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生活中有許多發明創造的故事。在學習中我也知道了不少發明創造的故事。內
高跟鞋的發明故容事:15世紀的一位威尼斯商人經常要出門做生意,但又擔心妻子會外出風流。一個雨天,他走在街道上,鞋後跟上沾了許多泥,因而步履艱難。商人由此受到啟發,因為威尼斯是座水城,船是主要的交通工具,商人認為妻子穿上高跟鞋將無法在跳板上行走,這樣就可以把他困在家裡。
豈料,他的妻子穿上著雙鞋子,感到十分新奇,就由傭人陪伴,上船下船,到處遊玩.高跟鞋使她更加婀娜多姿,講求時髦的女士爭相模仿,高跟鞋便很快地盛行起來了。
發明創造會使世界變得更美麗。
② 我的發明創造 作文 400字。急!!!
我的發明創造
《大發明家愛迪生》一書使我懂得:天才來自勤奮,毅力是成功的第一要素。這將使我一生受用,同時它也給了我無窮的力量,永遠鼓舞著我前進。
每天早上來到班級,第一眼看到的總是那塊又大又干凈的黑板。昨天放學時,黑板上還全是粉筆印,值日生卻認認真真的把黑板擦洗得一塵不染。但是我發現值日生在擦黑板的高出時,總要跳起來,許多落下的粉筆灰還會嗆著同學,害得同學直咳嗽。
我想發明一種多功能的黑板擦。這種黑板擦十分神奇,它有幾個按鈕,紅色的是用來擦黑板高處的。紅色按鈕輕輕一按,黑板擦下方會出現一個折疊式的教棒,這樣會讓個子矮一些的同學擦黑板的時候不用又蹦又跳的了。如果不用折疊教棒了,只需要再按一下紅色的按鈕,就可以收起來了。一個綠色的按鈕,是用來洗黑板的。按這個綠色的按鈕要稍稍用力一些,因為如果按得很輕,同學在擦黑板的時候會不小心按到它,黑板擦的表面會滲出水來,這樣就不能擦黑板了。但是按到它也沒有關系,只要走到桶邊,再按一下白色按鈕,就能把黑板擦布上的水快速擠壓幹了。還有一個黃色的按鈕。是用來吸取粉筆灰,就如一個吸塵器。同學在擦黑板的時候,就不會被粉筆灰嗆著了。最後是一個藍色的按鈕,可以把黑板擦裡面的吸取的粉筆灰里的收納盒拿出來,再把收納盒裡的粉筆灰倒入垃圾桶。
資料看看吧
③ 關於發明創造的作文400字
一次發明經歷
想像是智慧的源泉,也是發明創造的潛力。實踐證明,幻想往往是發明的動力。幻想成真的奇跡古今中外不乏其人,美國的萊特兄弟幻想自己能有一雙翅膀,從而發明了飛機。 我也發明了一樣東西。 那是在去年暑假,天氣炎熱,我和哥哥閑的無聊,哥哥說:「唉!天太熱了,要是有一台電風扇該多好啊。」我說:「我們可以自己做一台電風扇啊!」哥哥聽了也很贊同。 我們就開始行動了。我們找來了一大塊硬紙,一節電線,兩節電池和一個舊賽車的馬達。我們先將硬紙裁成電風扇葉片的形狀,然後把馬達放進去,用膠帶把電線放在電池的正負極之間,再用一根細細的木棒把電線放入插座里,馬達動了,可是風扇沒有動,我們檢查了一下,原來沒有轉動條,我們就用紙板做了一個轉動條,安了進去,又試了一下,還是沒有風。於是我們就重新做了一個,還是沒有成功,就這樣,我們試了一次又一次,終於在第九次的時候做好了,我高興不已,用彩筆把風扇葉染成五顏六色,可是我們剛吹了一會兒,風扇葉就散了,我非常傷心,哥哥鼓勵我說:「不要難過,我們再做一個更好的。」 於是,我們又重新找來了一節電線,這節電線還帶有插頭,我們按原來的方法不一會兒做好了,但是卻不轉動,我不甘心,又繼續試驗,過了一個多小時,我們的小電風扇終於能吹風了,而且還非常牢固,我和哥哥都很高興,爭著搶著玩自己親手做的小發明。 通過這件事,我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不論多難的事,只要認真去做,就一定會有收獲,而且我們還要記住一句名言: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希望能幫到你,望採納,謝謝
