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岷縣發明家

岷縣發明家

發布時間:2021-07-17 09:48:08

⑴ 1765年發生了哪些大事

1一月編輯
1月28日,乾隆一日,系指乾隆三十年正月初八日。這一天,既不是冬至、元旦、萬壽節的國家三大節日,也不是皇帝有大事要舉行祭祀太廟的告廟盛典。

2二月編輯
1765年2月,基於對石膏物理與化學性質的系統研究,拉瓦錫提出首篇化學論文。拉瓦錫(Antoine Laurent Lavoisier,1743-1794),法國化學家。1743.8.26生於巴黎。從小在家庭都是輔導下廣泛涉獵數學、天文學、化學植物學、礦物學及地質學,激發起對科學的興趣與熱情。1763年,從巴黎巴薩林學院法律系畢業後雖從事律師事務工作,仍醉心於地質學和化學。

3三月編輯
3月10日,彼得堡省省長烏沙科夫向樞密院請示頒發關於種植馬鈴薯的《條令》。
3月15日,沈陽故宮附近曾發生過5.5級地震。
3月22日,英國國會通過了《印花稅法》,規定所有印刷品、報刊、商業單據、法律證件和各種契約都要繳付印花稅。
因《科列蘇斯捨身救卡里爾荷》作品獲得了預料中的巨大成功,弗拉戈納爾於1765年3月成為皇家繪畫雕刻學院的准院士。

4四月編輯
1765年4月,美國獨立戰爭先後在麻州Lexington與Concord兩地相繼爆發。當地民兵與英軍展開了殊死的搏鬥。
哥特式小說與社會歷史——解析霍勒斯·沃波爾的《奧特蘭托城堡》於1765年4月書再版。這次霍勒斯·沃波爾在封面署上了自己的真名。

5五月編輯
5月18日,加拿大蒙特利爾發生大火災,城鎮約四分之一被燒毀。
1765年5月,瓦特決定改進紐科門蒸汽機,設計製成了一台試驗性的機圖2.7紐科門蒸汽機器。這台機器採用了冷凝器與汽缸分離的設計,使得蒸汽機的效率大為提高。
5月29日,著名律師、革命演說家、弗吉尼亞州議員帕特里克·亨利,在討論不列顛議會剛剛通過的印花稅法案時,提出了著名的六項議案。

6六月編輯
6月4日,六世班禪到大昭寺為他授了沙彌戒。他向班禪學習了《菩提道次第廣論》等許多經文。

7七月編輯
1765年7月,莫扎特一行離開倫敦前往荷蘭海牙舉行音樂會,並訪

莫扎特
問了阿姆斯特丹,其間小莫扎特創作了聲樂作品《保持忠誠》及變奏曲《後來我們歡樂》和《威廉·凡·拿騷》。

8八月編輯
1765年8月,因英國政府的苛捐雜稅也使得北美殖民地人民的不滿日益加劇,名為「自由之子」的地下組織率先在波士頓成立。
1765年8月,法國圖爾的威爾遜橋開始建造,該橋全長434米,共15孔,每孔跨度長24.3米,拱的高跨比為1:3,1810年最終建成。

9九月編輯
9月2日(清乾隆三十年七月),武山發生地震。震中東經10°56′,北緯38°48′。震級6.5級,烈度8-9度。甘谷、通渭、隴西、定西、會寧、漳縣、西和、岷縣、天水、清水以及禮縣一帶均有強烈震感並遭到一定的破壞。

10十月編輯
1765年10月幾個北美殖民地的代表們在紐約舉行會議。會議宣布未經人民的同意不得徵收印花稅。1765年10月,除弗吉尼亞、新罕布希爾、北卡羅來和喬治亞未派代表外,其餘9個殖民地的代表在紐約集會,於1765年10月19日發表《印刷稅法大會決議》。北美居民迫使英國國會在1766年取消了印花稅法。
1765年10月至12月,斯密訪問了日內瓦。他懷著很大的興趣觀察了瑞士的共和制度,並多次到離日內瓦約7公里的費爾奈會見法國著名啟蒙思想家伏爾泰。

11十一月編輯
1765年11月,英國在北美殖民地實施印花稅法案,遭到許多編輯的堅決拒絕,4個月後被迫廢除。
1765年11月至1766年3月,紐約殖民地爆發了由普倫德斯加特、芬奇和芒羅領導的抗租斗爭,反對交納代役租。

12出生編輯
3月7日,法國發明家尼埃普斯(Joseph Nicéphore Nièpce)(1765年3月7日——1833年7月5日)出生,世界上公認的第一幅照片是法國人尼埃普斯於1827年拍攝出來的。
9月30,墨西哥獨立戰爭的著名領袖,被譽為墨西哥「歷史上最偉大的人物」之一的莫雷洛斯,生於1765年9月30日,父親是一個木匠。莫雷洛斯14歲失去父親。
11月13日,美國發明家富爾頓出生於賓夕法尼亞州小列列顛(現為富爾敦);1815年2月24日卒於紐約。
11月17日,麥克唐納於1765年11月17日出生於色當,他的父親內爾·斯蒂芬·麥克唐納是蘇格蘭人,1745年,他所追隨的查理·斯圖亞特戰敗,老麥克唐納被流放來到法國。
12月8日,美國軋棉機的發明者伊萊·惠特尼誕生。美國發明家惠特尼1765年12月8日生於馬薩諸塞州西博羅;1825年1月8日卒於康涅狄格州紐黑文。惠特尼是美國人中手巧心靈的設計製造小件產品的典型。

13逝世編輯
1月22日,鄭板橋病逝於興化城內升仙盪畔擁綠園中,身後無子,葬於興化城東管阮庄,享年七十三歲。他以「詩書畫三絕」名列「揚州八怪」之首。
邁耶於1765年2月因病毒感染去世,年僅39歲。
4月15日,俄國文學和科學界巨擘羅蒙諾索夫逝世,享年54歲

米哈伊爾·羅蒙諾索夫
。他為俄國詩歌開創了新的表現形式,對自然科學也有重大貢獻。
5月17日,法國數學家、天文學家和大地測量學家克萊羅(Alexis Claude Clairaut)1713年5月7日生於巴黎,1765年5月17日卒於巴黎。
8月18日,斯蒂芬〔1708年12月8日-1765年8月18日〕逝世,斯蒂芬1735年失去洛林公國後獲得托斯卡納大公國做為補償, 1736年結婚, 1745年成為神聖羅馬皇帝弗蘭茨一世。
8月19日,礦物學家克隆斯特(Cronstedt,AxelFredrik)瑞典礦物學家逝世。1722年12月23日生於南曼蘭省斯特羅普斯塔;1765年8月19日卒於斯德哥爾摩。

14歷史記載編輯
乾隆帝第四次南巡
乾隆三十年(1765)正月,乾隆帝開始第四次南巡。行前,詔免江蘇、安徽、浙江三省歷年因災未完地丁、漕項銀兩。十六日,奉皇太後由京師發,免直隸、山東經過州縣本年額賦十分之三。二月,渡河,閱清口東壩木龍、惠濟閘。免江蘇乾隆二十八年以前熟田地丁雜款舊欠,以及經過地方州縣本年額賦之半。閏二月初一日,至蘇州。謁文廟,免江寧、蘇州、杭州附郭諸縣本年丁銀。免浙江經過地方本年賦稅過半。初七日,奉皇太後至杭州。至海寧閱塘工,命將五百三十丈繞城石塘,全部築成三層坦水,原來二層坦水內有樁殘石缺處,查明更換,以收護城保塘長效。觀潮後,回杭州。加沈德潛、錢陳群太子太傅。三月,幸焦山,奉皇太後駐蹕江寧府,親至明太祖陵奠酒,臨視尹繼善署。十一日,奉皇太後渡江。閱高家堰堤工,奉皇太後渡河。召尹繼善入閣辦事。四月十二日,駐蹕德州,命簡親王豐訥亨等奉皇太後從水路回程。乾隆帝由陸路,於二十一日返京。二十四日,迎皇太後居暢春園。
定巡查與俄國疆界例
乾隆三十年(1765)八月二十日,根據黑龍江將軍富僧阿等奏請,清政府定巡查與俄羅斯疆界例:自黑龍江至格爾必齊河口,計水程一千六百九十七里,自河口行陸路二百四十七里至頭堪山;自黑龍江入精奇里江(今結雅河),北行至托克河口,計水程一千五百八十七里,自河口行陸路二百四十里至興堪山;自黑龍江經精奇里江,入西里木第河口,復過英肯河,計水程一千三百零五里,自英肯河口行陸路一百八十里至興堪山;自黑龍江入鈕曼河(今布列亞河),復經西里木第河入烏默勒河口,計水程一千六百十五里,自河口行陸路四百五十六里至興堪山。呼倫貝爾與俄羅斯接壤之額爾吉納河,處處設有卡座,直至珠爾特地方。自珠爾特至莫里勒克河口,添設二卡;於索博爾罕添立鄂博。黑龍江城與俄羅斯接壤處,有興堪山綿亘至海。以上地區,每年派官兵,於六月由水路與捕貂人同至托克、英肯兩口及鄂勒布、西里木第兩河間遍查,呈報將軍;三年派副總管等於冰解後,由水路至河源興堪山巡查一次,最後均報兵部備案。
定舉人銓選例
乾隆三十年(1765)十月十九日,據吏部議奏,清廷定舉人銓選例。嗣後各督撫於接到部文日,定限一年內,行文調取各舉人據實驗看。其年力尚健,堪膺民社者,給咨赴部候選;原就教職者,准在本省具呈。若年在七十歲上,不堪供職,免其調取驗看。該督撫題請賞銜。舉人已經揀選,原系候選知縣,應從優以中書科中書、大理評事、太常寺博士等銜,由吏部掣定,奏請賞給;其已經截取,願得職銜者,亦照此辦理。舉人應選班次,有知縣、直隸州州同、監庫等大使三項。知縣雙月用五甲、五舉、四捐、三升;單月用四補、四捐、四甲、四舉。捐班無人,以舉人抵補。捐例人員用完後,其抵捐舉人,改為舉人抵班。直隸州州同,雙月用四舉、一捐,單月用一應補、一舉。兩班後,用捐納一人,如應補無人,以舉人抵選。鹽庫等大使缺出,一補、一捐、一舉,如應補無人,以舉人抵用。揀選舉人發往各省試用者,不拘升調缺,概准題補。舉人分發各省試用者,止准題補升調遺缺,至挑選人員。以教職銓補者,學政、教諭,雙月,用挑選舉人二員,將班內應用人員,選用一人;單月將挑選舉人,與應補人員輪用。

