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捕鼠器的發展歷史
有史以來,人類就和老鼠斗爭,人鼠之戰幾千年,在滅鼠活動中,人們創造了許多捕鼠工具和方法。
《禮記·郊特牲》記載,歲末臘祭,「迎貓,為其食田鼠也」。人們呼喚貓的到來,以便把田鼠都吃掉。
晉元帝大興年間,衡陽的區純做了一個飼養老鼠的游戲器具。它四周長有一丈多,開四個門,每個門前有一個小木人。裡面放進四、五隻老鼠,老鼠要出門,木人用槌槌老鼠。
《藝文類聚》卷九五引晉孫盛《晉陽秋》:「 大興中, 衡陽區純 作鼠市,四方丈余,開四門,門有一木人。縱四五鼠於中,欲出門,木人輒以推推之。」
《淮南子》中記載:「設鼠者,機動,發則得鼠。」
柳宗元的《三戒文》中記載:「闔門、撤瓦、灌穴、購憧、羅捕之,殺鼠如丘」。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寫道:「按竹弓射取」。
《南史》記載:「帝在東宮,便好弄,不喜書學……在宮嘗夜捕鼠達旦,以為笑樂。」
《沈括·夢溪筆談·極星測量》裡面有「舞鍾馗」捉鼠的描寫——《捕鼠木鍾馗》。
劉基在《郁離子捕鼠》中也有提到捕鼠。
清代姚瑩《捕鼠說》也有「籠以朱龕,絡以銅網,中作台,如演劇狀;有房有場,架二環如鞦韆也者。每龕雌雄各一,卧以白綿,飼以香米,以指擊龕,則鼠自房中左右出台,各就其環而跳走焉,觀者以為樂。」的描寫。
《清稗類抄》載:「鹽城有何姓才是其家主人自以為本命肖鼠也,乃不畜貓,見鼠,輒禁人捕。久之,鼠大蕃息,日跳梁出入,不畏人。」
首個「現代化」的鋼制捕獸夾出自16世紀末期,其後於Leonard Mascall的書中首次描述:「捕獸夾使用兩個環扣起來」而一典型的木板配彈簧的老鼠夾則於1910年時由一名來自約克郡列斯的詹姆斯·亨利·阿特金森發明。
「鼠」字在甲骨文里像一隻小老鼠張著嘴在咬東西;象形的鼠字,從商朝到秦朝1000多年的演變、發展過程中,變化不少,在秦朝小篆中已趨向符號線條化;隸書的鼠字是在小篆的基礎上演變來的,鼠頭變成方形,鼠腳和鼠尾還有點象形,但鼠的形象已不明顯了。
至於現代,各種老鼠夾、老鼠籠、粘鼠板、粘鼠膠、電貓、電子捕鼠器、老鼠引誘劑、驅鼠器、化學品滅鼠等等,不勝其數。
『貳』 針對老鼠的紅外線感測器
我記得,比較高檔的衛生間里就有那種紅外感應沖水潔具,就是男士小便池上用的。人一靠近就會自動沖水。距離也差不多是40厘米感應。也許你們可以參考一下。買潔具的地方應該有配件。對於老鼠看得見紅外光的問題,可以不用管它,老鼠沒那麼聰明的。
話說回來,你們很有想法啊,不過我想抓老鼠非得要用電子的東西嗎?這會把問題復雜化了。我認為,要把捕鼠器設計的很復雜是非常簡單的事,但是要想設計的簡單且有效就非常難了。記得在《我愛發明》上有一期是介紹自製捕鼠器的,獲獎者就是利用了最簡單的連續 蹺蹺板和單向門 方法,勝過了那些磁懸浮的,紅外的什麼「高科技"捕鼠器。
http://video..com/v?ct=301989888&rn=20&pn=0&db=0&s=8&word=%CE%D2%B0%AE%B7%A2%C3%F7%20%B2%B6%CA%F3%C6%F7&fr=ala0
這是視頻。可參考
『叄』 電腦滑鼠器的發明史祖是誰
1963年,恩格爾巴特在斯坦福研究所建立了發展研究中心,終於能追逐自己的夢想了。就在這一年,他用木頭和小鐵輪製成了最初的滑鼠。70年代,施樂公司不斷完善恩格爾巴特的發明。1983年1月,蘋果電腦公司推出的「莉薩」個人電腦,首先配置滑鼠。在專利證書上,滑鼠的正式名稱叫「顯示系統縱橫位置指示器」,但不知是誰把它叫做「滑鼠」,而且很快便流傳開來。
1997年人們為了表彰恩格巴特在人機交互方面的卓越貢獻,授予他計算機界最高榮譽――圖靈獎。
『肆』 發明家根據哪些動物器官發明了哪些東西
