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如何創造字謎

如何創造字謎

發布時間:2021-07-17 15:59:09

A. 創造一個字謎

1休 --- 一人靠在樹上
2碧 --- 王大娘,白大娘,一起坐在石頭上
3眾 --- 三人行

B. 字謎是怎麼來的 字謎是怎麼來的

字謎的由來:最早的字謎大約產生在漢魏年間。劉勰《文心雕龍·隱篇》說:"自魏以來,頗非俳優,而君子嘲隱,化為謎語。"劉勰說謎語產生於魏代,是因為那時的文人創作了許多獨立完整的字謎。如當時大文學家孔融寫的一首"離合作郡姓名字詩",每句四言,每四句或兩句隱射一個字。全詩長二十二句,共八十八字。全文如下:
漁父屈節,水潛匿方;與時進止,出寺馳張。呂公磯鉤,闔口渭旁;九域有聖,無土不王。好是正直,女回於匡;海外有鳦,隼逝鷹揚。六翮將奮,羽儀未彰;龍蛇之蟄,俾它可忘。玫璇隱曜,美玉韜光。無名無譽,放言深藏;按轡安行,誰謂路長。
這首詩的謎底連起來讀是"魯國孔融文舉"(孔融字文舉)。孔融的這首離合詩,現在已被公認為我國最早製作的完整而成熟的字謎了。

