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滑鼠是誰發明的
最原始的滑鼠為道格拉斯博士於1964年所設計,它是利用滑鼠移動時引發電阻變化來實現游標的定位和控制的。原始滑鼠的結構較為簡單,底部裝有兩個互相垂直的片狀圓輪(非球形),每個圓輪分別帶動一個機械變阻器,當滑鼠移動之時會改變變阻器的電阻值。如果施加的電壓固定不變,那麼滑鼠所反饋的電信號強度就會發生變化,而利用這個變化的反饋信號參數,系統就可以計算出它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位移,進而產生一組隨滑鼠移動而變化的動態坐標。這個動態坐標就決定了滑鼠在屏幕上所處的位置和移動的情況,於是它便可以代替鍵盤的上、下、左、右四個鍵,讓使用者可將游標定位在屏幕的各個地方。由於原始滑鼠的尾部拖著一條數據連線,看起來很像一隻小老鼠,後來人們乾脆就直接將它稱為「Mouse」,這也就是「滑鼠」的得名由來。1968年,為其設計申請了專利。
當然,若以今天的眼光來看這個原始滑鼠的確顯得相當簡陋,它使用全木質外殼,稜角分明,龐大且笨重,而且需要配備一個額外的電源才能夠正常工作,用起來並不方便。加上使用了大量的機械組件,隨著時間的積累,滑鼠會出現非常嚴重的磨損問題。另外,原始滑鼠使用的是模擬技術,反應靈敏度和定位精度都不理想。種種弊端加在一起,導致沒有多少人願意用它。但作為初生的新產品,我們不能對它苛求太多。原始滑鼠的最大意義在於,它的誕生意味著計算機輸入設備有了更多樣的選擇,並為操作系統採用圖形界面技術奠定了基礎,我們很難想像,如果只有鍵盤,用戶們該如何操作Windows或者Mac
OS。
道格拉斯博士1968年設計的原始滑鼠,是今天所有滑鼠的鼻祖。
❷ 佛教的創始人是誰
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
佛教的創立者釋迦牟尼(佛陀),是古代中印度迦毗羅衛國的釋迦族人,他存在於西元前第一個千年的中期。此時商品貿易的繁榮促使了剎帝利階層的崛起,構成阻礙的傳統婆羅門教權威地位被削弱,思想界活躍著包括佛教在內的沙門思潮。
釋迦牟尼(Śākyamuni)不是其本名,是後人對他的尊稱,意義是「釋迦族聖者」。「釋迦」是他所屬部落的名字,有「能」、「勇」之意;「牟尼」是當時對出家修行成就者的稱謂,譯作「文」、「寂靜」等,是聖者之德,「釋迦牟尼」漢譯又作「能仁寂默」。一般也稱為「釋尊」或「佛陀」。
(2)包鐵輪誰創造的擴展閱讀:
釋迦牟尼的生平,沒有引起早期三藏編者的重視,他們只是盡量詳細記錄導師的言詞;更詳盡的敘述和更傳奇的故事在後來才被精心編造出來。
關於佛陀的形象,相對可靠的是一個基本輪廓。他成長於富裕的環境,娶妻生子後,大概29歲時出家;所學的禪定和苦行都無法解決問題;約35歲時得到佛陀的自覺。餘生的歲月,他的足跡遍布恆河流域,向各階層說法教化。他對外道思想所做的揚棄,糾正了時代文明的某些偏失,也維護了剎帝利的階級利益,使他被尊稱為釋迦族的聖人。
佛滅後,聖典先是口口傳誦,較晚才陸續出現文字經典;原始經典後來又經各部派的重新編纂。這一系列的過程,佛陀的原說一直被加工。
所以在全部藏經中,某些法義以略不相同的面目出現。最多隻能在一定程度體現佛陀教說的,是巴利五部尼柯耶和漢譯四部阿含所代言的「原始佛教」 ,其內容結構多為三法印、四諦、八正道、十二緣起、三十七道品等。佛陀的根本原理,是成立於無常、無我的緣起,例如舍利弗皈依佛陀前,只需告訴他:「世尊所說,諸法是因緣的生滅」。
❸ 六界指哪六界六界外有哪些
六界指神界、仙界、人界、妖界、魔界、冥界,六界外有修羅界。
1、神界
