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流行文化的機制
1. 文化語境: 全球化
世界文化是豐富多樣的,每個民族世代延續發展的過程中,創造與積淀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媒介的全球化進程加快了個人與世界的聯系,也加快了人類文明與文化之間的滲透與融合。在「全球化」的語境下,世界各個角落都成為媒介概念中」地球」的一個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人類文明開始走出原有的部落,走向世界的舞台,文化多樣性獲得史無前例的大解放,而人們的社會化的發展也始於這次文化」解放」。人們認識到不僅需要吸收他種文化以豐富自己,而且需要在與他種文化的比照中更深入地認識自己以求發展,這就需要擴大視野,了解與自己的生活習慣、思維定勢全然不同的他種文化。」吸收融合外來有益的文化成果,往往是本民族文化加速發展的催化劑。」[ 7] ( P178) 流行文化得益於媒介全球化的發展,今天人們足不出戶,便可以通過家庭影院觀看好萊塢的大片,通過電視現場觀看維也納金色大廳的新年音樂會,通過網路了解世界各地的風土民情; 同時,我們也看到了流行文化前所未有的」大合唱」:美國卡通片」花木蘭」的大獲成功說明了流行文化的嫁接也是一道獨特的風景; 而美國電影」安娜與國王」則突出了」異域風情」,滿足了人們的好奇心,與此同時融合了西方的價值觀念的」文化混血」特徵十分明顯; 由台灣導演李安執導的電影「卧虎藏龍」,中國大陸導演陳凱歌執導的電影」無極」,都無限誇大了中國文化的神秘性,以流行的姿態征服了無數國外的受眾。當然,這里我們還應提到,全球化為弱勢區域的人們帶來了福音。
極大豐富的文化養料為本土人民思想的啟蒙與開化奠定了基礎。沐浴在世界流行風尚的春風里,人類的互動達到前所未有的暢通,流行文化就是跨越國界與民族的通用語言,「不同民族文化有著一種空間距離感,而流行文化卻是不同代際之間的時間差異感。它在不斷地演替和回歸中,用時間的流逝抹平了地域的和民族的文化差異。」
2. 經濟層面: 商業利益驅動
流行文化往往不單指靜態意義上的文化作品,而是包括作品在內的人的整個消費行為和過程。由文化產業機構製作,供公眾消費,以獲取商業利潤為最大目的,流行文化存在的意義就是賺取利潤,因此它與傳統文化內涵有著本質的不同。
「麥克唐納( Dweight MacDonald) 在」流行文化的理論」中提到,流行文化是由商人們僱傭技術人員編造出來的,其聽眾都是被動的消費者,聽眾的參與只被限制在買與賣之間。
拋開麥克唐納的言論極端與否不論,流行文化的確與商業有著天然的勿庸諱言的默契,這可以歸功於商業的發展以及大眾傳播的成熟。流行文化要最大限度地攫取市場利益,這是它唯一的訴求。相對於傳統文化是歷史沉澱的結果,流行文化凸顯的是前瞻意識,更是商業運作的結果。
很顯然,流行文化的快速普及的內驅力就是利益驅動。流行的含義從某種程度上是市場佔有率的多少,因此需要」量」的指標加以印證。之所以有更多的投資者看好流行文化市場,就是奔向具有誘惑力的市場覆蓋率。而各種投資都希望得到回報,因此,流行文化總是在被建構與解讀的過程中成長與成熟起來的。大眾傳播起到的主要作用就是造勢,使人們形成對於它的注意力,以此形成一種大眾消費趨向,使市場更加成熟。
3. 社會心理: 「自我」的確認與人性解放
20 世紀80 年代,進入中國市場的流行文化還是以滿足人的最基本的原始慾望作為其主要的動機,身體的解放是流行文化的主要表意形式。
