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幼兒園創造性韻律音樂活動

幼兒園創造性韻律音樂活動

發布時間:2021-07-16 05:29:49

① 如何在音樂活動中培養幼兒的創造

一、為孩子營造自由創造的氛圍,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創造力最能發揮的條件是民主。」以激發幼兒對音樂的興趣為前提,引導幼兒愉快、主動參與創造活動,為幼兒創設寬松愉悅、自由民主的音樂活動氛圍,讓他們能夠懷著愉悅的心情利用已有的經驗自由思索、展開想像,充滿自信地與音樂進行交流,才能萌發最大多數幼兒的創造力,並使最大多數幼兒的創造力發揮到最高峰。由淺入深地引導創造,展示自己的才能。從改編歌詞、敲奏簡單樂句開始,發展到為圖片故事配音樂、創作樂曲、編動作等,激勵幼兒從自身實際出發,通過努力充分展示自己的創造力。比如:在《拔蘿卜》教學活動中,藉助老公公等角色的情節,引導幼兒傾聽不同的聲音,表現不同的形象,幼兒非常有創意,他們用不同的聲音、動作、樂器表現老公公、老婆婆、小姑娘、小狗、小貓、小耗子,不但豐富了情節,而且還充實了音樂形象。尤其在表現角色的動態上,更加惟妙惟肖,充分體現了幼兒的創造力,又如欣賞樂曲《天鵝》時,我啟發幼兒進行配樂朗誦。其中有個幼兒是這樣「朗誦」的:「一隻小天鵝受傷了,我輕輕把它抱回家,給它養傷。可是天鵝很寂寞,它準是想媽媽了。我明天一定把它送回天鵝媽媽的懷抱。」只有讓幼兒按自己的條件、方式、願意去做,他們才能學得主動,才能發揮想像力和獨創性。盡管幼兒的表現還十分稚拙,但都是真情實感的流露,體現了他們獨特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培養創造力並不是要摒棄模仿,在音樂活動中模仿是需要的,它是最初的學習方式,但必須較快地跨越這一分階段進入探索期,引導幼兒大膽創新、獨立思考,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例如在音樂《獅王進行曲》中小動物們幹了什麼、發生了什麼事以及小動物表演的動作等都是幼兒模仿、想像和創編的因素。由於幼兒的情感體驗和表現表達很難全部預料,所以在活動中有時會出現一定程度的紊亂,但教師不要去訓斥孩子,而是要學會容忍,並在寬松的氛圍中鼓勵、支持和欣賞幼兒的創造表現。 二、為幼兒提供自主創造的機會。 《新綱要》指出藝術是幼兒「表達自己的認識和情感的重要形式」,要使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像」。並指出這種藝術表達是「自由表達」、是「創造表達」。但現實教學中,教師們常為了保證活動按計劃順利進行而代替孩子去體驗、判斷。