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南美發明

南美發明

發布時間:2021-07-15 16:28:33

Ⅰ 有關一些科學偉人的發明與其發明的詳細資料

愛 迪 生

一、生平簡介

愛迪生(Thomas Alva Edison 1847~1931)美國著名的發明家、企業家。1847年2月日誕生於美國俄亥俄州米蘭鎮的一個農民家庭。8歲進學校讀書,只學習了三個月,就不得不退學回家,由當過鄉村教師的母親、輔導他自學。12歲時,家庭生活困難,開始在列車上賣報,16歲時發明了自動定時發報機,之後不斷有發明問世,一生中共完成2000多項發明,1928年被授與美國國會金質特別獎章。1931年10月18日,愛迪生在西奧倫治逝世,終年84歲,1931年10月21日,全美國熄燈以示哀悼。

二、科學成就

愛迪生是一位聞名世界的偉大發明家。他一生的發明在世界上是無與倫比的。愛迪生的主要貢獻有:

1.愛迪生在科學技術中最重大的貢獻是發明了留聲機和白熾電燈。
今天,我們很難想像生活中可以沒有電——無法開亮一盞燈,聽唱片,去電影院,或給某人打個電話。然而,所有這些我們認為理所當然的事情,全都是一個人實用的發明創造的結果——他就是托馬斯·愛迪生。
在愛迪生之前,馬路上,居室里,工廠里,都只能使用靠手工點燃的昏昏蒙蒙的煤氣燈。夜幕一降,工廠紛紛關門。電或者電話並不是愛迪生發明的。但是他那種實用性的發明和改進把電和電話的用途推向了每一個角落。

愛迪生也許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發明家,他開現代世界技術革新之先河。這位不知疲倦的發明家把我們從蒸氣時代帶入了20世紀。

2.愛迪生還在電影、有軌電車、礦業、建築以及兵器等方面,有許多著名的發明創造。

3. 愛迪生還在一個真空燈泡里觀察到熱電子發射現象,後人把它稱做「愛迪生效應」,熱電子發射的發現,為研製電子管奠定了基礎。

三、趣聞軼事
1.孵蛋的經歷

愛迪生在童年時代就愛動腦筋,好奇心特別強,有一天早晨,全家突然發現愛迪生不見了,到處找也找不到,一直到了晚上,才發現他趴在雞舍旁,肚子下面壓了一大堆雞蛋,原來他異想天開,要用自己的身體來孵小雞,結果事與願違:蛋殼破裂,蛋黃橫溢。小愛迪生也明白了:雞可以孵蛋,但是出於某種原因,人不能孵蛋。

2.最差的學生

愛迪生喜歡了解他自己感興趣的事物。但是對於上學就另當別論了。愛迪生8歲那年上學,當時他家剛搬遷到另一個大湖旁的休倫港不久。整天困在教室里,他感到太沒意思了。

像當時的大多數教師一樣,這所學校的老師也信奉棍棒教育。愛迪生非常害怕藤條,盡管如此,他仍然學不進老師教的那一大堆知識。而他好問的習慣更使得老師生氣。

愛迪生成了班上最差的學生,一連3個月都是如此。後來他聽見老師議論他,說他有毛病,說他「addled」。愛迪生知道這是什麼意思:addled蛋就是壞的、變質的蛋。一怒之下,他沖出了教室,再也不願回去。

在家裡,他的母親南茜站在他一邊。有一段時間愛迪生時斷時續地去過一些別的學校。但大部分時間里是母親親自教他。或者不如說,她任由他去自學。在她的鼓勵下,他如飢似渴地讀書:莎士比亞、歷史、《聖經》。在他9歲那年,有一天,她給了他一本科學方面的書,這是他第一次看這種書。書名叫《自然哲學的學校》,它讓讀者們在家裡做一些簡單的實驗。從那時候起,艾爾的生活就起了變化。

他如痴似醉地將這本書讀完,做了裡面所有的實驗,然後他做起了自己的實驗。他買來化學製品,四處搜尋電線之類的邊角料,在卧室里建起了一個實驗室。他做的實驗之一是將兩只大貓的尾巴擱在電線上,將它們的毛相互摩擦,試圖產生靜電。唯一的結果是他被兩只貓抓得鮮血淋淋!

他的另一項早期實驗是讓一個朋友服用大劑量的起泡粉,希望這種粉在人體內產生的氣會像充滿氣的氣球一樣將他送上天。

3.艱苦探索,「大海撈針」終於成功了

愛迪至12歲時開始他艱苦的闖盪生涯,他作過火車上的報童,學會了發報技術,到過波士頓、紐約,一直到24歲時才有了自己的工廠和美滿幸福的家庭,愛迪生在1878年時宣布要發明一種光線柔和、價格便宜的安全電燈。為了找到合適的燈絲,愛迪生試驗過硼、釕、鉻、碳精以及各種金屬合金,共1600多種材料,歷時13個月,但是都沒有成功。一些人吹起了冷風,說愛迪生這次是「吃進了自己啃不動的東西」。一個曾經在愛迪生那裡工作過的物理學家稱這個試驗是「大海撈針」。但是,愛迪生不怕失敗,堅持試驗,下決心要從大海中撈起針來。功夫不負有心人。1879年10月10日星期天下午5時,愛迪生點亮了用碳化棉絲作燈絲的燈泡,他親自觀察和做記錄。這一次,燈泡明亮、穩定,1小時、2小時、3小時、……燈泡一直亮著。從19日、20日到21日,沒有一個人去休息。直到21日下午2時,當點燃到第45個鍾頭的時候,愛迪生叫助手把電壓加高一點,燈泡更亮了。又過了幾分鍾,燈絲終於燒斷了。12月21日,紐約先驅論壇報用整版篇幅詳細報道了燈泡試驗成功的消息。愛迪生獲得了全部專利,人們公認白熾燈是由他發明的。1879年除夕,愛迪生把60個燈泡點亮了掛在門羅公園里,當時下著大雪,竟有3000多人頂著大雪來參觀。

