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回憶我的母親讀後感
[回憶我的母親讀後感]
這文章是相同的,但由於我人生經歷不同了,感觸也有了新的改變,回憶我的母親讀後感。小時候,媽媽是天。由於有媽媽的存在,做事情時總是有仗義,這構成了我自信的基石。每當害怕時,只要想到有媽媽的保護,便不怕了。每當遇到無法解決的困難時,只要想到有媽媽的幫助,便有了挑戰一切困難的勇氣。每要當犯錯誤時,只要想到媽媽會生氣的,便停止錯誤的妄想而剋制住自己的行為。我的媽媽是幼教老師,她的夢想是寫一本關於幼兒教育的書。她總跟我說,希望我長大後有出息,到時候就可以為我寫一本書,寫一本如何培養孩子成才的書。可是我知道我並不聰明,每當老師講高深的問題時,我總是反應很慢,每當考試時,我總是非常緊張非常害怕。媽媽告訴我笨鳥要先飛,勤能補拙。媽媽也知道我沒有別的孩子聰明,可是她總是讓我向聰明的孩子學習,可是有時候有總東施效顰的感覺。媽媽讓我向偉人學習,結果我向馬克思學習不收拾屋子,向牛頓學習不會做飯,向愛迪生學習不遵守課堂紀律不厭其煩的向老師提問。結果我的初中老師,告訴我這些知識到高中會學到;高中老師告訴我,這些知識到大學會學到;大學老師告訴我,這些知識還是要自已研究吧。小時候我非常迷信媽媽的話,我認為我媽媽是老師,我媽媽告訴我的知識一定是對的。有一次我和老師犟一個文字的讀音問題,我底氣十足的告訴老師,這是我媽教我的,不會錯的。後來經過查字典,證明是我錯了。是我媽告訴我的知識是錯的。這是我第一次對我媽媽的話產生懷疑。小時候媽媽告訴我要謹慎和女孩交往,不許對女孩子笑。於是,這么多年來,我一直克制自己盡量不要對女孩笑。結果我連心中曾經喜歡過的女孩長得什麼樣子都記不得。媽媽告訴我看人要看心靈美,不要注重外表美。結果我找了個不漂亮的女朋友時,媽媽卻問我,你為什麼不找個漂亮女孩啊?從此我開始疑惑我媽媽對我的忠告了。小時候總是覺得媽媽不理解我,每天對我說的話幾乎都一樣。你要好好學習。你怎麼還不學習?怎麼又玩了?快學習去!其實有時我已經學得很累了,可是由於媽媽不認為我學累了,所以還得繼續學下去,讀後感《回憶我的母親讀後感》。有時真是挺痛苦的。我家在家村,可是我的爺爺家,姑姑家,叔叔家都在市區居住,而且都是住的樓房。於是我問媽媽:媽媽,我們家什麼不能住上樓房呢?媽媽告訴我:你好好學習,長大了考大學,然後上班掙錢了,就能買起樓房了。我又問媽媽:那得多少年啊?媽媽無語了。小時候媽媽總是教育我,要成為國家棟梁之才,要舍小家,為大家。可是,現在卻對我說:你不去上班,天天陪在我身邊多好?我上高中時,媽媽告訴我,只要我學習好,別的什麼都不用我做。我上大學時,媽媽已經不能負擔我的學費和生活費了。媽媽總對我說,你什麼時候能掙錢啊?某某家的孩子,初中畢業就上班了,現在已經能夠掙錢了,你也得掙點錢啊。於是我硬著頭皮當起了我最不喜歡的職業――家教。