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幼兒園環境創設的基本要求
一、安全原則
安全原則是指幼兒園建築、活動、設施、設備、教具等物質環境必須符合國家有關衛生標准和安全標準的物質環境。不會對幼兒的安全和身心發展產生負面影響。因此,安全原則是幼兒園環境創造中最基本的原則。
幼兒園的建築要求堅固、安全,建築材料必須經久耐用,才能實現火災、沖擊、風、防水等功能,便於安全疏散。建築高度、樓梯、扶手、欄桿、走廊、過道等,應符合國家建築設計規范的有關要求。幼兒園的活動以及幼兒所需的設施和設備、玩耍輔助教材也應符合安全標准。同時,還要有專門的人員負責檢查和維護,以便首先防止出現問題。
二.全面性原則
幼兒園環境的創造包括物質環境和精神環境兩個方面。然而,許多幼兒園往往將環境的創造等同於物質環境的創造,而忽視了精神環境的創造。物質環境當然很重要,如果幼兒園和活動室空空如也,游樂材料匱乏,孩子們來幼兒園無所事事,就會產生強烈的園林厭世情緒。幼兒園在加強物質環境創造的同時,也要注重精神環境的創造。缺乏良好的心理環境會導致幼兒被動學習,無法獲得幼兒園的安全感和歸屬感,這不僅有利於兒童心理的健康發展,而且也有利於兒童後續的全面發展。物質環境是幼兒園教育活動的基礎,精神環境是提高幼兒教育質量的關鍵。
三.教育原則
許多幼兒園往往從色彩搭配、空間格局和材料質量等方面來評價幼兒園環境創造的質量,強調環境創造的裝飾功能,忽視環境的教育功能。環境作為一門重要的隱性課程,在兒童身心發展中起著重要的教育作用。因此,幼兒園不僅注重環境的裝飾美,更注重環境的教育功能。幼兒園可以根據幼兒教育的任務和內容來設計幼兒園環境,並將環境創造與課程實施有效地結合起來。例如,如果一個班正在進行大蒜的科學研究,老師可以引導孩子們在幼兒園以外的某個地區或班級種植大蒜,以便孩子們能夠觀察很長時間。
四.適用性原則
他說:"適合性原則是指幼稚園的環境應符合兒童身心發展的需要,以及他們的年齡特徵。例如,一個幼兒園的中產階層在四月推出了"春天"活動、戶外陽光、春花等主題,而教室裝飾則是"冬天"的主題,課堂環境顯然不適合創作。此外,環境創造還應注意幼兒的年齡特徵。游戲材料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變化。例如:小班游戲材料需要堅固耐用、結構簡單、色彩鮮艷、富有刺激性的感官特徵;中產階層在小班的基礎上突出材料的操作特點;大類強調游戲材料的豐富性和探索性。與小班相比,大類的色彩要求較低,但材料的難度有所提高。適宜性原則也應體現在環境的創造上,應具有幼兒的特點,如幼兒園的外牆繪畫和室內裝飾應具有童趣,體現真善美。
五、兒童參與的原則
參與性原則意味著幼兒園環境應該是兒童的中心,尊重兒童參與環境創造的權利。許多幼兒園環境的創造通常是教師單獨的工作,從設計到安排,到評價,都由教師獨立完成。教師是環境創作的一般規劃人員,是教師的主導作用。雖然有時老師也讓孩子們參與創造環境,但符號很強烈,主要是與老師合作完成預先設定的任務。例如,幼兒園應該開展環境創造和評價活動,老師要求每個孩子從家裡拿出一壺植物。為什麼一個植物,一個孩子正在聽老師的命令。至於有多少植物就位的問題,這些年輕的孩子沒有權利去問。兒童只是一個被動的參與者和環境的適應,因此對環境的變化沒有什麼熱情和注意。幼兒園環境的建立需要賦予幼兒充分參與的權利,尊重兒童在教育工作中的地位。
六.審美原則
兒童始終生活在周圍的環境中,在不可察覺的影響的影響下。因此,創造環境首先應該給人一種美感,在構圖、色彩、造型應符合審美情趣。例如,室內和室外牆壁裝飾上的文字或動植物應具有真實感,色彩搭配和諧,布局合理,兒童有充分的興趣,以培養幼兒的審美能力。建築A三樓的油紙傘掛飾已掛起。
