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水輪機的發展
水輪機及輔機是重要的水電設備是水力發電行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是充分利用清潔可再生能源實現節能減排、減少環境污染的重要設備,其技術發展與我國水電行業的發展規模相適應。在我國電力需求的強力拉動下,我國水輪機及輔機製造行業進入快速發展期,其經濟規模及技術水平都有顯著提高,我國水輪機製造技術已達世界先進水平。
我國水輪機及輔機製造行業綜合實力明顯增加,全行業呈現出蓬勃發展、充滿活力的可喜局面,行業趨好的標志表現在經濟運行質量的提高和經濟效益的顯著增長。2010年,我國水輪機及輔機製造行業規模以上(全年銷售收入在500萬元以上)企業68家,實現銷售收入44.70億元,同比增長2.35%;實現利潤總額3.23億元,同比增長4.16%。
2010年,我國水電裝機規模達到2.11億千瓦,新增核准水電規模1322萬千瓦,在建規模7700萬千瓦。根據我國對國際社會做出的「2020年非石化能源將達到能源總量15%」承諾,我國水電行業2020年裝機容量須達到3.8億千瓦。而即使按照我國公布的《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確定到2020年水電裝機容量要達到3億千瓦,國內11年內將新增單機容量50千瓦以上的大型水電機組近300台,每年平均新裝25台50萬千瓦及以上大型水電機組。若按2020年達到3.8億千瓦的裝機容量,我國所需的水輪機及輔機設備將進一步增加,我國水輪機及輔機行業發展前景廣闊。
② 古代先民利用水流的動力發明了哪些水力機
25~221年,中國的畢嵐發明翻車(龍骨水車)。
中國的杜詩發明冶鑄鼓風用水排。
中國出現水輪車(水輪機雛形)。
78~139年,中國的張衡發明渾天儀(水運渾象),由漏水驅動,能指示星辰出沒時間。
265—420年,中國的杜預發明由水輪驅動的連機碓和水轉連磨
1127~1279年,中國發明水轉大紡車
③ 水車是誰發明的
水車又稱孔明車,是我國最古老的農業灌溉工具,是先人們在征服世界的過程中創造回出來的答高超勞動技藝,是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相傳為漢靈帝時華嵐造出雛形,經三國時孔明改造完善後在蜀國推廣使用,隋唐時廣泛用於農業灌溉,至今已有1700餘年歷史。
採納哦
④ 筒車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筒車亦稱「水轉筒車」。一種以水流作動力,取水灌田的工具亦稱「水轉筒車」。據史料記載,筒車發明於隋而勝於唐,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這種靠水力自動的古老筒車,在家鄉鬱郁蔥蔥的山簡、溪流間構成了一幅幅遠古的田園春色圖,為中國古代人民傑出發明。 筒車最初發明於隋朝,但唐朝的筒車勝於隋朝,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唐陳廷章在《水輪賦》曰:「水能利物,輪乃曲成。升降滿農夫之用,低徊隨匠氏之程。始崩騰以電散,俄宛轉以風生。雖破浪於川湄,善行無跡;既斡流於波面,終夜有聲。」把它安裝在有流水的河邊上,因為挖有地槽,被引入地槽的急流推動木葉輪不停轉動,將地槽里的水通過竹筒提升到高處,倒入天槽流進農田中。這種靠水力自動的古老筒車,在家鄉鬱郁蔥蔥的山簡、溪流間構成了一幅幅遠古的田園春色圖,為中國古代人民傑出的發明。 筒車
⑤ 古代農民利用水流的動力發明了哪些機械
25~221年,中國的畢嵐發明翻車(龍骨水車)。