其實我不喜歡當老師,我總覺得花時間來教別人,是浪費時間,倒不如花時間來當學生,去多學習點知識。上大三的時候,放假已經不在家呆了,我開始想辦法掙錢,結果借錢辦了個小公司,結果因為經營不善,轉讓了。回想起來,當時膽子還真挺大呢。長大後,來到了夢想中的鞍鋼。繼承了爺爺的工作,圓了父親的鞍鋼夢,媽媽實現了她的願望。媽媽如釋重負,突然間得了病,變得不能說話了,不能走路了。原來一直是在各方面照顧我的媽媽,變成了需要被照顧的人。媽媽得病後,幾天沒洗腳了,於是我打來熱水給媽媽洗了腳。這是我第一次給媽媽洗腳。感覺很溫暖,彷彿又回到了小時候,看到小時候媽媽給我洗腳時媽媽臉上祥和的微笑。現在媽媽的病好些了,我一有時間,就回家看媽媽,幫媽媽洗洗腳,按按腿,聊聊天。看著媽媽頭發花白了,說話動作像個小孩子。我不再迷信媽媽的話,我要自己掌握我的人生,掌握我的未來了。真希望她老人家能夠健康長壽,能夠看到我們的國家發展得日益強大,能夠享受到社會發展帶來的成果。中國人的幸福生活是由中國人民自己創造出來的,願天下兒女齊努力,為全天下爸爸媽媽的幸福生活而努力工作吧。
② 《童年的回憶》讀後感
童年……
陽光撒滿教室,
亮堂堂的。
老師一絲不苟的講解,
認認真真的。
期待下課鈴的到來,
叮叮當當……
童年……
下課鈴終於來了
叮叮當當。
我們開心的玩耍,
興高采烈的。
丁呤呤,
上課玲響了,又要上課了。
童年……已經過去
回憶變成了美麗的倒影……
當我們告別童年,走向少年的時候,回首自己在童年時候的朝朝暮暮,難免有些留戀。我們都是獨生子女,從小就受到父母的百般呵護,但年幼的我們那時卻還身在福中不知福。當我讀完高爾基的童年時,相比之下,我才發現原來我就是那隻在蜜罐中長大的蜜蜂,從小就不用對生活擔憂,長輩會給你采蜜,而我唯一要做的就是好好的吃完這些我自以為已經吃厭了的父母的呵護。
高爾基在幼年時期就失去的父親,勤勞善良的母親因無法養活他,只好把他送到外祖父家度過童年。高爾基只上過三年學,十一歲就走向社會,開始了自食其力的生活。他當過學徒、搬運工、守夜人、麵包工等。
在高爾基的童年中,我還知道得當時俄國腐朽的社會制度,黑暗現實和自私、愚昧的小市民氣息。
當知道這一切時,也許很多同齡人都會說,如果我身處那時惡略的家庭環境,我也能像高爾基一樣自立,去尋找自己能夠生存的方法。但是誰又想過這其中的艱辛和坎坷呢?
社會—-常常聽到人說這個詞語。觀點都是,社會是很復雜的,也是最現實的,沒有人會像父母一樣對你,大家都是對手,你沒有實力,就會被社會所淘汰,被人們排斥。高爾基身處逆境,但是他有理想,他的身後沒有人為他加油,但是他照樣能夠堅持下去,在這么多人面前站起來。而我們現在有這么好的教育,又有父母、長輩在身後作我們的精神支柱,給我們前進的動力。只要我們腳踏實地,就一定能在眾人面前脫穎而出。
在高爾基的童年中,我還知道得當時俄國腐朽的社會制度,黑暗現實和自私、愚昧的小市民氣息。
③ 十六年前的回憶讀後感,要原創!~快!!!!!!!!
