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為什麼說電動缸可以替代氣缸液壓缸
氣缸和液壓缸替換
現代應用的線性運動對行程特性變化的要求很高。氣動和液壓缸可快速達到其系統性能極限。SKF電動缸為過去由氣動和液壓缸提供驅動的應用提供更高的性能和更簡單的布置。
除了在應用中避免氣體和油污之外,SKF電動缸還具有多種優勢。主要優勢包括高靈活性;甚至針對任何中間位置的定位精度;通過調速提高生產效率;可編程選項;以及與設備控制 系統無縫對接。上述優勢催生了新的更可靠的概念,這些概念可整合入各種不同的生產工藝中,最終實現各種新的應用。
帶滾珠絲杠的電動缸為氣動系統提供節能型替代最佳方案,而帶滾柱絲杠的電動缸則與液壓缸的性能相同。相較於同樣外形尺寸的傳統滾珠或滑動絲杠設計,滾柱絲杠的整合不僅增加了承載力,而且使用壽命顯著延長。改進後的可控性使得滾柱絲杠電動缸成為需要高作用力、高定位精度和長使用壽命的應用的完美解決方案。可控加速度和減速度減少了噪音,而且為機械部件提供保護。
替換氣缸
氣缸以1728年發明的技術為基礎。這項技術的商用始於20世紀初。氣動技術的工作原理似乎較為簡單。空氣通過閥門從氣缸的一側或另一側壓入,以帶動推管移動。氣動系統運轉需要大量的設備。系統的缸越多,各缸在其中的成本佔比越小。對於缸數少的系統,設備共同成本相當高。由帶位置反饋的電機操控的電動缸是完全可控的。它們能夠隨著速度變化而縮短生產周期。電動缸能夠快速移動至工位,緩慢且有力作業,然後再以高速度從工位移出。此外,電動缸的作用力通常大於相同尺寸的氣缸。氣缸的作用力在特定氣壓下受到缸的大小限制。標准氣壓(BAR)情況下,氣缸通常可使用尺寸更小的電動缸替換(→ 示意圖 2)。 氣缸密封件的磨損程度決定使用壽命。通常情況下,氣缸可運行大約3000 km後才需要更換。電動缸的使
用壽命取決於應用的當量動載荷(Fm)和絲杠類型。通常的運行范圍在 10000 km (→ 示意圖 3)。
替換液壓缸
液壓缸過去常用於重載應用。不久前,電動缸的作用力范圍已獲得擴展。事實上,SKF電動缸可提供高達500 kN的力,擴展的更多應用也從液壓解決方案轉向電動解決方案。相比液壓缸,電動缸更可靠、更易於控制,且運行更清潔。它們消除了污染、漏油、管路維護檢查和廢物處置等典型的運行問題,而且無需輔助設備。液壓缸技術基於帕斯卡(Blaise Pascal)流體靜力學定律,提供近乎無限作用力。它是眾多應用的最強大技術。液壓缸的成本適中,但需要安裝大量的設備才能工作。運行和維護成本高,同時廢物處置日益成為液壓缸需面對的問題。液壓缸從受壓液壓流體(通常為油液)獲得動力。安裝過程需要高昂的管路系統、過濾裝置、泵和電子/流體介面(閥門)。考慮到遲滯、供給壓力和溫度變化,控制相當復雜。需要液壓管路得到良好維護,液壓系統通常才較為可靠。如果維護少,密封件容易泄漏,並導致污染。電動缸解決了液壓缸的諸多問題。電機直接驅動推管直線運動並可實現良好的位置 反饋和全面可控性。比如利用旋轉絲杠及行星式螺母實現高達500 kN的作用力。安裝簡便,維護量少,噪音小且無污染。由於效率接近於90%(主要取決於電機),運行成本極低。
設計模塊化程度高
除了精密、強大和快速性能之外,SKF的電動缸具有較高的設計模塊化程度(→ 圖 1),使得它易於集成您首選的伺服驅動系統,確保運行可靠性,並將您的解決方案整合入現有的自動化配置中。SKF電動缸可無縫對接到自動控制系統中。智能驅動系統在定位、編程、動力控制和診斷選項方面具有高靈活性。與商用匯流排系統的連接可輕松實現。由於成套系統所需的部件少,運行所需的調試時間大幅縮短。這有助於原始設備製造商和終端用戶快速地安裝和測試其系統並進行故障排除,從而獲得比其他替代方案更高的現場可靠性。
