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化學元素是誰發明的
俄羅斯著名的化學家門捷列夫 1907年1月27日,俄國首都彼得堡春寒料峭、寒風凜冽,溫度表上的水銀柱驟降到零下20多攝氏度。連太陽也似乎暗淡無光,而街道兩旁點著的蒙上黑紗的燈籠,更著意渲染了一派悲哀凝重的氣氛。 這時,街上出現了一支非常奇怪的送葬隊伍。幾萬人的送葬隊伍在街上緩慢地移動著,在隊伍的最前面,既沒有花圈,也沒有遺像,而是由十幾個青年學生扛著一塊大木牌,上面畫著好多方格,方格里寫著「C」、「O」、「Fe」、「Zn」、「P」、「S」等元素符號。 原來,這是為俄羅斯著名的化學家門捷列夫舉行的葬禮。木牌上畫著的那張有好多方格的表,是化學元素周期表。這是門捷列夫一生對科學的最主要的貢獻。 在追悼會上,人們反復引述了門捷列夫的格言:「什麼是天才?終身努力,便成天才!」確實,天才的化學家門捷列夫的一生,是終身努力的一生。 門捷列夫出生於1834年,他出生不久,父親就因雙目失明出外就醫,失去了得以維持家人生活的教員職位。門捷列夫14歲那年,父親逝世,接著火災又吞沒了他家中的所有財產,真是禍不單行。1850年,家境困頓的門捷列夫藉著微薄的助學金開始了他的大學生活,後來成了彼得堡大學的教授。 幸運的是,門捷列夫生活在化學界探索元素規律的卓絕時期。當時,各國化學家都在探索已知的幾十種元素的內在聯系規律。 1865年,英國化學家紐蘭茲把當時已知的元素按原子量大小的順序進行排列,發現無論從哪一個元素算起,每到第八個元素就和第一個元素的性質相近。這很像音樂上的八度音循環,因此,他乾脆把元素的這種周期性叫做「八音律」,並據此畫出了標示元素關系的「八音律」表。 顯然,紐蘭茲已經下意識地摸到了「真理女神」的裙角,差點就揭示元素周期律了。不過,條件限制了他作進一步的探索,因為當時原子量的測定值有錯誤,而且他也沒有考慮到還有尚未發現的元素,只是機械地按當時的原子量大小將元素排列起來,所以他沒能揭示出元素之間的內在規律。 可見,任何科學真理的發現,都不會是一帆風順的,都會受到阻力,有些阻力甚至是人為的。當年,紐蘭茲的「八音律」在英國化學學會上受到了嘲弄,主持人以不無譏諷的口吻問道:「你為什麼不按元素的字母順序排列?」 門捷列夫顧不了這么多,他以驚人的洞察力投入了艱苦的探索。直到1869年,他將當時已知的各種元素的主要性質和原子量,寫在一張張小卡片上,進行反復排列比較,才最後發現了元素周期規律,並依此制定了元素周期表。 門捷列夫的元素周期律宣稱:把元素按原子量的大小排列起來,在物質上會出現明顯的周期性;原子量的大小決定元素的性質;可根據元素周期律修正已知元素的原子量。 門捷列夫元素周期表被後來一個個發現新元素的實驗證實,反過來,元素周期表又指導化學家們有計劃、有目的地尋找新的化學元素。至此,人們對元素的認識跨過漫長的探索歷程,終於進入了自由王國。 門捷列夫,這位化學巨人的元素周期表奠定了現代化學和物理學的理論基礎。 在他死後;人們格外懷念這位個子魁偉,留著長發,有著碧藍的眼珠、挺直的鼻子、寬廣的前額的化學家。他生前總是穿著自己設計的似乎有點古怪的衣服。上衣的口袋特別大,據說那是便於放下厚厚的筆記本——他一想到什麼,總是習慣地立即從衣袋裡掏出筆記本,把它順手記下。 門捷列夫生活上總是以簡朴為樂。即使是沙皇想接見他,他也事先聲明——平時穿什麼,接見時就穿什麼。對於衣服的式樣,他毫不在乎,說:「我的心思在周期表上,不在衣服上。」他的頭發式樣也很隨便。那時,男人們流行戴假發,對此,門捷列夫總是搖著頭說:「我喜歡我的真頭發。」 最讓人難忘的是,門捷列夫晚年,為了研究日蝕和氣象,自費製造探測氣球。在當時出版的他的著作中,都附印上這樣的說明:此書售後所得款項,作者規定用於製造一個大型氣球並全面研究大氣上層的氣象學現象。 氣球製造好之後,原設計坐兩人,由於充氣不夠,只能坐一個人。門捷列夫不顧朋友們的勸阻,毅然跨進氣球的吊籃。他年老多病,卻不畏高空危險,不怕那裡風大、氣溫低,成功地觀察了日食的過程。 門捷列夫的這種獻身科學的精神,映襯著他對科學的巨大貢獻,深深地影響著後人。