④ 關於發明創造的作文(400字左右)
v
篇一:發明創造
學了第三單元,我知道了:人們根據許多動物得到了啟示。如:根據蝙蝠發明了雷達,根據鳥兒發明了飛機,根據跳豆發明了打夯機,根據變色龍發明了變色的衣服,根據鯨發明了「流線型」的輪船,根據青蛙發明了電子蛙眼,大大地提高了科技效律,聽同學們說了許多發明創造,我覺得發明創造一點兒都不神秘,便也想發明一樣東西。因為自己拖幾個房間已經很累了,而且小的地方還是很臟,很難把所有的地面都拖一干二凈,有時候還會起血泡呢!我一邊拖一邊想:「要是有一個全方位自動裝置,那該多好啊!」因此,我便根據許多機器的不足之處,把幾個機器進行改行改進,組合在一起,發明了一個前方位自動裝置。這個全方位自動裝置,是一個什麼東西都可以控制的遙控器,不過,它上面有一個顯示屏,底下是一個微小的鍵盤,只需要工種打進去,打好後,只需按一下藍色的按鈕,它便會搖來搖去,發出一種聲音,這種聲音叫超聲波,發出的超聲波便會移動那個東西,替主人做事情。可人家會覺得這種東西雖然好,但很有可能被偷啊!這就不用擔心了,這個全方位自動裝置里裝有指紋識別器,所以就算被別人偷了也沒有什麼用,只會被別人當成垃圾扔了。科學跟學習一樣,也是沒有止境的。生活中還存在著許多我們不知道的知識,只要我們留心觀察,就會有所發明,有所創造,讓我們一起朝科學方向努力吧!
篇二:發明創造
說起發明創造小能人,我便會不由自主地想到我的好朋友吳建榮。雖然我早已離開新加坡,但是他對發明創造的專注與痴迷,至今仍令我難忘。
吳建榮長著一張國字臉,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中透著創作的靈感。他總能從一些生活細節中得到啟發。
記得有一次,他對玩具「摔不碎變形球」產生了興趣。此後,他每日都在研究怎樣可以使變形球可塑性強又不易隨意改變形狀。
一天,他的父母不在家,家中又沒了大米,於是他只好和面烙個餅子做午飯。在和面的時候,他意外地發現麵粉的形狀可以隨意改變,而且耐久性強。這次偶爾的發現,讓他欣喜萬分---「有了!」建榮連忙從客廳的茶幾下拿出幾個氣球,把乾麵粉灌了進去,填得滿滿的,再用繩子扎緊,巧妙地利用氣球上原有的美麗圖案,貼上些裝飾品。就這樣,一隻美觀大方的麵粉揉捏球誕生了。
這個新奇的小發明,在學校舉行的義賣活動中,受到了各年級同學老師的歡迎與喜愛,都被大家「搶購一空」。從此,吳建榮也成為學校眾所周知的「發明創造小能人」。
不僅如此,建榮還很善於利用廢物來搞新發明。有一次,他拆下已經壞掉的電子鈴發音裝置,安置於一隻塑料盒的一側,再將控制系統的感應器從鈴內抽出安在了另一側,用一根電線將兩者連接起來。建榮利用科學課學過的磁鐵同性相斥的原理,在盒內的感應器上安了個磁鐵,智慧地把所學的知識加以拓展,借另一個磁鐵與盒內磁鐵之間相斥產生的力,推動系統運作。如此,他將廢電子鈴轉變為一隻不用電源,可以隨意開關的節能「八音盒」。
當這個「新發明」拿到學校里去展覽時,他的節能構思,獲得了專業老師的認可。同學們都紛紛請教他其中的原理。這個發明也給了我很多啟發:我們要善於從所學知識中獲取養分,運用於實踐,變廢為寶。
吳建榮同學還先後發明了子彈炮筒、多功能鉛筆盒、固定插座開關……他那源自生活的奇思妙想,使他成為了一個當之無愧的「發明創造小能人」。
⑤ 名人發明創造的事例400字