⑵ 求中國古代 各種美德的代表人物 具體如下

HELLO,最最是春天為您解答


個個草包

權臣和珅新修了一所府第,請紀曉嵐題一匾額。紀曉嵐提筆給他題了「竹苞」二字,說是「竹苞松茂」之意。和珅高興地把它懸在正廳,乾隆皇帝見了,對和珅說:「卿被紀曉嵐捉弄了!把『竹苞』二字拆開來,不就變成『個個草包』四個字嗎?」和珅哭笑不得。

曹沖 : 王氣逼人的神童 典故:曹沖稱象 孫權送來了一頭巨象,曹操想知道象的重量,沒人知道怎樣稱象的重量。曹沖說:「把象放到大船上,在水面所達到的地方做上記號,再讓船裝載其他東西(當水面也達到記號的時候),稱一下這些東西,那麼比較下(東西的總質量差不多等於大象的質量)就能知道了。」太祖聽了很高興,馬上照這個辦法作了。

晉代車胤小時家貧,夏天以練囊裝螢火蟲照明讀書;映雪:晉代孫康冬天常利用雪的反光讀書。

沈萬三:名富,元末明初江南巨富。曾助朱元璋修南京城,個人承包三分之一工程費用。其孫捲入藍玉之案被充軍雲南,財產沒收。其財富來源一說為海上貿易所得,可能算是歷史上最早得國際貿易商人。建議入選。

⑶ 三國演義主要人物簡介,

1、曹操

曹操(155年-年3月15日[1]),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人。

曹操曾擔任東漢丞相,後加封魏王,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去世後謚號為武王。其子曹丕稱帝後,追尊為武皇帝,廟號太祖。

2、司馬懿

司馬懿(179年—251年9月7日 ),字仲達,河內郡溫縣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溫縣)人。三國時期魏國政治家、軍事謀略家,魏國權臣,西晉王朝的奠基人。

3、劉備

劉備(161年-223年6月10日),即漢昭烈帝(221年—223年在位),又稱先主,字玄德,東漢末年幽州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漢中山靖王劉勝之後,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政治家。

4、諸葛亮

字孔明,號卧龍(也作伏龍),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時值曹操一統北方,孫權虎踞江東,劉表和劉璋控制荊、益二州,但無所作為。漢獻帝建安十二年(207),依附荊州牧劉表的劉備三顧茅廬向諸葛亮求教,諸葛亮提出著名的隆中對策。

5、孫權

孫權(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謀,吳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陽區)人。三國時代孫吳的建立者(229年-252年在位)。

孫權的父親孫堅和兄長孫策,在東漢末年群雄割據中打下了江東基業。建安五年(200年),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之掌事,成為一方諸侯。建安十三年(208年),與劉備建立孫劉聯盟,並於赤壁之戰中擊敗曹操,奠定三國鼎立的基礎。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孫權派呂蒙成功襲取劉備的荊州,使領土面積大大增加。

⑷ 曹操曹丕曹植,周瑜,諸葛亮,董卓,呂布,貂蟬等等這些任務是歷史上真有其人呢還是說只是小說裡面的人物

這個問題我只能說史書上的觀點,曹操、曹丕、曹植、周瑜、諸葛亮、董卓、呂布這些都是史書上明確寫著的史書上都有每個人的人物傳記,而且據傳說,《三國志》的作者陳壽和給《三國志》做注的裴松之都是非常嚴禁的人,寫史書的時候,只要是自己不確定的或者民間傳說的事情,就算寫在史書里也會在後面標明:"這個是聽來的,不太可信。但我在這里寫下,以供後人參考。"所以說,《三國志》是相當可信的史書,這些人的存在還是有相當大的可信度的。
貂蟬這個人物有很大的可能是小說人物,因為沒有任何史書上出現過這個人物的名字。所以我認為,貂蟬這個人物不存在,或者有原型,然後被小說家按上了貂蟬這個名字。

⑸ 你對下面人物有了解嗎秦始皇、華羅羹、李清照、諾貝爾、屈原

秦始皇(前259—前210),嬴姓,名政,秦莊襄王之子,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統帥。

中國統一的秦王朝的開國皇帝。嬴政,13歲即王位,39歲稱帝。戰國末年,秦國實力最強,已具備統一東方六國的條件。秦王政初即位時,國政為相國呂不韋所把持。公元前238年,他親理國事,免除呂不韋的相職,並任用尉繚、李斯等人。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後滅韓、魏、楚、燕、趙、齊六國,終於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國家--秦朝。

秦王政創立了「皇帝」的尊號,自稱始皇帝,宣布子孫稱二世、三世,以至萬世,代代承襲。隨後,他在全國范圍內廢除分封制,代以郡縣制;在皇帝的直接控制下,建立自中央直至郡縣的一整套官僚機構。以秦國原有的法律令為基礎,吸收六國法律的某些條文,制定和頒行統一的法律。將原六國貴族豪富遷至關中、巴蜀,以防止他們的分裂復辟活動。又明令禁止民間收藏武器,銷毀沒收得來的武器,鑄造12個金人。

在經濟上推行重農抑商政策,扶植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發展。始皇三十一年(前216)下令佔有土地的地主和自耕農只要向政府申報土地數額,交納賦稅,其土地所有權就得到政府的承認和保護,並以商鞅所制定的度量衡為標准統一全國的度量衡制度。統一全國幣制。為發展全國水陸交通,又實行「車同軌」,修建由咸陽通向燕齊和吳楚地區的馳道,以及由咸陽經雲陽(今陝西淳化西北)直達九原(今內蒙古包頭西)的直道;在西南地區修築了「五尺道」,開鑿溝通湘江和灕江的靈渠。

在文化思想方面,以秦國通行的文字為基礎制定小篆,頒行全國。並利用戰國陰陽家的五德終始說,以秦得水德,水色黑,終數六,因而規定衣服旄旌節旗皆尚黑,符傳、法冠、輿乘等制度都以六為數。水主陰,陰代表刑殺,於是以此為依據加重嚴刑酷法的實施。始皇三十四年,下令銷毀民間所藏《詩》、《書》、百家語,禁止私學。隨後因求仙葯的侯生、盧生逃亡,牽連儒生、方士四百餘人,而將其全部坑殺於咸陽。

秦始皇即位後,派蒙恬率兵出擊匈奴,還把戰國時秦、趙、燕三國北邊的長城連結起來,修築西起臨洮(今甘肅岷縣)東至遼東的萬里長城。在征服百越地區後,設置桂林、象郡、南海等郡。始皇末年,秦郡數由統一之初的36郡增至40餘郡,其版圖「東至海暨朝鮮,西至臨洮、羌中,南至北向戶,北據河為塞,並陰山至遼東」。

秦始皇在統一六國之後,修建豪華的阿房宮和驪山墓,先後進行五次大規模的巡遊,在名山勝地刻石紀功,炫耀聲威。為求長生不老之葯,又派方士徐(即徐福)率童男女數千人至東海求神仙等等,耗費了巨大的財力和人力,加深了人民的苦難。三十七年,秦始皇巡遊返至平原津得病。於是作書命長子扶蘇送葬,並繼嗣帝位。行至沙丘(今河北廣宗西北),秦始皇病死。趙高勾結始皇少子胡亥和李斯,偽造遺詔立胡亥為太子,並賜扶蘇死。秦二世胡亥即位後不久,即爆發陳勝、吳廣領導的農民大起義。秦朝滅亡。

皇帝,是中國封建王朝的最高統治者,是政教合一的領袖,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皇帝」兩字,取「德兼三皇、功蓋五帝」之義, 最早由秦王嬴政在統一六國後確定之,也由他最先使用的,也就是所謂始皇帝也。

兒時歷難 少年成帝王。
勵精圖治 十年滅六國。
政治改革 建立大秦國。
焚書坑儒 苛政猛於虎。
向東求仙 壽終卻歸西。

秦始皇於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於趙國邯鄲,是秦莊襄王與呂不韋的姬妾所生,所以有人說秦始皇為呂不韋之子。出生後,姓趙。公元前247年,庄襄王死,嬴政即秦王位,時年13歲。相國呂不韋掌握實權。

