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關於一篇拉鏈的發明的英語作文
先介紹拉鏈的歷史,再寫設計,最後總結。
The invention of zipper can be traced back to the 19th century. In 1851, American Alex invented the prototype of zipper "automatic continuous clothing lock".
However, this kind of lock can not be popularized because it is easy to rust, loose, inconvenient to use, high precision and high cost.
拉鏈的發明可追溯到19世紀,1851年,美國人艾利克斯發明了拉鏈的雛形「自動連續服裝鎖扣」,但是這種鎖扣因為易生銹、松脫、不便於使用以及製作精度要求較高、成本昂貴等原因並未能普及開來。
By 1893, mid long leather boots with laces were popular. There's a retired American football player named Judson. He takes a lot of time to take off his long boots every day. So for the first time, he applied the concept of zipper to shoes.
He designed a device called "shoe buckle lock", which can release or connect metal hook and metal ring with a lead.
到了1893年,那時流行穿綁鞋帶的中長筒皮靴。有位美國退休的足球運動員賈德森,他因為每天穿脫長筒皮靴很費功夫。於是他首次將拉鏈的概念套用在鞋上,他設計了一款稱為「鞋子扣鎖」的裝置,能以一枚引子解開或連接金屬掛鉤和金屬環。
It can be said that this zipper is the first modern zipper in the world, which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many clothing suppliers at that time. However, this kind of fastener lock is unstable and easy to break open when it is opened, so it is not widely used
這可以說是世界上第一條現代意義的拉鏈,在當時吸引不少衣服供應商的注意,但是這種扣鎖表現不穩定,很容易在打開時崩開,所以也未能大范圍普及。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拉鏈更成為反叛的象徵。當時好萊塢電影喜歡以摩托車和拉鏈皮褸,塑造角色的叛逆形象。例如《飛車黨》中馬龍·白蘭度飾演的叛逆男孩。突然間,拉鏈象徵著粗魯、沖動的文化和性開放的象徵。直至1970年代,滾石樂隊專輯《小偷小摸》塑造了用實用的前置拉鏈的牛仔褲的特色形象。
之後,之後拉鏈製作技術不斷進步,隨著尼龍材料的使用,拉鏈也迎來了跨時代的發展, 現如今拉鏈不僅是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品,而且已經廣泛應用於太空服、消防裝等專業領域,材料亦從黃銅金屬等改為更輕巧的塑料或尼龍。百年過後,拉鏈依然低調。
B. 最有用的發明是拉鏈的英語
最有用的發明是拉鏈
The most useful invention is the zipper
C. 九上英語第6單元作文拉鎖發明
這樣——開朗活潑的我。
知識改變了我的品格。「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每當我吟誦這句詩時,那偷懶的情緒便一掃而光。我的意志總是不夠堅強,一碰到困難就放棄,做事總是不能堅持到底,但是圍棋改變了我。學習圍棋,我看到了古往今來無數圍棋高手,他們不管下棋遇到怎樣的困難總能堅持到底。古力一生堅持著圍棋事業,古力常說:「下圍棋輸贏不要緊,只要能堅持到底就是贏家!」愛迪生說:「無論什麼時候,不管遇到什麼情況,我絕不允許自己有一點點灰心喪氣。」居里夫人說:「我們應有恆心,尤其要有自信心!我們必須相信,我們的天賦是要用來做某種事情的。」於是,我變成了堅持到底的我。