進入90 年代,大眾主體意識逐步覺醒,並在努力爭奪話語權。這個過程就是人們在逐漸確認自己的身份與存在的意義。由於階層差距的逐漸加大,處於底層的社會群體對自身存在產生不確定性,這尤其體現在轉型期的中國,於是人們更多希望外在的輔助力量來平衡自己心態,尋找自我的落腳點。在精神層面,或者文化層面,則需要藉助一種非權威擬定的表現方式來呈現自我,以彰顯自我實現的價值,而流行文化的適時出現,成為了一種極具張力的代言工具。它是輕松的而非刻板的,是流動的而非靜止的,在歌頌時尚與前衛的同時放棄世俗的偏見,甚至是對傳統的不屑,這種審美趣味被認為是現時代人們的心理需求與社會需求。在流行文化的語境中,個人的看法與感覺、生活狀態與品位受到更多的重視,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講,流行文化更是一種人的文化,摒棄制度與尊嚴,權貴與等級的束縛,人性得到更為徹底的釋放。就像」泰坦尼克號」里的Rose 和Jack 跑到下等倉去跳舞,我們可以看做高尚文明與市井文化的對話,擺脫繁文縟節的Rose 享受到的不再是特權階層的雅緻,而是為人的快樂。
流行文化的使命之一就是縮小階層差距。在與傳統精英文化揮手告別的年代,流行文化以不羈的姿態登上歷史舞台,不屑於做典雅與低俗、精緻與粗鄙的區分,並且不會向所謂的高尚文明做靠攏的努力,它所追求的價值就是關注此刻,活在當下。它的不拘一格、來去匆匆的風格,只為那一瞬間的綻放,因此不在乎做進一步的加工和分層。
由於流行文化的普世情懷,因而缺乏一定的引導與控制機制,某種程度上剝奪了精英階層一貫把持的話語權,對於社會的民主化進程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無形中也加劇了無政府主義的可能性。
流行文化成功地貼近了時代的社會心理,滿足了人類回歸本性、追求世俗快樂的慾望,以弗洛伊德的」快樂原則」為旨歸,盡管這種快樂被許多「文化人」所不齒,將之視為淺薄、粗鄙、平庸,甚至是格調低下的文化垃圾,然而,它仍然以娛樂的姿態娛樂眾生,仍然以自嘲的裝傻的模樣放聲高歌「精神解放」。在拋棄了意義的年代,流行文化以其」後現代」的時髦面孔證明著自身存在的現實合理性,它所展現的正是一個」平民說話」、「弱者狂歡」的新世界。
4. 傳播平台: 大眾傳播促進文化流行
1833 年,本傑明.戴創辦了世界上第一張廉價報紙」紐約太陽報」,為人類文化的傳承與發展開啟了一扇明亮的窗,大眾傳播的機械復制幫助大眾尋找與其認知能力與審美趣味相吻合的符號進行表達,文化資源不再為權貴所獨占,文明走下聖壇,文化的民主姿態更加深入人心。
時至今日,網路傳媒已經分外發達,傳播成本的低廉愈加為世人所關注,而這也意味著流行文化傳播盛世的到來。大眾傳媒是流行文化的載體,二者是相生相息的關系,傳播技術的發展為流行文化提供良好的延續與發展的平台,形成並規定著流行文化的基調。
大眾傳媒強大的復制力量以及超乎想像的傳播能量,讓世界改變了面孔,流行文化像熱氣球一樣升騰在空中,一種無限膨脹的趨勢讓整個人類熱血沸騰。應該承認,流行文化發展到今天,大眾傳媒功不可沒。傳媒依據媒介意志和價值判斷,對流行文化的復制與審讀起到了重新定位的作用,因此,流散到民間的用以消費的文化產品就已經與原有的精神實體分道揚鑣,而產生出另外的意義,如同批量復制的贗品,即便與真品形式具有雷同性,但意義已經完全變味。今天,我們隨處可見畢加索的自畫像,或者」蒙娜麗莎的微笑」,但對此權當是一種文化認知,而對畫像所滲透出的美學意味與境界卻不再成為研究的重點。大眾傳播的力量就是將文化信息化、大眾化,變成可認知、可消費的產品,而這種產品的性質和小孩子喜歡的口香糖沒有太大的區別。
大眾傳播成功地締造了流行文化,它構成流行文化及其現代藝術樣式得以傳播的物質傳輸渠道,同時直接影響大眾文化的意義傳達。從某種意義上說,流行文化就是大眾傳播標簽化的結果。
流行文化是我們身邊唾手可及的文化讀本,它融化於我們的生活細節之中,同時又在澆鑄我們的生活模式。其實高雅與通俗是很難說清的事情,世界三大男高音被無數歌迷追捧,成為全球的流行文化,但是你卻不能將之排除於高雅文化之外; 四大名著在當代被奉為經典,但是它們卻是當時炙手可熱的流行文化; 同樣,20 世紀80 年代文化復甦的中國,很多大學生手捧弗洛伊德的書如飢似渴地閱讀,90 年代的年輕人熱衷顧城、北島的詩,都一度成為流行的標桿,但是怎麼界定這就是高雅的抑或媚俗的文化呢? 其實,流行文化並非完全背離傳統,它拋卻的只是傳統的意義軀殼,代之以新的人文理念。從某種角度看,文化的流行也是文化的循環,我們曾看到多少年前流行的東西會在若干年後再度馳騁時尚舞台,但是,內涵卻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這其中,蘊含的是意識形態的解構與重組。因此,審慎的態度就是理性而客觀地看待文化現象,並且模糊文化的本質屬性,無須仰視高尚的精英文化,同時對普世的流行文化也報以真誠的尊重。
