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什麼發明家變成了什麼的蝸牛

什麼發明家變成了什麼的蝸牛

發布時間:2021-07-16 23:20:22

A. 蝸牛讓我發明了什麼作文400字

我是一隻蝸牛。四年級時,我的數學成績在向下滑。五年級我的數學成績在走上坡路。我想讓我這只蝸牛重新向上爬的應該是那一堂課……
在那個清爽的早晨,數學試卷發下來了。陽光明媚的早晨馬上改成可怕的黑風暴!很明顯,81。這不是我的成績!
第二節課評卷。我無心聽課,成績那麼差還哪有心情聽課呢?歐老師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她點了我的名字讓我回答問題,我心裡一驚,我沒聽課,怎麼知道答案?但還是站了起來,順著同桌的提示,我還是正確的回答了問題。歐老師卻好像渾然不覺同桌幫我,讓我坐下,還說:「你看!昊禹能把這么深的問題輕松解決,真是厲害啊!」(現在回想起來,那個問題好像是弱智的計算題)。我想:額?歐老師竟然會這樣誇自己?太好啦。於是我開始專心聽課,歐老師竟然連續四次提問我,似乎有些巧合,大大表揚我,我心裡像吃了糖似地,美滋滋的。
評完卷進行小測驗時,歐老師再到我身邊,輕聲地語重心長地對我說:「昊禹,這次考差了下次再來嘛!失敗乃成功之母!還有,也許向上走很困難,但總還是要慢慢走,堅持不懈走下去。只要走下去,總有一天會成功的!」
歐老師這番話讓我樂觀起來。她叫同學馬上把作業本發下去。我馬上打開我自己那本。在100分三個數字後面寫著,「拖著沉重的腳步向上走,也許會很辛苦,但總有一天會成功的!昊禹,加油!」那本子至今我還留著。
歐老師這番話讓我覺得這堂課更加豐富!更加精彩!這是我永遠也忘不了的一堂課,這堂課是我數學的轉折點。也永遠忘不了歐老師。
蝸牛蝸牛向上爬,蝸牛蝸牛向上爬,雖然困難重重,雖然背負著重重的殼,卻還是要一步步地往上爬……

B. 蝸牛是什麼變的

蝸牛是卵生動物,並不是什麼變的。

蝸牛是指腹足綱的陸生所有種類。一般西方語言中不區分水生的螺類和陸生的蝸牛,漢語中蝸牛隻指陸生種類,而廣義的蝸牛還包括巨盾蛞蝓。

我們常說的「蝸牛」是指陸生蝸牛,是一種陸生貝殼類軟體動物。從曠古遙遠的年代開始,蝸牛就已經生活在地球上。蝸牛的種類很多,約25000多種,遍步世界各地,僅我國便有數千種。蝸牛取食植物,產卵於土中或者樹上。在熱帶島嶼比較常見,但有的也生存在寒冷地區。

蝸牛喜歡鑽入疏鬆的腐殖土中棲息、產卵、調節體內濕度和吸取部分養料,時間可長達12小時之久。雜食性和偏食性並存。喜潮濕,怕水淹。

(2)什麼發明家變成了什麼的蝸牛擴展閱讀

蝸牛喜歡在陰暗潮濕、疏鬆多腐殖質的環境中生活,晝伏夜出,最怕陽光直射,對環境反應敏感,最適合環境:溫度16-30℃(23-30℃時,生長發育最快);空氣濕度60%-90%;飼養土濕度40%左右;pH為5-7。

蝸牛為雜食性動物。幼蝸牛多為腐食性,以攝食腐敗植物為主;成蝸牛一般以綠色植物為主,食各種植物的根、莖、葉、花、果實等,尤其喜食植物的幼芽和多汁植物,亦食各種廢紙、豬糞、植物殘渣等。飢餓狀態下還會互相殘食。

C. 蝸牛,最後會變成什麼,

蝸牛

幼蟲
在卵殼中發育,孵出的
幼體
已成蝸牛的樣子了。
沒有人為原因的情況下是慢慢老死。

D. 科學家從蝸牛身上發明了什麼

誰知道啊?

