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GBK,ISO-8859-1,GB2312的本質區別
編碼有幾種
計算機最初是在美國等國家發明的 所以表示字元只有簡單的幾個字母只要對字母進行編碼就好 我們標准碼 iso-8859-1 這就是一個標准
但是後來計算機普及了 於是就中國要使用計算機了 但是機器不認得中文啊 怎麼半於是就是有了國際碼(比方哦) gbk gb2312 這都是這類的 兩個其實一個` 一個是標准 發布的代號一個是簡稱
後來多了個阿拉伯 奶奶的他和原理們的字元更過` 跟牛毛似的所以就出來統一編碼 . 要了解編碼的方式可以在里 找找
『貳』 最早的一種拼音輸入法是哪一年發明的
最早的漢字輸入法,一般認為是從70年代末期或者80年代初期有了個人電腦PC開始誕生的,雖然更早有電報碼,用0──9十個數字中的四位組合構成每一個漢字,便於郵電局發送電報之用。
但通常意義上,人們還是認為從1981年國家標准局發布《信息交換用漢字編碼字元集基本集》GB2312-80以來,個人計算機上開始使用五筆或者拼音輸入漢字才是輸入法廣為使用的真正開始。
在台灣的漢字輸入法歷史則可追溯至1976年由朱邦復發明之倉頡輸入法開始。
『叄』 宋體是誰發明的
最通行的宋體字是誰發明的嗎?就是秦檜。只因他是罪人,至今稱這種最規范、最有美感的字體為「宋體」而不叫「秦體」或「檜體」。
參考 http://www..com/s?tn=myie2dg&ie=gb2312&bs=%CB%CE%CC%E5+%C7%D8%E8%ED&sr=&z=&wd=%CB%CE%CC%E5+%C7%D8%E8%ED&ct=0&cl=3&f=8
『肆』 中文輸入法最早是誰發明的 於何時誕生
大眾普遍認為的,中國最早的中文輸入法,是從70年代末期或者80年代初期個人電腦PC開始誕生的,從1981年國家標准局發布《信息交換用漢字編碼字元集基本集》GB2312-80以來,個人計算機上開始使用五筆或者拼音輸入漢字才是輸入法廣為使用的真正開始。
台灣的中文漢字輸入法歷史可追溯至1976年由朱邦復發明之倉頡輸入法開始。
(4)gb2312發明擴展閱讀:
20世紀90年代後,拼音輸入法軟體開始支持片語輸入和整句輸入。
1993年初北京大學的朱守濤先生發明發明了智能ABC輸入法,後被微軟收購內置到Windows系統中,隨後幾年中智能ABC輸入法成為了中國大陸使用人數最多的輸入法軟體。
90年代,雙拼輸入法和相應的輸入法軟體得到了快速發展。雙拼輸入法誕生了多種方案,如自然碼輸入法軟體提供的自然碼方案,更採用雙拼加偏旁或筆劃的音形結合方式編碼,提供了一種快速輸入漢字的途經,這已超出拼音輸入法的范疇,嚴格說自然碼雙拼不屬於純拼音,而是一種音形碼。
Windows系統流行的中文輸入法軟體有搜狗拼音輸入法、搜狗五筆輸入法、網路拼音輸入法、QQ拼音輸入法、QQ五筆輸入法、谷歌拼音輸入法極點中文漢字輸入法平台等。
這些輸入法默認情況下帶有拼音輸入法和五筆字型輸入法等編碼方法,有的還可以通過自定義設置而實現其他多種輸入方式,如手寫、筆畫、二筆、鄭碼等輸入方式。在Linux發行版、Mac OS X系統以及智能手機中的輸入法框架一般集成多種流行的輸入法編碼,可以在同一個輸入法軟體下自由切換各種不同輸入法。
(4)gb2312發明擴展閱讀:網路-中文輸入法
『伍』 請問一下:我們現在用的漢字輸入法,最早是誰發明的
國家標准局於1981年發布《信息交換用漢字編碼字元集基本集》GB2312-80,按漢字在該字元集回中的位置編碼來答輸入漢字的方法就是區位碼。
王永民的五筆字型輸入法(王碼)於1983年推出。現在廣泛應用的是王碼五筆86版。
智能ABC漢字輸入法由長城集團與北京大學合作,於1991年推出。
剛剛故去的王選先生是激光照排系統的發明人。