⑵ 為什麼文化是商業中最熱門的話題
文化是智慧群族的一切群族社會現象與群族內在精神的既有,傳承,創造,發展的總和。它決定了商業的走向。
⑶ 商業文化的重要性是什麼
餐飲企業標志具有同其他標志相同的識別性、領導性等七大作用外,對餐飲企業還有客戶的針對性和即時的吸引性兩大作用。在現代商業競爭中,餐飲企業標志作為餐飲企業視覺識別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企業文化、企業經營理念以及企業形象塑造有其重要意義。
中國國內的部分餐飲企業標志以其獨有的文化內涵吸引著消費者,在不斷變化和發展後,已有不少成功之處,值得其他國內餐飲企業學習和借鑒。當然,起步晚,規模小的特徵使餐飲企業在標志設計上遠遠落後於西方,在現代餐飲行業的激烈競爭中明顯處於弱勢,存在諸多問題。
全球背景下,如何塑造良好的企業形象,確定企業的經營理念,設計一個符合企業經營理念,適應全球發展並體現中國特色的企業標志,將成為我國餐飲企業面臨的又一大重要課題。
(3)當代商業文化中時尚是怎麼被創造出來的擴展閱讀:
商業興起於先商時期的商國, 形成初期是以物換物的方式進行的社會活動,後來發展成為以貨幣為媒介進行交換從而實現商品流通的經濟活動。現代的商業分為線下以及線上兩種,極大提高了貿易的效率,以買賣方式使商品流通的經濟活動。
商業源於原始社會以物易物的交換行為,它的本質是交換,而且是基於人們對價值的認識的等價交換。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商業
⑷ 時尚是被發現的還是被創造的
時尚既是被發現的,也是被創造的,發現穿得很漂亮,就造就了時尚與流行,但是事物的本身就是被設計創造出來的。
⑸ 超模紛紛來中國發展,怎麼看待「中國將是時尚的未來」這句話
一、隨著現在社會的不斷發展,時尚界也跟隨著潮流,未來時尚應該會在科技的推動之下,出現多元化的態勢,而且這種情況將會進一步加快,從而時尚界的多元化特徵也會顯現的更加明顯,從網路技術方面來看,推廣的領域非常廣,而且手段也比較高明,所以時尚和傳媒有著很密切的關系,通過強大的傳媒手段,時尚界應該也會迅速的得到擴張和提升。
現在時尚產業在一些發達的國家已經獲得了較快的發展,而且規模和影響也比較大,相信一些發展中國家應該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
⑹ 時尚的基本含義
時尚,就是人們對社會某項事物一時的崇尚,這里的「尚」是指一種高度。在如今社會里,多指流行得體的一些東西。
時尚,源自「fashion」,是個地地道道的舶來品,時尚的英文翻譯有很多種:「mode方式,模式,時尚」「、 「style風格,時尚法,文體,風度,類型,字體」、 「Fashion樣式,方式,流行,風尚,時樣」、「Trend趨勢,傾向」。
時尚一詞在新華字典里的解釋是:當時的風尚;一時的習尚。從古至今,時尚一直流行於世。它存於每個人的生活,它掛在眾人的嘴邊,我們甚至可以說,時尚,影響著每個人以及他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很多人對時尚的理解都不同,有人認為時尚即是簡單,與其奢華浪費,不如樸素節儉;有時時尚只是為了標新立異;現實中很多與時尚不同步的人被指為老土、落伍。
(6)當代商業文化中時尚是怎麼被創造出來的擴展閱讀
在傳統社會中,當然也會出現一時大眾共同追求的東西,並具有通行、逐時之類的含義,隨之也就有了「時方」「時彥」「時食」「時貨」「時新」「時樣」「時髦」這樣的說法。不過,上面的諸多稱謂,觀其大概的意義,僅有「時新」「時樣」「時髦」三詞,與後來所謂的時尚有所關涉。