⑵ 化學式是誰發明的
LZ您好
最早的化學式是誰發明的已經不可考。因為這是來自阿拉伯的煉金術師。
他們會用紙來記錄自己的實驗操作,然後發明了一套屬於自己的(化學)語言,來描述自己的實驗,這就有了化學式和化學方程式的雛形,然後每個煉金術師的語言還都不一樣,只有自己的弟子和孩子能看懂……
所以我們無從知道現今的化學式是按哪位煉金術師的創意做出來的。
十七世紀中葉,英國物理學家,化學家波意耳(嗯,他最重要的貢獻是物理學的氣體波意耳定律也即PV關系),他提出了化學元素這個概念。
此後,18世紀中葉,法國化學家拉瓦錫,由化學實驗分析的基礎上終於確定了Au,Ag,Cu,Fe,Sn,O,H,S,P,C等33種簡單物質為化學元素。從此化學有了化學式。
而將化學系統起來的就是之後俄羅斯的門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了。
⑶ 化學是誰發明的
19世紀中期,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制定了化學元素周期表
⑷ 化學是誰發明的
俄羅斯著名的化學家門捷列夫
1907年1月27日,俄國首都彼得堡春寒料峭、寒風凜冽,溫度表上的水銀柱驟降到零下20多攝氏度。連太陽也似乎暗淡無光,而街道兩旁點著的蒙上黑紗的燈籠,更著意渲染了一派悲哀凝重的氣氛。
這時,街上出現了一支非常奇怪的送葬隊伍。幾萬人的送葬隊伍在街上緩慢地移動著,在隊伍的最前面,既沒有花圈,也沒有遺像,而是由十幾個青年學生扛著一塊大木牌,上面畫著好多方格,方格里寫著「C」、「O」、「Fe」、「Zn」、「P」、「S」等元素符號。
原來,這是為俄羅斯著名的化學家門捷列夫舉行的葬禮。木牌上畫著的那張有好多方格的表,是化學元素周期表。這是門捷列夫一生對科學的最主要的貢獻。
在追悼會上,人們反復引述了門捷列夫的格言:「什麼是天才?終身努力,便成天才!」確實,天才的化學家門捷列夫的一生,是終身努力的一生。
門捷列夫出生於1834年,他出生不久,父親就因雙目失明出外就醫,失去了得以維持家人生活的教員職位。門捷列夫14歲那年,父親逝世,接著火災又吞沒了他家中的所有財產,真是禍不單行。1850年,家境困頓的門捷列夫藉著微薄的助學金開始了他的大學生活,後來成了彼得堡大學的教授。
幸運的是,門捷列夫生活在化學界探索元素規律的卓絕時期。當時,各國化學家都在探索已知的幾十種元素的內在聯系規律。
1865年,英國化學家紐蘭茲把當時已知的元素按原子量大小的順序進行排列,發現無論從哪一個元素算起,每到第八個元素就和第一個元素的性質相近。這很像音樂上的八度音循環,因此,他乾脆把元素的這種周期性叫做「八音律」,並據此畫出了標示元素關系的「八音律」表。
顯然,紐蘭茲已經下意識地摸到了「真理女神」的裙角,差點就揭示元素周期律了。不過,條件限制了他作進一步的探索,因為當時原子量的測定值有錯誤,而且他也沒有考慮到還有尚未發現的元素,只是機械地按當時的原子量大小將元素排列起來,所以他沒能揭示出元素之間的內在規律。
