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口腔誰發明

口腔誰發明

發布時間:2021-07-16 19:47:09

㈠ 牙簽是誰發明

牙簽其實是一種重要的口腔衛生用具,它已經有超過2000年的歷史了。由於它的體積細小,製作的材料通常是木材或竹子,而且也很容易被化為灰燼,因此它的地位低微,歷史上也確實很少留下關於牙簽發明的證據。幸而,中國的考古學家發掘出以黃金打制而成的牙簽,製作的年代大概在漢末時期。這種黃金牙簽雖然屬於少數的皇族,而非平常百姓所有的,但依然可證明公元3世紀中國已有牙簽了。

一直以來,人們有一種錯覺,就是將筷子與牙簽同樣視為是中國人的發明品。因為一般人以為,中國人一向講究飲食,在飲食文化發達的中國,既然有人發明了筷子這種實用品,那麼與它相關的用品牙簽,也理所當然地同時被發明出來。但是事實卻並非如此。

其實這種即用即棄的東西是源自印度的,有人認為它可能與佛祖釋迦牟尼給弟子們傳授衛生有關。牙簽與牙刷在早期都被稱為「楊枝」,起源於印度。

傳說佛祖釋迦牟尼向弟子們講道時,發現圍在他四周的弟子們,在開口說話時都有口臭的毛病,於是釋迦牟尼給他們另外教授了衛生課。他說:「汝等用樹枝刷牙,可除口臭,增加味覺,可得五利也。」釋迦牟尼當時在菩提樹下弘揚佛法,順便教導弟子們消除口臭的方法。至今,印度的勞苦大眾,在早上仍會以樹枝或木片刷牙和剔牙,大概與此傳說有關。由此推算,早在二千年前,印度人已經懂得用樹枝或木片,當作牙刷來清潔口腔。後來,印度人這種用樹枝來消除口臭的秘訣,隨著到訪的佛教僧人傳入了中國。於是,他們就地取材多用楊柳作齒刷工具,因此從印度文翻譯成漢語就寫成了「楊枝」。現代漢語已經不再用「楊枝」一詞,而只有日本仍是源用這個古詞。

㈡ 第一個牙刷是誰發明的

明朝孝宗皇帝。

據美國人記載:1498年一個新的世紀就要出現在人類的地平線版上的時候,中權國的皇帝發明了牙刷。一查紀元表,1498年是明孝宗治下就是說,是明朝孝宗皇帝發明了牙刷,牙刷是用豬鬃鑲嵌在骨頭上製成的。

一直到了19世紀30年代,杜邦公司開始製造合成纖維(尼龍),用尼龍做刷毛的新一代牙刷才開始誕生。

(2)口腔誰發明擴展閱讀

在公元前3000年蘇美人烏爾城邦的國王墓穴中就曾發現過清理口腔用的最早工具——牙棒,一支能用上兩個星期。在古希臘和羅馬時代人們用動物骨灰做牙粉清理口腔,還有些原始部落用木炭、鹽水、細砂、樹枝來清理牙齒。將一端搗碎,做成刷狀,用來清理牙縫及刷牙。

中國到了南宋,城裡已經有專門製作、銷售牙刷的店鋪。那時的牙刷是用骨、角、竹、木等材料,在頭部鑽毛孔數行,上植馬尾。和現代的牙刷已經很接近了。

㈢ 刷牙最早是由誰發明的有什麼要注意的地方嗎

牙刷的歷史
大約在年,英國的威廉·阿迪斯因為煽動騷亂,被監禁在新蓋特監獄的一間牢房裡。一天早晨,他洗過臉後,和當時的大多數人一樣,用一小塊布擦牙齒。從古代起人們就是這樣擦的。突然,阿迪斯的腦海中冒出了一個主意:在吃肉留下的一塊骨頭上鑽一些小孔,再向看守要幾根硬的豬鬃,把它們切斷,綁成小簇,一頭塗上膠,嵌到骨頭上的小孔中去。就這樣,阿迪斯製成了世界上第一把牙刷。
實際上,我國用牙刷的歷史最早。在遼代應歷九年(公元959年)的古墓中,已發現兩排八孔的牙刷。不過,現代牙刷還是從阿迪斯的發明起步的。
刷牙技術要點:
1)辨認菌斑的附著部位:這是取得刷牙效果非常重要的環節。菌斑顯示則是辨認菌斑的可靠方法。
2)刷毛緊貼牙面:口腔的解剖結構復雜,凹凸不平的區域較多,尤其是牙齒的鄰接面和最後部磨牙的遠中面,是最易堆積菌斑的部位。對其磨牙遠中鄰面刷洗時,從一個方向或從不同的方向、角度,盡量把刷毛伸進並與牙面緊貼,才可能對它作清刷。
3)牙刷頭的動作:口腔結構較復雜,僅用一種刷牙方法,一個刷牙動作,是難以去凈口內菌斑的。人們刷牙時,牙刷頭的基本動作有縱向、橫向、旋轉和顫動四種,以完成刷牙過程。
4)順序
上述各種刷牙方法,在熟練的基礎上也可以綜合起來,例如先作水平顫動法,然後要作幾下垂直顫動法,擇其優點,保持口腔衛生。

