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以色列是如何創造舉世聞名的農業奇跡的

以色列是如何創造舉世聞名的農業奇跡的

發布時間:2021-07-16 12:23:50

㈠ 以色列因其發達的農業,獲得了那些美稱

: 以色列每年都推出新的滴灌技術與設備,現在從滴灌技術中又派生出埋藏式灌溉以及噴灑式灌溉、散布式灌溉等灌溉方式
以色列位於亞洲西部。毗鄰巴勒斯坦。東接約旦,東北部與敘利亞為鄰,南連亞喀巴灣,西南部與埃及為鄰,西瀕地中海,北與黎巴嫩接壤。海岸線長度198公里。
根據1947年聯合國關於巴勒斯坦分治決議的規定,以色列國的面積為1.52萬平方公里。1948-1973年間,以色列在四次阿以戰爭中佔領了大片阿拉伯國家領土,80年代以後陸續部分撤出。目前以色列實際控制面積約2.5萬平方公里。 人口801.8萬(2013年4月),其中猶太人約佔75.3%,其餘為阿拉伯人、德魯茲人等。建國時在特拉維夫(TEL AVIV),1950年遷往耶路撒冷(JERUSALEM)。 希伯來語和阿拉伯語均為官方語言,通用英語。大部分居民信奉猶太教,其餘信奉伊斯蘭教、基督教和其他宗教。
以色列北部是加利利山,在加利利山以東為約旦河谷。在加利利山以西為狹長的沿海平原,從黎巴嫩邊境一直延伸到南部。加利利山向南俯瞰著埃斯德拉隆谷或埃梅克谷,埃斯德拉隆以南是高原。高原以南是內格夫。
沿海地區為典型的亞熱帶地中海型氣候。夏季炎熱乾燥,溫度在32~38℃之間。冬季溫和濕潤,最低氣溫4℃左右。以色列降雨少,一般在400~550毫米。降雨主要在冬季的12月至來年3月,6、7、8三個月根本無雨。降雨量各地區差別也很大。加利利年降雨量在1000毫米以上。以色列越往南雨量越少。從全國看,60%屬乾旱地區,20%為半溫潤區(北部),50%國土降雨少於150毫米。耕地主要分布在北部濱海平原、加利利山區以及上約旦河谷。
一、農業發展歷史
以色列農業奇跡得益於正確的發展戰略。建國50年來,以色列農業是推動經濟發展的杠桿,農業和整個經濟的發展相輔相成。其農業發展大致經歷了3個階段。
第一階段從50年代開始,農業開始大起步、大發展。建國初,以色列處於戰爭環境,大量移民從國外湧入,經濟面臨巨大壓力,農業成了當時經濟恢復和發展的支柱。以色列在全國墾荒、興建定居點,目標是糧食和農副產品自給自足。當時,以色列軍事開支負擔沉重,但仍優先滿足農業投資。1952年以色列引種棉花,用10年時間解決了穿衣問題,棉花單產世界第一,棉花出口創匯僅次於柑桔。1953年以色列開始建北水南調輸水工程,開發沙漠。
第二階段從60年代開始,滴灌推動農業革命,建立高效市場機制。60年代初,以色列土地開墾飽和,農業單產徘徊,沙漠改造緩慢。以色列開始探索科技發展農業的出路,60年代中期發明滴灌後,國家立即大力扶持,農業革命找到突破口,農產品產量直線上升,沙漠改造突飛猛進,可耕地持續增加,農業面貌根本改觀。
第三階段從80年代開始,農業實現產業化。根據國際市場和本國自然條件,以色列70年代開始改變農業生產結構,從以糧食生產為主,轉向發展高質量花卉、畜牧業、蔬菜水果等出口創匯的農產品和技術,用高科技、現代管理不斷提高農業效益,形成高投入、高科技、高效益、高產出的特色,建成了一整套符合國情的節水灌溉、農業科技和工廠化現代管理體系。
