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到底是人民大眾創造了歷史還是某個英雄人物創造了歷史
(1)人民群眾是抄歷史的創造者,不能把英雄人物的歷史作用與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相提並論.宣揚"共同創造歷史"論,本質上是鼓吹英雄史觀的錯誤,是形式上的"二元論"實質上的歷史唯心論.
(2)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這是歷史唯物主義的一個根本原理.人民群眾不但創造了社會的物質財富、精神財富,而且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
(3)傑出的英雄人物在歷史發展中有重要作用,但不能說人民群眾與英雄人物共同創造歷史.
這是因為:
①人民群眾的歷史創造作用是傑出人物歷史作用的基礎.傑出人物的歷史作用從屬於並受制於人民群眾的作用.
②傑出人物的力量來源於人民群眾.沒有人民群眾的支持,傑出人物就不可能產生,也不可能有任何作用.
③傑出人物發揮歷史作用的方向和程度、功過是非,都取決於是否符合歷史規律和人民群眾的利益、要求.
④無論英雄人物作用有多大,都不能改變歷史發展的趨勢,而且傑出人物的失誤,還要靠人民群眾的實踐來糾正.總之,最終決定歷史發展方向的是人民群眾.
Ⅱ 到底是人民群眾創造了歷史 還是英雄人物創造了歷史
英雄也是人,也是從群眾中走出來的,只不過比一般群眾優秀一些,因為二者是包含關系,所以是群眾創造了歷史;而且換一種角度,不管英雄再怎麼優秀,沒有群眾的配合,也是什麼都做不成的。
Ⅲ 是英雄創造了歷史,還是奴隸創造了歷史
按照馬克思主義哲學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歷史是由人民群眾創造的,人民群眾是社會的主題。但它同時不否認英雄人物在歷史特殊階段所發揮的巨大作用。
Ⅳ 馬哲辨析:英雄人物決定歷史發展
這個觀點是錯誤的。人民群眾才是歷史的創造者,不能把英雄人物的歷史作用與人民群眾創造歷史混同。人民群眾創造歷史,這是歷史唯物主義的一個根本原理。人民群眾不但創造了社會物質財富、精神財富,而且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傑出的歷史英雄人物在歷史發展中有重要作用,但不能說英雄人物創造歷史。
展開的話:
1、①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人民群眾創造的社會物質財富,是社會得以存在和發展的物質保障。人民群眾的這一創造作用同生產力是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這一原理具有邏輯上的一致性,因為作為人民群眾主體的勞動群眾,乃是生產力的體現者。
②人民群眾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首先,人民群眾的社會實踐活動是科學、文化、藝術的唯一源泉;其次,勞動群眾為人們從事精神文化活動提供了一切物質手段和物質條件;再次,勞動知識分子在精神財富的創造過程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③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既是社會革命的決定力量,又是社會改革的決定力量。社會革命、社會改革根源於社會基本矛盾,但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發展狀況的規律、上層建築一定要適合經濟基礎發展狀況的規律不可能自發地起作用,必須通過人民群眾這一社會變革的主體才能實現其作用。
總而言之,人民群眾是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創造主體,是社會變革的主體,同時也是實現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2、傑出人物對歷史的作用
(1)傑出人物對歷史發展的重要作用:
a. 傑出人物是一定歷史任務的發起者和倡導者;
b. 傑出人物是歷史活動的組織者和領導者;
c. 傑出人物是歷史進程的重大影響者。
(2) 傑出人物作用的發揮受一定社會歷史條件的制約
Ⅳ 毛概老師說歷史是英雄人物創造的!!!
有一種說法是:歷史是成功者編寫的。有些野史和正史有很大差別。。。你懂得
Ⅵ 請討論:歷史是人民創造的還是英雄人物創造的
只有敬重人民了解人民的人才能真正動員人民,知道人民力量的偉大自己的渺小,從群眾中來才能了解實際情況並作出判斷,以人民為基礎,才具有堅強的意志正確的思想廣闊的視野,不斷的應對處理各種問題,走向勝利,真正的英雄是人民,了解人民所想的,根據人民需要而做,人民需要什麼就創造出來什麼,人民創造出來的不斷走過的路就是歷史,歷史就是過去的事。
Ⅶ 是廣大人民群眾還是個別英雄人物是歷史的創造者
馬克思說的是人民群眾是人類歷史的創造者
1、①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人民群眾回創造的社會答物質財富,是社會得以存在和發展的物質保障.人民群眾的這一創造作用同生產力是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這一原理具有邏輯上的一致性,因為作為人民群眾主體的勞動群眾,乃是生產力的體現者.
