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愛因斯坦發明相對論

愛因斯坦發明相對論

發布時間:2021-07-15 01:55:37

Ⅰ 愛因斯坦是發明的相對論,還是發現的相對論

應該是發明。
相對論是一種理論,理論是人提出來的,這只能是發明。但相對論這種理論所解釋和描述的現象是本身就存在的,這是一種發現。

Ⅱ 誰發明了相對論

愛因斯坦是現代物理學的開創者和奠基人。1879年3月14日生於德國的烏爾姆,1955年4月18日卒於美國的普林斯頓。

愛因斯坦1900年畢業於瑞士蘇黎世聯邦工業大學,畢業後即失業。在朋友的幫助下,才在瑞士聯邦專利局找到工作。1905年獲蘇黎世大學博士學位。1909年任蘇黎世大學理論物理學副教授,1911年任布拉格大學教授,兩年後任德國威廉皇家物理研究所所長、柏林大學教授,當選為普魯士科學院院士。1932年受希特勒迫害離開德國,1933年10月定居美國。愛因斯坦在物理學的許多領域都有貢獻,比如研究毛細現象、闡明布朗運動、建立狹義相對論並推廣為廣義相對論、提出光的量子概念,並以量子理論完滿地解釋光電效應、輻射過程、固體比熱,發展了量子統計。並於1921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Ⅲ 愛因斯坦怎麼發現相對論

...
什麼叫X個版本?亂傳吧...描述這種東西不靠譜 或許你認為牛頓發現萬有引力真的是蘋果的功勞?

真實的原因是因為他小的時候有你第二個所提到的夢(這是歷史)
而再往後他發現牛頓力學和電動力學的理論不協調——牛頓力學中不需要「時間」是超距作用,而電動力學則相反,想想你哪個帶電荷的梳子來吸引「小紙片」,而你動下梳子後紙片的運動不同步就可以「想到」

而更本質的說就是我們傳遞「信息」需要一個極限速度,是什麼呢?——剛剛好 麥克斯韋的電動力學理論:麥克斯韋方程組可以解得一個波動方程,而這個「波」的速度是光速,愛因斯坦由此得到相對論的第二個出發點。但是為什麼是第二個呢?因為還有一個更基本的出發點,那就是相對性原理。但是這並非原創。實際上伽利略就已經引進了相對性原理,而牛頓的力學也是在相對性原理上得到的——也就是所謂的慣性系。

至於所謂的愛因斯坦火車,電梯等等那些是思想實驗。如果你想說牛頓的萬有引力是因為蘋果砸出來的,我倒是覺得說他們也是「靈感」不為過...但是沒有什麼意義...因為本質上的原因是為了協調牛頓力學和電動力學見的矛盾...

Ⅳ 請問一下愛因斯坦是發明相對論還是發現相對論

應該是發明,
因為他發現了很多情況,
再分析成一套理論.這套理論以前是沒有的,
所以是發明.

Ⅳ 愛因斯坦發現相對論時的故事

早在16歲時,愛因斯坦就從書本上了解到光是以很快速度前進的電磁波,與此相聯系,他非常想探討與光波有關的所謂以太的問題。愛因斯坦認真研究了麥克斯韋電磁理論,特別是經過赫茲和洛倫茲發展和闡述的電動力學。

1905年6月30日,德國《物理學年鑒》接受了愛因斯坦的論文《論動體的電動力學》,在同年9月的該刊上發表。這篇論文是關於狹義相對論的第一篇文章,它包含了狹義相對論的基本思想和基本內容。

(5)愛因斯坦發明相對論擴展閱讀

狹義相對論所根據的是兩條原理:相對性原理和光速不變原理。愛因斯坦解決問題的出發點,是他堅信相對性原理。伽利略最早闡明過相對性原理的思想,但他沒有對時間和空間給出過明確的定義。

牛頓建立力學體系時也講了相對性思想,但又定義了絕對空間、絕對時間和絕對運動,在這個問題上他是矛盾的。而愛因斯坦大大發展了相對性原理,在他看來,根本不存在絕對靜止的空間,同樣不存在絕對同一的時間,所有時間和空間都是和運動的物體聯系在一起的。

Ⅵ 愛因斯坦怎樣發現了相對論

愛因斯坦只用了幾個星期就建立起了狹義相對論,然而為解決這兩個困難,建立起廣義相對論卻用了整整十年時間。為解決第一個問題,愛因斯坦乾脆取消了慣性系在理論中的特殊地位,把相對性原理推廣到非慣性系。因此第一個問題轉化為非慣性系的時空結構問題。在非慣性系中遇到的第一隻攔路虎就是慣性力。在深入研究了慣性力後,提出了著名的等性原理,發現參考系問題有可能和引力問題一並解決。幾經曲折,愛因斯坦終於建立了完整的廣義相對論。廣義相對論讓所有物理學家大吃一驚,引力遠比想像中的復雜的多。至今為止愛因斯坦的場方程也只得到了為數不多的幾個確定解。它那優美的數學形式至今令物理學家們嘆為觀止。就在廣義相對論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由哥本哈根學派創立並發展的量子力學也取得了重大突破。然而物理學家們很快發現,兩大理論並不相容,至少有一個需要修改。於是引發了那場著名的論戰:愛因斯坦VS哥本哈根學派。直到現在爭論還沒有停止,只是越來越多的物理學家更傾向量子理論。愛因斯坦為解決這一問題耗費了後半生三十年光陰卻一無所獲。不過他的工作為物理學家們指明了方向:建立包含四種作用力的超統一理論。目前學術界公認的最有希望的候選者是超弦理論與超膜理論.
他對科學的執著與堅持不懈,值得我們學習!

