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誰是力學之父
近代自然科學與古代科學相比,有兩大特徵:用實驗可以驗證,用數學可以精確表達。17世紀英國科學家牛頓(1642—1727年)創立的力學,是世界上第一門具備這兩大特徵的學科,為其他學科樹立了典範。牛頓本人作為力學之父,是世界歷史上對人類文明作出劃時代貢獻的少數科學家之一。
牛頓出生在英國林肯郡農村,父親在他出生前兩個月就去世了,母親在他兩歲多時改嫁,牛頓由外祖母和舅舅撫養成人。他酷愛讀書,經常動手製作小機械,常常為奇妙的自然現象向老師發問。18歲時,他以減費生的身份進入著名的劍橋大學,23歲獲學士學位。
年夏季,為了躲避倫敦發生的瘟疫,牛頓回到家鄉。在鄉下居住的18個月,是牛頓一生中創造性思維最為活躍的時期,在數學、光學、天文學、力學等領域都有劃時代的發現。以後幾十年,他把青年時代的創見加以整理,完成了舉世聞名的巨著《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成為近代科學史上的里程碑。
在牛頓之前,人們普遍認為天上物體的運動規律和地上物體的運動規律是不同的,一個做圓運動,一個做直線運動。但是牛頓證明,不論天上還是地上的物體,都要遵循慣性定律、質點運動定律和作用與反作用定律,即所謂的「牛頓三定律」運動。他還明確指出,推動行星繞日運動的是天體之間存在的萬有引力。運用牛頓三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不僅計算出了行星圍繞太陽的運動,衛星圍繞行星的運動,還說明了地面上物體的降落運動和拋射運動,以及海洋潮汐發生的原理,並能確定彗星的軌道和運轉周期。牛頓還最早提出了發射人造衛星的設想。這些空前的成就標志著牛頓已經成功地建立了近代力學和天文學。
牛頓在數學上的最大功績,是和萊布尼茲同時發明了微積分,並且把微積分和力學結合起來,用微分方程的形式來表示運動物體受力和所產生的加速度之間的原因一結果關系,使長期以來非常神秘的運動過程一下子變得清楚明白,計算結果和實際情況分毫不差。
牛頓對於光的本性的發現也震動了世界。他利用一隻玻璃三棱鏡證明了白色光線實際上是由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不同顏色的光線混合而成的,而且因為不同顏色光線具有不同的折射率,所以形成雨後美麗的彩虹。牛頓還提出了光是高速前進的粒子流的學說,引起科學界熱烈的討論。
牛頓多方面的貢獻對三百多年來自然科學的發展起了重要的作用,他寫下了世界歷史極其輝煌的一頁。但他總是謙遜他說i我的成就是因為我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結果。
㈡ 力學之父是誰牛頓還是阿基米德
」力學之父「是阿基米德。牛頓是「近代物理學之父」。
阿基米德,偉大的古希臘哲學家、網路式科學家、數學家、物理學家、力學家,靜態力學和流體靜力學的奠基人,並且享有「力學之父」的美稱,阿基米德和高斯、牛頓並列為世界三大數學家。 阿基米德曾說過:「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起整個地球。」
牛頓是最有影響的科學家,被譽為「物理學之父」,他是經典力學基礎的牛頓運動定律的建立者。他發現的運動三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為近代物理學和力學奠定了基礎,他的萬有引力定律和哥白尼的日心說奠定了現代天文學的理論基礎。直到今天,人造地球衛星、火箭、宇宙飛船的發射升空和運行軌道的計算,都仍以這作為理論根據。
(2)力學是誰發明的擴展閱讀:
阿基米德的成就:
阿基米德確立了靜力學和流體靜力學的基本原理。給出許多求幾何圖形重心,包括由一拋物線和其網平行弦線所圍成圖形的重心的方法。阿基米德證明物體在液體中所受浮力等於它所排開液體的重量,這一結果後被稱為阿基米德原理。
他還給出正拋物旋轉體浮在液體中平衡穩定的判據。阿基米德發明的機械有引水用的水螺旋,能牽動滿載大船的杠桿滑輪機械,能說明日食,月食現象的地球-月球-太陽運行模型。但他認為機械發明比純數學低級,因而沒寫這方面的著作。阿基米德還採用不斷分割法求橢球體、旋轉拋物體等的體積,這種方法已具有積分計算的雛形。