D. 拉鏈是怎麼發明的
拉鏈是20世紀人類的十項重大發明之一。現在拉鏈已被人們廣泛使用,拉鏈的發現最早是美國芝加哥一個工程師設計的,由於比較粗糙,沒有流行起來。到了1913,瑞典人桑巴克改進了這種粗糙的裝置,使其流行起來,拉鏈是如何工作的呢?像我們穿的衣服,拉鏈兩邊有許多金屬或塑料做成的齒,並且帶鉤,分別固定在兩條布帶上,在拉鏈的一端有一個帶有卷邊的拉鎖頭,當把拉鎖頭向上拉時,就把兩邊的齒推到相對的一邊的空凹部分,當拉鎖頭過去後,空凹部分緊密相連,並且咬得很緊,拉鏈就鎖好了。
E. 你知道拉鏈是什麼時候發明的嗎的英文
Do you know when the zipper was invented
希望能幫到你
F. 拉鏈是哪國發明的
1893年,一個叫賈德森的美國工程師,研製了一個「滑動氏沒緊裝置」,並獲得了專利,這是拉鏈最初的雛形。這項裝置的出現,曾對在高統靴上使用的扣鈕扣鉤造成了影響。但這一發明並沒有很快流行起來,主要原因是這種早期的鎖緊裝置質量不過關,容易在不恰當的時間和地點松開,使人難堪。
1913年,瑞典人桑巴克改進了這種粗糙的鎖緊裝置,使其變成了一種可靠的商品。他採用的辦法是把金屬鎖齒附在一個靈活的軸上。這種拉鏈的工作原理是:每一個齒都是一個小型的鉤,能與挨著而相對的另一條帶子上的一個小齒下面的孔眼匹配。這種拉鏈很牢固,只有滑動器滑動使齒張開時才能拉開。
拉鏈最先用於軍裝。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美國軍隊首次訂購了大批的拉鏈給士兵做服裝。但拉鏈在民間的推廣則比較晚,直到1930年才被婦女們接受,用來代替服裝的鈕扣。
拉鏈是在1926年獲得現在的名稱的。據報道,一位叫弗朗科的小說家,在推廣一種拉鏈樣品的一次工商界的午餐會上說:「一拉,它就開了!再一拉,它就關了!」十分簡明地說明了拉鏈的特點。拉鏈這個詞是這樣來的。
G. 拉鏈發明的過程是怎樣的
拉鏈的出現是一個世紀之前的事。當時,在歐洲中部的一些地方,人們企圖通過帶、鉤和專環的屬辦法取代紐扣和蝴蝶結,於是開始進行研製拉鏈的試驗。
1893年,一個叫賈德森的美國工程師,為了系緊高筒靴而研製了一個「滑動氏沒緊裝置」,並獲得了專利,這是拉鏈的雛形。但這一發明並沒有很快流行起來,主要原因是這種早期的鎖緊裝置質量不過關,容易在不恰當的時間和地點松開,使人難堪。1913年,瑞典人松德貝克改進了這種粗糙的鎖緊裝置,使其變成了一種可靠的商品。
「拉鏈」名稱的由來則是在1926年。一位叫弗朗科的小說家,在一次推廣拉鏈樣品的工商界的午餐會上說:「一拉,它就開了!再一拉,它就關了!」十分簡明地說明了拉鏈的特點。拉鏈最先用於軍裝。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美國軍隊首次訂購了大批的拉鏈用在士兵的服裝上。但拉鏈在民間的推廣則比較晚,直到1930年才被婦女們接受,用來代替服裝的紐扣。
H. 拉鏈是什麼時候發明的誰發明的
賈德森
拉鏈的出現是一個世紀之前的事。當時,在歐洲中部的一些地方,人們企圖通過帶、鉤和環的辦法取代鈕扣和蝴蝶結,於是開始進行研製拉鏈的試驗。
1893年,一個叫賈德森的美國工程師,研製了一個「滑動氏沒緊裝置」,並獲得了專利,這是拉鏈最初的雛形。這項裝置的出現,曾對在高統靴上使用的扣鈕扣鉤造成了影響。但這一發明並沒有很快流行起來,主要原因是這種早期的鎖緊裝置質量不過關,容易在不恰當的時間和地點松開,使人難堪。
1913年,瑞典人桑巴克改進了這種粗糙的鎖緊裝置,使其變成了一種可靠的商品。他採用的辦法是把金屬鎖齒附在一個靈活的軸上。這種拉鏈的工作原理是:每一個齒都是一個小型的鉤,能與挨著而相對的另一條帶子上的一個小齒下面的孔眼匹配。這種拉鏈很牢固,只有滑動器滑動使齒張開時才能拉開。
拉鏈最先用於軍裝。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美國軍隊首次訂購了大批的拉鏈給士兵做服裝。但拉鏈在民間的推廣則比較晚,直到1930年才被婦女們接受,用來代替服裝的鈕扣。
拉鏈是在1926年獲得現在的名稱的。據報道,一位叫弗朗科的小說家,在推廣一種拉鏈樣品的一次工商界的午餐會上說:「一拉,它就開了!再一拉,它就關了!」十分簡明地說明了拉鏈的特點。拉鏈這個詞是這樣來的。
