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愛是能創造奇跡的作文不少於399個字
愛能創造奇跡
「只要人人都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來自著名歌唱家韋唯的歌曲,唱出了無數人的心聲,也贊頌了無數無私奉獻的人們。
我想,我們誰也不會忘記在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發生的那一幕:大地在搖晃,大地在破裂……
我想,這也是我們任何人都不願再回憶的一幕。汶川發生的特大地震,使多少原本幸福的家庭變得支離破碎,使多少有夢的孩子失去了夢想。但是,這是天災,是人們無法控制的,是人們無法改變的事實。可是,只要我們有愛,無論多大的困難,都阻擋不了我們,因為,愛,是永恆的主題;愛,是可以創造的奇跡。
地震無情,人有情。在大災大難面前發生了許多感人的故事。這使我不由得想起了一位軍人。
當時正在下著大雨,他和戰士們將8車50噸重的活動板房建材全部卸載完後,他累的癱倒在泥水地上,就在著個夜晚,他因勞累過度引起肺部大出血停止了年輕的生命。因為他當時身體不好,部隊接到消息時,不讓他去,一向脾氣溫和的他急了眼,堅決要求上前線,他對戰友們說:「我們一定要多救人,才能對得起身上的這身軍裝。」在他參與抗震救災的日子裡,他總是找活干,搶活干,幹完分內的事情就去幫助其他人干,別人攔也攔不住。他身上的迷彩總是濕了又干,幹了又濕。戰友們說:他的心裡全是受災群眾。
這樣一名軍人,值得我們每個人對他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不拋棄,不放棄「成為這次抗震救災的口號,對於生命,我們都平等的對待。因為愛,我們不拋棄;因為愛,我們不放棄。
其實愛無處不在,捐款、獻血、義演、關注、救援……都是愛的一種表現,愛可以創造奇跡。
愛是那麼的平凡,又是那麼的偉大,沒有一種情感比愛還神聖,愛,猶如春天裡的一縷風,給你帶來清涼;愛,猶如沙漠里的一滴水,給你帶來滋潤;愛,猶如黑夜裡的一盞明燈,給你帶來光亮。
因為有愛,世界充滿了七彩陽光;因為有愛,人生充滿了美好的嚮往!因為有愛,所以我們都不害怕。因為我們堅信,愛能創造奇跡。
不知不覺中,我耳畔響起了一首歌:愛,因為在心中,平凡卻不平庸。
B. 關於愛所創造奇跡的例孑有哪些
今天我只是想談論什麼可以創造奇跡。對於我這么個平凡的人來說,這個題目更適合於那些成功人士來做。畢竟太過名不見傳,還是那些創造過奇跡的人的話更具有說服力。但是我也...
地震我們不能預測,泥石流我們抵擋不住,但是我們可以以堅守來戰勝他們。綠色,生命的顏色,迷彩的顏色。當災難來臨時,綠色為人民撐起了生命的藍天。人民子弟兵堅守在自己...
地震我們不能預測,泥石流我們抵擋不住,但是我們可以以堅守來戰勝他們。綠色,生命的顏色,迷彩的顏色。當災難來臨時,綠色為人民撐起了生命的藍天。人民子弟兵堅守在自己...
奇跡是人創造的,而我們正在創造一個個奇跡,災難降臨時,我們所擁有的也只有努力、不放棄和永遠相信奇跡。事實證明,災難也沒有什麼可怕的,只要我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
我認為只要我們有同福克先生一樣的勇氣,就照樣可以創造奇跡。我在閱讀這本書的同時,彷彿也和福克先生一起歷險,遇上一個又一個驚人的困難,卻一次又一次用自己的勇氣戰勝...
劉謙從小就很酷愛魔術,因為他覺得只有魔術是世間最不可以思議的東西,魔術的也是最能帶給人們笑容和創造奇跡的東西。我很喜歡看他的魔術表演,他的每一次表演都會帶給人...