C. 創作字謎的方法(隨便幾條)

淺談「同素異構」字謎的創作方法——魏育濤
字謎號稱萬謎之源,是各類文義謎的基礎。中國方塊漢字的造字方法,在字體上逐漸從圖形變為筆畫、象形變為象徵、復雜變為簡單,這為字謎的創作提供了許多便利。但也由於漢字浩如煙海,出現了許多「同素異構」字,所謂「同素異構」字是指由相同字素組成,且筆劃完全一樣,但具有不同的結構和釋義的現象,如:音(昱)、田(古)、加(另)、宴(晏)、椎(集)等。福建蔡芳先生在其《字謎三忌》一文對「同素異構」和「准同素異構」現象已經作了詳盡的介紹,我這里不作贅述。實踐證明,「同素異構」現象容易導致字謎「一面多底」,使我們在猜制過程經常會遇到許多麻煩,如:
例1:呈上力作(字)加(也可猜:另)
例2:中國體制改革(字)集(也可猜:椎)
例3:畫堂深處(字)田(也可猜:古)
例4:安陽(字)晏(也可猜:宴)
例5:巴格達(字)吧(也可猜:邑)
例6:半分半合(字)召(也可猜:叨)
例7:變態葉(字)古(也可猜:田)
例8:芳草沒階前(字)防(也可猜:邡)
例9:九星會聚,一生難逢 (字)旭(也可猜:旮、旯)
由此可見,若單純採用增損離合法或會意法成謎,「同素異構」 容易造成一謎多底的弊端就暴露無遺了,「一面多底」歷來就是制謎的大忌,鑒於「同素異構」現象給字謎的擬制帶來的諸多不便,理應引起謎界的重視。
雖然字謎的創作存在著上列的缺點,但漢字在造字原則有表形、表意和形聲的特點,我們可以利用其特點,採用示音法、示形法、示義法,再加上利用燈謎創作手法上的排底法、移位法等,「一面多底」現象就可以得到基本解決,現就我本人猜制實踐,從中歸納出「同素異構」字謎的六種創作方法,提供給大家參考。
1.示音法
漢字有其特定的發音,在採用增損離合或會意手法創作字謎時,我們可以結合文字的讀音,經過聯想和構思,使謎面和謎底相扣合。示音法有以下三種形式:
(1)拆字示音法
上述例1和例2若經過採用示音法,多底問題就可以排除。
例1-1:呈上力作候佳音 字 加 顧劍清作
例1-2:中國體改呼聲急 字 集 汪良凎作
例1-3:半生憑枕聽雞聲 字 機 葉會豐作
上述三例都是採用拆字提音法得出謎底,例1-1取「呈」之上的「口」字,加上「力」,再藉助「佳」(讀:jia)字的發音,得出謎底「加」;例1-2先取「中國」的「玉」字,然後將「玉」和「體」字經過一離一合,再配合「急」(讀:ji)字的發音,得出謎底「集」字,雖然此謎有零亂之嫌,但卻避免了與「椎」字同底。例1-3先取「憑」字和「枕」字一半中的「木」和「幾」,再利用「雞(ji)」聲扣合,謎底「機」躍然而出。
(2)析字示音法
例1-4:日近長安聽雁聲 字 宴 汪德享作
例1-5:勤勞方正好家聲 字 加 鄭百川作
例1-6:方圓十里傳鼓聲 字 古 邱立魁作
例1-7:河中舢板伴濤聲 字 叨 黃穆燦作
上述例1-7先取「河」中的「口」, 「舢板」象形「刀」,然後再將謎底答案限定為發「濤(tao)」聲,「叨」一音為tao,客套話,指承受別人的好處。以上四則謎作利用會意或象形手法,再結合示音ㄈ朊眨埂巴匾旃埂弊置鍘耙幻娑嗟住畢窒蟠蟠蠹跎伲佣逑至聳疽舴ㄈ朊盞撓攀啤r
(3)聲韻融義(形)法
除上述二種方法外,還有一種比較特殊的示音法方式,我們稱之為聲韻融義(形)法,意思就是藉助謎面中的二個字,一取其聲母諧音,一取其韻母諧音,二者連讀得出謎底的扣合方法,此類謎成謎難度較大。上述謎例3經過變化,如:
例1-8:畫堂深處歌舞聲 字 古 文 木作
例1-9:架上雞鴨連聲叫 字 加 劉慶斌作
上述例1-8先取「畫堂」深處的「十」和「口」,再經過「歌舞」兩字連續拼讀,得出「古」(gu)字是唯一謎底。例1-9先用「架」上扣「加」,再利用「雞鴨」連讀得出謎底「加」(jia)。
2.示形法
漢字都有其特定的「形」,所謂「形」,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文字結構,漢字的結構有上下結構、左右結構等等之分,我們可以藉助其結構特點,利用方位詞入謎,以減少一謎多底機會,示形法有以下六種形式:
(1)利用方位詞「東西南北中」入謎。如:
例2-1:地處山西 字 垠 朱英川作
例2-2:今南方已定 字 含 陳達明作
例2-3:幾欲歸卧南山陲 字 豈 顧為善作
例2-4:畫橋半輪日平西 字 暉 柯國臻作
上述例2-1將「地」扣「土」,因「八卦」中「艮」卦為「山」,將「山」扣艮,「土」處於「艮」的西部,得出謎底「垠」字,避免了扣合「墾」字。例2-2中「今」字明企,「方」字象形「口」,然後再將「口」定位在「今」的南部,得出「含」字,若將面句改成「今西方已定」,謎底就為「吟」字無疑了。
(2)利用方位詞「上下左右」、「前後高低」等入謎
例2-5:古稀上臨當陽橋 字 暈 趙貴龍作
例2-6:「望長安於日下」 字 景 古 謎
例2-7:上下排有手推車 字 輩 一 術作
例2-8:左右一排手推車 字 輫 謝燦星作
例2-9:前方難得又相逢 字 唯 田 嵐作
例2-10:旭日高升氣象新 字 旯 方柱中作
上述例2-5中「古稀」之年為七十,將「七」和「十」合起來為扣合「車」,再將「陽」(日)、「橋」(冖)定位在「車「之上,謎底「暈」字一目瞭然。例2-7和例2-8面句的「上下」與「左右」互為交換,謎底就截然不同。若將例2-9面句改為「後方難得又相逢」, 謎底就變成「售」字了。
我們由(1)和(2)可見,藉助方位詞「東西南北中」、「上下左右」、「前後高低」等方位詞入謎,有效地限制了字素的位置,大大的抑制多底現象的產生。
(3)利用人體部位詞,如:頭、首、腳等入謎
例2-11:「賞心添腳力」 字 另 筆 者作
上例「賞心」取「口」字,將「力」字定位在「口」字的腳下,「另」字一呼而出,面句的「腳」本義為人體部位,這里別解為物體最下面的部分。
(4)利用其他方位副詞入謎,如:梢、末等
例2-12:明月一出掛林梢 字 呆 張志有作
例2-13:陽掛竿梢瀉竹痕 字 旱 林長華作