②人民群眾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首先,人民群眾的社會實踐活動是科學、文化、藝術的唯一源泉;其次,勞動群眾為人們從事精神文化活動提供了一切物質手段和物質條件;再次,勞動知識分子在精神財富的創造過程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③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既是社會革命的決定力量,又是社會改革的決定力量.社會革命、社會改革根源於社會基本矛盾,但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發展狀況的規律、上層建築一定要適合經濟基礎發展狀況的規律不可能自發地起作用,必須通過人民群眾這一社會變革的主體才能實現其作用.
Ⅷ 歷史是由英雄創造還是由人民創造
歷史的創造和每一個人都有關系,歷史是無疑由他們創造的!但是英雄回也是人類的一員答,只不過英雄對歷史進程的影響可能比普通人更大更轟轟烈烈一點罷了。
有一種說法是:不是英雄創造了歷史,而是歷史創造了英雄。常舉的例子就是:假如科系嘉島沒有出生一個拿破崙,那麼歷史也一定會在其他地方製造出另外一個拿破崙。我感覺這個說法並不能是絕對的,這種說法雖然肯定了歷史發展的必然性,但是卻大大忽視了個人在歷史進程中所起的作用。如果你去讀一下那些轟轟烈烈、盪氣回腸的歷史,你就會看到作為「英雄」他們個人的一些素養、品質等很個人的東西對歷史發展起到了多大的作用!那樣你就不會那麼絕對的說這樣的觀點了。
為什麼會產生你所問的這樣的問題呢,我覺得還是和我開始說到的英雄史觀有一定的聯系。因為我們的歷史過去多是記述英雄在歷史中的作用,所以給人一種錯覺就是:歷史是由英雄創造的。因此,隨著歷史多元化的發展,這樣的觀點會不攻自破的。
最後總結一下吧,我覺得歷史是有人民創造的,英雄是人民的一部分。相對與普通人來說在歷史進程中英雄起到了更突出的作用,但並非全部。
Ⅸ 到底是人民群眾創造了歷史 還是英雄人物創
以哲學「形象復與抽象制的關系」來講,人民是社會的群體形象,而英雄是其所在時代的群體意志抽象代表者,因此,英雄也是人民群眾之一員——所不同的:只是它代表了那個時代的「群體意志或意識」並率領了人民朝這個方向去努力而創造了歷史……所以,不能說「人民群眾和英雄共同創造了歷史」,而是「英雄代表人民創造了歷史」才為真正的歷史!!
Ⅹ 英雄是歷史創造者 總結陳詞
拿破崙說:民眾都是「零」,是一盤散沙,是烏合之眾,只有有了偉大的領袖這個「1」,這些「零」才有意義。世界各個國家,從來都不缺少「零」,但成就偉大國家之時,只是在碰到偉大的領袖之後才能實現。
縱橫古今中外歷史,誰要是能找到一個沒有「1」,只有「零」,而又成就偉大國家和事業的事例,那你就能獲得宇宙獎。
准確地講,應該是:英雄領導人民創造歷史。
辯詞:1。唐太宗是英雄是因為當時天下亂了很多年,社會需要安定,而且當時突然出現那麼多優秀的臣子,別的朝代可沒有。而很多與人格魅力的人,有成為英雄的自身條件,比如王勃、比如李白杜甫范仲淹,都是有德有才,憂國憂民的典範,自身有英雄氣質,但是也只能在詩詞上能夠做出一些成就,讓後來人評價一下,對當時社會並沒有實際意義的巨大貢獻,不然李白杜甫怎麼不能阻止安史之亂呢?