Ⅱ 2、結合幼兒園教學實際工作,談談幼兒園空間環境創設的主要步驟
幼兒園作為幼兒日常的生活學習場所,由於其特定的生動、直觀的環境設置,必然能對他們的身心發展起到一種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此外,它還可以根據專門的教育需要,設置特定的環境,對幼兒教育產生一種直接的影響。由此可見,幼兒園環境創設已成為幼兒教育的重要資源和平台,在幼兒園教育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幼兒園環境創設的類型及教育功能 環境通常是指圍繞人群的空間和作用於人類這一對象的所有外界影響與力量的總和。環境是影響幼兒的身心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優良的環境,能給幼兒美好的心境,使思維活躍,性格開朗,身心健康發展。 廣義環境觀認為,幼兒園環境,是指幼兒園教育賴以進行的一切條件的總和。它既包括人的要素,又包括物的要素;既包括幼兒園內的小環境,又包括與幼兒園教育相關的園外的家庭、社會、自然的大環境。《綱要》的表述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更廣的理解),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這一表述正是將幼兒教育置身於終身教育的大范圍中,用大教育觀來界定幼兒園環境的。
二、幼兒園環境創設問題舉隅 (一)硬環境創設的不足
1、忽視幼兒活動區的創設。目前大部分幼兒園的教育活動組織形式,決定了重課堂環境而輕幼兒活動區的創設,因而,孩子們缺乏自由活動的區域,在自由、分散活動時,也因缺乏一定的材料和場所及有效的指導,而存在著「放羊」現象。 3、盲目追求豪華的設備和以裝飾功能為主的環境創設而忽視幼兒生理的健康。如有刺的植物擺在幼兒活動的區域、對空氣有污染的植物擺在卧室等。 4、活動操作材料數量少,種類少,自製類少,顯得貧乏和單調。如有的幼兒園園舍豪華漂亮,但精緻的玩具櫃上卻放著不能滿足幼兒發展需要的玩具,且以購買的塑料結構材料為主,對幼兒的發展所起的作用很小。 5、缺乏豐富的、多樣性的環境創設的內容。目前有的幼兒園牆飾內容、區角位置、擺設以及投放材料數量、種類變化不多,極大地影響了幼兒對周圍環境的興趣,從而導致幼兒豐富的想像力受到了抑制。其次,創設手段及表現形式單調,失去了環境創設應有的教育意義和影響力。 (一) 軟環境創設的不足 1、教師缺乏正確的兒童觀和教育觀。首
Ⅲ 創設幼兒園空間環境應遵循的原則有哪些
一、兒童性原則 自我反思,在眾多原則中兒童性原則是我為數不多的把握較好的原則。 幼兒園環境的教育性不僅蘊含在環境之中,而且蘊含在環境創設的過程中。過去的環境創設使幼兒的思維和行為依附於教師的思維和行為。而今,牆面環境無論從內容來源、主題的產生等多方面都生動、直觀、真實的再現了師幼之間近距離的對話;幼兒與教師之間親密的關系;幼兒與幼兒之間的情感氛圍。幼兒園環境創設是教師與幼兒合作,幼兒能以小主人的身份親自參與的教育過程。這一過程將向幼兒傳遞一個對其終身成長都極為重要的信息:「我們能影響自己的生活。我們的力量能使環境發生改變。」因此,在實踐工作中,我們在牆面環境創設方面重視師生共同參與,堅持師生共同討論主題,共同設置布局,真正發揮了幼兒的主體性和參與意識。 我們都知道,師生共同參與的環境是走進孩子心理的環境,但是小班幼兒園如何能對牆式產生共鳴呢?他們的能力能達到重視並參與環境布置嗎?顯然是達不到的,那麼班級老師可以給孩子准備什麼樣的牆式,更適合小班孩子的發展呢?