今天,我讀了《十六年前的回憶》這篇文章。其中,我被文章的主人公——李大釗那種對革命工作高度負責的精神深深地感動了,心裡久久不能平靜。
文章見了作者的父親——李大釗早出晚歸地工作。為了保護共產黨,他把一些重要文件燒掉了。局勢越來越嚴重,一群憲兵、偵探、警察把李大釗抓走了,而作者、作者的媽媽和妹妹也被關進了拘留所。在法庭上,李大釗臨危不懼,安定、沉著地和敵人作斗爭,直至被絞刑犧牲。
讀完文章,我對李大釗這位偉大人物敬佩不已。他那種對革命事業高度負責、臨危不懼的精神是多麼可貴,是多麼值得我們學習啊!了了兩,在那個戰爭的年代,有些人卻為了自己和家人的生命和錢財,背叛了黨,與敵人勾結,把一些黨的秘密和重要的資料傳給了敵人,造成了黨的巨大損失。他們只顧自己,不顧別人、不顧集體的行為是人們最痛恨的,是最可恥的。他們與李大釗相比,是多麼渺小、醜陋啊。
江姐和李大釗都是偉大的人,他們那種對革命工作高度負責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更值得我們去反思。雖然,戰爭的硝煙已經遠離我們中國這個地方,雖然我們都是普通人,但是對於自己的任務,自己的職責,我們又是否高度負責、竭盡全力去完成呢?我們要為別人照相,為集體著想,但我們絕不能為自己的方便,為自己的利益,而使別人、集體遭受更大的損失。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江姐、李大釗多麼的偉大,他們的死,是重於泰山的;只有那些干壞事的人,他們的死才是輕於鴻毛的。而我們呢?我相信,只要我們對自己的任務、職責高度負責,盡心盡力卻完成,雖然不及泰山重,但也決不會比鴻毛輕,而是在人們心中樹立了一個榜樣,激勵著別人前進。
④ 十六年前的回憶讀後感
《十六年前的回憶》讀後感
今天,我讀了《十六年前的回憶》這篇文章。其中,我被文章的主人公——李大釗那種對革命工作高度負責的精神深深地感動了。
文章見了作者的父親——李大釗早出晚歸地工作。為了保護共產黨,他把一些重要文件燒掉了。局勢越來越嚴重,一群憲兵、偵探、警察把李大釗抓走了,而作者、作者的媽媽和妹妹也被關進了拘留所。在法庭上,李大釗臨危不懼,安定、沉著地和敵人作斗爭,直至被絞刑犧牲。
讀完文章,我對李大釗這位偉大人物敬佩不已。他那種對革命事業高度負責、臨危不懼的精神是多麼可貴,是多麼值得我們學習啊!但是,在那個戰爭的年代,有些人卻為了自己和家人的生命和錢財,背叛了黨,與敵人勾結,把一些黨的秘密和重要的資料傳給了敵人,造成了黨的巨大損失。他們只顧自己,不顧別人、不顧集體的行為是人們最痛恨的,是最可恥的。他們與李大釗相比,是多麼渺小、醜陋啊。
江姐和李大釗都是偉大的人,他們那種對革命工作高度負責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更值得我們去反思。雖然,戰爭的硝煙已經遠離我們中國這個地方,雖然我們都是普通人,但是對於自己的任務,自己的職責,我們又是否高度負責、竭盡全力去完成呢?我們要為別人照相,為集體著想,但我們絕不能為自己的方便,為自己的利益,而使別人、集體遭受更大的損失。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我相信,只要我們對自己的職責高度負責,盡心盡力卻完成,就一定會成為這個國家有用的一份子,成為國家之棟梁。
⑤ 十六年前的回憶 讀後感
今天,我讀了《十六年前的回憶》這篇課文,看到了革命先烈李大釗忠於革命事業的偉大精神,和面對敵人堅貞不屈的高貴品質。使我深知:愛國是崇高的思想境界。
