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五子棋創造故事

五子棋創造故事

發布時間:2021-07-15 09:04:36

① 五子棋是從何由來,是中國的棋嗎

在我們國家,除了端莊大氣的儒學文化和復雜繁復的文明禮儀外,還有各種有趣的棋牌文化,比如我們經常會在公園看到兩個大爺在緊張地下象棋,或者我們在課間休息的時候也會看到幾個同學在書本後面畫上五子棋的格子,然後用筆畫出實心圓和空心圓來代替棋子下五子棋。其實五子棋的由來其實和圍棋的由來差不多,並且起源於我們本土。

三、五子棋雖然起源於我國,但發展於日本

五子棋縱橫289道共150枚棋子,這是我國最初五子棋的制訂,而且這個可以追溯到唐朝之前了。而在17世紀,在屋幾期傳入日本之後,日本對他進行了各方面的改造的規定。使得它的規則更加合理,玩起來更加有趣,二代此後的19世紀末期,二世紀傳入西歐之後,成為風靡於世界的一門棋類游戲。而之所以那個時候傳播速度非常快,主要還是因為五子棋在本質上是一種軍團作戰的縮影。

② 五子棋的故事

我覺得真正的五子棋就是無禁規則的五子棋,才可以稱得上五子棋,有禁的五子棋只能成為連珠,不能成為真正的五子棋

③ 五子棋的起源與發展

相傳中華民族的祖先軒轅黃帝無意之中畫下了十七條橫線十七條豎線,這無意中的發明造就出了五子棋。早在公元595年古人就用瓷來燒制五子棋盤了。

古代五子棋棋盤與圍棋棋盤是通用的,漢魏時為十七路(17×17)棋盤,至南北朝時即已流行十九路(19×19)棋盤,直至1931年,才出現所謂五子棋專用棋盤,如圖所示,為十五路(15×15)棋盤,形狀近於正方形,平面上畫橫豎各15條平行線,線路為黑色,構成225個交叉點,鄰近兩個交點的距離縱線約為2.5厘米,橫線約為2.4厘米。

棋盤兩端的橫線稱端線,棋盤左右最外邊的兩條縱線稱邊線。從兩條端線和兩條邊線向正中發展而縱橫交叉在第四條線形成的四個點稱為「星」。天元和星應在棋盤上用直徑約為0.5厘米的實心小圓點標出。

(3)五子棋創造故事擴展閱讀:

五子棋在日本改革:

五子棋在日本平安時代就有,是日本人頗受歡迎的棋類。自1899年日本棋士黒岩涙香證明了原始規則的五子棋先下必勝後,五子棋邁入一條不斷改良的道路,經過數十年的修改、驗證、再修改,最終發展出加入禁手的五子棋,並經過公開征名,稱為連珠(RENJU),因此規則在日本成型,又稱為日式規則或連珠規則。原始規則在中國依然有人在玩,也被稱為無禁規則、自由規則,有軟體可驗證黑手必勝。

又過了幾十年,人們發現單單加入禁手,尚無法完全平衡黑棋一子之先的優勢,因此在國際比賽使用的「RIF規則」,在連珠規則的基礎上,又加入了三手交換及五手兩打,算第一個可以真正合乎公平競技的五子棋職業規則。

④ 五子棋來歷的簡單介紹

五子棋是一種兩人對弈的純策略型棋類游戲,通常雙方分別使用黑白兩色的棋子,下在棋盤直線與橫線的交叉點上,先形成5子連線者獲勝。棋具與圍棋通用,起源於中國上古時代的傳統黑白棋種之一。主要流行於華人和漢字文化圈的國家以及歐美一些地區。容易上手,老少皆宜,而且趣味橫生,引人入勝;不僅能增強思維能力,提高智力,而且富含哲理,有助於修身養性。已在各個游戲平台有應用。

