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誰發明了時間
時間是宇宙產生時產生的,只能被探索、認知和了解,被規劃、劃分和運用,誰也發明不了!
《文子·自然》:「已知的宇宙往古來今謂之宙,四方上下謂之宇。」 《屍子》:「上下四方曰宇,往古來今曰宙。」 在這種觀念之下,「宇」代表上下四方,即所有的空間,「宙」代表古往今來,即所有的時間,「宇」:無限空間,「宙」:無限時間。所以「宇宙」這個詞有「所有的時間和空間」的意思。 把「宇宙」的概念與時間和空間聯系在一起,體現了我國古代人民的獨特智慧。
「宇宙」兩字連用,最早出自《莊子》這本書,同時,《莊子》一書還給出了一種更抽象的宇宙定義。他說:「出無本,入無竅。有實而無乎處,有長而無乎本剽。有所出而無竅者有實。有實而無乎處者,宇也;有長而無本剽者,宙也。」現代學者張京華將其譯為:「有實體存在但並不固定靜止在某一位置不變叫做宇;有外在屬性但並沒有固定的度量可以衡量叫做宙。」此種宇宙定義與時空無關,與現代宇宙觀有相似之處。但長期未被人們接受。
宇宙(Universe)是萬物的總稱,是時間和空間的統一。宇宙是物質世界,不依賴於人的意志而客觀存在,並處於不斷運動和發展中,在時間上沒有開始沒有結束,在空間上沒有邊界沒有盡頭。
空間和時間的本質是什麼?這是從2000多年前的古代哲學家到現代天文學家一直都在苦苦思索的問題。經過了哥白尼、赫歇爾、哈勃的從太陽系、銀河系、河外星系的探索宇宙三部曲,宇宙學已經不再是幽深玄奧的抽象哲學思辨,而是建立在天文觀測和物理實驗基礎上的一門現代科學。
直到20世紀,出現了兩種「宇宙模型」比較有影響。一是穩態理論,一是大爆炸理論。20世紀20年代後期,愛德溫·哈勃發現了紅移現象,說明宇宙正在膨脹。20世紀60年代中期,阿爾諾·彭齊亞斯和羅伯特·威爾遜(Robert Wilson)發現了「宇宙微波背景輻射」。這兩個發現給大爆炸理論以有力的支持。
時間是指宏觀一切具有不停止的持續性和不可逆性的物質狀態的各種變化過程,其有共同性質的連續事件的度量衡的總稱。
時是對物質運動過程的描述,間是指人為的劃分。時間是思維對物質運動過程的分割、劃分。
探究時間概念的由來,可從地球人公認的時間單位「天」和「年」說起。自人類誕生起,人們就感受著晝夜輪回現象,並把一個晝夜輪回定義為一天時間,以後逐步認識到這是地球自轉(一種事物)的表現。再有,人們從春夏秋冬、日月星辰輪回現象的背後認識了地球在繞太陽公轉這一事物,並把地球公轉一周的過程定義為一年時間。不僅如此,人們還把一天劃分為24小時或者12時辰,把一年劃分為4個季節、12個月份等等。人們還拿一年時間與一天時間的長短進行了比較,以1年時間(地球公轉一周的過程)來對應大約365天。
通過對時間單位「天」和「年」的分析可以看出,人們對時間的認識其實是圍繞著各個(種)事物的存在過程進行的。時間概念是人們在認識事物的基礎上,對事物的存在過程進行定義、劃分和相互比對而逐步形成和完善的。
② 是誰發明了地動儀,什麼時候
候風地動儀是漢代科學家張衡的又一傳世傑作。在張衡所處的東漢時代,地震比較頻繁。據《後漢書·五行志》記載,自和帝永元四年(公元92年)到安帝延光四年(公元125年)的三十多年間,共發生了二十六次大的地震。地震區有時大到幾十個郡,引起地裂山崩、江河泛濫、房屋倒塌,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張衡對地震有不少親身體驗。為了掌握全國地震動態,他經過長年研究,終於在陽嘉元年(公元132年)發明了候風地動儀──世界上第一架地震儀。
③ 中國傳統顯微鏡是什麼時候出現的,是誰發明的
其實最早的顯微鏡是16世紀末期在荷蘭製造出來的,發明者是亞斯·詹森,一位荷蘭的眼鏡商人。和另一位荷蘭科學家漢斯·利伯希,他們兩人用了兩片透鏡,製作了簡易的顯微鏡。後來才有人在科學上使用顯微鏡。一個是伽利略,另一個是荷蘭亞麻商人列文虎克。下面就來說說我們國家的顯微鏡是什麼時候出現的,被誰發明的?