愛迪生珍惜時間的故事 <br><br>愛迪生 一生只上過三個月的小學,他的學問是靠母親的教導和自修得來的。他的成功,應該歸功於母親自小對他的諒解與耐心的教導,才使原來被人認為是低能兒的愛迪生,長大後成為舉世聞名的「發明大王」。 <br>愛迪生從小就對很多事物感到好奇,而且喜歡親自去試驗一下,直到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為止。長大以後,他就根據自己這方面的興趣,一心一意做研究和發明的工作。他在新澤西州建立了一個實驗室,一生共發明了電燈、電報機、留聲機、電影機、磁力析礦機、壓碎機等等總計兩千餘種東西。愛迪生的強烈研究精神,使他對改進人類的生活方式,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br>「浪費,最大的浪費莫過於浪費時間了。」 愛迪生常對助手說。「人生太短暫了,要多想辦法,用極少的時間辦更多的事情。」 <br>一天,愛迪生在實驗室里工作,他遞給助手一個沒上燈口的空玻璃燈泡,說:「你量量燈泡的容量。」他又低頭工作了。過了好半天,他問:「容量多少? 」他沒聽見回答,轉頭看見助手拿著軟尺在測量燈泡的周長、斜度,並拿了測得的數字伏在桌上計算。他說:「時間,時間,怎麼費那麼多的時間呢?」愛迪生走過來,拿起那個空燈泡,向裡面斟滿了水,交給助手,說:「裡面的水倒在量杯里,馬上告訴我它的容量。」助手立刻讀出了數字。愛迪生 說:「這是多麼容易的測量方法啊,它又准確,又節省時間,你怎麼想不到呢?還去算,那豈不是白白地浪費時間嗎?」 助手的臉紅了。 <br>愛迪生喃喃地說:「人生太短暫了,太短暫了,要節省時間,多做事情啊<br><br><br>魯迅爭分奪秒 <br><br>魯迅,原名周樹人,是近代一位出色的文學家。 <br>魯迅的成功,有一個重要的秘訣,就是珍惜時間。魯迅十二歲在紹興城讀私塾的時候,父親正患著重病,兩個弟弟年紀尚幼,魯迅不僅經常上當鋪,跑葯店,還得幫助母親做家務;為免影響學業,他必須作好精確的時間安排。 <br>此後,魯迅幾乎每天都在擠時間。他說過: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你擠,總是有的。魯迅讀書的興趣十分廣泛,又喜歡寫作,他對於民間藝術,特別是傳說、繪畫,也深切愛好;正因為他廣泛涉獵,多方面學習,所以時間對他來說,實在非常重要。他一生多病,工作條件和生活環境都不好,但他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才肯罷休。 <br>在魯迅的眼中,時間就如同生命。美國人說,時間就是金錢。但我想:時間就是性命。倘若無端的空耗別人的時間,其實是無異於謀財害命的。因此,魯迅最討厭那些成天東家跑跑,西家坐坐,說長道短的人,在他忙於工作的時候,如果有人來找他聊天或閑扯,即使是很要好的朋友,他也會毫不客氣地對人家說:「唉,你又來了,就沒有別的事好做嗎? <br><br><br>-------------------------- <br>王亞南睡三腳床<br><br>王亞南小時候胸有大志,酷愛讀書。他在讀中學時,為了爭取更多的時間讀書,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條腳鋸短半尺,成為三腳床。每天讀到深夜,疲勞時上床去睡一覺後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腳方向傾斜過去,他一下子被驚醒過來,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讀。