如「時新」一詞,總體上是指應時的新異物品。這一詞既可指應時的新異食品,又可指應時的裝束式樣。還有「時樣」一詞,用來專指入時的式樣。至於「時髦」一詞,盡管在後世的傳衍中已經流變為新穎入時的含義,然而從這個詞的起源上看,原本是指一時的傑出人物。
諸如「時新」「時樣」「時髦」之類的稱謂,大抵可以視為時尚的前奏。至於「時尚」這一專有名詞,顯然與商業社會是桴鼓相應的,它的出現已經到了明代的晚期。
「時尚」是什麼,明代著名的僧人蓮池大師在《竹窗二筆》中已經作了明白易曉的闡釋,細繹這則記載,無非是說時尚的形成,通常「唱自一人」,而其影響力則是「群起而隨之」,形成一股區域性甚或全國性的沖擊波。
⑺ 如何看待時尚現象對青年人的觀點
人們在各個階段的審美觀念的差別,而形成了市場上服裝在一個時期不同於另外一個時期,無論是男裝還是女裝,不同時期所流行的款式各不相同而千差萬別。
如我們,初期的裝、中山裝流行了三四十年時間,直到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社會上才出現了西服和夾克衫。八十年代中、後期,服裝的用料,變來變去,離不開的確良、的確卡這兩種夏裝和冬裝面料。
改革開放後,西方的流行元素影響了的服飾潮流。在各種服裝面料頻繁變化的同時,服裝款式也在不斷地發展變化。記得80年代初,年輕一代人穿起了褲腳像掃把一樣的喇叭褲,當時的老一輩看不順眼;學校的學生穿喇叭褲時,會遭到老師們的不認同並提出批評。但是潮流趨勢是擋不住的,喇叭褲確確實實地流行了那麼十幾年的時間。
上世紀90年代到20世紀初,服裝式樣千變萬化、萬紫千紅。各種各樣的服飾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
女人的露背裝、吊帶裝不再是人們的忌諱;短褲子拉出來罩在長褲子外面,人們從看著不順眼到逐漸習慣了;好好的一件牛仔褲,這個地方剪個口子,那個地方開個洞洞,而這些都叫做時尚美、叫做流行,如此種種、不一而足。
這一切都是人們的審美觀念、審美意識在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著。各個階段的年輕一代在引領著時尚潮流。所以,我們應該要以發展的眼光來看待時尚、看待服裝的流行美。
年輕人是美的創造者,服飾美來自於人的靈感。人們的大腦靈感迸發出的一種完美的能夠吸引人的眼球、使人享受著美的感覺而讓人心情愉悅的一種著裝狀態,靈感人再通過一系列工藝過程把布料變為服裝實物,這就是服裝設計;靈感來自誰的大腦,誰就是服裝設計師。
⑻ 時尚的產生有何深遠意義 以及對現代的影響
時尚對於社會深層次的文化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和作用,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提升審美趣味和科技水平
審美能夠給人帶來精神的愉悅與滿足,而時尚是促進人們提升審美趣味的重要渠道。首先,時尚誘發人們不斷嘗試新的風格,進而呈現多彩繽紛的文化藝術。如我國燦爛的陶瓷藝術就是人們不斷追求時尚的產物。
舉世聞名的唐三彩以艷麗著稱,可謂唐朝時尚的代表,它是人們意圖改變單調的陶器風格,追求反映當時繁榮的社會風貌、富足的生活方式以及宏大的思維氣質的一種時尚。
到了宋代,唐三彩已經不再新鮮,對時尚的追求促使宋瓷創造出新的美學境界,它沉靜雅素,不僅重視釉色之美,而且更追求釉的質地之美,其中的鈞瓷雖然燦如晚霞,但與唐三彩的熱烈華麗仍然不是一個風格。
對時尚的不斷追求,導致後來又進一步產生了風格獨特的元青花,以及風格各異的明清瓷器,使中國的陶瓷藝術出現了百花齊放的局面。無疑,如果每個時代都僅僅沿襲前一代的風格,喪失對時尚的追求,中華陶瓷藝術不可能如此璀璨。
其次,時尚促使人們不斷地改進技藝水平,使人們文化生活中的藝術性越來越細膩,越來越精巧。時尚中蘊涵著對審美細節的不斷革新,俗話說,「細節決定成敗」,而對時尚的崇尚使人們更為關注細節上的完美。
以流行歌曲演唱為例,從它們的發展歷程中我們不難發現,無論在唱腔,還是在舞台設計的藝術性,以及後期製作等方面,在時尚的推動下都呈現出越來越精細化的傾向,進一步提升了其中的審美意味。包括從唐詩到宋詞,這些不同時代的時尚藝術體裁也是不斷向著表現力強、表達情感細膩的方向演化。