1.從令人討厭的蒼蠅身上,仿製成功一種十分奇特的小型氣體分析儀。已經被安裝在宇宙飛船的座艙里,用來檢測艙內氣體的成分。 2.從螢火蟲到人工冷光;
3.電魚與伏特電池; 4.水母的順風耳,仿照水母耳朵的結構和功能,設計了水母耳風暴預測儀,能提前15小時對風暴作出預報,對航海和漁業的安全都有重要意義。 5.人們根據蛙眼的視覺原理,已研製成功一種電子蛙眼。這種電子蛙眼能像真的蛙眼那樣,准確無誤地識別出特定形狀的物體。把電子蛙眼裝入雷達系統後,雷達抗干擾能力大大提高。這種雷達系統能快速而准確地識別出特定形狀的飛機、艦船和導彈等。特別是能夠區別真假導彈,防止以假亂真。 電子蛙眼還廣泛應用在機場及交通要道上。在機場,它能監視飛機的起飛與降落,若發現飛機將要發生碰撞,能及時發出警報。在交通要道,它能指揮車輛的行駛,防止車輛碰撞事故的發生。 6.根據蝙蝠超聲定位器的原理,人們還仿製了盲人用的「探路儀」。這種探路儀內裝一個超聲波發射器,盲人帶著它可以發現電桿、台階、橋上的人等。如今,有類似作用的「超聲眼鏡」也已製成。 7.模擬藍藻的不完全光合器,將設計出仿生光解水的裝置,從而可獲得大量的氫氣。 8.根據對人體骨胳肌肉系統和生物電控制的研究,已仿製了人力增強器——步行機。 9.現代起重機的掛鉤起源於許多動物的爪子。 10.屋頂瓦楞模仿動物的鱗甲。 11.船槳模仿的是鴨的蹼。 12.鋸子學的是螳螂臂,或鋸齒草。 13.蒼耳屬植物獲取靈感發明了尼龍搭扣。 14.嗅覺靈敏的龍蝦為人們製造氣味探測儀提供了思路。 15.壁虎腳趾對製造能反復使用的粘性錄音帶提供了令人鼓舞的前景。 16.貝用它的蛋白質生成的膠體非常牢固,這樣一種膠體可應用在從外科手術的縫合到補船等一切事情上。 17.樹葉的排列和悉尼大劇院的建設。 18.潛水艇和魚的沉浮。 19.響尾蛇能感知附近動物的體溫而准確捕獲獵物和紅外製導空對空響尾蛇導彈。 20.人們根據章魚發明煙霧彈。 21.根據蛋殼發現拱形的承受力量。 22.飛機飛行時產生的劇烈抖動是根據蜻蜓改善的。 23.變色衣服是學習蝴蝶上的鱗片。 24.防水衣服是仿荷葉造的。 25.滑鼠是仿老鼠的。 26.從長頸鹿將血液通過長長的頸從到頭部中得到啟示,設計出特殊的器械,使宇航員在失重狀態下,體內的血液也能正常輸送到離心臟較遠的下肢。 27.從鯨特殊的形體「流線體」得到啟示,改進了船體設計,提高了航行速度。 28.模仿袋鼠跳躍,發明越野車。 29.模仿某些貝殼製成外殼堅硬的坦克。 30.從魚類在水中自由升降得到啟示,發明了潛水艇。 31.模仿袋鼠的育兒袋,發明了育兒箱。 32.根據蝴蝶發明了迷彩服。
『伍』 納米老鼠「提修斯」是什麼
歷史上人類早就試圖讓機器擁有和人一樣的感覺能力。美國「資訊理論之父」香農,1950年製造了一隻機器老鼠,取名為「提修斯」。它藉助地板上的許多磁鐵和電路,能夠從迷宮中探路而走,以最短路線通過迷宮。也是在1950年,英國神經學家沃爾特製造出很有名氣的機器烏龜,它是能夠自動行走的機器玩具。它身上有一個光電管作眼睛,光電管是一種受到光照射即可產生電信號的元件。它身上還有兩個電動機,機器烏龜就靠電動機驅動輪子移動。在有電時,它可以前後爬行,還可以轉圈,也能避開光源。如果電用完了,它能向著有光的地方爬去進行充電,充完電後再退回來。
1977年,美國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協會舉辦了機器小老鼠走迷宮競賽。迷宮由許多圍牆構成走道,有不少死胡同。小孝鼠從進口向里走,開始找路。它身上帶有感測器,能感覺出是否碰上圍牆。它是由電動機驅動身子下的輪子進行移動的,它身上有微電腦,由電腦計算出最短的路徑。電動機和感測器向電腦提供行走了多少路程,電腦根據這些數據和程序產生控制信號,控制輪子前進和轉彎,使小老鼠以最快速度走到終點。這一例子,說明了機器人正在不斷向智能化發展,微型機器也是這樣。科學家設計了一種由納米電子材料製成的微型商務智能機器只有一張名片大小。