公元前238年,22歲的秦王政加冕親政。這年,宦官嫪毒發動宮廷政變,秦始皇派昌平君、昌文君率兵圍剿長信侯嫪毒,並懸賞說:「有生得毐,賜錢百萬;殺之,五十萬。」(《史記·秦始皇本紀》)。將把叛亂者一網打盡。第二年,又借嫪毒事件,免去「仲父」呂不韋的相國職務,把朝政大權收回到自己手中。又聽從李斯之議,繼續重用客卿,定下金帛利誘與武力打擊相結合的方略,加快兼並六國的戰爭步伐。

秦王政十一年(前236),乘趙攻燕之機,遣軍由南北兩路攻趙,奪占趙國大片地區。十三年,桓齮攻趙國平陽,殺趙將扈輒,斬首10萬。十四年,在攻平陽,取宜安,破趙軍,殺趙將。桓齮定平陽、武城。十七年,派內史騰滅韓,俘韓王安。將韓國設為三川郡。

十八年,用計離間趙國君臣,除去曾兩次大敗秦軍的趙國良將李牧。十九年三月,王翦軍乘勢猛攻,一舉擊敗趙軍,殺趙蔥,占東陽(太行山以東)。顏聚懼逃。十月,王翦、羌瘣軍攻破邯鄲,俘虜趙王遷。趙公子嘉帶領宗族數百人逃代(今河北蔚縣四北),自立為王。但此時趙國已名存實亡,秦於趙地設邯鄲郡。代地趙軍與燕軍聯合駐上谷易水(今河北懷來西北),企圖阻止秦軍繼續北進。二十一年(前227年)又為秦軍擊敗。至二十五年(前222年),王賁率軍在攻滅燕趙殘余勢力後,破代,俘代王嘉,趙徹底滅亡。

二十年,燕太子丹使荊軻刺秦王。被秦王發現,將荊軻體解。秦王派王翦、辛勝攻燕。燕、代出兵攻秦軍,秦軍在易水之西破燕軍。二十一年,王賁攻薊(今北京西南),破燕太子軍,奪取薊城。燕王喜及太子丹率公室衛軍逃遼東(今遼寧遼陽)。秦將李信帶兵乘勝追擊至衍水(今遼寧太子河),再敗太子丹軍,消滅了燕軍主力。燕王殺太子丹向秦求和,秦國未允。但鑒於燕、趙的殘余勢力已不足為患,為集中兵力攻魏、楚,故暫停進攻。

二十二年,秦王遣王賁攻魏,魏軍依託城防工事,拚死防守。秦軍強攻無效,遂引黃河、鴻溝之水灌城。三個月後,大梁城壞,魏王假出降,魏亡。秦在魏東部地區設置碭郡。

同年,秦將李信和蒙武在楚地被楚將項燕打敗,遭到重創。二十三年,秦王親自登名將王翦之門謝過,請其出征。王翦和蒙武率領60萬大軍再攻楚國,在蘄(今安徽宿州東南)南大敗楚軍,殺死楚將項燕。秦軍乘勢攻取了楚國的許多城邑。二十四年(前223年),王翦、蒙武率領秦軍繼續向楚國縱深進攻,一舉攻破楚都壽春(今安徽壽縣西南),俘楚王負芻,楚亡。王翦繼續進軍江南,佔領楚國全部土地。秦在楚地設立楚郡,不久,又分為九江郡、長河郡和會稽郡。

同年,在滅楚、魏之後,秦王派王賁率軍進攻遼東,俘燕王喜,燕亡。秦在燕地設漁陽郡,右北平郡、遼西郡及遼東郡等。

二十六年,秦王以齊國拒絕秦國使者訪齊為由,避開了齊國西部主力,命王賁率領秦軍由原燕國南部(今河北北部)南下進攻齊都臨淄(今山東淄博臨淄北)。齊軍士氣本不旺盛,對秦軍突然從北攻來,更是措手不及。迅速土崩瓦解。秦軍一舉攻佔臨淄,俘齊王建,齊亡。秦王在齊設置齊郡和琅邪郡。

秦王政掃滅六國,統一天下,結束了西周末年以來諸侯長期紛爭的局面,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高度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秦王自稱皇帝,追庄襄王為太上皇。

秦始皇稱帝後,頻繁用兵,開疆拓地。二十六年至三十三年,調發數十萬人,三攻嶺南,佔領百越之地(今廣東、廣西及越南北部)。又派大將蒙恬率領30萬軍隊北擊匈奴,收復被匈奴占據的河南地(今內蒙古河套南伊克昭盟一帶),迫匈奴退往陰山以北。為了防止匈奴的侵擾,他把昔日秦、趙、燕所築的長城加以修繕,連接成西起甘肅臨洮,東至遼東的萬里長城。秦始皇又南征百越,設置了閩中、南海、桂林、象郡四郡,建立起一個以漢族為主體的、多民族的封建專制中央集權的大帝國,疆域「東至海暨朝鮮,西至臨洮、羌中,南至北向戶,北據河為塞,並(傍)陰山至遼東」。對中國歷史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為了加強手中的權力,秦始皇採取了中央集權的政體,否定了丞相王綰提出的恢復分封制的主張,實行郡縣制,分天下為36郡,後又增至40多郡。郡置郡守,縣置縣令,中央設立「三公九卿」,協助皇帝處理政治、軍事、經濟等事務。這一政治體制加強了皇帝對政權的控制,開創了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為後來的歷代封建王朝所沿襲。

為鞏固中央統治,秦始皇下令收繳天下兵器,並將六國貴族和豪富12萬戶遷到咸陽附近和四川等地,以便控制。同時以咸陽為中心,修築了兩條馳道:一條東通海邊;一條南入吳楚,以便一旦發生叛亂,迅速調動軍隊鎮壓。秦始皇還多次到各地巡遊,以「威服海內」。

在經濟上,秦始皇於公元前216年發布命令,「使黔首自實田」,確認土地私有制度,又下令統一貨幣和度量衡,以加強各地區的經濟交流。

在思想領域,秦始皇為了打擊儒生淳於越等反對郡縣制的言論,穩定民心,維護皇帝的權威,他採納了李斯的主張,下令除了醫葯、卜筮、種植(指農業)之書、秦國史書和博士官收藏的《詩》、《書》、《百家語》等外,其它書籍一律燒毀。次年,又因為方士侯生、盧生違命叛逃,秦始皇下令追究方士、儒生的罪行。結果活埋400多名儒生,製造了歷史上第一個「焚書坑儒」事件。

秦始皇統一全國後,大興土木,修建宮殿和陵墓。僅阿房宮和驪山墓兩項工程,就動用了70餘萬人力,給勞動人民帶來繁賦重役和飢寒交迫,激起人民起來反抗,為秦朝的迅速滅亡種下禍根。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秦始皇在第五次巡遊途中患病,七月死於沙丘平台(今河北平鄉東北)。死後不入,即爆發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戰爭。

華羅庚
(1910~1985)

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1910年11月12日生於江蘇金壇,1985年6月12日卒於日本東京。

1924年金壇中學初中畢業,後刻苦自學。1930年後在清華大學任教。1936年赴英國劍橋大學訪問、學習。1938年回國後任西南聯合大學教授。1946年赴美國,任普林斯頓數學研究所研究員、普林斯頓大學和伊利諾斯大學教授,1950年回國。歷任清華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應用數學研究所所長、名譽所長,中國數學學會理事長、名譽理事長,全國數學競賽委員會主任,美國國家科學院國外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聯邦德國巴伐利亞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物理學數學化學部副主任、副院長、主席團成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數學系主任、副校長,中國科協副主席,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等職。曾任一至六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六屆全國政協副主席。曾被授予法國南錫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和美國伊利諾斯大學榮譽博士學位。主要從事解析數論、矩陣幾何學、典型群、自守函數論、多復變函數論、偏微分方程、高維數值積分等領域的研究與教授工作並取得突出成就。40年代,解決了高斯完整三角和的估計這一歷史難題,得到了最佳誤差階估計(此結果在數論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對G.H.哈代與J.E.李特爾伍德關於華林問題及E.賴特關於塔里問題的結果作了重大的改進,至今仍是最佳紀錄。

在代數方面,證明了歷史長久遺留的一維射影幾何的基本定理;給出了體的正規子體一定包含在它的中心之中這個結果的一個簡單而直接的證明,被稱為嘉當-布饒爾-華定理。其專著《堆壘素數論》系統地總結、發展與改進了哈代與李特爾伍德圓法、維諾格拉多夫三角和估計方法及他本人的方法,發表40餘年來其主要結果仍居世界領先地位,先後被譯為俄、匈、日、德、英文出版,成為20世紀經典數論著作之一。其專著《多個復變典型域上的調和分析》以精密的分析和矩陣技巧,結合群表示論,具體給出了典型域的完整正交系,從而給出了柯西與泊松核的表達式。這項工作在調和分析、復分析、微分方程等研究中有著廣泛深入的影響,曾獲中國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倡導應用數學與計算機的研製,曾出版《統籌方法平話》、《優選學》等多部著作並在中國推廣應用。與王元教授合作在近代數論方法應用研究方面獲重要成果,被稱為「華-王方法」。在發展數學教育和科學普及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發表研究論文200多篇,並有專著和科普性著作數十種。

李清照 (1084-1155) 號易安居士,南宋傑出女文學家,章丘明水(今屬濟南)人。以詞著名,兼工詩文,並著有詞論,在中國文學史上享有崇高聲譽.