遠古人相信天地有三十六重,地為九重,天為二十七重,她們相信神的總管就是天帝,他和各路神都在天上居住和勞作,天帝居住的宮殿就在最上層,號稱靈霄寶殿,也叫天宮或天庭。天帝的天宮在最上的一重。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七界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六界
❹ 打火機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資料顯示,有關打火機的圖繪,最早出現在公元1505年德國紐倫堡地區一個貴族的手卷之中。也有人認為,打火機裝置可能是出自達·芬奇之手,在他的手卷中也有類似的機械圖繪,其繪成時間可能在1500年-1519年之間。
人類自製打火裝置的歷史可謂久遠。「賣火柴的小女孩」早已消失在歷史長河,很少有人再用火柴,一元一隻的打火機隨處可見,能點火卻不見火苗的電子打火機也不是什麼新鮮事物了,也許再過多少年,人們連火柴長什麼樣都會忘記,但火,永遠不會在生活中消失。
(4)包鐵輪誰創造的擴展閱讀
結構
打火機所使用的燃料主要是可燃性氣體。早期多用汽油,因有異味,現已很少使用。現多採用丁烷、丙烷類和石油液化氣。它們經加壓後充入封閉氣箱,一旦釋放至空氣中便吸熱氣化而迅速膨脹,極易點燃。
打火機採用的丁烷(CH3-CH2-CH2-CH3)為正丁烷,是兩種有相同分子式(C4H10)的烷烴碳氫化合物的統稱。包括: 正丁烷和異丁烷 (2-甲基丙烷). 丁烷是一種易燃,無色,容易被液化的氣體。是發展石油化工、有機原料的重要原料,其用途日益受到重視。
❺ 中國最早的大件運輸你知道嗎
古代埃及金字塔重型石料的搬運,明清時期北京故宮中巨型大理石的運輸,都是傳統道路大件運輸方式的典型。
中國最早的公路特重大件運輸的先驅大約出現在68年前。位於長江入海口吳淞的上海永安紡織二廠從國外進口了一台30餘噸重的新式圓柱型鍋爐,但偌大的上海灘卻找不到一家汽車運輸行承運。作為當時遠東最大城市的上海沒有一輛能承載20噸級以上大型設備的汽車平板車,而擁有唯一一輛20噸汽車平板車的英商茂泰公司,當然不願做這等殺雞取卵的賠本生意。最後,中國榻車運輸行接過了這個燙手山芋。榻車工人們就地取材,找來三輛鐵輪大榻車,鋪上幾層墊木,增加了榻車的整體負荷量,於是,成三角形排列的人力鐵輪榻車組就這樣問世了。整整一個星期,四五十名榻車工人肩拖手拉繩子,使載著鍋爐的鐵輪榻車在20多公里的路上一寸一寸緩緩前行。上個世紀50年代,有很多從前蘇聯進口的重型生產設備需要運進各個工業製造基地,上海市大型物件汽車運輸公司於1958年誕生,這是交運大件的前身。同年,一台長28.5米、重30噸的行車架,急待從華東建築機械廠運往江南造船廠碼頭,然後再水運至上鋼三廠安裝。當時沒有專用的超長件運輸車,仍用兩輛木結構的榻車一前一後「抬轎子」。人拖不動,就用一輛汽車結上繩索牽引,轉彎時需要靠人站在第一輛車前,來影響榻車組的轉向。這奇特的車隊,緩緩駛進外白渡橋,牽引的汽車慢慢地將載著行車架的榻車組拖上橋頭。從橋頭緩慢下行時,突然有人聽見「啪」的一聲,榻車之間連接的繩索被拉斷了。最後採用了工人陳友龍的提議,在榻車改裝的前拖車上裝上轉盤,這樣就可以不用人力,而由貨物自動轉向了。不出一個月,一輛裝有轉向磨盤的鋼結構前拖車便誕生了,這是中國公路大件運輸史上第一輛專用超長運輸車。