天天如此,從未間斷。結果他年年都取得優異的成績,被譽為班內的三傑之一。他由於少年時勤奮刻苦讀書,後來,終於成為我國傑出的經濟學家。 <br>節約時間,也就是使一個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而也就等於延長了人的壽命 魯迅珍惜時間的故事 <br><br>魯迅的成功,有一個重要的秘訣,就是珍惜時間。魯迅十二歲在紹興城讀私塾的時候,父親正患著重病,兩個弟弟年紀尚幼,魯迅不僅經常上當鋪,跑葯店,還得幫助母親做家務;為免影響學業,他必須作好精確的時間安排。 <br>此後,魯迅幾乎每天都在擠時間。他說過:「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你擠,總是有的。」魯迅讀書的興趣十分廣泛,又喜歡寫作,他對於民間藝術,特別是傳說、繪畫,也深切愛好;正因為他廣泛涉獵,多方面學習,所以時間對他來說,實在非常重要。他一生多病,工作條件和生活環境都不好,但他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才肯罷休。 <br>在魯迅的眼中,時間就如同生命。「美國人說,時間就是金錢。但我想:時間就是性命。倘若無端的空耗別人的時間,其實是無異於謀財害命的。」因此,魯迅最討厭那些「成天東家跑跑,西家坐坐,說長道短」的人,在他忙於工作的時候,如果有人來找他聊天或閑扯,即使是很要好的朋友,他也會毫不客氣地對人家說:「唉,你又來了,就沒有別的事好做嗎?」 <br><br>聚螢讀書 <br><br>車胤,生於晉朝,本是富家子弟,後來家道中落,變得一貧如洗。可是,他在逆境中卻能自強不息。 <br>車胤年輕時就很懂事,也能吃苦耐勞。他因為白天要幫家人幹活,就想利用漫漫長夜多讀些書,好好充實自己;然而,他的家境清貧,根本沒有閑錢買油點燈,有甚麼辦法可以突破客觀條件的限制呢?最初,他只得在夜間背誦書本內容,直到一個夏天的晚上,他看見幾只螢火蟲在飛舞,點點螢光在黑夜中閃動。於是,他想出了一個好法子:他捉來許多螢火蟲,把它們放在一個用白夏布縫制的小袋子里,因為白夏布很薄,可以透出螢火蟲的光,他把這個布袋子吊起來,就成了一盞「照明燈」。 <br>車胤不斷苦讀,終於成為著名的學者,後來還成了一名深得人心的官員;那時候,每逢舉行甚麼集會或慶祝活動,如果車胤沒有到場,大家就覺得掃興。
魯班發明鋸的故事
相傳有一年,魯班接受了一項建築一座巨大宮殿的任務。這座宮殿需要很多木料,魯班就讓徒弟們上山砍伐樹木。由於當時還沒有鋸子,他的徒弟們只好用斧頭砍伐,但這樣做效率非常低,工匠們每天起早貪黑拚命去干。累得精疲力盡,也砍伐不了多少樹木,遠遠不能滿足工程的需要,使工程進度一拖再拖,,眼看著工程期限越來越近,這可急壞了魯班。為此,他決定親自上山察看砍伐樹木的情況。上山的時候,由於他不小心,無意中抓了一把山上長的一種野草,卻一下子將手劃破了。魯班很奇怪,一根小草為什麼這樣鋒利?於是他摘下了一片葉子來細心觀察,發現葉子兩邊長著許多小細齒,用手輕輕一摸,這些小細齒非常鋒利。他明白了,他的手就是被這些小細齒劃破的。後來,魯班又看到一條大蝗蟲在一株草上啃吃葉子,兩顆大板牙非常鋒利,一開一合,很快就吃下一大片。這同樣引起了魯班的好奇心,他抓住一隻蝗蟲,仔細觀察蝗蟲牙齒的結構,發現蝗蟲的兩顆大板牙上同樣排列著許多小細齒,蝗蟲正是靠這些小細齒來咬斷草葉的。