在音樂活動中,教師們往往要求幼兒按照成人的思維方式去感受理解音樂,使幼兒沒有機會主動感受、自由想像,只能在教師的牽引下被動參與。在這種教育影響下,孩子們的音樂興趣會日益減弱,音樂靈性會不斷消失。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孩子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探究者和成功者。」作為教師,我善於捕捉幼兒不經意間的創造性的探索傾向,滿腔熱情鼓勵和指導,讓幼兒用特有的童心去感悟音樂,那麼,音樂的世界就會在孩子面前打開新的窗口、展示新的內容,哪怕她們的理解與原音樂內涵大相徑庭,也無關緊要,重要的是學習過程的體驗。就象《動物狂歡曲》活動中,教師提供了充分、自由的活動空間和時間,鼓勵幼兒在感知音樂的過程中運用已有經驗展開想像,自由表現,把自己對音樂的感受和聯想用他們喜歡的顏色,通過繪畫的形式表現出來,有的幼兒繪畫一對狐狸手拉手,其中一隻狐狸的另一隻手拿著一朵玫瑰花,另一隻狐狸則把另一隻手高高舉起,形象地表現狂歡的心情。還有的畫了獅子大王過生日的,畫小兔舉行運動會的,幼兒通過畫面充分表現出各自對樂曲的感受和理解。當他們富有個性的理解以及稚嫩而新穎的創造性表現被教師接納、贊許和分享時,他們體驗到了被尊重的感覺,滿足了自我表現的需要,這種正向的情緒會激勵他們更加熱愛音樂。作為教師,我們不但要善於發現並細心呵護這些靈感的幼芽,而且還要創造機會激發他們的創作靈感,以真誠喜悅之心去發現、鼓勵、支持和欣賞他們的大膽表現。 三、重視孩子創造過程的體驗。 幼兒創造性音樂活動的真正目的是強調在活動過程中獲得心智的滿足,在挖掘音樂潛能中讓幼兒釋放能量,發展能力。因此在教學中,應遵循重「過程」不重「結果」的觀念,營造自由創造的氛圍,注重幼兒的自我表達和表現。在音樂創造活動中,幼兒對「過程」比「結果」更感興趣,因為過程給幼兒帶來無比的滿足。例如,在音樂活動《兩只小象》中,根據歌曲內容,引導幼兒創編兩只小象勾鼻子動作,但幼兒在活動中,兩兩結伴不是在表演勾鼻子,而是在做游戲,表現出強烈的表現慾望,如果教師能馬上調整計劃,孩子們也許能體驗到自主探索和創造參與的快樂,能體驗到用表情、動作、姿態與他人溝通的樂趣。細致嚴密的教學計劃固然是必需的,但我們不能為了實現計劃而犧牲孩子們享受音樂的機會,不能為了得到設計好的答案而犧牲孩子們自主學習、創造的機會。其實孩子不是為了取悅成人才進行音樂活動的。真正的音樂教育在於給幼兒以快樂和享受,只要從幼兒實際和音樂教育的本質出發,時間上多一點少一點,環節上多一個少一個,內容上動一動、改一改,都是可行的。評價音樂教育成功與否的標準是孩子是否更加喜歡音樂、是否促進了孩子身心和諧的發展、是否為他們將來積極參與社會文化生活奠定了基礎。我們應重視孩子的過程性體驗,而非具體的結果。

