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中國教育如何扼殺創造力

中國教育如何扼殺創造力

發布時間:2021-07-15 06:19:44

『壹』 現在的教育扼殺了孩子的創造力嗎>

現在的教育還是有多種的,各有利弊。
應試教育給部分孩子一個光明版的將來,但一定程度權上的確限制了孩子的創造力與學習興趣,並對另一部分更適合其他方面的孩子造成很大影響;素質教育能夠更全面地發掘孩子的潛能,包括創造力,但有時候卻讓孩子敗在高考這個門檻前。個人比較傾向於素質教育,在保證孩子的興趣的前提下,大部分孩子還是能通過自己的愛好發展出自己的空間。

『貳』 中國教育方式淹沒了我們的創造力

「填鴨式」的滿堂灌的教學方式,以高考、升學率為教學的最高尺度。在這種教育環境中,我們沒有表達能力、溝通能力和想像能力,更沒有足夠的質疑與思辨的能力。在這種教育體制下,我們被培養成「順民」,被當成背書機器。我們從這種教育中獲得的除了一紙成績單外,就是呆板的思維方式和順良的道德與政治情操。

『叄』 為什麼說中國教育培養的學生沒有創造能力,沒有能力

為什麼不說中國教育的學生有創造力,有能力?
1.這是事實.
2.中國的教育專始終還在屬沿襲歷年的傳統模式,即使教材在更新,教師在提升,但始終沒有把」老師教什麼學生學什麼」的本質去掉,當然沒有創造力了.
3.中國的學生創造力扼殺在搖籃里了.指」高考」.
先說這么多.

『肆』 中國的教育真的扼殺了孩子的創造力了么

這個不能說沒有,但是只要是教育,肯定會扼殺創造力的,無論多自由的教育環境都一樣。。

所以國外教育機構基本都不提倡過早進行教育,一般建議幼兒園以玩樂為主,初小基本不做書本教育,只有到了十一二歲才開始基礎教育。。。

而我國的家長是急不可耐的把小孩送去讀書,巴不得一出生馬上就能上小學。。。

『伍』 如何扼殺孩子的想像力與創造力

孩子的一切想法和做法都是錯的,不給孩子表現的機會。無論做什麼都必須聽話,這個就是在嚴重扼殺小孩子想像力和創造力。

『陸』 教育扼殺創造力

教育,教化培育,以現有的經驗、學識推敲於人,為其解釋各種現象、問題版或行為,其根本是以人權的一種相對成熟或理性的思維來認知對待,讓事物得以接近其最根本的存在,人在其中,慢慢的對一種事物由感官觸摸而到以認知理解的狀態,並形成一種相對完善或理性的自我意識思維...但同時,人有著自我意識上的思維,又有著其自我的感官維度,所以,任何教育性的意識思維都未必能夠絕對正確,而應該感性式的理解其思維的方向,只要他不偏差事物的內在;教育又是一種思維的傳授,而人因為其自身的意識形態,又有著另樣的思維走勢,所以,教育當以最客觀、最公正的意識思維教化於人,如此,人的思維才不至於過於偏差,並因思維的豐富而逐漸成熟、理性,並由此,走向最理性的自我和擁有最正確的思維認知,或許,這就是教育的根本所在。教育也是一種教授育人的過程,可將

『柒』 為什麼教育扼殺了創造力

『捌』 中國教育的缺陷在哪裡如何完善

教育投入占國民經濟的比重偏低
教育資源配置不合理,東部沿海發達地區高校林立,有豐富人才和資源,西部不發達地區相對稀缺
教育產業化,特別是高等教育,大學學費越來越高,孩子即使考上大學,對普通家庭來說高額的學費也會打碎他們的夢
教育方法,填鴨式教學,以考試為綱,扼殺了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能力,不能因材施教
教育課程設計不合理,例如中學拚命「打工」,大學悠閑「養老」;學無所用,缺乏實踐
教育的相關配套措施缺失和不當,比如大學生就業難就是其集中的反映
教育環境惡劣,例如大學導師不務本業,校外只顧淘金,學生無心上課,曠課嚴重,從上到下人心浮動,只為錢看,喪失了大學精神,不知「大學」二字為何物,縱情聲色,腐化墮落!
如果說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話,那麼教育就是第一生產力的源泉,教育興,則國興,教育強則國強,本不立,「道」何以生哉?一家之言,恐有不當,希望對你有幫助

中國教育的10個致命缺陷

(美國人口佔世界的7%,科技創新卻佔世界的80%!中華民族的悲哀就是太自負:科技算是你們的好,但我們的社會主義制度好啊,有偉大的XXX思想啊。錯!民族的未來靠科技,科技的基礎靠教育,而教育的基礎靠社會,靠民主的社會氛圍、寬松自由的社會環境。沒有民主中國將永遠落後,永遠被奴役!)