中國的絲綢在成為時尚服飾的材料以後,其生產技藝也不斷提高。時尚還有力地促進了人們生活方式中文化科技含量的提升,這從中國在不同時代家庭時尚的「三大件」中可以看出。20世紀70年代末,這「三大件」是手錶、自行車和縫紉機。
到了80年代,變成了冰箱、彩電、洗衣機;到了90年代,「三大件」又變為空調、音響、錄像機;如今,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又有了更高的追求,如汽車和高檔住宅等。這些不同時期的家庭時尚反映了人們生活中文化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
2、增強文化記憶和文化交流
任何時尚都有自己特定的文化背景,都代表了一定的文化。時尚所具有的特質使得它能夠准確及時地把握不同時代和不同地域文化的脈搏,並且將這些文化以時尚的形式記錄下來,留在歷史的記憶中。時尚的傳播,能夠促進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對此,我們可以從橫向和縱向兩個層面展開分析。
從橫向來看,時尚在不同文化的交流中體現出很強的記憶功能,尤其是在當今的全球化時代。世界上的各種文化都能集中地體現在特定的時尚上,時尚的傳播會促進各種文化之間的相互交流和融合。
如中國少數民族傣族的服飾隨著社會的發展不斷演變,在這個過程中,可以發現她們的衣裙款式在繼承本民族傳統的基礎上,吸收了漢族和其他民族的服飾風格,朝著優美、輕柔、亮麗、淡雅的方向發展,從各個時期不同的時尚服飾中,可以發現不同文化間交流的印記。
同樣,日本和服在八九世紀時非常時尚,實際上也反映了當時與我國隋唐文化的交流。對時尚的追求不僅能夠記憶文化之間的互動,而且還會加強文化交流,這是因為異域文化能夠滿足人們追求時尚過程中的求異心理。
如中國改革開放以來,許多青年學生以留學歐美為時尚,大批國內學子負復海外,不僅傳播了中國悠久的傳統文化,而且引進了國外的一些先進科學文化和藝術,為全球化時代的文化交流作出了貢獻。
又如20世紀以來,西洋畫受中國古代寫意畫的影響,出現了以「印象」為特徵的引領一時畫風的時尚筆法。同樣,中國畫家也借鑒了西方畫派的許多技巧,形成了一些區別於古代傳統繪畫技巧的新的風格。
從縱向來看,時尚對文化的記憶功能尤為明顯和重要。各個時期的時尚都記憶了一定時期所特有的文化,留下了那個時代的烙印。
特性
1、短暫性
時尚是短時段內的產物讓我們了解到時尚具有短暫性。這里所說的短暫性是指一種時尚的短暫性,而並非指時尚的全部發展歷程。時尚是紛繁復雜、多種多樣的,因此,針對於一種時尚,它的停駐時間才是短暫的,它才具有短暫性。
當這種時尚的停駐時間延長到一定階段時,時尚就在不知不覺中演變成了流行。前面我們已經闡釋過時尚不同於流行,因為流行的時間遠遠長於時尚,因此,時尚具有短暫性。
2、階層性
中世紀時期,時尚與貴族階層緊密相連。由於貴族階層經濟富裕,可以一擲千金,因此,他們可以僱傭著名設計師為其打造與眾不同的時裝,而這,在當時便成為了貴族階層的時尚。如今,時尚依然具有階層性,而這種階層性與中世紀的階級性不同,它主要是指時尚在不同的社會群體、團體之間是互不相同的。
正是由於時尚的這種階層性,才必須更謹慎的看待時尚。想要過時尚的生活方式,就必須先了解自己身處的階層,既要了解自身階層的本質與特性,又要了解自身階層的經濟、政治、文化等諸多方面。
更重要的是,還必須了解階層中的人所具有和嚮往的生活方式。因為,只有完全了解這些,時尚才能被他們所認可和崇尚,才不至於變得不倫不類。
3、包容性
時尚千變萬化,時尚包羅萬象,時尚的包容性體現了它的美。首先,在復古中時尚。最鮮明的例子就是周傑倫的音樂復古主義。他在配樂中融匯了中國的古典樂器,在歌詞中融匯了中國詩詞的意境魅力。
比如,在他的眾多歌曲配樂中,都可以聽到琵琶、二胡、大鼓等古典樂器的聲音,而在歌詞中,也可以看到很多具有中國意境的詩詞,如《青花瓷》中的「素胚勾勒出青花筆鋒濃轉淡,瓶身描繪的牡丹一如你初妝,冉冉檀香透過窗心事我瞭然,宣紙上走筆至此擱一半……」。