I. 拉鏈的發明歷史
自從有了拉鏈,它便成了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上世紀重要、最實用的發明之一。是誰何時發明了拉鏈呢?毋庸置疑,檢索專利是一有效途徑。今年,英國圖書館的斯蒂芬•范•杜爾肯(STEPHEN UAN DULKEN)撰寫的,由美國紐約大學出版社和巴恩斯諾布爾公司(BARNES & NOBLE)聯合出版的2007年版《第20世紀發明影響世界的100個發明》一書,從專利入手對上世紀100個重大發明尋根,作者認為吉德昂•遜德巴克(GIDEON SUNDBACK)1914年8月27日申請,1917年3月20日批準的美國專利US1219881(英國專利GB12261/1915)是拉鏈的起源,為拉鏈問世和發展奠定了基礎。發明人遜德巴克1880年出生於瑞典,是一名電氣工程師,從小就對機械感興趣,1905年移民到美國,不久開始從事拉鏈的發明創造,經過5年的努力,提出了上述的專利申請。
美國專利US1219881的說明書(包括權利要求)和附圖,對該發明創造的拉鏈記載了如下主要內容。一、所述的拉鏈由一對柔性織物帶,牢固安裝於這對織物帶梭緣成交錯排列的鏈牙、拉頭和限位擋頭組成;一邊織物帶每個鏈牙的自由端具有圓型凹槽與另一邊織物帶上每個鏈牙的自由端具有凸起部以及周邊的界面相互之間是吻合的;拉頭導向移動使上述一邊的鏈牙與另一邊的鏈牙依次交錯咬合。二、一對織物帶各裝有一列鏈牙。鏈牙一端牢固地卡在織物帶的梭緣上,其徑向伸出自由端,該自由端頂部為圓型凸起部,底部為圓型凹槽,這樣的圓型凸起部和圓型凹槽具有相應的斜坡,兩邊的鏈牙交錯相對應;當在拉頭引導下牢固地將兩邊鏈牙的凹槽和凸起部交替穩定地嚙合在一起。三、拉頭為沖壓件,上部的頂相連凸輪型帽,有鉚釘固定;下部是Y型兩面卷邊側板組成。兩Y型側板之間形成夾持兩邊鏈牙的通道,Y型通道下部I字型部分形成兩邊鏈牙嚙合通道,上部分叉部分形成兩邊鏈牙分開後各自通道,頭部裝有拉襻。藉助於拉襻滑行,一滑就可使鏈牙相嵌嚙合,再滑回則脫開。四、拉鏈織物帶鏈牙前、後端頭裝有限位擋頭,這前、後限位擋頭是不一樣的,前擋頭是分別固定在鏈牙織物帶的前端並能進入擋頭分叉部分,從而限止拉頭再向前拉;後擋頭在鏈牙後邊固定兩織物帶並能進入拉頭下部的I字型部分,從而限止拉頭再往後拉。後擋頭是固定件,使拉鏈只能從前擋頭拉開。
該項專利的拉鏈結構簡單、精巧、可靠,側拉強度大。這對拉鏈誕生來說是具有重大里程碑意義的,在拉鏈發明前,人類主要是應用鈕扣和緊固件來穿戴衣服和鞋子的,隨著便於騎馬長統靴的問世,採用鐵鉤式扣件既笨重,穿脫又不便。十九世紀中期,美國、歐洲就出現了一些拉鏈的專利申請,但有的申請只有構思,而從未實施過;有的申請在實施了,但未能商業化推廣。其中值的一提的是美國人惠特康•賈德森(WHITCOMB JUDSON),1893年的US504038的專利申請,提出通過拉頭沿接縫活動打開和閉合一連串鉤環式扣件的構思,並將其制在鞋上在芝加哥世界博覽會上展示,引起了人們的關注,但由於笨重、鉤環搭接鬆散,易暴裂(pop open),拉頭移動不順暢以及製造不易等原因,未受市場青睞,未能實現商品化。吉德昂?遜德巴克的專利發明克服了上述一系列缺陷,關鍵是鏈牙的巧妙設計,使拉鏈具有了實用價值。他自己然後又研製成了沖壓部件和將鏈牙裝在帶上的機器。在1920年前後,拉鏈很快在全世界流行開了,大量用於服裝、靴子、香包等。
隨著科學技術發展和人類需求的不斷提升,有關拉鏈、拉鏈製造工藝和製造設備的專利申請和發明層出不窮,拉鏈材料由最初的金屬材料變成了以尼龍等非金屬材料為主;拉鏈結構由單一的閉口拉鏈變成了閉口拉鏈,開口拉鏈和雙開口拉鏈三個大類;注射成型,連續注射成型工藝大大提高了拉鏈生產效率,拉鏈的品種、規格、色彩、功能日新月異,並廣泛用於軍事、民用、農牧、醫療、航天、航空等領域。(陳仲華)
Gideon Sundback,(1880-1954),美籍瑞典發明家。1906至1914年間,在為後來成為Talon有限公司的公司工作時,在拉鏈開發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並申請了專利。「拉鏈」這個名稱是將遜德巴克發明的裝置用在他們新靴子上的B.F.Goodrich創造的。最初拉鏈主要用於靴子和煙草袋,二十年後開始在時尚產業界流行。遜德巴克還發明了用於製造拉鏈的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