愛迪生是一個講究實際的人。他的座右銘是:「我探求人類需要什麼,然後我就邁步向前,努力去把它發明出來。」有人說,發明是命運的產物,愛迪生是天才。愛迪生卻感嘆地說:「天才,百分之一是靈感,百分之九十九是血汗!」當有人問他在發明燈泡的1萬次失敗期間是怎樣堅持下去的時候,他說,在這個過程中他從未失敗過;相反,他找到了1萬種無效的方法。他一生中寫下的3400本詳細記錄發明設想、實驗情況的筆記,就是這段話的有力佐證。愛迪生77歲那年有人問他:「您什麼時候退休?」他脫口而出說:「在我出殯前的那一天!」有一次,有人半開玩笑地問愛迪生:「您是否同意給科學十年休假?」愛迪生嚴肅地回答說:「科學是一天也不會休息的,在已經過去的億萬年間,它每分鍾都在工作,並且還要這樣繼續工作下去。」的確,愛迪生實踐了自己的諾言,他已經80多歲了,為了「做出更多的發明」,仍在勤奮地工作,致力於從本國的雜草中提取膠乳。

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簡介

居里夫人 Marie Curie(1867-1934)法國國籍波蘭科學家,研究放射性現象,發現鐳和釙兩種放射性元素,一生兩度獲諾貝爾獎。
居里夫人,原名瑪麗·斯克洛多夫斯卡,1867年11月7日出生在波蘭華沙市的一個教師家庭。

作為傑出科學家,居里夫人有一般科學家所沒有的社會影響。尤其因為是成功女性的先驅,她的典範激勵了很多人。很多人在兒童時代就聽到她的故事 但得到的多是一個簡化和不完整的印象。

世人對居里夫人的認識。很大程度上受其次女在1937年出版的傳記《居里夫人》(Madame Curie)所影響。這本書美化了居里夫人的生活,把她一生所遇到的曲折都平淡地處理了。

美國傳記女作家蘇珊·昆(Susan Quinn)花了七年時間,收集包括居里家庭成員和朋友的沒有公開的日記和傳記資料。終去年出版了一本新書:《瑪麗亞· 居里:她的一生》(Maria Curie: A Life),為她艱苦、辛酸和奮斗的生命歷程描繪了一幅更詳細和深入的圖像。

在世界科學史上,瑪麗·居里是一個永遠不朽的名字。這位偉大的女科學家,以自己的勤奮和天賦,在物理學和化學領域,都作出了傑出的貢獻,並因此而成為唯一一位在兩個不同學科領域、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在評價居里夫人一生的時候說:

「她一生中最偉大的功績——正面放射性元素的存在並把它們分離出來——所以能夠取得,不僅僅是靠大膽的直覺,而且也靠著難以想像的和極端困難的情況下工作的熱忱和頑強。這樣的困難,在實驗科學的歷史中是罕見的。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熱忱,哪怕只有一小部分存在於歐洲的知識分子中間,歐洲就會面臨一個比較光明的未來。」

Ⅱ 20世記的10大重大發明

改變二十世紀的十大發明 2007-1-13 20:34:15

在我們這個世紀有數百種科學發明,它們與我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它們改變了我們的世紀,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它們使我們的生活豐富多彩,舒適美滿。美國《科學世界》雜志從眾多的發明中,選出了改變二十世紀的十大發明:

1.拉鏈1883年,威特科姆·賈德森發明了拉鏈。世界上數百萬人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這件小玩藝兒在1883年芝加哥世界博覽會首次展出時,並未引起人們的重視,1931年才開始傳遍全球,廣泛用於錢包、手提帶、背包、衣褲等。

2.集成電路1946年,重30噸的美國第一台計算機里有18,000個真空管。目前,一台電腦就可擔負起它的所有功能而且還多。真空管不斷被更小更適用的晶體管所代替。電視機、收音機的體積和重量因此也減小了,電子設備的價格也大大下降。最終,集成電路會代替全部晶體管。

3.飛機飛機改變了二十世紀。人們可比以前旅行的更遠更快、更容易、更舒適。在1880年,從美國紐約到洛杉磯乘最快的火車需3個月;乘最快的船繞道南美需6個月。今天乘飛機僅需6小時。

4.飛艇在飛機出現以前,飛艇是人類唯一的空中運輸工具。

5.水中呼吸器在水中呼吸是古人的一種夢想。1942年,卡斯蒂龍和工程師埃米爾使古人的夢想變成了現實。他們發明了水中呼吸器。更重要的是他們發明了空氣調節器。當潛水員下潛時,空氣調節器可自動調整氧氣的供給量。水中呼吸器為人類開發海洋做出了巨大貢獻。空氣調節器還將服務於人類開發外層空間。

6.石膏綳帶在眾多的發明中可能數它微不足道,但卻相當重要。在1936年發明的石膏綳帶初用於骨折整形。在此之前,人若折斷一塊骨頭,就可能導致死亡。

7.尼龍100年前,差不多所有的衣料都是用植物纖維或動物皮毛由人工製成。1938年,美國人尼莫爾發明了尼龍。兩年內降落傘開始用上尼龍布,女人們穿起了尼龍長統襪。今天,多數布料含有大量尼龍。尼龍被稱為我們人類使用的數百種合成原料之祖。

8.火箭火箭被廣泛用於氣象探測、各類衛星及航天器的發射。1924年美國人羅伯特的小型火箭向空中僅射出220英尺。今天的火箭可把衛星發射到2.28萬英里的高空。

9.電視1930年,21歲的法恩斯沃斯發明了一個電視系統。1931年7月21日世界上第一家電視廣播台問世。目前,電視正在進一步普及和發展。

10.電冰箱1926年瑞典人普拉頓發明了第一台電冰箱,它是人類生活的好幫手。目前,與電視機一們,它已成為許多家庭電氣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Ⅲ 20世紀的十大發明是什麼