李清照她出生於一個愛好文學藝術的士大夫家庭,與太學生趙明誠結婚後一同研究金石書畫,過著幸福美好的生活。靖康之變後,她與趙明誠避亂江南,喪失了珍藏的大部分文物。後來趙明誠病死,她獨自漂流在杭州、越州、金華一帶,在凄苦孤寂中度過了晚年。她是一位在詩、詞、文、賦都有成就的作家,但最擅長、最有名的是詞。她早年曾做《詞論》,主張「詞,別是一家」。注重詞體協音律、重鋪敘、有情致的特點,並批評了從柳永、蘇軾到秦觀、黃庭堅等詞家的不足。

最有才華的女人,生於名宦之家,幼時過目不忘,出語驚人,博覽群書。齊魯壯麗的山川涵育了清照的創作靈性,少女時代即名噪一時,嶄露崢嶸。

婚後,清照與丈夫情投意合,如膠似漆,"夫如擅朋友之勝"。然而好景不長,朝中新舊黨爭愈演愈烈,一對鴛鴦被活活拆散,趙李隔河相望,飽嘗相思之苦。

後來金人鐵蹄南下,南宋王朝腐敗無能,自毀長城。趙明誠空懷滿腔熱血,可惜出師未捷身先死。目睹國破家亡,清照"雖處憂患窮困而志不屈",在"尋尋覓覓、冷冷清清"的晚年,她殫精竭慮,編撰《金石錄》,完成丈夫未竟之功。

清照文詞絕妙,鬼斧神工,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被尊為婉約宗主,是中華精神文明史上的一座豐碑。

諾貝爾全稱: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
瑞典化學家、工程師和實業家,諾貝爾獎金的創立人。
1833年10月21日出生於斯德哥爾摩。母親是以發現淋巴管(約年)而著名的瑞典博物學家O.魯德貝克的後裔。他從父親I.諾貝爾那裡學習了工程學基礎,也象父親一樣具有發明才能。諾貝爾一家於1842年離開斯德哥爾摩同當時正在聖彼得堡的父親團聚。
諾貝爾從小主要受家庭教師的教育,16歲就成為有能力的化學家,能流利地說英、法、德、俄、瑞典等國家語言。1850年離開俄國赴巴黎學習化學,一年後又赴美國在J.埃里克森(鐵甲艦「蒙尼陀」號的建造者)的指導下工作了4年。返回聖彼得堡後,在他父親的工廠里工作,直到1859年該工廠破產為止。
重返瑞典以後,諾貝爾開始製造液體炸葯硝化甘油。在這種炸葯投產後不久的1864年,工廠發生爆炸,諾貝爾最小的弟弟埃米爾和另外4人被炸死。由於危險太大,瑞典政府禁止重建這座工廠,被認為是「科學瘋子」的諾貝爾,只好在湖面的一支船上進行實驗,尋求減小搬動硝化甘油時發生危險的方法。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發現:硝化甘油可以被乾燥的硅藻土所吸附;這種混合物可以安全運輸。上述發現使他得以改進黃色炸葯和必要的雷管。黃色炸葯在英國(1867)和美國(1868)取得專利之後,諾貝爾進而實驗並研製成一種威力更大的同一類型的炸葯爆炸膠,於1876年取得專利。大約10年後,又研製出最早的硝化甘油無煙火葯彈道炸葯。
他曾要求彈道炸葯的專利權要包括柯達炸葯,但遭到法庭否決。諾貝爾在全世界都有炸葯製造業的股份,加上他在俄國巴庫油田的產權,所擁有的財富是巨大的,他因此而不得不在世界各地不停地奔波。諾貝爾本質上是一位和平主義者,希望他發明的破壞性炸葯有助於消滅戰爭,但他對人類和國家的看法是悲觀主義的。
諾貝爾對文學有長期的愛好,在青年時代曾用英文寫過一些詩。後人還在他的遺稿中發現他寫的一部小說的開端。他對各種人道主義和科學的慈善事業捐款十分慷慨,把大部分財產都交付給了信託,設立了後來成為國際最高榮譽的獎金--諾貝爾獎金,即和平、文學、物理學、化學、生理學或醫學共5項諾貝爾獎金(其中,諾貝爾經濟學獎金是瑞典國家銀行在1968年提供資金增設的)。
諾貝爾一生未婚,沒有子女。一生的大部分時間忍受著疾病的折磨。他生前有兩句名言:「我更關心生者的肚皮,而不是以紀念碑的形式對死者的緬懷」。「我看不出我應得到任何榮譽,我對此也沒有興趣」。
1896年12月10日在義大利的桑利瑪去世,終年63歲。
諾貝爾的墓碑是一座高約3米的灰色尖頂石碑,看上去很普通。石碑正面刻有「nobel」幾個金字和諾貝爾的生卒年月,墓碑兩側刻有諾貝爾4位親人的名字和生卒。墓碑右側的地上,插著編號牌:170/1678。周圍是10棵一人多高的柏樹。碑上沒有諾貝爾的肖像(據說諾貝爾生前只有一張畫像),沒有浮華的雕飾,沒有隻字關於他在人類歷史上寫下的輝煌!每一個知道諾貝爾的人、站在他的墓前,都會感到這種樸素帶給人的心靈震撼。
在世界科學史上,有這樣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他不僅把自己的畢生精力全部貢獻給了科學事業,而且還在身後留下遺囑,把自己的遺產全部捐獻給科學事業,用以獎掖後人,向科學的高峰努力攀登。今天,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科學獎,已經成為舉世矚目的最高科學大獎。他的名字和人類在科學探索中取得的成就一道,永遠地留在了人類社會發展的文明史冊上。這位偉大的科學家,就是世人皆知的瑞典化學家阿爾弗雷德·伯恩哈德·諾貝爾。
諾貝爾把他的畢生心血都獻給了科學事業,他一生過著獨身生活,大部分時間是在實驗室中度過的。他謙虛謹慎,對別人親切而忠誠。他拒絕別人吹捧他,不讓報紙刊登他的照片和畫像。長期緊張的工作,使他積勞成疾,但在生命的垂危之際,他仍念念不忘對新型炸葯的研究。1896年12月10日,這位大科學家、大發明家和實驗家,由於心臟病突然發作而逝世。
諾貝爾是一位名副其實的億萬富翁,他的財產累計達30億瑞典幣。但是他與許多富豪截然不同。他一貫輕視金錢和財產,當他母親去世時,他將母親留給他的遺產全部捐獻給了慈善機構,只是留下了母親的照片,以作為永久的紀念。他說:「金錢這東西,只要能夠解決個人的生活就夠用了,若是多了,它會成為遏制人才的禍害。有兒女的人,父母只要留給他們教育費用就行了,如果給予除教育費用以外的多餘的財產,那就是錯誤的,那就是鼓勵懶惰,那會使下一代不能發展個人的獨立生活能力和聰明才幹。」
基於這樣的思想,諾貝爾不顧其他人的勸阻和反對,在遺囑中指定把他的全部財產作為一筆基金,每年以其利息作為獎金,分配給那些在前一年中對人類做出貢獻的人。獎金分成物理學、化學、生物學或醫學、文學及支持和平事業等5份。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發明家,從1901年開始,每年在他去世的日子裡,即12月10日頒發諾貝爾獎。
諾貝爾獎不僅僅表明了這位科學家的偉大人格,而且,隨著世界科學技術的飛躍發展,越來越成為世界科學技術冠軍的標志。激勵著越來越多的精英豪傑,獻身於科學事業,去攻克一道道科學難關。同時,它也極大地促進了世界科學技術的發展.

屈原
(前339?~前278?)

戰國末期楚國人,傑出的政治家和愛國詩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丹陽(今湖北秭歸)人。

屈原一生經歷了楚威王、楚懷王、頃襄王三個時期,而主要活動於楚懷王時期。這個時期正是中國即將實現大一統的前夕,「橫則秦帝,縱則楚王。」屈原因出身貴族,又明於治亂,嫻於辭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懷王的寵信,位為左徒、三閭大夫。屈原為實現楚國的統一大業,對內積極輔佐懷王變法圖強,對外堅決主張聯齊抗秦,使楚國一度出現了一個國富兵強、威震諸侯的局面。但是由於在內政外交上屈原與楚國腐朽貴族集團發生了尖銳的矛盾,由於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後來遭到群小的誣陷和楚懷王的疏遠。

懷王十五年(前304),張儀由秦至楚,以重金收買靳尚、子蘭、鄭袖等人充當內奸,同時以「獻商於之地六百里」誘騙懷王,致使齊楚斷交。懷王受騙後惱羞成怒,兩度向秦出兵,均遭慘敗。於是屈原奉命出使齊國重修齊楚舊好。此間張儀又一次由秦至楚,進行瓦解齊楚聯盟的活動,使齊楚聯盟未能成功。懷王二十四年,秦楚黃棘之盟,楚國徹底投入了秦的懷抱。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漢北。

懷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約懷王武關相會,懷王遂被秦扣留,最終客死秦國,頃襄王即位後繼續實施投降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輾轉流離於沅、湘二水之間。頃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將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憤難捱,遂自沉汨羅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著作
創作屈原的作品計有《離騷》、《天問》、《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凡23篇。此外,《卜居》、《漁父》等篇是否為屈原所作,學術界尚有爭議。其中,《離騷》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最長的一首浪漫主義的政治抒情詩。《天問》是古今罕見的奇特詩篇,它以問語一連向蒼天提出了172個問題,涉及了天文、地理、文學、哲學等許多領域,表現了詩人對傳統觀念的大膽懷疑和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九歌》是在民間祭歌的基礎上加工而成的一組祭神樂歌,詩中創造了大量神的形象,大多是人神戀歌。