在困境中求生,不斷創造奇跡我敬佩他的正是這種樂觀、鎮定、不只空想而不作的精神。他告訴我們新一代的兒童,不要只空想而不做,不要只做被呵護的雛鳥,而不去做那經過種種...
在困境中求生,不斷創造奇跡我敬佩他的正是這種樂觀、鎮定、不只空想而不作的精神。他告訴我們新一代的兒童,不要只空想而不做,不要只做被呵護的雛鳥,而不去做那經過種種...
讓我也相信只要敢下工夫就能創造奇跡,也讓我相信奇跡可以自己去創造。將劉謙定為自己的偶像,自己努力的對象卻並不是因為劉謙可以見證奇跡,而是他背後的故事深深打動了我...
滿意的請採納哦!
C. 求一些愛能創造奇跡的小故事或事例
男孩個女孩很相愛。有一天他們去爬山,到達山頂的時候,開始打雷。女孩很害怕。這時一個巨雷擊中了他們。後來他們被送到了醫院。奇跡出現了,他們都活了下來。原來男孩為了安慰女孩,親吻了女孩的額頭,正是這個吻,分擔了電壓,讓他們活下來。
D. 愛能創造奇跡的作文素材2個
江蘇省的一位父親為了挽回自己孩子的一條性命,硬生生的把一台小型客車給抬了起來。
E. 都說愛能創造奇跡,請大家給我一些例子
有個國家地震,母親和3歲的女兒不幸被埋在廢墟里,一耽誤就是好幾天。救專護人員找到時屬,女兒已經死了。母親並不知道實情,死死扛著一塊搖搖欲墜的樓板,她頑固地認為,自己扛著的這塊樓板若坍塌下去,將會奪走女兒的生命。艱難的幾天里,母親不吃不喝,竭盡全力扛著樓板,唯一的信念是必須堅持下去。
救護人員挖出了女兒的屍體,同時,他們驚奇地發現,如果母親此時放棄,扛著的那塊樓板壓下來,必將引起一串連鎖反應,結果將是她被活活砸死。救援人員意識到,最重要的一步棋,是隱瞞女兒死亡的真相,否則母親會失去支撐下去的力量。救援人員告訴母親,她的女兒很好,因為她扛住了樓板,孩子已得救了,而女兒現在最大的願望,是盼望能平安地見到媽媽。
母親最終獲救了,有關人員發現,以母親身體的孱弱,幾乎不可能堅持那麼多天。能讓她堅持下去的理由,是保護女兒的那種本能。母愛轉化為一種巨大的能量,這用一般常理解釋不了。
F. 提供一些關於「愛能創造奇跡」的名人事例!
一位中學教師趴在講台上用生命保護了下面的四個學生。一位失去15個親人的縣民政局長連續指揮救災五天只睡了七個小時。倖存者的生還奇跡不斷突破,100小時、150小時、196小時……
G. 關於母愛創造奇跡的事例
是什麼力量讓一個失聰的孩子4歲時認識3000餘字,5歲時學會說話,6歲時寫文章在報刊上發表,10歲時書畫作品獲全國金獎,並且像正常的孩子一樣進入普通小學、初中讀書?這種力量來源於平凡而又偉大的母愛。
這位創造奇跡的母親叫陶密密。她的兒子劉開語,兩歲時患了急性葯物中毒性耳聾,從此便生活在無聲的世界裡。為了讓兒子能夠開口說話,陶密密辭去了公職,並想盡了一切辦法,然而因為開語的耳聾程度比較嚴重,一些較權威的專家、語訓老師定言他不能學會說話,而他想讀書只能進聾啞學校。陶密密卻堅信,總有一天奇跡會出現。
陶密密經常帶開語去書店,讓他挑選自己喜歡的圖書。在陪兒子看書的同時,她閱讀教育書籍,在普通和特殊兒童中尋找共性的東西。在訓練開語發音時,她藉助手勢擺舌位,利用孩子的觸覺,讓他感知聲帶的振動和氣流的強弱,利用視覺讓他明辨口形的變化會發出不同的聲音,訓練「聽」話。陶密密還把家中所有的東西都貼上了相應的字卡,每天不厭其煩地教開語。為了讓開語得到系統規范的教育,陶密密還帶開語遠赴南京尋求教育良方。