周傑倫巧妙的將現代流行音樂與中國的古典樂器和詩詞融會貫通,並開創了中國音樂復古主義的先河,把這種音樂時尚帶到社會大眾的身邊,使之成為流行。
其次,時尚跨越國界。法國時裝展在此層面上非常能夠體現時尚的包容性,縱觀時裝展全程,可以清楚的發現,時裝里蘊藏的各種國度的文化元素,它們有的張揚,有的內斂,有的放肆,有的性感。我們很難想像,還有哪一種時尚可以像時裝一樣更能體現這種包容性。
3、時代性
女人在這個時代,打扮自己不僅僅是「女為悅己者容」,更是一種超越時代,超越傳統束縛,來達到自我追求行徑的一個表達。學習時尚,裝飾自己,更是為了自己,為了認真對待生命,為了認真對待青春,是一種真善美意識的覺醒。從歷史的角度來看,時尚具有時代性。隨著思維的解放,意識的解放,時尚的意義在變化。
⑼ 文化在商業中的作用,哪些文化方面影響著追求利益
一個文化的重要屬性是它的國籍,國家或團體性交。世界各國人民都在自己特殊的自然環境和社會歷史條件下創造不同風格的民族文化,使因不同的消費行為文化各族也會有所不同。
對消費者行為的東方文化,中國文化作為一個例子產生影響。
(一),在對消費者行為1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中國人相信緣分,所謂的「天」這樣的想法,大多數中國人不把所有怪的東西不愉快或不幸的數天,例如:..遇到產品出現故障或服務太爛了,中國人做出的投訴有所減少,但也帶來了關注中國人民和銷售人員的「命運」
2)消費者的選擇,當與他人的關系,人的方向,獨裁,以及人類面對中國組。重視家人,親戚,朋友,意見,習慣,自我壓抑的感情,以達到一種和諧的關系,因此,重要的群體對產品的購買產生直接影響。
3),自己與中國人的關系往往會形成自縮字元,由於集體主義的傾向,「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的態度,中國消費者經常改變他們預定購買行為。
4),人民和實踐的關系,中國人民珍惜過去的記憶,很容易有較高的品牌忠誠度
(二),儒家文化對奢侈品消費行為 1),注重人與人之間相互依存的自我概念,亞洲人傾向於自力更生,這主要集中在關系之間的人靠自我概念對自我概念的依賴而言,它的行為是基於其他人之間的基本聯系,這些聯系包括家庭,文化,職業和社會關系。中國人多以自我為中心是與自己的個人其購買行為的儒家文化的影響下,相關的依賴反應的擔憂始終是壓到別人的期望下,面對〃〃生命贏得東方世界裡,人們都非常注重在臉上〃〃,在亞洲的消費行為〃〃臉被奢侈品消費起到了顯著作用,人們維護自己的面子〃〃加強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和捍衛自己的社會地位。
2),追求平衡的個人和在儒家文化影響的社會群體的需要的利益,人們更強調個人的組織,個人行為的一致收斂,以滿足社會的利益為中心,當個人的願望和目標群體發生沖突更傾向於犧牲個人利益,以實現組織利益,與儒家傳統的概念〃為第一責任,再享權利〃。平衡個人和團體的利益,以反映個人利益的需要,要服從於人際交往,文化,職業和社會關系的家庭的基本需求。中國的集體意識決定的,個人的成功是能夠贏得榮耀的家庭,這么多次購買奢侈品在中國重要的不是個人行為,而是對家庭,事業和其他社會關系的需求。
(3),社會風尚對消費行為的影響
1),時間人們的消費行為的時期政治和經濟影響:民國初年,辛亥革命的風暴不僅抨擊封建社會的上層建築和它的思想,也影響了人們在許多方面的日常生活,導致革命後的新一代時尚,以適應時尚社會變化,在過去的那種老式的衣服上,單調,層次化的情況是活潑的,取而代之的是不斷變化的場景。人們在服裝的選擇上,沒有注意的身份和窮人,但在美麗的新時尚。再次,中國在十年動亂影響思想的「左」,「綠軍裝,手持」自改革開放以來風靡一時,很受歡迎外套,寬松襯衫,休閑裝,運動裝,體現了和諧發展自由的政治氣氛,追求積極的人生。
2),心理商品消費提出了一個特別的現象,由於社會心理年齡,地域差異,生活習慣,文化差異和個人差異都很差紅一直被視為中國的完全的象徵,所以人們都喜歡結婚婚禮紅色以示慶祝熱鬧的氣氛。中國人喜歡以人性化的強勁表現團結,祥和的名稱,如「同仁堂」葯店,「全聚德」烤鴨店,「友誼」賓館等。
