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梟龍戰機研製用了多長時間
梟龍戰機開始於1988年,巴基斯坦與中國合作的項目,後沒有成,到995年從新達成新協議。於是FC-1梟龍戰斗機2002年5月31日完成設計,2003年8月25日首次試飛。
前面的超7要是算上的話那就是15年了。
⑵ 梟龍戰斗機研發時間多長
FC-1梟龍戰斗機計劃最初源於1988年的「超-7」輕型戰斗機計劃。
1994年10月巴基斯坦政府開始進行正式談判。1995年7月,巴空軍對戰術技術提出要求,雙方於10月簽署了新的戰術技術要求(即ASR-Air Staff Requirement)。談判拖延了數年之久,1998年中國與巴基斯坦簽署了合作開發「超-7」輕型多用途戰斗機的協議。1999年6月28日,雙方簽署《中巴合作研製S-7/FC-1飛機合同》。
FC-1梟龍戰斗機2002年5月31日完成設計,2003年8月25日首次試飛。
前面的超7要是算上的話那就是15年了。
⑶ 梟龍戰斗機,殲10和飛豹都有些什麼區別
梟龍戰斗機,殲10和飛豹主要有氣動外形、最大起飛重量、使用用途方面的區別:
1、氣動外形的不同,梟龍(FC-1)採用中等展弦比邊條翼常規布局,單垂直尾翼,差動水平尾翼,雙腹鰭,全翼展前緣襟翼和後緣襟翼。殲10採用鴨式布局,翼身融合。飛豹(殲轟-7)採用高位雙後掠翼標准氣動布局,使用全動水平尾翼、單面垂直尾翼、機腹導流片。
2、最大起飛重量的不同,梟龍(FC-1)最大起飛重量12700千克,外掛能力3800千克。殲10最大起飛重量19277千克。飛豹(殲轟-7)最大起飛重量27415千克。
3、使用用途的不同,梟龍(FC-1)戰斗機具有突出的中低空和高亞音速機動作戰能力,主要用於截擊和對地攻擊。殲10是中型、多功能、超音速、全天候空中優勢戰斗機。飛豹(殲轟-7)主要用於進行戰役縱深攻擊以及海上和地面目標攻擊。
⑷ FC1梟龍戰斗機造價是多少,大約摺合人民幣幾千萬和殲十比較哪個綜合性能更占優呢
早期梟龍原型機有些性能達到三代機標准,但還是二代半,因此造價便宜,後期改進型尤其是電子雷達技術升級,使得完全超越二代半機,性能是達到了早期三代機水準,所以造價翻倍,殲10,f15,f16,蘇27早期型都是三代機,後期型號才是三代半,原因在於上世紀幾十年前電子技術太爛,別小看這半代,不更新電子雷達的早期三代機跟三代半機打,二打一都難打贏,三代戰斗機看的就是雷達電子水平,機動性,作戰半徑,掛彈量還有主動空空導彈水平(不含預警機情況下,隱身技術是四代機),而戰斗機成本方面雷達電子是最貴的,其次是發動機和設計費。
因此三代半和四代機才是未來一個國家空軍有戰鬥力的主力飛機,早期三代和三代以下都是落後飛機,不過四代機昂貴且只有中美俄有能力研製(姑且算俄羅斯有能力研製)因此各國都無法用四代機全面替代三代機,所以軍事強國都在升級早期三代機,三代半機的雷達電子技術配合預警機達到電子體系作戰,發揮數量優勢群毆四代機。
⑸ 梟龍戰機的研製大事記
二○○六年四月,中國全狀態的「梟龍」零四架戰機二十八日在此間成功首飛,其研製單位向媒體提供該戰機研製簡要歷程如下 :
一九九八年,中國和巴基斯坦兩國政府簽署合作發展超七飛機的原則協議。
一九九九年,中巴簽署合作研製超七飛機的機體合同。
二○○一年,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集團公司明確超七飛機零一架航電系統採用「簡化方案」,先開發飛機平台。
二○○一年九月,凍結「梟龍」零一/零三架技術狀態,進行詳細設計。
二○○二年十月,「梟龍」戰機完成詳細設計發圖,組建八大試驗台,開始相關試驗。