就我馬上要擔任小班老師而言,看了劉老師的PPT中,主題牆(二)之特殊的號碼,從號碼的連線上我產生一個想法:用類似的方式做小貓釣魚的連線,起初,由老師設計什麼樣的小貓釣什麼樣的魚,孩子在牆面上玩連線游戲,牆式活了起來,孩子也對新的環境有了新的刺激,一定會有能乾的孩子被一下子吸引過來,慢慢的去影響其他孩子的參與興趣,久之,老師可以把裡面貓和魚換掉,但那時孩子已經有一定的經驗了,可以請孩子參與設計,並適當的進行製作,這樣牆式更發揮了孩子的主體性和參與度了。 二、適宜性原則 多年來園領導也比較重視各年齡段班級的牆式布置,對各年齡段主題牆的適宜性也有考察,基本上老師們都是從本班孩子的實際情況出發來創設環境的。例如我以上舉例就是適合小班孩子的牆式布置,既有利於幼兒的知識能力水平發展,也適合孩子的身心需要當我上學期帶大班孩子的時候,牆式上我就不光只是簡單的考慮美觀,更有孩子自己設計與創作的領域,更適合大班孩子做班級「小主人」的心理需要,有時候甚至從背景開始放手,大膽的讓大班孩子互相討論,取長補短來完成班級牆式,大班老師都知道,孩子有能力完成這個任務,老師在幕後做推波助瀾的工作就可,雖然最後呈現的牆式還是那麼稚嫩,但大班孩子樂在其中。 每一個年齡段,每一個主題活動的前後我們都會千方百計的設計對兒童發展有促進作用的牆式,但這一點還是我做的比較薄弱的地方。如何讓牆式與孩子充分的互動起來,總在方方面面不夠完美,有時候牆式過於階段性,被一個主題死死框住缺少發展性目標;有時候由於自己本身的藝術能力有限,創設的各類環境布置不夠美觀,或者虎頭蛇尾,或者無法給孩子更多更美好的東西,在藝術感上缺乏一點靈氣;有時候牆式實用性欠缺,只是一味的滿足了主題的需要而把牆式張貼的滿滿的;有時候顧了孩子的需要而過多的失去了牆式的教育意義;有時候因為繁瑣的事情太多而失去了靜下心來和孩子一起欣賞牆式的一點耐心,而使牆式脫離了孩子的實際生活……或多或少總有欠缺,人無完人,希望新學期的來臨能給我多一點希望與靈感,在環境創設中能針對自己薄弱的一些方面多思考多學習,借鑒優秀老師們的經驗,把班級環境做得更適合孩子,更美更棒更具有發展意義!
Ⅳ 幼兒園環境創設包括哪些區域
幼兒園里,區域活動是幼兒非常喜歡的一項,區域也是幼兒自由展示自己的空間。幼兒園良好的區域環境能為幼兒提供自我學習、自我探索、自我發現、自我完善的空間,相對寬松的活動氛圍,能滿足幼兒發展的需要。但在以往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有些幼兒園的區角一度成為教師技能、手工製作的展示,教師動手動腦的多,幼兒動手動腦的少,教師設想計劃多,固定的多,變化的少等問題,根本談不上幼兒的參與,因此導致失去或影響區角活動促進幼兒發展的真正教育價值。為此,我園在如何針對實際,師幼互動准備和運用一定的材料進行區角設置,將空間作為一個可以支持幼兒交往、探索的環境,讓環境協助幼兒之間的交流、談話和互助,促進幼兒在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動學習和發展。
一、 為幼兒創設一個安靜有序的區角活動環境
活動區域的設置直接影響幼兒活動的果,我園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在設置區域時能把握好以下三個方面。
(1)區域的數量。數量的多少主要依據活動空間和幼兒人數而定。我園的區角主要設置在幼兒午睡樓下的空間,如果區域數量過多則會造成幼兒活動擁擠的現象,因此,一般設5-8個區。