在母親的不懈努力下,開語終於學會了說話,7歲時進入了普通小學讀書。為了讓兒子更快適應學校的生活,陶密密嚴格要求他,並鍛煉他獨立自主的能力。洗碗、疊被、擦玻璃、包餃子、縫補衣褲,他樣樣做得干凈利落。小開語在學校不僅學習成績優異,而且有個最大的特點,那就是力所能及的事總是自己去做。開語遇到2次慈善機構委託北京聾兒康復中心為優秀的聾兒安裝電子耳窩(只需2至4萬元,而正常需要24萬元)的機會,都被他拒絕了。開語也想像正常的孩子一樣聽見聲音,可他不願給社會增加負擔,他說將來自己掙錢安裝電子耳窩,那樣會覺得快樂和心安。
如今,開語在市第12中學一年10班讀書,班主任李俊文老師像母親一樣關愛他,同學們也很喜歡他,開語生活得非常幸福。
「要感謝我的兒子,是他讓我走上了一條艱難與希望並存的道路,是他讓我從一個普通的母親變成了更多聾兒的母親。」在對兒子的教育過程中,陶密密逐漸熱愛上了聾教事業。如今,陶密密受市殘聯委託成立了聾兒康復機構,她培養的來自北京、上海、江蘇、內蒙、遼寧等省市地區的聾兒已達200餘名,其中大部分已進入正常普通小學讀書。她最大的心願就是希望所有的聾兒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幸福快樂地成長。
H. 愛真能創造奇跡
有人說,真愛就是鬼魂,
每個人都在談論它,
可是從來沒有人見過。
我可能就是樓主說的那種經歷了一些事情的
至少我不再相信真愛
而所謂有經歷過的人,
最後都證明了不過是一場幻覺而已。
我自己也曾經給真愛打過比喻,雖然不如上面的鬼魂的比喻形象。
「以前一直相信:
真愛無敵
並且相信自己可以創造這樣的奇跡。
後來...不說也罷,
不信了,可是卻又有那麼多可歌可泣的真實的愛情故事,
前天辦保險,突然明白
真愛確實是無敵的!!!
也許是,婚姻就是飛機延誤,每個人都會遇上,也許還會遇見好幾次。
而真愛就是飛機失事,5000分之1的比例,絕對的小概率事件!可是這么大的地球
我們每天都在聽說,
可是我能碰見嗎?
我是一個從來不買彩票的人。
願上帝祝福我,少幾次飛機延誤就好了,我不奢望拿失事的保險金了。」
不過,我很幸運,後來,碰見了一個很愛我的人,
雖然我不確定,但是,還是相信那就是真愛吧,
相信有真愛,會比較幸福。
I. 舉出兩例「愛心能夠創造奇跡的」典型事例
一天一個貧窮小男孩為了攢夠學費正挨家挨戶的推銷商品。飢寒交迫的他摸遍全身卻只有一角錢。於是他決定向下一戶人家討口飯吃。
然而當一位美麗的年輕女子打開房門的時候,這個小男孩卻不知所措了。他沒有要飯只乞求給台一口水喝這個女子看到他飢餓的樣子就倒了一大杯牛奶給他。男孩慢慢喝完牛奶,問道;我要付您多少錢?年女子微笑著說,你一分錢都不用付。我媽媽教導我:「施以愛心不圖回報。」男孩說:「那麼,就請接受我由衷的感謝吧」!說完,霍華德,凱利就離開了這戶人家。此時他覺得渾身是勁,對生活充滿了自信。本來他都打算放棄了。
數年後那位女子得了一種罕見的怪病,當地醫生對此束手無策。最後他被轉到大城市醫治,有專家會診治療。大名鼎鼎的霍華德凱利醫生也參加了醫療方案的制定。當他聽到病人來自那個城市後,一個奇怪的念頭霎時閃過他的腦際,他馬上起身直奔她的病房。身穿手術服的凱利一眼就認出了恩人。回到會診室後,他決心一定要竭盡所能來治好她的病。從那天起,他特別關照這個對自己有恩的病人。