2.其實我們社會上普遍接受的「英雄」概念是因為人格魅力出眾,比如李世民,文治武功當時幾乎沒有人能比,愛護臣民,做事的出發點往往是首先考慮到國家和人民,嚴於律己,人格魅力非常強。但是有人是因為做了一件看起來似乎是英雄的事,但是他們做這些事是不是出於一種偉大的造福民眾的英雄精神呢?我看是滿足個人私慾,炫耀自己的財富和武力。哪能算是英雄嗎? 1.開場陳詞,正方:謝謝主席。首先我要指出對方辯友的幾個問題。不是時勢造就了英雄,英雄之所以成為英雄,是因為每一個英雄都有著他獨特的個性以及成為英雄的氣質。他們超越常人的意志,正確地握大局,利用時勢登上歷史的舞台。他們做到了常人做不到的事,改變了常人改變不了的社會形勢,改變了歷史。英雄不甘安於現狀,他們有長遠的洞察力和理性的大腦,清醒的意識。與那些所謂的時雄不同,真正的大英雄不會完全被形勢所左右。他們不但會認清形勢,把握機會,更要會引導形勢,和改造形勢。當他們發現形勢不利的時候,不會坐困愁城,而是想方設法,擺脫困境。當他們發現事業誤入歧途時,會果斷地採取行動,撥亂反正,把事業帶上正確的道路。毛澤東在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被蔣介石數十萬大兵重重包圍的時候,果斷地站出來,重新接掌紅軍指揮權。紅軍四渡赤水,採用聲東擊西,飄忽不定的戰術,迷惑敵軍,從而掌握了主動。最後,紅軍擺脫了圍困,完成了長征,建立了西北根據地。正是由於毛澤東表現出了卓越的戰爭指揮藝術並得到紅軍將領們(都是能征慣戰的英雄好漢)的一致推崇,在遵義會議被推舉為紅軍的領袖,成為英雄中的英雄。正是有了毛澤東這位大英雄的領導,紅軍才能在1936年後無往而不勝。這就是英雄的不可代替性。我方一辯已經在立論中做出解釋:為社會作出較大貢獻的群體也是英雄。不是個人英雄造就了歷史,而是人民大眾。英雄只是順應歷史潮流推波助瀾起了領袖的作用!!死去的個人英雄不一定能完成他的使命,但是還有千千萬萬的無名英雄為完成這一使命而繼續奮斗。最後還是「英雄造時勢」啊。 2。開場陳詞 什麼樣的環境才會有什麼的英雄出來,這樣的英雄才會創出相應的時勢出來。
時刻在上演著滄海桑田的戲劇性場面,一輪大的行情波動可能就決定或改變了許多人的命運。而在不斷的大浪淘沙之中,能夠立於不敗之地的人顯然是鳳毛麟角。而他們之所以能夠成為成功者,就在於很好地把握了「時」和「勢」,所謂「時勢造英雄」
何謂之英雄?「所謂英雄,就是做到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事的人。」羅曼.羅蘭如是說。也許英雄就是個那麼平凡的人,並非每個都有著驚天動地的壯舉,但必定是讓人可敬可佩的人。然而許久以來,有個問題都搞不清楚,究竟是時勢造就了英雄,亦或是英雄改變了時勢?
昔者曹操煮酒論英雄,天下之大,無一人放在眼內,『惟使君(劉備)與操耳!』而今,「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正可謂亂世出英雄。而真正得勢者,可得守勢者又有幾人?「秦掃六合,其勢何壯哉?」,姑不論秦人之殘暴,能平定天下者,英雄也!而秦始皇所以得天下者,惟暴惟武,未曾有絲毫之文治之功,是故二世而亡也!此則「時勢造就了秦始皇也」!
隋煬帝可謂昏君也,然京杭大運河大可與秦長城相媲美,只有夠魄力者,才敢如此大膽地為人所不敢為。而正因為此,隋亡矣!不得民心,不可謂之英雄,但他卻改變了時勢。唐太宗皇帝,文有「貞觀」,武功更可平天下,平突厥,可謂英雄否?然而又不可避免地有「玄武門之變」,是故英雄不是完人。成吉思汗率領他的蒙古大軍橫掃千鈞,大有席捲天下之勢,可謂英雄也!然大元王朝之殘暴,有如秦人也,在歷史的車輪中不可避免地滅亡了。亂世也,時也;英雄者,得勢者也!