這篇課文是作者李星華回憶父親李大釗被捕前到被害後的過程,從中深受教育,思緒萬千。這讓我想到了許多: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的周恩來,生的偉大死的光榮的劉胡蘭,視死如歸的王若飛……但是,他們為什麼為了祖國的禮儀,寧願把自己的寶貴生命奉獻出來呢?——哦,我知道了,因為他們有一顆熾熱的愛國之心。
偉大的導師列寧說「所謂的愛國主義,就是千百年來對自己祖國的一種最深厚的感情。
是啊,正是有了愛國之心,才有了對革命事業的信心與決心,這種信心與決心化作一種力量在他們心中占據著,這種力量勝於一切,因為愛國是一種崇高的思想境界1
所以,我們應該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珍惜現在的一切。只是革命志士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熱愛和平,熱愛生活就是愛國的表現,讓我們共創美好明天。
所以,我們要做一個合格的小公民。首先要繼承愛國主義傳統,樹立熱愛祖國的光輝思想;其次要培養愛國情操,愛我們偉大祖國的壯麗山河,愛我國各族人民創造的燦爛的歷史文化,愛父母,愛老師、愛同學。
今後,去會更加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努力學習,為祖國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⑥ 追憶似水年華 讀後感
手捧普魯斯特厚厚兩冊的《追憶似水年華》,我心中無限感慨。
這本書我其實並沒有讀完,所以這篇文章可以暫且算為它的「讀中感」。普魯斯特睿智的思想在我頭腦中不斷反射和共振,讓我的心裡有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惆悵。這一切的根源,在於兩個詞:「時間」和「回憶」。
淡淡的閑愁比巨大的痛苦更要令人銷魂。可能你會覺得,小小年紀哪來那麼多的愁,其實不然。我的生活中快樂遠比痛苦多,是的,我的心無時無刻不在幸福和快樂著;可是我也許不是一個樂天派,也許很長時間才突然來一次的惆悵和空虛更能讓我捕捉並為之顫抖。比如,聽一首歌,不聽唱的歌聲,而是把背後的音樂拆成一層一層來聽:厚重的低音,有節奏的鼓點,伴奏的各種樂器——這些都罷了,惟有當我聽到最遠一層,最薄一層的弦樂和聲時我的心彷彿被揪住了一般,那凄涼的訴說通過血管傳遍全身,令人魂悸心驚。再比如讀一首秦少游的詞,「煙水茫茫,千里斜陽暮。山無數,亂紅如雨,不計來時路。」一種淺淺卻連綿不斷的迷惘與悲哀如同大霧般降臨,瞬間就讓我看不清方向,辨不出眼前的空氣到底是透明的還是白色的……
很長時間以來我一直認為這是我一個人的毛病,也從沒想過用文字去表達這些時候的心緒與意念,可是普魯斯特比我早一個世紀想到並做到了。與一般人不同的是,它並非描寫他有多麼愁、有多麼痛、有多麼苦,而是通過一種更巧妙卻很自然的手段讓讀者自己去在哪一頁頁平常的文字下體驗一種掩飾不住的慘淡的傷感——這個手段就是回憶。
回憶的方式有很多種。當你專心致志,一心一意想要去回憶一件事或一個物品時,我擔保你十之八九的可能性是失敗。可是,往往在你不經意間,原來你所經歷的或擁有過的,在一個恍惚的瞬間與你正在經歷或擁有著的現實重合了——比如貢佈雷的形象和在萊奧妮姨媽家曾經吃過的小瑪德萊納點心的滋味——像一把鑰匙正確地插入了一把鎖,然後回憶的大門便被啟開了,往事如潮水般涌進腦海。而這第二種回憶的方式確是強求不來的,也許在這一刻,也許在下一刻,你無法預知它的到來。導致往事與現實重合的事物同樣地捉摸不定。任何事物都有可能成為連接過去與現在的橋梁,你迴避不開,也找尋不來。