由上面兩例可以看出,利用「梢」字入謎,避免一謎多底的效果相當明顯。
(5)利用「升降沉浮」等動詞入謎。如:
例2-14:森林盡處日已沉 字 杳 王 念作
例2-15:立時羽化升天去 字 翌 楊志剛作
若將上例2-1的面句改成「森林盡處日初升」,那謎底答案將變成為「旯」字。
(6)利用「排列組合」等詞入謎
除了藉助方位詞入謎外,我們還可依照漢字的結構排列特性,使用「直排」、「橫排」等關聯詞入謎,如:
例2-16:半生憑枕橫卧中 字 機 佚 名作
例2-17:車到天橋,排成直行 字 暈 周震康作
由上可見,限定字素的排列方式,也可有效的遏制隨意組合,以達到唯一謎底的目的。除上述六種方法外,還有另外一種方法,如:
例2-18:一橋隔斷半輪明 字 暈 武 騮作
上謎用「橋」象形「冖」,「半輪明」取其中的「車」和「日」,然後用「隔斷」作為限制以達到定位的目的。此手法適應於「上—中—下」或「左—中—右」結構的漢字,但此類謎例筆者見到的還比較少,有待進一步加深研究。
3.示義法
漢字都有其特定的意義,我們可以利用其意義的特性,在面句中或明或暗地提示底字的含義,用這種方法制謎有助於控制多底現象的發生。示義法有以下三種形式:
(1)拆字示義法。如:
例3-1:縱橫古今成高詠 字 吟 肖夢鷗作
例3-2:一經清查無形跡 字 杳 吳錦林作
例3-3:雙方合作僅一趟 字 回 彭曉雲作
例3-4:上下交困人愕然 字 呆 筆 者作
例3-5:改變困境出成果 字 杏 吳 駿作
例3-6:一一清查出結果 字 杏 筆 者作
顯而易見,例3-1、例3-2、例3-3和例3-4經過增損離合,再結合對示義法對底字意義進行限制,謎底的答案就了如指掌。例3-5和例3-6借用大概念參與謎底的扣合,即將謎底所屬的種類限定為「果」,「杏」字就躍然紙上了。
(2)析字示義法。如:
謎例3和例4以「安陽」和「巴格達」兩個城市名擬面,就出現了多底的狀況,若將面句採用示義法扣合,如:
例3-7:巴格達古城 字 邑 佚 名作
例3-8:安陽作東款賓朋 字 宴 陶余桐作
我們再來看看下列謎例:
例3-9:春來格外睡意濃 字 困 項 行作
例3-10:安得一日共圖醉 字 宴 馬鎮森作
例3-11:自留山邊草木枯 字 屺 黃穆燦作
例3-12:陳後主南面稱孤 字 皇 周震康作
例3-13:言詞說上聲如泣 字 啼 筆 者作
例3-14:虛無縹緲九重天 字 杳 經緯斌作
例3-15:春來幾處放新花 字 朵 趙子鑫作
例3-16:春到一方有花開 字 杏 陳奇生作
上列例3-9到例3-13五則謎作,其特點是謎面句前半部份為析字得出謎底的字素,後半部份採用示義法得出謎底。例3-14是謎面句後半部份析字得出謎底的字素,後前部份採用示義法得出謎底。由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謎面使用示義法,是克服「同素異構」字多底現象的一種重要手段。
4.排底法
(1)直接排底法
直接排底法是指在謎面上明確否定一種謎底,使多底現象直接得到排除的扣合手法。如:
例4-1:半分半合,不作叨字猜 字 召
例4-2:半曖半涼,不作晾字猜 字 景
例4-3:縱橫成古今,不作吟字猜 字 含
此種謎作扣合方式的特點就是比較呆板,謎味頓消,不宜提倡,我們所常用的排底法是間接排底法。
(2)間接排底法
間接排底法是指面句用「同素異構」字融義入謎,使謎底受到限制,以達到排底的目的。如:
例4-4:欲加改造不另謀 字 叻 孟 輝作
例4-5:離別後相思有加 字 另 黃穆燦作
例4-6:前植李,後植柰 字 標 佚 名作
例4-7:後半部續前半部 字 陪 柯國臻作
上述四例將「同素異構」字鑲入謎面,使謎底的范圍得到了有效地限制,從而達到唯一謎底的目的。
5.移位法
移位法也稱變位法、易位法、換位法。它的特點就是謎面鑲入「同素異構」字,然後通過對「同素異構」字結構部件(偏旁、部首或字的一部份)進行移動、變位來實現底面的扣合。如:
例5-1:上下其音 字 昱 古 謎
例5-2:東西調防 字 邡 蔡 芳作
例5-3:率部易幟歸向前 字 陪 武 騮作
例5-4:輩分排行有差異 字 輫 邱春木作
例5-5:離亂重圓應作賀 字 勛 趙首成作
例5-6:離亂重圓應設宴 字 晏 葉會豐作
上述例5-1將上下結構的「音」字經過移位,得到一個新的上下結構字「昱」。例5-2和例5-3是左右結構字的「防」和「部,經過易位後而得到的謎底為新的左右結構字。例5-5和例5-6將面句的「同素異構」字經過一離一合,重新組合後得出謎底答案。
6.其他扣合法
「同素異構」字謎的創作方法,除了上述五大類手法外,還有其它一些相對比較復雜的組合扣合方法,也可以殊途同歸,達到「一面一底「的目的,譬如:離合體復扣法、移位示義法、移位示音法、間接排底雙扣法等,我們先看看以下的幾則謎例:
例6-1:自小在一起,目前少聯系 字 省 王能父作
例6-2:半曖半涼,景貌不同 字 晾 筆 者作
例6-3:拆除木架另改裝 字 加 筆 者作
例6-4:移垠改地造新田 字 墾 蔡經湘作
例6-5:宛轉音調有餘音 字 昱 吉其厚作
例6-6:先生沉吟聲自寒 字 含 武 騮作
例6-7:另有變更,即加調整 字 叻 蔡經湘作
上述例6-1 的「自小在一起,目前少聯系」是字謎經典之作,相信大家對他並不陌生,極限於「同素異構」字的范圍,要創作出此類單純採用離合體進行二次扣合的字謎,恐怕不太容易。例6-2和例6-3面句前半部份採用文字的增損得出謎底的字素,然後結合間接排底法得出謎底。例6-4面句前半部份採用移位法,後半部份提示謎底的含義。例6-5和6-6前半部份採用移位法,後半部份提示謎底的讀音。例6-7單純採用移位法進行二次扣合成謎,最終得出謎底答案「叻」字。
綜上所述,「同素異構」字謎在創作上雖然存在著「一面多底」的安全隱患,但只要多加探索,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同素異構」 字謎創作容易造成一謎多底的弊端完全可以得到徹底地根治。

