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雲南白葯是寶芝林發明的嗎
寶芝林?那是個什麼東東?
雲南白葯是雲南著名的中成葯,由雲南民間醫生曲煥章於1902年研製成功。它以雲南特產三七為主要成分,對於止血愈傷、活血散瘀、消炎去腫、排膿驅毒等具有顯著療效,特別對內臟出血更有其神奇功效。
曲煥章(1880~1938)原名曲占恩,字星階,漢族,江川縣後衛趙官村人,原籍江寧(南京),雲南白葯創始人,民國時期中醫外傷科著名醫家。其祖明初襄沐黔國戎幕來滇,十餘傳至煥章。性仁慈,有活人志。少失怙恃,全靠祖母和姐夫家扶養成人。1892年12歲時即跟姐翁袁恩齡學傷科,開始學習加工配製傷科用葯的醫葯學知識。凡有上門求醫者,耐心醫治,療效顯著。又博採眾家之長,成為當時江川一帶頗有名聲的傷科醫生。
2. 麻醬是誰發明的
麻將牌(又稱麻雀牌)是由明末盛行的馬吊牌、紙牌發展、演變而來的。而馬吊牌、紙牌等娛樂游戲,又都與我國歷史上最古老的娛樂游戲——博戲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甚至是「血緣」關系。現在流行的棋、牌等博弈戲娛,無不是在博戲的基礎上發展、派生、演變而來的。
古博戲始於何時,准確年代很難說清。據《史記》和其他有關文字的記載,博戲的產生至少在殷紂王之前。
我國最早的博戲叫「六博」,有六支箸和12個棋子,箸是一種長形的竹製品,相當於今天打麻將牌時所用的骰子。
據《顏氏家訓·雜藝》所載,可知博戲又分大博、小博。大博的行棋之法已不可考。小博的玩法在《古博經》里有比較詳細的記載。
其方法是:兩人相對坐,棋盤為12道,兩頭當中為水。把長方形的黑白各六個棋子放在棋盤上。又用魚兩枚,置於水中。比賽雙方輪流擲瓊(即骰子),根據擲採的大小,藉以決定棋子前進的步數。棋子到達終點,將棋子豎起來,成為驍棋(或稱梟棋)。成為驍的棋,便可入水「牽魚」獲籌。獲六籌為勝。未成驍的棋,就稱為散棋。驍棋可以攻擊對方的棋子,也可以放棄行走的機會而不動,散棋卻不可。
麻將的轉變:
漢魏以後,博戲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博戲中的棋子脫離瓊而獨立行棋,向象棋方向發展,成為一種游戲。而博戲的瓊變為五木,即五個木製的骰子,也獨立成為一種博戲用具,稱為樗蒲。以擲點分勝負。相傳這又為曹植所造的骰子當時用玉製成,後改用骨制。變五木為兩骰,立方體,其六面刻點,點數從一到六。所以當時又叫「雙六」。
博戲到了唐代,骰子成為一種獨立的博具。並且由兩個骰子變為六個骰子。據《西墅記》所載,唐明皇與楊貴妃擲骰子戲娛,唐明皇的戰況不佳,只有讓六個骰子中的兩個骰子同時出現「四」才能轉敗為勝。於是唐明皇一面舉骰投擲,一面連呼「重四」 。骰子停定,正好重四。唐明皇大悅,命令高力士將骰子的四點塗為紅色,因此直到今天,骰子的幺、四兩面為紅色,其餘四面都是黑色。
自唐代後,用六個骰子合成各種名目以決勝負的戲娛方法,在當時稱為骰子格。在骰子格的基礎上演變而成的最完善的戲娛用具是宋徽宗宣和年間產生的骨牌(又叫宣和牌,即現在一些地區仍流行的牌九、牛牌、天九牌)。骨牌用象牙或象骨製成,變骰子的立方體為長方體,變骰子的六面鏤點為一面鏤點。骨牌有21種花色。每色都是由兩個骰子的點數組合而成,因此骨牌中最大為12點,最小為二點。每色有兩張或一張,共32張。
唐代中期,與骰子格同時,又有種叫 「葉子戲」的游戲出現。關於葉子戲的由來,說法不一。唐《同冒公主傳》說,「韋氏諸宗,好為葉子戲。」這是最早的有關葉子戲的文字記載。此外還有幾種說法:系葉子青所作;系婦人葉子所作;系唐賀州刺史與藝妓葉茂蓮船上戲骰子格。這些說法似乎都牽強附會。其實,當時所稱的「葉子戲」,並非一種成形的游戲。只不過是玩骰子格時記錄輸贏數值的紙片。這可從歐陽修《歸田錄》中得到證明:
唐人藏書,皆作卷軸,其後有葉子,如今之手摺,凡文字有備檢查者以葉子寫之。骰子格本備檢用,故亦以葉子寫之,因以為名爾。
文中所談的葉子,就是紙片,但這種並非游戲,只是記錄數值的紙片,我們卻可以把它看成是麻將牌的鼻祖。
3. 建州的社會科技