時空的迷霧終要掩蓋一切。而回憶,這種與時間相反抗而註定要失敗的行為從本質上就是悲劇性的。我們都說,最珍貴的便是已失去的,將已經失去的重新搬進你的心靈,定然就會引發感慨、傷感,但同時又覺得快樂、滿足。沒有什麼能比回憶更加傷情,卻又沒有什麼能比回憶更加美好。回憶是一切痛苦的根源,卻又是一切幸福的開端。我想,這本身並不矛盾,相反卻是一種完美的統一。
普魯斯特用他的筆將他心中無限的憂郁用時間當線,用回憶作針織成了《追憶似水年華》。他其實是一個過於敏感的人,一個小小的傷害在他來說就是無法承受的痛苦(媽媽臨睡前沒有吻他就使他難受了一晚上)。我也承認沒有親身經歷這些痛苦,是寫不出來這部小說的。但普魯斯特的痛苦在我們多數普通人的眼中又不同了,它減淡為一種若有還無的愁思,相反卻更能令人魂牽夢繞。時間在你的血管里流動,把一切已過去的或還未發生的循環到你的心——我們普通人依賴著它來生活,而普魯斯特聽到了心跳的聲音。
⑦ 哈利波特之死亡聖器回憶讀後感
哈利波特之死亡聖器回憶讀後感
愛看似簡單,卻蘊含了無數的真理。愛的力量看似渺小,卻又大得能讓人征服死亡。愛,往往是人心中最脆弱的一部分。
——題記
戰爭還在持續著,正義與邪惡的對決還在持續著。不過,邪惡似乎佔了上風,可就在這個緊要關頭,大魔法師鄧布利多卻被伏地魔設計殺害,根據鄧布利多的遺囑,哈利·波特踏上了對抗黑魔王伏地魔的征程。
在征途中,哈利和赫敏與同行的朋友羅恩發生內訌,一氣之下羅恩離開了哈利與赫敏。這次內訌,雖然讓局勢變得更加危險,卻讓他們仨對自己的友情與愛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愛是偉大的,但大多數人對他的認識與了解卻十分朦朧。正如同「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所說。在認識到愛、得到愛之前,往往都要先經歷風雨,才能見到彩虹。在後來,正是他們之間的堅固友誼與愛,才幫助他們闖過了重重難關。
最令我感動的,便是這樣一個場景:
伏地魔大聲吼道:「臭婆子,快閃開,別擋道!把孩子交出來!」他凶神惡煞,看上去十分可怕。
而哈利的母親莉莉搖了搖頭,把哈利抱得更緊了。她向伏地魔苦苦哀求道:「求……你了,不要……傷害他,只……要不……殺他,讓我做……什麼我……都願意。」
接下去,伏地魔不再猶豫,殺死了莉莉。當他將咒語射向哈利時,奇跡發生了——咒語反彈了,伏地魔身受重傷,落荒而逃。正是這份愛,將命運從上帝手中奪了過來,令世間發生了奇跡。
最令我難以忘懷的,是哈利的母親莉莉為了哈利,不顧生命危險拚死擋在魔杖下的那一幕。是什麼驅使著她這樣做呢?那便是愛。我不禁想起了發生在汶川大地震期間的真實一幕:
當消防隊員們爭分奪秒地將壓在那隻手臂上的水泥板挪開時,卻發現廢墟下埋了一家人。爸爸拼盡全力扛著水泥板,早已被砸得遍體鱗傷,媽媽則趴著,護著膝下的小女兒,爸爸媽媽們都沒有了生命跡象,但小女孩卻在他們的保護下獲得了新生。這一幕,感動了在場的所有人。
這一幕中的父親與母親,同莉莉是多麼的相似呀!水泥板再重,玻璃再鋒利,只要你心中有著那麼一絲信念,只要你擁有肯為愛奉獻一切的精神,再重的水泥板也敵不過你的身軀,再鋒利的玻璃也穿透不了你的肌膚。奇跡,往往就是在愛的基礎上所創造的。
只有你心中有那麼一絲信念,愛,便可以創造奇跡。
⑧ 聶榮臻回憶錄讀後感1000字
這兩個雙休日還是有點閑暇時間,晚上看書很晚也不怕第二天起不來,抓緊時間把《聶榮臻回憶錄》看完了。