二、農業生產現狀
以色列耕地少,自然條件惡劣,但由於科技興農,使農業獲得令人矚目的發展.農業發達,科技含量較高,高附加值,其滴灌設備、新品種開發舉世聞名。
以色列分為10個農業區。主要農作物有小麥、棉花、蔬菜、柑橘等。糧食接近自給,水果、蔬菜生產自給有餘並大量出口。畜牧業主要飼養豬、牛、羊(綿羊與山羊)、鵝、鴨、火雞、蛋雞等,產品率比較高。主要畜產品均已達到世界上等水平。
政府用價格、貸款等市場調節機制進行宏觀調控,並通過低息貸款等方式支持創匯農產品,體現發展出口型農業的戰略。農業部負責宏觀指導、規劃、市場預測、分配產額、大型基建、區域開發、提供貸款、農業科研和對外合作等。
以色列只有中北部約20%的土地適宜耕種,其中水澆地佔48%。主要農作物有小麥、玉米、棉花、柑桔、葡萄、蔬菜、和花卉,產量最多的是柑桔。盡管以色列的自然環境差,水源匱乏,可耕地面積有限,但以色列人通過將不毛之地改造成肥田沃土的方法,使可灌溉土地增長了8倍,占可耕地面積的49.5%;農業種植區已由400個增加到750個。但由於以色列正朝城市化發展,農村人口已由12%下降到6%。
通過興修水利,使用先進技術,提高機械化程度,農業獲得迅速發展。糧食已基本自給,水果、蔬菜和花卉除了滿足國內需要外,還出口到歐、美市場。棉花單產水平是世界最高的,水果和蔬菜單產水平,在世界也位居前列或中上等在世界上具有相當的競爭能力。
三、三種體制並存
以色列的農業組織至今有並駕齊驅的三種形式:公有制集體農庄 — 基布茲、合作社 — 莫沙夫、個體農戶 — 莫沙瓦。政府對它們一視同仁。
基布茲是1909年東歐移民為了在艱難的環境中生存,而在加利利湖邊創建的。這種模式發展迅速,現在以色列有270個基布茲,每個基 布茲的人數從50至2000人不等,人們在「平等、公有、自願」的原則下,實行「各盡所能,各取所需」,衣、食、住、行全部包干,每戶一幢小樓。隨著經濟的變革,基布茲也在變革,有些基布茲也發放部分生活費,經營范圍也從農業擴大到工業和服務業。
莫沙夫1921年始創於傑茨雷埃勒,現有400多個。每個莫沙夫有60至100農戶,各個家庭農場是獨立的,房屋、田地、收入歸農戶所有,平時各農場相互協作,相互提供經濟和社會服務,農忙時雇短工,集體合作社負責供銷、教育、醫療、文化等。新建村落由農業安置規劃中心和猶太人服務社共同規劃,政府向他們出租土地。
莫沙瓦是個體農民組成的團體,他們就地組織自己的產品市場,進行農資交易。
三種體制各有所長,共同創造了以色列的高效農業。
市場競爭促使傳統農業向農業產業體系轉化。農戶們根據規劃核算成本,預測市場,簽訂產銷合同,他們只管精心種植。種植之外的加工、采購、財政、購銷等繁瑣的農業服務由區域合作組織承擔。農產品銷售依靠專業內銷、外銷組織,它們是獨立核算的企業。全國農產品內銷組織「努瓦」有職工7000多人,負責70%以上的農產品收購、加工和批發。以色列農產品出口組織於1957年成立,負責2萬農戶的出口,年底農戶參與利潤分成。它在國外設辦事處,推銷產品,反饋市場信息。
四、農產品對外貿易
(一) 概況
以色列在建國初期,80%的糧食靠進口,目前已基本實現自給自足。除此以外,主要進口產品包括動植物油、糖、牲畜、肉類、水海產品、咖啡可可及木材等。糧食進口實際上靠農產品出口來支付。由於歷史和政治的原因,以的經貿合作夥伴主要為歐美。以與歐盟、美國均簽有自由貿易協議,加上地域因素的影響,雙邊農產品貿易合作關系尤為密切。