早在三國時期,建甌的造船事業就已著稱東南。吳侯曾先後打發犯官張宏、郭誕到這里造船。唐宋時期,市內已開展天文地輿學的研究。當時的制茶、印刷、煉銅、燒瓷等技術達全國先進水平。宋元時期,建甌成為全國雕版印刷中心之一。宋代馬子嚴、王希光和明代伍文忠曾分別有《潮汐說》、《皇考方域志》、《天文考》等著作。當時在銅場推行的「六劑法」煉銅以及建窯生產的「建盞」——兔毫盞茶碗都在全國負有盛名。明清時期,發展機械、醫葯、農藝等技術。但在封建保守思想的長期禁錮下,官府不重視科技事業,許多頗具地方特色的手工技藝僅靠民間師徒相傳,少有創新改進。 清末,廢科舉,辦新學,市政府組織茶葉、工程、國醫等學術團體,設技士、技佐、技正抓技術工作,建立工藝、農業、桑蠶等技術推廣培訓機構,開展國內外技術交流,獎勵發明創造,出現一些近代工業。當時的茶葉加工、蠶絲、醫葯等技術已達較高水平。清宣統二年(1910),金圃、泉圃、同芳星諸茶莊及銀絲工藝在南洋首次勸業會上獲優獎。民國3年(1914),占金圃茶莊在巴拿馬東西洋各國賽會上獲一等獎,楊瑞圃、李泉豐茶莊獲二等獎。民國22年,養蠶制絲技術獲江蘇省優等獎。
4. 芝麻醬是誰發明的
芝麻嘍~~
5. 紅警里尤里怎麼用啊
紅色警戒2尤里的使用方法
1、運兵車+尤里
在復制中心出來後,多造一些尤里,進運兵車(最多可以進5名),跟著主力部隊,既可以防空又可以對戰。坦克交戰時就沖過去,要麼展開出來的5名的尤里就可以迅速捕獲敵人的5個坦克!然後尤里向後撤,坦克向前沖。
2、尤里車:
用尤里進入盟軍多功能車,可以組合成尤里車,然後和其它的坦克混編在一起,這樣不會掉隊。我們來看看它的作用吧,比如我和敵人的坦克16:20,如果你有3個尤里車。
這樣就可以控制敵人的3個坦克,一來一回就是19:17,而且,控制的車被打掉後,尤里車還會繼續控制敵人的其它坦克,從而達到不斷損耗對方的坦克的目的。
(5)建甌發明擴展閱讀
尤里簡介
1、年輕時期
尤里年輕時作為斯大林秘密計劃的超能力試驗對象,學慣用意志力控制他人心靈,後擁有心靈控制能力。
在製作組的原設中是《命令與征服3》中的一名Nod指揮官,在一場戰斗中啟動了思金人的空間儀器,被傳送回紅色警戒1時期,但因製作組解散最後不了了之。
2、叛變之前
發明了巨型烏賊、控制科技、復制技術(克隆)和基因突變技術。曾經為蘇聯的科技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在盟軍劇情中,尤里利用心靈信標曾一度控制華盛頓,而在蘇聯劇情中,尤里前期是指揮官的支持者,後來殺死了蘇聯總理亞歷山大·羅曼諾夫和維拉迪摩將軍並被指揮官打敗。後於尤里的復仇(接盟軍劇情)中背叛蘇聯,獨成一家。他使用了很多新技術,使盟軍與蘇聯被迫聯合起來對抗他,後來戰敗。
6. 南平大不大
南平位於福建省北部,俗稱閩北。東北與浙江省相鄰,西北與江西省接壤,東南與寧德地區交界,西南與三明市毗連。是福建通往全國的主要門戶之一。現設一區(延平區4市(南平、邵武、武夷山、建甌)6縣(建陽、順昌、光澤、浦城、松溪、政和),總面積2.63萬平方公里,人口280萬。
南平市是南平地區行政公署所在地,是福建最早開發的內陸腹地。閩北山嶺聳峙,低丘起伏,河谷與山間小盆地錯綜其間,形成以丘陵山地為主的低山區地貌特徵。主要山脈大致為東北──西南走向,地勢呈西北,東北高,西南、東南漸低,其中武夷山脈主峰黃崗山海拔2158米,是福建的最高峰,又有「華東屋脊」之稱。閩北在歷史上曾享有「閩邦鄒魯」和「道南理窟」之稱。勤勞智慧的閩北人民發明了中國印刷史上最早出現的順昌竹紙和先進的建陽麻沙雕版印刷技術,製造了在中國瓷業史上佔有重要地位的建窯黑釉瓷器,並形成了馳名中外的制茶工藝。
閩北山川秀麗,文物古跡眾多,發展旅遊業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近年來,在觀光旅遊的基礎上,著力開發的茶藝、修學、朱熹遺址考察、古陶瓷、森林浴、科考、拖屋車、民俗等10多項專項旅遊,引起了海內外旅遊者的極大興趣。
7. 建甌人自己「發明"的神仙有幾位
齊天大聖會出現在道家的道觀里~就是東皇廟 齊天大聖是道教神呀 查看原帖>>
麻煩採納,謝謝!