1978年2月,當時的上運六場接到了承運金山石化總廠二期工程關鍵設備—從國外引進的524噸重的加氫裂化反應 器—的任務。參加談判的西德代表得知中方沒有現成的500噸級以上的特種車輛,便從皮包中掏出印有德文字母的大平板車圖紙,放在了中方的面前。難題一下子擺在了桌上。買,從國外進口一輛載重600噸級的平板車,當時需要資金500萬美元;造,國內自行設計製造,也將耗資400萬元左右人民幣,而且時間上也不允許。最後,上運六場的工程技術人員決定利用現有的國產200噸與300噸平板車橫向拼接。但是,兩輛國產平板車長短相差4米,轉彎半徑也各不相同。於是,技術人員設計了一個轉向同步自動補償裝置,經過十幾次從空車同步轉向試驗到重載模擬試車,終於成功拼成了可隨意轉向的500噸級雙拼平板車,全部花費僅35000元。 1981年1月26日下午,這輛特殊的中國式「雙體車」載著524噸的龐然大物,安全抵達了安裝工地。一個月後,還是這輛「雙體車」,在寶山鋼鐵總廠工地,又成功承運了從日本引進的長18.7米、寬10.7米,高12.34米、重156噸的苯加氫模塊,創造了中國道路大件運輸單件體積最大的記錄。
❻ 四大發明是什莫
火葯
指南針
印刷術
造紙術
❼ 縫紉機是誰造的
縫紉機
1900年前後,也就是前一個世紀交替的時候,報上經常登出售縫紉機的廣告。可見19世紀末縫紉機始在上海等沿海城市逐漸流行,此時距世界第一台縫紉機的問世已有60年之久。縫紉機是一個名叫坦莫尼爾的法國窮裁縫發明的,1830年他用木頭做的世界第一台縫紉機樣子相當笨拙。若干年後,美國伊萊亞斯·豪等人設計出了更加實用的縫紉機。然而在豪去英國宣傳自己的發明時,艾薩克·勝家卻在波士頓的工場里造出了更加完美的縫衣機,並於1851年創立了勝家公司。豪得知了這個消息趕回來和勝家對簿公堂,結果1856年法院判決勝家的機針和雙線連鎖縫紉法侵犯了豪的專利,並讓勝家付給那個馬薩諸塞州的發明者每台機器25美元的專利使用費。
盡管勝家敗訴,但他的公司後來發展成世界最大的縫紉機製造企業。
雖然沒有像勝家那樣名揚四海,但伊萊亞斯·豪也因為有了那項專利在歐洲度過了安逸的晚年。張德彝同治八年(1869年)隨志剛出使巴黎的日記有與豪見面的記載。他說經合眾國(美國)奇德立引見,去「以改造鐵裁縫著名者」興爾家作客。興爾是「合眾國包斯頓(波斯頓)人,曾以改造鐵裁縫著名,故合眾國用其法者,每一架與彼納款洋銀五圓,以此致富」。
在與縫紉機的發明家豪見面前,張德彝已經在英國見過了發明不久的縫紉機。張德彝的《航海述奇》記他同治五年(1866)4月19日在曾鎮壓過太平天國的英軍將領戈登家中作客,「見有鐵針
❽ 打火機的發明歷史
最早的打火機被稱為火絨手槍,是在火絨盒和打火鐵盒的基礎上經過重大改進而製成的。在十七世紀中期人們在第一把軍用手槍的啟發中發明了第一把火絨手槍打火機。由於它們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批用於取火是機械裝置,史學家和收藏家據此認定是最早期的打火機。火絨手槍打火機的影響一直延續到現代社會,明顯的證據就是至今仍有人生產外形仿手槍的打火機。在十八世紀這個發明得到了充分的發展,這就是第一代打火機。也是打火機的起源。
1823年德國化學家備貝萊納在實驗室發現:氫氣遇到鉑棉會起火。這一發現引發了他試制打火機的念頭。德貝萊納用一隻小玻璃筒盛上適量的稀硫酸,筒內裝一內管,內管中裝入鋅片,玻璃筒裝一頂蓋,頂蓋上有噴嘴、鉑棉和開關,內管中鋅片與硫酸接觸生成氫氣。一定量的氫氣產生的壓力將內管中的硫酸排入玻璃筒內,打開開關時,內管的氫氣沖到鉑棉上起火;內管與玻璃筒內的壓力重新平衡,硫酸再次進入內管,與鋅片反應又產生氫氣。如此世界上第一隻打火機便告誕生。但它有體積大不便攜帶,玻璃殼易碎,硫酸溢出有危險等缺點,沒能普及作用。
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一些煙草商店門口出現了一張很奇怪的招貼畫,一位士兵嘴裡叼著卷煙,一手握著來福槍,另一隻手裡卻捏著一個會冒火的小玩意兒。不知底細的人以為英軍又推出了什麼新式武器,其實,那不過是今天早已為大家所熟知的打火機。