這兩件事給魯班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也使他受到很大啟發,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他想,如果把砍伐木頭的工具做成鋸齒狀,不是同樣會很鋒利嗎?砍伐樹木也就容易多了。於是他就用大毛竹做成一條帶有許多小鋸齒的竹片,然後到小樹上去做試驗,結果果然不錯,幾下子就把樹皮拉破了,再用力拉幾下,小樹桿就劃出一道深溝,魯班非常高興。但是由於竹片比較軟,強度比較差,不能長久使用,拉了一會兒,小鋸齒就有的斷了,有的變鈍了,需要更換竹片。這樣就影響了砍伐樹木的速度,使用竹片太多也是一個很大的浪費。看來竹片不宜作為製做鋸齒的材料,應該尋找一種強度、硬度都比較高的材料來代替它,這時魯班想到了鐵片。於是他們立即下山,清鐵匠們幫助製作帶有小鋸齒的鐵片,然後到山上繼續實踐。魯班和徒弟各拉一端,在一棵樹上拉了起來,只見他倆一來一往,不一會兒就把樹鋸斷了,又快又省力,鋸就這樣發明了。在魯班之前,肯定會有不少人碰到手被野莫劃破的類似情況,為什麼單單只有魯班從中受到啟發,發明了鋸,這無疑值得我們思考。大多數人只是認為這是一件生活小事,不值得大驚小怪,他們往往在治好傷口以後就把這件事忘掉了。而魯班卻有比較強烈的好奇心和正確的想法,很注意對生活當中一些微小事件的觀察、思考和鑽研,從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思路,甚至獲得某些創造性發明。這告訴我們一個道理,留意生活中許多不起眼的小事,勤干思考,會增長許多智慧。 鋸發明以後,魯班又發明了許多木工工具,古書對此有很多記載。
⑥ 作文小人物大發明的故事400字
小人物的大發明
在邁向現代工業社會的歷史進程中,人們一直公認,詹姆斯·瓦特發明的蒸汽機成為最為重要的基石,沒有瓦特的蒸汽機,也就沒有後來的工業革命。而他本人也因為發明、改進了蒸汽機而永垂青史。正如美國學者赫爾曼在《蘇格蘭人如何發明現代世界》一書中歷數蘇格蘭人對現代世界形成的貢獻時,將瓦特的蒸汽機看作是建構現代世界的物質力量。也許很多人並不清楚,瓦特是蘇格蘭人,曾長期就職於蘇格蘭的格拉斯哥大學,與經濟學家亞當·斯密並列為這所大學的驕傲。
瓦特1736年出生在蘇格蘭的Greenock這個港口城市,今天,他的家鄉博物館陳列著他當年修理蒸汽機時所用的一些工具。而他的故居,原先的一座老房子則在工業革命時期被拆除變成了現代公寓,只是在牆角處建造了瓦特的塑像,基座上標明這里曾經是瓦特的故居。當我來這里訪尋瓦特的故居時,著實是費了不少時間才找到。當然此行最有意義的收獲,則是在這里的地方檔案館里找尋到了瓦特出生一個星期之後的受洗證明。當我和一位英國歷史學家聊及此事的時候,他也覺得非常吃驚和欣喜,因為他自己也沒有搜集到這份資料。這份受洗資料可以證明瓦特的出生時間和家庭背景。他的父親詹姆斯是一位工匠,其妻子名叫AgnesMuirhead,瓦特1736年1月19日出生,而在一周後的1月25日接受了宗教洗禮。
由於家庭的原因,瓦特年輕的時候就去了倫敦當學徒,學習手藝。二十歲時回到格拉斯哥,本想開設一家自己的手工店鋪,但由於瓦特從未在這座城市做過學徒,也非出身於此,因此就沒有得到同業公會的開業許可。由於一位商人捐給了格拉斯哥大學一批天文儀器,於是瓦特便在格拉斯哥大學謀到了一個職位,負責組裝調試這批儀器,並且學校給了他一間單獨的工作室。利用這間工作室,瓦特在工作之餘通過出售自己復制的古舊地圖,以及修理各種物品來賺取一些生活費用。當然在此期間,浸染於大學的科學研究氛圍,瓦特勤奮學習,不僅學會了法語、義大利語和德語,還關注科學發展的動態,經常向格拉斯哥大學的教授們請教以及交流科學問題。當時的羅比森教授曾這樣誇贊只有二十二歲的瓦特:我希望找到一個工人,但我卻遇到了一位哲學家。