要想讓納米機器人擁有各種各樣的能力,就要給它們裝上各種器官,科學家研究出了納米耳、納米鼻等,將來把它們裝在納米機器人上,那麼這些機器人可能真的就成了「超級小人」了。
下面就讓我們看看這些微小的感官是什麼樣的:
納米耳
你的聽力足夠靈敏嗎?任何細小的聲音都逃不過你的耳朵?這是做不到的。然而科學家們正在研製一種人工耳:納米耳,它的敏銳度甚至能夠把細胞所發出的雜訊分辨出來。
這並非痴人說夢。美國航空航天噴氣推進實驗室的諾卡教授用模仿人耳的方法來製造納米耳。在入耳中,耳鼓所接受的聲音經過三塊骨頭傳到耳蝸,耳蝸內部有一排排毛細胞,細胞上部是一簇簇細絲,稱為靜纖毛。聲音振動使耳蝸中的液體活動,使這些靜纖毛飄盪;每次靜纖毛晃動,都觸發被大腦理解為聲音的脈沖。諾卡教授和他的同事發現:碳納米管十分適於做人造靜纖毛,而且比鑽石還耐用。另一位教授發明了像草皮種植場種草那樣種植碳納米管的方法,使它大量被製造,用於生長納米耳。
實驗已證明,這種納米耳靈敏度大大超過人耳纖毛的潛力。耳朵里的纖毛直徑為100納米左右,長度是一兩個微米,而現在製造的納米耳直徑只有幾納米,長度卻有60微米,真可謂是又細又長。這樣就使得這種納米耳的靈敏度增高許多。也許有一天,這種人工耳可置於人體血液循環中,作為流動的納米聽診器,專門監聽細胞功能失調,甚至可以聽到癌細胞所發出的清晰聲音。這種納米耳完全生產並投入使用大概還需要一段時間。
納米鼻
美國斯坦福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用納米碳管製成納米鼻,可以用來探測有毒的二氧化氮和氨氣。科學家希望這一發現將引出新一代的環境探測器,並在環保領域大顯神威。二氧化氮和氨氣會導致溫室效應和酸雨,因此它們在大氣中的含量必須被實時監測。工程師們還需要准確探測這些氣體在某些地方的濃度,例如測量燃煤工廠中這兩種氣體的濃度可以檢測除污系統的有效性。但是,現有的探測技術成本高,不便移動作業,且所需溫度高。用納米碳管製成的探測器就可以解決這些問題。
研究人員發現,當碳納米管暴露於二氧化氮中時,通過它們的電流增大;當暴露於氨氣中時,電流減小。盡管現在還不能確定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電流的變化,一種解釋是氣體分子釋放或吸收電子,從而使納米管的電阻發生改變,但這不妨礙人們對這種變化的應用。納米鼻探測器由兩端聯接著金屬導線的碳納米管組成,與現有探測器不同的是,它可以在室溫下工作,造價低廉,並且體積微小,只有3微米長。在用微晶元進行化學分析的「晶元實驗室」中可以找到用武之地。一般來說氨氣很難探測,而且氨氣污染越來越嚴重,有了這種探測器就太方便了。一位環保工程師也認為,對二氧化氮進行監測很有價值,但是在原來的技術條件下難以進行,而「新的納米鼻探測器有用極了」。目前,研究人員正在尋求商業合作夥伴對它進行開發。但是,這種探測器還有一些缺陷需加以改進,如:恢復時間慢,它測定一個氣體樣本後需等12小時才能再次使用;另外,還可根據用戶需要改造這種探測器,使它具備更多的功能。例如,科研人員已在用它探測一氧化氮方面取得了一些進展。
納米溫度計
測量比針尖還細小很多的物體的溫度並不容易,最近日本科學家利用納米碳管研製出一種微型溫度計,它可以測量50~500℃之間的溫度,預計在微觀環境中將有廣泛的應用。
日本物質材料研究機構的科學家在最新一期的英國《自然》雜志上報告說,他們在直徑為75納米的納米碳管里充人金屬鎵液體,對它加熱,然後冷卻。結果發現,在50~500℃之間,納米碳管中鎵液柱的高度隨溫度呈均勻變化,就像普通溫度計里的酒精或水銀液柱的高度變化一樣,液柱最長可以達到10微米。
金屬鎵的熔點為29.78℃,沸點為2403℃,用液體鎵作為測溫液體,可以測量的范圍很大。此外,用於製造納米碳管的材料是石墨,它在50~500℃之間體積隨溫度的變化極小,因此納米碳管本身的直徑和長度變化可以忽略不計,測量精確度較高。