屈原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是浪漫主義詩人的傑出代表。作為一位傑出的政治家和愛國志士,屈原愛祖國愛人民、堅持真理、寧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與日月爭光」的巍巍人格,千百年來感召和哺育著無數中華兒女,尤其是當國家民族處於危難之際,這種精神的感召作用就更加明顯。作為一個偉大的詩人,屈原的出現,不僅標志著中國詩歌進入了一個由集體歌唱到個人獨創的新時代,而且他所開創的新詩體——楚辭,突破了《詩經》的表現形式,極大地豐富了詩歌的表現力,為中國古代的詩歌創作開辟了一片新天地。後人也因此將《楚辭》與《詩經》並稱為「風、騷」。「風、騷」是中國詩歌史上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兩大優良傳統的源頭。同時,以屈原為代表的楚辭還影響到漢賦的形成。

⑹ 哪些歷史上的名人不僅成就斐然而且相貌俊美

高長恭(541年―573年):又名高孝瓘、高肅,祖籍渤海調蓨(今河北省景縣),神武帝高歡之孫,文襄帝高澄第四子,生母不詳,南北朝時期北齊宗室、將領,封爵蘭陵王。高長恭貌柔心壯,音容兼美。為將躬勤細事,每得甘美,雖一瓜數果,必與將士分享。累次升任至並州刺史。突厥攻入晉陽,高長恭奮力將其擊退。邙山之戰,高長恭為中軍,率領五百騎兵再入周軍包圍圈,直至金墉城下,因高長恭戴著頭盔,城中的人不確定是敵軍或是我軍,直到高長恭把頭盔脫下來城上的人才知道是高長恭,派弓箭手開始放箭保護他,之後高長恭成功替金墉解圍,高長恭在此次戰中威名大振,士兵們為此戰而謳歌他,即後來知名的《蘭陵王入陣曲》。

周瑜:長壯有姿貌、精音律,江東有「曲有誤,周郎顧」之語。周瑜少與孫策交好,21歲起隨孫策奔赴戰場平定江東,後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任,周瑜將兵赴喪,以中護軍的身份與長史張昭共掌眾事。建安十三年 (208年),周瑜率江東孫氏集團軍隊與劉備軍隊聯合,赤壁之戰大敗曹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建安十四年(209年),拜偏將軍領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病逝於巴丘(今湖南嶽陽),年僅36歲。正史上周瑜「性度恢廓」「實奇才也」,范成大譽之為「世間豪傑英雄士、江左風流美丈夫」。宋徽宗時追尊其為平虜伯。位列唐武廟六十四將、宋武廟七十二將之一。

陸遜 本名陸議,字伯言,今江蘇蘇州人。三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好讀書、相貌俊俏儒雅,歷任吳國大都督、上大將軍、丞相。東吳大帝孫權兄長沙桓王孫策之婿,世代為江東大族。章武二年,陸遜在夷陵擊敗劉備所率蜀漢軍,一戰成名。夷陵之戰也成為戰爭史上著名的積極防禦的成功戰例。以後陸遜在東吳出將入相。晚年因捲入立嗣之爭、力保太子孫和而累受孫權責罰,憂憤而死,葬於蘇州,至今蘇州有地名陸墓。

蒙恬 姬姓,蒙氏,名恬,祖籍今山東省蒙陰縣人,秦朝著名將領。公元前221年,蒙恬被封為將軍,攻齊,因破齊有功被拜為內史 ,其弟蒙毅也位至上卿。史稱蒙恬蒙毅兄弟皆長相俊朗,氣度不凡,蒙氏兄弟深得秦始皇的尊寵,蒙恬擔任外事,蒙毅常為內謀,當時號稱「忠信」。其他諸將都不敢與他們爭寵。秦統一六國後,蒙恬率三十萬大軍北擊匈奴。收復今內蒙古河套南伊克昭盟一帶,修築西起今甘肅岷縣,東至今遼寧境內的萬里長城,征戰北疆十多年,威震匈奴。蒙恬不僅戰功赫赫,也是一名聰明的發明家,熟讀各類書籍與兵法。傳說他還是毛筆和十三弦古箏的發明者。公元前210年冬,秦始皇病死,中車府令趙高同丞相李斯、公子胡亥暗中謀劃政變,立胡亥太子。胡亥即位後,賜死蒙氏兄弟,蒙恬吞葯自殺。

納蘭容若 原名成德,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曾改名納蘭性德,後世多稱其為納蘭性德。滿洲正黃旗人,號楞伽山人,自幼喜歡讀書、擅長劍術與騎射,相貌清秀儒雅,清朝著名詞人。納蘭出身顯赫,父親是康熙時期武英殿大學士納蘭明珠。納蘭性德自幼修文習武,康熙十五年高中進士。初授三等侍衛,後晉為一等,長年追隨康熙左右。納蘭性德生性淡泊名利,最擅寫詞。他的詞以真取勝:寫情真摯濃烈,寫景逼真傳神。

孫策 字伯符,今浙江富陽人。孫堅長子,孫權長兄。東漢末年割據江東一帶的軍閥,漢末群雄之一,三國時期吳國的奠基者之一。為繼承父親孫堅的遺業而屈事袁術,後脫離袁術,統一江東。史稱孫策容貌俊美,兼通文武、人稱孫郎、且性格開朗、直率、大度,善於聽取部屬的意見,很會用人,說話又愛開些玩笑,有幽默感,因此贏得了士人、百姓的擁戴,士民都願意為他效忠。在一次狩獵中為刺客所傷,不久後身亡,年僅二十六歲。其弟孫權接掌孫策勢力,並於稱帝後,追謚孫策為長沙桓王。

岳飛 字鵬舉,今河南安陽湯陰縣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戰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喜好詩文、書法、熟讀經史兵書,相貌偉岸。他於北宋末年投軍,從1128年遇宗澤起到1141年為止的十餘年間,率領岳家軍同金軍進行了大小數百次戰斗,所向披靡,「位至將相」。1140年,完顏兀術毀盟攻宋,岳飛揮師北伐,先後收復鄭州、洛陽等地,又於郾城、潁昌大敗金軍,進軍朱仙鎮。

⑺ !甘肅岷縣的風水哪\里最好了

風水的實質用現代漢語表達就是:創造、選擇具有更優越的生存條件、生存優勢;合理利用自然客觀條件和規律;符合規整、對稱、必須、合理、舒服、實用、方便、有利、安全、美觀、衛生的要點;合乎力學、科學原理;合乎常識、邏輯,就是好風水。不存在令人費解的特別神秘風水!古代風水,實質就是正確選擇優越的自然條件,適應人類生存。不適合人類的地方,本人從見過的上百處遺址中的結論是:人類在那裡已被徹底陶汰,沒有再延續種群到今天。風水強調的就是有利、方便、實用,是更好地適合人類生存和生活。用傳統風水理論,切入現代建築設計領域,只怕是盲人摸象,用現代高科技術設計理論切入傳統風水領域應游刃有餘。對風水要有正確認識:比如植物,可以凈化空氣,美化環境,這些能促進人的身體健康,也就是植物有旺風水作用。身體健康,精力充佩,能掙大錢,不需要耗費醫葯費用,也就是植物有旺財的效果。從科學、正面認識更能說明問題。比如高層空氣好,衛生好,這是主要的。頂層,防滲漏,防雷擊的措施要有力,當然還存在其它需要注意的事項。風水只能提醒從多角度思考,技術層面的事,現代科技更精準。傳統建築是以中心對稱理論為主。現代建築,以實用、功能為主。二者基礎不同。打個比方,在傳統古老建築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古老風水理論,就象老式馬車駕駛技術,能用於指導駕駛現代汽車嗎?古代以自然風水為主,現代城市以人為風水為主,二者基礎完全不同,怎能固守舊教條。
關於「創造、選擇具有更優越的生存條件、生存優勢」。古代以正確合理選擇、利用優越的自然條件為主,現代社會科學技術的進步,創造更優越的生存空間已成可能,現代化的改造力度為人類的生存條件奠定了很好基礎,從而具備了創造優越風水的可能。人為風水更優於自然風水,原因是人為風水包含大量科技因素,從而更適宜於人類。多從科學、常識方向思考定然有益。
風水就是正確選擇居住地形。本人在上百處遺址中的調查戡驗得出的結論認為:那裡大多數明顯有風水理氣、羅盤用事文化跡象特徵,應明顯有一定優良的羅盤文化含義,但基本是一票否決,是地形和生存條件的局限,沒有再留下延續的種群。本人在現實中找到的事例是,地形不合法,風水理氣、羅盤用事如同兒戲,毫無意義。所以本人才有:」什麼叫風水?多從科學角度思考更有益」的結論。過去很多地段無法建房,現在有鋼筋、水泥、玻璃、自來水、電、氣、發達的交通,可建房屋、可造房屋,克服了劣質地形的局限。木頭、泥土、紙糊窗、提吊挑水、茅草、松木火光和鋼筋、水泥、玻璃牆、自來水、電、氣、發達的交通,決對是兩種風水含義,也代表時代在進步,科學給人類帶來前所未有的新天地。木頭、泥土、紙糊窗、提吊挑水、茅草、松木火光的時代,只能選擇背風向陽的低窪地段,房屋不能高,只能矮。低窪、低矮有一基本缺陷就是昏暗潮濕,通風條件差、潮濕而乾燥性能差和空氣質量差,易霉變,易病變。鋼筋、水泥、玻璃牆、自來水、電、氣、發達的交通,完全有可能使房屋建築向高處走,高大建築成為可能,高大、高處明顯明亮、通風乾燥性能好。比如台形高台地段,過去由於建材的限制,不適合建房,現在有建材的優勢,不僅可以建房,而且從某些方面如明亮、空氣流通和防水患性能的角度考慮,比窪地更好,更有利於人類的身心健康。
一個城市的風水優劣,不決定於某一狹小地段的自然風水,而決定於在整體自然地理風水基礎上形成的、佔主導地位的、主宰這個城市的政治地理風水、經濟地理風水和人文地理風水。而其中政府就是最典型的政治風水特徵。比如:上世紀的八十年代,在某地原來有一個鄉級政府在河流的對岸。由於政府機構存在的原因,僅商業網點一項,河流對岸就有十幾家在當地認為是最大的商店,形成一條小小的熱鬧街市。由於種種原因,鄉級政府機構搬遷到別處,那裡立即出現了「驟冷」的狀況,十幾家最大商店,在不到三個月的時間里,全部維持不下去,後來留下的三家小店,每家的狀態也僅是保持一個小攤櫃的場面,再無往日的繁華興隆。一個小小的鄉級政府,沒有獨立的財政功能基礎,其影響能力帶來的風水效應就能如此,更何況更大的帶有獨立決策功能和財政功能的政府機構,其影響力的風水效應可想而知就更大。由此事例也可以推論:決定一個城市風水的是那些在自然地理風水基礎上形成的政治地理風水、經濟地理風水和人文地理風水。政治地理風水、經濟地理風水、人文地理風水和自然地理風水的緊密結合,才是完整意義上的風水。
城市,明顯在更大層度上已擺脫人類對自然地理風水的依賴。發達的交通,天空、地下、地上,像蜘蛛網一樣密布,已到了無所不及的地步,形成了網路式的交通便利,不存在對單純水力的依賴和利用的局限。自來水的實現,完全克服了逐水草而居的事實。電、氣的實現,克服了對單一自然燃料——柴、草的依賴。如此等等,包括其它因素的人為實現,這些條件的實現,完全擺脫了人類對自然地理風水的依賴,也有力地證明科學更神奇的事實。