1763年,格拉斯哥大學物理學教授希望瓦特修理一台已經廢置的紐科門動力機,以便用於物理課的實習。接到任務後,瓦特花費了一年多的時間也無法修好。為此,他苦思冥想。1765年初的一天,他在市中心公園「格拉斯哥綠地」散步的時候,突然來了靈感,於是便匆匆趕回,很快找到了問題的症結,並作出了改進。因此,通常所說的瓦特「發明」了蒸汽機,實際上應該是屬於改進。今天,一些科學史書和一些展覽也都把瓦特的這個傳說稱作「格拉斯哥綠地」,類似於牛頓發明萬有引力的「蘋果樹」那樣。另外,在研究瓦特發明蒸汽機的過程中,歷史學家對他在格拉斯哥大學具體擔任職務的介紹可謂眾說紛紜,語焉不詳。為此,筆者特意到格拉斯哥大學的檔案館一探究竟,最後查到物理系教職員工的名錄:一共十三個人,詹姆斯·瓦特位列第八。當時教師的薪酬是全體人員每個月工資合在一起為二十三鎊左右,而瓦特先生的工資就愈發「可憐」了,才十點六先令,連一鎊都不到。對於他的身份,這份文件顯示他當時的職位是修理工。為了修理這台機器,學校花費了五點五英鎊,包括購置材料的費用,和付給瓦特的人工費用。在檔案館里,也可以查閱到瓦特親筆簽收的一張紙條,上面可見關於「修理廢置蒸汽機」的說明,還有瓦特自己列出的器材購置清單。看著這些兩百年前一筆一筆的「流水賬」,你會覺得很親切,也饒有意義。
正如有些歷史學家所說,蒸汽機發明出來固然可喜,但這還只是第一步,如何運用於實踐,卻是一大問題。大約在1765年,格拉斯哥大學教授布萊克介紹瓦特認識了企業家羅巴克,因為羅巴克知道了瓦特的發明和其價值,他想將瓦特的蒸汽機運用於自己的煤礦抽水。但在合作了一段時間之後,羅巴克因企業經營不善而破產,無力繼續投入資金支持,同時已初步改進的蒸汽機也還未完全成型。這樣,兩人的合作不得不結束。盡管如此,羅巴克的支持對瓦特來說還是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直到晚年,瓦特仍然感激地回憶道:我的努力所能達到的成功,大部分應當歸功於他的友好鼓勵、他對科學發現的關心,以及他對這一發現的應用的思考。
就在此時,另外一位企業家博爾頓出現了。馬修·博爾頓是伯明翰著名的企業家,為了擴大自己的企業生產規模,他需要改善動力系統,而瓦特的蒸汽機如果能夠得到應用則剛好能夠滿足他的需要。在博爾頓的邀請下,瓦特來到了伯明翰,終於在1774年,成功地完成了蒸汽機在工業生產中的應用。這一發明,從此不僅為英國的工業革命開啟了新的歷程,也改變了世界歷史的進程。人類由此擺脫了依靠自然之力,開始使用機器作為生產的動力,極大地提高了生產的效率,迅速進入到了工業社會,增進了人類的福祉。值得一提的是,瓦特在改進了蒸汽機之後,立即申請了專利,並獲得了專利權,這一行為也被諾貝爾獎獲得者、美國經濟學家道格拉斯·諾斯解析為工業革命之所以能夠在英國率先發生,就是因為建立起了對財產權有效保障的制度性安排。
瓦特生活和成長的十八世紀正是蘇格蘭啟蒙運動的世紀。蘇格蘭啟蒙運動和法國啟蒙運動不同,法國啟蒙運動誕生在貴族的沙龍里,而在同一時期的蘇格蘭,大學則是這一啟蒙運動的中心。正由於此,才使瓦特這樣的「小人物」也創造出了改變世界歷史進程的「大發明」,從此蒸汽機成為現代世界形成的推動力。瓦特晚年亦有感於自己所有的發明皆受惠於大學的科學氛圍,以及自由的科學探索與交流,故在身後捐贈三百英鎊專款專門設立了一個科學獎勵基金,用於資助科學研究。如果了解當時的大學教授每月工資也只不過是幾個英鎊,就知道這樣一個基金是相當大的一筆投入了。
