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拼湊與創造的例子

拼湊與創造的例子

發布時間:2021-07-16 10:01:22

⑴ 寫一篇作文600-800可以拼湊,盡量寫一篇題目是 在探索中成長

範文:在探索中成長
當人們陷入重重困難、無計可施地准備放棄的時候,當植物感染病菌、致殘葉敗毫無生機將要枯萎的時候,只要心懷一個信念——「一個蘋果正等待著我!」保持探索的精神和不懈的探索,就可以在探索中獲得成長,再現重生。
科學的探索之路充滿曲折與荊棘,探索的過程也就無比艱辛,唯有具備堅強的意志、超人的毅力和博大的胸懷者,方能在一次次的失敗與挫折中不斷完善,最終走向成功,獲得成長。
愛迪生發明電燈的故事就是很好的一例。他為了尋找做燈絲的最佳材料,曾經做了無數次實驗,他用過普通的金屬絲線,還用過其他許多材料,可結果都歸於失敗。有些人因此而嘲笑愛迪生,認為他做了這么多實驗,一點價值也沒有。而他卻Q坦然地笑笑說:「這些實驗的價值就在於告訴後人,這些材料都不適合做燈絲,可以使後人避免重復失敗,這離成功不是更近一步了嗎?」的確,生活中任何一次探索,都是創造力的一次成功,都是一次快速科學的成長。
不僅科學的探索如此,其實做任何事情都是這樣。
還記得1993年一個叫蒙特卡洛的地方嗎?還記得薩馬蘭奇向世人宣布結果的情景嗎?還記得澳洲人喜極而泣,緊緊擁抱的情景嗎?還記得12億中國人當時的極度失望嗎?一個即將到手的蘋果就這樣突然墜落了。自從1993年北京申奧敗給悉尼後,國人便刻骨銘心地記住了上面的每一個細節,我們不得不承受這失敗的打擊。但是,失敗沒能冷卻中國人的申奧熱情,挫折沒能阻止龍的子孫探索的步伐。正視失敗,勇於探索,不屈不撓,正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品質。中國人在知道2000年奧運會主辦權的「蘋果」不屬於自己後,保持者探索的精神,移動攻城木梯,目標指向2008年奧運會主辦權這只「蘋果」。我們卧薪嘗膽,完善自己,扛起「新北京、新奧運」的大旗,終於在2001年圓了申奧夢。回顧昨天,在1993年的「世紀申奧」活動中,悉尼、北京還有那屬於全人類的奧林匹克,其實都是贏家!
失敗後的不斷反省,不斷探索,使我們摒棄了浮躁和對形式的過於專注,走向了成熟。最終我們不僅贏得了2008年奧運會的主辦權,而且還使中華民族的自信心空前高漲,中華民族的凝聚力空前增強。中國,這個名字,在成長的路上,走出彎路,得到快速成長,距離中國夢更近了一大步。
在追求與奮斗的旅途中我們不可避免地會遭遇挫折、失敗,但挫折有挫折的價值,失敗有失敗的意義,成長最終屬於不懈探索的人。
現如今,國家領導人,提出了中國夢這宏偉目標,我們在大踏步成長的路上,走進著前所未有的改革深水區,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國內和國際形勢的挑戰和機遇。只有保持探索的精神和動力,我們才可以讓中國成長為最強的東方巨人。
探索是創造奇跡的交響樂,探索是產生奇跡的神筆,探索是激發追求的動力,探索是繁榮富強的開始。探索吧,愛國家,愛人民的炎黃子孫。讓國家快快成長強大起來。

⑵ 如何將幾句話拼湊成文章,舉個例子

找到這幾句話的聯系,然後在每一句的前面開始加修飾,後面找論據。後面也這樣,最後總結就好了。

⑶ 富有創造力的發明的事例。也就是小的創意會打開大的突破口的事例,要詳細,

了像伽利略、牛頓的例子就要要

⑷ 你知道哪些科學家發明創造的故事

第一名:萊昂納多·達·芬奇(義大利)
最著名的發明:計算器
提到達·芬奇和他的發明時,你最好問這樣的問題:「什麼東西不是他發明的?」因為他發明的東西實在太多了。達·芬奇的工作日誌里繪有許多東西的設計圖,但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計算器的設計。試想如果缺少簡單的復雜的數學運算,那科學將會是什麼樣子。
達·芬奇堪稱文藝復興開山鼻祖,他能畫(比如傑作《蒙娜麗莎》),能雕塑,也能發明。他那至今令全世界著迷的日記,描繪勾勒了從人體到直升機和坦克的很多事物。

最酷的事實:達·芬奇日記長達13000多頁,至今仍在影響科學研究。2005年,一名英國外科醫生還利用達·芬奇設計的方法做心臟修復手術,這件事情本身就讓人吃驚,你若知道達·芬奇當時連人體循環系統工作機理的一點概念都沒有時,那簡直就是驚詫了。

第二名:尼古拉·特斯拉(美國)

