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農村水井發明

農村水井發明

發布時間:2021-07-17 08:18:48

⑴ 半坡人的井的發明

對於人類來說,井的發明無疑是一件大事!「自從發明了打井,人類就可以在遠內離地表水源的地容方居住,不僅大大地開擴了活動范圍,而且改善了人類的飲食衛生條件。」[4](P216)對於新石器時代的河姆渡人來說,他們雖然發明了井,但他們的井不僅是「選擇了低窪處開挖的」,而且這低窪處「原先可能是一個天然的或人工開挖的鍋底形水坑,人們取用坑中的水。當坑內水枯竭時,就在坑內挖一豎井。」[4](P217)由於河姆渡人的井是「選擇了低窪處開挖的」,且井底距當時井口地表約1.35米(這口井的深度顯然不能和發現於河北邯鄲澗溝的兩口龍山文化時期的水井相比,因為那兩口水井的深度已達7米之多),這說明井所在的地下水位是很高的,井應在近地表水源的河流或湖、沼附近。如果說井的位置是在遠離地表水源的地方,那麼井所在的地下水位就不會太高,而井只有 1.35米深就能見到水是不可想像的。

⑵ 農村的井水怎麼來的

靠近地面的一些地方,在疏散的土石堆積物中,有很多的大孔隙,能夠讓地面水滲透下去。當水向下滲透到一定的深度時,終究會碰到不透水的岩層把它阻擋住,這時水就在不透水的岩層上面聚集起,這種水被稱之為潛水。

那些挖得不太深的井,所得到的水,多半為潛水。該類水井的水質受地表水質影響較大,也容易受污染。

還有一些井在鑿井時穿過了上邊的不透水岩層,得到儲存在不透水層下面的地下水,這種水井水源豐富,水質較高。

根據地下水的埋藏分布﹑含水層岩性結構。人類創造了多種多樣的井型。

中國民間長期慣用的是圓形筒井。直徑多為1~2米﹐深度一般為數米到20~30米﹐施工時人可直接下入井筒中挖掘土石。這種井只宜於開采淺層地下水。

(2)農村水井發明擴展閱讀:

地下水對於維持水資源的平衡起著重要的作用。雨季的降水,被吸收到地下儲存起來,等到了旱季,再補充到河流湖泊中。乾旱半乾旱地區的河流,在旱季的流量往往主要由地下水的排出來維持。

地下水位的深淺對土壤、植被等也有著很大的影響。地下水位過淺會造成土壤沼澤化,在乾旱地區還會引起土壤鹽漬化。乾旱地區地下水位過深,則使植被枯萎,土壤砂化。

表面上看起來,井水取用後,周圍又不斷有地下水補充進來,井水似乎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事實並非如此,持續不斷開采地下水。會造成地下水位逐年下降,並導致地面沉降以及海水入侵等嚴重後果。因此地下水不能無限制開發。

⑶ 中國古代水井的發展

井,是一種用來從地表下取水的裝置,中國傳說是伯益發明了井。遠古時代即有水井,《易經》記「改邑不改井」。孔穎達疏:「古者穿地取水,以瓶引汲,謂之為井。」在西元前721年,伊朗有坎兒井。文震亨的《長物志�6�1鑿井》介紹了當時鑿井、用水以及供井神的情況:「泉井水味濁,不可供烹煮;然澆花洗竹,滌硯拭幾,俱不可缺。鑿井須於竹樹下,深見泉脈,上置軲轆引汲,不則蓋一小亭覆之。石欄古號『銀床』,取舊制最大而有古樸者置其上。井有神,井旁可置頑石,鑿一小龕,遇歲時奠以清泉一杯,亦自有致」。吳地信仰井神,稱「並泉童子」。

⑷ 水井誰發明的

我國水井的發明,史稱「黃帝穿井」,又說是夏代的「伯益作井」。飲水思源,追根究底,其實我國的水井並不是一朝一夕由哪一位聖人發明的,它是由距今6000年前長江下游地區的新石器時代先民所首先發明的,並且是先民在長期生產實踐中經驗積累的結果。 考古發現表明,我國早在新石器時代晚期就有大量水井出現,它們主要發現於長江下游及黃河中下游地區。 (一)長江下游地區 長江下游地區因地下水位高,故發現的水井,大多為深不過3米,直徑不過1米的淺小直筒形水井。形制有木構方形淺井、圓形或橢圓形淺井,竹箍葦編淺井和木筒淺井。 1.木構方形淺井:發現於河姆渡遺址第2文化層,該井①是由200餘根樁木、長圓木等組成的,分內外兩部分。外圍殘存28根直徑5厘米左右的樁木,組成一圈直徑6米的圓形柵欄樁,柵欄樁內原為鍋底形淺水坑,近中央是一個邊長約2米的方形豎井。豎井四壁有密集的樁木護圍,其內側又各用1根帶榫頭或卯眼的粗圓木或半圓木,互相構成一個方框支撐四壁樁木,在上部用16根長196厘米至260厘米、直徑15厘米至18厘米的圓木,組成了一個近似方形的平面,用以加固井口和井壁,井深1.35米。

⑸ 用手壓的壓水井誰發明的

中國宋代的老百姓發明的。壓水井是一種將地下水引到地面上的一種工具,它是鑄鐵造,底部是一個水泥式的壘塊,井頭是出水口,後粗前細,尾部是和井心連在一起的壓手柄,約有二三十公分長。