在我們這個世紀有數百種科學發明,它們與我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它們改變了我們的世紀,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它們使我們的生活豐富多彩,舒適美滿。美國《科學世界》雜志從眾多的發明中,選出了改變二十世紀的十大發明:

1.拉鏈1883年,威特科姆·賈德森發明了拉鏈。世界上數百萬人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這件小玩藝兒在1883年芝加哥世界博覽會首次展出時,並未引起人們的重視,1931年才開始傳遍全球,廣泛用於錢包、手提帶、背包、衣褲等。

2.集成電路1946年,重30噸的美國第一台計算機里有18,000個真空管。目前,一台電腦就可擔負起它的所有功能而且還多。真空管不斷被更小更適用的晶體管所代替。電視機、收音機的體積和重量因此也減小了,電子設備的價格也大大下降。最終,集成電路會代替全部晶體管。

3.飛機飛機改變了二十世紀。人們可比以前旅行的更遠更快、更容易、更舒適。在1880年,從美國紐約到洛杉磯乘最快的火車需3個月;乘最快的船繞道南美需6個月。今天乘飛機僅需6小時。

4.飛艇在飛機出現以前,飛艇是人類唯一的空中運輸工具。

5.水中呼吸器在水中呼吸是古人的一種夢想。1942年,卡斯蒂龍和工程師埃米爾使古人的夢想變成了現實。他們發明了水中呼吸器。更重要的是他們發明了空氣調節器。當潛水員下潛時,空氣調節器可自動調整氧氣的供給量。水中呼吸器為人類開發海洋做出了巨大貢獻。空氣調節器還將服務於人類開發外層空間。

6.石膏綳帶在眾多的發明中可能數它微不足道,但卻相當重要。在1936年發明的石膏綳帶初用於骨折整形。在此之前,人若折斷一塊骨頭,就可能導致死亡。

7.尼龍100年前,差不多所有的衣料都是用植物纖維或動物皮毛由人工製成。1938年,美國人尼莫爾發明了尼龍。兩年內降落傘開始用上尼龍布,女人們穿起了尼龍長統襪。今天,多數布料含有大量尼龍。尼龍被稱為我們人類使用的數百種合成原料之祖。

8.火箭火箭被廣泛用於氣象探測、各類衛星及航天器的發射。1924年美國人羅伯特的小型火箭向空中僅射出220英尺。今天的火箭可把衛星發射到2.28萬英里的高空。

9.電視1930年,21歲的法恩斯沃斯發明了一個電視系統。1931年7月21日世界上第一家電視廣播台問世。目前,電視正在進一步普及和發展。

10.電冰箱1926年瑞典人普拉頓發明了第一台電冰箱,它是人類生活的好幫手。目前,與電視機一們,它已成為許多家庭電氣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Ⅳ 最近的100年裡全球有些什麼重要發明

也許不足100件吧~~~~~~~~~~不過我只能找這么多了!
1796年,種牛痘

天花是一種會留下疤痕和造成失明的疾病。在18世紀,這種病的傳播達到巔峰,造成了6000萬歐洲人的死亡。安特·愛德華·詹納是一位來自英格蘭鄉間的普通醫師,他於1796年5月14日從格洛斯特郡一名擠牛奶女工身上的小膿包里提取到感染牛痘的淋巴液,並把它注射到一名8歲男孩的身上。7周後,詹納給這個男孩注射了天花疫苗。男孩的免疫系統經受住了天花病毒的攻擊,免疫學終於確立了。肝炎、白喉、小兒麻痹症、麻疹疫苗的接種使公共衛生狀況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

1812年,罐頭

第一批罐頭食品出現於1812年,第一隻罐頭開瓶器出現在1885年。盡管剛開始的時候開罐頭是件麻煩事,它還是成為廚房裡長期保存食物的器皿,為死氣沉沉的冬日餐桌送上了夏季的盛餚。傳說拿破崙曾懸賞求賢,只要有誰能為軍隊提供可長期貯存的食物,就重重有賞。1795年,法國釀酒商尼古拉·阿貝爾用高溫殺菌和密閉封存的方法將食物貯存在壇子中,而他並不曉得消毒的原理。到1809年,他的工廠開始為全法國的港口供應壇裝食品。倫敦的唐金·豪爾和甘寶公司將他的方法應用於錫罐,這就是後來我們偏愛的食物儲存方法。

1826年,照相

1826年,一扇窗戶緩緩打開,它比以前任何一扇窗都開得更為寬敞,向人類展示了一種新的「看」的方式。這扇窗戶坐落在勃艮第一所房子的閣樓上。正是從這個鄉村小樓的有利位置,約瑟夫·尼塞福爾·尼厄普斯拍下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張照片———一個模糊的畫面,上面有一座庭院和一個谷倉,兩邊分別是鴿舍和一個麵包烘爐的煙囪。這位馬上要與聰明的改進者路易·雅克·芒代·達蓋爾攜起手來的尼厄普斯是固定影像的第一人。從這些毫不起眼的起點開始,攝像改變了我們對於世界的觀察方法。最為重要的是,尼厄普斯的發明使我們能夠在很遠的地方或與人們熟悉的名人一起留下自己的身影,以便與朋友、陌生人以及後代共同分享。

1830年,蒸汽火車

1830年9月15日,100萬英國人聚集在利物浦和曼徹斯特之間,觀看了世界上第一列完全以蒸汽為動力的火車的首發式。

那個時候也存在著其它的鐵路線,但在途中都部分使用了馬拉車的辦法,並且沒有一條線可以承受利物浦至曼徹斯特火車每小時30英里的高速度。那些先進的機器和鐵軌是由喬治·斯蒂芬遜和他大學畢業的兒子羅伯特設計的。