水果生產在以色列農業生產中佔有重要地位,它占以色列全部農業生產的15.1%(2005年)。在以色列水果生產中,柑橘是主導產品。僅柑橘生產一項就在其全部農業生產中佔有6.5%的份額。出口地區主要是西歐、日本和美國。多種多樣的氣候條件,使以色列在水果旺季剛開始和結束時都可以採摘到水果,甚至過了旺季,也能採摘。這樣,在市面上就能長期有水果可賣。
鱷梨是以色列主要的出口水果。以色列是世界上鱷梨年人均消費量第二大的國家,僅次於墨西哥。85%供出口外銷,其中2/3以上出口法國,其餘則銷往英國、德國、瑞士、斯堪的那維亞半島諸國。鱷梨是一種堅韌耐久的果樹,在以色列本土除加利利山區和內格夫沙漠外,其他地區均可生長。鱷梨成熟後,不必及時收摘,可讓其留在樹上達六星期之久而不腐爛變質,因此既可不必突擊僱工搶收,也無需為了爭取時間必須空運國外出售,從而可以大量節省開支和運費。
以色列是世界上主要的香蕉生產國出口大量的香蕉種苗。以色列為生產高品質的香蕉研究開發出了細胞組織培育方法,它能使無論是品質還是抗病性都是最優異的品種,准確地進行再生。
(二)農產品進口關稅及非關稅措施
1.關稅措施
需繳稅的商品稅率一般為8-12%,鮮活產品及加工後食品關稅較高,有的超過200%。
2.非關稅措施
(1)以進口管制主要包括禁止進口、數量限制和進口許可證三類。
①禁止進口。以禁止進口有損公共道德、健康、安全等方面的產品,禁止進口未按猶太教教規製作的肉及肉產品,不允許從與以沒有外交關系的17個國家進口商品。
②數量限制。目前,以僅對一些農產品和破壞臭氧層的物質實行配額限制。
③進口許可證。以對125項大類產品的進口實施許可證限制,農產品中活動物及動物產品類受限最多。申請進口許可證的進口商必須是以公民或在以注冊的公司。
(2)以色列在安全、環境、衛生、檢驗檢疫等方面的要求.
①以安全、環境、消費者保護等方面對進口商品制訂了一系列強制和非強制標准。其中,強制標准大多用於食品、飲料、煙草等,所有企業必須遵照執行;非強制標准則主要起指導和參考作用。
對於適用強制標準的產品,進口產品與本國產品的檢驗程序有所不同。進口產品大多在港口接受檢驗,而本國產品則為市場檢驗。進口商若獲得標准局發放的標准標志,其進口的產品可不需另行檢驗而直接進入以色列。對於未獲得標准標志的進口商,其進口產品需接受類型審批及檢驗。
②衛生、檢驗檢疫及健康規定適用於以下產品:飼料、植物及植物產品、活動物、生肉及製品、動物產品、疫苗、血清、微生物、動物飼料和蜂蜜產品等。
進口家畜必須附有出口國官方獸醫辦公室簽發的衛生證明,證明在發貨前6個月之內該地區無傳染性疾病並且該批家畜不曾染病;冷凍或冷藏肉類的衛生證書須證明該肉類可供人類食用,且在裝運前一直得到正常的冷凍或冷藏;獸皮及動物的部位(皮膚、骨頭、蹄、毛、毛發和剛毛)的進口也需衛生證書;所有植物繁殖原料(包括種子)和大部分植物和材料、新鮮水果、蔬菜、部分干水果、堅果和切花均需衛生證明和/或進口許可。
為保護公共及動物健康,以根據各國的監控措施、瘋牛病發病紀錄等一系列指標來對各國進行分類。
(3)猶太教規的特殊要求