② 急需一篇幼兒園優秀音樂律動教案!拜託了!

活動預備: 頭飾:(豬小弟、豬媽媽、小羊、小兔)。 活動過程: 1、猜謎語。 教師請幼兒猜謎:「肥頭大耳一身膘,天天吃飽睡大覺,走路搖著小尾巴,嘴裡唱著哼哼調。」猜一動物名稱。 2、學唱新歌 1) 聽音樂《豬小弟》,進行提問:「豬小弟去找了誰?發生了什麼事?分別又說了什麼?」幼兒進行模擬小動物們所說...的話及進行發明其動作。 2)幼兒跟著錄音機唱新歌1~3段,並唱出其切分音及念出對白處-「臟死啦!走開」念出其厭惡、討厭(與幼兒進行討論) 2) 啟發幼兒用不同的表情和方式演唱,教師進行提問: 1、豬小弟找朋友玩時,他的心裡怎樣(興奮)應該怎麼來唱(稍快且跳躍) 2、豬小弟哭著回家時他的心裡又是怎樣(傷心)應該怎麼來唱(慢且較連貫) 3) 隨音樂〈洗澡歌〉做洗澡的 動作。 師:「聽!這是什麼聲音啊?哦是小豬在洗澡!讓我們一起來跟著音樂做一做洗澡的動作。」(隨音樂與幼兒做洗澡動作) 4、創編第4段歌詞,讓幼兒知道干凈的孩子人人愛。 1)音樂結束,出示干凈小豬。師:「澡洗完啦!小豬變得怎麼樣啦?(與幼兒進行討論)這時的小豬再去找他的朋友玩時,他的朋友會怎樣來看待他呢?豬小弟變干凈了,他的心情怎麼樣?會說些什麼?」 2)教師幫助幼兒創編歌詞並填入歌曲中。 5、分角色進行表演 豬小弟(3) 活動目標: 1、學慣用快且跳躍和慢且連貫的兩種不同的方式歌唱,唱出其切分音,以表示歌曲的形象、內容、情感。 2、在老師的啟發幫助下 ,學習為歌曲創編第4段歌詞。 3、學習體驗在歌唱活動中進行發明、合作表演、游戲的快樂。通過 歌曲《豬小弟》讓幼兒知道干凈的孩子人人愛,建立幼兒愛清潔講衛生的觀念。 活動預備: 1、頭飾:(豬小弟、豬媽媽、小羊、小兔)。 2、圖片:豬小弟(正反面)。音樂〈〈洗澡歌〉〉 3、各種不同小動物的紙偶。 活動過程: 2、猜謎語。 教師請幼兒猜謎:「肥頭大耳一身膘,天天吃飽睡大覺,走路搖著小尾巴,嘴裡唱著哼哼調。」猜一動物名稱。 3、導入 教師出示一隻臟豬,進行提問:「這是只什麼?你們覺得他怎麼樣?這只小豬要去找朋友玩,請幼兒想想看會發生什麼事情(幼兒進行討論) 3、學唱新歌4) 聽音樂《豬小弟》,進行提問:「豬小弟去找了誰?發生了什麼事?分別又說了什麼?」幼兒進行模擬小動物們所說的話及進行發明其動作。豬小弟 (1) 活動目標: 1、學慣用快且跳躍和慢且連貫的兩種不同的方式歌唱,以表示歌曲的形象、內容、情感。進一步感受和表示歌曲的前奏、間奏和尾奏。 2、在老師的啟發幫助下 ,學習為歌曲創編第4段歌詞,並努力發明出與他人不同的表示親熱的動作。 3、學習體驗在歌唱活動中進行發明、合作表演、游戲的快樂。 活動預備: 請大班小朋友學會分角色有表情地進行歌表演。 活動過程: 1、猜謎語。 教師請幼兒猜謎:「肥頭大耳一身膘,天天吃飽睡大覺,走路搖著小尾巴,嘴裡唱著哼哼調。」猜一動物名稱。 2、欣賞歌表演。 (1) 教師請大班小朋友分角色(小豬、小羊、兔子、豬媽媽)有表情地進行歌表演1~3段,並組織本班幼兒欣賞,知道歌曲中的人物、事件。 (2) 請幼兒再次欣賞歌表演,並要求幼兒一起隨節奏念中間對白處臟死啦,走開!念時應表示出厭惡的情感。 3、學唱新歌。 (1) 教師帶領幼兒學唱新歌1~3段,並提醒幼兒在間奏和尾奏部分的等待。 (2) 啟發幼兒用不同的表情和方式演唱,教師提問: 1)豬小弟去找朋友玩的時候,他的心裡怎樣?(興奮)應該怎麼唱(稍快且稍跳躍) 2)豬小弟哭著回家時,他的心裡又是怎樣?