經常使用,使其變得較為明亮,井心中是塊引水皮,靠的就是這塊引水皮和井心的作用力將地下水壓引上來。



(5)農村水井發明擴展閱讀:

壓水井的工作原理

我們用的壓水井,上面有一個活塞,下面有一個閥門,這個活塞和閥門都是一個單向閥,使空氣往上走而不往下走,活塞往上走時,閥門開啟,可以將下面管子里的空氣抽到上面空腔來,活塞往下走時,閥門關閉,空氣從活塞邊上冒出來,如此循環將下面管子里抽成真空。

水就在大氣壓的作用下,被抽上來了,但有時密封不好,活塞往上走時外面的空氣會漏進去,活塞往下走時,空腔的空氣也可能從閥門出漏進下面的管子里,這樣就很難將管子抽空,由於水有一定的密封作用,加上水後密封效果提高,很快就能抽上水來,引水的作用就是密封。

⑹ 井蓋是怎麼發明的

人類在古代就發明了水井,為了防止人掉到井裡,就蓋上個蓋子,這就是井蓋。水井有方有圓,後來發現圓形的水井挖起來簡單,圓形的井蓋也省材料,比較好搬運,放在地上滾就可以。圓形的井蓋還有個好處,就是怎麼也不會漏下去,圓形的井蓋從任意角度都不會掉進井裡,所以井蓋就設計成圓形。

⑺ 是誰第一個挖出來的水井他怎麼做到的

大多數古代人飲用水的方式是直接彎腰過溪流和噴泉,或者把水握在手中,完全飲用到大自然中。 後來,為了保存和攜帶飲用水,古人嘗試用一些水密的天然物品作為簡單的容器,如動物頭骨、植物大葉、貽貝殼等。 後來在石器時代,當人們學會使用簡單的工具時,石制的杯子、碗等酒具就出現了。 井是誰發明的? 夏商時期,古人開始重視飲用水,“泉水”是他們最推崇的飲用水之一。

1879年,北洋大臣李鴻章在大連旅順海軍師營龍銀泉建造了中國第一套供水設施,開創了近代中國城市供水事業的先河。 1881年,上海自來水市北有限公司在中國建立了第一家自來水廠,楊樹浦水廠。 19世紀以前,工業的快速發展導致了水污染。水中的微生物引起各種傳染病和瘟疫,造成數百萬人死亡。 後來發現氯可以消毒供水。 1902年,比利時開始用氯消毒供水,有效地阻止了傳染病的流行。

⑻ 水井是怎樣發明的

地表水是無意之中發明的

⑼ 井是中國發明的嗎是什麼朝代發明的發明者是誰

我國水井的發明,史稱「黃帝穿井」,又說是夏代的「伯益作井」。飲水思源,追根內究底,其實我國的容水井並不是一朝一夕由哪一位聖人發明的,它是由距今6000年前長江下游地區的新石器時代先民所首先發明的,並且是先民在長期生產實踐中經驗積累的結果。 考古發現表明,我國早在新石器時代晚期就有大量水井出現,它們主要發現於長江下游及黃河中下游地區。 (一)長江下游地區 長江下游地區因地下水位高,故發現的水井,大多為深不過3米,直徑不過1米的淺小直筒形水井。形制有木構方形淺井、圓形或橢圓形淺井,竹箍葦編淺井和木筒淺井。 1.木構方形淺井:發現於河姆渡遺址第2文化層,該井①是由200餘根樁木、長圓木等組成的,分內外兩部分。外圍殘存28根直徑5厘米左右的樁木,組成一圈直徑6米的圓形柵欄樁,柵欄樁內原為鍋底形淺水坑,近中央是一個邊長約2米的方形豎井。豎井四壁有密集的樁木護圍,其內側又各用1根帶榫頭或卯眼的粗圓木或半圓木,互相構成一個方框支撐四壁樁木,在上部用16根長196厘米至260厘米、直徑15厘米至18厘米的圓木,組成了一個近似方形的平面,用以加固井口和井壁,井深1.35米。

⑽ 壓水井是誰發明的

中國宋代的老百姓

這個樣子: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D1%B9%CB%AE%BE%AE&in=24522&cl=2&cm=1&sc=0&lm=-1&pn=13&rn=1&di=1762776608&ln=72

壓水井是一種將地下水引到地面上的一種工具,它是鑄鐵造,底部是一個水泥式的壘塊,井頭是出水口,後粗前細,尾部是和井心連在一起的壓手柄,約有二三十公分長,經常使用,使其變得較為明亮,井心中是塊引水皮,靠的就是這塊引水皮和井心的作用力將地下水壓引上來。
http://ks.cn.yahoo.com/question/1307100403301.html

閱讀全文

與農村水井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
綜治辦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總結 瀏覽:903
知識產權局專業面試 瀏覽:75
馬鞍山市是哪個省的 瀏覽:447
馬鞍山市保安 瀏覽:253
股權轉讓樣本 瀏覽:716
工程管理保證書 瀏覽:198
社區矛盾糾紛排查匯報 瀏覽:352
新疆公共就業服務網登陸 瀏覽:316
侵權著作權案件審理指南上海 瀏覽:145
馬鞍山陸建雙 瀏覽: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