盡管在首發式那天,有一名國會議員被撞死,這列利物浦至曼徹斯特的火車還是在世界上激起了一股鋪鐵路熱。鐵路使工業革命達到白熱化,刺激了貿易。

1834年,冰箱

千萬年來人類一直試圖讓他們自身和他們的食物保持清涼。早在公元前1000年,中國人就把冰放在地窖里。但是一直要等到1834年,已經六十八歲高齡、來自馬薩諸塞而客居倫敦的發明家雅各布·珀金斯申請到了壓縮機的發明專利後,人們才知道如何製作人造冰塊。珀金斯的機器與今天的家用電冰箱原理一樣:蒸發一種壓縮的流體———他用的是乙醚,我們後來用氨和氟里昂———以達到製冷的效果,接著再重新將其冷凝。

17年後第一批商用電冰箱在澳大利亞的一家釀酒廠里投入使用。19世紀末冰箱已得到廣泛應用:裝運牛排送到世界各地,在巴黎的餐館里冰葡萄酒,甚至還用來造溜冰場。1902年,威利斯·凱瑞爾在布魯克林的一家印刷廠里裝上了世界上第一台空調器———它不僅能降溫,還可以控制溫度。不久他的機器就出現在各大商店與影劇院中。第一批家用冰箱出現於20世紀20年代初。

1839年,橡膠

包括電器的外殼、網球、避孕套、橡皮擦,還有最最重要的輪胎———對我們的現代生活來說必不可少。它的原料是天然橡膠,一種原產於南美洲原始森林裡的樹膠,這種物質至少在哥倫布時代就有了,但是冬天它硬得像塊石頭,高溫下又軟得像堆爛泥。

一位並不以投資大膽而著稱的康涅狄格人古德耶決定製造適應商業需求的橡膠。當他被債主們關在監獄里的時候,他開始用生橡膠與每一種能找到的物質混合,不管是榛子還是乳酪。1839年,他無意中將一滴橡膠與硫黃散落在燃燒的火爐里,從而發明了硫化制橡膠的方法,為日後汽車的出現及其給商業帶來的繁榮打下了基礎。

1844年,電報

沒有任何一項發明可以和電報一樣使世界一下子變得這么小,因為電報可以以每秒一萬六千英里的速度穿越陸地和海洋。所以1844年5月24日當塞繆爾·F�B�摩爾斯啟用他的第一條電報線由華盛頓特區至巴爾的摩時,他拍了一條引自聖經上的感嘆:「看上帝創造了什麼呀」

電報刺激了跨國公司和洲際鐵路的發展,也幫助改變了戰爭的速度和規模,大大繁榮了新聞業。1848年,六家報社組成了美聯社的前身,並和電報來收集和發布報道。不久,世界各地的人們就能夠看到當天發生在世界各個角落的重大事件了。

1851年,縫紉機

1830年,當法國裁縫巴台勒密·萊蒙尼埃為第一台縫紉機申請專利的時候,他的同行們覺得自己會因此變得過時;這種新機器每分鍾可縫200針,而手工縫每分鍾只能縫30針。1841年他們洗劫了蒂蒙尼埃在巴黎的商店。因此帶領服裝業自動化的榮譽落在了一個德裔美國移民的兒子頭上,他就是以薩克·梅里特·辛格,他在1851年時改進了艾利亞斯·豪的早期設計。1856年,辛格又第一個提出分期付款的方法,使人們買得起縫紉機。
1854年,吹氧法

瑞典人從13世紀起就開始在坩鍋里靠熔化鐵來小規模地煉鋼。但是,直到1864年,當英國發明家亨利·倍斯麥著手為拿破崙三世製造一種更堅固的大炮時,才有人找到製造足以承受炮彈爆炸或支撐起橋梁的高強度鋼的方法。倍斯麥的方法就是用一股氧氣燒去熔鐵中多餘的碳。從此人類邁進了鋼鐵時代。

很快,鋼鐵搭起了高樓,在空中勾勒出了建築物的輪廓。它在河面上撐起了橋梁,在全世界鋪上了鐵軌,並使美國成為了汽車的王國。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工廠鋼的年產量達到了850萬噸。

1854年,電梯

一個四十歲的事業不成功的機械師,留著整齊如劃的小鬍子,戴著高頂禮帽,站在一個平台上。那個平台由一根纏在驅動軸上的纜繩高高地吊著,懸在參加1854年紐約市博覽會的觀眾們的上方。突然艾立沙·格拉弗斯·奧迪斯下令砍斷纜繩。觀眾們屏住了呼吸。平台在落下幾英尺後又停住了。奧迪斯脫下帽了歡呼道:「完全安全,先生們,完全安全」電梯就在這座城市裡誕生了。

在此之前電梯就已經出現了。但奧迪斯設計了一種彈簧,把兩個鋼齒嵌到滑道的V型切口中以防纜繩受到斷裂,這樣他就造出了世界上第一部安全電梯。

1867年,炸葯

如果阿爾弗萊德·諾貝爾沒在1867年發明炸葯,人們可能要花上幾個世紀的時間來開鑿那條通向洛杉磯的九十二英里長的水渠,而現在人們只花了七年。有了炸葯,堤壩、鐵路和公路造起來了,巴拿馬運河得以開鑿,地球也被炸開,挖出了豐富的礦源。諾貝爾的發明是用一種作為吸收劑的沙子與硝化甘油相混合並做成棒狀,這一發明使爆炸品可以安全地送到任何一處戰場和建築工地。一時間,人類可以重新規劃其環境,然後再毀掉其先前親手做下的事情。