⑦ 了解到的發明創造的事例作文450字
燈是人類征服黑夜的一大發明。19世紀前,人們用油燈、蠟燭等來照明,這雖已沖破黑夜,但仍未能把人類從黑夜的限制中徹底解放出來。只有發電機的誕生,才使人類能用各色各樣的電燈使世界大放光明,把黑夜變為白晝,擴大了人類活動的范圍,贏得更多時間為社會創造財富。
真正發明電燈使之大放光明的是美國發明家愛迪生。他是鐵路工人的孩子,小學未讀完就輟學,在火車上賣報度日。愛迪生是個異常勤奮的人,喜歡做各種實驗,製作出許多巧妙機械。他對電器特別感興趣,自從法拉第發明電機後,愛迪生就決心製造電燈,為人類帶來光明。
愛迪生在認真總結了前人製造電燈的失敗經驗後,制定發詳細的試驗計劃,分別在兩方面進行試驗:一是分類試驗1600多種不同耐熱的材料;二是改進抽空設備,使燈泡有高真空度。他還對新型發電機和電路分路系統等進行了研究。
愛迪生將1600多種耐熱發光材料逐一地試驗下來,唯獨白金絲性能量好,但白金價格貴得驚人,必須找到更合適的材料來代替。1879年,幾經實驗,愛迪生最後決定用炭絲來作燈絲。他把一截棉絲撒滿炭粉,彎成馬蹄形,裝到坩鍋中加熱,做成燈絲,放到燈泡中,再用抽氣機抽去燈泡內空氣,電燈亮了,竟能連續使用45個小時。就這樣,世界上第一批炭絲的白熾燈問世了。1879年除夕,愛迪生電燈公司所在地洛帕克街燈火通明。
為了研製電燈,愛迪生在實驗室里常常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有時連續幾天試驗,發明炭絲作燈絲後,他又接連試驗了6000多種植物纖維,最後又選用竹絲,通過高溫密閉爐燒焦,再加工,得到炭化竹絲,裝到燈泡里,再次提高了燈泡的真空度,電燈竟可連續點亮1200個小時。電燈的發明,曾使煤氣股票3天內猛跌百分之十二。
繼愛迪生之後,1909年,美國柯進而奇發明了用鎢絲代替炭絲,使電燈效率猛增。從此,電燈躍上新台階,日光燈、碘鎢燈等形形色色的燈如雨後春筍般登上照明舞台。
燈使黑暗化為光明,使大千世界變得更光彩奪目,絢麗多姿.
⑧ 自已了解到的發明創造的事例,或從植物身上得到哪些啟發,想發明什麼作文400字
從狗身上得到的啟示
暑假裡,我去奶奶家玩,奶奶家養了一隻小狗,它在天熱時總是不停的伸舌頭,這點夠洗了我的好奇心,於是我查了資料。
原來,狗是很不耐熱的動物.因為狗不會出汗,也不會因為熱而停止活動;狗的身體不能自我調節溫度,狗也不會自己照顧自己及時補水;狗的汗腺全在舌頭上,所以看到狗吐出舌頭喘氣說明狗很熱,需要喝水降溫或靜下來停止活動;短鼻子的狗比長鼻子狗更怕熱,更不容易散熱。因此,我想到了可以發明一種汽車。
因為現在的汽車在停車時總是被太陽曬,曬後再進去會非常非常熱。所以,我們可以採用夠用舌頭散熱的原理,發明一個汽車散熱器,這樣,就再也不用為汽車內太熱而煩惱了。
但要是車內的東西丟了怎麼辦呢?沒有關系,我們可以根據狗的嗅覺靈敏的特徵,發明一個細胞存儲器,每個放入車內的東西都會被細胞存儲器所存儲,其實,它就如同汽車的「大腦」,當你丟東西時,給他下達指令,他就會接收到,這時,細胞存儲器成千上萬的嗅覺細胞便會發揮作用啦!他會靠著靈敏的嗅覺帶你去找到丟失的物品。
那麼如果在路上汽油沒了,又沒有加油站怎麼辦呢?不要擔心,我們會根據狗腿骨骼結構,弄一個隱藏的「機器腿」當沒有汽油時,汽車輪子便會自己收縮起來,不耗油的「機器腿」便會出來,可以很快的帶你到目的地了。
現在的科學越來越發達,在現代化的科技社會中,相信人們會創造出更多的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