猶太教律法對食品有一些特別規定。如進口商想在以推銷帶有Kosher(按猶太教規定製作的食品)標記的食品,必須獲得由猶太教大拉比簽發的證書。但獲得Kosher證書手續相當繁瑣,企業不但要滿足猶太教中規定的從屠宰到加工的一系列要求,而且每年要請拉比赴工廠現場考察檢驗約一個月,企業支付所有交通、住宿及一定的檢驗費。獲得拉比認可後,企業才可獲得有效期為一年的Kosher證書,且需每年更換,成本相當高。
(4)標簽和包裝要求
以對商品有嚴格的標簽及包裝要求。貨物標簽必須列印、粘貼或以其它方式附在貨物或包裝之上。進口貨物必須註明原產地、生產商名稱和地址、進口商名稱和地址、成分含量、重量及體積等。標簽應使用希伯萊語,並可附英文標簽(其字體不應大於希伯萊語字體)。
五、農業技術水平
以色列農業的迅速發展,是同科學技術的應用和推廣分不開的。以色列農業機械化、化學化、電子化的水平都比較高。
以色列將先進的電子技術應用到農業機械方面,發明一種安有計算機和自動裝置的拖拉機。其特點是,能完成從犁地、種植到收割的全套田間作業,並以最經濟的辦法保持燃料消耗和操作速度,既提高了勞動生產力,又提高了經濟效益。
由於實行機械化、應用先進技術,以色列在興修水利、改造沙漠、提高勞動生產率方面,取得很大成績。為了生存、移民和農業的發展,以色列政府竭盡全力發展水利。以色列政府一成立就制訂法律,宣布水資源為公共財產,並建立專門管理機構加以控制。一方面,充分利用地下水和雨水,把它們從北部的太巴列湖引到乾旱貧瘠的南方內格夫沙漠地區,輸水總渠長達300公里,並將原有的小規模、短距離地區性水利系統連接成網;另一方面,修建了金奈勒將一內格夫輸水系統,道過直徑為2.74米、長為145公里的混凝土管道,將約旦河水和其它水資源納入太巴列湖,再從太巴列湖將水輸送到南部。開鑿了一條從黎巴嫩利達尼河哈爾達利橋,經黎以邊界到太巴列湖的隧道。為了尋找水源,還利用城鎮工業和生活廢水,實行凈化,對地下豐富的鹹水資源進行淡化,並試驗人工降雨。
為了節約用水,以色列基本不用漫灌、溝灌和畦灌等常規方法,自80年代以來,滴灌已普遍應用。主要用在水果、蔬菜、花卉和棉花種植上。以色列的實踐證明,滴灌除節水外,投資並不比噴灌高,而且對地形、土壤、環境的適應性強,不受風力和氣候影響,肥料和農葯可同時隨灌溉水施入根際,並可防止產生次生鹽漬化,消除根區有害鹽分作用。以色列發展自控灌溉技術。這種自控體系可提供農田中所需溫度、濕度、蒸發量、用水量、施肥量等信息,並對作物所需水、肥和農葯及時進行遙控供應。以色列由電子信息處理的滴灌和噴灌技術,居世界領先地位。採用這種技術對較短乾旱期作物的生長,對葡萄園、柑橘園的灌溉,及對種植較密的多年生植物如洋薊、香蕉等的生長最為有利。
以色列還採用滴灌技術將內格夫沙漠地區含鹽鹼度較大的水灌溉棉花、西瓜、番茄、椰棗等作物。這種方法不但節省化肥和農葯,節約50%以上的用水和能源,還能減少鹽分集結,提高產量一倍。在內格夫中部和南部一些地方,由於採取滴灌技術,使作物產量成倍增長,早已實現冬季蔬菜的輸出。以生產灌溉設備著稱的魏茲曼企業有限公司使用計算機可設計最有效的灌溉系統裝置計劃圖,提供有關土地使用、灌溉、有效利用水、控制流速、流量、壓力等信息。多年來,由於土壤得到改良,灌溉面積不斷擴大。