二○○三年八月,「梟龍」零一架原型機首飛成功。
二○○四年四月,「梟龍」零三架原型機成功首飛。
二○○四年六月,中巴簽訂「梟龍」戰機全狀態航電開發及技術轉讓合同。
二○○四年七月,超七飛機被正式重新命名為「梟龍/FC-1」飛機,巴方稱其為「JF-17雷電戰斗機」。
二○○五年一月,「梟龍」戰機完成零四架結構詳細設計發圖,同年三月完成系統詳細設計發圖。
二○○五年十一月,「梟龍」戰機零四架進入總裝。
二○○六年四月上旬,「梟龍」戰機完整航電系統完成研製並交付裝機。
二○○六年四月二十八日,全狀態的「梟龍」零四架戰機首飛成功。
⑹ FC-1「梟龍」戰斗機的主要數據
翼展:8.98米
機長:14.30米
機高:4.90米
首批交付巴空軍的兩架FC-1戰機
主輪距:2.54米
前主輪距:4.94米
正常起飛重量:9100千克
最大起飛重量:12700千克
外掛能力:3800千克
機內燃油:2300升
最大馬赫數:M1.6
實用升限:16500米
起飛滑跑距離:450米
著陸滑跑距離:700米
航程:2500千米
限制過載:8G
⑺ 梟龍戰斗機的主要數據
翼展 8.98米
機長 14.30米
機高 4.90米
主輪距 2.54米
前主輪距 4.94米
正常起飛重量 9100千克
最大起飛重量 12700千克
外掛能力 3800千克
機內燃油 2300升
最大馬赫數 M1.6
實用升限 16500米
起飛滑跑距離 450米
著陸滑跑距離 700米
航程 2500千米
限制過載 8G
⑻ 梟龍戰機全球排行第幾
「梟龍」戰機的作戰能力究竟如何?據「梟龍」的試飛員雷強說,該機和F-16的空中格鬥能力相當。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集團公司「梟龍」項目處處長高志聰稱,「梟龍」戰機的作戰空間主要在中低空,航程大約為3000公里,它既能完成空中攔截任務,又能進行空對地的攻擊,作戰能力絕不在F—16戰機的AB型之下,但價格卻只有它的一半左右。 成飛集團總工程師辦公室負責「梟龍」項目的孫德生主任說:「如果從空軍戰機機群的結構配置來看,『梟龍』應當算作是適應21世紀空中作戰需要的中檔戰機,而其價格是中低檔的。」 彈射座椅世界四強 7月16日,從中國航空救生研究所傳出消息,該所成功完成「超七01」飛機座椅在工程研製階段的4次適用性鑒定試驗。中航一集團航空產品部給出放飛評審結論,經過評審,認為座椅的安全性、適應性均達到飛機戰技術指標要求。這標志著朝「超七」首飛目標又向前邁出了一大步。 「超七01」飛機座椅是目前我國自行研製的最先進的火箭彈射座椅,這種座椅具備高度0-21公里、速度0-1000公里/小時范圍的安全救生能力,其性能與國外現役飛機彈射座椅的性能相當。據悉,目前只有美國、英國、俄羅斯和我國具有設計、生產這種彈射座椅的能力,我國航空救生技術已躋身於世界四強。 梟龍原是四胞胎 「梟龍」01其實還有3個「胞弟」,而且還都是不「外嫁」的實驗機。羅榮懷透露,第一批「梟龍」共有4架,它們全部是實驗機,真正向市場出售的「商品」機是兩年以後的事了。這批「梟龍」作為「孿生兄弟」,雖然面孔相似,其實個個不同,每架飛機的內部配置都各有千秋。 中航一集團常務副總經理楊育中說,「梟龍」是市場化的產物,它的後續研製計劃也主要受市場的影響。現在的「梟龍」達到了性價比的較好平衡,綜合作戰能力也比較好,但如果能在未來更好地面對市場,走向深度開發,潛質不俗的「梟龍」完全可以成長得更為強大。 梟龍的個人檔案 姓名:梟龍/FC-1型父母:成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中國航空技術進出口總公司等。 