『陸』 天乾地支是根據什麼發明的他有什麼道理
是誰發明的沒能為您找到,
但據我所知,天乾地支並不只是古代計數之用的
這點和阿拉伯數字不同
它不光能計數,還代表著事物形態的發展,有象形通假的意思在裡面
如:甲--——象徵著種子在甲胄中
乙、的形態如種子剛剛孕育出的小苗
丙、破土而出
丁、長成
戊、很茂盛了
己、停止生長了
庚、老了
辛、……
壬、妊娠之妊
癸、終結…………
呵呵,有些已記不太全的了,只是這個意思。
找些下面的資料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天乾地支簡稱干支,是夏歷中用來編排年號和日期用的。
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也叫天干;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也稱十二地支。干支還是陰陽之分:甲、丙、戊、庚、壬為陽干,乙、丁、己、辛、癸為陰干;子、寅、辰、午、申、戌為陽支,丑、卯、巳、未、酉、亥為陰支。以一個天乾和一個地支相配,排列起來,天干在前,地支在後,天干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陽干配陽支,陰干配陰支(陽干不配陰支,陰干不配陽支),共有六十個組合,稱為「六十甲子」。我國人民過去就是以六十甲子循環起來紀年、紀月、紀日、紀時的。
1.甲子 2.乙丑 3.丙寅 4.丁卯 5.戊辰 6.己巳 7.庚午 8.辛未
9.壬申 10.癸酉 11.甲戌 12.乙亥 13.丙子 14.丁丑 15.戊寅 16.己卯
17.庚辰 18.辛巳 19.壬午 20.癸未 21.甲申 22.乙酉 23.丙戌 24.丁亥
25.戊子 26.己丑 27.庚寅 28.辛卯 29.壬辰 30.癸巳 31.甲午 32.乙未
33.丙申 34.丁酉 35.戊戌 36.己亥 37.庚子 38.辛丑 39.任寅 40.癸卯
41.甲辰 42.乙巳 43.丙午 44.丁未 45.戊申 46.己酉 47.庚戌 48.辛亥
49.壬子 50.癸丑 51.甲寅 52.乙卯 53.丙辰 54.丁己 55.戊午 56.己未
57.庚申 58.辛酉 59.壬戌 60.癸亥
干支紀年法
如甲子為第一年,乙丑為第二年,丙寅為第三年……六十年為一周。一周完了,再由甲子年起,周而始,循環下去。例如1929年是農歷己巳年,1930年是農歷庚午年……到1989年又是農歷己巳年。我們在日歷上看到的己巳年、庚午年,就是按干支紀年這種方法排列下來的。陽歷年份除以60的余數減3便得該年農歷干支序號數,再查上面的干支便是干支年紀。如果序號數小於、等於零則於支序號數加60。例如,求1991年干支;1991÷60=33餘11,年干支序號數=11-3=8。查干支表知該年為辛未年。又如求1983年干支:1983÷60=33餘3,干支序號=3-3=0,加上60,查干支表知該年為癸亥。
干支紀月法
干支紀月法未普遍實行,主要為星相家推算八字用。其方法為:若遇甲或己的年份,正月是丙寅;遇上乙或庚之年,正月為戊寅;丙或辛之年正月為庚寅,丁或壬之年正為為壬寅,戊或癸之年正月為甲寅。正月之干支知道了,其餘月可按六十甲子的序推知。
干支紀日法
甲炎了第一日,乙丑為第二日,丙寅為第三日……60日為一周。一周完了再由甲子日起,周而復始,循環下去。例如農歷己巳年(1989年)正月初一是丁酉日,初二是戊戌日……到三月初七正好是60天,因此三月初二又是丁酉日。
干支紀時法
一天中時辰的地支也是確定的,所以二十四小時配十二地支,由夜間十一點至一點為子時,一點至三點為丑時,其餘照推。時的天由該日所對天干推求,其歌戾如下:
甲己還生甲,乙庚丙作初,
丙辛從戊起,丁壬庚子居,
戊癸何方發,壬子是真途。