(傷心)應該怎麼唱(慢且較連貫) 4、創編第4段歌詞及尾奏部分的親密動作。 1) 師:「大家都喜歡干凈的孩子,現在小豬洗干凈了,他的朋友會怎樣看待他呢?」請幼兒一起討論 2) 教師幫助幼兒創編第4段歌詞並填入歌曲中。 3) 教師鼓勵幼兒在尾奏部分發明出與他人不同的親密動作(如擁抱、觸摸等),並請幼兒中做得比較好的面對大家單獨表演。 5、分角色進行歌表演 (1) 教師請幼兒再次欣賞大班小朋友分角色歌表演(1~4段),引導幼兒觀摩時,注重觀察大班小朋友的表情。 (2) 教師請幼兒自由結伴,自己分配角色模擬大班小朋友進行歌表演,並在尾奏部分盡量想出與他人不同的親密動作,並有感情的表演出來。 豬小弟(2) 活動目標: 1、學慣用快且跳躍和慢且連貫的兩種不同的方式歌唱,以表示歌曲的形象、內容、情感。進一步感受和表示歌曲的前奏、間奏和尾奏。 2、在老師的啟發幫助下 ,學習為歌曲創編第4段歌詞。 3、學習體驗在歌唱活動中進行發明、合作表演、游戲的快樂。2)幼兒跟著錄音機唱新歌1~3段,並唱出其切分音及念出對白處-「臟死啦!走開」念出其厭惡、討厭(與幼兒進行討論) 5) 啟發幼兒 用不同的表情和方式演唱,教師進行提問: 1、豬小弟找朋友玩時,他的心裡怎樣(興奮)應該怎麼來唱(稍快且跳躍)可以做什麼動作? 2、豬小弟哭著回家時他的心裡又是怎樣(傷心)應該怎麼來唱(慢且較連貫)可以做什麼動作? 6、隨音樂〈洗澡歌〉做洗澡的動作。 師:「聽!這是什麼聲音啊?哦是小豬在洗澡!讓我們一起來跟著音樂做一做洗澡的動作。」(隨音樂與幼兒做洗澡動作) 7、創編第4段歌詞,讓幼兒知道干凈的孩子人人愛。 1)音樂結束,出示干凈小豬。師:「澡洗完啦!小豬變得怎麼樣啦?(與幼兒進行討論)這時的小豬再去找他的朋友玩時,他的朋友會怎樣來看待他呢?豬小弟變干凈了,他的心情怎麼樣?會說些什麼?」 2)教師幫助幼兒創編歌詞並填入歌曲中。 8、分角色進行表演 1)引導幼兒觀看時,注重觀察其表情。 2)分組進行表演(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動物紙偶做道具)。 大新中心幼兒園「三課一評」活動記錄 活動名稱 豬小弟 日期 2005、5 執教者 周潔、吳麗娟、曹芳 參加人員 李桂芹、李英、吳麗娟、王芳 活動情況記錄李英:可以運用多媒體課件,有趣的聲音能夠大大吸引幼兒的注重力。可讓幼兒先聽聲音再猜小動物。猜到了再讓幼兒學一學動物走路的樣子。並說一說。李桂芹:教學具的預備不夠精巧,如歌譜的字有的大、有的小,沒有美感,游戲時的指偶分配不科學,應該4個人一組,兩個小動物,一個豬小弟,一個豬媽媽,這樣就可以與音樂匹配表演。吳麗娟:《豬小弟》,這是一首表演歌曲,在幼兒初步了解歌詞內容的基礎上,利用頭飾開展情境表演,讓孩子體會到小動物們不喜歡小豬的原因是小豬不講衛生,不洗澡,後來小豬知錯能改,把自己洗干凈,小動物們又接收了它。王芳:雖然這則情境表演語言不多,但 幼兒能充分展開想像,用各種各樣的動作表示歌詞或故事情節,充分體會其情感變更,把握了歌曲內容,使後面的完整學唱變得輕松自如。通過歌曲豬小弟,讓幼兒知道干凈的孩子人人愛。 反思:這堂課的容量太大,難度量不適合中班幼兒,上下來覺得幼兒有點不能完全的接收。應該把重點放在引導幼兒表演和創編上,會唱豬小弟這首歌應該放在預備里。幼兒在創編過程中還有所欠缺。在整堂課中,大部分幼兒對角色表演愛好很濃,能夠較好的進行表演。