最著名的發明:無線電

雖然尼古拉·特斯拉生前沒有因此得到認可,但美國聯邦最高法院最終還是肯定了他的專利申請,確認是他而不是馬可尼發明了無線電。

特斯拉也許就是為標新立異而生的。雖然他發明的一種稱做「交流電」的輸電方法應用至今,其實他研究的焦點集中於電的理論應用(遺憾的是許多研究成果仍停留在繪圖板上)。就是這個總是自己製作實驗設備(比如用來聚集電能的著名的特斯拉線圈)的特斯拉,提出了范圍涉及從X射線到地震儀的一系列觀點。

最酷的事實:特斯拉直到生命快要結束時還在研究一種致命射線。他的觀點聽起來有點象科幻故事,美國聯邦調查局確實也看不出什麼有趣的東西,結果胡佛總統只好下令將特斯拉的科研資料收走並宣布為「絕密」。

第三名:亞歷山德羅·伏特(義大利)

最著名的發明:電池

伏特雖然沒有發現電,但是他卻想出了一個可將電攜帶的好點子。要知道「伏特電池」可是現代電池的先驅。

伏特一生職業都在搞電的東西。早期他發明了起電盤(即一次充電單板電容),一年之後致力於封閉室燃氣點火發電實驗,在此過程中他發現了沼氣(甲烷),即今天家庭普遍使用的一種氣體。然而真正使其出名的卻是「伏特電池」,其實就是一堆鋅片和銅片交互排列,再加上兩種金屬片之間為增強導電性而浸了鹽水的布料而已。但就是這種粗陋的電池向世界展示了如何利用金屬-化學組合生電的奧秘。

最酷的事實:1810年,拿破崙授予伏特伯爵稱號,以表彰這位偉大的義大利發明家。但榮譽並未就此打住,1881年,以其名字作為電壓的單位「伏特」。

第四名:亞歷山大·貝爾(英國)

最著名的發明:電話

「你能聽到我講話嗎?」
「是的!」
我們能聽到對方講話,多虧了亞歷山大·貝爾發明的電話。

現在有那麼多的電話提供商,但正是亞歷山大·貝爾的功勞造就了世界第一個(也是實力最強的)電話公司——貝爾電話公司。貝爾並不只是個單打一的奇才,他的研究思想涉及空調(實際上他在自己屋裡就搞了原始的空調系統)、水翼船及信息磁存概念(該概念導致生前從未見到的創新發明——電腦)等。

最酷的事實:亞歷山大·貝爾還是世界上第一個金屬探測器的發明者,他組裝這個裝置是為了發現美國總統詹姆士·加菲爾德體內的子彈。結果探測器倒是能工作,不過就是定不出子彈的位置,因為檢查時加菲爾德總統躺在了一張金屬架床上。

第五名:艾薩克·牛頓(英國)

最著名的發明:微積分

如果你費好大勁總算上完了高等數學課程,那你或許就不會是艾薩克·牛頓爵士的熱心崇拜者,因為你遇到的難題基本上就是他的錯——是他發明了微積分。

如果你現在學習物理,無論是談到重力問題(一個蘋果從樹上下落的故事,不管真假,確是一個有力的例證),還是光線和光學原理,你還得從艾薩克·牛頓爵士的研究成果開始。牛頓第一個提出「光是由粒子構成的」,這原理讓他研製出了反射望遠鏡(如今以他的名字命名)。此外,牛頓還在聲、熱原理研究方面作出了貢獻。

最酷的事實:人們很容易認為科學家就是一群不問世事的實驗室「耗子」,不過牛頓是個例外:他曾給英格蘭國王當了將近兩年的法官,干著處決假幣偽造者的買賣。他這段法律生涯快結束的時候,手下還有10個待處決的罪犯。

第六名:霍華德·休斯(美國)
最著名的發明:改進飛機設計

霍華德·休斯並沒有發明飛機,他作為「環球航空公司(TWA)之父」主要寫了些關於航空公司的書籍。如今環球航空公司雖已成歷史,但航空旅遊業多虧有了霍華德·休斯才興旺發達。

他曾經對客機提出了一系列的創新設計。比如他重新設計了「H-1」,使可收放式起落架、連桿和連接件等收進機體內部,從而減小了飛行中的空氣阻力。這種創新改進對二戰時期的一系列戰斗機設計都有影響。

說霍華德·休斯是個怪人那是貶損他。他可是出身於著名發明家之家,其父親老休斯發明的油井鑽頭可讓採油設備採到了以前人們接觸不到的資源。霍華德·休斯晚年低調隱居,在年輕風光之時卻是征服航空界和好萊塢的大人物。無論是開發水陸兩棲飛機,還是幽會好萊塢紅星凱瑟琳·赫本或貝蒂·戴維斯,他總是那樣我行我素。

最酷的事實:1972年,休斯受雇於美國中情局,為中情局的一次行動打掩護。這次代號為「珍妮佛計劃」的行動,目的是打撈在夏威夷海域沉沒的蘇聯潛艇。這次行動的效果有限。1975年,一名強盜搞走了休斯的一些秘密資料,將其與中情局的瓜葛抖了出來。

第七名:本傑明·富蘭克林(美國)