即若該日是甲或己的,在子時上配上甲為甲子;日是乙或庚的,在子時上配上丙為丙子;丙辛日子時配上戊為戊子;丁任日為庚子;戊癸日為壬子。知道了子時的干支,便可推知其餘。
參考資料:http://www..com/s?ie=gb2312&bs=%C8%CB%B9%A4%D4%F6%D3%EA&sr=&z=&wd=%CC%EC%B8%C9%B5%D8%D6%A7&ct=0&cl=3&f=8
『柒』 國際發明專利號:WO01/97864A1是否屬實
http://www.kangqiao.net/hydata/pijian/xdcp.php?page=38&type=1&index=1
http://www.kangqiao.net/hydata/pijian/showxdcp.php?type=1&id=666
產品名稱 普朗克憂®皮膚粘膜消毒液
申報單位 北京強威宏業科技公司
批准文號 衛消字(2003)第0180號
生產企業 北京強威宏業科技公司
企業地址
審批結論
批准日期 2003-09-01
功效成份
--------------------------------------------------------------------------------------------------
這里還有:
http://www..com/s?ct=0&ie=gb2312&bs=%B7%A2%C3%F7%D7%A8%C0%FB%BA%C5%3AWO01%2F97864A1&sr=&z=&wd=%CE%C0%CF%FB%D7%D6%A3%A82003%A3%A9%B5%DA0180%BA%C5&cl=3&f=8
『捌』 仿宋和仿宋gb2312有什麼區別
仿宋和仿宋gb2312的區別如下:
1、名稱不同
仿宋是字體名稱,而GB2312是字元編碼名稱,它是簡體中文編碼的一種,簡體中文自1980年代以來通常使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准總局公布的GB 2312,以及其後繼的GBK和GB 18030中文編碼。
2、漢字數量不同
「仿宋」包含的漢字數量要比「仿宋GB2312」包含的漢字數量多。
3、生僻字顯示不同
使用「仿宋」字體可以顯示很多生僻的字,比如犇、犇、猋、驫、麤等。「仿宋GB2312」只能顯示為宋體、黑體等其他字體。
4、字體不同
「仿宋」字體因為出現的較晚,字體形態經過優化,比「仿宋GB2312」字體更纖細、字跡更清晰,特別是在標點符號、字母數字上,「仿宋」字體都更纖細、更清晰。
(8)gb2312發明擴展閱讀:
仿宋的由來:
印刷術發明後,為適應印刷、尤其是書刊印刷的需要,文字逐漸向適於印版鐫刻的方向發展,出現了橫平豎直、方方正正的印刷字體──宋體。
宋體字始發於雕版印刷的黃金時代──宋朝,定型於明朝,故日本人稱這種字體為「明朝體」。隨著文化事業的發展,幾百年來,在宋體字的基礎上又衍生出長宋、扁宋、仿宋等多種變體。
這些新生的字體,都是應雕版印刷和傳統的活字印刷的需要誕生的。近代西方印刷術傳入後,在西文字體影響下,又出現了黑體、美術字體等多種新的字體。
然而,由於宋體字既適於印刷刻版,又適合人們在閱讀時的視覺要求,一直沿用至今,是出版印刷使用的主要字體。
宋體被國家指定為機械制圖使用的標准字體、中文打字機所採用的字模及電腦中使用的主要字體。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仿宋字
『玖』 發明專利證書上的字是什麼字體
宋體,但「本發明經過本局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這段話是楷體-GB2312,「局長」二字是黑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