⑤ 五子棋都有什麼故事呀

【五子棋起源】
五子棋起源於中國,可能早在「堯造圍棋」之前,民間就已有五子棋游戲。在上古的神話傳說中有「女媧造人,伏羲做棋」一說,《增山海經》中記載:「休輿之山有石焉,名曰帝台之棋,五色而文狀鶉卵。」《辭海》中亦言:「五子棋中棋類游戲,棋具與圍棋相同,兩人對局,輪流下子,先將五子連成一行者為勝。」可見,五子棋頗有淵源。
再說說"連珠"的起源,連珠源於日本,是日本棋手對五子棋改良的結果。據日本史料文獻介紹,中國古代的五子棋先由中國傳到高麗(朝鮮),然後於公元1688年至1704年日本的元祿時代再從高麗傳到日本,最初在皇宮和貴族大家庭中流行,到元祿末期,開始在民間盛行。1899年,經過公開征名,「連珠」這一名稱才被正式確定下來。
目前,職業連珠在國際發展迅速,1988年,國際連珠聯盟(RIF) 在瑞典創立,成員國包括日本、俄羅斯、瑞典、亞美尼亞、亞塞拜然、愛沙尼亞、法國、拉脫維亞、白俄羅斯等9個國家,總部設在瑞典的斯德哥爾摩。現在全世界已有數十個國家和地區成為國際連珠聯盟的正式會員,我國於1996年正式加入。
就各國五子棋的整體水平而言,目前歐洲實力最強,特別是俄羅斯和愛沙尼亞,而日本是傳統的連珠強國。我國的連珠水平則迅猛增長,特別是連珠研究與網路連珠水平天下無敵,但更能確證實力的要到正式的大賽中加以驗證。
五子棋容易上手,老少皆宜,而且趣味橫生,引人入勝;不僅能增強思維能力,提高智力,而且富含哲理,有助於修身養性。

⑥ 象棋和五子棋的起源

五子棋,亦有「連五子」、「五子連」、「串珠」、「五目」、「五目碰」、「五格」等多種稱謂,是起源於中國古代的傳統黑白棋種之一。日文稱之為「五石」、「でもくなら」、「れんじゆ」(五目並ぺ、連珠),英文則稱之為「Gobang」、「mo-rphion」、「Renju」或「FIR (Five In A Row的縮寫)。現代五子棋的日文稱之為「連珠」,故也稱為連珠五子棋。五子棋容易上手,老少皆宜,而且趣味橫生,引人入勝;不僅能增強思維能力,提高智力,而且富含哲理,有助於修身養性。

五子棋相傳起源於四千多年前的堯帝時期,比圍棋的歷史還要悠久,可能早在「堯造圍棋」之前,民間就已有五子棋游戲。有關早期五子棋的文史資料與圍棋有相似之處,因為古代五子棋的棋具與圍棋是完全相同的。在上古的神話傳說中有「女媧造人,伏羲做棋」一說,《增山海經》中記載:「休輿之山有石焉,名曰帝台之棋,五色而文狀鶉卵。」李善注引三國魏邯鄲淳《藝經》中曰:「棋局,縱橫各十七道,合二百八十九道,白黑棋子,各一百五十枚」。可見,五子棋頗有淵源。亦有傳說,五子棋最初流行於少數民族地區,以後漸漸演變成圍棋並在炎黃子孫後代中遍及開來。

在古代,五子棋棋具雖然與圍棋相類同,但是下法卻是完全不同的。正如《辭海》中所言,五子棋是「棋類游戲,棋具與圍棋相同,兩人對局,輪流下子,先將五子連成一行者為勝。」,至於國人中有將五子棋稱為「連五子」、「連珠」,也許是源於史書中「日月如合璧,五星如連珠(《漢書》)」。

再說說「連珠」的起源,連珠源於日本,是日本棋手對五子棋改良的結果。據日本史料文獻介紹,中國古代的五子棋先由中國傳到高麗(朝鮮),然後於公元1688年至1704年日本的元祿時代再從高麗傳到日本,最初在皇宮和貴族大家庭中流行,到元祿末期,開始在民間盛行。1899年,經過公開征名,「連珠」這一名稱才被正式確定下來。

目前,職業連珠在國際發展迅速,1988年,國際連珠聯盟(RIF)在瑞典創立,成員國包括日本、俄羅斯、瑞典、亞美尼亞、亞塞拜然、愛沙尼亞、法國、拉脫維亞、白俄羅斯等9個國家,總部設在瑞典的斯德哥爾摩。現在全世界已有數十個國家和地區成為國際連珠聯盟的正式會員,中國於1996年正式加入。