最著名的發明:雙焦距眼鏡

我們都知道閱讀是根本,但看卻是讀的先決條件。多虧了本傑明·富蘭克林發明的雙焦距眼鏡,即使視力低於20/20的人也能瀏覽網站的網頁。在寫作《可憐的理查得編年史》,幫美國贏得法國的承認(此舉可是扭轉了美國革命的形勢)和到處對女人大獻殷勤的當空兒,富蘭克林還是對科學做出了相當重要的貢獻。我們許多人或許記得社會研究課程里描繪他在暴風雨中放風箏的畫面。這個實驗讓富蘭克林了解到許多電的知識,也給我們帶來了避雷針。

最酷的事實:發明家和「種馬」(愛對女人大獻殷勤的男人)往往不會扯到同一個人身上,但本傑明·富蘭克林卻是個例外。他是他那個時代最能對女人大獻殷勤的男人,而且他在法國女人中的好人緣也確實有利於美國事業。

第八名:詹姆斯·瓦特(英國)
最著名的發明:改進型蒸汽機

今天我們是不會把蒸汽當作主要能源了,可回到工業革命早期,蒸汽卻是大出風頭的時候。詹姆斯·瓦特花了大量時間改進蒸汽機,驅動世界向前進步。

瓦特雖沒有發明蒸汽機,但卻能讓蒸汽機為人工作。事實上,正是瓦特的創新改進使世界發生了從農業為主到工業為主的重大轉變。除對動力和機器做出如此大貢獻外,瓦特還發明了旋轉機和一種可自動調整機器轉速的被稱作「飛球」的裝置。

最酷的事實:功率的單位「瓦特」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他一直被公認為是世界最偉大工程師。

第九名:約翰內斯·古騰堡(德國)
最著名的發明:現代印刷術

約翰內斯·古騰堡要把所有的小東西拼湊一起,做成了一台活字印刷機。在你意識到他的印刷術可能會掀起一場信息革命這樣的事實之前,你覺得他的想法似乎有點不那麼偉大。

我們誰也不知道《聖經》出自何人之手,但知道其出版發行者的名字:古騰堡。沒錯,此前中國人活字印刷已用了幾百年,但古騰堡是第一個將字印成書籍出版,而不是絲帛書。這項創新使范圍更廣的人能夠接觸到知識,從而催生了「啟蒙時代」。古騰堡作為發明家數一數二,但作為一名商人卻是倒霉蛋。他的印刷術改變了世界,但這並沒有讓他發財,而且在一場狀告自己出資人的官司中,他連這項技術的發明權也丟掉了。

最酷的事實:在債務纏身的困境中,古騰堡靠給美因茨大主教「打工」艱難度過晚年,大主教給他提供食宿,以幫他戒掉嗜飲惡習。

第十名:托馬斯·愛迪生(美國)

最著名的發明:燈泡

再沒有比燈泡更能代表創新的發明了。事實上,愛迪生的發明對世界造成如此深遠的影響,以至於被戲稱為所有偉大思想的象徵。

人們一想到愛迪生很容易把目光聚到燈泡上(他實際改進並使之可行的一個發明設計),其實他真正的意圖是給燈泡通電讓其發光。1882年,愛迪生創建了世界第一個輸電公司,將電送往曼哈頓區的59家消費者。在JP摩根和范德爾比特家族財團的支持下,愛迪生也利用自己的知識給世界提供了早期版本的股票機。

最酷的事實:愛迪生的晚年迷上了一種流行的時尚節食法,即每3小時只喝1品脫牛奶。好在愛迪生沒有將他的知識用在人體生命科學領域。

⑸ 可以直接說明拼湊不是創造的例子成功人士

烏龜賽跑,這個有趣的故事,想必大家都看過讀過吧,那烏龜是靠什麼取得最後的勝利?讓我們好好回顧一下吧。

有一天,一隻自滿的小白兔遇到一隻正在一步一步走著的烏龜,小白兔嘲笑烏龜慢,烏龜不服氣便和白兔約定來一場賽跑。比賽一開始,小白兔遙遙領先,當她就要到達目的地時她想先睡一會,等等烏龜。於是,小白兔就睡著了。當她睡得正香時,烏龜已經從她身邊超越,繼續爬行,等小白兔睡醒,來到終點時烏龜已經在那裡等她了。

從烏龜賽跑中我們能得出一個結論:力量的源泉來自堅持不懈的努力,只要自己對自己充滿信心那所謂的困難也不過如此。就如我們所崇拜的發明家愛迪生,當他在發明電燈時,為了選好材料做燈絲,他試用了999次也沒有成功,別人都說他失敗了,可他認為:我知道了999種材料不適合做燈絲,我沒有失敗,我只是離成功更近了。最終,他發明了電燈。愛迪生一生有一千多種發明,他的成就來自他自己那堅持不懈的努力。

我們人的一生好比一座高山,只有你從山腳一步一步的登上山頂,那才是你最快樂的時候,眼前的風景最美得時候。當你在途中遭遇險情時,你能否堅持住,我想可以。只要我們能有堅持不懈的精神那在你眼前的困難不在是絆腳石,而是一塊讓你更快登上頂峰的墊腳石。