節能與成本節省
能效方面,SKF的電動缸是強大的氣缸和液壓缸替代方案。電動缸僅在運動期間需要能量,而當系統內出現壓力損失時,壓縮機通常每天24小時工作。壓力損失是由氣缸運動和泄漏造成的。直徑2 mm的小泄漏會造成每分鍾0.24 m3的空氣損失(6巴壓力時) ,從而每年損失1360歐元成本(0,1歐元/kWh)和每年排放10噸的二氧化碳(World el.Grid,0,738 kg二氧化碳/ kWh)據美國能源部發布的2004年8月報告顯示,「壓縮空氣是工廠最昂貴的能源來源之一」。隨著電子元件的成本日益下降,直流無刷電機和伺服電機作為不通過空氣或流體繞道而直接操作電動缸以傳送能源的方式,越來越受歡迎。使用滾珠和滾柱絲杠的電動缸極其高效。以300 W輸出功率運行電動缸時,電動系統所需的輸入功率比氣動系統少90%以上,進而大幅降低運行成本(→ 示意圖 4)。因此,電動缸系統在所有行業細分領域正變得越來越普遍,並取代使用更多能源的氣動和液壓技術。藉助SKF電動缸選擇工具,可計算出具體應用的實際節省情況,見「成本節省計算器」一節。通過在設置當前使用方案和選定的機電替代方案基本信息,可對這兩種解決方案的運行成本進行比較,然後確定可產生的潛 在年度節省情況。
㈡ 發動機是誰發明的
1893年,德國的魯道夫·狄塞爾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柴油機。蒸汽機發明以後,魯道夫·狄塞爾在慕尼黑技術大學上學時就對「蒸汽機」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
1892年,年僅34歲的魯道夫·狄塞爾就取得了將空氣壓進容器並且和煤粉充分混合直至被壓燃而提供動力的機械裝置的發明專利。次年,位於德國奧古斯堡的MAN公司根據這一專利製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柴油發動機的原型機,並將它命名為「狄塞爾」發動機。
如同所有新生事物一樣,狄塞爾發動機從誕生到完善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不幸的是,狄塞爾在他55歲那年逝世了,他沒能親眼見到他發明的發動機裝在汽車上。10年之後,MAN公司終於在柏林的汽車展覽會上推出了第一台裝在卡車上的狄塞爾發動機。
後來,設在曼海姆的賓士公司製造出了帶預燃室的狄塞爾發動機,並且將它裝在了自己的卡車上。1936年,梅塞德斯—賓士公司製造出了第一台裝有狄塞爾發動機的轎車。一直到今天,柴油機的英文名稱依然是「DIESEL ENGINE」,即「狄塞爾」引擎。
發動機技術:
1、渦輪增壓
增壓中冷——空氣冷卻和水冷。
渦輪增壓是提高升功率的最有效的方法。由於再次利用了廢氣能量,使發動機的熱效率也有一定提高。
2、可變渦輪截面
增壓壓力閉環控制方法,廢氣放氣閥控制,可變渦輪截面控制。
3、缸內直噴
單噴,雙噴,更好地組織燃燒過程。
4、可變進氣歧管長度
又分為非連續可變和連續可變進氣管長度,提高各轉速下的充氣效率。
㈢ 別人籃球架申請了電動缸專利,其他人還能申請嗎
可以申請,但肯定不能和別人申請的一樣,可以在他人基礎上做改進再申請,或者發明另一種電動缸。
㈣ 機械手的發明過程是什麼
給人以巨人般力量
——20世紀早期機械手的發明
也許有一天你會看到,在交通擁擠的時候,開車的人下了車,從車尾的行李箱中取出一副巨大的金屬構架,把它套在自己身上,用它扛起車子就走。