關於農村和城鎮風水問題? 寶地處處有,科學更神奇。
人傑地靈風景美,物華天寶山川秀。全世界人跡可及的地方,自有人類以來,人類已用生命進行了若干次篩選,適合人類的風水寶地,人類已留下大量延續的種群,如城市。不適應人類的風水寶地,有待人類用更科學的方法去開發和利用。
當你去到那些窮鄉僻壤的地方,你不要以為那裡無人去過,其實那裡有許多遺址,那些遺址證明有人到過那裡,同時也會證明那些到過那裡的人,曾經有過生與死的考驗。由於風水的差距,已被徹底自然淘汰。古代風水,實質就是正確選擇優越的自然條件,適應人類。不適合人類的地方,本人從見過的上百處遺址中的結論是:人類在那裡已被徹底陶汰,沒有再延續種群到今天。風水強調的就是有利、方便、實用,要適合人類生存和生活。
當你去到大城市,那裡為什麼留下那麼多人口,答案是:那裡具有更廣泛的風水優勢,自然選擇使哪裡的人群得以延續並得到擴漲。
農村基本是小氣候地形,形成獨立的塘局,這種小塘局中存在著不利於生存的空間。農村的自然篩選,自然淘汰,極其明顯。在這些小環境中,地形位置選取不合理,羅盤用事即所謂風水理氣再合理,也是沒有意義。沒有地形的合理,羅經用事成為兒戲。所以在這些小環境中,地形選取是第一位的,是基礎;羅盤即羅經用事是第二位的,次要的。
事例說明一:如農村的瘴氣地段建造房屋,出現聾、啞、殘、障的家庭概率至少90%以上。什麼是瘴氣地,怎麼樣實地察看評估呢?最簡單的看法就是:所謂瘴氣地,就是大熱天,上午九、十時後還不幹露珠的地段。為什麼不幹露珠,地溫相對偏低。就像大熱天局部表面結水的自來水管;管內由於自來水循環的原因內部溫度低,空氣中的水蒸汽凝結於自來水管的表面。
事例說明二:某地一山區地形,在北南走向的小河邊,大約五華里長的地段,原來所有人家全在靠東岸、即為當西曬的地段居住,現在居住人口全在西岸、即當東曬的地段居住。原東岸人家那裡去了呢?據傳聞,也據調查了解統計,大約有30%的人口遷到西岸,70%的人口在那裡住不到一兩代即自然消亡,只有一戶在那裡住了四代後也自然消亡。
事例說明三:還有另外一處也是山區小河水北南走向地形,目前正重復上述地形所呈現的特徵,東岸面臨人丁減少,西岸面臨將會存在人口增加的優勢特徵,最奇怪的是現在那裡兩岸數十戶人家中,僅只有西岸居住的三四戶人家中,有一戶人家有兩小孩完成大專學業,其餘人家基本上都是以小學狀態走向社會。這兩處為什麼原來的人群要選取東岸居住,原因是東岸地形相對西岸開寬,便利於農耕及各類事項活動;為什麼現在的人群又選取西岸定居,原因是西岸日照優於東岸,積溫和溫差相對明顯高於東岸。象這種東西岸因陽光照射溫差存在的差別。就不能用簡單一個「迷信」就能概括說明問題的,也不能歸罪於羅盤用錯了,更不可能是「屬相」不合的原因了。上述那些地方正在完成自然篩選和自然淘汰。
事例說明四:從調查的結論顯示的是,山區小氣候環境,絕大多數小塘局環境地形中,留下許多居住遺址和姓氏家庭小地名,有些有傳聞,有些無傳聞。有傳聞的是,住一代至兩代即人口自然消亡。許多地段過去有居住人口留下的遺址印跡,現在無人居住,用科學思維的眼光去考量,這就是自然選擇和自然淘汰在地形選擇上存在的明顯例證。由此也可推定,大環境、大氣候條件,也是在數萬年、數千年自然淘汰中才形成現在這樣的格局。
事例說明五:在特定的高寒山區地帶,那裡有一條自然人口群落居住天然劃定的等高線。等高線以下,居住著現有的人口群落,等高線以上,只有遺址,沒有人群,不要以為那裡無人去過,無人居住過!那裡有人群活動的遺跡,那裡的人群哪裡去了,自然消亡和自然陶汰的法則在那裡得到了特別的實現。用風水術和巒頭學的觀點考量,不要以為那裡沒有山,不要以為那裡沒有水,更不要以為那裡沒有穴,那裡有山,那裡有水,那裡更有穴。那裡的穴形,由於人為因素的減少,外在形象更完美無缺。
當從那幾百處遺址中走出來後,就會完全明白,什麼是真風水:有利於人類生存的優越條件和空間,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風水。在那裡,無論如何風水布局,無論用那一派觀點去調理,結論只有一個,一票否決,不適宜人類生存的特定條件否決了所有風水學派的風水理氣論點。當從那幾百處遺址中走出來後,那裡會教會你什麼是風水:方便、實用、安全、美觀、舒服才是風水的硬道理。那裡不會告訴你:門相對,門窗對,床位放錯了,灶的方位不對,路相沖,或者其它諸多種種疑慮。但它會告訴你:不方便、不實用、不安全、不舒服,是真實的壞風水。
數十年前,一位老者曾經說過:一個小家庭,遷居到新地方,如果沒有碰上好地形、好風水,是不能開基奠定人口延續基礎的。現在回想起來,這話雖然簡單扼要,但富含生活哲理。
與城鎮相比較,農村不同: 1、農村地形相對城鎮地形來說,農村是數千年自然淘汰和篩選留下的劣勢地形。2、農村只能正確利用地形,沒有大規模改造的調節能力。
城市風水,沒有不好,只有更好。城鎮不同,城鎮是大氣候、大環境。是數萬年、數千年中人類用生命選擇留下的精華:1、一般在一個較大范圍內具有生存空間優勢。能形成城鎮的規模的地方,大多已經經歷數萬、數千年的自然歷史的生生死死篩選,最後定格下來才是現在這樣的格局。比較典型的是在西北,不能成為大小城鎮的地方,除了留下遺址,有很多地方,現在就是歷史傳聞都沒有,什麼原因?不適宜居住,自然淘汰和自然消亡,人口徹底絕滅。2、現代化的城鎮,改造力度的增強,擴展了城鎮規模。沒有現代化的改造力度,可以說,所有城鎮只存在死角,沒有活眼。城鎮如果沒有現代化的改造,人口承擔能力最多是現在的三分之一。所以形成現在這樣的城鎮格局,是歷史、自然篩選和現代化改造結果。
是有人類以來,人類用生命的代價,已歷無數次在反復選取自然地理,能居住人類的地段,已形成居住群落,如城市。城市是人類用生命代價留下的瑰寶。不能居住人類的地方,人口已經絕滅消亡。如果沒有特別的人類改造力度,再到那裡居住,也許依舊會重復往昔的故事。城鎮形成的經歷,首先是自然篩選,然後是政治、經濟、人文的介入,這些因素的加入,形成了政治地理、經濟地理、人文地理,這些地理因素相互影響,與自然地理的結合,是現代城鎮具有較大風水優勢的根本原因。
人類的出現是億萬年前的事,億萬年中,人類的生生死死,用生命對整過地球進行了若干次風水選擇,優良風水應有印像。不可能像某些神話傳說那樣,上天每年收回36處過去下降的風水寶地,又下降36處新的風水寶地。