1876年,電話

1876年3月10日,世界上第一次用電話傳輸的是一條簡單的信息:「華生先生到這兒來我需你」但是亞歷山大·格蘭漢姆·貝爾的發明卻永遠改變了人們的通訊方式。貝爾在20年的時間里一直夢想著用電線來傳遞話音。當他努力嘗試發明一種改良的電報時,他發現了這樣的一個使電話成為可能的現象:被吸收到鼓狀薄膜里的聲音要先被轉化為電磁波。

靠著技術助理托馬斯·華生的幫助,貝爾找到一種方法,可以把那些電磁波發送到一個接收器,再把他們還原成聲音。他所參與建立的公司後來成了「AT&T」,世界上最大的公司之一。

今天,世界上大約有7.5億電話用戶。計算機,包括1070萬網際網路用戶分享著這個網路。寫信進入了一個令人驚訝的復甦階段———但這一次是在電話互上,通過電子郵件進行的。

1876年,燈泡

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1876年在曼樂公園造了一棟兩層的四方樓,這就是世界上第一家用來發明而不是生產的工廠。1879年,曼樂公園的研究小組試驗了一種卡紙板做的細絲,經過炭化後,這種細絲可能連續幾天發出光亮。經過一千多次的試驗,愛迪生終於成功了,他發明了用途廣泛的白熾燈泡。他的目標並不是要發明電燈———早在好幾年前就已有人發明了電燈,他要發明一種持久、便宜的燈泡,以及從發電廠到插座等一整套電力系統,從而使電燈得到廣泛應用。而在愛迪生之前,人們只能生活在刺眼、閃爍、短暫和危險的人造光中。

1895年,電影

1889年,喬治·伊斯特曼發明了卷狀膠片,托馬斯·愛迪生曾用這種膠片和他研製的活動放映機來放電影,但一次只能播放給一個人看。在法國,奧古斯特和路易·魯米埃爾兄弟致力於使電影可以面向一群人。1895年12月28日,他們播放了10部電影。在《火車大劫案》的播放過程中,驚呆了的觀眾因片中的火車駛來而紛紛閃避。

製作電影的技術到位後,電影的製作手法開始迅速發展。愛迪生用一具木偶代替真人來模擬蘇格蘭女王瑪麗的斬首,而科幻小說的創始人喬治·梅里耶則在1902年拍攝的《登月之行》中

1895年,X光

伴隨著越來越多的科學突破,X射線也被一位叫做威廉·倫琴的德國物理學家在他研究電的特性時偶然地發現了。1895年11月8日那天,他得到了這個意外的收獲。他把一支一頭帶有電線的真空試管放進一個暗盒裡,然後關掉了實驗室的燈。

當他給試管通上電時,一種神奇的熒光開始發光了,他把自己的手伸到屏幕前,成了第一個看到自己骨頭陰影的人。

兩個月後倫琴公布了他的這一發現,立刻引起了轟動。雜志上刊登了有關X射線的詩歌,維多利亞時代的倫敦商店貼滿了防X射線的服裝廣告。幾個月內,醫生們開始用這一新技術查看傷員體內的裂骨和子彈。後來,這一技術經過完善,減少了灼傷和脫發等副作用。到了20世紀70年代,X光攝影縮短了曝光時間,從而降低了致癌的危險性。隨之而來的相關技術,從CAT掃描到MRI,都為探究事物的結構和進行人體研究打開了窗口。

1901年無線電

20世紀初期,幾乎沒有人能夠想像一種電磁波可以在沒有任何金屬線或電纜作導體的情況下穿行任何有意義的距離。那麼無線電信號怎麼可能沿著地球的表面行進呢當然它可以沿著一直線射離地平線。但是古格里爾莫·馬可尼認為,如果提供一些條件的話,無線電波是可以沿著地球表面行進的。1895年,在他的出生地義大利,他發射了一個無線電信號,穿行了1�5英里;6年後,即1901年12月12日,年僅27歲的馬可尼創造了奇跡,他將無線電天線牢牢地系在高飛的風箏上,發射了一個摩爾斯電碼「S」。它穿行了約2000英里,橫跨了大西洋。這個信號從英國康沃爾郡的波爾德胡鎮發出,在不到1秒鍾的時間內就到達了接收地紐芬蘭的聖約翰,馬可尼聽到了三聲微弱的滴答聲。這是通訊事業宣告誕生的聲音,是電子時代到來的第一道沖擊波。這個時代包括了無線電廣播、電視和蜂窩式電話———因此這是一項將會打開我們想像力的發現。

1903年飛機

1903年12月17日,在太陽下山以前,奧維爾·萊特和威爾布·萊特已經能使他們用木頭、電線和布料製成的飛機飛行59秒鍾了。但卻很少有報社願意對這件事作出評論,因為人類飛上天空成為當代的代達羅斯和伊卡洛斯的念頭,被大多數頭腦清醒的人認為是荒誕可笑的。可是一旦成功了,這項事業的發展就是極為迅猛的。事實上,僅僅在15年後,所有現代飛機的各種部件即使沒有全都製造出來,那麼至少關於它們的想法已經誕生了。

1907年塑料

在得知塑料的發明之後,全世界最開心的莫過於大象了。幾百年來,從小刀的把手到檯球,一切都以象牙為標准原料。19世紀80年代,象牙供應的逐步減少與檯球運動的興起就曾引發了一場危機。美國最大的檯球生產商費蘭與考蘭德公司迫不及待地懸賞價值1萬美元的黃金———這是一筆很可觀的獎賞———招募任何能夠提供代替象牙的合成品的「發明天才」。

一直到1907年,利奧·貝克蘭,一位曾因發明了用於拍攝快速運動照片的相紙而獲豐厚利潤的比利時籍發明家,無意中發明了苯酚和甲醛的化合物。這種首創的純合成塑料———酚醛塑料,具有防熱、防電和防腐蝕的功能。它不僅使檯球游戲獲益,塑料的一大好處在於其用途的多面性,從電話機到馬桶,從煙灰缸到飛機零件,一切東西都用得上塑料。到1968年,年輕的畢業生若要在一個有前途而又會成功的行業里找一份工作,就一定要聽從一個詞———塑料。

