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發明一個水稻秧機

發明一個水稻秧機

發布時間:2021-07-17 00:20:31

⑴ 插秧機是什麼時候發明出來的

原江蘇省農業機械科學研究所插秧機課題主持人、第一架水稻插秧機發明者
——(非營養缽的)活苗移植機創始人、
現年83歲的退休高級工程師楊國。

⑵ 中國插秧機的發明者是誰

原江蘇省農業機械科學研究所插秧機課題主持人、第一架水稻插秧機發明者——(非營養缽的)活苗移植機創始人、現年83歲的退休高級工程師楊國。

⑶ 水稻插秧種植是哪個國家發明的

水稻在長江流域有8000年以上的種植歷史,這是華夏文明重要組成部分
所以從這個角度說明該發明來源於中國

⑷ 那個發明家發明了稻穀

世界上究竟是誰發明了水稻種植?這個問題在學術界爭論了 100多年。 1973年,浙江餘姚河姆渡原始遺址的發現,使中外學者不得不重新下結論:最早的種稻人就是長江下游的中國先民。 距今7000年前的河姆渡遺址的出土物中,有大批稻穀、米粒、稻根、稻稈堆積物。這些豐富遺存,證明早在 7000年前,我國長江下游的原始居民已經完全掌握了水稻的種植技術,並把稻米作為主要食糧。最早的水稻種植僅限於杭州灣和長江三角洲近海一側,然後像波浪一樣,逐級地擴充到長江中游、江淮平原、長江上游和黃河中下游,最後形成了今天水稻分布的格局。簡言之,長江下游及其附近地區是我國也是世界栽培水稻的起源中心。
http://zonghe.lsznk.com/sjwk/nml/
水稻在我國推廣種植後,很快傳到了東亞近鄰國家。大約在 3000多年前的殷周之交,我國水稻北傳朝鮮、日本,南傳越南。漢代,中國粳稻傳到菲律賓。公元 5世紀,水稻經伊朗傳到西亞,然後經非洲傳到歐洲。新大陸被發現後,再由非洲傳到美洲以至全世界。 粟,去皮後稱為小米。它最初是由野生的狗尾草「馴化」而成為糧食作物。這「馴化」之功,首推中國人。粟的種植為中國人首創。據最新的考古資料,世界上發現的最早的人工栽培粟,出土在我國河北武安磁山遺址,距今 7300年左右。磁山遺址是 1976年至 1978年發掘的,那裡儲存糧食的窖穴有 88個,所藏全部為粟。這是中國粟出土年代最早的實物,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粟。這證明, 7000多年前,粟已成為我國北方人民的主要食糧。 大約在新石器時代,中國粟由東向西傳播,經阿拉伯、小亞細亞、俄國、奧地利傳遍整個歐洲。同時又向東傳到朝鮮、日本等地。日本在傳入稻作之前,粟曾是國民的主要食糧。粟是中國人民早期對世界文明做出的又一重大貢獻。

⑸ 袁隆平是如何發明出雜交水稻的

雜交抄水稻並沒有在全國地區進行推襲廣。目前國內的水稻種植面積常規稻是2.45億畝,而雜交稻的種植面積是2億畝。全國耕地面積20.23億畝。農財網數據,雜交秈稻種植面積約2億畝,雜交率約67%,粳稻只有不到0.2%是屬於雜交稻。2014—2017年全國水稻種植面積最大的前三名都是常規稻,順序為龍粳31、中嘉早17、寧粳4號。雜交水稻是Henry Beachell發明的。三系育種完善雜交育種技術是新城長友發明的。野敗植株的發現者是馮克珊和李必湖。第一個培育出不育系和保持系以及第一個成功的三系組合的是顏龍安,第一個恢復系是張先程。二系法是石明松發明的。
中國種植面積最大雜交水稻的品種是謝華安培育的。 海水稻(耐鹽鹼稻)是陳日勝培育出來的。

