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求上海大學 傑出校友、、、、、(包括早期的上大)
上海大學 傑出校友徐匡迪:原上海市高教局局長,上海市市委副書記,市長,現任中國工程院黨組書記,院長
鮑家善:低溫物理學專家。原上海科技大學物理系教授,名譽系主任,校學術委員會主任
周慕堯:原上海市副市長,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黨組副書記,1965年畢業於上海科技大學理化系核物理專業
王生洪:現任復旦大學校長,1965年畢業於上海科技大學工程力學系精密機械專業
楊雄里:中國科學院院士,1963年畢業於上海科技大學生物系
林國強:中國科學院院士,1964年畢業於上海科技大學化學系
孫晉良:中國工程院院士,1968年畢業於上海科技大學化學系有機化學專業
劉人懷:中國工程院院士,暨南大學校長。1986年2月至1991年11月任上海工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副校長兼經濟管理學院首任院長和預測咨詢研究所所長等職。
謝宇:美國藝術科學院院士和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1982年畢業於上海工業大學冶金工程學系
干勇:中國工程院院士,現任鋼鐵研究總院院長,1982年於上海工業大學獲碩士學位,1987年於鋼鐵研究總院獲博士學位
陳逸飛:中國著名導演、畫家;1965年畢業於上海美術專科學校
施大畏:上海中國畫院執行院長,國家一級美術師,1986年畢業於上海大學美術學院中國畫系。
韓碩:上海中國畫院畫師、副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畢業於上海大學美術學院中國畫系。
龔方震:曾任上海社科院宗教研究所宗教學研究室主任,中外關系史學會常務理事。1946年畢業於上海大學法學院
胡金豪:上海天文台黨委副書記副台長。1975年上海科技大學無機材料專業畢業
劉達臨:上海大學社會系教授,亞洲性學聯合會主席,中華性文化博物館館長
葛紅兵:中國當代有代表性的新生代學者、作家。
和晶:著名電視節目主持人。1998年在上海大學、北京電影學院電影研究中心聯合辦學的中國電影史專業研究生畢業 。
郭敬明(2002級):學生作家,著名作品《幻城》等
歡迎採納 祝你幸福
⑵ 倪志福的人物年譜
倪志福(1933.5.4—2013.4.24),江蘇省川沙縣人(今屬上海市)人。
1950年進入上海德泰模型廠學徒。
1953年分配到國營六一八廠五車間當鉗工,出席過第二次全國青年社會主義建設積極分子大會和全國工業、財貿系統群英會,創造三尖七刃麻花鑽,被稱為「倪志福鑽頭」,大大提高了鑽頭的使用性能和切削壽命,在國內外切削界引起重大反響,倪志福赴東歐表演群鑽時引起了轟動;
1959年獲全國先進生產者稱號,
1961年進廠大專班學習,
1964年任廠技術科工程師,獲國家科委頒發的「倪志福鑽頭」發明證書,同年在北京召開的四大洲科學講座會上,宣讀了《倪志福鑽頭》論文;
1965年後任廠副總工程師、代總工程師、總工程師;
1973年─1977年任國營六一八廠黨委書記,北京市總工會主任。
1973年5月任中共北京市委書記、市革委會副主任。
1976年10月起兼任中共上海市委第二書記。
1976年10月—1977年1月任上海市革委會第一副主任。
1977年7月—1980年2月任中共北京市委第二書記、市革委會副主任。
1978年後任全國總工會第九屆主席,第十屆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黨組書記,中華全國總工會幹部學校校長,國務院機械委員會副主任、黨組副書記,中共天津市委書記,天津市警備區第一政委。
1988年4月當選為第七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同年當選為全國總工會第十一屆執委會主席、黨組書記。1993年3月當選為第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1995年5月任北京理工大學董事會名譽董事長;同年6月任中國職工技協名譽會長;同年11月起任中華慈善總會名譽會長;
1999年9月任中國發明協會會長。
1986年獲聯合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頒發的金質獎章和證書;著有《倪志福鑽頭》、《群鑽的實踐與認識》、《群鑽》。
⑶ 上海大學的知名校友
政治界
楊尚昆:原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主席、中央軍委第一副主席,1926年入上海大學社會學系學習。
博古: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之一,1925年入上海大學社會學系學習。
王稼祥: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之一,1925年進入上海大學附中部學習並擔任學生會主席。