毛澤東可謂大英雄也,救民於水深火熱之中,救中華民族於危亡之中;中國革命若非他,興許結局就會改變了。然而時勢造英雄者,偶然性是很大的。如果陳獨秀等中共早期領導人能堅持正確的領導,也許他們就是英雄。機會是平等的,所以英雄莫問出處。鄧小平之改革開放的提出,正是由於社會之需要,順應時勢之發展的情況下提出來的。所以如果若非是他,興許另外一些領導人也會提出這個改革開放來的。
現今我們美好的生活是由無數無名英雄用他們的青春,用他們的血淚,用他們的生命所換來的。正是由於這些無名的英雄,所以大英雄才更顯得出他們的雄才大略,運籌帷幄。就是故英雄乃得人心者也!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得道者,得勢;失道者,失勢。時也,勢乎?勢者,命也!荀子有言曰:制天命而用之!英雄未必可以改變時勢,但時勢卻是造就英雄的搖籃。
3. 謝謝主席,大家好: 問世間時勢何物,叫英雄生死相許,看英雄多少故事,最銷魂時勢三弄,「出師一表真明世"的諸葛孔明最終也因「時不利」而落得「常使英雄淚滿襟」而今天對方辯友卻高「唯心主義」的偉大旗幟,以「個人主義」的錯誤思想為指導,將鏡中花水中月般的觀點「英雄造時勢」廣而告之,難以令人信服,對方辯友說時勢是暫時的,但字典中的解釋是某一時期的客觀形勢,且造為主的造就。而對方又說英雄是主觀的,客觀時勢如何為主觀所造呢?對方辯友今天理論上曲解定義,事實上難以自圓其說,價值上有陷入主觀唯心主義泥潭,這樣的觀點總能讓人信服。 我方堅持認為時勢造英雄,華仔曾唱到:「等了好久終於等到了今天,盼了好久終於把夢實現」更顯時勢發展到一定時期才有英雄登上歷史舞台,即我方的「時勢造英雄」。 第一:從理論層面來看,馬克思主義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正是無數人的努力與積累才有牛頓創建經典力學的英雄時刻;正是無數人的探索與投身中國革命,才有共產黨就中國的英雄壯舉,荀子有言「之天命而用之」英雄未必改變時勢,但時勢一定是英雄的搖籃,而事實本身具有的客觀性更決定了它不可能為英雄所造,引用陳凱歌導演的一句話:歷史刮的旋風從來不是朝一個方向的,往往讓身在其中的人分不清南北西東。 第二:從事實層面看,浪花淘盡,方有英雄馳騁;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看歷史長空,是什麼讓岳飛「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正是「鐵騎滿郊錙,風塵惡」的時勢召喚;論政治風雲,是什麼讓人民的兒子毛澤東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正是龍的傳人不斷反抗外來侵略的時勢必然;品生活百態,是什麼讓超級女生,想唱就唱;快男好男,我型我秀,正是百姓呼喚平民偶然英雄的時勢感染;蒼茫大地,問誰主沉浮,英雄人物還看時勢造,黯淡了的刀光劍影,遠去了的鼓角爭鳴,縱觀五千年泱泱歷史,不由感悟:時勢造英雄。 第三:從價值層面看,只有承認時勢造英雄才能更好的理解英雄,這么多的英雄讓歷史的天空群星閃爍,但歷史的天空本存在,非星星創造,英雄奇跡來自平凡,平平淡淡才是真。只有承認時勢造英雄,才能更好的看待生活,《無間道》中有人說:「時勢改變人,人改變不了時勢」切記「黎明百姓長久,英雄悲喜短暫,一部清史等閑看」應以平常心泰然處之,只有承認時勢造英雄,才能有利於我們更好的把握在「有高枝可依,有甘泉可飲,看百風來儀,今朝共唱齊天樂」的湘大沃土上,「學屠龍之技,學綉虎之能,喜群賢畢集,他日都成架海梁」。 綜上所述,我方堅持認為:時勢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說不行,行也不行,無論你是英雄還是狗熊,不服不行。千言萬語匯一句,劃破長空,震撼蒼穹,時勢造英雄!!!在創造歷史問題上,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是:時勢造英雄,人民群眾創造歷史;歷史唯心主義的觀點是:英雄造時勢,人民群眾是自然數後面的無數個「零」,沒有「1」,再多的零還等於零。因此歷史是英雄人物創造的。英雄人物的行為觀念、性格愛好,包括發生在英雄人物身上的偶然事件,都會對歷史產生巨大的影響。筆者以為,時勢造英雄或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觀點,與英雄造時勢或英雄人物創造歷史的觀點,是並行不悖的。問題只在於,歷史唯物論所說的「歷史事實」,同「英雄人物創造歷史」觀點中人們所謂的「歷史事實」,指稱的不是同一個內容。讓我們舉一個實際的例子看一看二者的區別:
歷史進程的制度決定與個人決定布希父子在兩次海灣戰爭中,一次捍衛他國主權,一次消滅恐怖元兇,都贏得了改變世界歷史的巨大影響,他們二人也因此成為創造當代歷史的英雄人物。在唯物史觀看來,布希父子的歷史創造活動從社會發展總體角度而言,依然是一定物質條件的產物。也就是說,海灣戰爭極其歷史後果,並不完全是他們自主選擇的結果,而是時勢造就的。因為在這兩大歷史事件中,雖然作為總統的布希父子,其個人意志和行為選擇起了關鍵性的作用,但美國總統的制度性權力,國際政治力量的實際格局,9·11後特殊的國際國內環境,確切的說,一、美國總統體制賦予布希父子特殊的權力地位;二、美國在國際政治活動中占據的主導與支配地位;三、美國民眾的政治意願及參眾兩院態度觀念的變化。四、當然,還有薩達姆發動入侵科威特的戰爭、本·拉登策劃9·11恐怖襲擊,所造成的那種令人憤慨的特殊國際國內輿論環境等等,這些條件作為兩次創造歷史活動中起基礎和決定作用的因素,是布希父子不能選擇和改變的。但是,在具體的歷史事實研究者看來,或者說在英雄創造歷史觀點持有者看來,既定的體制條件和社會時勢,只能說明布希父子有可能、有能力、有權力創造這樣的歷史,選擇這樣的歷史行為。但選不選擇、採取不採取直接出兵的戰爭手段,或者如何採取,戰爭決策能否獲得國會的批准,戰爭以怎樣的方式進行,後果如何,等等這些方面,都是布希父子可以自主選擇的。或者說,這兩大歷史活動的許多具體表現(如是否發動戰爭,何時發動戰爭、以怎樣的方式發動戰爭,如何控制國內外的局面,戰爭能否達到目的,付出的代價是否巨大,能不能取得勝利,並有效解決戰後一系列的問題等等,即平常人們所謂歷史的具體內容事實方面),都是布希父子自主選擇的產物,是他們歷史創造活動的結果,不是時勢所能事先決定的,也不是時勢必然帶來的。馬恩所謂「並非英雄創造歷史,而是歷史創造英雄」。指的是:產生英雄、實現重大歷史功績的制度條件、社會環境或者說時勢,不是英雄人物所能創造和改變的。而是社會生產生活方式、佔主導地位的經濟社會關系及其運動帶來的。在他們看來,如果沒有美國總統這個權力體制,沒有國際政治目前存在的單極化格局,沒有伊拉克入侵科威特與9·11襲擊造成的國際輿論和人心向背的變化,發動兩場海灣戰爭,並創造出相關奇跡的布希父子的歷史活動就不可能進行,更不可能成功。實際上,人們說馬拉多那創造足球運動的歷史奇跡,喬丹創造了籃球運動的歷史奇跡的時候,人們說鄧小平創造了改革後中國政治經濟發展的歷史奇跡時候,人們並沒有否認也沒有忘記,如果沒有現代足球、籃球運動規則及其競賽體制,如果不是既定的政治權力地位,如果不是10年文革積累的大量矛盾問題所帶來的民眾渴望改革的社會環境,上述歷史奇跡就不會發生。只是人們把這些基礎性的條件和環境視為不言而喻的前提,忽略不提罷了。人們從不要求歷史活動者創造出超越制度條件的奇跡。這一點,從人們不要求拳王阿里創造足球運動的奇跡,不要求郭鳳蓮創造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的奇跡中,可以看出來。人們所以說上述英雄人物創造了的歷史,是因為,同是足球或者籃球運動員,張三、李四、王二,沒有取得類似馬納多那、喬丹那樣的業績,沒有做出那樣大的歷史貢獻,而馬、喬做到了。同是處於中國或蘇聯這樣的國家最高政治權力地位,面臨近乎相同的社會政治經濟環境,華國鋒、毛澤東、戈爾巴喬夫、葉利欽沒有做出的選擇,沒有實現的影響,沒有成就的功績,鄧小平做出了,實現了、成就了。
英雄人物怎樣創造歷史時勢造英雄的觀點還認為,在當時巴黎那種各類矛盾交織、社會秩序混亂,無政府狀態隨時可能出現的情況下,法國沒有拿破崙,歷史也會或早或遲或好或壞的創造出一個拿破崙式的人物,充當法國資產階級利益的代表,充當建立法國經濟政治新秩序的領袖人物。20年代的中國,在群雄割據、軍閥混戰、民眾盼望秩序和統一的社會環境下,世界上沒有蔣介石,歷史也會或早或晚、或好或壞的創造出一個蔣介石式的鐵腕人物,實現中國社會政治權力統一,完成建立正常社會政治經濟秩序的歷史任務。國內外歷史經驗表明,每當歷史需要這樣的人物,這樣的人物總會出現。這其中,根本的原因是,在20年代那樣的歷史環境下,或者說在當時那樣的社會制度條件下,非蔣式的人物不可能取得政治領域的成功。不可能在紛繁復雜的政治競爭中勝出,不可能成為控制中國政治軍事力量的領袖人物。甚至可能連自己的生命都難以保證。這可以從沒有武裝力量作基礎的政黨、政治集團以及社會名流鼓吹政治經濟改革的一次次失敗中看出來,也可以從宋教仁、廖仲愷等著名政治領導人在政治上處於強勢地位情況下卻遭暗殺的事例中得到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