一、為誰而學:

美國教育告訴學生學習是自己的事,讓學生自己去想,想學什麼東西,因而學生一般學得主動、靈活、高興。而中國的教育總是要事先給學生做出細致繁瑣的各種規定,該學什麼,學多少,什麼時候學,該怎麼學等等,中國的學生視學習為功利,因而習慣於應付,學習是家長、老師的事情,是為陞官發財找工作而學,學得被動、教條、無奈。

二、育人目標:

美國不太重視「基礎知識」的學習,極其看重學生「創造力」的培養,因而才會有美國白領不會算10減6等於幾貌似「可笑」的事情發生,他們覺得要趁孩子年齡小時抓緊培養創造性思維,而中國教育特別重視所謂的 「雙基」,重在練「基本功」,不重視對學生創造力和思維能力的培養。美國的學生低分高能,中國的學生高分低能。因而世界500強企業,一般不願意接收中國學生,在他們看來,中國教育是培養知識的奴僕,而不是在「育人」。

三、課堂:

中國的教育善於給孩子一個總結,把學生教到無問題就好;美國的教育善於給孩子一個啟發,把學生教到能不斷提出新問題。中國的課堂要舉手發言,美國的課堂鼓勵自由發言。中國的課堂如果對教師的結論不同意會遭受批評,而在美國的課堂上則受到表揚。中國的課堂講紀律,美國的課堂講民主、人權。

四、師生關系:

在中國,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孩子剛踏入學校就知道老師總是高高在上,而在美國教授也沒有什麼權威可談的。美國人不承認權威。中國孩子盲目崇拜老師,覺得老師總是對的,中國的老師喜歡保持威嚴,不苟言笑,美國老師很喜歡和小孩一起聊天,是要好的朋友關系。

五、考試制度:

美國的考試經常是開卷,孩子們一周內交卷即可,而中國的考試則如臨大敵,單人單桌,主監副監嚴防緊守。在中國,考試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淘汰;而美國的考試目的在於尋找自身存在的不足,查漏補缺,以利於今後的發展。

六、班級人數:

中國雖明文規定每班不超過45人,但鄉鎮及縣級學校班級人數平均60人之多,法律並不能約束什麼。而在美國,一個班的人數不超過30人,31個人就屬於違反教育法,不同的是美國人看重的是誠信——自我信譽度,故不敢越雷池半步。

七、時間:

在一年中,中國中學生有8個月是上課時間,每天11個小時左右的在校時間。美國學生每年只有1000個小時左右。上學時間短、課業負擔少,這是讓孩子做自己感興趣的事,孩子有了更多的自由安排時間還能讓孩子學習自己安排時間。

八、成績單:

成績在美國屬於「隱私」。老師給家長看成績單,他只給你看自己小孩的成績,不會公布全班的成績。在中國,行政部門會想方設法的公布學校成績。教師的考核也要看學生的升學率、優秀率。學生從一年級開始就在這樣的機制下長達12年之久,心理壓力之大是顯而易見的。

九、教材:

美國的教材淺顯,對孩子沒有嚴格的要求,特別是數學,導致許多的成年人離開計算機對數字就沒了概念,連日常生活的計算都成了難題,看之非常可笑,但是他們注重動手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我國的教材一味的強調夯實基礎,才導致機械重復的作業一堆堆,其結果是造就了一批有一批的高分低能的人才。

十、課外生活:

中國一般不太允許小孩參加真正的社會活動。但在美國小學生一旦走進校門就開始真正參與社會活動了。美國的課外活動是學生自發參與,經費也是大家共同出資、共同尋求贊助。比如,8歲的孩子會幫人家清洗洗衣機,一次8美元,為別人演奏等等,把賺到的錢拿來搞活動。當然並非所有的活動都是為了賺錢,也有很多是打義工的。美國讓小孩接觸社會環境的方式非常多,他們認為教育即生活。