在理論上這是可能的,因為工程師們開發出來的機械手能給人以巨人般的力量。有一種帶有控制桿和聯動裝置的構架,人們可以把它綁在自己的手臂、腰和腿上,以此來「放大」自己的運動。這種構架能靈巧地模仿人的行為,而力量卻遠遠超過人,因而使用者能輕而易舉地舉起半噸以上的物件。
還有一種不需人的肌肉操縱的機械手,它能貯存200個識別行為。只要把操作程序輸入它的磁帶,它就能記住並且重復。它能一天24小時連續工作,其前後一致性和准確性超過最好的工人。
1.從錯誤中學習
有些用於壓鑄的機械手具有選擇鑄件溫度的系統。如果鑄件的溫度不正確,它就會做出相應的反應。還有一些帶有感測裝置的機器人被發明出來,但迄今為止它們沒有被編排基本的工作程序。設計一台在解決問題方面超過大多數數學家的計算機似乎要比設計一台會倒煙灰缸的機器人容易得多,這是因為煙灰缸有各種各樣不同的外形。
普通機器人只能按輸入的指令工作,而有些先進的機器人能夠從錯誤中學習。其中最有希望的是美國發明的視感控器。它無須輸入指令,而具有邏輯感覺和解決問題的本領。這類機器的實用價值是相當大的。精神病學家們設想,當將來有一天視感控器能被激得發狂時,他們就可以在治療它的過程中學習如何治療人的心靈。
2.神奇的電子機械
對於嚴重傷殘的人來說,要打電話、開門、開燈,可以藉助於波松機。這種電子設備無須人動用,只要對著管子吹氣,顯示板上的指示燈就會依次亮起來。當代表使用者某一願望的燈亮起來時,使用者停止吹氣,改為吸氣,壓力的釋放就會使機件激活。用吸氣和呼氣組成代碼,可以使傷殘人操作電動打字機,每分鍾能打40個詞
㈤ 電力機車是怎麼發明出來的
內燃機車和電力機車都誕生於19世紀末,內燃機車的工作原理是:讓柴油或煤氣燃料在汽缸里燃燒,利用燃燒時產生的溫度高和壓力大的氣體去推動活塞,帶動車輪前進。而電力機車則利用電力,通過電動機使車輪轉動起來。
與蒸汽機車相比,這兩種機車先進多了。內燃機可把燃料的28%用於驅動車輪,這比蒸汽機只用上7%的燃料高出3倍。加足了油和少量水,一口氣可以跑上一千多千米。雖然內燃機車本身的造價是相同馬力的蒸汽機車的3倍,可運行費用僅是蒸汽機車的40%左右,而且鐵路沿線的輔助設施較少,所以總的維修費用也較低。在國外,特別是美國,幾乎都採用柴油機車,並且大部分是由柴油機發動力驅動發電機,用產生的電力再驅動電動機使火車行駛。採用這種傳動方式的機車,叫做電傳動柴油機車。在英國,倫敦至愛丁堡之間行駛的電動機車德丁克號,牽引1500噸的列車時速可達160千米以上。世界上柴油機車的先鋒是德國,早在1937年,飛行漢堡號就已達到時速187千米的高速。在日本,由於石油靠進口,柴油機車數量並不多。在我國,內燃機車已成為鐵路運輸的主力。
柴油機是由德國人魯道夫·狄塞爾發明的,他曾到美國推銷他發明的柴油機,美國通用電器公司一名叫蘭普的技術人員,試用德國人的柴油機組裝了一台電傳動的內燃機車。這是世界上第一台用柴油機做動力的機車,是內燃機車電傳動原理的第一次應用,是現代內燃機的鼻祖。內燃機車雖然有不少優點,但目前內燃機的單機功率還不如電力機車的電機功率大。如果鐵路要翻山越嶺,有些路段坡度較大,這時內燃機車就有些「力不從心」,要改用電力機車了。
電力機車分為直流和交流兩種,機車內裝有電動機,利用電力使車輪轉動起來。它的機械構造比內燃機車簡單,購買、保養的價格都較低,而且功率大。電力機車的工作效率高,沒有污染。在電力資源豐富的國家,例如日本,電力機車就占絕對優勢。用煤做一次能源,進行火力發電,有30%的熱能可以轉變為電能,而電力輸送及電機工作的效率都很高,所以電力機車的能源利用率高,遠遠大於蒸汽機車的利用率,因此,應用電力機車可以節約能源。
電氣化鐵路的建設要設置變電所、電網,這些設備要花很多錢。盡管如此,發展電氣化鐵路仍是世界鐵路發展的主導潮流。
近些年以來,隨著時代的進步,越來越多的新技術、新發明被應用到鐵路機車的改進與革新上,一批新型機車相繼涌現出來。