鄭復光其一生最大的成就就是顯微鏡的研究,而且還發現了地磁感應現象,通過研究光學,最終製作出中國的傳統顯微鏡;他的科學研究也可以說直接影響著後來人類對生活科技的改變。也奠定了他在我國科學史上的地位。此外,鄭復光還編寫過大量的科學作品。
可以說中國傳統顯微鏡,就是被他發明的。
④ 世界上第一台電子計算機是什麼時候被誰發明出來的
世界上第一台通用計算機「ENIAC」於1946年月14日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誕生。發明人是美國人莫克利(JohnW.Mauchly)和艾克特(J.PresperEckert)。美國國防部用它來進行彈道計算。ENIAC以電子管作為元器件,所以又被稱為電子管計算機,是計算機的第一代。電子管計算機由於使用的電子管體積很大,耗電量大,易發熱,因而工作的時間不能太長。
自第一代計算機誕生,計算機技術和工業一直處於高速發展的階段。計算機科學已成為一門發展快、滲透性強、影響深遠的學科,計算機產業已在世界范圍內發展成為具有戰略意義的產業。計算機科學和計算機產業的發達程度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強弱的重要指標。
(4)科學誰發明什麼時候擴展閱讀
分類
計算機按所處理變數的性質可劃分為數字計算機和模擬計算機,一般所說的計算機即指數字計算機;按計算機體系結構遵循的基本機理可劃分為:諾依曼體系結構計算機和非諾依曼體系結構計算機;按計算機單機系統所具有的規模(指包括功能、體積等在內的綜合規模)可劃分為:巨型機(見巨型計算機)、大型機、中小型機、工作站、個人計算機(微型機、膝上機、掌上機、單板機)等;按計算機系統間的互聯地域范圍可劃分為:單機系統、計算機區域網、計算機遠程網等;按計算機系統的抗惡劣環境程度可劃分為:通用計算機、加固(半加固)計算機。
參考資料網路——計算機
⑤ 時間是誰發明的要詳細的,謝謝
時間是客觀存在的,不用人發明。 詳細如下: 古代天文學家及物理學家以日圭、日晷、水鍾、單擺,利用觀測日影的變化或水位的變化來計時。隨著科技進步,近代科學家發明單擺鍾及石英振盪器,利用單擺或石英晶體的振盪周期來計時。但上述計時方式易受環境、溫度、材質、電磁場甚至觀測者觀測角度等影響,穩定度不佳,須由天體(地球自轉、公轉、月球公轉)周期來校正。 1960年以前,CIPM(國際計量大會)以地球自轉為基礎,定義以平均太陽日之86400分之一作為秒定義。即1 Second = 1/86400 Mean Solar day其穩定度在10-8左右。 1960~1967年CIPM改以地球公轉為基礎,定義西元1900年為平均太陽年。秒定義更改為:一秒為平均太陽年之31556925.9747分之一。1 Sec = 1/31556925.9747 Solar Year at 1900穩定度約為10-9。 以上是網路的 以下是本人個人的見解 時間,就如空氣一樣,不是發明來的,在認識之前已存在的,埃及人或古巴比倫人發明使用計算時間的方法的。 世界上最可怕的東西就是時間了…… 他最強大,他最冷酷,他給了每個人相同的機會 我覺得睡著的時候時間對我來說是靜止了 因為我腦子彷彿停止了運作啥也不想了 只做夢~ 這個時候時間是就是我發明的了。。。。。。。 奇怪 奇怪 真奇怪 我覺得吧 時間這東西應該不是人發明的 或者說時間在人之前就有了 比恐龍還早 我個人還覺得說時間可能時間從出現宇宙開始就有「光」,時間也開始流動,時間不會停止,因為光不會從宇宙中消失 當然時間是一個很抽象的東西 看不見 摸不到 當然我懂的知識很少 我想應該搞明白 盡管現在還沒有這能力。。。。。。。。。。
⑥ 指南針最早是什麼時候誰發明的
據說是黃帝發明的指南車