成功的彼岸並不遙遠,相信自己,只要你堅持不懈,盡了你自己的最大的努力,無論你有沒有到達彼岸成功已經在你的腳下。堅持後面就是成功,我們誰都能做得到。

⑹ 名人發現和發明的故事簡短。

1、留聲機誕生

1877年12月的一個夜裡,夢羅園實驗室的工作人員微微顫抖著,不是因為寒冷,而是因為他們聽到了,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的錄音:「瑪琍有隻小綿羊,毛色白皙像雪樣,不論瑪琍到哪裡,小羊總在她身旁…」

這項偉大的發明,大家都可以了解,它的應用面有多。法國政府,還因此授與愛迪生爵士的頭銜。後來,愛迪生又多次改良留聲機,直到將滾筒式改成膠木唱盤式為止,這中間可不是一,二年而已,而是歷經幾十年的不斷改進。

2、復印機

起初,愛迪生發明的石蠟紙,只是普遍運用於食品,糖果的包裝材料上,後來他嘗試在蠟紙上刻出文字輪廓,形成一張石蠟刻字紙版,在紙版下墊上白紙,再用墨水的滾輪從刻字的石蠟紙上滾一滾,奇妙的事發生了,白紙上出現清楚的字跡.之後又經過多次的改良試驗。

1976年,愛迪生開始生產他發明的復印機,一下子,機關,學校,事業單位,團體都採用這種蠟紙油印機.由於愛迪生復印機大受歡迎,風行全球,使得愛迪生深切體驗到,應該發明人們普遍而且深切需要的東西。

3、牛頓

牛頓一人在家中的果園中,由於邊走路邊思考問題,無意間撞到園中的蘋果樹,這時一個蘋果正好砸在牛頓的頭上。牛頓突然從問題中醒悟過來,撿起了蘋果,這時他又陷入一個問題:為什麼蘋果會落到地上,而不是飄上天空。最終牛頓提出一個最簡單的現象產生的舉世定律:萬有引力。

4、萊昂納多·達·芬奇

提到達·芬奇和他的發明時,你最好問這樣的問題:「什麼東西不是他發明的?」因為他發明的東西實在太多了。達·芬奇的工作日誌里繪有許多東西的設計圖,但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計算器的設計。試想如果缺少簡單的復雜的數學運算,那科學將會是什麼樣子。

達·芬奇堪稱文藝復興開山鼻祖,他能畫(比如傑作《蒙娜麗莎》),能雕塑,也能發明。他那至今令全世界著迷的日記,描繪勾勒了從人體到直升機和坦克的很多事物。

達·芬奇日記長達13000多頁,至今仍在影響科學研究。2005年,一名英國外科醫生還利用達·芬奇設計的方法做心臟修復手術,這件事情本身就讓人吃驚,你若知道達·芬奇當時連人體循環系統工作機理的一點概念都沒有時,那簡直就是驚詫了。

5、亞歷山大·貝爾

「你能聽到我講話嗎?」

「是的!」

我們能聽到對方講話,多虧了亞歷山大·貝爾發明的電話。現在有那麼多的電話提供商,但正是亞歷山大·貝爾的功勞造就了世界第一個(也是實力最強的)電話公司——貝爾電話公司。

貝爾並不只是個單打一的奇才,他的研究思想涉及空調(實際上他在自己屋裡就搞了原始的空調系統)、水翼船及信息磁存概念(該概念導致生前從未見到的創新發明——電腦)等。

亞歷山大·貝爾還是世界上第一個金屬探測器的發明者,他組裝這個裝置是為了發現美國總統詹姆士·加菲爾德體內的子彈。結果探測器倒是能工作,不過就是定不出子彈的位置,因為檢查時加菲爾德總統躺在了一張金屬架床上。

(6)拼湊與創造的例子擴展閱讀:

避雷針的發明:

歷史上關於避雷針的發明,有一段廣為人知的故事。1752年,46歲的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用綢子做了一個風箏,並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天氣里用麻線把風箏放上天空,麻線下端系了一把金屬鑰匙,當雨水把麻線澆濕以後就變成了導電體。

這時,他把手靠近鑰匙,突然看到電火花在鑰匙和手指之間跳過,同時,手指感到一陣刺痛。這個實驗證明了天空中打雷實際上就是一種大規模的放電現象。由此,使富蘭克林想到,如果在高大的建築物上裝一根金屬導線,導線下端接地,根據尖端放電的原理,就可避免建築物遭到雷擊的危險。

這就導致了避雷針的發明。由於避雷針的發明,人類生活的世界就多了幾分安全。關於避雷針的發明,似乎是一個偶然事件。一個巧合提醒了一位偉人突發奇想,導致了發明和創造。



⑺ 請舉例說明發散思維本質和危害

很多教育家呼籲培養小孩的發散思維。比如說一個小孩數學題做得中規中矩,可是性格不活潑特別老實,教育家就可能認為他缺乏發散思維。另一個小孩說話天馬行空、思路離奇,教育家就可能認為他很有發散思維。能在兩分鍾內寫下磚頭的50種不同用法的「發散思維」,是不是就比老老實實把數學題做對的「普通思維」高級呢?

