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發明挖比特幣

發明挖比特幣

發布時間:2021-07-16 16:03:01

『壹』 比特幣是誰發明

比特幣的概念創始人是中本聰。

2010年12月12日當比特幣漸成氣候時,他卻悄然離去,從互聯網上銷聲匿跡。

作為武士的後裔,中本聰出生於1949年的日本別府,母親詮子是個佛教徒,把他辛苦拉扯大,過得很貧窮。

1959年父母離異,中本聰的母親改嫁並帶著三個兒子移民到加州。中本聰和繼父處的不好,但根據他弟弟Arthur的說法,中本聰很小就展現出了在數學和科學上的天分,但也展現出了「薄情且興趣怪異」的一面。

中本聰畢業於加州州立理工大學,專業是物理。一畢業,他進入了休斯飛機公司(Hughes Aircraft),從事防禦和電子通訊方面的工作。後來,中本聰為美國軍方工作,他的這段經歷被列為國家機密,現在搜他的檔案,他的這段人生是一片空白。

2008年中本聰在互聯網上一個討論信息加密的郵件組中發表了一篇文章, 勾畫了比特幣系統的基本框架。2009年他為該系統建立了一個開放源代碼項目,正式宣告了比特幣的誕生。2010年12月12日當比特幣漸成氣候時,他卻悄然離去,從互聯網上銷聲匿跡。

『貳』 比特幣怎麼挖

比特幣節點互相連接時,會從對方處獲取自己沒有的交易。但由於比特幣長期積累天量的交易,兩個節點逐條對照你缺了哪些交易/我缺了哪些交易,是非常困難的事情。

為解決這一難題,中本聰發明了區塊鏈(Block chain)這一重要技術。節點藉助區塊(block)來同步交易,保證了所有節點數據的統一性,並通過競爭區塊打包權(也就是挖礦)的方式,保證了區塊鏈的唯一性。

① 區塊和區塊鏈
一段時間內的交易打成的一個包稱為區塊,比特幣全網平均每10分鍾產生一個區塊,每一個區塊都鏈接到上一個區塊,依次相連形成區塊鏈。


② 以區塊為單位同步交易數據
區塊從1開始編號,因此節點A連接節點B後,只要檢查雙方的區塊編號高度,就能方便地同步交易數據。例如節點A自己的區塊高度是100,發現節點B的區塊高度是110,則只要向B請求同步101~110這10個區塊即可。

③ 打包區塊的獎勵
為保證有節點打包比特幣交易,比特幣規則規定:打包交易的節點將獲得比特幣作為酬勞。
A、打包獎勵的一部分來自交易創建者支付的交易手續費(每KB交易大小100~1000聰手續費)。
B、另一部分來自初始2100萬個比特幣的分發,最開始獎勵是每個區塊50比特幣,之後每經過21萬個區塊(約4年時間)獎勵將減半一次,直到2140年左右區塊獎勵不足1聰為止,此時區塊獎勵總和為2100萬比特幣,這就是比特幣2100萬總量的來源(准確地說是 20999999.97690000個)。
2140年後打包獎勵將只來自於交易創建者支付的交易手續費。

④ 對區塊打包權的競爭
節點打包交易只需要消耗很低成本的網路和計算資源,打包獎勵的存在(目前每個區塊的打包獎勵25比特幣約為4萬元),使得有大量節點想打包交易。為保證區塊鏈的唯一性,比特幣規則規定:節點使用類似「扔硬幣」的方法爭奪交易打包權。節點不斷地扔硬幣,誰首先扔出符合規則的結果,誰就能獲得這個區塊的交易打包權,以及這個區塊的打包獎勵。

『叄』 比特幣是日本人發明的,挖比特幣很費顯卡,誰知道他在

說到底還是美國人

『肆』 比特幣是誰發明的

比特幣(復Bitcoin)的概念最初由中本制聰在2008年11月1日提出,並於2009年1月3日正式誕生。根據中本聰的思路設計發布的開源軟體以及建構其上的P2P網路。比特幣是一種P2P形式的虛擬的加密數字貨幣。點對點的傳輸意味著一個去中心化的支付系統

