富如入海,百貨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盡取,但得春所欲求者爾。故願學者每次作一意求之。——蘇軾《東坡文集事略》

看文字須大段精彩看,聳起精神,豎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劍在後一般。就一段中須要透,擊其首則尾應,擊其尾則首應,方始是。不可按冊子便在,掩了冊子便忘。——朱熹《朱子語類大全》

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則眼看不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浪誦讀,決不能記,久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朱熹《訓學齋規》

學貴精不貴博。……知得十件而都不到地,不如知得一件卻到地也。 ——戴震《戴東原先生年譜》

讀書以過目成誦為能,最是不濟事。——鄭板橋

❻ 什麼是為創造「顧客價值」而謀略

企業真正做到創造「顧客價值」面向市場,必須正確認識市場。要根據市場或顧客需求改變經營策略,就必須知道哪些客戶看重它的產品,哪些客戶不看重。對這家企業和其他客戶來說,不看重其產品的客戶是價值的破壞者,必須將那些破壞者清除出客戶群並重新加以調整。實現以市場為導向策略。

國外商務學教授喬治·戴列舉了市場為導向的4個「相互交織」的方面:評估、認識市場和同顧客的聯系、戰略性的思維過程以及機構與系統的相互結合。所有的這些綜合起來為刨造「顧客價值」奠定了基礎。

企業決策層的評估制度對創造最高「顧客價值」的其他3個方面的能力有很大的影響。面向市場的評估系統的特徵是靈活,風險耐受力強,富有首創精神和採用企業以外的參考標准。如果公司想有較強的競爭能力,就必須建立評估系統,因為它們一切行動的動機是創造顧客價值。了解市場的活動是藉助這種評估系統帶來競爭優勢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實現面向市場的企業的戰略性思維過程的顯著特徵是,著眼企業以外,通過溝通客戶、加強聯系來准確把握市場供求趨向,形成准確的認識,希望企業產品領先於本行業,在競爭中擊敗對手。企業經營管理者應發揮積極作用並讓更多顧客參與公司的事務,還應該保持經常性。

❼ 請解釋一下「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意思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為天地確立起生生之心,為百姓指明一條共同遵行的大道,繼承孔孟等以往的聖人不傳的學問,為天下後世開辟永久太平的基業。

張載(1020年—1077年12月6日),字子厚,鳳翔郿縣(今陝西眉縣)橫渠鎮人,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理學創始人之一。世稱橫渠先生,尊稱張子,封先賢,奉祀孔廟西廡第三十八位。其「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名言被當代哲學家馮友蘭稱作「橫渠四句」。

張載進則為循吏,退則為鄉賢,以實際行動在當時歷史條件下開拓了儒者擔當新局面。晚清「中興第一名臣」曾國藩曾作《聖哲畫像記》一文,從數千年燦若群星的中華歷史偉人中精選32位,作為子孫治學的門徑:

文周孔孟,班馬左庄,葛陸范馬,周程朱張,

韓柳歐曾,李杜蘇黃,許鄭杜馬,顧秦姚王。

其中,「周程朱張」分別指周敦頤,程顥程頤兄弟(被視為一人),朱熹和張載。北宋中期,張載講學關中,他的學術思想被稱為「關學」,與周敦頤的「濂學」、二程的「洛學」、南宋朱熹的「閩學」並稱為宋代的四大學派。

「孟軻死,千年間,得孔子之心傳者,惟周程張朱數人而已矣。」這是中華八百年來的共識,「濂洛關閩」「周程張朱」已成為人們稱謂宋代理學的口頭禪,為了押韻,曾國藩將其改為「周程朱張」。

(7)為創造而驕擴展閱讀:

「橫渠四句」句句有著落,為著力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提供了有益借鑒。

對於理學家創始人之一的張載而言,當時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佛老特別是佛教的興盛,天下最聰明的頭腦都被吸引過去,作為中華本土文化中堅的儒家,文化自信受到極大挑戰。

「自古詖、淫、邪、遁之詞,翕然並興,一出於佛氏之門者千五百年,自非獨立不懼,精一自信,有大過人之才,何以正立其間,與之較是非、計得失!」「仁者,人也」,張載創造性地批判和吸收佛學,創立以氣論哲學為基礎的關學學派,並以此參與奠基理學,這是「為往聖繼絕學」,目的也正是「為天地立心」,挺立天地中人的精神,重建國人的心靈世界。

「仁者以天地萬物為一體。」儒者立志,須令天下無一物不得其所,方為圓成,不能僅僅滿足於自己或少數君子安身立命。孔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有如此氣象乃是「為生民立命」。

❽ 創造而不佔有,成功而不自居,進一步的升華是什麼呢

創造而不佔有,成功而不自居,創造以及成功這還是屬於世俗層面的。
進一步的升華就是精神領袖的層面,在精神領袖的層面,已經沒有了成功這個概念,創造的任務已經完成了,今後就是方向的指引者。

❾ 創造而不自居,成功而不獨占。這是什麼意思

意思就是:
有才華的人不自傲
成功的人不獨享

閱讀全文

與為創造而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
綜治辦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總結 瀏覽:903
知識產權局專業面試 瀏覽:75
馬鞍山市是哪個省的 瀏覽:447
馬鞍山市保安 瀏覽:253
股權轉讓樣本 瀏覽:716
工程管理保證書 瀏覽:198
社區矛盾糾紛排查匯報 瀏覽:352
新疆公共就業服務網登陸 瀏覽:316
侵權著作權案件審理指南上海 瀏覽:145
馬鞍山陸建雙 瀏覽:853
北京東靈通知識產權服務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 瀏覽: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