早在1966年10月,法國就率先將飛機發動機應用到鐵路機車上,並取得了成功,從而誕生了世界上第一輛燃汽輪機機車。1967年,法國又研製出了第一輛功率為1380千瓦的TGS燃氣輪機機車,它功率大,在高寒、乾旱地區使用這種機車十分適合。
除了改進動力系統外,科學工作者們還從其他的角度另闢蹊徑,研製新型火車。如氣墊列車和磁懸浮列車就是代表之作。一般機車是利用車輪與鋼軌之間的摩擦力來牽引列車的,當速度超過某一值時,再提速度就很困難。因此,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人們就研究了氣墊和磁懸浮列車的可行性,到20世紀70年代末期,國外又出現了擺動式列車以保證高速時乘坐舒適。
㈥ 是誰發明了發動機
看是什麼動力的發動機咯~
水動力的幾千年前就有了。
現代意義上的發動機最早要算英國的瓦特發明的蒸汽發動機,之前的蒸汽機是紐可門蒸汽機,活塞動作不連續而且慢;蒸汽利用率低,浪費原料。瓦特在1769年制出了第一台帶冷凝器蒸汽機。
之後又有柴油發動機,汽油發動機,這些都是由曲軸、缸桶、活塞、活塞環,連桿,也叫做內燃機。
在之後就是電力發動機,也叫做電動機,1821年英國物理學家法拉第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台電動機。
㈦ 20世紀偉大的發現發明有哪些
1901年無線電
20世紀初期,幾乎沒有人能夠想像一種電磁波可以在沒有任何金屬線或電纜作導體的情況下穿行任何有意義的距離.那麼無線電信號怎麼可能沿著地球的表面行進呢當然它可以沿著一直線射離地平線.但是古格里爾莫·馬可尼認為,如果提供一些條件的話,無線電波是可以沿著地球表面行進的.1895年,在他的出生地義大利,他發射了一個無線電信號,穿行了15英里;6年後,即1901年12月12日,年僅27歲的馬可尼創造了奇跡,他將無線電天線牢牢地系在高飛的風箏上,發射了一個摩爾斯電碼「S」.它穿行了約2000英里,橫跨了大西洋.這個信號從英國康沃爾郡的波爾德胡鎮發出,在不到1秒鍾的時間內就到達了接收地紐芬蘭的聖約翰,馬可尼聽到了三聲微弱的滴答聲.這是通訊事業宣告誕生的聲音,是電子時代到來的第一道沖擊波.這個時代包括了無線電廣播、電視和蜂窩式電話———因此這是一項將會打開我們想像力的發現.
1903年飛機
1903年12月17日,在太陽下山以前,奧維爾·萊特和威爾布·萊特已經能使他們用木頭、電線和布料製成的飛機飛行59秒鍾了.但卻很少有報社願意對這件事作出評論,因為人類飛上天空成為當代的代達羅斯和伊卡洛斯的念頭,被大多數頭腦清醒的人認為是荒誕可笑的.可是一旦成功了,這項事業的發展就是極為迅猛的.事實上,僅僅在15年後,所有現代飛機的各種部件即使沒有全都製造出來,那麼至少關於它們的想法已經誕生了.
1907年塑料
在得知塑料的發明之後,全世界最開心的莫過於大象了.幾百年來,從小刀的把手到檯球,一切都以象牙為標准原料.19世紀80年代,象牙供應的逐步減少與檯球運動的興起就曾引發了一場危機.美國最大的檯球生產商費蘭與考蘭德公司迫不及待地懸賞價值1萬美元的黃金———這是一筆很可觀的獎賞———招募任何能夠提供代替象牙的合成品的「發明天才」.
一直到1907年,利奧·貝克蘭,一位曾因發明了用於拍攝快速運動照片的相紙而獲豐厚利潤的比利時籍發明家,無意中發明了苯酚和甲醛的化合物.這種首創的純合成塑料———酚醛塑料,具有防熱、防電和防腐蝕的功能.它不僅使檯球游戲獲益,塑料的一大好處在於其用途的多面性,從電話機到馬桶,從煙灰缸到飛機零件,一切東西都用得上塑料.到1968年,年輕的畢業生若要在一個有前途而又會成功的行業里找一份工作,就一定要聽從一個詞———塑料.