D. 怎樣創造謎語

如果是字謎,就拆字,然後對其偏旁部首進行謎面創作,如果是猜物品,則要抓住特徵來創作

E. 請列舉出創作字謎的三種方法

拆字法 如 又進村來 ----樹
意會法 如圖畫(有個人靠在樹邊睡覺)---休
拆字示音法專 呈上屬力作候佳音 字 加
析字示音法 日近長安聽雁聲 字 宴 勤勞方正好家聲 字 加
)聲韻融義(形)法 架上雞鴨連聲叫 字 加

F. 字謎是怎樣來的

關注
字謎是謎語的一種。謎語來源於中國古代民間,是古人集體智慧創造的,無法把謎語的發明權落實到某一個人。謎語最初起源於民間口頭文學,是我們的祖先在長期生產勞動和生活實踐中創造出來的,是勞動人民聰明智慧的表現。後經文人的加工、創新有了文義謎。一般稱民間謎為謎語,文義謎為燈謎,也統稱為謎語。史料表明,大約在奴隸社會時期,先民們已經開始用隱晦曲折的歌謠來表達思想感情。
最早的字謎大約產生在漢魏年間。劉勰《文心雕龍·隱篇》說:"自魏以來,頗非俳優,而君子嘲隱,化為謎語。"劉勰說謎語產生於魏代,是因為那時的文人創作了許多獨立完整的字謎。