為了保持冬季出口果蔬土壤的溫度和水分,廣泛利用聚乙烯薄膜製造小溫室,也是以色列農業技術的特色。農業工人先用機器將薄膜鋪到播種行上,使土壤保溫,然後用播種機經過薄膜燒成的孔洞進行播種,最後用機器把半環形鋼絲架插入土中,在架上鋪上塑料,形成半圓形長條臨時溫室。開春後,揭去第二層薄膜,讓作物進入大自然中生長。這種臨時溫室如在夏季土壤濕度高的土地上使用,還能防治真菌病(如棉花和番茄萎蔫病)、輪枝菌病和鐮刀病菌。為了保持農業增產,以色列科學家還利用天然除蟲菊酯,開發合成除蟲菊酯,研製出一種無毒葯劑,既能殺蟲,叉能除草,也適於穀物長期保存。
以色列科學家十分注重結合自然條件,培育農畜產品新品種。目前已培育出適宜於內格夫沙漠地區鹹水生長的小麥、洋蔥、西瓜和番茄,以及用海水灌溉的灌木叢,並培育了以這種灌木叢為主要飼料的羊種。此外,還培育了適宜於亞熱帶養殖的雞種,以及含脂少(僅為3.1%)、乳量高的以色列弗里斯牛,還培育出結果期提前一倍、需水量減少1/3的矮桿柑橘新品種,這種矮桿果樹耐旱,便於澆灌、剪枝和收摘,被認為是種植酸甜類水果的一場「革命」。柑橘矮化的方法,是在嫁接時利用病毒使砧木矮化,栽植密度從原有的1公頃400株增為1000株,一年即可結實。為了抵禦病害,以色列培育出抗花葉病毒和白粉病(乾旱氣候易於引發的病害)的黃瓜和甜瓜,抗輪枝菌病、鐮刀菌病和線蟲病的番茄、以及熱帶耐霜霉病的萵苣等。他們還把對植物病害有天然免疫性的野生穀物(野小麥、野燕麥、野大麥)和非野生穀物進行雜交,培育出對谷銹病、白粉病和其他寄生病有天然抵抗力的高產作物,並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專門儲存野生谷類的植物種質庫,擁有8萬種不同遺傳型種子。具有天然免疫性能的燕麥品種,能使產量提高30%。從以色列出口的種子,必須通過特拉維夫植物保護局,進行熏蒸消毒,發給植物衛生證書。進口種子也必須由該局驗收,並要求發給衛生證書。在畜牧業方面,已研究出用疫苗防治家畜血液寄生蟲病(如貝巴斯蟲病、邊蟲病、泰勒蟲病)的方法,疫苗冷凍顆粒在田間稀釋後,即可發揮免疫功能。這一系列的優質農產品無一不是農業高科技的成果
隨著農產品的增長與科學技術水平的提高,農產品的加工、利用也日益得到發展。出口的食品加工業,不僅有胡蘿卜、洋蔥、土豆、胡椒、甜菜、菜豆、韭蔥、洋白菜、花椰菜、茴香等脫水蔬菜,而且開辟專門基地種植柑橘、製作軟飲料、果醬、糖果汁和葯品配料,還有橄欖油與可作化工用品和食品佐料的香料油。
為了提高國際市場上的競爭能力,以色列政府大力加強對出口加工食品的研究與開發,在營養、美味、包裝和保管方面攻關。在發展柑橘類食品的同時,正在重點發展燒烤食品、豆製品、魚蝦食品。為了食品工業多樣化,還確定發展冷凍食品魚和半加工品、天然保健食品、高熱量食品、方便食品、機關食品、少數民族食品與鑒賞家食品、香料與莖葉食品、食品配料、水產養殖食品、食品粉等。目前,以色列不僅將計算機技術應用於按重量、大小、顏色挑選水果,還應用於挑選家禽。科研工作者正試驗用太陽能作凈化水的處理,研製利用太陽能作動力的渦輪機,用畜糞發酵產生的沼氣作燃料的發電機。
農業科技還包括間接服務。如,放射性氡確定水源水齡,水齡大就不宜作為農用穩定水源;長鏈乙醇取代銀碘化合物,可提高人工降雨量15%;電滲析薄膜能凈化化肥污染;加工技術使農產品增值5倍以上;等等。