1928年青黴素
人們稱青黴素是本世紀最有貢獻的葯品,它的發明者是英國細菌學家亞歷山大·弗萊明.1928年,這位發明家在一次細菌培養實驗中偶然地發現有一種後來被稱為青黴素的黴菌正吞噬他在培養皿中培養的細菌.根據弗萊明研究的成果,英國牛津大學的研究者們經過十年的努力,終於找到了提煉這種黴菌的辦法,並投入醫學治療試驗.1943年,為了醫治在二戰中負傷的戰士,盟軍開始將青黴素投入工業生產.在半個多世紀中,青黴素救活了無數人的生命,並促使人們開始重視抗生素家族的研究開發.
1923年電視機
電視機的發明者是英國的電子工程師約翰·貝爾德,1923年他為自己發明的能產生8線圖像的裝置申請了專利.1930年底賣出了第一台電視機.1932年,英國廣播公司播出了世界上第一個規范的電視節目.從此,人類開始步入了電視時代.今天,人們利用衛星等途徑,將電視信號傳播到地球的每一個角落.
1942年核武器
原子時代開始於1942年.為了打敗軸心國法西斯,美國最高當局決定啟動旨在研製原子武器的「曼哈頓工程」.年底,作為「曼哈頓工程」的一部分,第一個核反應堆在芝加哥大學一個體育設施下面建成並開始運行.1945年的7月16日,一團蘑菇雲從位於美國新墨西哥州的洛斯阿拉莫斯原子能研究中心騰空而起,世界上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是年的8月6日和9日,美國先後將兩顆取名為「胖子」和「小男孩」的原子彈投向日本的廣島和長崎.日本天皇隨後宣布無條件投降,原子彈似乎為贏得二戰的勝利立了大功,但是人類從此便生活在可怕的原子武器的陰影中.
1943年計算機
計算機是人類社會進入信息時代的基礎,但它是因戰爭而誕生的.1943年,為破譯德國的密碼,英國數學家阿蘭·圖靈設計了第一台名為「巨人」電動機械式計算機,雖然這僅僅是一台用於解碼的假想計算機,但卻開創了計算機技術發展的先河,從此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1947年,晶體管計算機問世;1959年,集成電路計算機誕生;1970年,大規模集成電路計算機產生;從80年代開始,新一代微型計算機異軍突起.在此基礎上,人類迎來了網路新時代.
1953DNA
1953年2月28日,英國著名遺傳學家弗朗西斯·克里克宣布他「發現了生命的秘密」.克里克和他美國的同行詹姆斯·沃森多年來一直致力於生命科學的研究,終於從細胞核中發現了決定生命遺傳的脫氧核糖核酸雙螺旋分子結構,破譯了人類、植物和動物的遺傳密碼.這個發現初步揭示了生命的秘密,推進對各種疾病的研究和醫治,也促進了人類對改善食物結構的研究.在下世紀的前20年,人類就可能通過採用基因治療的辦法消除遺傳缺陷,進而攻克癌症、心臟病、血友病、糖尿病以及其它致命的機能失調症.人類對DNA分子結構的研究成果,無疑是對人類研究生命、治療疾病具有極大的作用,但是也使人們面臨著因此而造成的道德危機,比如克隆技術的發展,就給人類自己出了個難題.
1954年,避孕葯:
1954年,美國醫師格雷戈里·平卡斯發明了避孕葯,它是由兩種抑制女性排卵的激素組成的混合物.避孕葯之所以被列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科學成就之一,原因就在於它把婦女從被動的生育中解放出來從此婦女們可以自主地控制生育,按照自己的意願決定是否要小孩,根據自己的情況決定何時懷孕.更重要的是,它打破了禁錮婦女性自由的枷鎖,使她們有權走出家庭參加社會工作,最終擴大婦女們在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影響.
1957年人造衛星
1957年10月4日,蘇聯為了紀念十月革命勝利40周年,發射了人類歷史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標志著航天時代的開始.1961年4月2日,蘇聯宇航員加加林乘飛船進入太空,成為第一個進入太空的人.1969年7月20日,美國兩名宇航員乘宇宙飛船登上月球.衛星可以傳輸電視、廣播節目信號,還可以為航空、海航、天氣預報、科技信息等提供服務,從而把地球大大地「縮小」了.為了進一步探索宇宙的奧秘,人類在太陽系的主要行星上投放了許多探針,並且一個建立國際太空站的宏偉計劃也在醞釀之中.