就各國五子棋的整體水平而言,目前歐洲實力最強,特別是俄羅斯和愛沙尼亞,而日本是傳統的連珠強國。中國的連珠水平則迅猛增長,特別是連珠研究與網路連珠水平天下無敵,但更能確證實力的要到正式的大賽中加以驗證。

【棋盤、棋子與記譜方法】
相傳我們的祖先軒轅黃帝無意之中畫下了十七條橫線十條豎線,這無意中的發明造就出了五子棋。五子棋盤是方形的,由縱橫各15條線組成。15╳15形成了225個交叉點。五子棋的棋子分為黑白兩色,黑子113枚,白子112枚,黑白子加起來是225枚,恰好和棋盤的點數相同。早在公元595年古人就用瓷來燒制五子棋盤了。千百年來,人們用各種材質來製造圍棋的棋子,如:玻璃、瓷器、玉、瑪瑙、銅等等。不過隨著五子棋越來越為人們所重視,他也有了自己的專用棋盤,現用專用棋盤為15X15的,共225各交叉點。五子棋盤中間一點成為天元,四周的四點叫做星。
古代五子棋棋盤與圍棋棋盤是通用的,漢魏時為十七路(17×17)棋盤,至南北朝時即已流行十九路(19×19)棋盤,直至1931年,才出現所謂五子棋專用棋盤,如圖所示,為十五路(15×15)棋盤,形狀近於正方形,平面上畫橫豎各15條平行線,線路為黑色,構成225個交叉點,鄰近兩個交點的距離縱線約為2.5厘米,橫線約為2.4厘米。棋盤正中一點為「天元」。棋盤兩端的橫線稱端線,棋盤左右最外邊的兩條縱線稱邊線。從兩條端線和兩條邊線向正中發展而縱橫交叉在第四條線形成的四個點稱為「星」。天元和星應在棋盤上用直徑約為0.5厘米的實心小圓點標出棋具有悠久的歷史。戰國時期,已經有了關於象棋的正式記載 ,如:《楚辭·招魂》中有"蓖蔽象棋,有六簿些;分曹並進,遒相迫些;成梟而牟,呼五白些。"。《說苑》載:雍門子周以琴見孟嘗君,說:"足下千乘之君也,……燕則斗象棋而舞鄭女。"由此可見,遠在戰國時代,象棋已在貴族階層中流行開來了。 三國時期,象棋的形制不斷地變化,並已和印度有了傳播關系。 至南北朝時期的北周朝代,武帝(公元561~578年在位)制《象經》,王褒寫《象戲·序 》,庚信寫《象戲經賦》,標志著象棋形制第二次大改革的完成。隋唐時期,象棋活動穩步開展,史籍上屢見記載。
經過近百年的實踐,象棋於北宋末定型成近代模式:32枚棋子, 有河界的棋盤,將在九宮之中等等。南宋時期,象棋"家澈戶曉", 成為流行極為廣泛的棋藝活動。

⑦ 象棋五子棋發展史和有關的故事,有意思的

五子棋是起源於中國古代的傳統黑白棋種之一。現代五子棋日文稱之為 「 連珠 」 ,英譯為 「Renju」 ,英文稱之為 「Gobang」 或 「FIR」(Five in a Row 的縮寫 ) ,亦有 「 連五子 」 、 「 五子連 」 、 「 串珠 」 、 「 五目 」 、 「 五目碰 」 、 「 五格 」 等多種稱謂。

五子棋不僅能增強思維能力,提高智力,而且富含哲理,有助於修身養性。五子棋既有現代休閑的明顯特徵 「 短、平、快 」 ,又有古典哲學的高深學問 「 陰陽易理 」 ;它既有簡單易學的特性,為人民群眾所喜聞樂見,又有深奧的技巧和高水平的國際性比賽;它的棋文化源淵流長,具有東方的神秘和西方的直觀;既有 「 場 」 的概念,亦有 「 點 」 的連接。它是中西文化的交流點,是古今哲理的結晶。