『伍』 比特幣是日本人發明的,挖比特幣很費顯卡,誰知道他在計算什麼

這個問題太奇葩了,本來不想回答,不過太奇葩了,我手賤啊。
1、比特幣是一個化名 Nakamoto的人開發的一款開源的P2P電子貨幣軟體,我更覺得Satoshi 是通過軟體實現了一種偉大的思想。讓貨幣的發行去中心化。你先去維基網路學習下吧,親:比特幣
2、現在還在用顯卡挖比特幣的人應該越來越少了,因為顯卡已經處於淘汰的過程中,現在挖礦主要是ASIC礦機,而且ASIC的競爭也日趨激烈,曾經的龍頭老大ASICminer都已經風光不再。關於挖礦是在計算什麼,請看潘志彪kevin的文章http://618.io/blog/2013/08/03/proof-of-work-and-mining/
3、憑什麼值700元一個。因為有人願意出700元人民幣買他,為什麼別人會買,你得去問買的人,目前看來買的人越來越多。另外比特幣沒價值,我不知道你的理由是?願聞其詳。
4、整個比特幣的賬目都是對全網公開的,每一筆比特幣交易都被保存在每一個Bitcoin-qt軟體的客戶端的文件中。人家公開了,你沒看懂。

『陸』 比特幣發明為什麼要以挖礦形式產生

挖礦是消耗計算資源來處理交易,確保網路安全以及保持網路中每個人的信息同步的過程。它可以理解為是比特幣的數據中心,區別在於其完全去中心化的設計,礦工在世界各國進行操作,沒有人可以對網路具有控制權。這個過程因為同淘金類似而被稱為「挖礦」,因為它也是一種用於發行新比特幣的臨時機制。然而,與淘金不同的是,比特幣挖礦對那些確保安全支付網路運行的服務提供獎勵。在最後一個比特幣發行之後,挖礦仍然是必須的。

挖礦是一種證明機制。

『柒』 誰發明了比特幣

中本聰抄,其實是一個網名,2008年11月,中本聰在一個隱秘密碼學討論小組中發布了他撰寫的名為《比特幣:一種點對點式的電子現金系統》論文。之後,2009年1月,中本聰成功開發出了比特幣系統,並進行了首次「挖礦」試驗,獲得了世界上第一個比特幣。

『捌』 怎麼才能挖到比特幣

剛才查了一下,截止到3月3日23點,比特幣現在是71976人民幣。最開始我知道它很貴的時候,我也問過這個問題,這玩意怎麼挖啊!

很多很多運算量非常大的礦機在運算中會產生大量的熱,因此要消耗非常多的電量用於降溫。

當然挖礦也可以小規模的弄幾台礦機進行挖礦,這時候可以加入礦場跟大家一起挖礦,礦場里的人無論誰挖到了,大家都根據自己配備扔骰子的速度分配下去,這樣可以保證更穩定的收入。

目前挖比特幣的人很多,因此對於礦機的算力有很高的要求。目前挖到一個比特幣的用電成本也要幾千美元。因此大家在投入的時候不要盲目,評估好收益風險再做定奪。

我是小雨哥,有問題可以關注我在下邊留言,大家一起探討。

『玖』 為什麼要抓比特幣發明人中本聰

沒有人要抓比特幣發明人中本聰,他沒有違法,只是他的身份一直都是個謎,沒有人見過他,所以很好奇是什麼樣的人能發明比特幣。

比特幣誕生於2009年,是全球最大的虛擬加密貨幣。比特幣發明者化名為「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其真實身份一直都是個謎。

閱讀全文

與發明挖比特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
綜治辦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總結 瀏覽:903
知識產權局專業面試 瀏覽:75
馬鞍山市是哪個省的 瀏覽:447
馬鞍山市保安 瀏覽:253
股權轉讓樣本 瀏覽:716
工程管理保證書 瀏覽:198
社區矛盾糾紛排查匯報 瀏覽:352
新疆公共就業服務網登陸 瀏覽:316
侵權著作權案件審理指南上海 瀏覽: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