指南針的發明
古代民間常用薄鐵葉剪裁成魚形,魚的腹部略下凹,像一隻小船,磁化後浮在水面,就能指南北。當時以此做為一種游戲。東晉的崔豹在《古今注》中曾提到這種「指南魚」。
北宋時,曾公亮在《武經總要》載有製作和使用指南魚的的方法:「用薄鐵葉剪裁,長二寸,闊五分,首尾銳如魚型,置炭火中燒之,侯通赤,以鐵鈐鈐魚首出火,以尾正對子位,蘸水盆中,沒尾數分則止,以密器收之。用時,置水碗於無風處平放,魚在水面,令浮,其首常向午也。」這是一種人工磁化的方法,它利用地球磁場使鐵片磁化。即把燒紅的鐵片放置在子午線的方向上。燒紅的鐵片內部分子處於比較活動的狀態,使鐵分子順著地球磁場方向排列,達到磁化的目的。蘸入水中,可把這種排列較快地固定下來,而魚尾略向下傾斜可增大磁化程度。人工磁化方法的發明,對指南針的應用和發展起了巨大的作用。在磁學和地磁學的發展史上也是一件大事。北宋的沈括在《夢溪筆談》中提到另一種人工磁化的方法:「方家以磁石摩針鋒,則能指南。」按沈括的說法,當時的技術人員用磁石去摩擦縫衣針,就能使針帶上磁性。從現在的觀點來看,這是一種利用天然磁石的磁場作用,使鋼針內部磁疇的排列趨於某一方向,從而使鋼針顯示出磁性的方法。這種方法比地磁法簡單,而且磁化效果比地磁法好,摩擦法的發明不但世界最早,而且為有實用價值的磁指向器的出現,創造了條件。
《夢溪筆談》是沈括(1031—1095年)所著的有關我國古代科學技術的著作,書中談到磁學和指南針的一些問題。他在《夢溪筆談》的補筆談中談到了摩擦法磁化時產生的各種現象:「以磁石摩針鋒,則銳處常指南,亦有指北者,恐石性亦不……,南北相反,理應有異,未深考耳。」這是說,用磁石去摩擦縫衣針後,針鋒有時指南,也有時指北。從現在的觀點來看,磁石都有N和S兩個極,磁化時縫衣針針鋒的方位不同,則磁化後的指向也就不同。但沈括並不知道這個道理,他真實的記錄了這個現象並坦白承認自己沒有做深入思考。以期望後人能進一步探討。
關於磁針的裝置方法,沈括介紹了四種方法:
1.水浮法——將磁針上穿幾根燈心草浮在水面,就可以指示方向。
2.碗唇旋定法——將磁針擱在碗口邊緣,磁針可以旋轉,指示方向。
3.指甲旋定法——把磁針擱在手指甲上面由於指甲面光滑,磁針可以旋轉自如,指示方向。
4.縷懸法——在磁針中部塗一些蠟,粘一根蠶絲,掛在沒有風的地方,就可以指示方向了。
沈括還對四種方法做了比較,他指出,水浮法的最大缺點,水面容易晃動影響測量結果。碗唇旋定法和指甲旋定法,由於摩擦力小,轉動很靈活,但容易掉落。沈括比較推重的是縷懸法,他認為這是比較理想而又切實可行的方法。事實上沈括指出的四種方法已經歸納了迄今為止指南針裝置的兩大體系——水針和旱針。
南宋陳元靚在《事林廣記》中介紹了另一類指南魚和指南龜的製作方法。這種指南魚與《武經總要》一書記載的不一樣,是用木頭刻成魚形,有手指那麼大,木魚腹中置入一塊天然磁鐵,磁鐵的S極指向魚頭,用蠟封好後,從魚口插入一根針,就成為指南魚。將其浮於水面,魚頭指南,這也是水針的一類。
指南龜是當時流行的一種新裝置,將一塊天然磁石放置在木刻龜的腹內,在木龜腹下方挖一光滑的小孔,對准並放置在直立於木板上的頂端尖滑的竹釘上,這樣木龜就被放置在一個固定的、可以自由旋轉的支點上了。由於支點處摩擦力很小,木龜可以自由轉動指南。當時它並沒有用於航海指向,而用於幻術。但是這就是後來出現的旱羅盤的先聲。
指南龜發明年代不晚於1325年。木塊刻成龜型,龜腹部中心嵌以磁體,木龜安放在尖狀立拄上,靜止時首尾分指南北。
-------已無從考究具體發明者
⑦ 是誰發明的時間