1967器官移植
1967年,南非外科醫師克里斯蒂安.巴納德成功地進行了首次心臟移植手術.此後,隨著醫葯和醫療器械越來越先進,醫學家們逐漸解決了移植器官感染等難題,成功地進行了手肢、肝臟、皮膚、視網膜甚至睾丸的移植手術.醫學界認為,器官移植的下一個前沿技術就是腦細胞移植,來根治諸如老年痴呆症和帕金森氏症等醫學頑症.下世紀,醫學家們將致力於攻克異種器官移植難題,將其它動物的器官移植到人體中.
1978試管嬰兒:
英國姑娘路易斯.布朗是世界上第一個試管嬰兒,現在21歲.當年,她的母親的卵子和她父親的精子在試管中交配成功,孕育了她.此後,體外孕技術不斷發展完善,1984年,胚胎冷凍技術試驗成功;1990年,胚胎移植技術試驗成功.試管嬰兒的培育成功,給了那些不育夫婦很大的希望,但是這也引起了人們對一個道德問題的憂慮,比如說,一個婦女在50多歲甚至60歲時通過體外孕技術生一個孩子,有可能在孩子還未成年時,老人就會去世,那麼誰來撫養這個孤兒?
採納吧
㈧ 電動缸與液壓缸的優缺點
油缸是用來支撐的,氣缸是用來提供動力的
油缸
油缸即液壓缸,液壓缸是輸出力和活塞有效面積及其兩邊的壓差成正比的直線運動式執行元件。它的職能是將液壓能轉換成機械能。液壓缸的輸入量是流體的流量和壓力,輸出的是直線運動速度和力。液壓缸的活塞能完成直線往復運動,輸出的直線位移是有限的。液壓缸是將液壓能轉換為往復直線運動的機械能的能量轉換裝置。液壓缸基本上由缸筒和缸蓋、活塞和活塞桿、密封裝置、緩沖裝置與排氣裝置組成。緩沖裝置與排氣裝置視具體應用場合而定,其他裝置則必不可少。
作用
油缸主要用於需長時間支撐重物的地方,它可在除去油壓時仍可支持重物,而且安全可靠。可用於水下,單作用,負載回縮,螺母自鎖使負載更安全,特別在大型工程中,是易操作控制和自鎖式千斤頂,設計有安全保壓裝置,內置卸壓閥防止過載,以保護自鎖式千斤頂以利於安全操作。該裝置的連接,採用的是高壓膠管和螺紋接頭連接,具有使用快捷,並克服快速傳統接頭漏油缺點主要用於電力、建築、機械製造、礦山、鐵路橋梁、造船等多種行業的設備安裝起頂拆卸作業。
氣缸
氣缸為中國大陸的稱呼,而香港和台灣稱為汽缸。它是指在內燃機或是外燃機中,讓活塞居於其內,允許其上下往復的容器。在多汽缸引擎中,通常汽缸會並列排成一排,這稱之為汽缸排(bank),好比說V型排列的引擎就由兩組汽缸排呈V字形所構成。而多個或一個汽缸排則構成了汽缸本體(cylinder block)。
發展歷程
氣缸原理源於大炮:
氣缸源於大炮?這並不是聳人聽聞。你車上的氣缸戰士確實與大炮有關。
1680年,荷蘭科學家霍因斯受到大炮原理的啟發,心想如將炮彈的強大力量用來推動其它機械不是挺好嗎?他一開始仍用火葯作燃燒爆炸物,將炮彈改成「活塞」,把炮筒作「氣缸」,並開一個單向閥。他在氣缸內注入火葯,當點燃火葯後,火葯猛烈地爆炸燃燒,推動活塞向上運動,並產生動力。同時,爆炸氣巨大的壓力還推開單向閥,排出廢氣。而後,氣缸內殘余廢氣逐漸變冷,氣壓變低,氣缸外部的大氣壓又推動活塞向下運動,以准備進行下一次爆炸。當然,由於行程過長,效率太低,他最終沒有取得成功。但是,正是霍因斯首先提出了「內燃機」的設想,後人在此基礎上才發明了汽車用的發動機。
早期汽車使用單缸機