從常識判斷,我們總覺得能把題做對的人更有用。可是你考察各種發明創造的傳說,最後關鍵的那一步,似乎又的確是發散思維的作用。咱們之前講過蒂姆·哈福德的《混亂》那本書,其中有個概念叫「任意的震動」,說的就是偶爾的分心有利於發揮創造力。

「 集中思維 」這就是老老實實做數學題的思維。一個外部信息進來,你立即在大腦中給這個信息定位,專注思考,快速處理,這就是集中思維。比如讓你算一個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你根本就不會分心,拿過來就算。你頭腦里已經有現成的乘法口訣 —— 也就是套路,你把這些套路自動使上,很快就能得到答案。再比如你讀書看到一個從未聽說過的新名詞,為了理解這個名詞的意思,你就不得不一字一句地讀書中的內容。這時候你的思想集中在這個概念上,根本沒有什麼餘地分心,這也是集中思維。集中思維需要專注。在處理抽象的問題,或者按照一定的規則做事,或者對什麼東西進行解碼,探究事物背後的本質的時候,我們的大腦就是一台單進程計算機,任何分心都會降低效率。

「專注」,可以說是大腦的基本功。不能專注思考就不能掌握操作規則和理解抽象概念。想要在任何腦力領域有所成就就非得從小訓練專注的功夫,在理工科上更是如此,就好像古代大儒們「養氣」一樣。人長時間專注做一件事會感到勞累,除非你特別厲害,能進入「心流的狀態」 —— 但即便如此,大腦集中思考時總是更消耗能量,就好像一台發熱到讓風扇嗡嗡作響的電腦。功夫淺的人需要意志力來強迫自己專注。但是集中思維有個很大的局限性,需要用發散思維來彌補。

發散思維是一種全局思維,的確有點天馬行空甚至是胡思亂想的意思。

集中思維的這個弊端,有個專門的名詞,叫「Einstellung Effect」,也就是「 定勢效應 」 。說白了這個定勢效應就是當局者迷,我們頭腦里邊已經存在很多定勢,一個想法產生後,我們首先會把它直接放到我們那個定勢區里,用現有的套路去琢磨它。但可能琢磨半天也找不到答案,因為這個答案其實在「燈火闌珊處」。

對更難的題目,特別是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專家往往會有很強烈的思維定勢,那麼主動進行發散思維就是非常有必要的了。你可能需要放下手中的工作出去散散步,你可能需要找個人討論,總之就是要主動停止集中思維,先把想法放下,去期待發散思維。

所謂「發散思維」其實一點都不神秘。「發散思維」和「集中思維」無非就是人腦的兩種工作模式,都需要下功夫訓練才能發揮作用。

讓我說的話,集中思維才是腦力工作者的本錢。只有集中思維才能掌握套路和抽象概念,才能讓你的腦子里事先有一個「答案區」。如果根本就沒有這個答案區,小球就算走遍全腦也沒用。

我們平時的學校教育,或者自己讀書自學,的確都是專注於集中思維,可以說練的都是基本功。教育系統這么做也有道理,因為基本功特別容易考核!只要有大綱有套路,老師就容易出題,學生就容易備考,大家都方便。學校教育的缺陷在於如果只有這一身基本功而不會靈活運用,到了實際工作的時候可能就發揮不出來。這就好像一個人的身體特別好,各種武術套路都會,但是沒打過仗!一旦真跟人交手就可能缺少想像力,不會應對突發情況和不熟悉的局面。

可是話說回來,到底有多少人需要在工作中隨時面對突發情況和不熟悉的局面?大多數工作無非就是循規蹈矩而已。也許只有從事創造性工作的人,才需要發散思維。而且只要有了集中思維的基本功,想要發散一下其實並不難。發散思維,不應該指望在學校學,而應該自己主動實踐。

總結:1.集中思維,是掌握抽象概念套路,以及使用這些概念和套路的思維,特點是每次專注於一點,是局部的思維。2.集中思維有個缺陷 —— 容易陷入思維定勢。3.發散思維是個全局性的思維,往往能把新想法和一個意想不到的知識聯系起來,繞過思維定勢。

而我們今天最重要的一個教訓,其實是每個人都應該學會合理使用自己的大腦。不要把大腦當成黑箱,不要以為大腦有多神秘,要把大腦當成工具!根據不同情況主動切換集中思維和發散思維 ——關鍵詞:主動。

集中思維有個定勢效應,容易陷在一處當局者迷。而這時候如果主動使用發散思維,跳出圈外來換個思路,最後往往能創造性地解決問題。那怎麼跳出來呢?我們在哈福德的《混亂》這本書里知道一個辦法是「任意的震動」,也就是隨機地從外部尋找一個方向想問題。而在《算數之心》這本書里,奧克利做了很多調研,她總結的一個辦法,是乾脆什麼都不想。這是因為發散思維有個重大特點,那就是它可以在後台無意識地運行!我們知道人的意識其實只是大腦中各種活動的一小部分,大腦中的神經元隨時都在做你沒有意識到的連接。有時候你明明沒有在想那個問題,卻突然獲得了靈感 —— 也就是頭腦中的「小球」自己就跑到答案所在的區域去了。