③ 幼兒園音樂韻律活動的導入方法有哪些

音樂欣賞是提高幼兒藝術素養和審美認知、審美情感的重要途徑。幼兒園的音樂欣賞教學,是幼兒通過傾聽音樂,對作品進行感受、理解和初步鑒賞的一種審美活動。作為藝術教育的重要途徑,幼兒音樂欣賞活動的實質就是情感的審美,因此,幼兒園音樂欣賞教學活動應始終把握一個「情」字,使幼兒在與音樂的對話中,體驗情緒,表達情意,表現情感,從而達成陶冶情操的目的。

④ 幼兒園音樂教育中的韻律活動就是指幼兒隨音樂而進行的什麼身體動作

活動目標: 1. 幼兒在學習演唱歌曲的基礎上嘗試跟隨音樂進行打擊樂演奏。 2. 認識打擊樂器鑼,並學習其敲擊方法。 3. 知道演奏時看教師的指揮並合拍地與周伴進行打擊樂活動。 活動准備: 1. 圓舞板、鈴鼓、沙錘、鑼各若干處。 2. 幼兒用書、教學掛圖、CD 活動過程: 1. 幼兒學唱歌曲《太陽出來喜洋洋》。 (1) 幼兒欣賞《太陽出來喜洋洋》的歌曲錄音,完整感受歌曲的風格。 (2) 幼兒在背景圖的幫助下初步學唱歌曲。 (3) 著重練習襯詞對唱法。 (4) 幼兒繼續學唱歌曲,著重練習分組對唱。 2. 教師引導幼兒用身體動作表現音樂的節奏。 (1) 教師引導幼兒邊分組對唱邊按節奏拍手。 (2) 教師引導幼兒用動作來區別歌詞與襯詞。 3. 出示圖譜,教師指揮幼兒分聲部練習身體的動作。 4. 教師指揮幼兒分聲部練慣用打擊樂器演奏。

⑤ 幼兒韻律活動包括哪些內容

幼兒園韻律活動是指教師有計劃、有組織的一種集體教學活動,是通過人體有感情、有節奏的動作,表現音樂內容。韻律活動可以調節幼兒的情緒,發展動作協調性,培養幼兒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幼兒表現美、感受美的方式,用四肢協調和不協調的動作,教師應有效地利用這些可貴的動作組織活動。
一、認真選擇韻律活動的材料
第一、音樂的選擇。一般人認為:幼兒的韻律活動形式的內容,越貼緊幼兒的生活,就容易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這種認識並不科學。隨著幼兒的成長,一些兒童過分熟悉的音樂風格,開始逐漸失去吸引力。相反,我們認為離我們較遠的異國風格的音樂和成人音樂,卻在這時帶有陌生的新異性和挑戰性,成為大齡兒童所追求的對象。根據這一規律,小班階段可以適當加大兒童音樂和一般性中國風格音樂的比例;在中班階段,可以逐漸加入具有明顯民族個性不同風格的中國音樂,如:《新疆舞》;大班階段具有明顯地域、 民族個性的異國風格音樂,以及健康向上的少量成人音樂,可以成為韻律活動的選材對象,如:《歌聲與微笑》、《男兒當自強》等。