許繼慎:革命烈士,中國紅軍早期傑出高級指揮員之一,中國人民解放軍36位軍事家之一,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之一。
何秉彝:革命烈士,五卅時間主要活動者,1924年進入上海大學社會學系,積極參加中共領導的革命活動。同年12月被選為上海大學學生會執行委員。不久,任上海學生聯合會秘書,共青團上海地委組織主任。同年底,協助劉華開展上海工人運動。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5月30日,參加「五卅」示威遊行,遭帝國主義巡捕鎮壓,中彈犧牲。時年23歲。
李碩勛:革命烈士,南昌起義領導人之一,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之一。
張治中:著名抗日將領,愛國主義人士,曾入上海大學社會學系學習。
陳賡:中國人民解放軍36位軍事家之一,新中國開國大將,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首任院長,曾作為旁聽生入上海大學學習。
張琴秋:紅軍唯一的女將領,中國共產黨最早的女黨員之一,1924年考入上海大學社會學系。
梁披雲:全國政協第六、第七、第八屆委員,著名教育家和書法家,1927年畢業於上海大學中國文學系。
徐匡迪:歷任上海工業大學冶金工程系主任、常務副校長,上海市高教局局長,上海市計委主任,上海市市委副書記、市長,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工程院黨組書記兼院長等職。現中國工程院名譽院長,上海大學校董會主席、終生教授,博士生導師。
費孝通:著名社會學家、人類學家、民族學家和社會活動家,中國民主同盟的卓越領導人,第六屆全國政協副主席,第七、八屆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原上海大學上海社會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夏征農:原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中共上海市原市委書記,上海大學顧問。
王力平:原中共上海市委副書記,市政協主席,上海工大計算機工程系校友。
王林鶴:上海市總工會主席、市經委副總工程師、市發明協會副會長,全國勞動模範,中共第十一屆中央委員、第四屆全國人大代表,1965年畢業於上海科大電機系。
周慕堯:原上海市副市長,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黨組副書記,1965年畢業於上海科大理化系核物理專業。
尹弘:上海市委常委,上海市人民政府秘書長,1985年畢業於上海工業大學冶金工程系。
薛潮: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1997年畢業於上海大學管理工程系。
鍾燕群:上海市總工會主席、黨組書記,1997年畢業於上海大學管理工程系。
景瑩:曾任上海市外經貿委副秘書長、南匯區副區長、普陀區副區長;現任上海市旅遊局副局長,1983年畢業於上海外國語學院分院(現上海大學外國語學院)。
科學界
楊雄里:中國科學院院士,原上海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1963年畢業於上海科技大學生物系。
林國強:中國科學院院士,1964年畢業於上海科技大學化學系。
孫晉良: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科協副主席、全國勞模,1968年畢業於上海科大化學系有機化學專業。
陳騊聲:工業微生物學家,是中國近代工業微生物學的奠基人和開拓者。創立了上海科大生物工程系,任系主任。
鄒元爔: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六屆全國政協委員。1958年創辦上海科大冶金系,兼任校務委員會委員、系主任、教授。
嚴東生:中國無機材料研究領域的奠基人,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美國紐約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國際陶瓷科學院院士。原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副院長,上海科大副校長、名譽校長,現上海大學名譽校長。
黃宏嘉:國際著名微波與光纖專家,我國微波光纖領域的重要奠基人,中國科學院院士。原上海科大副校長、名譽校長、教授、校學術委員會主任,現上海大學博士生導師、名譽校長。
郭本瑜:著名計算數學家,1965年畢業於上海科大數學系,原上海科大常務副校長、校長。
鮑家善:著名低溫物理學專家。原上海科大物理系教授,名譽系主任,校學術委員會主任。
郭禮和:著名分子生物學家,1964年畢業於上海科大生物物理化學系。
胡金豪:上海天文台黨委副書記副台長。1975年上海科大無機材料專業畢業