3),生活習慣,生活方式,是一個給定的各種社會活動的文化。文化和生活方式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文化的定義某些人的生活方式,教育人們以什麼方式,生活方式,如食品,服裝,婚禮和婚姻,那麼就這樣的材料。在不同的社會和文化背景,人們的生活方式將有較大的差異,自然會形成不同的消費心理和購買行為。消費生活方式的深層心理的影響還體現在當生活方式的改變,人們的消費行為也發生了變化,例如,隨著中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擴大國際交流,生活在美國,人們對女性的著裝需求的增加,它在過去的單調,呆板,同樣的舊衣服,發型變了,從各種流行時尚所取代,時髦的發型,不僅女人結婚,燙發,甚至辣妹往往是各種時尚發型。當然,對於產品在這些領域的需求顯著增加大如各類時裝,化妝品,燙發,護發產品等。
4),值,值,指的是人的主觀對客觀事物的評價,是文化的基本含義,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文化決定了價值觀和價值觀。人們的物質生活是從精神追求是分不開的,它給人們一定的思想和社會活動的感受,生命的形成,獨特的價值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穿衣戴帽,各有所好,它不僅是一種愛好,一種愛好,但更重要的是一種文化的表達,如在一些發達國家,如冰箱,電視等日常消費品,一段時間中國的人是一個非常昂貴的奢侈品,這些產品很多是財富的象徵。這種價值觀的差異,體現在人們的消費活動的各個方面。
(4),種族和文化的?消費行為的影響
1)區域,各民族的消費特徵反映了中國民族深沉含蓄,精確和簡單的功能性服裝的風格的傳統文化,中國漢族的春節包餃子,吃年糕,放鞭炮;元宵節吃元宵,耍龍燈;端午節吃粽子;中秋節吃月餅等中國的其他民族如藏族藏一年,傣族潑水節結束水族館,擴建塔節拉祜,柯爾克孜諾勞孜部分都相當漢族中國新年,我們需要有自己的民族特色節日商品。不同國家的消費行為是由於決定各自的民族傳統文化,深入,以幫助製造商向市場做出正確的判斷和決策,生產,以滿足貨物不同的民族特色,以學習民族文化對消費者行為
2),地域和文化影響,往往形成一個區域的文化和傳統以及當地的歷史和文化傳統密切相關,由於約束和自然和社會環境的影響,不同的地區,將形成不同的地域文化特色,不可避免地吸引到商品生產,設計,加工,款式,設計和包裝裝潢,消費品產生深遠的影響習慣與中國的飲食習慣查看,湖南人不同地區濃郁的地域文化特色形成的產品吃辣椒,吃辛辣的四川,浙江愛吃甜食,山西食醋等喜習慣是由於在全球當地自然環境條件的影響,特別是大宗商品的地域文化特色突出的商品,如絲綢一些中國傳統文化特色,刺綉,手工地毯等,不僅具有很強的競爭力在市場上,而且在世界上促進了中國民族的傳播具有傳統文化的悠久歷史。
二,西方文化對消費者行為 1),注重人與人之間的自我概念的相互依存關系。西方人更注重的獨立自信,獨立的自我概念的理念,植根於人民,人民彼此內在的哲學之間的分離;追求個人和團體利益,個人和團體在西方社會,人們之間的利益關系的需求之間的平衡認為最重要的個人自由,人應該用自己的真實價值?固有的對待生活,群的存在是為了更好地滿足個人的需要,個人團體可以嘗試改變,你可以簡單地離開它。
2),心理商品消費提出了一個特別的現象,西方消費者有些奇怪,奇怪的名字,比如「快樂的早晨」,「跳蚤」等。
3),生活方式,文化和生活方式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文化的定義了某些人的生活方式,教育人們以什麼樣的方式,生活的方式,如食品,服裝,婚禮和婚姻等。不同的社會和文化背景,生活的人們的生活方式將有較大的差異,自然會形成不同的消費心理和購買行為,例如,西方國家,對於快節奏的生活中,人們喜歡吃快餐食品,甚至在家裡吃,但也買烹飪的半成品,所以快餐,快餐深,半成品食物是非常受歡迎的,有很大的市場需求。