8. 麻醬的來源
麻汁就是芝麻醬,方言不同而異。
芝麻醬,也叫麻汁,起源於遠古時代,人們將芝麻炒至一定程度後,用石磨研磨呈粘稠醬狀,加在飯菜中食用,或做麻汁燒餅或做麻汁冷盤等 以上來自網路
9. 收集茶的各種歷史資料
茶葉的起源及傳播
中國是最早發現和利用茶樹的國家,被稱為茶的祖國,文字記載表明,我們祖先在3000多年前已經開始栽培和利用茶樹。然而,同任何物種的起源一樣,茶的起源和存在,必然是在人類發現茶樹和利用茶樹之前,直到相隔很久很久以後,才為人們發現和利用。人類的用茶經驗,也是經過代代相傳,從局部地區慢慢擴大開了,又隔了很久很久,才逐漸見諸文字記載。
茶樹的起源問題,歷來爭論較多,隨著考證技術的發展和新發現,才逐漸達成共識,即中國是茶樹的原產地,並確認中國西南地區,包括雲南、貴州、四川是茶樹原產地的中心。由於地質變遷及人為栽培,茶樹開始由此普及全國,並逐漸傳播至世界各地。
-------- 中國茶葉發展歷史 --------
縱觀中國茶葉史,中國茶葉經歷了葯用,食用,作酒及飲料幾個階段: 以下讓我們來切身體驗一下茶葉歷史的變遷。???
茶葉的傳說: 傳說是在公元前2737年,神農上山采葯,那天我們的醫葯祖先邊采邊嘗,不知不覺中已嘗了近72種中草葯。草葯中的毒性令他覺得口乾舌燥,渾身非常的不舒服,於是便坐在樹下休息,正在這時,幾片樹葉飄落在他面前,憑著往常的習慣,他又撿起樹葉放入口中嘗試,可是令他驚奇的是,過了一會兒神農開始覺得身體舒暢起來,口也不渴了,渾身好像一下子輕鬆了下來,而口中的樹葉還留給他了一口的清香。... ...根據記載,茶葉在中國最早是作為葯物使用的。在我國,傳說茶是「發乎於神農,聞於魯周公,興於唐而盛於宋」茶最初是作為葯用,後來發展成為飲料。東漢時期的《神農本草》中記述了以上故事「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支」。
茶 ____ 中草葯和蔬菜___ 茶葉的發現? 茶樹原產於我國西南地區。早在三國時期(公元220-280年)我國就有關於在西南地區發現野生大茶樹的記載。1961年在雲南省的大黑山密林中(海拔1500米)發現一棵高32.12米,樹圍2.9米的野生大茶樹,這棵樹單株存在,樹齡約1700年。
起初人們將大的茶葉放在水中煮,茶湯用作葯用,嫩葉則作為蔬菜食用,隨著時間的推移,茶慢慢得成為一種珍貴的食品,只為皇家御用。
茶____酒的替代品____茶文化的萌芽 茶的珍貴,自然而然,茶成為一種奢侈的飲品,有錢人士僅用它來宴請上賓。逐漸的,茶慢慢發展成為了酒的替代品。魏晉南北朝開始出現了一些以茶養廉示儉的事例。
茶____飲料____ 茶文化的形成/興盛 ? 唐朝是封建文化的頂峰,也是茶文化形成的主要時期。茶的引用從皇宮顯貴,王公爵士直至僧侶道士,文人雅士,黎民百姓,全國上下幾乎所有人都飲茶。 茶的飲用越來越普遍,文人雅士嗜茶眾多,開始將茶與詩詞歌賦結合起來。如大詩人白居易,一生嗜茶,每天吃早茶(「起嘗一甌茗「 《官舍》),午睡起一碗茶(「起來兩甌茗「《食後》),晚茶(「晚送一甌茶」《管閑事》)。許多著名的詩詞歌賦出現於那個時代。 世界著名的第一本完整的茶書《茶經》也出於同期。同時,作茶的技術也隨之而日益進步,人們飲茶的方式從原先的熬煮茶湯變成了只將沸水沖入干制的茶葉以得茶湯。 茶成為了人們間交流的紐帶,友誼的橋梁。人們喜歡聚在一起,泡壺好茶,吟詩作樂,享受好時光。
今天,越來越多的研究證明了茶葉的健康價值。茶,成為了和諧與溫馨的象徵。
10. 哪本小說女主發明了芝麻醬
芝麻大點兒事
作者:打醬油的老闆
這是一個無知穿越野·少女不斷回嫖男主的愛情戲(喜)劇片。答
艾斯:「芝麻,你知道什麼叫男女授受不親嗎?」
芝麻:「男女知道,授受不親是啥?能吃嗎?」
艾斯:「……」 我可能把自己推向了一個奇葩。(?_?)
總之,女主是真·原始人,四歲穿到海賊世界的孤島上,摸爬滾打獨自長大,詳情參考《魯濱遜漂流記》的星期五。
另外由於並未完整看過海賊單純喜歡艾斯啦~所以可能原創比較多,會與原著有偏差,如果不能接受的親們請點叉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