謝宇:美國藝術科學院院士和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1982年畢業於上海工大冶金工程系
干勇:中國工程院院士、副院長,中國鋼研科技集團公司董事長,1982年於上海工大獲碩士學位。
李芸:上海市環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
黃黔;歷任上海工業大學教授、校長助理、副校長,上海大學教授、副校長,國家科委科技司副司長,教育部科技司司長,國務院研究室社會發展研究司司長,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專家委員會秘書長等職;是上海工大培養出的第一位博士生,導師為錢偉長院士。
吳傑:中國計算機學會海外傑出貢獻獎獲得者,美國天普大學計算機與信息科學系系主任,畢業於上海科大。
胡傳平: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公安部第三研究所所長,畢業於上大機械繫。
教育界
匡亞明:著名教育家、馬克思主義理論家、社會活動家,原南京大學黨委書記兼校長、名譽校長,1926年考入上海大學就讀。
王生洪:著名教育家、科學家,曾任上海科大常務副校長、上海市委統戰部長、原上海大學常務副校長、上海市政協副主席、復旦大學校長等職,1965年畢業於上海科大工程力學系 。
曹家麟: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範,上海電力學院校長。
騰建勇:上海工程技術大學黨委書記。
楊德廣: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副會長、全國高等教育學研究會理事長、上海市高等教育學會常務副會長,原上海大學校長、上海師范大學校長。
鄭令德:中共上海市教育衛生委員會書記和上海市教育委員會主任,上海工大電機工程系校友。
周鴻剛: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上海師范大學黨委書記,上海大學知識產權學院管理工程專業碩士。
劉人懷:中國工程院院士,暨南大學校長。
許德良:歷任上海市總工會幹部學校副校長,上海市衛生學校校長,上海中醫學院副院長、顧問等職;中共早期黨員之一,曾長期擔任上海大學庶務員。
工商界
周忻:易居(中國)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總裁,1990年畢業於上海工大機械工程系。
周文波: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國家科技獎勵評審專家,上海城建集團副總裁兼總工程師,上海大學、同濟大學兼職教授。上海大學力學系博士,導師為錢偉長院士。
張林檢:上海市企業聯合會會長,上海儀電控股(集團)董事長。
馬新生:百聯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上海大學研究生學歷。
倪建達:上海城開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上實城市開發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上海市青年企業家協會會長,1992年畢業於上大經濟管理專業。
劉培森:上海英達國際人才有限公司總經理,上海工大1980屆機械專業。
胡逢康:曾任飛利浦照明電子全球研發中心總經理、飛利浦照明亞太區CTO(首席技術官);現任「縱領電子(上海)有限公司」總經理,上海科大電子系77屆。
楊士寧:中芯國際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首席營運官,上海科大電子系77屆。
唐豪:上海市工商聯合會,上海市商會副主席,上海市政府決策咨詢專家,上海大學副校長。
王喆:寶鋼集團資深高級技術專家。
李世平:寶鋼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紀委書記。
解建平:寶山工業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戴克明:中國戴迪國際健康產業集團董事長。
朱皓:上海慧鳴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副總裁。
何志明:新航星集團董事長。
彭宏陵:香港宏馬(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董泰康:科威特華僑華人協會主席。
吳俊:昆明俊業鑫化工原料有限公司董事長。
丁紅陽:上海飛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顧春林:上海德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施建祥:上海快鹿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1987年畢業於上海工大。