1928年青黴素

人們稱青黴素是本世紀最有貢獻的葯品,它的發明者是英國細菌學家亞歷山大·弗萊明。1928年,這位發明家在一次細菌培養實驗中偶然地發現有一種後來被稱為青黴素的黴菌正吞噬他在培養皿中培養的細菌。根據弗萊明研究的成果,英國牛津大學的研究者們經過十年的努力,終於找到了提煉這種黴菌的辦法,並投入醫學治療試驗。1943年,為了醫治在二戰中負傷的戰士,盟軍開始將青黴素投入工業生產。在半個多世紀中,青黴素救活了無數人的生命,並促使人們開始重視抗生素家族的研究開發。
1923年電視機

電視機的發明者是英國的電子工程師約翰·貝爾德,1923年他為自己發明的能產生8線圖像的裝置申請了專利。1930年底賣出了第一台電視機。1932年,英國廣播公司播出了世界上第一個規范的電視節目。從此,人類開始步入了電視時代。今天,人們利用衛星等途徑,將電視信號傳播到地球的每一個角落。

1942年核武器

原子時代開始於1942年。為了打敗軸心國法西斯,美國最高當局決定啟動旨在研製原子武器的「曼哈頓工程」。年底,作為「曼哈頓工程」的一部分,第一個核反應堆在芝加哥大學一個體育設施下面建成並開始運行。1945年的7月16日,一團蘑菇雲從位於美國新墨西哥州的洛斯阿拉莫斯原子能研究中心騰空而起,世界上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是年的8月6日和9日,美國先後將兩顆取名為「胖子」和「小男孩」的原子彈投向日本的廣島和長崎。日本天皇隨後宣布無條件投降,原子彈似乎為贏得二戰的勝利立了大功,但是人類從此便生活在可怕的原子武器的陰影中。

1943年計算機

計算機是人類社會進入信息時代的基礎,但它是因戰爭而誕生的。1943年,為破譯德國的密碼,英國數學家阿蘭·圖靈設計了第一台名為「巨人」電動機械式計算機,雖然這僅僅是一台用於解碼的假想計算機,但卻開創了計算機技術發展的先河,從此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1947年,晶體管計算機問世;1959年,集成電路計算機誕生;1970年,大規模集成電路計算機產生;從80年代開始,新一代微型計算機異軍突起。在此基礎上,人類迎來了網路新時代。

1953DNA

1953年2月28日,英國著名遺傳學家弗朗西斯·克里克宣布他「發現了生命的秘密」。克里克和他美國的同行詹姆斯·沃森多年來一直致力於生命科學的研究,終於從細胞核中發現了決定生命遺傳的脫氧核糖核酸雙螺旋分子結構,破譯了人類、植物和動物的遺傳密碼。這個發現初步揭示了生命的秘密,推進對各種疾病的研究和醫治,也促進了人類對改善食物結構的研究。在下世紀的前20年,人類就可能通過採用基因治療的辦法消除遺傳缺陷,進而攻克癌症、心臟病、血友病、糖尿病以及其它致命的機能失調症。人類對DNA分子結構的研究成果,無疑是對人類研究生命、治療疾病具有極大的作用,但是也使人們面臨著因此而造成的道德危機,比如克隆技術的發展,就給人類自己出了個難題。

1954年,避孕葯:

1954年,美國醫師格雷戈里·平卡斯發明了避孕葯,它是由兩種抑制女性排卵的激素組成的混合物。避孕葯之所以被列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科學成就之一,原因就在於它把婦女從被動的生育中解放出來從此婦女們可以自主地控制生育,按照自己的意願決定是否要小孩,根據自己的情況決定何時懷孕。更重要的是,它打破了禁錮婦女性自由的枷鎖,使她們有權走出家庭參加社會工作,最終擴大婦女們在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影響。

1957年人造衛星

1957年10月4日,蘇聯為了紀念十月革命勝利40周年,發射了人類歷史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標志著航天時代的開始。1961年4月2日,蘇聯宇航員加加林乘飛船進入太空,成為第一個進入太空的人。1969年7月20日,美國兩名宇航員乘宇宙飛船登上月球。衛星可以傳輸電視、廣播節目信號,還可以為航空、海航、天氣預報、科技信息等提供服務,從而把地球大大地「縮小」了。為了進一步探索宇宙的奧秘,人類在太陽系的主要行星上投放了許多探針,並且一個建立國際太空站的宏偉計劃也在醞釀之中。

1967器官移植

1967年,南非外科醫師克里斯蒂安.巴納德成功地進行了首次心臟移植手術。此後,隨著醫葯和醫療器械越來越先進,醫學家們逐漸解決了移植器官感染等難題,成功地進行了手肢、肝臟、皮膚、視網膜甚至睾丸的移植手術。醫學界認為,器官移植的下一個前沿技術就是腦細胞移植,來根治諸如老年痴呆症和帕金森氏症等醫學頑症。下世紀,醫學家們將致力於攻克異種器官移植難題,將其它動物的器官移植到人體中。

1978試管嬰兒:

英國姑娘路易斯.布朗是世界上第一個試管嬰兒,現在21歲。當年,她的母親的卵子和她父親的精子在試管中交配成功,孕育了她。此後,體外孕技術不斷發展完善,1984年,胚胎冷凍技術試驗成功;1990年,胚胎移植技術試驗成功。試管嬰兒的培育成功,給了那些不育夫婦很大的希望,但是這也引起了人們對一個道德問題的憂慮,比如說,一個婦女在50多歲甚至60歲時通過體外孕技術生一個孩子,有可能在孩子還未成年時,老人就會去世,那麼誰來撫養這個孤兒呢?(本文部分資料摘自《人類1000年,上海三聯)

