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的漢字是哪年發明的、發明人是誰
黃帝時期的造字史官,倉頡,史皇氏,陝西省渭南市白水縣人。《說文解字》記載:倉頡是黃帝時期造字的史官,被尊為「造字聖人。」傳說,倉頡是黃帝的大臣,他根據鳥和其它動物的腳印創造了文字。中國人認為,文字是有魔力的,所以就把倉頡尊為制字先師。倉頡的生日是在農歷的3月2日。 簡介「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文字一出,人類從此由蠻荒歲月轉向文明生活。 據《呂氏春秋通詮·審分覽·君守》載:倉頡,傳說為黃帝的史官,漢字的創造者,被後人尊為中華文字始祖,但普遍認為漢字由倉頡一人創造只是傳說,不過他可能是漢字的整理者。 倉頡,原姓侯岡,名頡,號史皇氏,生於陝西省白水縣楊武村鳥羽山(另一說山西臨汾人)。享年110歲,為軒轅黃帝左史官。我國原始象形文字的創造者,我國官吏制度及姓氏的草創人之一。傳說他仰觀天象,俯察萬物, 首創了「鳥跡書」震驚塵寰,堪稱人文始祖。黃帝感他功績過人,乃賜以「倉」(倉)姓,意為君上一人,人下一君。由於倉頡造字功德感天,玉皇大帝也便賜給人間一場穀子雨,以慰勞聖功,這就是現在的「穀雨」節氣。倉頡去世後,當地百姓在其墓葬處修有廟宇,並將這里的村莊取名為「史官村」。 建於漢代的倉頡廟內有一塊《倉聖鳥跡書碑》,黑色的石頭上刻著28個古怪的符號,相傳這就是倉頡當年所造象形文字的本形。這些鳥跡書由小的圖形和畫面組成。這是世界上最早的象形文字。1984年,上海書店翻印的宋代王著《淳化閣帖》將它們破譯為:「戊己甲乙,居首共友,所止列世,式氣光名,左互X家,受赤水尊,戈矛釜芾」。
B. 石器時代和魔力寶貝是一家公司開發的嗎
石器的運營商現在是勝思網路
不過我們都不玩他們的石器,他們的石器太坑爹了
我們都在玩IN石器時代
C. 魔力彩虹圈是誰發明的
爸爸下班回家,帶回家一個很特別的杯子。
一開始我還納悶兒,它為什麼是黑色的啊!
爸爸告訴我,這是一個加入熱水就可以變出圖案的杯子。
聽了這句話後,我連忙叫媽媽燒了一壺熱水。
將熱水倒入杯子里,我仔細觀察,發現了杯子外面的黑色由下向上慢慢地消失了,隨著白色的背景出現在杯子上,爸爸的圖像也出現在杯子上,他穿著黑色條紋的襯衫,站在桌子前,桌上擺著一個花瓶,花瓶里有四枝百合花和一片荷葉。身後的陳列架上擺著青花瓷的藝術品。
整個杯子看上去很漂亮,我覺得它太神奇了!!
D. 魔術 魔方 發明者是誰
看看這個吧,或許對你有幫助!