可見,任何科學真理的發現,都不會是一帆風順的,都會受到阻力,有些阻力甚至是人為的。當年,紐蘭茲的「八音律」在英國化學學會上受到了嘲弄,主持人以不無譏諷的口吻問道:「你為什麼不按元素的字母順序排列?」
門捷列夫顧不了這么多,他以驚人的洞察力投入了艱苦的探索。直到1869年,他將當時已知的各種元素的主要性質和原子量,寫在一張張小卡片上,進行反復排列比較,才最後發現了元素周期規律,並依此制定了元素周期表。
門捷列夫的元素周期律宣稱:把元素按原子量的大小排列起來,在物質上會出現明顯的周期性;原子量的大小決定元素的性質;可根據元素周期律修正已知元素的原子量。
門捷列夫元素周期表被後來一個個發現新元素的實驗證實,反過來,元素周期表又指導化學家們有計劃、有目的地尋找新的化學元素。至此,人們對元素的認識跨過漫長的探索歷程,終於進入了自由王國。
門捷列夫,這位化學巨人的元素周期表奠定了現代化學和物理學的理論基礎。
滿意請採納
⑸ 誰發明了化學這個詞,麻煩了~~
「化學」一詞的由來作者:張殷全 來源:自然科學 / 化學拉丁文chemia是從阿拉伯文的「煉金術」一詞演變而來的,後者則可能來源於希臘語「澆鑄」(或「浸液」)、埃及語「黑色」或漢語「金液」。漢譯名「化學」一詞首見於偉烈亞力主編的《六合叢談》(1857年-1858年),它得自王韜,是來華傳教士戴德生所創並口授於王韜的。本文認為「質理學」一詞可能是「化學」一詞的有力競爭者。
⑹ 化學是誰發明的
提問的姿式不對吧
⑺ 誰發明了有機化學
有機化學 又稱為碳化合物的化學,是研究有機化合物的結構、性質、制備的學科,是化學中極重要的一個分支。含碳化合物被稱為有機化合物是因為以往的化學家們認為含碳物質一定要由生物(有機體)才能製造;然而在1828年的時候,德國化學家弗里德里希·維勒,在實驗室中成功合成尿素(一種生物分子),自此以後有機化學便脫離傳統所定義的范圍,擴大為含碳物質的化學。
⑻ 化學是誰創立的
從1775年到1900年,是近代化學發展的時期。1775年前後,拉瓦錫用定量化學實驗闡述了燃燒的氧化學說,開創了定量化學時期,使化學沿著正確的軌道發展。19世紀初,英國化學家道爾頓提出近代原子學說,突出地強調了各種元素的原子的質量為其最基本的特徵,其中量的概念的引入,是與古代原子論的一個主要區別。近代原子論使當時的化學知識和理論得到了合理的解釋,成為說明化學現象的統一理論。接著義大利科學家阿伏加德羅提出分子概念。自從用原子-分子論來研究化學,化學才真正被確立為一門科學。這一時期,建立了不少化學基本定律。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發現元素周期律,德國化學家李比希和維勒發展了有機結構理論,這些都使化學成為一門系統的科學,也為現代化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⑼ 化學武器是誰發明的
化學武器的發明者是弗里茨·哈伯(1868一1934)。
作為氯氣、芥子氣等毒氣的發明者,哈伯已內經容臭名昭著,一戰中哈伯擔任化學兵工廠廠長,負責研製、生產氯氣、芥子氣等毒氣,造成近百萬人的傷亡。
1909年,弗里茨·哈伯成為第一個從空氣中製造出氮的科學家,使人類從此擺脫了依靠天然氮肥的被動局面,加速了世界農業的發展,因此獲得1918年瑞典科學院諾貝爾化學獎。
⑽ 化學是誰發明的大神們幫幫忙
化學跟生物我認為是理科裡面的文科,這兩個都差不多,平時多背背反應式什麼的,一般也差不到哪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