㈡ 以色列農業為什麼這么牛

以色列國土面積2.2萬平方公里,只有兩個天津市大,其中2/3是沙漠。可是,以色列卻在沙漠上創造出了震驚全球的農業奇跡——果蔬占據歐洲市場40%以上,農業生產效率高達日本的50倍,一個以色列農民可養活113人(中國一個農民只能養活4人)。以色列農業世界聞名,其原因在於先進的農業及農業機械化技術。高登亞太近期的以色列農業考察會帶國內企業家們參訪適合中國市場發展的以色列農業科技公司,如農業灌溉、水肥一體化、農業生態、農用機械、水產養殖、農場運營、有機農業、種子和繁育等

㈢ 以色列是如何創造舉世聞名的農業奇跡的。

以色列農業奇跡得益於正確的發展戰略。建國50年來,以色列農業是推動經濟發展的杠桿,農業和整個經濟的發展相輔相成。其農業發展大致經歷了3個階段。
第一階段從50年代開始,農業開始大起步、大發展。建國初,以色列處於戰爭環境,大量移民從國外湧入,經濟面臨巨大壓力,農業成了當時經濟恢復和發展的支柱。以色列在全國墾荒、興建定居點,目標是糧食和農副產品自給自足。當時,以色列軍事開支負擔沉重,但仍優先滿足農業投資。1952年以色列引種棉花,用10年時間解決了穿衣問題,棉花單產世界第一,棉花出口創匯僅次於柑桔。1953年以色列開始建北水南調輸水工程,開發沙漠。
第二階段從60年代開始,滴灌推動農業革命,建立高效市場機制。60年代初,以色列土地開墾飽和,農業單產徘徊,沙漠改造緩慢。以色列開始探索科技發展農業的出路,60年代中期發明滴灌後,國家立即大力扶持,農業革命找到突破口,農產品產量直線上升,沙漠改造突飛猛進,可耕地持續增加,農業面貌根本改觀。
第三階段從80年代開始,農業實現產業化。根據國際市場和本國自然條件,以色列70年代開始改變農業生產結構,從以糧食生產為主,轉向發展高質量花卉、畜牧業、蔬菜水果等出口創匯的農產品和技術,用高科技、現代管理不斷提高農業效益,形成高投入、高科技、高效益、高產出的特色,建成了一整套符合國情的節水灌溉、農業科技和工廠化現代管理體系。

㈣ 以色列是如何創造舉世聞名的「農業奇跡」的

淡水凈化,綠洲農業

㈤ 以色列的主要農業特色、成就

以色列是中東實現科學灌溉的國家。以色列地處沙漠地帶邊緣,水資源匱乏。嚴重缺水使以色列在農業方面形成了特有的滴灌節水技術,充分利用現有水資源,將大片沙漠變成了綠洲。不足總人口5%的農民不僅養活了國民,還大量出口優質水果、蔬菜、花卉和棉花等。 以色列被視為是中東地區里經濟發展、商業自由、新聞自由、和整體人類發展度最高的國家。 以色列人口700萬,天然資源屈指可數,而且敵國環伺,卻能突破逆境,成為全球經濟重鎮,2003年以來每年經濟成長率5%。 以色列成功的要素,一是近年改走自由市場政策,二是創投企業家精於創辦科技公司,然後不是上市,就是高價出售。這個模式的經濟潛力到達極限後,以色列發揮其善於創新的文化精神,更全面向全球,特別是新興市場,行銷其科技,續創經濟新境。 以色列立國時期的經濟是以農業為基礎的社會主義經濟,數十年內的出口大宗都是農產品,但強敵環伺,使以色列的 海法「船型大廈」
軍事硬體和軟體都走在世界前端,化為民用並且全球化之後,成為電子監控系統和無人飛機的龍頭。