Ⅳ 發明事例

發明事例
懸賞分:5 - 離問題結束還有 14 天 15 小時
的縫合到補船等一切事情上。

大自然給人類的啟發是多種多樣的。大自然的巢穴,天然渾成,質朴無華,然而正是受此啟發,人類才發展起了建設科學,建立起了現代化大城市。大自然的河流,看起來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日夜奔騰不息,但它不也是在日夜教導人們如何理解地球的重力、運動的慣性力等許多道理,教會人們如何開發利用大自然的潛能嗎?金屬,給人類的靈感就更多了,這類看起來很堅硬的東西,被火融化後竟能按照人類的需要變成為人類所用的工具,更重要的是,它讓人們明白了各種物質都有熔點,都能進行形態和能態轉化。
人類根據鯊魚做出了飛機,根據蝙蝠做出了雷達.人類根據蜻蜓的翅膀發明了飛機,根據蝙蝠的嘴和耳朵發明雷達,根據鯨魚的外形發明了輪船,根據青蛙的眼睛發明了「電子蛙眼」.
由令人討厭的蒼蠅,仿製成功一種十分奇特的小型氣體分析儀。已經被安裝在宇宙飛船的座艙里,用來檢測艙內氣體的成分。
從螢火蟲到人工冷光;
電魚與伏特電池;
水母的順風耳,仿照水母耳朵的結構和功能,設計了水母耳風暴預測儀,能提前15小時對風暴作出預報,對航海和漁業的安全都有重要意義。
人們根據蛙眼的視覺原理,已研製成功一種電子蛙眼。這種電子蛙眼能像真的蛙眼那樣,准確無誤地識別出特定形狀的物體。把電子蛙眼裝入雷達系統後,雷達抗干擾能力大大提高。這種雷達系統能快速而准確地識別出特定形狀的飛機、艦船和導彈等。特別是能夠區別真假導彈,防止以假亂真。
電子蛙眼還廣泛應用在機場及交通要道上。在機場,它能監視飛機的起飛與降落,若發現飛機將要發生碰撞,能及時發出警報。在交通要道,它能指揮車輛的行駛,防止車輛碰撞事故的發生。
根據蝙蝠超聲定位器的原理,人們還仿製了盲人用的「探路儀」。這種探路儀內裝一個超聲波發射器,盲人帶著它可以發現電桿、台階、橋上的人等。如今,有類似作用的「超聲眼鏡」也已製成。
模擬藍藻的不完全光合器,將設計出仿生光解水的裝置,從而可獲得大量的氫氣

Ⅵ 為什麼美洲文明沒能利用鐵器和發明輪子

中美洲缺乏鐵礦,好像也和中美洲宗教有關(他們認為鐵是不祥金屬),沒鐵沒青銅也沒辦法削很圓的輪子撒
PS:青銅其實比鐵堅韌,鐵器時代能取代青銅時代,是因為銅和錫都是很昂貴很罕見的金屬。中美洲正好缺少,沒攀青銅科技樹你教人家怎麼去攀鋼鐵,這也是原因之一。

雖然南美洲有青銅冶煉,南美也還是缺鐵礦。至於南美有青銅為啥不削輪子?人家住高山上用不了輪子,我猜想

Ⅶ 誰知道20世紀的十大重大發明

1.

1945年8月,毀滅地球的播
盒子在日本

被打開,當時國際強權一心只想以這種威力極大的致命破壞武器去壓倒對方。美國首先在1945年7月於
試爆成功,蘇聯緊接著在1949年成功試爆,英國是1952年,法國是1
,中國是1964年。

2.

1959年蘇聯的無人
首次成功
,並且拍回了大量的照片。而美國60年代末
的壯舉,卻是人類踏上地球以外星球的第一步,自此以後,美國在太空探險方面逐漸將蘇聯拋在後頭。
出現後,人類前往
的成功幾率大為提高,
預言
年之後人類將開展
旅行。

3.電視

,電視機的靈魂——
誕生了。
廣泛應用是在40年代,1954年則開創

,60年代以後幾乎大多數國家都建立了
。這個
為人類製造了無數歡樂的時光。

4.

第一顆
是由蘇聯於1957年10月4日
成功的,緊接著美國的
1號在 1958年1月31日試身成功,從此以後這些隨著
運行的
愈來愈多地漂浮在
外。原來運用在
上的人造衛星,後來慢慢演化出通訊、繪圖、偵測、氣象等不同用途的衛星家族。

5.阿伍匹林

早在
的希臘醫生就用
中研磨出來的粉末做為草葯版的
始祖。到了本世紀末,這個減輕身體疼痛的配方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德國拜耳葯廠創立的「
」商標,成為這個葯方的專有代名詞,
愈來愈忙碌的現代社會中,
這顆白色圓形葯片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6.民航

現代生活中國際旅行必備的交通工具——飛機,多是由
改良而成的商用
。 1949年第一架商用
載36名乘客飛行於歐洲上空,開啟了民航世紀的新頁面。時至今日,
市場對
機旅行的需求越來越大,民航客機已成為人們便利的交通工具之一

7.

電腦掀起的第三次革命,徹底改變人們工作與思考的形態,70年代末電腦廠商開始開發較小型的
,到了80年代初市場上有了大眾化的電腦消費產品。
加快社會
腳步,幾乎社會的每一個層面都被電腦完全感染.沒有人能夠拒絕電腦進人生活之中。

8.行動電話

曾經是英雄電影中大哥專屬配備的「
」,已成為人們在戶外活動時的一種私人通訊聯絡方式。全球經濟的發展,讓移動通訊成為近年來最熱門的產業之一。而手機隨時隨地聯絡的便利性,也改變了人與人之間傳統的溝通方式。

9.

