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9歲上清華,30歲當教授,離開清華的顏寧,現在發展怎麼樣了
哎呦我去,曾經的「清華女」顏寧如今在美國「立新功」,2007年成為清華博導,2016年成為院士候選名單之人,但意外走出國門前往美國,現如今在普林斯頓大學當教授。
在美國期間並沒有放棄科研,在《PANS》和《自然》等頂級雜志上發表多篇文章,更是在15日前,顏寧在《細胞》上發表了一篇論文,讓人為之驚嘆,只能說此女不一般。
相比較····等眾多娛樂明星有些國外的國籍,但在國內發展這些事情而言,「人才」的流失才是最大的損失,不怪顏寧和張益唐等有才之士遠赴他鄉發展,怪只怪我們自己沒有更多的吸引力,希望未來某一天能夠看到這些才人回歸,同我們一起共患難。
強扭的瓜不甜,等家中具有足夠的吸引力,在外的遊子定然會紛紛回家,你覺得顏寧應該回來嗎?
2. 顏寧的主要作品
電影名稱:《報告班長》(1987)《幾度夕陽紅》(1986)、《大頭兵》(1987)、《大頭兵出擊》(1987)。
3. 顏寧為什麼在美國評上了院士在國內就評不上
院士是國家所設立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一般都為終身榮譽獎,對於學者而言,院士的頭銜是他們一生所最求的最高目標,院士是身份地位的象徵,更多的是別人對自己學術的高度認可,院士的稱號也不是那麼容易獲得的,在中國一流的科研工作者中選拔出最頂尖的人,難免有很多即使很優秀的人落選。
中國與美國院士的身份地位也是不同的,在我國院士不僅有著榮譽,地位,還有著優厚的待遇,美國的院士稱號,待遇沒有多大的變化,職稱也沒有多大的提升,反而自己的義務責任多了不少,不僅要繳納會費,而且在犯了一定得錯以後,院士稱號可能還會被剝奪。在國內如果不是犯了非常大的錯誤,基本就是終身頭銜。
顏寧為什麼在美國能夠當選院士,並不是國內對人才不重視,而是國內對院士稱號的重視,不僅僅要有著超高的學術研究,而且要有著超高的社會貢獻度。
4. 顏寧教授離開清華大學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一個人的人生有多少個10年?顏寧教授把自己人生當中最美好的十年都留在了清華大學。
趁著自己還年輕,是時候該離開了,在清華大學任教長達10年的顏寧教授終於選擇了離開清華大學,去追求自己人生的更多可能性。
有的人想進入清華大學,而有的人卻想從清華大學出來,正好對應了“牆里的人想出來,牆外的人想進來”的這一個矛盾。
因此,顏寧教授之所以會選擇離開清華大學,有精神層面的需求,也有物質條件上的需求。
其實有更好的發展平台,更好的機會,擺在一個人的面前,換做是誰,都可能會伸出手去把握住,對於顏寧教授選擇離開清華大學,這也是人之常情。
當然我們也不必感到可惜,因為顏寧教授還保留著清華大學教授的身份,只不過是從全職教授轉變成為兼職教授,換句話說,顏寧未曾離開過清華大學,她一直都在!
5. 顏寧在美國和在中國的區別
首先介紹下顏寧老師。
顏寧,1977年出生,2000年獲清華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系學士學位;
之後赴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師從著名結構生物學家施一公,2004年獲博士學位,之後繼續在該校接進行博士後研究,2007年博士後出站後受聘清華大學醫學院,成為當時清華大學最年輕的教授、博導,其在清華的研究主要致力於重要跨膜運輸蛋白及植物脫落酸受體信號通路的結構與功能機理研究,承擔和參與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項目及2項科技部重大科學計劃項目。
顏寧回到清華迄今發表學術論文30篇,其中自2009年以來作為通訊作者在三大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Nature)、《科學》(Science)、《細胞》(Cell)上發表學術論文9篇,成果於
2009、2012年兩次被美國《科學》雜志評選的「年度十大科學進展」重點引用, 2012年入選中國十大科學進展。
6. 為什麼中國籍的科學家顏寧能夠在美國選上院士
在美國國家科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不久前公布的新增院士名單中,我國科學家顏寧當選為外籍院士,這是學術界的最高榮譽之一。那麼,為什麼中國籍的顏寧會在美國選上院士呢?
美國科學院的院士和外籍院士的選舉標準是一樣的,他們都需要在原創科學研究方面取得傑出的成就,為人類的科學進步做出過突出貢獻。顯然,顏寧符合這樣的標准。經過美國科學院院士的提名和投票,顏寧成功當選為外籍院士。那麼,顏寧的主要成就有哪些呢?