㈢ 是誰創立了一個完整的力學理論體系是誰創立了【相對論】誰是電氣時代最偉大的發明家
是誰創立了一個完整的力學理論體系?牛頓 是誰創立了【相對論】?愛因斯坦 誰是電氣時代最偉大的發明家?愛迪生
㈣ 力學是發明什麼的
力的作用規律的
㈤ 量子力學是誰發明
量子力學 是愛因斯坦發明的,普朗克只是發明了普朗克常數,只是做為一個數學概念引入,是為了解決黑體輻射問題,並沒有將它與光本身的基本性質掛起鉤來,然後是愛因斯坦賦予了普朗克常數的物理意義,並創立光量子,認為光即是粒子也是包,揭示了光的波粒二相性,這才是量子力學誕生的真正宣言(七堂極簡物理課)
普朗克只能稱做普朗克常數之父,愛因斯坦才是真正 的量子力學之父,
在愛因斯坦提出量子理論之後,普朗克在很長一段時間都不接受這個理論,並在晚年認為這是他犯過的最大錯誤。
愛因斯坦發表論文里有批評普朗克的話,稱其完全沒有領會普朗克常數的內涵,貝索建議他不要過於公開 的批評普朗克,貝索後來寫道:「誠然,在協助編輯你關於量子的論文時,我剝奪了你的一部分榮耀,但另一方面,我卻為普朗克贏得了你這個朋友」
(愛因斯坦-生活和宇宙)
對於普朗克來說,把能量視為一個個能量包塊的集合只是計算上使用的一個特殊策略,就連他自己也不明白為什麼這種方法會奏效。然而五年以後,又是愛因斯坦,終於認識到這些「能量包」是真實存在的。
愛因斯坦指出光是由成包的光粒子構成的,今天我們稱之為「光子」。他在那篇文章的引言中寫道:
「在我看來,如果我們假設光的能量在空間中的分布是不連續的,我們就能更好地理解有關黑體輻射、熒光、紫外線產生的陰極射線,以及其他有關光的發射和轉化的現象。依據這個假設,點光源發射出的一束光線的能量,並不會在越來越廣的空間中連續分布,而是由有限數目的『能量量子』組成,它們在空間中點狀分布,作為能量發射和吸收的最小單元,能量量子不可再分。」
這幾句話說得簡單而又清晰,是量子理論誕生的真正宣言。
----《七堂極簡物理課》
後期又有玻爾和一眾科學家參與進量子力學 的研究,為完善量子力學 做出貢獻,這是後話。
㈥ 經典力學的創造者是誰
經典力學的基本定律是牛頓運動定律或與牛頓定律有關且等價的其他力學原理,它是20世紀以前的力學,有兩個基本假定:其一是假定時間和空間是絕對的,長度和時間間隔的測量與觀測者的運動無關,物質間相互作用的傳遞是瞬時到達的;其二是一切可觀測的物理量在原則上可以無限精確地加以測定。20世紀以來,由於物理學的發展,經典力學的局限性暴露出來。
㈦ 力學之父是誰
牛頓
㈧ 「力學之父」是誰
牛頓
艾薩克·牛頓(1643年1月4日~1727年3月31日)爵士,英國皇家學會會員,(SirIsaacNewtonFRS)是一位英格蘭物理學家、數學家、天文學家、自然哲學家和煉金術士。他在1687年發表的論文《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里,對萬有引力和三大運動定律進行了描述。這些描述奠定了此後三個世紀里物理世界的科學觀點,並成為了現代工程學的基礎。他通過論證開普勒行星運動定律與他的引力理論間的一致性,展示了地面物體與天體的運動都遵循著相同的自然定律;從而消除了對太陽中心說的最後一絲疑慮,並推動了科學革命。在力學上,牛頓闡明了動量和角動量守恆的原理。在光學上,他發明了反射式望遠鏡,並基於對三棱鏡將白光發散成可見光譜的觀察,發展出了顏色的理論。他還系統地表述了冷卻定律,並研究了音速。在數學上,牛頓與戈特弗里德�6�1萊布尼茨分享了發展出微積分學的榮譽。他也證明了廣義二項式定理,提出了「牛頓法」以趨近函數的零點,並為冪級數的研究作出了貢獻。在2005年,皇家學會進行了一場「誰是科學史上最有影響力的人」的民意調查中,牛頓被認為比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更具影響力。
㈨ 力學的發明者
呂楓
㈩ 力學是誰發明的
這要歸屬於牛頓了,牛頓是「力學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