「 好的靈感離不開長期思考的積淀 」 —— 這其實就是必須先有大量的集中思維在大腦中做好各種儲備。儲備的想法多了以後,大腦自動就會做各種連接,也許某一個連接就把問題解決了。那一刻張益唐可能沒有主動思考,但是他的大腦從未停止思考。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經常聽到創新者說他們在散步、洗澡、看電影這些與工作無關的事情中突然獲得靈感。

《偉大創意的誕生》一書中,也說過類似的道理。Johnson把這種發散思維獲得的靈感稱為「慢直覺(slow hunch)」 —— 也就是說這個靈感不是輕易產生的,它要求你之前必須在這個問題上已經花費了大量的集中思考的時間。

奧克利說我們在從事創造性工作的時候,應該交替使用集中思維和發散思維。集中思考一段時間就去做點別的,主動停止思考,把問題交給潛意識一段時間。整個的思考過程就好像是用磚頭砌牆。集中式思維是讓各種新想法新概念、各種套路在你的大腦里生根發芽,是形成磚頭。而發散思維則是用水泥把磚頭連接在一起。只有水泥沒有磚頭,只有磚頭沒有水泥都不行。

主動的發散思維,其實就是主動的「不思考」。奧克利說如果時間緊,比如說在開會途中需要調整思路,像卡爾森下國際象棋那樣起來走幾步也可以,實在不行哪怕閉會兒眼睛也能有點幫助。

所以發散思維其實就是給大腦時間去建立新連接的過程。我們學習新知識也需要把新東西和大腦里已經有的東西連接起來,這也可以說是一種發散思維,也需要時間。人腦不像計算機的存儲器能瞬間記錄信息,大腦是肉長的。這就好像砌牆,你有了磚頭和水泥,總要再給點時間讓水泥風幹了,牆才能結實。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第一次學習新技能的時候總覺得很別扭,過段時間,哪怕是睡一覺或者隔一天不練,再拿起來感覺反而好多了。這一小段「不練」的間隔期對大腦非常重要。奧克利說這就好比練舉重,如果你每時每刻都舉重,你的肌肉沒有辦法生長,總要停一段時間長肉。

我們學習各種技能,有時候會遇到一個短暫的「平台期」。比如我記得當年學開車,一開始進步神速,過了一段時間,就感覺有幾天雖然一直在練,但是水平不但沒提高反而還下降了,怎麼開都別扭 —— 這就是平台期。這個平台期其實是大腦內部正在忙著建立新連接的時期,不是沒有進步,後台正在重組!我看奧克利的書中有人說他學鋼琴就有這樣的體會,一首很難的曲子練了幾個小時怎麼練也練不好,結果睡一覺第二天自動就會了。據此我們知道,學習知識並不是越快越好。復雜的技能需要時間間隔。

現在心理學認為人有兩種「工作記憶」。「 短期工作記憶 」相當於計算機內存,是完成一項具體工作的時候大腦隨時使用的記憶。「 長期工作記憶 」相當於硬碟,是我們平時的知識儲備。

人的短期工作記憶能力非常有限,現在的公式是一般人只能同時考慮四個東西。這四個東西最好都是跟當前要解決的問題有關的,這就是為什麼要專注。

所謂學習,就是把進入到大腦的短期工作記憶的內容強化吸收,寫進長期工作記憶之中的過程。所謂創新,就是把長期工作記憶中的相關內容調出來,放在短期工作記憶里跟新信息形成配合的過程。

集中思維,就是在此時此刻的短期工作記憶里強化這個新信息。而發散思維,就是短期工作記憶和長期工作記憶之間的通道。

我們有個說法叫「勞逸結合」,其實對腦力工作者來說,「勞逸結合」這個詞根本不適用。如果你以科研為生,你可能早就意識到了,科學家根本沒有真正休息的時候。我們每時每刻都在想問題。如果你不搞科研,但是經常跟科學家聊天的話,你可能會發現他有時候說著說著就走神了 —— 他又想到他的問題上去了。我有個朋友就有個說法,說搞物理的人不應該開手動擋車,因為我們在路上太容易走神了。如果你真的深入到一個問題中去,你表現出來就是心事重重。就好像正在經歷什麼人生巨變一樣,你不想這個問題都不可能。也只有進入這樣的狀態,靈感才可能來找你。

所以今天說的主動切換集中思維和發散思維,對老百姓來說難處也許在於怎麼專注於集中思維,對職業選手來說關鍵卻在於學會暫時不思考。

總結:1.不論你是想消化吸收新知識還是想從舊知識里獲得靈感,你都需要發散思維。2.高手會主動交替使用集中思維和發散思維。3.發散思維需要時間……一個好辦法是睡覺。

⑻ 拼湊與創造的作文素材

拼湊如果可以理解為合作的話 話題領域就比較寬泛了
創造力可以轉義為創新回
推薦素材:愛心的拼湊答, 修女特蕾莎 魯甸地震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
有關創造 ,萊特兄弟 喬布斯 雷軍

作文素材要相互轉換找相似點

⑼ 你還知道其他有關發明創造的故事嗎(簡寫版)