『玖』 中國人的創造性思維是怎樣被扼殺的

傳統的教育方法扼殺了中國孩子的創造力

『拾』 中國教育失去創造力了嗎創造力缺失的原因

「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人才?」這就是著名的「錢學森之問」。十三五規劃提出以來,創新一直是引發社會關注的熱點話題。在創新的時代,要回答「錢學森之問」,就要找到中國培養出創新型人才方法出路。
給予學生自由開放的發展空間是培養創新人才的關鍵。
很多老師忘了,教育活動是讓學生理解原理,「記住就能過關」 的應試教育讓很多學生失去創造力。應通過招生制度和教學觀念的變革,讓教育活動回歸其本來目的。
學業負擔阻礙創新偽命題
講到創新,最具象徵意義的就是諾貝爾獎,這是我們民族長期以來的一個「心病」。截止到2014年,日本拿了20個諾貝爾獎,今年又有人得獎。巴基斯坦也拿過一次諾貝爾獎,在科技領域的獲獎數量和中國相同。這確實很讓中國人著急,大家都在追問:中國的教育是哪裡出了問題?
某些專家認為,中國孩子創造力低,是因為負擔太重,怎麼可能有創造力?這種負擔是高考導致的。教育改革就是要「減負」,要改革高考。
但是,「減負」解決不了培養創新人才問題。一個學生在學校的學習行為應該受到鼓勵,孩子學得多我們應該高興,怎麼成為了負擔?實際上,學業負擔是一個虛假的問題。知識多了不可能是創造力減弱的原因。
中美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習目標不一樣
通過考察我們發現,中國學生和美國學生有個明顯的差異,就是學習方式不一樣。中國的孩子認為筆記太重要了,記筆記,背筆記,考筆記,如果這樣學,大學何必上四年呢? 美國學生似乎不認真,不但不認真記,還不斷地舉手,說教授,這個地方我跟你理解得不一樣啊。
課後的情況截然相反。美國的老師,每堂課上完都要給學生開一百多條書目,裡面既有論文又有專著。我當時發現,很少中國孩子在圖書館里看書,中國孩子告訴我,我們不去看書,看那個幹嘛,考試又不考那個。
談到中國人對於美國學生的印象,美國學生反問到:誰告訴你美國人不認真學習啊?我們不認真學畢不了業,不認真學找不著工作!所以只有一條路,拚命學。
為什麼有這么大的差距,我們發現,學習目標不一樣。中國孩子學習目標非常明確:考試過關,答辯過關,不管我以後能做什麼。美國公司僱主可不在乎這一套,他們只有一個標准,能幫我掙錢,我就聘用你。中國孩子學一門考一門丟一門,美國人卻在學習中不斷討論為什麼要學這個,這個要怎麼用。
多元課程與開放的發展空間才能培養創新力
慢慢的我們發現一個規律,很多創造力高的孩子,他們中小學都來自非公立學校,如私立學校,特許學校,教會學校等。當我們看到私立學校的課程的時候,我們震驚了。我下載了一份普通私立高中的課表,用A4紙列印下來,竟然一共印了111頁。
微積分這門課,中國80年代下放到高中,因為太難曾被取消過一段時間,現在拿回來,又被學生抱怨太難。這是因為學校讓班上每個學生都學微積分,它就難,只讓班上的數學尖子去學,它就簡單。美國高中一些數學天才在高中階段就可以繼續學大學的數學課程,高中老師不能教,就送學生去旁邊的大學去學,將來去任何一所美國大學,這個學分有效,不用再修了。
一個美國私立高中,會開地球與空間科學這門課。美國的高科技實力絕對不是「減負」減來的,能造出太空梭、宇宙飛船,是靠美國人從小拚命學來的。思科微軟證書是我們大學計算機系學生畢業要考的證書,美國高中生就可以考。
這些課程給了孩子最大的發展空間和完全開放的教育支持。什麼是開放,就是上不封頂,而且給學生豐富的選擇。我們的課程設置,我們的教學,將那些有應試科目之外的天賦的孩子排除在外,我們能說中國教育是公平的嗎?

閱讀全文

與中國教育如何扼殺創造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
綜治辦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總結 瀏覽:903
知識產權局專業面試 瀏覽:75
馬鞍山市是哪個省的 瀏覽:447
馬鞍山市保安 瀏覽:253
股權轉讓樣本 瀏覽:716
工程管理保證書 瀏覽:198
社區矛盾糾紛排查匯報 瀏覽:352
新疆公共就業服務網登陸 瀏覽:316
侵權著作權案件審理指南上海 瀏覽: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