誰也沒發明時間,時間也不是任何人可以發明的,它是宇宙的構成部分!不會因為你的高興而停留,也不會因為你的悲傷而飛逝!它即能看到也看不到;即能聽到也聽不到;即能感受到又感覺不到...有時候兒童盼它快快過,青年想它慢些走,老人願它永停留! 時間的計算非常簡單!也不是哪個人發明的!它是人們長期生活中摸索和總結的一種規律! 科技天地 人類計時方法的變遷 1.太陽、月亮和星星 古代,人們仰望天空來判斷時間。太陽顯示日期,月亮顯示月份。古巴比倫人把一天分成24個部分,也就是24小時。 2.日晷 人們注意到,隨著太陽由東向西移動,樹木和岩石投下的影子從一邊移到另一邊,以此可確定一天時間的變化。 3.水計時 古羅馬人和古希臘人使用水鍾計量時間。水從一個碗滴到另一個碗。 4.火計時 古代中國人通過燃燒一根以固定間隔打結的濕繩子來計時。後來,人們記下了燃燒一根蠟燭或一盞油燈里的油所需的時間。 5.沙漏 沙子以均勻的速率從一個玻璃球流到另一個玻璃球。許多年來,水手們攜帶這些計時工具出海航行。 6.機械鍾(1世紀)第一台機械鍾通過使用重物驅動轉輪,帶動指針計時。 7.鍾擺(17世紀末)一個名叫克里斯蒂安·於讓的荷蘭人,最早發明了走時准確的鍾。這些鍾由一個鍾擺控制。相同長度的鍾擺完成每次擺動花去相同的時間。這是義大利著名科學家伽利略1637年發現的。 8.航海鍾(1世紀)一個英國鍾表匠約翰·哈里森在1735年發明了第一台「航海天文鍾」,即在海上工作的時鍾。 9.電子鍾(19世紀初)電池被用來給最早的電子鍾提供動力。今天,我們通常把這種鍾的插頭插入我們家中的電源插座。 10.石英鍾(1929年)石英是一種礦物,當電流通過它時,它每秒鍾振動32768次。今天,大多數的鍾表都有一塊石英晶體。許多鍾表使用數字代替了鍾面。 11.原子鍾(1949年)原子鍾是最精確的。這種時鍾在37萬年裡快慢誤差不會超過1秒。原子鍾以銫原子的振動為基礎,銫原子的振動速率是每秒9192631770次。 12.最早的表(1500年)最早的表體積很大,掛在圍在腰間的一根皮帶上。 13.電動手錶(1957年)電動手錶是由小電池提供動力的。它們有一個微小的音叉使手錶走時,從而代替了上發條。 14.數字表(20世紀80年代)現在的數字表都有一塊電池、一個極小的計算器和一個石英晶體。人們做表,越做越小,甚至把它們當作飾物來佩戴。
⑧ 最早的電腦是誰發明的是哪個國家什麼時候
第一台電子計算機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不久製成的,那時,隨專著火炮的發展,彈道計算日屬益復雜,原有的一些計算機已不能滿足使用要求,迫切需要有一種新的快速的計算工具。這樣,在一些科學家、工程師的努力下,在當時電子技術已顯示出具有記數、計算、傳輸、存儲控制等功能的基礎上,電子計算機就應運而生了。世界上第一台電子計算機命名為"埃尼阿克",是1946年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埃克特等人研製成功的。它裝有18000多隻電子管和大量的電阻、電容,第一次用電子線路實現運算。"埃尼阿克"每秒能做5000次加法,或者400次乘法。如果用當時最快的機電式計算機做40點彈道計算,需要兩小時,而"埃尼阿克"只要3秒鍾,這在當時,的確已是很了不起的成績。然而"埃尼阿克"還不完善,實際上它沒有存儲器,只有用電子管做的寄存器,僅僅能寄存10個數碼。當需要換算別的題目時,得重新焊接連線,很費時間。
⑨ 時間是誰發明的呀
2樓的說法不對。
時間,單從這個名字,或者這個概念來說,是人賦予的。
如果沒有人,自然不會有時間這個詞,或者這個概念。(當然他可以以其他形式或概念出現在其他群體中)。
從哲學上來說,無——有——無。所以從整個宇宙來說,你也可以認為時間可以不存在的。(你在乎他就是有,你不在乎就是無),呵呵,唯心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