㈣ 誰發明了牙刷和牙膏

他是1770年因犯煽動騷亂罪而被倫敦當局逮捕,隨後又被投入臭名昭著的新門監獄。他和大多數囚犯不同,善於用自己的腦子思考問題。一天清晨,他正按通常的方式用小布片擦洗自己的牙齒,一個念頭突然闖進了他的腦海:假如用一把小刷子來刷牙齒,是不是比用布擦牙齒更方便也更有效呢?吃晚飯時,他將一根肉骨頭偷偷裝入口袋帶回自己的囚室,又向一個挺友好的看守要了一些豬鬃。這天夜裡,他把骨頭磨成一根細棒,在上面鑽了些小孔,然後將豬鬃一束束地插進小孔,並將它們修剪整齊。就這樣,世界上的第一把牙刷在監獄里誕生了!離開監獄後,艾利斯辦起了自己的牙刷廠。他獲得了很大的成功,因為人們都願意用牙刷來代替原先的小布片。自從艾利斯發明的牙刷問世以來的一百多年,西方人都是用牙粉刷牙。他們先用牙刷在一個小瓷罐里蘸些牙粉,然後再放進嘴裡。雖然牙粉的發明使用進步多了,但是,美國康涅狄格州的牙醫華盛頓·謝菲爾德覺得這種刷牙方法不夠衛生,他看到有些食物已經採用金屬軟管包裝了,只要輕輕一擠食物就出來了,於是他決定製造一種管裝牙膏,取代原來的罐裝牙粉。1892年,謝菲爾德醫生牌管裝牙膏剛一問世,便取得了極大的成功。後來,華盛頓·謝菲爾德又發明了許多金屬軟管產品。

㈤ 中國牙粉是誰發明的

在牙膏出現前, 牙粉是人們最常用的牙齒清潔劑。古代為了保持口腔的清潔衛生, 在使用各種工具揩齒刷牙的同時, 還配以各種潔牙劑, 最常見的是鹽, 即牙粉的前身。宋代, 出現了「牙粉行」, 專門出售中葯配製的牙粉, 牙粉已經成為社會商品, 牙膏與牙粉的區別,主要是形態上的區別,一個是粉狀,一個是膏狀,其主要的起效成分基本相同。

對於口腔保健, 西周《禮記》就記載有「雞初鳴,咸盥漱」。古代為了保持口腔的清潔衛生, 在使用各種工具揩齒刷牙的同時, 還配以各種潔牙劑, 最常見的是鹽, 即牙粉的前身。宋代, 出現了「牙粉行」, 專門出售中葯配製的牙粉, 牙粉已經成為社會商品, 反映了當時牙粉制售的專業化和應用的普及程度。明朝曾採用七種中草葯製成牙粉供宮廷中達官貴人護牙潔齒之用。
一直到了18世紀, 英國才開始工業化生產牙粉, 牙粉才在西方成為一種商品。我國在20世紀初開始了工業化生產牙粉,最早出現的是「地球」牌、「老火車」牌牙粉。當時的牙粉主要採用碳酸鈣、滑石粉和碳酸鎂等為主要原料。牙膏是在牙粉的基礎上改進形成的,與牙粉相比,牙膏中多添加了保濕劑和增稠劑,使其可以以膏體的形式儲存,大大提高了使用的方便,牙膏出現後便迅速取代了牙粉。(出自:《中國牙膏工業發展史》,中國口腔清潔護理用品工業協會,2006-07)

㈥ 口腔活動義齒發明人

哲學:勞動人民發明

㈦ 牙膏的發明者是誰

牙膏是古埃及人發明的,具體發明人因年代久遠,已無法考證。

潔齒品的使用可追溯到2000-2500年前,希臘人、羅馬人、希伯萊人及佛教徒的早期著作中都有使用潔牙劑的記載,早期的潔齒品主要是白堊土、動物骨粉、浮石甚至銅綠,直到十九世紀還在使用牛骨粉和烏賊骨粉製成牙粉。用食鹽刷牙和鹽水漱口直到二十一世紀還在使用。