當代人自己寫的回憶錄有個特點,就必須是和現在的政治是緊密相連的。比如說現在領導的回憶錄里你說和林彪如何鐵,和「四人幫」如何鐵 ,那些當權的如何如何那個那是不行的。如果你躲在家裡說說恐怕行,但要發表恐怕就要考慮後果了。這是個政治態度問題,不管這個是對與不對,都是要照規則辦事的,如果不想說那就閉嘴一筆掠過。《聶榮臻回憶錄》也是如此。
從他的回憶里看,他還是個比較務實的人,原則性也比較強。他的成長史其實和共產黨的成長史是連在一起的,其工作水平也是在長期的實踐中鍛煉出來的。從他的敘述看,對毛澤東主席的佩服是由衷的。從他的敘述和《粟裕回憶錄》的敘述看,毛主席的政治才能和軍事才能不是吹出來得,而實實在在是在實踐中樹立起來的。在紅軍時期也好,在抗日時期也好,還是在解放戰爭時期也好,凡是按毛主席的指導思想辦一般就會勝利,反之就容易出問題,而回過頭來看,也不得不佩服毛主席的高瞻遠矚。即使在解放後的一系列軍事政治決策,毛主席的高瞻遠矚仍然讓人嘆服,如抗美援朝、兩彈一星的研製。從聶帥抓的兩彈一星等工作看,社會主義體制的優越性是極其明顯的。大協作的做法是極其有成效的。
對聶帥最敬佩的是他在晉察冀創建模範抗日根據地和抓科技工作。在敵後創建抗日根據地不是件容易的事。共產黨以三萬之眾是不可能擔當起正面抗戰的任務的。要共產黨以三萬之眾去硬打日軍也是不現實的。但在敵後創建根據地,擴大和積蓄自己的力量來抗日和為抗日後作準備是可能的,但也是極其艱苦的。國民黨的軍隊沒有做到,但共產黨的軍隊做到了,給日軍以打擊的同時,也爭取了民眾,壯大了自己,而且不和國民黨爭地盤,是在淪陷區發展自己,在道義上也是得分的。抗日時期國民黨的腐敗已是觸目驚心的了,軍隊的戰鬥力是不行的。我有一套中國抗日戰爭敵後戰場備忘錄叢書:有《新四軍抗戰秘檔全公開》《八路軍抗戰秘檔全公開》《太原大會戰內幕全解密》《長沙大會戰內幕全解密》《武漢大會戰內幕全解密》等,書里看到國軍死傷慘重,勝利是暫時的,就是抵擋不住日軍的進攻。國民黨軍中不乏我中華優秀兒女,但和共產黨比就是發揮不了優勢。日軍最後對共軍憂心忡忡,因為共軍會做群眾工作,深得民心,一紮下來就容易生根,牛皮癬一樣難以根治。所以百團大戰後把很多的軍事力量放在了抗日根據地的清剿,對蔣軍則更多的運用政治手段。聶帥在晉察冀抗日根據地黨、政、軍的建設以及經濟建設都有獨到之處,除得益於在中央根據地工作的經驗外,創造性的工作也是一個特點,充分體現了他的能力。建國後抓科技也是根據我國國情提出了一整套有效的方案,使我國科技水平在短期內有很大的提高,功不可沒。
看的這些回憶錄越多,我越佩服毛主席。毛主席身邊這些人往好的說是戰友,也確實有許多一生忠於他的人,但野心家陰謀家也不少,如何駕馭確實需要很高的藝術。「以革命的兩手對付反革命的兩手」不是鬧著玩的,沒有高超的斗爭藝術,沒有雄才大略恐怕早成刀下鬼了。回憶錄的最後聶帥對三中全會表示贊同,對鄧小平表示贊同,其實也是一個政治表態吧?粉碎「四人幫」的過程不知是他沒參加還是不好意思寫,裡面是很簡略的,呵呵,真正的穩健派啊。
書中附錄的「聶榮臻同志生平」里說聶帥在病重時每天還讓工作人員念報讀文件,一方面看似乎是關心國家大事,但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覺得一方面也是一個長期的政治生涯養成的辨別政治風向的慣性需要吧?聶老得以93歲高齡駕鶴西去,其政治敏感性、適應性和穩健是不可小覷的,回憶錄里的一些細節也是讓人回味無窮的。聶老我覺得應該是個值得敬重的人吧。
如果有天堂,聶老和毛主席相處幾年後遇到後到的鄧小平不知有何感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