⑹ 發明一種水稻栽培方法,專利號201410123210,x

[發明公布] 一種水稻栽培方法

申請公布號:CN103828668A
申請公布日:2014.06.04
申請號內:201410123210X
申請日:2014.03.28
申請人:容張興海
發明人:張興海

分類號:A01G16/00(2006.01)I 全部

摘要:

本發明涉及作物栽培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水稻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驟:進行育秧,得到秧苗;設定多個種植行;其中,在每個種植行中,包括多個由3個種植穴組
成並依次排布的種植組;在每個種植組中,3個種植穴為頂點並定位成一個等邊三角形;每相鄰的兩個種植行中的所有種植組均錯
開設置;在每個種植穴中,栽種秧苗。本發明提供的這種水稻栽培方法,相鄰兩個種植行中的所有種植組均是錯開設置的,這樣,即可避免現有技術中由於秧苗被鄰
近的秧苗阻擋進而不能充分接受光照或通氣不暢的缺陷,所有種植組中的秧苗均錯開,進而利於通風以及接受充分的光照,使得所有株苗健康生長並更好的進行光合
作用,從而使得水稻的產量提高

⑺ 水稻收割機是哪個年代發明的

世界上的水稻收割機在19世紀50年代就被研製出來了。在中國相對來說比較晚一些吧,應該在70年代。最初製造水稻收割機的,可能是江蘇省吧。

⑻ 袁隆平發明水稻的故事

6、 自信,從自卑中破繭而出
冰心曾有詩雲:成功的花,人們只羨慕她現時的明艷,而當初的芽浸滿了奮斗的淚泉,灑滿了犧牲的血雨.
而我,卻要說:自信的帆,世人只驚訝它乘風破浪的風姿,而當初的舵手原本從自卑中脫胎換骨,沒有苦苦搏擊風浪的訓練,何來今日的自信?
梅花香自苦寒來,寶劍鋒從磨礪出.而自信這朵爭奇斗艷的花兒浸染了挑戰自卑的苦水,而自信這柄刺破長空的劍浸染了戰勝自卑的抗爭之血淚.
古代演說家斯德哥爾摩在公眾面前總是滔滔不絕,談古論今,十分瀟灑,十分自信.可很少有人知道這多自信自強的花曾經是多麼自卑,因為當初的他竟然口吃,連一句完整的話都說不清楚.心智明朗的他痛感口吃之苦,下定決心戰勝口吃這一致命弱點.於是他拿出自信的勇氣,以堅強的信念為依託,口中含石,刻苦訓練,終於迎來了演講台上的自信與瀟灑.
如果你不熟悉斯德哥爾摩,相信你一定熟悉李陽——也是一位從自卑中找到自信的強者.
今日的李揚說一口流利的瘋狂英語,他往來穿梭於各大名校,各個國家,為上萬人講解瘋狂英語的要領,真可謂「春風得意馬蹄疾」.同樣,他的自信也不是天生,而是由自卑激出強大的戰鬥力,勇於克服,勇於面對困境,相信大家都已熟知李揚英語水平一般的學生發奮自強最終成為現在自信瀟灑的演說者的事跡,所以不再贅述.
這兒人的自信都生於自卑中,他們原本自卑,為什麼會成為自信的人呢?因為是自身弱點讓他們深感自卑,深深痛苦,最終無法承受這份痛楚所以痛下決心,沖破弱點,突破自卑之繭,飛向自信的天空.自信本是生於自卑中.
最自卑的人往往成為最自信的人,看似有悖常理,卻是一般規律,就像最失敗的人往往成為最成功的人,二者本質一樣.其實這就明白無誤地提醒我們:處於自卑中的人千萬不要自暴自棄,一定要堅信自己能成為最自信的人.因為自卑能激發出更大的戰鬥力與奮斗熱情.那麼聰明的你何必苦惱於困境,何不利用這份力量成為最自信的人呢?
自信,是一隻高飛的蝴蝶,在太陽的光芒下,它的雙翅閃著奪目的光彩,可是奇怪的是,它的家卻名叫「自卑」.

