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電腦是什麼時候發明出來的誰發明的
世人公認的電腦是在 1946年2月 在美國賓西法尼亞州立大學莫爾學院 以莫奇萊教授和他的博士學生埃克特為主的研究小組發明的 當時這台電腦叫埃尼阿克(ENIAC)
B. 電腦是誰發明的他是哪個國家的
據說最早是英國發明的,比美國還早,只是不知道為什麼文件現在還沒解密
C. 電腦起源於哪個國家,是誰發明的
美國 沒有計算機,世界將會怎樣?1946年2月14日,人類歷史上公認的第一台現代電子計算機「埃尼阿克」(ENIAC)誕生。時至今日,電腦已有60歲。 選擇「情人節」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揭開神秘面紗,是當事者預料這個當時「使用時全城電燈變暗」的龐然大物將會成為人類新寵而有意為之,或者根本是無心插柳,已不可考。一個不爭的事實卻是:歷經60年變遷,這台1946年「情人節特別禮物」的後裔,那些被我們形象地稱為「電腦」的電子元件組合體已經滲透到世界的每個角落,甚至已然成為許多人身邊最好的「情人」。 1946年2月14日,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莫爾電機學院,到處洋溢著喜慶的氣氛。許多來賓懷著激動的心情來到這里,因為他們要參加人類歷史上第一台現代電子計算機的揭幕典禮。呈現在人們面前的是一個外形奇怪、渾身閃閃發光的龐然大物。它,就是世界上第一台現代電子計算機「埃尼阿克」(ENI-AC)。在揭幕儀式上,「埃尼阿克」為來賓表演了它的「絕招」——分別在1秒鍾內進行了5000次加法運算和500次乘法運算,這比當時最快的繼電器計算機的運算速度要快1000多倍。這次完美的亮相,使得來賓們喝彩不已。然而誰又知道,在這個龐然大物誕生的過程中,有多少人為之傾注了無數的心血!
D. 世界上第一台電腦(計算機)是什麼時候發明出來的哪個國家哪個人發明的
世界上第一台數字式電子計算機是由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物理學家約翰·莫克利(John Mauchly)和工程師普雷斯伯·埃克特(J – Presper Eckert)領導研製的取名為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的計算機。
1942年在賓夕法尼亞大學任教的莫克利提出了用電子管組成計算機的設想,這一方案得到了美國陸軍彈道研究所高爾斯特丹(Goldstine)的關注。當時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戰之際,新武器研製中的彈道問題涉及許多復雜的計算,單靠手工計算已遠遠滿足不了要求,急需自動計算的機器。於是在美國陸軍部的資助下,1943年開始了ENIAC的研製,並於1946年完成。當時它的功能確實出類拔萃,例如它可以在一秒鍾內進行5000次加法運算,3毫秒便可進行一次乘法運算,與手工計算相比速度要大大加快,60秒鍾射程的彈道計算時間由原來的20分鍾縮短到30秒。但它也明顯存在著缺點。它體積龐大,機器中約有18800隻電子管,1500個繼電器,70000隻電阻及其他各類電氣元件。【這樣ENIAC就有了8英尺高(約2.44米)、3英尺寬、100英尺長的身軀,重達30噸,耗電140千瓦。】另外,它的存儲容量很小,只能存20個字長為10位的十進位數,而且是用線路連接的方法來編排程序,因此每次解題都要靠人工改接連線,准備時間大大超過實際計算時間。
盡管如此,ENIAC的研製成功還是為以後計算機科學的發展提供了契機,而每克服它的一個缺點,都對計算機的發展帶來很大影響,其中影響最大的要算是「程序存儲」方式的採用。將程序存儲方式的設想確立為體系的是美國數學家馮·諾依曼(Von Neumann),其思想是:計算機中設置存儲器,將符號化的計算步驟存放在存儲器中,然後依次取出存儲的內容進行解碼,並按照解碼結果進行計算,從而實現計算機工作的自動化。
E. 電腦是誰發明的
電腦的發明者是約翰·馮·諾依曼,其為研製電子數字計算機提供了基礎性的回方案,第一台計算機的誕答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是美國軍方為了解決計算大量軍用數據的難題,成立了由賓夕法尼亞大學莫奇利和埃克特領導的研究小組,開始研製世界上第一台電子計算機。
其原籍是匈牙利人,作為20世紀最重要的數學家之一,在現代計算機、博弈論、核武器和生化武器等領域內的科學全才之一,被後人稱為「計算機之父」和「博弈論之父」。
(5)電腦是哪個國家發明出來的擴展閱讀:
馮·諾依曼對人類的最大貢獻是對計算機科學、計算機技術、數值分析和經濟學中的博弈論的開拓性工作。