在山腳下租了個院子,發覺有山泉水從大門前流過,主人說院里多挖一米就有泉水,也就是說泉水是從房屋下穿過的,這對於風水有什麼說法?是不是不聚財的意思?謝謝大師指教!——回答是:
1、風水,是漢族人的發明,是漢民族文化中的一部分,唐、宋前不叫風水,叫地理或稱勘輿,元、明後的說法改為風水。為什麼?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唐、宋前,漢族人的主要居住地在中原和東南,研究的方向主要是從山川地理形勢入手,兼顧流水,典型的文化特徵標志背景是:龍、穴、砂、水、塘、朝、案、羅城、羅星、將軍、捍門、北辰、窩、鉗、乳、突、兜、護、衛、官、鬼、禽、曜、天心十道等等,是以山體特徵作為主要研究方向。元、明以後,由於西北少數民族進入中原,中原人也有更多的機遇進入西、北,對比發現,西、北的山川地形,由於受雨水沖刷的概率低,明顯優於東南。東南由於降水量充佩,山川地形受雨水沖刷、切割,明顯骨、瘦、尖、凸、脊,也就是風水認為的犯煞、含煞的特徵多。但為什麼人口稠密,物產豐富,適宜人口集居呢?而西、北由於降水量少,山川地形的外貌特徵由於受雨水的沖刷、切割的機率低,原始自然風貌相對保存完整,體現的是山體肥、圓、潤、厚的特徵,極富風水優美,但為什麼人口稀少,出產不豐富,有的地方甚至草木不生,人類無法定住。為什麼?於是人們想到了水,有「水」才活,無「水」才死,有水為活龍,無水為死龍。中原低海拔地區的人群,到了西、北,產生高原反應,生活困難,溫度低;高原,空氣流動快,乾冷,不適宜作物生長和人類生存,於是人們想到了「風」。風水中的「風」,應包含空氣和溫度兩種含義。風水的概念也就是這樣在歷史演變中形成了。看來你所述的地下有水,可以用「活龍」來形容,地下有水,為活龍之地。
2、風水歷來將水作財看,論為財。
關於河流、水塘、水池、水井、水坑、魚池、道路的問題:水聚旺鄉,財結水聚,屋前有塘,不怕五王。有河流、水塘、水池、水坑的地段,歷史以來是人興財旺的地方,這些地方相對視野要開闊,空氣要流通,適應生產發展,具備相對富有的物質來源,適合人類生存生活,安居樂業。這是有利、有用、好處、優點的一面。有河流、水塘、水井,小孩必須第一要注意安全,「房前屋後塘連塘,定死少年郎」,這是有水地段不利的負面。這里關於旺財的說法是相對不定虛詞,但關於安全的說法是實質性的實詞,是直接要面對的問題。風水還把道路列入水、列入財的范疇,在風水的實際運用和操作中,道路和水、財的含義等同。現代化的道路,給人類帶來的方便和利益是有目共睹的事情,是世人皆知的事情,但在交通便利的情況下,交通事故也是常有發生、累見不鮮的事情。易經的分析是:任何事情,有利必有害,利害必相存。易經要告訴人們的是:人類要學會全面分析問題,正確趨利避害是正大道理。
所以你那裡地下有水,地下有財,地上流水,地上有財,應是財源滾滾之地。

中央景觀樓王當中兩套是不是對著中軸線,風水好嗎? ——回答是:可以參考北京故宮建築的整體構圖,就能明白何為中軸對稱線,看懂了古老的皇官建築圖,也就學會了中國古老風水知識的一半,否則風水知識沒有入門。
北京故宮的風水怎麼樣?究竟是好是壞?求研究過北京故宮地理風水的大師來替我解惑一下!——回答是:皇家建築,帝皇眼光,集全國智慧之大成,是當時建築智慧的最高成就,不必疑猜。1、不要說帝皇,就是一般的大臣,都是天上的星,地上的精,非一般凡夫俗子可比。見諸於風水著作著述中的記述有:某人某日上樑,這一天據黃歷、通書有大凶,不能用。測算人對答說:算定那一天有紫微星、文曲星經過到堂,必大吉。上樑的當天果然朱元璋、劉伯溫路過,見有人修建房屋上樑,前去祝賀。後幾十年中果然大吉大利,一切平安。這是風水書而不是古小說書中記載的事例。2、歷朝歷代都有欽定風水的作法,意思是各類風水擇吉議事有爭論,由皇帝欽點、欽定,意在有皇封誥命在上,一切神、聖、妖、邪、鬼、魅都必須讓道,皇恩浩盪,天下太平。如風水著作中流傳最廣,使用頻率最高,內容最全面,最著名的大版本巨著,如《象吉通書》、《鰲頭通書》、《欽定協記通書》都是這方面的典範,都是欽點、欽定之作。3、為什麼欽點、欽定天下人都認可,原因是:人的成功與否,歸根到底最終取決於各人的心思、思維、思想是否正確,帝皇的心性不成功,特別是開基、有成就的帝皇心性不成功,難道天下還有更成功的心性嗎?

風水學,河流、溪水南北貫穿,住河東好還是河西好?——回答是:這要看在什麼地理位置。如果是在高寒山區,又是地形狹窄的地理位置,氣溫具有生殺予奪大權的地段,必須選擇河西當東曬的地形定居,否則久後定有問題。只於地理位置開闊,地面積溫,特別是冬季積溫好的地段,要從其它角度考慮生存條件的地方,另根據實際情況再作定奪。

⑻ 岷縣人流哪裡好點價格

不能只簡單考慮費用的問題,墮胎是人命關天的大事,沒那麼簡單的。胎兒在母體中,尚未做任何錯事,卻要遭受五馬分屍般的痛楚,於心何忍。希望各位準爸爸准媽媽們認真思考,不要後悔終生。

墮胎的危害很大,不僅對你的身體健康,還有你未來的家庭和諧,事業發展,運勢走向等等都是很非常大的影響的。在你作出是否墮胎的決定前,請你多了解下墮胎手術的風險,對自己身體的傷害,對以後生活的影響,對孩子的傷害,醫院的口碑,墮胎的過程是什麼樣的;思考思考自己為什麼不能生下這個孩子,有什麼困難需要孩子用生命來做代價。你奪去的是孩子這條活生生的生命,不可以草率做決定。

大部分的墮胎是在前十二個星期內進行的,胎兒仍然很小,可以用一個強力的抽吸器把他吸出,這個抽吸器的能力是普通家用吸塵機的二十五倍。這個方法叫做抽吸割除術 (suctioncurettage),抽吸器的力量撕裂或者絞擰胎兒的身體,將肢體逐部撕開,直至只剩下頭部來。胎兒的頭部太大,不能從吸管中通過,所以墮胎的人需要用鉗子插入子宮內,攫獲這個單獨漂浮的頭部,然後將它鉗碎,直至能夠通過抽吸管,那麼頭部也就被挪走。

尼芬淳博士描寫這個過程說:基本上,胎兒是被砍碎,然後用抽吸器吸出,出來的時候只是一堆的肉碎。

許多發達國家及大多數宗教都極反對墮胎。但有很多女性是拿墮胎不當回事的,竟然有很多女孩子用墮胎來減肥豐胸,簡直是尋死行徑。許多醫生也不負責任,根本不講墮胎的危害,讓女性在稀里糊塗中受害。

當抽吸管在子宮內轉動,胎兒四周的膜和液體馬上被抽走,那小小的生物也被撕裂,最後,連接於子宮表皮的胎盤也被拔出。有一本手冊封這一階段的墮胎作如下的形容:無論何時察覺有物質流入管內,活動就會停止,直至它全部流出,然後又繼續轉動,在整個抽吸割除術過程中,你會看見混著血的粉紅色組織,一點一點的通過塑膠管流出。

另一個墮胎程序叫做D&E「擴張和吸取」(dilation andevacuation)。這個程序通常用在第四到第八個月。子宮頸被擴大,插入子宮的不是抽吸器,卻是手術鉗(好象大工具鉗),把胎兒的身體夾著,逐部擰掉,一塊一塊的取出,然後將脊骨和頭顱骨壓碎拔出,另外用一把割除器或者鋒利的橢圓形刀子刮干凈。

在 D&C「擴張不和割除」(dilation andcurretage)手術中,這把刀子被放置子宮內轉動,當碰上障礙物,刀子就集中刮擦。換言之,胎兒的手臂可能被割走,腿部被割走,面部被砍碎,頭部被砍掉,身體被肢解,切斷為很多細塊,然後身體各部分和胎盤被抽吸而出……

將胎兒身體有計劃地砍碎的技術名詞是「分碎術」(morcellation)。這些手術都有很多潛伏的危機,如果墮胎手術是將胎兒切割或者抽吸,身體各部分必須謹慎地被重新湊合,證實整個嬰兒都在子宮外,因為胎兒的任何部分如果被留在子宮里,會有感染病毒的危險。1978年,一份呈交「雙親計劃協會」(AssociationPlanned Parenthood)醫生的報告,對D&E技術有如下的形容:

「為了減輕子宮口的損傷,胎兒被分成細塊抽出,因為胎兒頭部的尺寸和形狀,通常是最難被壓碎和拔出的,工作人員要數點胎兒的每一塊骨胳……」

另一個墮胎手續是「鹽水法」(Salinemethod),就是鹽毒法,是用在第四到第七個月,是1970年代最常用的方法。這個手術是用一支三吋半到四吋的針,從母親的腹壁插到羊膜囊(ammioticsac)中,抽出200mm的羊水,然後以一種強度的濃鹽水替換。在這個程序中,胎兒是把鹽吞掉,在鹽中「呼吸」,基本上,胎兒全身的皮膚被鹽熨傷,慢慢被毒死,於是母親開始分娩,排出一個死的、燒傷了的,和枯萎的嬰兒。偶爾有些嬰兒在這個手續中倖存,生下來就有嚴重的並發症,因為「在這個過程中,嬰兒的組織和器官都因出血而破壞,動脈靜脈破裂而在身上留下巨大的青腫。

其它墮胎辦法是用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激發的。前列腺素包含一些賀爾蒙類的化合物,當被注射或使用在子宮肌的時候,可以損壞胎兒的血液循環,劇烈的收縮,然後被排出。因為前列腺素不是對未誕生的胎兒直接有毒,這樣的墮胎方法結果比鹽水法產生更多因打胎失敗而出生的胎兒。打胎失敗使醫葯工作人員十分麻煩,尤其是母親:「嬰兒為生存奮斗,喘不過氣來,到處抽動亂移,使母親難忘,在觀看這些嬰兒死亡之後,當時的情景會在腦中不斷的重復,母親會有一段自責的時間。

通常,如果孩子出來而仍然是活著的話,他們就讓他餓死,也有把他勒死或者殺死的。

事實上,因為這些墮胎辦法非常難忍受,所以才發明D&E,就是為了要避免打胎不成功的問題。趁胎兒還在子宮中「隱藏」,把他切割,壓碎,或者毒死,結果仍是致命的,只是對母親和醫葯工作人員而言,沒有那麼清楚可見。不管如何,它對醫葯工作人員的影響仍然是一樣的。

⑼ 三國演義中主要人物介紹

魏國主要人物:

1: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 ),字孟德,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 ,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人。是了不起的政治家、軍事家,也是個了不起的詩人…曹操統一中國北方,創立魏國。他改革了東漢的許多惡政,抑制豪強,發展生產,實行屯田制,還督促開荒,推行法治,提倡節儉,使遭受大破壞的社會開始穩定、恢復、發展。

2: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東漢末年名將,洛陽令周異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周瑜少與孫策交好,21歲追隨孫策奔赴戰場平定江東。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任,周瑜將兵赴喪,以中護軍與長史張昭共掌眾事。

周瑜率軍與劉備聯合,於赤壁之戰中大敗曹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建安十四年(209年),拜偏將軍,領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210年)病逝於巴丘,年僅36歲。

3:魯肅(172年-217年),字子敬,中國東漢末年傑出戰略家、外交家。性格豪爽,喜讀書、好騎射。與周瑜結為好友,共謀大事。後魯肅率領部屬投奔孫權,為其提出鼎足江東的戰略規劃,因此得到孫權的賞識。赤壁之戰前魯肅與周瑜力排眾議,堅決主戰。結果,孫、劉聯軍大敗曹軍於赤壁,從此,奠定了三國鼎立格局。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魯肅去世,終年46歲,孫權親自為魯肅發喪,諸葛亮亦為其發哀。

4:張昭(156年-236年),字子布。三國時期孫吳重臣。孫策創業時,任命其為長史、撫軍中郎將,將文武之事都委任於張昭。孫策臨死前,將其弟孫權託付給張昭,張昭率群僚輔立孫權,並安撫百姓、討伐叛軍,幫助孫權穩定局勢。

孫權兩次要設立丞相時,眾人都推舉張昭,孫權以張昭敢於直諫、性格剛直為由而不用他,先後用孫邵、顧雍。孫權稱帝後,張昭以年老多病為由,晚年時一度不參與政事,在家著《春秋左氏傳解》及《論語注》,張昭去世,年八十一,謚號「文」。

⑽ 三國演義中姓名是三個字的人是誰

三個字的有諸葛亮、諸葛瑾、司馬懿、司馬昭、夏侯惇等。

1、諸葛亮

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號卧龍,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國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文學家、書法家、發明家。

早年隨叔父諸葛玄到荊州,諸葛玄死後,諸葛亮就在隆中隱居。後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聯孫抗曹,於赤壁之戰大敗曹軍。形成三國鼎足之勢,又奪占荊州。

建安十六年(211年),攻取益州。繼又擊敗曹軍,奪得漢中。蜀章武元年(221年),劉備在成都建立蜀漢政權,諸葛亮被任命為丞相,主持朝政。

蜀後主劉禪繼位,諸葛亮被封為武鄉侯,領益州牧。勤勉謹慎,大小政事必親自處理,賞罰嚴明;與東吳聯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關系;實行屯田政策,加強戰備。

前後六次北伐中原,多以糧盡無功。終因積勞成疾,於蜀建興十二年(234年)病逝於五丈原(今陝西寶雞岐山境內),享年54歲。劉禪追封其為忠武侯,後世常以武侯尊稱諸葛亮。

2、諸葛瑾

諸葛瑾(174年-241年),字子瑜,漢族,琅邪陽都(今山東沂南)人。三國時期吳國重臣,諸葛亮之兄,諸葛恪之父。

經弘咨推薦,為東吳效力。胸懷寬廣,溫厚誠信,得到孫權的深深信賴,稱為「神交」,並努力緩和蜀漢與東吳的關系。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呂蒙病逝,諸葛瑾代呂蒙領南郡太守,駐守公安。孫權稱帝後,諸葛瑾官至大將軍,領豫州牧。

3、司馬懿

司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達,河內郡溫縣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溫縣)人。三國時期魏國政治家、軍事謀略家,魏國權臣,西晉王朝的奠基人。

司馬懿自幼聰明多大略,博學洽聞,伏膺儒教。因曹操出身「贅閹遺丑」,司馬懿一度拒絕曹操授予的官職,但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任丞相後,強行辟司馬懿為文學掾。

因司馬懿曾支持曹操稱帝,所以逐漸贏得了曹操的信任。曹操封魏王後,以司馬懿為太子中庶子以佐助曹丕,幫助曹丕在儲位之爭中獲得勝利。

曹丕臨終時,令司馬懿與曹真等為輔政大臣,輔佐魏明帝曹叡。明帝時,司馬懿屢遷撫軍大將軍、大將軍、太尉等重職。明帝崩,託孤幼帝曹芳於司馬懿和曹爽。

曹芳繼位後,司馬懿遭到曹爽排擠,陞官為無實權的太傅。正始十年(249年),司馬懿趁曹爽陪曹芳離洛陽至高平陵祭陵,起兵政變並控制京都洛陽。

自此,曹魏的軍政權力落入司馬氏手中,史稱高平陵之變。司馬懿善謀奇策,多次征伐有功,曾率軍擒斬孟達,兩次率大軍成功抵禦諸葛亮北伐,遠征平定遼東。對屯田、水利等農耕經濟發展有重要貢獻。

嘉平三年(251年),司馬懿病逝,享年73歲,辭郡公和殊禮,葬於首陽山,謚號宣文。次子司馬昭封晉王後,追謚司馬懿為宣王;司馬炎稱帝後,追尊司馬懿為宣皇帝,廟號高祖。

4、司馬昭

司馬昭(211年—265年9月6日),字子上(小說《三國演義》為子尚),河內溫縣(今屬河南)人。三國時期曹魏權臣,西晉王朝的奠基人之一。為晉宣帝司馬懿與宣穆皇後張春華次子、晉景帝司馬師之弟、晉武帝司馬炎之父。

司馬昭早年隨父抗擊蜀漢,多有戰功。累官洛陽典農中郎將,封新城鄉侯。正元二年(255年),繼兄司馬師為大將軍,專攬國政。

甘露五年(260年),魏帝曹髦被弒殺,司馬昭立曹奐為帝。景元四年(263年),分兵遣鍾會、鄧艾、諸葛緒三路滅亡蜀漢,受封晉公。次年,進爵晉王。

咸熙二年(265年),司馬昭病逝,年五十四,葬於崇陽陵。數月後,其子司馬炎代魏稱帝,建立晉朝,追尊司馬昭為文帝,廟號太祖。

5、夏侯惇

夏侯淵(?-219年),字妙才,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名將,擅長千里奔襲作戰,常常出敵不意,官至征西將軍,封博昌亭侯。

初期隨曹操征伐,官渡之戰為曹操督運糧草,又督諸將先後平定昌豨、徐和、雷緒、商曜等叛亂。

後率軍征伐關中與涼州,斬梁興、逐馬超、破韓遂、滅宋建,橫掃羌族、氐族、屠各等外族勢力,虎步關右。張魯降曹操後,夏侯淵留守漢中,與劉備相拒逾年,在定軍山被劉備部將黃忠所襲,戰死,謚曰愍侯。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諸葛亮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諸葛瑾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司馬懿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司馬昭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夏侯淵

閱讀全文

與岷縣發明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
綜治辦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總結 瀏覽:903
知識產權局專業面試 瀏覽:75
馬鞍山市是哪個省的 瀏覽:447
馬鞍山市保安 瀏覽:253
股權轉讓樣本 瀏覽:716
工程管理保證書 瀏覽:198
社區矛盾糾紛排查匯報 瀏覽:352
新疆公共就業服務網登陸 瀏覽:316
侵權著作權案件審理指南上海 瀏覽:145
馬鞍山陸建雙 瀏覽: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