⑼ 是誰發明了水稻栽培

世界上究竟是誰發明了水稻種植?這個問題在學術界爭論了 100多年。 1973年,浙江版餘姚河權姆渡原始遺址的發現,使中外學者不得不重新下結論:最早的種稻人就是長江下游的中國先民。 距今7000年前的河姆渡遺址的出土物中,有大批稻穀、米粒、稻根、稻稈堆積物。這些豐富遺存,證明早在 7000年前,我國長江下游的原始居民已經完全掌握了水稻的種植技術,並把稻米作為主要食糧。最早的水稻種植僅限於杭州灣和長江三角洲近海一側,然後像波浪一樣,逐級地擴充到長江中游、江淮平原、長江上游和黃河中下游,最後形成了今天水稻分布的格局。簡言之,長江下游及其附近地區是我國也是世界栽培水稻的起源中心。 水稻在我國推廣種植後,很快傳到了東亞近鄰國家。大約在 3000多年前的殷周之交,我國水稻北傳朝鮮、日本,南傳越南。漢代,中國粳稻傳到菲律賓。公元 5世紀,水稻經伊朗傳到西亞,然後經非洲傳到歐洲。新大陸被發現後,再由非洲傳到美洲以至全世界。

⑽ 秧馬這種水稻插秧工具是哪個朝代發明的

秧馬,舊時中國農具,流行於長江中下游水稻產區。是種植水稻時,用於插秧和拔秧的工具。從北宋時期開始大量使用,蘇軾曾撰寫詩文,熱情為之宣傳推廣。
種植水稻時,用於插秧和拔秧的工具。何時發明,尚無定論。北宋開始大量使用。其外形似小船,頭尾翹起,背面象瓦,供一人騎坐其腹以棗木或榆木製成,背部用揪木或桐木。操作者坐於船背。如插秧,則用右手將船頭上放置的秧苗插入田中,然後以雙腳使秧馬向後逐漸挪動;如拔秧,則用雙手將秧苗拔起,捆縛成匝,置於船後倉中,可提高功效及減輕勞動強度。宋代大詩人蘇軾曾撰寫詩文,熱情為之宣傳推廣,並安排實物進行示範表演。當時,在湖北、江西、江蘇、浙江、福建、廣東等地,均有秧馬使用。元代以後,繼續不絕,各種式樣的秧船,皆從秧馬演化而來
。宋代蘇軾《秧馬歌序》:「予昔游武昌,見農夫皆騎秧馬。以榆棗為腹,欲其滑;以楸梧為背,欲其輕,腹如舟,昂其首尾,背如覆瓦,以便兩髀雀躍於泥中。系束藁其首以縛秧,日行千畦,較之傴僂而作者,勞佚相絕矣。」宋樓壽《耕織圖.插秧》詩:「拋擲不停手,左右無亂行。被將教秧馬,代勞民莫忘。」元袁士元,喜雨三十韻》:「木龍漫吼江頭月,秧馬猶沉屋角煙。」木龍,指龍骨水車。清陸士儀《思辨錄》:「按秧馬制甚有理,今農家拔秧時宜用之。可省足力,兼可載秧,供拔蒔者甚便。」

閱讀全文

與發明一個水稻秧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
綜治辦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總結 瀏覽:903
知識產權局專業面試 瀏覽:75
馬鞍山市是哪個省的 瀏覽:447
馬鞍山市保安 瀏覽:253
股權轉讓樣本 瀏覽:716
工程管理保證書 瀏覽:198
社區矛盾糾紛排查匯報 瀏覽:352
新疆公共就業服務網登陸 瀏覽:316
侵權著作權案件審理指南上海 瀏覽:145
馬鞍山陸建雙 瀏覽: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