魔方,Rubik's Cube 又叫魔術方塊,也稱魯比克方塊。是匈牙利布達佩斯建築學院厄爾諾*魯比克教授在1974年發明的。當初他發明魔方並不是為了投入生產和娛樂。因為他是建築學和雕塑學教授,所以他自己動手做出了第一個魔方的雛形來幫助學生們認識空間立方體的組成和結構以及鍛煉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和記憶力。僅是為了這種簡單的目地他完成第一個作品可是你要知道製作一個魔方並不簡單要使那些小方塊可以隨意轉動而不散開,不僅是個機械難題,這牽涉到木製的軸心,座和榫頭等。經過自己長時間的努力還是克服了以上的問題——1974年世界上第一個魔方問世了!.當他把魔方拿在手上,無意間轉動了幾下後才發現原本齊整的魔方竟然很難恢復,於是他意識到這個新的發明會很不簡單。但是他沒有想到,這個邊長不到6厘米的玩具竟然會在未來風靡全球,甚至出現了以魔方為道具的運動。
之後,魯比克教授和他的和伙人發現了巨大的商機,開始大量生產魔方玩具,而魔方也已它特有的魔力很快征服世界,並以驚人的銷量成就了玩具界史無前例的奇跡。之後魔方一舉拿下三項大獎,分別狀得《最有教育意義的玩具》、《1980年最佳游戲發明獎》以及〈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100項發明之一〉,並在這以後又先後發明了二階、四階魔方,同樣取得了成功。作為魔方的發明人,魯比克教授擁有匈牙利專利號#170062,卻沒有申請國際專利。(他認為別人不大願意生產這種玩具,但實際上克隆產品幾乎馬上就出現了)。
E. 是誰發明了音樂
音樂是誰發明的,人類社會究竟從什麼時候開始懂得音樂,這都已經無法考察。
但是早在人類還沒有產生語言時,就已經知道利用聲音的高低、強弱等來表達自己的意思和感情。隨著人類勞動的發展,逐漸產生了統一勞動節奏的號子和相互間傳遞信息的呼喊,這便是最原始的音樂雛形。
(5)魔力是誰發明的擴展閱讀:
夏商兩代是奴隸制社會時期。從古典文獻記載來看,這時的樂舞已經漸漸脫離原始氏族樂舞為氏族共有的特點,它們更多地為奴隸主所佔有。從內容上看,它們漸漸離開了原始的圖騰崇拜,轉而為對征服自然的人的頌歌。
例如夏禹治水,造福人民,於是便出現了歌頌夏禹的樂舞《大夏》。夏桀無道,商湯伐之,於是便有了歌頌商湯伐桀的樂舞《大蠖》。商代巫風盛行,於是出現了專司祭祀的巫(女巫)和覡(男巫)。他們為奴隸主所豢養,在行祭時舞蹈、歌唱,是最早以音樂為職業的人。
奴隸主以樂舞來祭祀天帝、祖先,同時又以樂舞來放縱自身的享受。他們死後還要以樂人殉葬,這種殘酷的殉殺制度一方面暴露了奴隸主的殘酷統治,而在客觀上也反映出生產力較原始時代的進步,從而使音樂文化具備了迅速發展的條件。
F. 魔術貼是誰發明的
粘扣帶又叫魔術貼,是衣服上的一種常用的輔料。行業術語稱之為子母回扣。是箱包服飾上答常用的一種連接輔料。
它分公母兩面:一面是細軟的纖維,另一面是帶有勾刺的彈性纖維。公母相扣,在受到一定橫力的情況下,富有彈性的勾被拉直,從絨圈上鬆掉而打開,然後又恢復原有的勾型,如此反復開合可達一萬次之多。
瑞士工程師喬治·德·梅斯特拉爾在發明粘扣帶魔術貼的過程中,狗狗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這么說一點也不誇張。一天梅斯特拉爾帶著他的愛犬到森林裡打獵,回來時發現狗狗身上沾了很多芒刺。稍後梅斯特拉爾在顯微鏡下觀察發現,是芒刺上的小「倒鉤」讓它結結實實地粘在織物和動物毛上。在尼龍誕生以前,他用各種織物進行了多年研究。
20年後美國宇航局也特別喜歡粘扣帶。