經過艱苦的努力手術成功了。凱利醫生要求把醫葯費通知單送到他那裡,他看了一下就在就在通知單的旁邊簽了字。當醫葯費通知單送到她的病房時,她不敢看。因為它相信治療的費用將會花費她整個餘生來償還。最後還是鼓起勇氣翻開醫葯費通知單,旁邊的一行小字引起了她的注意。她不禁輕聲讀了出來:醫葯費已付「一杯牛奶」霍華德凱利醫生。喜悅的淚水溢出了他的雙眼,她默默的祈禱:"謝謝你上帝你的愛意通過人類的心靈和雙手傳播了。愛的力量是所向無敵的,以愛為武器的人無往不勝。在人的情感世界中最能打動人的就是愛。不要認為他在現實的經濟社會中毫無意義。懷著一顆愛心與人交往,總會贏得雙份回報。就是因為他在不知不覺中,為你前進的道路掃清了許多障礙。用愛關心他人,不但能贏得人們的愛戴更能得到加倍回報.讓我們愛滿中國!!!小勇,矮矮的個頭,忽閃忽閃的大眼睛,一個可愛的孩子。可他,卻差點失學,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小勇,是我校06級一班學生。一年級剛入學不久,其父就經常為孩子請病假,後來居然連假也不請了,孩子也不到校上課了。班主任老師多次打聽,才了解他家的復雜情況:其母親在孩子一歲多時便離家而去,其父一直無固定工作,僅靠每月280元低保維持生活。原居住地因為拆遷,租住在×××一間破舊平房內。由於家庭原因,小勇沒有接受過學前教育,進校時連名字都不會寫,在行為習慣上明顯落後於同齡孩子,而他的父親根本就不想讓他上學,請病假也不過是個幌子。可憐的孩子,難道就這樣毀了嗎?
根據我國《義務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護法》,小勇享有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而家長和學校有為他提供義務教育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小勇的家長顯然不懂法,他不但不支持孩子接受義務教育,還橫加干涉、阻撓。做為學校和老師,我們必須堅守職責,必須讓小勇回到學校!
學校領導和班主任老師經研究商議後,決定立即與其父溝通,以理服人,以情動人,接孩子回校讀書。可是要找到小勇的父親何其艱難!電話打不通,地址又多變,經多方打聽仍無法聯系其父,老師心急如焚。小勇已經一個星期沒來上課了,不能坐等奇跡的發生,必須主動出擊。學校決定派班主任和數學老師去×××巡訪。兩位老師一路風塵,工夫不負有心人,她們終於找到了小勇的住處。小勇正一個人在家看電視,面黃肌瘦,雙目無神。兩位老師苦等了一個多小時,仍不見其父蹤影,只得留了言,要求其父一定送小勇到學校上學。
第二天,小勇的父親帶著孩子來到學校。其父謊稱孩子以前頭部受過傷,腦子有問題,不適合讀書,後又借口家庭經濟困難,住處離學校太遠等原因沒有時間、精力和能力接送孩子上學。學校領導嚴肅地告訴他:「孩子受教育的權利是受法律保護的,作為孩子的父親有責任和義務保障孩子接受教育。」同時又語重心長地告訴其父:「家庭經濟困難、住處離校遠等問題可以通過家長努力、學校幫助共同來解決。學校開學時已經按相關政策免去了小勇所有的學雜費和書本費,如果確實因為生病,不能堅持學習,則必須出具醫院的病情證明。」交流是艱難的,但始終充滿著熱忱的期盼。
連續幾天,小勇仍舊不見蹤影,班主任每天打電話,其父一直推諉,讓人百思不得其解。班主任老師只好再次登門家訪,隨去的還有四川電視台《新聞現場》和《成都全接觸》欄目的記者。其父變本加厲,想通過媒體尋求好心人的資助,找一份正式的工作或乾脆把孩子抱養給他人。後來此事引起了廣泛關注,《華西都市報》、《成都晚報》、成都電視台《今晚8:00》欄目、成都電視台33頻道等媒體相繼對此事進行了采訪報道。但在一系列風波之後,孩子仍然沒有來學校上課。