G. 字謎創造有什麼規律編字謎有什麼方法編幾個字謎。

編字謎嘛,其實很簡單的。你可以從結構方面、字的含義方面等多方面來思考。
就比如這個字:碧
這個碧字從結構方面來編的話,首先可以把它分為幾部分:王、白、石,然後你可以用上這幾個字進行想像,那就可以說成王伯伯和白伯伯坐在一塊石頭上。
望採納

H. 創作字謎的方法急!

字謎不少,但要有意思,切有趣味性.費心思想出個字謎,別人很難猜,即使說出答案,讓人感到很牽強,覺得沒意思,不願意記下來去向他人炫耀,無疑就是謎語的失敗.
A:一點一橫長,一撇到廣場,廣場兩棵樹,種在鬼頭上.(魔)
A:王大娘白腚膀,一腚坐到石頭上(碧)
A:上頭去下頭,下頭去上頭,兩頭去中間,中間去兩頭.(至)
A:有土能種田,有水能養魚,有人不是你我.(也)
A:一點一橫一大甩,下一甩上一甩,左一甩右一甩,一甩一甩再一甩(疹)
。。。。。。。。。。。

I. 創造字謎的四種方法

  1. 形象化的描述

  2. 使用「轉轉盤」的方法

  3. 巧妙借用偏旁表義的造字規律

  4. 一半描寫字形,一半射影字義

求採納

J. 哭、筆怎麼創作字謎

哭:

1、犬聞兩眼淚。

2、一條狗朝天咬兩口。

3、兩口長大一點,打人費心一點 。

4、大房生出兩窗來,房子中間沒有門,只有一隻狗來蹲 。

筆:

1、竹下毛重生。

2、若木包毫,且能書。

3、一隻毛毛蟲躲到了一對竹子下。

4、種竹千根養虛心:竹+千+「虛」心「七」。

(10)如何創造字謎擴展閱讀

猜字謎的由來:

字謎,是一種文字游戲,也是漢民族特有的一種語言文化現象。它主要根據方塊漢字筆畫繁復、偏旁相對獨立,結構組合多變的特點,運用離合、增損、象形、會意等多種方式創造設制的。字謎,有廣義、狹義之分。

廣義的字謎,指所有的文字詞語謎,如字類謎、詞類謎、句類謎等。狹義的字謎,指單個漢字的謎語。後者注重文字形體的組合及偏旁部首搭配,要從形態、功用和意義上對謎底漢字各個組成部分作多角度描繪,詞句簡短,行文措詞和謎面修辭技巧也比較高。本書主要討論的是狹義字謎,即字類謎。


字謎,在我國有悠長歷史,流傳面廣,種類繁多,變化無窮。它在文人雅士中流行,也曾被政治斗爭和圖讖術數所利用。

到了現代,字謎更多地是作為一種層次較高的娛樂活動在民間流行,受到廣大群眾喜愛。人們通過字謎這種形式,對楷體漢字進行了種種不依文字學原則的拆分離合,在這種變幻莫測的形體離析過程中,不僅突現了漢字本身所蘊含的形體結特點,也充分表現了人們對漢字形體結構的直觀認識。研究字謎,可以顯示字謎內部蘊含著的編創設計規律,有利於整理民族傳統文化,揭示游離於正統文字理論之外的楷體漢字民俗闡釋特點。

閱讀全文

與如何創造字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
綜治辦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總結 瀏覽:903
知識產權局專業面試 瀏覽:75
馬鞍山市是哪個省的 瀏覽:447
馬鞍山市保安 瀏覽:253
股權轉讓樣本 瀏覽:716
工程管理保證書 瀏覽:198
社區矛盾糾紛排查匯報 瀏覽:352
新疆公共就業服務網登陸 瀏覽:316
侵權著作權案件審理指南上海 瀏覽:145
馬鞍山陸建雙 瀏覽: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