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炎帝發明了什麼農具

炎帝發明了什麼農具

發布時間:2021-07-17 01:16:10

① 神農發明的農具是什麼

神農發明的「斫木為耜」,是耜的首創者。也就是鋤頭!
就是說將單齒回木耒的尖端變成板狀刃,答就成了「耜」。可見耜要比耒更進一步。耜後來又變成復合工具,柄仍以木製,而耜冠則由石、骨和蚌為原料,用藤條緊縛於木柄,用作鋤地。說明這一時期的農業已開始進入了耜(鋤)耕農業階段。

② 列舉傳說中炎帝的發明有什麼

相傳炎帝神農氏親嘗百草,發展用草葯治病;他發明刀耕火種創造了兩種翻土農具,教民墾荒種植糧食作物;他還領導部落人民製造出了飲食用的陶器和炊具。

③ 炎帝是我國什麼中的人物他發明了什麼

炎帝又被稱為神農氏,本為姜水流域姜姓部落首領,後發明農具以木製耒,教民稼穡飼養、制陶紡織及使用火,以功績顯赫,以火德稱氏,故為炎帝,尊號神農,並被後世尊為中國農業之神。

炎帝,是中國上古時期姜姓部落的首領尊稱,號神農氏,又號魁隗氏、連山氏、列山氏,別號朱襄[1](尚有爭議,也有說朱襄氏部落曾有三代首領尊號炎帝[2])。

傳說姜姓部落的首領由於懂得用火而得到王位,所以稱為炎帝。從神農起姜姓部落共有九代炎帝,神農生帝魁,魁生帝承,承生帝明,明生帝直,直生帝氂,氂生帝哀,哀生帝克,克生帝榆罔,傳位五百三十年。

炎帝所處時代為新石器時代,炎帝故里目前有六地之爭,分別是:陝西寶雞、湖南會同縣連山、湖南株洲炎陵縣、湖北的隨州、山西高平、河南柘城 。炎帝部落的活動范圍在黃河中下游,在姜水(一說是今寶雞市渭濱區的清姜河,一說是今寶雞市岐山縣的岐水。)一帶時部落開始興盛,最初定都在陳地,後來又將都城遷移到曲阜。

相傳炎帝牛首人身,他親嘗百草,發展用草葯治病;他發明刀耕火種創造了兩種翻土農具,教民墾荒種植糧食作物;他還領導部落人民製造出了飲食用的陶器和炊具。

傳說炎帝部落後來和黃帝部落結盟,共同擊敗了蚩尤。

華人(不僅漢族)自稱炎黃子孫,將炎帝與黃帝共同尊奉為中華民族人文初祖,成為中華民族團結、奮斗的精神動力。

炎帝被道教尊為神農大帝,也稱五榖神農大帝。

炎帝對中華民族的生存繁衍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中醫學方面

《淮南子》記載神農氏"嘗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所避就。當此之時,一日而遇七十毒。"《路史.外紀》亦雲:炎帝神農氏"磨蜃鞭茇,察色,嘗草木而正名之。審其平毒,旌其燥害,察其畏惡,辨其臣使,厘而三之,以養其性命而治病。一日間而七十毒,極含氣也。"《韓非子·五蠹》說:"民食蛤,腥躁惡臭,而傷害腹胃,民多疾病。"記載描述了炎帝神農氏及先民們在採集活動中,逐漸發現,由於誤食了某些動植物,會發生嘔吐、腹疼、昏迷、甚至死亡。吃了某些動植物,能消除或者減輕身體的一些病痛或解除吃了某些植物而引起的中毒現象。在漁獵生活中,又發現,吃了某些動物的肢體、內臟,能產生特殊的反應。經過長期的實踐,人們便能逐漸辨識許多動植物,了解它們的功效,遇到患有某種疾病,便有意選擇某些動植物來進行治療。正是這種以身實踐和探索的精神,奠定了中國中醫學的基礎,開創了中華民族的中醫學文化。後人為了紀念他,將中國的第一部醫學著作命名為《神農本草經》。

④ 炎帝的發明教民開墾耕種製作生產工具首創什麼種植五穀蔬菜

炎帝教民開墾耕種,製作生產工具,首創耒耜[lěisì],種植五穀和蔬菜;還製作陶器,發明紡織,學會煮鹽,教人們通商交換,製作樂器琴瑟,並具有最早的天文和歷法知識。

耒耜(lěisì)是我國古代神農發明的農具,用於農業生產中的翻整土地、播種莊稼。後來,隨著農業生產的發展,人們又將耒耜發展成犁。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耒耜的發明證明我國古代對於農業生產工具的重視,也反映了當時農學水平的提高。耒耜耒是耒耜的柄,耜是耒耜下端的起土部分。耒是一根尖頭木棍加上一段短橫梁。使用時把尖頭插入土壤,然後用腳踩橫梁使木棍深入,然後翻出。



(4)炎帝發明了什麼農具擴展閱讀:

耒耜的作用:

改進的耒有兩個尖頭或有省力曲柄。耜類似耒, 但尖頭成了扁頭 (耜冠) , 類似鍬、鏟。其材料從早期的木製發展出石質、骨質或陶質。耒耜的發明提高了耕作效率。耒耜也是後來犁的前身, 所以有人仍稱犁為耒或耒耜。

但還有一種說法是耒、耜為兩種農具。據《管子·海王》等記載, 戰國時耒、耜為兩種農具, 而且也為出土的實物所證實。耒耜為先秦時期漢族的主要農耕工具, 新石器時代晚期的遺址中已保留於黃土上的耒痕。