㈥ 從以色列發展農業的奇跡中,我們得到什麼啟示

今天恰好聽了猶太智慧的講座,我認為以色列農業的發展關鍵在重視技術種植,他們講科學,因地制宜注重發展,求真務實,農業實現了現代化 ,且農業法律健全,制度完善。以色列絕大部分地區為乾旱、半乾旱地區,農業採取滴灌技術,大力興修水利並發展節水新技術,節省了水資源。滴灌不僅節水而且對土壤、環境的適應性大有提高,施肥和農葯可同時隨灌溉水施人根系,使作物產量成倍增長。

㈦ 以色列人之所以能創造農業奇跡主要依靠什麼_

因為以色列的農業使用了滴灌技術。
傳統的灌溉方式,水資源利用率只有15%,而採用滴灌技術,特別是地下滴灌技術把水資源利用率提高到95%。同時,滴灌技術大量節省了人力。這里沒什麼不能種。

㈧ 以色列為什麼能創造了農業的奇跡我所見到的資料大多從某個側面去談,但我需要能夠比較全面系統的答案。

我覺得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環境差,被逼無奈;二是民族頑強聰明,沒被逼死。

猶太民族從亡國到復國,創造了世界歷史上的奇跡。單單這一點就令人無比敬佩,比起慕容復之流不知強了多少倍。但是敬佩歸敬佩,復國畢竟不是到網路上提問,總體上說還是一個難度比較高的任務。所以盡管猶太民族非常優秀,也沒牛到復國時滿世界隨便挑地理位置的地步。費了半天勁搞到最後,只好免強佔了一片三不管的不毛之地地帶落了戶。即使這樣,這片基本是沙漠的貧瘠土地佔的也不消停。因為這塊地處於阿拉伯世界的包圍之中,經常有國家上門來添堵。所以以色列的現實情況就是這樣:國土狹窄貧瘠,嚴重缺水,鄰居們根本指望不上。我猜想,即使鄰國能指望的上,大部分糧食和農產品可以隨便進口,以色列也不會放棄發展本國的農業。因為糧食安全畢竟是一個國家的頭等大事。這么聰明的一個民族不可能任由別人掐住自己的脖子。

被逼到這份上,沒有其它方法了,於是以色列動力充沛,就只好創造了農業的奇跡。不僅實現了95%的農產品自給自足,而且農產品和農業技術還大量的出口。

光有充沛的動力和美好的願望其實是遠遠不夠的。非洲土地貧瘠的國家和地區多了去了,據說還經常餓死人,動力應該也不小,但為啥這些地區沒有變成以色列呢?這就要從另外一方面去分析。

我認為那就是猶太人有錢、團結、聰明、夠狠。其實猶太人的這些品質之間也是互相關聯,互為因果的。簡單說,聰明的人容易發財。復雜的事利潤高,但復雜的事單干不行,必須靠團隊,所以團結的民族能幹大事,容易發財。有錢的民族可以投資教育,使自己變得更聰明或者叫更有智慧。當然,也必須有足夠的智慧,才肯投資教育。教育投資的回報畢竟有點慢。還有就是夠狠。這點就不用特別說明了,想想猶太人追殺納粹殘余的那股勁就行了。夠狠的民族能夠保護好自己的家園,這樣創造出來的財富不會被別人輕易掠奪走。