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魔術貼的種類也變得更多,其中背膠魔術貼、背靠背魔術貼在生活中運用的十分廣泛,人們的日常生活、工作都離不開魔術貼,雖然它很不起眼,但是如果有一天魔術貼消失了,可能我們會突然變得手足無措,生活也變得一團糟。
G. 魔力寶貝這款游戲是哪年開發那年研製的_
2000-10-07
參考網路
H. 慣蛋是誰發明的
球人都知道淮安摜蛋起源於淮安,是經過淮安人民結合跑得快與80分創新而來。體現出了淮安人民的創新能力與智慧水平。名揚五湖四海、風靡大江南北、蔓延整個中國。可是具體發明淮安摜蛋的人是誰,估計沒有幾個人會知道。
正所謂,喝水不忘挖井人。但是,這種高尚的民族精神在如今看來,卻得不到很好的傳播與發揚。筆者真的感到異常的痛苦與無奈。算了,現在不是表達自己思想感情的最佳時間。接下來還是向各位玩家揭曉發明淮安摜蛋的人吧。
這要從很久很久以前講起。跑得快與80分在同一時期流傳到了淮安,聰明而腹滿創新能力的淮安人為了能夠更好的適應這兩款外地游戲、為了使撲克游戲更具娛樂性與趣味性,乾脆將兩款游戲合並起來變成「自家」的游戲。而「摜蛋」這名字是源於當地的一種土話。至於是哪兩個字,起初是沒有人知道的,但是這並沒有影響淮安人對這款游戲的喜愛之情。
經過了很多個天時地利人和的周轉。最終,發明淮安摜蛋的人出場了。這里筆者所說的發明淮安摜蛋的人,其實是說將淮安摜蛋搬到網路上的人,也就是創辦淮安摜蛋網的人。各位玩家們不要誤會喲。
2005年初春的一天,楊海軍和幾個剛從青島旅遊回來的朋友聚會。得知朋友迷上了一款叫「摜蛋」的撲克游戲。由於好奇,也加入到大戰中來。沒有想到的是,幾局牌過後讓楊海軍感受到了這款游戲的魔力,的確是有趣。於是,突發奇想的考慮是否能夠將這款游戲搬到網路上面。
有這樣的念頭其實源於他在當時一直都是與朋友陳碧輝、朱泳經營著一家網站–
「淮安網」。為了使自己的網站獲得更大的效益,最終才決定要將這款如此好玩、刺激的摜蛋游戲搬到網上。更何況在當時,很多的網站都是提供游戲的。
有了前車之鑒之後,這樣的想法更是堅定不移。說干就干,經過了與程碧輝、朱泳的多年的努力。「淮安摜蛋」終於上線了。。
玩家們知道了嗎?其實淮安摜蛋這款游戲很久以前就存在的了。。
I. 巧克力是誰發明的
巧克力是西班牙人發明的。
巧克力最初來源於中美洲熱帶雨林中野生可可樹的果實可可豆 。1300 多年前 , 約克坦瑪雅印第安人用焙炒過的可可豆做了一種飲料叫 chocolate 。早期的 chocolate 是一種油膩的飲料,因為炒過的可可豆中含 50 %以上油脂,人們開始把麵粉和其它澱粉物質加到飲料中來降低其油膩度 。
16世紀初的西班牙探險家荷南多·科爾特斯在墨西哥發現:當地的阿茲特克國王飲用一種可可豆加水和香料製成的飲料,科爾特斯品嘗後在1528年帶回西班牙,並在西非一個小島上種植了可可樹。
西班牙人將可可豆磨成了粉,從中加入了水和糖,在加熱後被製成的飲料稱為「巧克力」,深受大眾的歡迎。不久其製作方法被義大利人學會,並且很快傳遍整個歐洲。
(9)魔力是誰發明的擴展閱讀:
巧克力 - 起源故事
巧克力的原料之一可可豆 1526年,西班牙探險家柯特茲帶回西班牙,獻給當時的國王,使歐洲人視它為迷葯,掀起一股狂潮。後來大約在16世紀,西班牙人讓巧克力「甜」起來,他們將可可粉及香料拌和在蔗汁中,成了香甜飲料。
到了1876年,一位名叫彼得的瑞士人別出心裁,在上述飲料中再摻入一些牛奶,這才完成了現代巧克力創制的全過程。不久之後,又有人想到,將液體巧克力加以脫水濃縮成一塊塊便於攜帶和保存的巧克力糖。
1828年,由荷蘭的凡苛添(Van Houten)想到將其脂肪除去2/3,做成容易飲用的可可亞。19世紀末時,瑞士的D.M比德,發明在巧克力中加入牛奶,味道更好,就是今日巧克力的雛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