1997年初英國
讓一隻沒有父親的小羊成功地誕生,這項創舉說明了人類即將有可能用自然途徑以外的方法製造生命。

上無疑是史無前例的一大步,但它所牽涉到人類
的層面.卻是科學所無法理清的難題。

10

最原始的電腦網路原本只是在學院研究室中連接不同電腦主機,當這項技術只需經由簡單的數據機和電話線的連接,就可為人所用時,網路瞬間成為世紀末影響力最大的發明。網路製造出的新的資訊
很快地影響到愈來愈多的層面.

、網上交友等方式為網路重新定義塑型。人們只要一條細細的電話線,就可以將全世界串連在手中。

Ⅷ 20世紀的十大發明

.原子彈
1945年8月,毀滅地球的潘朵拉盒子在日本廣島與長崎被打開,當時國際上一心只想以這種威力極大的致命破壞性武器去壓倒對方。美國首先在1945年7月於新墨西哥州試爆成功,蘇聯緊接著在1949年成功試爆,英國是1952年,法國是1960年,中國是1964年。
2.太空梭
1959年蘇聯的無人太空船首次成功登陸月球,並且拍回了大量的照片。而美國60年代末阿波羅登月的壯舉,卻是人類踏上地球以外星球的第一步,自此以後,美國在太空探險方面逐漸將蘇聯拋在後頭。太空梭出現後,人類前往外太空的成功幾率大為提高,科學家預言公元2000年之後人類將開展外太空旅行。
3.電視
1923年,電視機的靈魂——顯像管誕生了。電視技術廣泛應用是在40年代,1954年則開創彩色電視的紀元,60年代以後幾乎大多數國家都建立了電視台。這個方盒子為人類製造了無數歡樂的時光。
4.人造衛星
第一顆人造衛星是由蘇聯於1957年10月4日試射成功的,緊接著美國的探險者1號在 1958年1月31日試身成功,從此以後這些隨著地球自轉運行的人造衛星愈來愈多地漂浮在大氣層外。原來運用在軍事科技上的人造衛星,後來慢慢演化出通訊、繪圖、偵測、氣象等不同用途的衛星家族。
5.阿伍匹林
早在15世紀的希臘醫生就用柳樹皮中研磨出來的粉末做為草葯版的阿斯匹林始祖。 到了本世紀末,這個減輕身體疼痛的配方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德國拜耳葯廠創立的「阿斯匹林」商標,成為這個葯方的專有代名詞,20世紀愈來愈忙碌的現代社會中,阿斯匹林這顆白色圓形葯片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6.民航客機
現代生活中國際旅行必備的交通工具——飛機,多是由軍用運輸機改良而成的商用客機。1949年第一架商用客機載36名乘客飛行於歐洲上空,開啟了民航世紀的新頁面。時至今日,交通運輸市場對於飛機旅行的需求越來越大,民航客機已成為人們便利的交通工具之一。
7.個人電腦
電腦掀起的第三次革命,徹底改變人們工作與思考的形態,70年代末電腦廠商開始開發較小型的個人電腦,到了80年代初市場上有了大眾化的電腦消費產品。個人電腦加快社會數字化腳步,幾乎社會的每一個層面都被電腦完全感染.沒有人能夠拒絕電腦進入生活之中。
8.行動電話
曾經是英雄電影中大哥專屬配備的「大哥大」,已成為人們在戶外活動時的一種私人通訊聯絡方式。全球經濟的發展,讓移動通訊成為近年來最熱門的產業之一。而手機隨時隨地聯絡的便利性,也改變了人與人之間傳統的溝通方式。
9.克隆羊
1997年初英國科學家讓一隻沒有父親的小羊成功地誕生,這項創舉說明了人類即將有可能用自然途徑以外的方法製造生命。克隆羊在生物科技上無疑是史無前例的一大步,但它所牽涉到人類道德觀念的層面.卻是科學所無法理清的難題。
10 網際網路
最原始的電腦網路原本只是在學院研究室中連接不同電腦主機,當這項技術只需經由簡單的數據機和電話線的連接,就可為人所用時,網路瞬間成為世紀末影響力最大的發明。 網路製造出的新的資訊傳播模式很快地影響到愈來愈多的層面.電子郵件、網上購物、網上交友等方式為網路重新定義塑型。人們只要一條細細的電話線,就可以將全世界串連在手中。

Ⅸ 全家移民南美是什麼梗

南美移民比較簡單,但是不值得。。。
南美的經濟遠不如北美:
1.南美的天主教徒認為,貧窮是正當的;北美的新教徒則認為,富裕是上帝的恩惠。
2.承襲西班牙專制傳統的南美人,要麼服從,要麼革命,這二者均不能促進社會發展。承襲英國法治傳統的北美人,信奉自由,自由氣氛使個人的首創精神變成了經濟發展的首要引擎。
3.南美人高唱道德理想,實際行事則自私自利,寡廉鮮恥。北美人信奉合理的利己主義,在法律框架中追求個人利益,遵從契約,信守合同。
4.移民之初,南美土地全歸王室(國家)所有。財富屬於權勢,培養的是阿附權貴之風。北美則是誰開墾,誰所有,培育的是積極進取精神。
5.南美反對競爭,憑權力壟斷、調節社會生產關系,這必然強化對權力的順從依附。北美強調競爭,在競爭中發揮個人潛力,培育的是民主精神。
6.南美看重現有財富,強調平等分配;北美取向於創造財富,強調自由和創新發明。

閱讀全文

與南美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
綜治辦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總結 瀏覽:903
知識產權局專業面試 瀏覽:75
馬鞍山市是哪個省的 瀏覽:447
馬鞍山市保安 瀏覽:253
股權轉讓樣本 瀏覽:716
工程管理保證書 瀏覽:198
社區矛盾糾紛排查匯報 瀏覽:352
新疆公共就業服務網登陸 瀏覽:316
侵權著作權案件審理指南上海 瀏覽: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