到了十八世紀,英國首先開始工業化生產牙粉,這時牙粉才成為了一種商品。1840年法國人發明了金屬軟管,為一些日常用品提供了合適的包裝,這導致了一些商品形態的改革。1893年維也納人塞格發明了牙膏並將牙膏裝入軟管中,從此牙膏開始大量發展並逐漸取代牙粉。

(7)口腔誰發明擴展閱讀:

牙膏的輔助工具——牙刷的發明:

據美國人記載:1498年一個新的世紀就要出現在人類的地平線上的時候,中國的皇帝發明了牙刷。一查紀元表,1498年是明孝宗治下,那就是說,是明朝孝宗皇帝發明了牙刷。那牙刷是用豬鬃鑲嵌在骨頭上製成的。

牙刷一經問世,久經輾轉,傳到了歐洲,並在那裡廣受歡迎。然而,牙刷造價昂貴,只有王公貴族才能消受,一般大眾只能一旁羨慕。之後一直到了19世紀30年代,杜邦公司開始製造合成纖維(尼龍),用尼龍做刷毛的新一代牙刷才開始誕生,牙刷這時候才成了大路貨,飛入尋常百姓家。可見中國比歐洲要早300多年就有了類似現代的牙刷。

㈧ 口腔學的歷史概況

中國近代口腔臨床治療診室的建立,最早始於晚清皇宮太醫院中的牙醫室。在1898年間或稍後,清皇朝建立了宮庭式的牙醫室,首屆主持人陳鏡容牙醫師。在此牙醫室中,已應用西方的口腔科葯品和材料來治療口腔疾患和修復牙齒缺損及牙列缺失。民間建立近代口腔臨床治療診室的時間稍晚一些。1908年,英美教會人士在四川成都開設了專門的牙科診所,為平民醫治口腔疾病,此為我國最早建立的近代牙科診所之一。清末年代,我國口腔醫學發展雖比較緩慢,但臨床上治療的病種已涉及牙體病、牙髓病、牙周病、口腔粘膜病、口腔炎症、口腔腫瘤、顏面神經疾患以及涎腺與顳頜關節疾病等。
中國近代口腔醫學的發展,除一批傳教士醫師起著積極作用外,早期中國即有少數學者出國學習西方口腔醫學,回國以後應用近代口腔醫療技術開展臨床治療工作,他們發揮了重要作用。徐善亭牙醫師,是較早時期從事西醫口腔科學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於1900年前去澳大利亞學習外科與牙科,歸國以後,在廣州和香港開業醫牙疾,並著有《新發明牙科衛生書》(1904年出版)。 辛亥革命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的38年中,中國口腔科學有了明顯的發展,特別是臨床方面比前半個多世紀有較大的進步。從1911~1946年間,先後建立的10所牙醫本科與專科開設的口腔臨床課程及實習內容分析,口腔外科、冠橋與托牙修復,牙頜正畸、兒童牙科、口腔X線診斷等診治內容,基本上與國外近代口腔醫學相類似。
舊社會經濟基礎很落後,兒童牙科未得到應有的重視,僅在少數口腔教學醫院中設有專門為兒童進行牙病診治的治療室。19世末,Anggle氏對牙頜畸形防治方法提出一些理論,發表了錯頜分類法,對中國口腔正畸學很有影響。我國一些留學的牙頜正畸學家,回國後率先開展這方面的工作,由於條件的限制,僅局限少數青少年中的患者,很不普及,只能算奠定基礎而已。中國在20~30年代開始重視防齲工作,但由於條件所限,僅在少數小學的兒童中開展,牙病預防尚處於蔭芽階段。
1914年劉東生編《中國牙科大會記》所載每百萬人中,僅有牙科醫師一人。因為在1914年以前,中國尚無培養中國學生的牙醫學校。至1949年,已建立的幾所牙醫院校培養的畢業生總共不足700人(另一統計數為500名左右),而且只分布於幾所院校的口腔教學醫院及少數大中城市醫院的口腔科中。就全國而言,口腔醫學的「缺醫少葯」情況相當嚴重。由於舊社會政治經濟落後的影響,口腔醫學界少於交流,缺少統籌,更為導致其本身發展緩慢落後的結果。

閱讀全文

與口腔誰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
綜治辦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總結 瀏覽:903
知識產權局專業面試 瀏覽:75
馬鞍山市是哪個省的 瀏覽:447
馬鞍山市保安 瀏覽:253
股權轉讓樣本 瀏覽:716
工程管理保證書 瀏覽:198
社區矛盾糾紛排查匯報 瀏覽:352
新疆公共就業服務網登陸 瀏覽:316
侵權著作權案件審理指南上海 瀏覽:145
馬鞍山陸建雙 瀏覽: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