E. 發明家從什麼動物身上得到的啟示,發明了什麼,人類模仿什麼,造出了什麼

從螢火蟲到人工冷光 自從人類發明了電燈,生活變得方便、豐富多了。但電燈只能將電能的很少一部分轉變成可見光,其餘大部分都以熱能的形式浪費掉了,而且電燈的熱射線有害於人眼。那麼,有沒有隻發光不發熱的光源呢? 人類又把目光投向了大自然。 在自然界中,有許多生物都能發光,如細菌、真菌、蠕蟲、軟體動物、甲殼動物、昆蟲和魚類等,而且這些動物發出的光都不產生熱,所以又被稱為「冷光」。 在眾多的發光動物中,螢火蟲是其中的一類。螢火蟲約有1 500種,它們發出的冷光的顏色有黃綠色、橙色,光的亮度也各不相同。螢火蟲發出冷光不僅具有很高的發光效率,而且發出的冷光一般都很柔和,很適合人類的眼睛,光的強度也比較高。因此,生物光是一種人類理想的光。 科學家研究發現,螢火蟲的發光器位於腹部。這個發光器由發光層、透明層和反射層三部分組成。發光層擁有幾千個發光細胞,它們都含有熒光素和熒光酶兩種物質。在熒光酶的作用下,熒光素在細胞內水分的參與下,與氧化合便發出熒光。螢火蟲的發光,實質上是把化學能轉變成光能的過程。 早在40年代,人們根據對螢火蟲的研究,創造了日光燈,使人類的照明光源發生了很大變化。近年來,科學家先是從螢火蟲的發光器中分離出了純熒光素,後來又分離出了熒光酶,接著,又用化學方法人工合成了熒光素。由熒光素、熒光酶、ATP(三磷酸腺苷)和水混合而成的生物光源,可在充滿爆炸性瓦斯的礦井中當閃光燈。由於這種光沒有電源,不會產生磁場,因而可以在生物光源的照明下,做清除磁性水雷等工作。 現在,人們已能用摻和某些化學物質的方法得到類似生物光的冷光,作為安全照明用。 食物鏈 生態系統中貯存於有機物中的化學能,通過一系列吃與被吃的關系,把生物與生物緊密地聯系起來,這種生物之間以食物營養關系彼此聯系起來的序列,稱為食物鏈。按照生物與生物之間的關系可將食物鏈分為捕食食物鏈、碎食食物鏈、寄生性食物鏈和腐食性食物鏈。
採納哦

F. 蝸牛能發明什麼

可以發明蝸牛跟蹤器

G. 發明家通過什麼發明了什麼


1.由令人討厭的蒼蠅,仿製成功一種十分奇特的小型氣體分析儀。已經被安裝在宇宙飛船的座艙里,用來檢測艙內氣體的成分。

2.從螢火蟲到人工冷光;

3.電魚與伏特電池;

4.水母的順風耳,仿照水母耳朵的結構和功能,設計了水母耳風暴預測儀,能提前15小時對風暴作出預報,對航海和漁業的安全都有重要意義。

5.人們根據蛙眼的視覺原理,已研製成功一種電子蛙眼。這種電子蛙眼能像真的蛙眼那樣,准確無誤地識別出特定形狀的物體。把電子蛙眼裝入雷達系統後,雷達抗干擾能力大大提高。這種雷達系統能快速而准確地識別出特定形狀的飛機、艦船和導彈等。特別是能夠區別真假導彈,防止以假亂真。 電子蛙眼還廣泛應用在機場及交通要道上。在機場,它能監視飛機的起飛與降落,若發現飛機將要發生碰撞,能及時發出警報。在交通要道,它能指揮車輛的行駛,防止車輛碰撞事故的發生。

6.根據蝙蝠超聲定位器的原理,人們還仿製了盲人用的「探路儀」。這種探路儀內裝一個超聲波發射器,盲人帶著它可以發現電桿、台階、橋上的人等。如今,有類似作用的「超聲眼鏡」也已製成。

7.模擬藍藻的不完全光合器,將設計出仿生光解水的裝置,從而可獲得大量的氫氣。

8.根據對人體骨胳肌肉系統和生物電控制的研究,已仿製了人力增強器——步行機。

9.現代起重機的掛鉤起源於許多動物的爪子。

10.屋頂瓦楞模仿動物的鱗甲。

11.船槳模仿的是魚的鰭。

12.鋸子學的是螳螂臂,或鋸齒草。

13.蒼耳屬植物獲取靈感發明了尼龍搭扣。

14.嗅覺靈敏的龍蝦為人們製造氣味探測儀提供了思路。

15.壁虎腳趾對製造能反復使用的粘性錄音帶提供了令人鼓舞的前景。

16.貝用它的蛋白質生成的膠體非常牢固,這樣一種膠體可應用在從外科手術的縫合到補船等一切事情上。

H. 這叫什麼好像以後會變成蝸牛

鼻涕蟲

I. ( )發明家變成了( )的

偉大的發明家變成了渺小的蝸牛。

閱讀全文

與什麼發明家變成了什麼的蝸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
綜治辦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總結 瀏覽:903
知識產權局專業面試 瀏覽:75
馬鞍山市是哪個省的 瀏覽:447
馬鞍山市保安 瀏覽:253
股權轉讓樣本 瀏覽:716
工程管理保證書 瀏覽:198
社區矛盾糾紛排查匯報 瀏覽:352
新疆公共就業服務網登陸 瀏覽:316
侵權著作權案件審理指南上海 瀏覽:145
馬鞍山陸建雙 瀏覽: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