(2)區域的分隔。區域分隔科學、合理,有利於形成一種和諧、寧靜的氛圍。而且幼兒身心發展水平有限,還不善於控制自己的注意,很容易分散,若空間沒有適當的分隔,則容易使幼兒感到雜亂無序,從而產生不穩定的情緒。如果區隔物過高,則不僅會影響幼兒的相互交往,而且容易使幼兒產生單調、沉悶的感覺。
3)區域的內容。多區單一內容或是多區多種內容。多區單一內容,即圍繞一種內容設置多個區域,如圍繞科學常識內容,設置小實驗、沙盤、調色等,圍繞科學數學活動內容,設置數數、匹配、 排序等。多區多種內容,則是按照不同的內容設置不同的區,如:建築、插花、閱讀、表演、編織等等。
二、 幼兒主動參與環境創設
過去,大多數幼兒參與環境設計創設的形式單一,參與程度表淺,往往僅限於美工方面的繪畫、剪帖,有的甚至只是按照教師的要求進行,即使參與活動變成了一種簡單、呆板的"手工勞動",對主題區設計、資料收集、材料准備等方面的參與甚少,"我想布置什麼"、"怎麼布置"、"需要哪些材料"等問題無法主動思考。現在,教師重視引導幼兒參與環境創設遠比教師獨立完成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如"活動區設什麼標志"、"裡面擺放什麼材料、怎麼擺"等問題,都需要教師與幼兒共同商量、共同製作、共同擺放,有時甚至要反復進行多次調整,才能達到滿意的結果。
1、引導幼兒自選自製活動材料。
在環境創設中,自製活動材料是兒童參與環境創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一方面為幼兒提供了更廣闊的參與空間和和發展契機,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教師創設環境的負擔,這樣不僅能讓教師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如何引導幼兒參與上,更能使幼兒與環境之間增添情感交流的機會。
2、恰當的支持和必要的幫助。環境創設的選題設計、資料收集、材料准備等環節中蘊涵著豐富的教育契機,這正是幼兒參與環境創設的價值所在。
幼兒園的區角活動環境創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要搞好區角環境創設,就必須貫徹《綱要》精神,更新教師的觀念,既充分考慮幼兒園自身條件,為幼兒創設一個安靜有序的的良好環境,又要積極引導幼兒主動地參與環境創設,師幼互動,才能使區角活動真正成為幼兒喜愛的、健康成長的園地。圖為幼兒園區域活動一角。
Ⅳ 幼兒園環境創設的步驟
1、幼兒園環境創設應遵循什麼原則?
答:幼兒園環境創設應遵循以下原則:
(1)目標導向性原則。創設幼兒園環境時,要考慮它的教育性,應使環境創設的目標與幼兒園教育目標相一致。
(2)發展適宜性原則。幼兒園環境創設應與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和發展需要相適宜。
(3)幼兒參與性原則。環境創設的過程是幼兒和教育共同參與合作的過程。
(4)開放性原則。創設幼兒園環境,不僅要考慮園內環境要素,也要重視園外環境的各要素。
(5)經濟性原則。創設幼兒園環境應考慮不同地區、不同條件園所的實際情況,做到因地制宜、因陋就簡,少花錢、多辦事。(6)安全性原則。幼兒園安全的物質環境和精神環境是適合幼兒發展的必備條件。
口訣:目標(是)安全參與經濟開發
2、幼兒園環境創設具有什麼意義?
答:幼兒園心理環境創設具有以下意義:
(1)為幼兒提供發展保障。
(2)促進幼兒身心健康。
(3)激發幼兒創造潛能。
(4)有利於幼兒適應幼兒園生活。
(5)有利於幼兒形成良好個性,適應社會生活。
(6)有利於幼兒園員工的成長與發展。
口訣:保(你)撿錢是個圓
3、教師在環境創設中有哪些作用?