同樣地,非中國籍人士也可以當選為我國的科學院和工程院的外籍院士,例如,著名華裔物理學家朱棣文是中科院的外籍院士,比爾·蓋茨是工程院的外籍院士。
7. 顏寧的介紹
顏寧(1977年11月21日-),女,山東章丘人,中國結構生物學家,「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美國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首屆「國際青年科學家」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兼職教授 。
顏寧主要從事與疾病相關的重要膜轉運蛋白、電壓門控離子通道的結構與工作機理及膜蛋白調控膽固醇代謝通路的分子機制方面的研究。
生平
畢業於清華大學生物系,取得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博士學位(導師是施一公),後來留校成為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博士後。2007年回國擔任清華大學醫學院教授、博導,成為清華歷史上最年輕的教授和博導。
至今已在《自然》、《科學》和《細胞》等國際主流刊物上發表論文10多篇,主要科研成果有葡萄糖轉運蛋白的結構與原理等。
2017年,顏寧離開待了10年的清華大學,成為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首位雪莉·蒂爾曼(Shirley M. Tilghman)終身講席教授。
顏寧離開清華大學的決定,在中國國內引起了很大關注和討論。此前,顏寧曾在博客中批評中國國家自然基金會,稱他們不願支持風險較高的研究。一種普遍的猜測是,顏寧因為在中國學術體制下難以進行自己想做的研究而離開。
然而,顏寧則表示離開是為了換個環境,她認為「改變環境能對學術突破帶來新的壓力和啟發」。
(7)顏寧的發明擴展閱讀:
榮譽:
1、 2019年,成為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
2、 2019年,魏茨曼婦女與科學獎,魏茨曼科學研究學院;
3、 2011年,貝時璋青年生物物理學家獎;
4、 2012年,第九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
5、 2012年,年度科技創新人物;
6、 2012年,談家楨生命科學創新獎。
8. 顏寧去美國的真實原因
清華任教十年後,為何花落美國科學院,一年後顏寧說出原因,非離棄祖國
提起顏寧這個名字,相信許多人並不陌生。
她是著名的結構生物學家,自美國博士畢業後,從2007年起,在清華任教十年,擔任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之後自2015年起三次落選中科院院士,於2019年4月30日,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
因此,網上流傳稱她連續3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後,最終離棄祖國,花落美國科學院。
有不少網友居然相信了,並在網上發表評論,流露出了不滿、不屑的情緒,有的還對她冷嘲熱諷,乃至人身攻擊。
那麼,顏寧清華任教十年後,為何「離棄祖國」花落美國科學院?時隔一年後,她終於說出原因。
5月25日,沉寂了幾個月的微博@nyouyou終於露面,顏寧霸氣回應兩個字「扯淡」。
顏寧終於說出原因,她說自己在參加過美國國家科學院投票後才知道,原來留在清華大學,比去普林斯頓更容易入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那時她被提名美國院士的時間是在2016年,也就是說,她還在清華任教時,人家美國科學院就已經把她提名入候選人當中。
至於中科院院士,她說是規定了兩年一次的「提名」,並非網上流傳的「自己申請」。
針對落選中科院院士,她表示自己做事則比較隨心所欲,以「旁觀者」的視角覺得參與競選院士的過程好玩而已,沒什麼特別的感覺,也不追求名利。
顏寧最後坦言:「我們無論在哪國做基礎研究,受納稅人出資支持,能第一個搞明白一些東西已經是最大的賞賜,帶來的名利只是副產品,而不是追求。」
9. 顏寧在清華大學10年的任教生涯,為何說停就停了
被譽為清華“最美女教授”的顏寧我想大家應該都不陌生,一張撥弄試劑的照片讓無數人為之著迷,然而,她為人們所熟知的原因不僅僅在於她的年輕與顏值,更重要的還是她的才華!
因此,網上有很多人開始吐槽我國的院士選拔制度,認為有些在國際上取得巨大成就的科學家,在我國卻不是院士。比如因發現青蒿素而榮獲諾貝爾醫學獎的屠呦呦,已經90歲高齡,卻仍不是中科院院士,比如世界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曾多次競選中科院院士,均以失敗告終。
今年5月13日,顏寧作為共同通訊作者的兩篇論文成功在世界頂刊《自然》上發表,再次讓我們見證了她卓絕的科研能力,然而這卻是她在美國取得的成就,許多人非常關心:顏寧還會回國嗎?
在胡筆者看來,顏寧遲早還會回來的!因為她是一個土生土長的中國人,她的根她的親人就在這里,而她也始終保留著中國國籍。此外,她的恩師施一公現在在西湖大學任校長,顏寧的上一次回國就是在施一公的建議下,所以未來在施一公的再次建議下,她還是很有可能會選擇歸來的。
10. 科研能力十分強悍的顏寧女士為何沒評上中科院院士
說起顏寧,人們就會想她的科研成就,她所帶領的團隊攻破了生物領域多年來都沒有解決的問題,為生物領域做出了突出貢獻。顏寧還曾擔任清華大學的教授和博士生導師,在頂級學術期刊《自然》等上發表過19篇論文,那麼科研能力突出的顏寧為什麼在2017年評選中科院院士時落選了呢?其實,評選中科院院士不單單只看科研成績,資歷是否足夠和影響力如何也是很重要的,所以在評選中落選雖讓一些人驚訝,但按評選條件來看,這也是情理之中。
不管怎樣,我們都要承認顏寧所帶來的科研貢獻,無論她是否評上了中科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