俞勇:上海市外高橋保稅區新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93屆校友。
廖建偉:上海興安得力軟體有限公司總經理,90屆校友。
郭瑋:新致軟體公司董事長。
張維華:上海電信黨委書記。
吳錫龍:上海電信總經理。
王文海:寶信軟體公司董事長。
龔少暉:35互聯(中國頻道)CEO,1988年畢業於計算機學院。
錢文明:上海博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95屆自動化專業博士。
龔其恩:美國鵬博控股集團公司董事長,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及中國對外貿易理事會副理事長,1985年畢業於上海工大機械製造專業。
江燕:上海市建築科學研究院(集團)科技開發部經理、研發中心主任,上海科大高分子系87屆。
蔡國鈞:全國勞動模範、上海亞太計算機信息系統有限公司總裁,上海工大計算機系77屆。
林野:國家電網華東公司總經理,77屆校友。
王國平:中國微影視第一人,全球旅遊視頻網總裁,上大文學院85屆。
余谷:美國德勤會計師事務所總監,上大國際商學院84屆。
人文界
孔另境:著名出版家、作家,曾參加過北伐革命,1925年畢業於上海大學中國文學系。
丁鈴:著名作家、社會活動家,1927年畢業於上海大學中國文學系。
施蟄存:著名文學家、翻譯家、教育家、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1923年考入上海大學中國文學系。
陽翰笙;著名編劇、戲劇家、作家,中國新文化運動的先驅者之一,1924年秋考入上海大學社會學系。
龔方震:原上海社科院宗教研究所宗教學研究室主任,中外關系史學會常務理事,畢業於上大法學院。
劉達臨:上海大學社會系教授,亞洲性學聯合會主席,中華性文化博物館館長。
葛紅兵:著名作家,中國當代有代表性的文藝評論家。
戴望舒:現代著名詩人,1923年考入上海大學中國文學系。
和晶:著名電視節目主持人,1998年在上海大學中國電影史專業研究生畢業。
白賓:著名電視節目主持人,畢業於上海科大精密機械專業。
高韻斐:上海文匯新民聯合報業集團社長,上海市政協委員,上海新聞學會副會長。
郭敬明:著名青年作家,2002年進入上大影視藝術工程專業,後轉為影視藝術技術專業。
許傑: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館長,畢業於上大中文系,是第一位擔任美國重要藝術博物館的華裔館長。
政法界
翟建:上海市首屆東方大律師。
鮑培倫:上海市首屆東方大律師。
江憲:上海市首屆東方大律師。
陶鑫良:全國著名知識產權律師,上海大學知識產權學院院長。
鍾人鑒:著名銀行金融業務律師,上海虹橋正瀚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
宋學東:上海市青浦區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畢業於上大法學院。
藝術界
黃葆戉:近現代著名書法家、篆刻家,上海大學美術科書畫教授及上海美術專科學校國畫系主任。
陳逸飛:著名油畫家,文化實業家,導演。1965年畢業於上海市美術專科學校(現上海大學美術學院)。
謝晉:著名導演,中國文聯副主席,上海大學影視藝術與技術學院首任院長。
邱瑞敏:中國畫家,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
霍尊:上海天韻文化簽約歌手,東方衛視真人秀節目《聲動亞洲》亞洲賽區三強。中央電視台綜藝頻道真人秀節目《中國好歌曲》第一季冠軍。
滕俊傑:國家一級導演,上海廣播電視台、上海文化廣播影視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1999年進入上海大學影視學院研究生班學習。
⑷ 包起帆的主要榮譽
1985年、2004年全國「五一」勞動獎章。1989年、1995年、2000年和2005年四屆全國勞動模範。
1992年,被授予上海市十大先進標兵和科技功臣稱號。
1994年4月被推選為全國十大傑出職工。
1996年被授予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稱號。
1998年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
1999年聶榮臻發明創新獎。
2001年中國發明協會等單位曾在全國調查20世紀最具影響的發明創新人物。
2003年,在第95屆巴黎國際發明展覽會上,他一人獲得4枚金獎,成為105年來一次獲得該展會獎項最多的。
2004年,他主持國家「863」計劃子課題「集裝箱電子標簽系統研究」,開通了世界上首條帶有集裝箱電子標簽的商業班輪航線,被國外專家譽為「一場改變人類運輸方式的革命」。
2005年被授予「當代發明家」。
黨的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大代表
⑸ 上海市閔行中學的辦學成果