第一名:萊昂納多·達·芬奇(義大利)
最著名的發明:計算器
提到達·芬奇和他的發明時,你最好問這樣的問題:「什麼東西不是他發明的?」因為他發明的東西實在太多了.達·芬奇的工作日誌里繪有許多東西的設計圖,但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計算器的設計.試想如果缺少簡單的復雜的數學運算,那科學將會是什麼樣子.
達·芬奇堪稱文藝復興開山鼻祖,他能畫(比如傑作《蒙娜麗莎》),能雕塑,也能發明.他那至今令全世界著迷的日記,描繪勾勒了從人體到直升機和坦克的很多事物.
最酷的事實:達·芬奇日記長達13000多頁,至今仍在影響科學研究.2005年,一名英國外科醫生還利用達·芬奇設計的方法做心臟修復手術,這件事情本身就讓人吃驚,你若知道達·芬奇當時連人體循環系統工作機理的一點概念都沒有時,那簡直就是驚詫了.
第二名:尼古拉·特斯拉(美國)
最著名的發明:無線電
雖然尼古拉·特斯拉生前沒有因此得到認可,但美國聯邦最高法院最終還是肯定了他的專利申請,確認是他而不是馬可尼發明了無線電.
特斯拉也許就是為標新立異而生的.雖然他發明的一種稱做「交流電」的輸電方法應用至今,其實他研究的焦點集中於電的理論應用(遺憾的是許多研究成果仍停留在繪圖板上).就是這個總是自己製作實驗設備(比如用來聚集電能的著名的特斯拉線圈)的特斯拉,提出了范圍涉及從X射線到地震儀的一系列觀點.
最酷的事實:特斯拉直到生命快要結束時還在研究一種致命射線.他的觀點聽起來有點象科幻故事,美國聯邦調查局確實也看不出什麼有趣的東西,結果胡佛總統只好下令將特斯拉的科研資料收走並宣布為「絕密」.
第三名:亞歷山德羅·伏特(義大利)
最著名的發明:電池
伏特雖然沒有發現電,但是他卻想出了一個可將電攜帶的好點子.要知道「伏特電池」可是現代電池的先驅.
伏特一生職業都在搞電的東西.早期他發明了起電盤(即一次充電單板電容),一年之後致力於封閉室燃氣點火發電實驗,在此過程中他發現了沼氣(甲烷),即今天家庭普遍使用的一種氣體.然而真正使其出名的卻是「伏特電池」,其實就是一堆鋅片和銅片交互排列,再加上兩種金屬片之間為增強導電性而浸了鹽水的布料而已.但就是這種粗陋的電池向世界展示了如何利用金屬-化學組合生電的奧秘.
最酷的事實:1810年,拿破崙授予伏特伯爵稱號,以表彰這位偉大的義大利發明家.但榮譽並未就此打住,1881年,以其名字作為電壓的單位「伏特」.
第四名:亞歷山大·貝爾(英國)
最著名的發明:電話
「你能聽到我講話嗎?」
「是的!」
我們能聽到對方講話,多虧了亞歷山大·貝爾發明的電話.
現在有那麼多的電話提供商,但正是亞歷山大·貝爾的功勞造就了世界第一個(也是實力最強的)電話公司——貝爾電話公司.貝爾並不只是個單打一的奇才,他的研究思想涉及空調(實際上他在自己屋裡就搞了原始的空調系統)、水翼船及信息磁存概念(該概念導致生前從未見到的創新發明——電腦)等.
最酷的事實:亞歷山大·貝爾還是世界上第一個金屬探測器的發明者,他組裝這個裝置是為了發現美國總統詹姆士·加菲爾德體內的子彈.結果探測器倒是能工作,不過就是定不出子彈的位置,因為檢查時加菲爾德總統躺在了一張金屬架床上.
第五名:艾薩克·牛頓(英國)
最著名的發明:微積分
如果你費好大勁總算上完了高等數學課程,那你或許就不會是艾薩克·牛頓爵士的熱心崇拜者,因為你遇到的難題基本上就是他的錯——是他發明了微積分.
如果你現在學習物理,無論是談到重力問題(一個蘋果從樹上下落的故事,不管真假,確是一個有力的例證),還是光線和光學原理,你還得從艾薩克·牛頓爵士的研究成果開始.牛頓第一個提出「光是由粒子構成的」,這原理讓他研製出了反射望遠鏡(如今以他的名字命名).此外,牛頓還在聲、熱原理研究方面作出了貢獻.
最酷的事實:人們很容易認為科學家就是一群不問世事的實驗室「耗子」,不過牛頓是個例外:他曾給英格蘭國王當了將近兩年的法官,干著處決假幣偽造者的買賣.他這段法律生涯快結束的時候,手下還有10個待處決的罪犯.
第六名:霍華德·休斯(美國)
最著名的發明:改進飛機設計
霍華德·休斯並沒有發明飛機,他作為「環球航空公司(TWA)之父」主要寫了些關於航空公司的書籍.如今環球航空公司雖已成歷史,但航空旅遊業多虧有了霍華德·休斯才興旺發達.
他曾經對客機提出了一系列的創新設計.比如他重新設計了「H-1」,使可收放式起落架、連桿和連接件等收進機體內部,從而減小了飛行中的空氣阻力.這種創新改進對二戰時期的一系列戰斗機設計都有影響.