汽車鼻祖卡爾·賓士和戴姆勒在當年設計製造汽車時,他們不約而同地只用了一個氣缸的發動機。就像我們現在認為一輛汽車不可能使用兩台或更多台發動機一樣,估計當時的人們也不會想像出還會用兩個氣缸或更多氣缸的發動機。然而現在不同了,先別說發達國家,看看國內汽車廣告就會發現,不少廠家總拿發動機的氣缸數目和排列形式來說事,賣微型車的極力吹鼓他的車用的是四缸機而非三缸,用v6發動機的一定要把v字弄得醒目惹眼,廣告宣傳確實起到了很大效果,現在不少車迷已認同了 「4缸比3缸好」、「6缸比4缸好」、「v型比直列好」、「v型發動機是高級發動機」等概念。現在國產車中已有近20種車裝配了v6或v8型發動機。
單缸發動機的曲軸每轉兩周才能產生一次燃燒做功,這樣它的聲音聽起來也不連續順暢,聽一聽小排量摩托車的聲音就知道了。最為不能讓人接受的是它的運轉極不平穩,轉速波動較大,而且單缸發動機的外形也不適合裝在汽車上。為此,現在的氣車上已見不到單缸發動機上,兩缸機也不好找了,最少是3缸發動機。國內生產的華利麵包車、老款夏利車、吉利豪情和奧拓、福萊爾上,裝的都是3缸機。
1升以下的微型車上多用3缸機,1升至2升的發動機一般採用4缸或5缸機。2升以上的發動機大多為6缸,4升以上的發動機使用8缸的占絕大多數。
在相同排量的情況下,增加氣缸數可以提高發動機的轉速,從而可以提高發動機的輸出功率。另外,增加氣缸數可以使發動機運轉更平穩,使其輸出扭矩和輸出功率更加穩定。增加氣缸數可以使氣車更容易起動,加速響應性更好。為了提高氣車的性能,必須增加氣缸數。因此,豪華轎車、跑車、賽車等高性能氣車的氣缸數都在6缸以上,最多者已達到16缸。
但是,氣缸數的增加不能無限制。因為隨著氣缸數的增加,發動機的零部件數也成比例地增加,從而使發動機結構復雜,降低發動機的可靠性,增加發動機重量,提高製造成本和使用費用,增加燃料消耗,並使發動機的體積變大。因此,氣車發動機的氣缸數都是根據發動機的用途和性能要求,在權衡各種利弊之後做出的合適選擇。
㈨ 發動機是誰發明的,在那年發明的
世界上第一台柴油機誕生於1893年的德國。一位德國皮革商的兒子,在慕尼黑技術大學上學時對「蒸汽機」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在他34歲那年(1892年)取得了把空氣壓進容器並且和煤粉充分混合直至被壓燃而提供動力的機械裝置的發明專利。
第2年,位於德國奧古斯堡的MAN公司根據這一專利製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柴油發動機的原型機,並取名叫『狄塞爾(DIESEL)』發動機。像所有的新生事物一樣,狄塞爾發動機從誕生到不斷完善經歷了漫長的過程。
狄塞爾先生在他55歲那年不幸逝世了,沒有能夠見到他發明的發動機裝在汽車上。10年之後,MAN公司終於在柏林的汽車展覽會上推出了第一台裝在卡車上的狄塞爾發動機。後來,設在曼海姆的賓士公司製造出了帶預燃室的狄塞爾發動機。
(9)電動缸發明擴展閱讀:
約1679年法國物理學家丹尼斯·巴本在觀察蒸汽逃離他的高壓鍋後製造了第一台蒸汽機的工作模型。約與此同時薩繆爾·莫蘭也提出了蒸汽機的主意。
1698年托馬斯·塞維利、1712年托馬斯·紐科門和1769年詹姆斯·瓦特製造了早期的工業蒸汽機,他們對蒸汽機的發展都做出了自己的貢獻。1807年羅伯特·富爾頓第一個成功地用蒸汽機來驅動輪船。瓦特運用科學理論,逐漸發現了這種蒸汽機的毛病所在。
從1765年到1790年,他進行了一系列發明,比如分離式冷凝器、汽缸外設置絕熱層、用油潤滑活塞、行星式齒輪、平行運動連桿機構、離心式調速器、節氣閥、壓力計等等,使蒸汽機的效率提高到原來紐科門機的3倍多,最終發明出了現代意義上的蒸汽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