在牛耕的出現和冶鐵業的興起之後,木耒、木耜也開始套上鐵制的刃口,如湖北江陵曾出土有戰國時的耒,其形制是從柄到齒皆為木製,齒端套有鐵制的刃口。河北易縣燕下都遺址和河南輝縣還出土過戰國時期的鐵犁鏵。鐵犁鏵的發明又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它標志著人類改造自然的斗爭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⑤ 炎帝黃帝發明了什麼

根據傳說,炎來帝神農氏部落自有五個方面的貢獻:
第一,用木材製造耒耜(兩種翻土農具),教民墾荒種地。
第二,發明農業,種植糧食作物。
第三,從前人們沒有飲食用的陶器和炊具,炎帝時才開始製造出來。
第四,嘗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嘗百草是為了知道百草的葯性,進而發展用草葯治病的技術,神農也因此貢獻了偉大的生命。
第五,發明紡織,抽出麻絲,利用輪紡織布,發明養蠶的嫘祖便是神農氏的後代

根據傳說,黃帝部落有以下貢獻:
數學:隸首作數,定度量衡之制。
軍隊:風後衍握奇圖,始制陣法。
音樂:伶倫取谷之竹以作簫管,定五音十二律,合於今日。
衣服:元妃嫘祖始養蠶以絲制衣服。
醫葯:與岐伯討論病理,作《黃帝內經》。
文字:倉頡始制文字,具六書之法。
鑄鼎:在荊山(位於陝西中部)鑄鼎,分華夏為九州。
水井:井的發明,古人也歸功於黃帝。
其他:舟車、弓矢、房屋、鼓、指南車等發明。

⑥ 炎帝和黃帝各發明了什麼

炎帝發明:

1、衣裳

原始人本無衣裳,僅以樹葉,獸皮遮身,神農教民麻桑為布帛後,人們才有了衣裳,這是人類由朦昧社會向文明社會邁出的重大一步。

2、弓箭

神農始創了弓箭,有效地防止了野獸的襲擊,有力地打擊了外來部落的侵犯,保衛了人們的生命安全和勞動成果。

3、陶器

在陶器發明前,人們加工處理食物,只能用火燒烤,有了陶器,人們對食物可以進行蒸煮加工,還可以貯存物品,釀酒,消毒。陶器的使用,改善了人類的生活條件,對人類的飲食衛生和醫葯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黃帝發明:

1、內經

黃帝在得到廣成子的教化後,便在崆峒山上建觀修道,參悟自然輪回、萬物生長規律,並且常與精通醫術的岐伯、精通中葯炮製的雷公等大臣坐而論醫,闡述病理,以「岐黃之術」教民療治百病,最終成就了一部《黃帝內經》。

2、鼓

鼓的產生,首推黃帝取「夔皮」冒鼓的古老傳說。夔,是神話傳說中的單足神怪動物,《山海經·大荒東經》描寫夔是古時代神話奇獸,生於東海流波山,「狀如牛,蒼身而無角,一足,出入水則必有風雨,其光如日月,其聲如雷,其名曰夔」。

後人認為所謂鼉其實就是巨鱷,它用尾巴敲擊自己的肚子,發出好聽的音樂,說起來實在有點可愛,可見上古時代人與自然之和諧。而以鱷魚皮之堅硬,製成鼓後就算不能「聲聞五百里」,想必敲擊起來也十分響亮。



(6)炎帝發明了什麼農具擴展閱讀

黃帝為政舉措:黃帝建立古國體制:劃野分疆,八家為一井,三井為一鄰,三鄰為一朋,三朋為一里,五里為一邑,十邑為都,十都為一師,十師為州,全國共分九州;設官司職,置左右大監,監於萬國,設三公、三少、四輔、四史、六相、九德(官名)共120個官位管理國家。

對各級官員提出「六禁重」,「重」是過分的意思,即「聲禁重、色禁重、衣禁重、香禁重、味禁重、室禁重」,要求官員節簡樸素,反對奢靡。

提出以德治國,「修德振兵」,以「德」施天下,一道修德,惟仁是行,修德立義,尤其是設立「九德之臣」,教養百姓九行,即擔任法官、後土擔任獄官,對犯罪重者判處流失,罪大罪極者判處斬首等。

⑦ 炎帝發明了什麼

用歷史上的說法來說,炎帝是神農氏,也就是說他是嘗百草,這就是原始的醫學,從這一點就能夠看得出來,中國原始的早期的醫學發展的過程,也就是通過不斷的嘗試自然界的東西來得知他們的作用。

⑧ 炎帝發明了農具,並教人們種植什麼

穀物。

⑨ 炎帝發明了什麼

炎帝一生有五個方面的貢獻:第一,用木材製造兩種翻土農具,教農民墾荒種地;第二,發明農業,種植糧食作物;第三,從前人們沒有飲食用的陶器和炊具,炎帝時纔開始製造出來;第四,炎帝時發明紡織技術,使赤身裸體的人穿上了衣服;第五,嘗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嘗百草是為了知道百草的葯性,進而發展用草葯治病的技術,炎帝也因此貢獻了偉大的生命。炎帝在我國民間被尊為農業之神、太陽之神、醫葯之神,與黃帝共同被尊奉為華夏人文初祖。

閱讀全文

與炎帝發明了什麼農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
綜治辦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總結 瀏覽:903
知識產權局專業面試 瀏覽:75
馬鞍山市是哪個省的 瀏覽:447
馬鞍山市保安 瀏覽:253
股權轉讓樣本 瀏覽:716
工程管理保證書 瀏覽:198
社區矛盾糾紛排查匯報 瀏覽:352
新疆公共就業服務網登陸 瀏覽:316
侵權著作權案件審理指南上海 瀏覽:145
馬鞍山陸建雙 瀏覽: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