馮·諾依曼根據電子元件雙穩工作的特點,建議在電子計算機中採用二進制,也就是電子計算機的核心,他的報告提到了二進制的優點,並預言二進制的採用將大簡化機器的邏輯線路。計算機基本工作原理是存儲程序和程序控制,它也是由世界著名數學家馮·諾依曼提出的。
F. 電腦是哪個國家首先發明的
20世紀40年代中期,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電工系由莫利奇和艾克特領導,為美國陸軍軍械部阿伯丁彈道研究實驗室研製了一台用於炮彈彈道軌跡計算的「電子數值積分和計算機」(簡稱ENIAC)。這台叫做「埃尼阿克」的計算機佔地面積170平方米,總重量30噸,使用了18000隻電子管,6000個開關,7000隻電阻,10000隻電容,50萬條線,耗電量140千瓦,可進行5000次加法/秒運算。這個龐然大物於1946年2月15日在美國舉行了揭幕典禮。這台計算機的問世,標志著電腦時代的開始。
最早之前電腦的前身是一種叫"加法器"的東西...是由法國的一位數學家"巴斯卡"所發明後來又漸漸改良...可以做+-*/的四則運算的"差分機"
到了,元1801年法國人約瑟夫?傑誇德(JosephJacquard)發明使用打孔卡(Punchedcarboardcard)。這對未來電腦的發展引進兩個重要的觀念:
一、資訊可以在打孔卡片上編碼(Coded)...也就是寫程式
二、資訊可以儲存在卡片上,而且當這些卡片成串的組合在一起,就可以做為一連串的指令...就是程式啦...^^"
之後出現了一個人...在歷史上我們稱他為"電腦之父"—"巴貝基(CharlesBabbage)"
他做了一部功能更強的機器,稱為分析機(Analyticalengine),這部機器在觀念上就與現代電腦極為相似...
這些發明是用來輔助計算的工具,尚沒有記憶與儲存資料的功能,因此不能稱為"電腦"(如果嚴格定義電腦的功能的話)
一直到了1946,美國的毛琪利與愛克特發明了第一代電腦—ENIAC,
而第一代的電腦有2間教室大喔...跟現在我們一般用的個人電腦體積差很多吧...^^"
當時的電腦零件是真空管(現在已經找不到了)
而存檔的東西呢...是一種打孔卡片...
所以,電腦的發明是一群科研人員共同努力的成果,但其中數學家馮·諾依曼的設計思想在其中起到了關鍵作用,所以馮·諾依曼被稱為現代計算機之父。
G. 電腦最早是在哪個國家發明的
人類第一台電子計算機的誕生
ENIAC1946年2月15日,世界上第一台通用電子數字計算機「埃尼阿克」(ENIAC)宣告研製成功。「埃尼阿克」的成功,是計算機發展史上的一座紀念碑,是人類在發展計算技術的歷程中,到達的一個新的起點。「埃尼阿克」計算機的最初設計方案,是由36歲的美國工程師莫奇利於1943年提出的,計算機的主要任務是分析炮彈軌道。美國軍械部撥款支持研製工作,並建立一個專門研究小組,由莫奇利負責。總工程師由年僅24歲的埃克特擔任,組員格爾斯坦是位數學家,另外還有邏輯學家勃克斯。「埃尼阿克」共使用了18000個電子管,另加1500個繼電器以及其它器件,其總體積約90立方米,重達30噸,佔地170平方米,需要用一間30多米長的大房間才能存放,是個地地道道的龐然大物。
這台每小時耗電量為140千瓦時的計算機,運算速度為每秒5000次加法,或者400次乘法,比機械式的繼電器計算機快1000倍。當「埃尼阿克」公開展出時,一條炮彈的軌道用20秒鍾就算出來,比炮彈本身的飛行速度還快。埃尼阿克的存儲器是電子裝置,而不是靠轉動的「鼓」。它能夠在一天內完成幾千萬次乘法,大約相當於一個人用台式計算機操作40年的工作量。它是按照十進制,而不是按照二進制來操作。但其中也用少量以二進制方式工作的電子管,因此機器在工作中不得不把十進制轉換為二進制,而在數據輸入、輸出時再變回十進制。
「埃尼阿克」最初是為了進行彈道計算而設計的專用計算機。但後來通過改變插入控制板里接線方式來解決各種不同的問題,而成為一台通用機。它的一種改型機曾用於氫彈的研製。「埃尼阿克」程序採用外部插入式,每當進行軟體中心一項新的計算時,都要重新連接線路。有時幾分鍾或幾十分鍾的計算,要花幾小時或1- 2天的時間進行線路連接准備,這是一個致命的弱點。它的另一個弱點是存儲量太小。
1996年2月15日,在「埃尼阿克」問世50周年之際,美國副總統戈爾在賓夕法尼亞大學舉行的隆重紀念儀式上,再次按動了這台已沉睡了40年的龐大電子計算機的啟動電鈕。戈爾在向當年參加「埃尼阿克」的研製、如今仍健在科學家發表講話:「我謹向當年研製這台計算機的先驅者們表示祝賀。」埃尼阿克上的兩排燈以准確的節閃爍到46,標志著它於1946年問世,然後又閃爍到96,標志計算機時代開始以來的50年。[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