⑥ 幼兒在律動中的創造力

幼兒園韻律活動中的「創造性」培養 1.創設音樂環境氛圍,建構以音樂為手段的幼兒生活管理模式 改善園內環境,建立一個讓幼兒視覺、聽覺、運動覺等充分參與的音樂環境,園內的整體環境美化,如園內花木扶疏、綠草如茵,建築物場地色彩鮮明,走廊、過道、樓梯都有富有美感的意境及幼兒作品,同時構件以音樂為手段的幼兒生...活管理模式,如:晨間入園音樂:選擇輕松、優美、節奏明快的童謠,如《叮咚叮咚》調整幼兒情緒,使幼兒愉快的入園;晨間活動音樂:選擇節奏鮮明,歡快的歌曲如《王老先生有塊地》或《花之舞》、《頑皮的小紳士》等集體舞音樂,來調整幼兒活動中的情緒,產生參加韻律活動的興趣;午餐音樂:選擇流暢、優美、音量適中的鋼琴曲如《嬉戲曲》;餐後散步音樂:選擇優美舒暢的小號,薩克斯音樂;午睡音樂:選擇柔和、安靜的搖籃曲;起床音樂:選擇琵琶曲如《漁舟唱晚》音量由弱到中強,加速幼兒清醒程度;離園音樂:選擇帶有喜悅性質的廣東音樂或民歌,戲曲等。讓幼兒在這種多方位的可聽、可感、可想的氛圍中,被感染、被熏陶,從而潛移默化地接受音樂的洗禮,產生舞蹈的沖動,激發幼兒的創造潛能。 2.結合幼兒年齡特點,有針對性地選擇音樂、選取動作 在進行創造性韻律活動創編前,針對活動教材及幼兒的實際水平,挖掘教材中可以創編有「點」,循序漸進地安排創編的內容和難度,盡量使每一個幼兒都能體驗到創編的樂趣。 (1)音樂選材: 在小班年齡階段,選擇幼兒較熟悉的兒童歌曲或一般性的中國風格音樂。讓幼兒有充分的機會對這些類型的音樂獲得熟悉和喜愛,並進行創編活動,如《這是小兵》、《小鳥飛》;在中班年齡階段,特別是中班的後期階段,有意識逐步加入具有民族個性的不同中國風格的音樂,如古代寓言改編的《狼來了》、《三個和尚》、《扮新娘》等等,使幼兒獲得民族「文化積淀物」,以提高幼兒對不同音樂的感受能力;在大班年齡階段,選擇具有明顯異國風格的音樂以及情緒、刺激適度的少量成人音樂。如:《頑皮的小紳士》、《威尼斯音樂種》、《對面的女孩走過來》等等,獨特、歡快的音樂風格,可以使幼兒產生舞蹈的興趣,並激發創編動作的慾望。 (2)動作設置 小班:在選材上對動作的考慮首先以「一般生活動作」為主,並同時注意逐步增加「律動模仿動作」。另外,簡單的舞蹈動作學習在小班後期也一點一點地進入; 中班:一方面注意提高「一般生活動作」本身的難度,另一方面也進一步提高「律動模仿動作」的比例,同時,一些難度教高的基本舞蹈動作在總體學習內容中的比例也開始逐步提高。 大班:基本舞蹈動作、集體舞已逐步成為韻律活動主要學習內容,而一般生活動作則逐步退居更次要的地位。 3、根據幼兒發展水平的不同,分四階段開展創編活動 第一階段,創編終止造型。要求幼兒在律動的最後一拍或最後一小節,做一個自己最喜歡的造型動作,這種單個造型動作的創編使幼兒積累經驗,而且能激發幼兒的創編興趣。如:《小鳥飛》中小鳥覓食動作,《我是小兵》中小兵投彈的動作等; 第二階段,為樂句或樂段創編動作。選擇律動中的某一樂句或樂段讓幼兒創編,其他樂句,樂段則由教師事先設計好動作或不作具體要求。如:律動《猴子爬樹》、《水族館》等。 第三階段,創編隊形。教師首先教給幼兒各種隊形的編排方法,積累經驗,再根據音樂的不同性質和不同樂段創編與之匹配的隊形。如:集體舞《花兒朵朵》、《喜洋洋》等。 第四階段,根據情節線索與創編相關動作。在創編律動前先以講故事的形式給幼兒提供創編思路,然後引導幼兒根據故事情節創編動作組合,並能用舞蹈圖譜將之記錄下來。如:寓言故事《龜兔賽跑》、《獅王進行曲》等。 這四個階段的創編難度是根據幼兒的發展水平,逐漸遞增的,幼兒易於達到目標,並積極主動地融入到韻律活動之中。 (一)科學、正確的創造理念,是培養幼兒創新能力的前提 1、營造幼兒自由創造的氛圍 首先,消除幼兒的恐懼和不安的心理,產生高度的心理自由和輕松愉快感。如果提供給幼兒充分自由的活動時間和空間,使他們能夠利用自己已有的經驗,展開想像的翅膀,並能自由地表現出來,就能取得比較理想的效果。 