在教學上,閔行中學把基礎學科教育視為生命線,將課程改革確立為人文與科學教育兩大板塊,將哲學課程和自然科學課程分別作為學校人文教育系列和科學系列課程的核心,輔以研究型選修課程,著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學力和發展性學力,整體推進了素質教育,使閔行中學多年來一直保持高合格率、高升學率、高成材率,每年都有三百多名學生在市和市級以上各類競賽中獲獎。在音樂、美術、體育教育方面,學校學生在各級各類比賽中收獲甚豐,在上海市學生藝術節、上海市戲劇節、閔行區學生藝術節上海市中學生運動會等一系列活動中獲得了許多大獎。
從1996年起,學校先後被命名為國際發明協會(IFIA)青少年會員單位、國際OM協會會員單位、教育部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中國創造力學會創造教育實驗基地、中國創造力學會創造教育專業委員會中學分會會長單位、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全國科技工作先進單位、上海市科技教育特色學校、上海市中學生行為規范示範學校、上海市教育科研先進集體、連續20年上海市體育先進集體單位、上海市職業道德建設十佳單位(是上海市教育系統僅有的一所學校),還連續10次被評為上海市文明單位,學生的140餘項創造發明在全國和市級競賽中獲獎,有些項目已獲得國家實用新型發明專利。在2007年,閔行中學成為上海市第三批實驗性、示範性高中。 上海市文明單位;
全國科普工作先進集體;
全國科學教育實驗基地;
教育部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
全國可持續發展教育示範校;
全國宋慶齡青少年科技發明示範基地;
中國創造學會創造教育先進實驗基地;
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
國際發明協會聯合會(IFIA)特別會員;
上海市職業道德建設十佳單位;
上海市知識產權示範校;
上海市教育科研先進集體;
上海市科技教育特色學校;
上海市田徑、棒壘球二線學校;
⑹ 上海的演變史
上海,春秋屬吳國。戰國先後屬越國、楚國,春秋戰國時期,上海是楚國春申君黃歇的封邑,故別稱為「申」。晉朝時期,因漁民創造捕魚工具「扈」,江流入海處稱「瀆」,因此松江下游一帶被稱為「扈瀆」,以後又改「扈」為「滬」,故上海簡稱「滬」。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上海開埠,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上海縣洋涇浜以北一帶劃為洋人居留地,後形成英租界。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以虹口一帶劃為美租界。
1956年經過行政調整,上海市轄區減為18個,轄15個市區和3個郊區。1958年,為了適應城市發展的需要,將江蘇所屬上海地區的郊縣劃入上海市。
(6)上海市發明協會擴展閱讀:
上海話,是一種吳語方言,屬於吳語太湖片蘇滬嘉小吳語上海話片。 上海話一般是指上海市區話,也就是現在被廣泛使用和認同的上海主流通用方言。松江本地話是上海話的基礎。
上海話是上海開埠以後吳語區各地移民口音在松江話基礎上自然融合而成的新型城市吳語,成為吳語區的代表和共通語言。語音受移民中占優勢的寧波和蘇州兩地影響巨大。
吳語上海話是上海文化及氣質的載體,是海派文化的重要根基。上海話也和老洋房、弄堂、石庫門、旗袍等一樣,成為了上海風情的代表性符號。廣義的上海話還包括上海郊區各大方言,上海郊區各鄉鎮屬於典型的江南文化。
⑺ 上海名字的由來
上海之名,最早見於《宋會要輯稿》中北宋設置的上海務,之後熙寧年間成書的《水利書》記載了上海浦。宋代,吳淞江下游有一條名為上海浦的支流。"浦"一詞原指河川匯合之所或入海處,但在吳地常指河川的小支流。
「上」一詞,在江左地區的河流名稱中,又常指靠近源頭一面。反之,下即指靠近河口附近的地區。在今虹口的提籃橋地區尚有下海廟的地名。宋朝經濟發達,催生了酒業的發展,政府在上海浦附近設置酒務以征酒稅,稱為上海務,上海一名由此傳播。
此外,上海的簡稱「滬(滬)」來源於古時當地人創造的一種名為「扈」的捕魚工具,東晉時松江入海口稱之為滬瀆(今上海市青浦區東北舊青浦鎮西)。《晉書》和《梁書》就曾多次提到過「滬瀆」。別稱「申」則因相傳上海西部地區曾為楚國公子春申君的封地而得名。
(7)上海市發明協會擴展閱讀:
上海務——
上海本是河流名。後來在這一帶設置了專門管理酒稅的機關——酒務。因地近上海浦,就稱為上海務。上海務濱江臨海,人流眾多,交易繁忙,稅收大增。因為酒,上海務的名氣也像酒一樣逐漸有了度數。鴉片戰爭後,上海成為對外通商口岸,一下子繁榮起來,竟然發展成為世界最大的都會之一。
從一條小河,變成收稅的辦公場所,再變成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這是上海的經歷。而它的比肩兄弟下海,走的卻是另一條道路。明初,因吳淞江河道已經嚴重淤塞,另外開挖了一條新河,這條河大致是現在的蘇州河下游。
於是,下海浦被拋棄了。清末,黃浦江西岸被辟為租界,興建船塢、碼頭、堆棧、工廠,下海浦漸漸淤塞。1922年,下海浦被完全填埋了。原來的下海浦變成街路,就是現在的海門路。下海沒有了。只有一個殘破小廟——下海廟,記著它的往事。