4),該值?在經濟發達的國家,大多數人都熱衷於享受舒適的生活,往往花費超出了他們的收入水平,因此,分期付款信貸交易形式非常流行。人們購買大件物品,如汽車,房子等,既能分期付款,您也可以支付從銀行借錢,借錢,較高的美國人的名聲想掙錢花,可憐的積蓄。
5),各民族的消費特徵反映了一個大的開口形成的傳統文化,以滿足基本的形狀和西方文化強調個人自由和解放是密切相關的聖誕節歐洲國家也有特殊的消費品,例如如聖誕樹,聖誕糖果,蠟燭,火雞等。
此外,還有許多文化對消費者行為的影響。
對消費者的購買行為施瓦辛格
電影「毀滅者」,他用手機通知走私犯罪槍支他的上司通話後停靠因此尋求他們的怨氣寬恕的影片的結尾影視文化的影響結束後,他並沒有關閉,而是一堆垃圾隨手將手機丟棄,然後拍攝成精美的小手機,手機來問你的老闆清脆的聲音......那麼這款手機是愛立信的最新產品-768。後來與「毀滅者」飆升的票房,有效的非凡的愛立新自然被看作是大眾媒體,電影和電視廣告元素的商業介質進入增加振幅A原因是電影本身的商業需求,另一種是創造真實生活的電影源的現實,是生活和文化藝術再現的真實的現實。一次又一次,影視演員是生活中最具代表性的數字已經效仿廣泛的觀眾,為了找到原因,廣告主投放的影視文化是平的反映變相廣告,電視廣告,具有很強的商業,你能獲得良好的經營效益。
名人廣告影響消費者的行為
一,利用名人與名人廣告的所有功能,你可以異常嘈雜的媒體環境,以吸引公眾注意廣告信息過去。目的是使自己的產品從信息環境的混亂中脫穎而出。
在消費者當名人的廣告有一個光環效應的感知2名人的聲譽,因為名人是高尚的,值得信賴,他的這種品質的代言的產品將轉移到有利於提高品牌的知名度。
三,名人廣告也有助於提高廣告信息的可信度。消費者感知的廣告,願意接受廣告信息,還是一個未知數。廣告概念來引導消費者的方向預期的改變,都必須讓消費者感受到真正的字母,而廣告是可信的,它是廣告的重要來源,所以廣告代言是誰,危在旦夕。改變態度的心理學理論認為,最有影響力的人心目中的權威。
四,名人廣告可能會促使消費者產生積極的情緒。消費者對廣告有兩個反應的認知和情緒反應,認知反應,廣告信息,消費者了解的情緒反應是消費者對廣告信息產生的情感體驗。
⑽ 你對時尚的理解
很多時尚達人都有帆布情結,喜歡帆布生活,喜歡的是一種簡約、 自由和隨性的生活態度。隨著城市白領階層的壓力越來越大, 象徵掙脫束縛、享受自由的帆布生活得到更多人的喜歡. 帆布共和國的時尚又是循環更替的。每個人追逐「細節點綴」 的時尚依然風行,帆布包流行趨勢不斷更替, 琳琅滿目的時尚飾品也總讓人耳目一新。
藝術家說,時尚是一種永遠不會過時而又充滿活力的一種藝術,是一種可望而不可及的靈感,它能令人充滿激情、充滿幻想;自由人說,時尚與快樂是一對戀人,他的快樂來自時尚,而時尚又註定了他的快樂。
時尚:首要的都必須健康的,才能時尚的,才能引領時尚;
其次是大眾普遍認可的,即使有某個比較另類的人想代表時尚也是代表不了的,即使他特有影響力,大家都跟風,也不能算時尚,比如很多小年輕跟藝術家學留鬍子的風,很多人本來挺帥的,結果跟風跟的非裝邋遢樣,其實這不是時尚,更不能引領時尚,把別人的愛好或行為當成時尚就不對了;
第三,時尚是一種美和象徵,必須能給當代和下一代留下深刻印象和指導意義的象徵,比如運動員可以是時尚的代表,他們可以拋熱血、撒淚汗的,為民族、國家在奮斗,他們通過設計和包裝以後可以是健康的、各類時尚的引領者,尤其是武術運動員象徵著一個人體魄和國家的康健,更是引領時尚健康的佼佼者和時尚的代言;影視演員或模特是特定的環境里經過包裝去扮演了過去、承載了很多或歷史、或虛幻的化身,扮演著時尚,有眾多人氣基礎,娛樂了大眾,他們也能代表時尚,其他還有設計師、少先隊員、大學生、工人等等都很多可以成為代表時尚的人群,只是這些所代表的時尚,一定去探究「能否更好引領當前時代和下一代人的正確價值觀和健康的人生觀」等諸多方面因素才能判斷其能否引領時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