義務教育本是學校、家庭、社會幾種教育力量共同協同完成的。可在這件事上,家庭方卻完全失責,甚至起到了干涉和阻撓的作用。學校承受著多重的困難和壓力,處境極為尷尬,可再難也不能放棄孩子!學校辦學的最終目的是培養人,本著「以人為本」的教育宗旨,我們怎麼能就這樣結束一個無辜孩子的學習生涯呢?一定要盡最大努力讓孩子回到課堂,讓他享受到同齡人一樣的陽光。
學校再次召開行政會,又對此事進行研究,決定聯合社區協同解決。學校領導親自拜訪社區領導,交流情況,並建議社區幫助解決其父的工作問題。後來,學校×校長又多次上門家訪,與其父交流溝通,傾聽他的困難與想法。校長表示:先送孩子回校上學,中午提供免費午餐,相關手續再慢慢完善;學校也將盡最大努力積極與社區、街辦聯合盡最大努力幫助孩子。
2006年12月22日一大早,離校一個多月的小勇終於回到了學校。當他站在集體中時,從他的眼神中我們分明讀出了一份喜悅,一份希望,他喜歡這樣一個集體,他喜歡在這個集體中生活學習!小勇回來了,奇跡發生了!
小勇回來了,但幫助小勇的工作卻遠遠沒有結束。小勇落下的功課還得補上;缺少家庭的溫暖,集體的溫暖卻不能少。學校當即採取了以下措施:中午免費提供午餐;語數老師每天為小勇補課;發動全校師生為小勇獻愛心,所捐款項和物品由大隊部保管,每期為他購買學慣用品;班級同學主動關愛小勇,給他一個溫暖的大家庭……
如今小勇已經升入三年級了,個頭仍舊矮小,學習仍舊吃力,但臉蛋卻紅撲撲的,手臂上的「兩道杠」特別引人注目,據說這「兩根杠」是專門管他們班的劉老師和郭老師的。他的臉上洋溢著笑意,他正在快樂地、健康地成長著。
反思小勇輟學事件處理的全過程,我們堅定了「忠誠於人民的教育事業,全心全意為孩子服務」的信念,也明確對處理此類事件的一些原則:
1、依法辦學,依法辦事。認真貫徹落實了《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教育法律法規的相關條款,盡到學校應盡的職責,不讓一個適齡兒童無故退學或棄學。同時面臨缺乏法律常識和責任感的父親,學校還盡到了宣傳義務,給家長宣講《義務教育法》的政策法規,讓家長明確責任和義務,知道不讓孩子接受教育是違法的。
2、以人為本,關愛學生。「教書育人」是教育之本,讓每一個孩子健康成長是我們辦學的最終目的。因此學校犧牲一點點金錢是值得的,老師犧牲一點點休息時間也是值得的,孩子臉上洋溢的歡笑就是對我們最大的褒獎。
3、廣泛協作,形成合力。在這件事情的處理上,新聞媒體的關注,社區的支持和協助,都是促成事情更快解決的力量。因此,我們不能關起門來搞教育,教育也不僅僅是學校一個部門的事。有時候,我們需要藉助社會力量,形成合力,才能把事情辦好,才能辦出人民滿意的教育。
小勇的事或許有些特別,他的父親完全沒有盡到做父親的責任。學校面臨成百上千個家庭,不同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同,學校不能選擇家長,學校只能引導和幫助家長,讓每一個孩子接受教育,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在校園幸福的自由的成長!
盼望著小勇能盡快跟上正常的學習進度,不要在懶惰和膽怯中失去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