答:教師在環境創設中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准備環境。教師在准備環境時要注意體現教育目標,符合幼兒的身心發展水平,並讓幼兒參與到准備中來。
(2)控制環境。教師可以引導幼兒進入環境,幫助幼兒開展活動,解決幼兒在活動中遇到的糾紛,並適時地結束活動。
(3)調整環境。當環境不再符合教育目標、不符合幼兒的興趣或者材料出現破損時,教師要及時地調整環境。
口訣:准備空調
4、活動區材料投放應遵循哪些原則?
答:活動區材料投放應遵循以下原則:
(1)目的性原則。教師要明確各個區域的各種材料所隱含的不同教育功能,並在此基礎上將幼兒發展目標和材料的教育功能對應起來,以達到區域活動的預定教育目標。
(2)適宜性原則。區域活動的材料和工具適宜性體現為要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並做到適量、有序,滿足幼兒的操作需要.(3)豐富性原則。教師要提供數量充足,形式、功能多樣的活動區材料,並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發展狀況。
(4)層次性原則。教師在選擇和投放操作材料時,要在所要投放的材料和所要達成的目標之間,按照由淺入深、從易到難的要求,分解出若干個能與幼兒認知發展相吻合的層次,滿足幼兒個體操作和學習的需要。
(5)操作性原則。教師所提供的區域活動材料最好是能讓幼兒動手做做、擺擺,再配以說說、畫畫,這樣有助於吸引幼兒主動地參與操作。
口訣:目是豐層操
Ⅵ 幼兒園在環境創設中怎樣給幼兒發揮想像和創造力的空間
我主張無為而治,不要灌輸給寶寶們知識,讓他們在游戲中去體會去發現,畢竟童年應該是快樂的、無憂無慮的。老師和家長只要給予適當的鼓勵,不要過分干涉孩子們得觀點和想法!
Ⅶ 為什麼幼兒園要創造特色化的空間環境
因為好的環境可以給人好的體驗,在幼兒園里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都是無窮大的,所以越有特色,越能激發孩子們的能力。當然除了環境,還得有好的老師才行。
Ⅷ 創設幼兒園空間環境時怎樣設計和運用色彩
幼兒園環境承擔著形象定位、凸顯園所文化的重任。在幼兒園環境設計中色彩不可缺少,因為在環境中色彩的合理運用、科學搭配,能夠使其發揮藝術的美育功能,並可以起到很好的烘托氛圍的作用。下面,北京中奧恆業幼兒園設計師就結合多年的經驗談一談幼兒園環境創設中色彩搭配的策略: 一、根據主題中的某一個關健詞來確定顏色 環境中主題確定後,並不是所有主題的顏色就能意會的,需要我們考察資料進行確定。根據主題創造出與之相適應的環境,這樣能夠激發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發揮環境的教育功能。例如:「民俗」主題首先要凸顯一個「俗」字,還要能體現民間文化。 二、根據年齡特點來確定主題的顏色 幼兒園要了解每個年齡段幼兒的年齡特點,小班需要溫馨、靜謐的環境;中班需要愉悅、歡快的環境;大班需要抽象的文字元號為支架的人文環境。 三、根據主題顏色確定其他顏色 在我們開展主題活動的時候,往往會出現以季節、昆蟲、植物為主題的主題活動,在深挖主題的同時,我們也可以關注此類主題所蘊含的顏色,如:一提到秋天我們就會想起橙色、黃色,即同種色配合。黃色系列中有中黃、檸檬黃、偏黃色的橙色、偏紅色的橙色等等。根據這些我們來確定此次主題所需要的顏色,秋天的季節特徵就非常明顯了。 四、根據材料來確定顏色 現在幼兒園環境創設已不再是用簡單的紙、膠水、剪刀、刻刀等工具進行環境布置,而是一種多元材料合理配置完成的環境創設。在我們提倡注重優美、環保、低碳環境的同時,也對色彩提出了相應的要求。如在草帽是黃色(檸檬黃加白),和草帽搭配的顏色就是黃色的同種色,黃色同種色的材料有麻繩、鋸末等,這樣環境創設中材料的多元化與色彩的搭配有效組合,達到了我們的教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