其次,鼓勵幼兒去和音樂活動中提供的音樂形象產生有意義的互動,例如:大班律動《泥巴樂》,提供主題音樂,玩泥巴的動作,但是在玩泥巴時,是怎樣捶泥巴、捏泥巴、泥人乾裂了,孩子們又是怎麼辦的。還用泥巴來干什麼的?打泥仗,用腳踩,往臉上塗抹等,這些都給了幼兒有模仿與想像的創編機會,促使幼兒與泥巴產生積極互動。教師在互動中不斷地發現幼兒身上最美好的東西,發展他們,鼓勵他們獨立工作和創造,但是,在活動中有時會出現一定程序的「紊亂」,教師要容忍這些現象,並學會在寬松的氛圍中鼓勵、表揚、支持、肯定、接納和欣賞幼兒的創造表現。 2、注重幼兒的自我表達和表現 每個幼兒都有自我表達和表現的需求。在創造性韻律活動中,幼兒的自我表達和表現得到了較完美的體現,幼兒能聽著音樂自由地動作,表現音樂的變化,表達自己的情感,他們能長時間地陶醉於這種充滿樂趣的想像之中。如「抬新娘」,通過新娘出嫁的情節,引導幼兒創編抬轎,吹喇叭等動作,他們用皺紋紙當轎子,拿油畫棒長盒子當喇叭,並創編出各種抬轎、吹喇叭的動作,尤其在表現角色的動態上基本上不需要教師的示範,而是通過自己的體驗和感受得到的,非常生動有趣。因此,當給幼兒提供能自我表達和表現的機會時,幼兒是最快樂最陶醉的。 3、樹立重「過程」不重「結果」的觀念 在創造性韻律活動中,幼兒自身對做的「過程」比對做的「結果」更感興趣,困為,做的過程給幼兒帶來了無比的滿足和精力的釋放,他們的許多創造性行為就表現在嘗試和熟悉事物的活動過程中,例如:小班韻律活動《這是小兵》幼兒在創造的積極性很高,創編出了很多的吹號、打搶的動作,可是過了一段時,再來復習這個內容時,發現幼兒對結果的關注比對過程中探究的創造慾望要低得多。 幼兒創造性韻律活動的開展,是為了更好地促進幼兒的創新能力的發展,要激發幼兒的創造慾望,要接納每一個幼兒不同的,多元的、有相當自由度的創意。只有這樣幼兒對創造的興趣和創造的能力才能得到更好的發展。 (二)新穎、創意的教學模式,是培養幼兒創新能力的關鍵 1、替換法 替換法指用一種新的動作替換原有律動中的部分動作。這一方法適用於初步學習創編動作的小、中班幼兒,它能調動幼兒創編動作的積極性,增加幼兒學習新鮮感,使幼兒在整個活動中輕松自如,此方法一般用兩課時進行較好,第一課時教師可教一些簡單的動作讓幼兒模仿,第二課時教師引導幼兒創編不同的動作替換某一樂段原有的動作。如:中班《小星星》,第一課時,教師可教給幼兒簡單的律動,讓幼兒模仿,第二課時,教師可啟發幼兒創編不同的媽媽哄娃娃睡覺的動作,來替換前面的動作,還可創編星星眨眼的動作來替換。 2、聯想法 聯想法是由一種動作想到另一種動作的心理過程。如創編《紅綢舞》時,一位幼兒想出向前甩紅綢的方法,就抓住時機讓幼兒根據動作方法變化進行聯想,啟發幼兒想像向上、下、左、右等不同方法甩綵帶的方法。還可以先由教師示範一種動作,再啟發幼兒根據這種動作表達的內容、方法等進行聯想,創編相關動作,如創編《兒童樂園》律動時,教師教授了盪鞦韆的動作之後,啟發幼兒根據律動和主題想出其他兒童樂園遊玩的動作,如:翹翹板、滑滑梯等等,這種方法的運用,可使幼兒的創造思路更加清晰,創編的動作更豐富。 3、匹配法 匹配法就是指幼兒在熟悉音樂性質及結構的基礎

閱讀全文

與幼兒園創造性韻律音樂活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
綜治辦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總結 瀏覽:903
知識產權局專業面試 瀏覽:75
馬鞍山市是哪個省的 瀏覽:447
馬鞍山市保安 瀏覽:253
股權轉讓樣本 瀏覽:716
工程管理保證書 瀏覽:198
社區矛盾糾紛排查匯報 瀏覽:352
新疆公共就業服務網登陸 瀏覽:316
侵權著作權案件審理指南上海 瀏覽: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