五子棋起源於古代中國,發展於日本,風靡於歐洲。對於它與圍棋的關系有兩種說法,一說早於圍棋,早在 「 堯造圍棋 」 之前,民間就已有五子棋游戲;一說源於圍棋,是圍棋發展的一個分支。在中國的文化里,倍受人們的青睞。古代的五子棋的棋具與圍棋相同,縱橫各十七道。五子棋大約隨圍棋一起在我國南北朝時先後傳入朝鮮、日本等地。據日本史料文獻介紹,中國古代的五子棋是經由高麗 ( 朝鮮 ) ,於 1688 年至 1704 年的日本元祿時代傳到日本的。到日本明治 32 年 ( 公元 1899 年 ) ,經過公開征名, 「 連珠 」 這一名稱才被正式確定下來,取意於 「 日月如合壁,五星如連珠 」 。從此,連珠活動經過了不斷的改良,主要是規則的變化 ( 即對執黑棋一方的限制 ) ,例如, 1899 年規定,禁止黑白雙方走 「 雙三 」 ; 1903 年規定,只禁止黑方走 「 雙三 」 ; 1912 年規定,黑方被迫走 「 雙三 」 亦算輸; 1916 年規定,黑方不許走 「 長連 」 ; 1918 年規定,黑方不許走 「 四、三、三 」 ; 1931 年規定,黑方不許走 「 雙四 」 ,並規定將 19×19 的圍棋盤改為 15×15 的連珠專用棋盤。本世紀初五子棋傳入歐洲並迅速風靡全歐。通過一系列的變化,使五子棋這一簡單的游戲復雜化、規范化,而最終成為今天的職業連珠五子棋,同時也成為一種國際比賽棋。

⑧ 五子棋都有什麼故事呀拜託了各位 謝謝

五子棋起源於中國,可能早在「堯造圍棋」之前,民間就已有五子棋游戲。在上古的神話傳說中有「女媧造人,伏羲做棋」一說,《增山海經》中記載:「休輿之山有石焉,名曰帝台之棋,五色而文狀鶉卵。」《辭海》中亦言:「五子棋中棋類游戲,棋具與圍棋相同,兩人對局,輪流下子,先將五子連成一行者為勝。」可見,五子棋頗有淵源。 再說說"連珠"的起源,連珠源於日本,是日本棋手對五子棋改良的結果。據日本史料文獻介紹,中國古代的五子棋先由中國傳到高麗(朝鮮),然後於公元1688年至1704年日本的元祿時代再從高麗傳到日本,最初在皇宮和貴族大家庭中流行,到元祿末期,開始在民間盛行。1899年,經過公開征名,「連珠」這一名稱才被正式確定下來。 目前,職業連珠在國際發展迅速,1988年,國際連珠聯盟(RIF) 在瑞典創立,成員國包括日本、俄羅斯、瑞典、亞美尼亞、亞塞拜然、愛沙尼亞、法國、拉脫維亞、白俄羅斯等9個國家,總部設在瑞典的斯德哥爾摩。現在全世界已有數十個國家和地區成為國際連珠聯盟的正式會員,我國於1996年正式加入。 就各國五子棋的整體水平而言,目前歐洲實力最強,特別是俄羅斯和愛沙尼亞,而日本是傳統的連珠強國。我國的連珠水平則迅猛增長,特別是連珠研究與網路連珠水平天下無敵,但更能確證實力的要到正式的大賽中加以驗證。 五子棋容易上手,老少皆宜,而且趣味橫生,引人入勝;不僅能增強思維能力,提高智力,而且富含哲理,有助於修身養性。

⑨ 五子棋怎麼由來

五子棋相傳起源於四千多年前的堯帝時期,可能早在「堯造圍棋」之前,民間就已有五子棋游戲。相傳中華民族的祖先軒轅黃帝無意之中畫下了十七條橫線十七條豎線,這無意中的發明造就出了五子棋。