說霍華德·休斯是個怪人那是貶損他.他可是出身於著名發明家之家,其父親老休斯發明的油井鑽頭可讓採油設備採到了以前人們接觸不到的資源.霍華德·休斯晚年低調隱居,在年輕風光之時卻是征服航空界和好萊塢的大人物.無論是開發水陸兩棲飛機,還是幽會好萊塢紅星凱瑟琳·赫本或貝蒂·戴維斯,他總是那樣我行我素.
最酷的事實:1972年,休斯受雇於美國中情局,為中情局的一次行動打掩護.這次代號為「珍妮佛計劃」的行動,目的是打撈在夏威夷海域沉沒的蘇聯潛艇.這次行動的效果有限.1975年,一名強盜搞走了休斯的一些秘密資料,將其與中情局的瓜葛抖了出來.
第七名:本傑明·富蘭克林(美國)
最著名的發明:雙焦距眼鏡
我們都知道閱讀是根本,但看卻是讀的先決條件.多虧了本傑明·富蘭克林發明的雙焦距眼鏡,即使視力低於20/20的人也能瀏覽網站的網頁.在寫作《可憐的理查得編年史》,幫美國贏得法國的承認(此舉可是扭轉了美國革命的形勢)和到處對女人大獻殷勤的當空兒,富蘭克林還是對科學做出了相當重要的貢獻.我們許多人或許記得社會研究課程里描繪他在暴風雨中放風箏的畫面.這個實驗讓富蘭克林了解到許多電的知識,也給我們帶來了避雷針.
最酷的事實:發明家和「種馬」(愛對女人大獻殷勤的男人)往往不會扯到同一個人身上,但本傑明·富蘭克林卻是個例外.他是他那個時代最能對女人大獻殷勤的男人,而且他在法國女人中的好人緣也確實有利於美國事業.
第八名:詹姆斯·瓦特(英國)
最著名的發明:改進型蒸汽機
今天我們是不會把蒸汽當作主要能源了,可回到工業革命早期,蒸汽卻是大出風頭的時候.詹姆斯·瓦特花了大量時間改進蒸汽機,驅動世界向前進步.
瓦特雖沒有發明蒸汽機,但卻能讓蒸汽機為人工作.事實上,正是瓦特的創新改進使世界發生了從農業為主到工業為主的重大轉變.除對動力和機器做出如此大貢獻外,瓦特還發明了旋轉機和一種可自動調整機器轉速的被稱作「飛球」的裝置.
最酷的事實:功率的單位「瓦特」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他一直被公認為是世界最偉大工程師.
第九名:約翰內斯·古騰堡(德國)
最著名的發明:現代印刷術
約翰內斯·古騰堡要把所有的小東西拼湊一起,做成了一台活字印刷機.在你意識到他的印刷術可能會掀起一場信息革命這樣的事實之前,你覺得他的想法似乎有點不那麼偉大.
我們誰也不知道《聖經》出自何人之手,但知道其出版發行者的名字:古騰堡.沒錯,此前中國人活字印刷已用了幾百年,但古騰堡是第一個將字印成書籍出版,而不是絲帛書.這項創新使范圍更廣的人能夠接觸到知識,從而催生了「啟蒙時代」.古騰堡作為發明家數一數二,但作為一名商人卻是倒霉蛋.他的印刷術改變了世界,但這並沒有讓他發財,而且在一場狀告自己出資人的官司中,他連這項技術的發明權也丟掉了.
最酷的事實:在債務纏身的困境中,古騰堡靠給美因茨大主教「打工」艱難度過晚年,大主教給他提供食宿,以幫他戒掉嗜飲惡習.
第十名:托馬斯·愛迪生(美國)
最著名的發明:燈泡
再沒有比燈泡更能代表創新的發明了.事實上,愛迪生的發明對世界造成如此深遠的影響,以至於被戲稱為所有偉大思想的象徵.
人們一想到愛迪生很容易把目光聚到燈泡上(他實際改進並使之可行的一個發明設計),其實他真正的意圖是給燈泡通電讓其發光.1882年,愛迪生創建了世界第一個輸電公司,將電送往曼哈頓區的59家消費者.在JP摩根和范德爾比特家族財團的支持下,愛迪生也利用自己的知識給世界提供了早期版本的股票機.
最酷的事實:愛迪生的晚年迷上了一種流行的時尚節食法,即每3小時只喝1品脫牛奶.好在愛迪生沒有將他的知識用在人體生命科學領域.

閱讀全文

與拼湊與創造的例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
綜治辦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總結 瀏覽:903
知識產權局專業面試 瀏覽:75
馬鞍山市是哪個省的 瀏覽:447
馬鞍山市保安 瀏覽:253
股權轉讓樣本 瀏覽:716
工程管理保證書 瀏覽:198
社區矛盾糾紛排查匯報 瀏覽:352
新疆公共就業服務網登陸 瀏覽:316
侵權著作權案件審理指南上海 瀏覽: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