綜合起來看,現實問題雖然很多,但有動力解決,有資金解決,有聰明的人去解決,於是這么多問題就挨個都解決了,順便還在短時間內創造了農業上的奇跡。

具體講,由於缺水,所以建立了完善的水利設施,國家統一管理。發展了海水淡化技術。發展了微噴灌和滴灌技術。開發了能夠使用微鹹水灌溉的作物品種。由於土地貧瘠,所以大力發展了設施農業,自動化農業,建立了農業工廠,生產效率得到成倍提高。由於土地狹窄,所以大力發展高附加值的農產品,經濟作物、花卉、蔬菜和水果,還有乳業和養殖業。

另外國家對農業非常重視,持續大力度投入農業科技研發與農業人才培養。在農業設施、農業機械、農業自動化技術與裝備、作物育種、轉基因與克隆技術、生物化學技術、化工技術等各個領域都取得了突出成績。各個學科之間技術的綜合應用,更是產生了無窮的威力。

再有就是管理方面,生產形式上創造了共產主義式的公社。並且建立了完善的社會服務體系,使得分散的公社和農戶能夠組織起來,有序生產,一致對外,減少了內耗和浪費,在國際貿易中取得了巨大的談判優勢和經濟利益。

總之,以色列是創造出了農業奇跡了。那麼中國是否也能借鑒這種模式呢?我認為客觀上講很有希望,主觀上講非常渺茫。中國的農業生產效率不高。中國的西北部地區,與以色列自然環境和氣候條件非常相似。這些都是模仿以色列農業模式的客觀基礎。在河北廊坊中以示範農場和陝西楊凌農業基地等地,也成功的引進了以色列的各種農業技術。但是要在廣大的西北地區普遍推廣這一模式,還有幾方面的困難。首先是土地的長期使用權。這種項目投資大,周期長,如果不能保證長期穩定,是不可能有人去投資的。但國內氣氛普遍浮躁,只關心自己任期內工作的領導大有人在,國家也沒有相應的土地流轉合並和使用政策。其次是資金,前期投入大,資金要就位。項目周期長,投資還要有耐性。最後是人力資源,高水平的項目需要高水平的人力去支持。人如果不行,我看再好的事情也得辦壞嘍。所以這種模式在中國推廣應用,難!

㈨ 以色列農業問題

當然不可信。不過手頭沒有數據,只能通過印象和原理來給樓主作些解答。歐洲的農業品本身的產量就很高,大部分自給,有一部分還出口。歐洲的果品的進口以美洲為主,包括北美、南美等國,僅憑以色列的產品是不可以占據歐洲40%的歐洲的市場。此外大部分新鮮蔬菜需要現采現售,必須臨近銷售市場生產,在中國國內這種情況好一些,大量新鮮蔬菜通過高速公路網能夠迅速的運送到全國各地,如北京等大城市的蔬菜供應,在歐洲大陸也要好一些,通過陸路運輸可迅速送抵市場,在國與國之間流通。而以色列遠在地中海東岸,顯然沒有這個便利條件。從以上分析成以說明問題。

㈩ 以色列農業技術如何

非常發達
以色列國土面積2.2萬平方公里,其中2/3是沙漠。可是,以色列卻在沙漠上創造出了震驚全球的農業奇跡——果蔬占據歐洲市場40%以上,農業生產效率高達日本的50倍,一個以色列農民可養活113人(中國一個農民只能養活4人)。以色列農業世界聞名,其原因在於先進的農業及農業機械化技術。

閱讀全文

與以色列是如何創造舉世聞名的農業奇跡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
綜治辦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總結 瀏覽:903
知識產權局專業面試 瀏覽:75
馬鞍山市是哪個省的 瀏覽:447
馬鞍山市保安 瀏覽:253
股權轉讓樣本 瀏覽:716
工程管理保證書 瀏覽:198
社區矛盾糾紛排查匯報 瀏覽:352
新疆公共就業服務網登陸 瀏覽:316
侵權著作權案件審理指南上海 瀏覽: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