測量溫度是科研和工業生產等領域的基礎工作之一。目前,包括晶體管等在內的很多器件尺寸越來越小,這對在微觀環境中測量溫度提出了新要求。日本科學家的這一成果有望為滿足這一要求提供新手段。另外,這一成果本身也是在納米技術領域的有益嘗試。
將來把這些感測器裝到納米機器人身上,他們就能聽、能聞還可以感知冷熱,這樣以後甚至可以創造出智能型的納米機器人。
『陸』 那位科學家根椐老鼠的什麼本領發明了滑鼠
美國科學家來道格拉斯·恩自格爾巴特,滑鼠的發明跟老鼠沒有直接的關系。
滑鼠是1964年發明的。60年代初,他在參加一個會議時隨手掏出了隨身攜帶的筆記本(可不是筆記本電腦哦),畫出了一種在底部使用兩個互相垂直的輪子來跟蹤動作的裝置草圖,這就是滑鼠的雛型。到了1964年,道格拉斯·恩格爾巴特再次對這種裝置的構思進行完善,動手製作出了第一個成品。因此道格拉斯·恩格爾巴特也被稱為「滑鼠之父」。
當時還沒有「滑鼠」的名稱,這個新型裝置是一個小木頭盒子,裡面有兩個滾輪,但只有一個按鈕。它的工作原理是由滾輪帶動軸旋轉,並使變阻器改變阻值,阻值的變化就產生了位移訊號,經電腦處理後屏幕上指示位置的游標就可以移動了。
由於該裝置像老鼠一樣拖著一條長長的連線(象老鼠的尾巴),因此,道格拉斯·恩格爾巴特和他的同事在實驗室里把它戲稱為「Mouse」,他當時也曾想到將來滑鼠有可能會被廣泛應用,所以在申請專利時起名叫「顯示系統X-Y位置指示器」,只是人們覺得「Mouse」這個名字更加讓人感到親切,於是就有了「滑鼠」的稱呼。
希望能幫到你,有問題請追問……
『柒』 自製捕鼠器的製作方法
礦泉水瓶、到、橡皮筋、紅繩、一次性筷子、壓書釘、花生米。
操作方法
01
准備好材料,用刀把礦泉水瓶用刀劃開一大半,留一點,確保老鼠可以進入。
02
在水瓶上轉兩個洞,把一次性筷子插進去。
03
再轉兩個洞,也把筷子插進去。
04
把兩個橡皮筋套在筷子上,把筷子長的部分剪去。
05
在底部穿一個洞。
06
用紅繩把瓶子口部繫上。
07
量一下紅線到底部的位置,把紅線打結。
08
用壓書釘把食物困住。
09
把食物從瓶內穿入到底部,把紅線勾住。
10
自製捕鼠器就成功了。
『捌』 我愛發明捕鼠器觀後感
文/孫宇婷
一天,吃完晚飯,我無聊地坐在沙發上,更換著電視頻道。哎!這個時版間段,不是無聊權的韓劇,就是沒意思的新聞!突然,我調到中央電視台,我剛想繼續換台,可轉念一想,反正沒什麼好看的節目,不如就看一看關於科學知識的節目吧!
我打定主意,只見主持人神采奕奕地走上舞台,他說:「電視機前的觀眾朋友你們好!我是主持人,歡迎收看《我愛發明》。」
一段熟悉大的開場白後,主持人宣布了今天的主題:滅鼠。他說:「老鼠到處偷吃糧食,人人一提到它都恨的咬牙切齒。現在,光靠捕鼠器和老鼠葯已經沒有用了。快來看看今天的發明家有哪些妙招吧!」
首先是王老漢,隨後是李大伯和張先生陸續登台。他們接受了實地考察。到專家點評的時候了,他指出了前兩種捕鼠器的短處,和我的看法差不多:這兩樣捕鼠器一次只能捕捉一隻老鼠,而且生產成本過高。
相比之下,張先生的發明製作簡單,一次可以捕捉好幾只老鼠,所以這一期的「發明之星」是張先生。
《我愛發明》讓我不再看幼稚的動畫片,枯燥無味的電視劇,用趣味引發我的思考,向著「科學小達人」前進。
(作者:山東臨淄區管仲小學 指導教師:李明輝)
『玖』 電子驅鼠器配套使用的老鼠逃生通道,有這種發明嗎
那估計你用的驅鼠器效果不是很好了,我自己用過優霸的,還是蠻有效果的。市場很多都是假的
『拾』 寫專利時老鼠捕捉器屬於什麼領域
技術領域寫法沒那麼多要求,按照自己理解寫即可。參考寫法(僅是建議,酌情修改):屬於害蟲捕捉設備技術領域,或者寫為動物捕捉設備技術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