在上古的神話傳說中有「女媧造人,伏羲做棋」一說,《增山海經》中記載:「休輿之山有石焉,名曰帝台之棋,五色而文狀鶉卵。」

李善注引三國魏邯鄲淳《藝經》中曰:「棋局,縱橫各十七道,合二百八十九道,白黑棋子,各一百五十枚」。

雖然圍棋和五子棋都是中國傳統黑白棋種,但是兩者之間從理念、思路到技戰術都是截然不同的。圍棋體現的是宏大的軍團式作戰,是一場殲滅與被殲滅的戰役。而五子棋則是純粹的個體間的戰斗,體現的是一招制勝的驚險和刺激。

(9)五子棋創造故事擴展閱讀:

五子棋雖然起源於古代中國,但是真正的發展在日本,在歐洲得以風靡。

根據日本的有關資料文獻介紹,中國古代的五子棋是先經由高麗(朝鮮),於1688年至1704年的日本元祿時代傳到日本的。起先,五子棋是宮廷貴族的游戲,後來流傳到了民間,迅速發展,為人們所深愛。據說,愛好者人數曾經超過了圍棋。

到日本明治32年(公元1899年),經過向社會公開征名,最終才確定了「連珠」這一美妙的名稱,它的含義是「日月如合壁,五星如連珠」。

本世紀初五子棋傳入歐洲並以它「短、平、快」,簡單易學又富有哲理的特點征服了歐洲人,迅速風靡全歐。通過對一系列規則的改良,使五子棋這一簡單的游戲復雜化、規范化,從而最終成為今天的專業競技五子棋,同時也成為一種國際性競技類比賽棋種。

⑩ 和象棋五子棋有關的小故事

愛下棋的國王
有一個愛下象棋的國王,他常和大臣、象棋高手對弈。國王大權在握,榮辱生殺都出在他嘴裡,和他下棋可要特別小心。如果出手太厲害,把國王殺得一敗塗地,他下不了台,就要惱羞成怒。但如果讓棋太多,使國王贏得太容易,他又會覺得你在愚弄他,會大發雷霆。幾年來,每次下棋國王都是贏家,大家都恭維他為天下獨一無二的象棋高手。國王自己也覺得棋藝非凡,打遍天下無敵手。
一日,國王裝扮成教書先生模樣,走出宮門,微服私訪。他來到京城一家酒店,見一群人擠在一起看什麼,就擠上去看個究竟。原來,大家都在看一個十來歲的小姑娘正和一個青年人下象棋。那小姑娘機敏過人,下棋出奇快,一會兒就把青年人殺得一敗塗地。國王來了棋興,坐下來要和小姑娘對弈。小姑娘把手中的梨放在桌上,看了一眼對面的老頭,說:「如果我輸了,我就把這只梨給你,你輸了給我什麼呀?」
國王掏出一隻精緻的小袋子放在桌上,笑著說:「如果我輸了,我就把這小袋子里的東西全給你。」
小姑娘一邊玩著懷中的花貓,一邊和國王下棋。不多一會兒,國王就損兵折將,很快就成了小姑娘的手下敗將。國王不服輸,又和小姑娘下了一盤,結果是同樣慘敗。國王這才心服口服,對小姑娘說:「你的棋藝十分了得,真是高手,佩服佩服!」
小姑娘笑著說:「我算什麼高手呀,我的父親才是下棋高手呢。他曾被選入宮中和國王對弈呢!只是他輸給了國王。」
國王說:「你父親既然是真正的高手,為什麼會輸給國王呢?」
小姑娘哈哈大笑道:「你這也不懂。父親說,為了讓國王高興,他是故意輸給國王的。」
國王恍然大悟。他把小袋子給了小姑娘,回頭就走。小姑娘打開袋子一看,全是白花花的銀子,趕忙追上去,說:「誰要你的東西呀,剛才打賭是鬧著玩的啊!」
國王回到宮中,閉門反思,他想:下棋是這樣,別的事難道不也一樣?

與五子棋創造故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
綜治辦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總結 瀏覽:903
知識產權局專業面試 瀏覽:75
馬鞍山市是哪個省的 瀏覽:447
馬鞍山市保安 瀏覽:253
股權轉讓樣本 瀏覽:716
工程管理保證書 瀏覽:198
社區矛盾糾紛排查匯報 瀏覽:352
新疆公共就業服務網登陸 瀏覽:316
侵權著作權案件審理指南上海 瀏覽: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