可喜的是,1990年,經上海市和虹口區宗教事務部門批准,由上海市佛教協會籌建修復下海廟。1992年1月30日正式開放,恢復為佛教活動場所。有意思的是,廟中有一塊紀念碑,落款處刻的是「上海下海廟」。上海、下海肩並肩,又坐在一起了。
⑻ 2017年上海中高級工程師職稱評定評審報名條件時間流程
評審任職年限截止時間為該年份12月底。
1、高級工程師正常申報條件:
(1)大學本科畢業,從事專業工作十年以上,擔任中級職務五年以上。
(2)大學專科畢業,從事專業技術工作十五年以上,並需擔任中級職務五年以上。
(3)中專、高中畢業,從事專業技術工作二十五年以上,並擔任中級的職務五年以上。
2、安排:自每年專業技術職稱評審工作文件下發後,由我處對申報人員領取並填寫的各種表格進行初步審核,並統一上報時間。
3、申報:
要求申報人員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認真做好現任專業技術職務的業績總結,所需要上報的評審材料要重點突出、條理清晰、規范整齊、保證質量,並按規定加蓋單位的公章。
4、審核:
我處認真審核專業技術人員申報的各種材料,特別對申報高級職稱和重點專業的人員,嚴格把關,保證上報材料的質量。
5、上報:按照各專業評審委員會接收材料的時間要求,由我處准時分送到各對口專業評委會或相關部委人事部門。
6、公示:按各專業部門公示時間,在相應人事局或人事廳網站公示!忘各申報人員及時查詢,保證評審公正性,公平性。
7、證書發放:
證書下來之後,第一時間通知學員查詢,領取證書。
具備能力
1、具有解決生產過程或綜合技術管理中本專業領域重要技術問題的能力。
2、有系統廣博的專業基礎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術知識,掌握本專業國內外現狀和現代管理的發展趨勢。
3、有豐富的生產、技術管理工作實踐經驗,在生產、技術管理工作中有顯著成績和社會經濟效益。
4、能夠指導工程師的工作和學習。
研究、設計部門
1、具有獨立承擔重要研究課題或有主持和組織重大工程項目設計的能力,能解決本專業領域的關鍵性技術問題。
2、有系統堅實的專業基礎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術知識,掌握本專業領域國內外現狀和發展趨勢。
3、有豐富的工程技術研究、設計實踐經驗,取得過具有實用價值或顯著社會經濟效益的研究、設計成果,或發表過有較高水平的技術著作、論文。
4、能夠指導工程師、研究生的工作和學習。
⑼ 展訊通信的展訊榮譽
2010年,展訊大陸第一家過3億美金的晶元設計公司;發布全球第一款40nm的TD晶元。
2007年2月
展訊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2006年12月
展訊榮獲信息產業部「中國芯」最佳市場表現獎
2006年10月
榮獲清科創投「2006中國最具投資價值50強」榜首及「最佳創投案例」
2006年12月
榮獲「2006年德勤中國高科技、高成長50強」
2006年8月
武平總裁獲信息產業部「全國信息產業科技創新先進個人」稱號
2006年11月
武平總裁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
2006年11月
首席技術執行官陳大同博士獲中國發明協會「發明創業獎」特等獎及「當代發明家」稱號
2006年3月
2G/2.5G(GSM/GPRS)手機核心晶元榮獲「2005年度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
2006年2月
展訊榮獲「2005年度中國最具成長性集成電路設計企業」稱號
武平總裁榮膺「2004-2005年中國半導體企業領軍人物」稱號
2005年12月
展訊榮獲「中國手機產業十年成就突出貢獻企業獎」稱號
武平總裁榮膺「突出貢獻個人獎」
2005年10月
武平總裁榮膺中國首屆華僑華人專業人士「傑出創業獎」
2005年6月
「SC6600 GSM/GPRS雙模單晶元多頻段無線通信基帶(ASIC)專用晶元」獲科技部認定列入「國家重點新產品計劃」
2005年5月
武平總裁榮獲「2005年度上海市最具活力科技創業者」稱號
2005年3月
武平總裁榮獲「浦東新區科技功臣」稱號
2005年2月
在2004年中國半導體市場年會上,展訊入選「2004年度最具成長性半導體企業」稱號
2005年1月
在國家科技部孵化創新產品競賽活動中,「C6600GSM/GPRS雙模多頻段無線通信基帶核心晶元、協 議棧軟體及整體解決方案」研究開發項目榮獲一等獎
2004年12月
展訊在「中國集成電路設計產業發展十周年風雲人物」頒獎典禮中榮獲「企業創業獎」,武平總裁榮獲「傑出貢獻獎」
2004年12月
武平總裁榮獲「2004年度上海科技創業領軍人物」稱號
2004年12月
首席技術執行官陳大同博士入選世界科教文組織專家成員
⑽ 翔星杯」第十七屆上海市青少年創造發明翔星杯」第十七屆上海市青少年 創造發明設計方案評選申報表
要空表嗎?我發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