據悉,打火機是一位名叫阿爾弗雷德·丹希爾的倫敦青年發明的。那時,他得知前線士兵想抽煙卻常常因為火柴受潮而無法點火。於是,他決心研製一種便於攜帶而不會受潮的打火機,後來他在一位化學家的幫助下發明了一種由金屬殼體和頂蓋結構組成的打火機。這種打火機在經過改進以後到1924年才投入大批量生產,大多數前線的煙民們還沒有來得及用上它,一戰就已經結束。
1920年法國出現了燈芯式打火機,燈芯是用硝石粉浸過的,容易被火花點燃,後來,改成將燈芯浸在苯中的苯打火機,這種打火機有時漏燃料,而且要經常更換燈芯。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出現氣體燃料打火機,逐漸取代了苯燈芯打火機。將從天然氣中提取的丁烷氣壓縮到打火機中,使用時,丁烷氣體從打火機的頂端噴嘴中噴出,由打火裝置點燃,火焰的大小可通過調節噴氣量來控制,丁烷氣體用盡後,可從打火機底部的活門裝填。
打火機的點火系統也經長期改進,日益完善,老式的打火系統是由火石和火石輪組成,火石是鐵和鈰做成的合金。1906年奧地利化學家發現這種合金材料具有產生火花的性質,將火廠裝入打火機,靠機蓋上的鐵輪銼的磨擊,使火石產生火花。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彈葯專家使用壓電效應引爆炸彈。在炸彈的前端裝上像酒石酸鉀鈉和一些陶瓷類的晶體,受到強力沖擊時,會在瞬間產生高壓電荷,引爆炸葯。戰後,日本成功的將壓電效應就用在打火機上,在三四萬分之一秒內產生6000─8000伏高壓,使產生的火花點燃丁烷,省去了干電池或火石。
另一類打火機是以干電池為動力點火,一種是使用9─12伏層狀錳電池,打開開關時,盒內的微型變壓器將電壓升到9000伏,產生火花,點燃燃料。還有一種打火機內裝水銀電池和集成電路,產生高壓火花,這類打火機只要定期更換電池和補充燃料即可。亦稱「點火器」。據記載,約自公元前45000年起,古人不是通過木材的摩擦、旋捻或鑽孔,便是通過燧石相互撞擊點火;後來還運用氣動原理點火--點火泵或氣動點火器。
在中世紀法國人迪蒙埃是指了一種質量有所改善的氣動點火器。從14或15世紀到19世紀初,撞擊式點火器非常流行。17世紀末出現了一種帶有火絨和硫磺火柴的「圖林根點火器」。此外還有所謂「導火索點火器」。
從13世紀起就當作點火器用的那種凸透鏡,是在18世紀末普及的。1823年,德國化學家德貝萊納發明了以其姓氏命名的打火機。德貝萊納原為葯劑師,1810年任耶納大學化學和葯物學教授。生前對染色法提出過不少改良措施,研究過鉑、鎳、二氧化錳等的催化作用,並在這些研究的基礎上製造出德貝萊納點火器。1812年,法國人貝托萊在各種化學實驗中發現可燃氣體,後人根據貝托萊的發明製成了浸沒式打火機。
1900年後試制了一些袖珍式打火機,如滾輪式打火機,摩擦式打火機等。為減少煙而作的努力,終於使如今風行的那種氣體打火機於1950年問世,如今又出現了很流行的感應打火機、指紋打火機等。
❾ 汽車行走的藝術,那個閱讀是怎麼算時間的
汽車行走的藝術答案
下列說法中哪個不屬於鉛酸蓄電池的缺點?
不易回收再生-新增
下列古人中哪個不屬於「指南三傑」?
馬岳-新增
包鐵輪是由誰創造的?
凱爾特人-新增
世界上第一台可充電三輪電動車的發明人是:
特魯夫-新增
在懸架中常用的彈性元件有:
膜片彈簧-新增
在我國哪個時代用牛耕田已是普遍現象?
春秋時期-新增
世界上第一輛內燃汽車採用的車輪是:
實心橡膠車輪-新增
瓦特在早期進行蒸汽機變革中遇到的現實問題是什麼?
缺少經費-新增
最早提出電場、磁場概念的學者是:
法拉第-新增
瓦特取得第一個蒸汽機專利是在哪一年?
1769年-新增
在懸架中緩和與抑制不平路面所引起沖擊的部件是:
彈性元件-新增
最早的電動汽車公司是:
Morris & Salom-新增
電流的磁效應最早發現於哪一年?
1820年-新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