出生過程:1999年,正式簽訂合同,由中國和巴基斯坦共同投資,成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等單位研製,巴基斯坦空軍參與開發。 2001年,完成詳細初步設計。 2002年,完成詳細設計結構和系統發圖。 2003年8月25日,實現成功首飛。僅僅4年,創造了中國航空發展史上的一個奇跡。 戰鬥力:全天候、單發、單座戰機,突出中低空和高亞音速機動作戰能力,有較好的截擊和對地攻擊能力。突出的機動能力、較大的航程、留空時間和作戰半徑,優良的短距起降特性和較強的武器裝載能力。 全機有7個外掛點,可懸掛多種空空、空地武器,具有發射中距彈、實現多目標超視距攻擊的能力
⑼ 梟龍戰機性能詳解
翼展:8.98米:
長度:14.30米(單座版)14.50米(雙座版)
高度:4.90米:
主輪距:2.54米:
前主輪距:4.94米:
正常起飛重量:9100千克:
最大起飛重量:12700千克:
外掛能力:3800千克:
機內燃油:2300升:
最大馬赫數:M1.6:
實用升限:16500米:
起飛滑跑距離:450米:
著陸滑跑距離:700米:
航程:2500千米:
限制過載:8G
(9)梟龍戰機創造紀錄擴展閱讀:
研發背景:
FC-1戰斗機源於1988年的「超-7」(Super-7)戰斗機計劃。20世紀80年代中期,巴基斯坦空軍深感其主力戰斗機無法適應當時的空戰形勢,急需以現代化戰斗機替代其老舊的幻影3、幻影5以及中國製造的殲-6、強-5等戰機。
巴基斯坦軍方一方面引進美國F-16戰斗機,另一方面積極與中國合作,試圖憑借中方的力量研製一種低檔配置且較為先進的戰斗機。
對於新研戰斗機,最初巴方定名為「佩刀Ⅱ」方案,中方定名為殲-7CP。
當時設想是在殲-7戰斗機的基礎上採取與殲-8Ⅱ戰斗機相同的兩側進氣道、翼根前緣增加了前緣襟翼,換裝發動機的方式研製新戰機。為此成都飛機工業集團公司(簡稱:成飛)與美國格魯門公司簽署協議,准備聯合研製"超-7戰斗機"。
「超-7」最初是設想嫁接美國「F-20」戰機機頭等辦法,升級「殲-7」並向巴基斯坦出口,後來新加坡也表示了濃厚的興趣。
格魯門公司提出帶邊條翼的40度後掠機翼的改進方案,為改善大迎角性能,格魯門公司將進氣口設計向內傾斜10度,大迎角性能得到大幅改善。然而,由於1989年中美關系惡化,美國政府取消了所有軍事合作項目,「超-7」戰斗機研製計劃擱淺
⑽ 梟龍戰機的飛行記錄
01號原型機於2003年8月25日首飛,用於基本飛行性能測試。
02號原型機於2003年6月23日完成,用於結構試驗。
03號原型機於2004年4月9日首飛,用於飛機操縱性,安定性和飛行性能范圍測試。
04號原型機於2006年4月28日首飛,機身經過改良,機翼邊條加大,換用DSI進氣道,取消了進氣道前鈄面,並裝上全套的航空電子設備,用於全功能測試。
05號及06號原型機首飛日期不詳,外型基本上跟04號原型機相同,估計是為分擔試飛工作和中巴兩地環境適應性等測試之用。 2007年3月巴基斯坦國慶日,巴方宣布首兩架生產型已經交機,其中一架還在當日進行了飛行表演。
2010年11月16日,在中國珠海國際航展上第一次對外做飛行表演。巴基斯坦並表示將裝備達250架。
2011年11月13日,第12屆迪拜國際航展在阿聯酋迪拜機場正式開幕,由中巴聯合研製的 「梟龍」戰斗機高調參展。經過中航工業和巴基斯坦空軍的協調,雙方聯合派出3架「梟龍」參展,其中1架進行飛行表演,1架用於地面靜態展示和武器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