中國的杜詩發明冶鑄鼓風用水排。
中國出現水輪車專(水輪機雛屬形)。
78~139年,中國的張衡發明渾天儀(水運渾象),由漏水驅動,能指示星辰出沒時間。
265—420年,中國的杜預發明由水輪驅動的連機碓和水轉連磨
1127~1279年,中國發明水轉大紡車
⑥ 水是誰發明的
水排是我國古代一種冶鐵用的水利鼓風裝置。人類早期的鼓風器大都是皮囊。內一座容爐子用好幾個囊,放在一起,排成一排,就叫"排囊"用水力推動這些排囊,就叫"水排"。水排發明於東漢早期,是南陽太守杜詩(?-38)在總結勞動人民實踐經驗基礎上發明的。因為它"用力少,見功多"所以大家樂於使用。三國時期的韓暨把它推廣到了魏國官營冶煉作坊中,用水排代替過去的馬排、人排,四季不歇。水排不但節省了人力、畜力,而且鼓風能力比較強,因此促進了冶鐵業的發展。水排在我國沿用了很長一個時期,直到本世紀七十年代,一些地方還在使用。
漢代的水排由同一時期的水碓和翻車結構推測,也是一種輪軸拉桿傳動裝置、我國古代水排構造的詳細技術最早見於元代的《王禎農書》,依水輪放置方式的差別,分為立輪式和卧輪式兩種。都是通過輪軸、拉桿及繩索把圓周運動變成直線往復運動的,以此達到起閉風扇和鼓風的目的。因為水輪轉動一次,風扇可以起閉多次,所以鼓風效能大大提高。
⑦ 發明水排的是誰,哪朝的
水排是我國古代一種冶鐵用的水利鼓風裝置。人類早期的鼓風器大都是皮囊。一座爐子用好幾個囊,放在一起,排成一排,就叫"排囊"用水力推動這些排囊,就叫"水排"。水排發明於東漢早期,是南陽太守杜詩(?-38)在總結勞動人民實踐經驗基礎上發明的。因為它"用力少,見功多"所以大家樂於使用。三國時期的韓暨把它推廣到了魏國官營冶煉作坊中,用水排代替過去的馬排、人排,四季不歇。水排不但節省了人力、畜力,而且鼓風能力比較強,因此促進了冶鐵業的發展。水排在我國沿用了很長一個時期,直到本世紀七十年代,一些地方還在使用。
漢代的水排由同一時期的水碓和翻車結構推測,也是一種輪軸拉桿傳動裝置、我國古代水排構造的詳細技術最早見於元代的《王禎農書》,依水輪放置方式的差別,分為立輪式和卧輪式兩種。都是通過輪軸、拉桿及繩索把圓周運動變成直線往復運動的,以此達到起閉風扇和鼓風的目的。因為水輪轉動一次,風扇可以起閉多次,所以鼓風效能大大提高。
⑧ 水輪機的基本概念和發展史
水輪機是一種將水能轉換為機械能的動力機械。在大多數情況下,將這種機械能通過發電機轉換為電能,因此水輪機是為水能利用和發電服務的。
水是人類在生活和生產中能依賴的最重要的自然資源之一,我們的祖先很早以前就和洪水開展了斗爭並學會了利用水能。公園前二千多年的大禹治水,至今還為人們所稱頌。公元37年中國人發明了用水輪帶動的鼓風設備-水排,公元260-270年中國人創造了水碾,公元220-300年間發明了用水輪帶動的水磨,這些水力機械結構簡單,製造容易。缺點是笨重、出力小、效率低。真正大規模地對水力資源合理開發和利用,是在近代工業發展和有關發電、航運等技術發展以後。
水利資源的綜合開發和利用,是指通過修建水利樞紐工程來進行對河流水力資源在防洪、灌溉、航運、發電以及水產等發明的綜合利用。
我國的水電發展設備事業也是在新中國成立以後才有了蓬勃發展,1975年我國還只能自行設計製造7.5萬千瓦的新安江水電站,我國已能自行設計製造單機容量70萬千瓦的混流式水輪機發電機組及單機容量17萬千瓦的軸流轉槳式水輪發電機組。我國的水力設備的設計、製造水平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我國設計、製造的水力發電設備遠銷到美國、加拿大、菲律賓、土耳其、南斯拉夫、越南等國,受到了這些國家的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