Ⅶ 愛因斯坦當年為了什麼創立相對論的

在愛因斯坦創立狹義相對論之前,舊時的科學家們從所謂的物理實驗中得出了光速不變的「科學」假設,令愛因斯坦絞盡腦汁才相應地創立出符合「光速不變」條件的相對論理論,並使之「光輝」了百多年。殊不知,當年科學家們一次「二選一」的錯誤選擇(即便是完全盲目地選擇,也都有50%選對的機率),導致原本不該出台的相對論為應時令而適時地佔據了現代物理學界的領導地位,主導物理學界的發展趨勢達一百多年之久。當然,同時也會讓我們的後人恥笑我們千年之久。
早年科學家在實驗中測量光速時,由於(幾乎)都是在靜態下(或者是在超低速的狀態下)測量各個頻率的光線,所以,在主觀上認為,任何頻率光的光速都是完全一樣,一成不變的。然而,在光譜上發現了紅移或藍移現象之後(即紅移使得觀測光源的頻率下降,藍移使得觀測光源的頻率上升),由於從以往經驗性的考慮,仍然主觀認為是光速不變,而非波長不變。所以,在有50%勝算的基礎之上,仍舊做出了錯誤的選擇。
其實,仔細想來,也不能責怪他們的錯誤選擇,一是現代物理學的時尚之風就是強調與日常經驗不同的理念,似乎凡在物理學中有過重大貢獻的物理學家的理論都多多少少違背一些常理才更像正確的物理理論。所以,在是選擇光速不變或選擇波長不變,這樣一個二選一的選擇中,認為選擇光速不變可能更加正確一些。或許從來就沒有科學家考慮過波長會是不變的,當在光譜上發生紅移或藍移現象時。因為,在通常情況下,頻率隨波長的長短變化而高低改變。這就給人造成了一個主觀性的慣性思維,那就是頻率與波長的關系,就像彈簧一樣,用力外拉,彈簧之間的縫隙就會加大(波長變長);用力一壓,彈簧之間的縫隙就會減小(波長變短)。假設當時的有人想從客觀平等的角度考慮這個選擇時,估計現代物理學中絕不會出現相對論理論了。即使在愛因斯坦創立相對論之初,科學家們做出了正確的選擇,確定是波長不變,而非光速不變的話,恐怕愛因斯坦當年也不會費盡心機地「發明」那個讓後人恥笑的相對論了。

Ⅷ 愛因斯坦發明的相對論到底是個什麼啊

相對論分為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兩部分,狹義相對論是建立在相對性原理和光速不變原理基礎上的,相對性原理是相對論的核心,即慣性系之間彼此等價,不可區分。光速不變原理是光在任意慣性系內的速度都是一個常數。 由這兩個原理可以導出一整套理論,理論和實驗都表明,牛頓理論僅僅是狹義相對論的低速近似,狹義相對論有很多推論,比如動鍾變慢,動尺收縮質能方程等等。 廣義相對論是關於引力的理論,理論和實驗證明,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僅僅是廣義相對論的弱場近似,它是在廣義協變原理和等效原理基礎上建立的,是目前為止最完美的理論之一,目前的大爆炸理論、黑洞理論等都與廣義相對論密切相關。

希望採納

Ⅸ 愛因斯坦相對論是靠自己發明的嗎

相對論是愛因斯坦創立的,但是相對論的完善和一些論證是他和很多物理學家數學家一起進行的。
實際上任何一個完整系統的理論都不可能單獨一個人完成,就象經典物理學也是由很多科學家、數學家、物理學家共同完善的。
在相對論物理學中,愛因斯坦的功績在於他首先提出了拋棄以太為參照物的絕對運動概念,把一切運動建立在相對性的基礎上,從而創立了相對論物理學。就拋棄絕對運動的概念這一點,直到現在還有很多人無法接受,雖然人們承認無法測量到以太的存在,但依然在內心深處還運用著以太的概念。包括現在很多人討論相對論問題時還有意無意的使用以太為參照物。可見絕對運動的觀念在人們心中的根深締固。所以他的相對論才更顯卓越。

閱讀全文

與愛因斯坦發明相對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
綜治辦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總結 瀏覽:903
知識產權局專業面試 瀏覽:75
馬鞍山市是哪個省的 瀏覽:447
馬鞍山市保安 瀏覽:253
股權轉讓樣本 瀏覽:716
工程管理保證書 瀏覽:198
社區矛盾糾紛排查匯報 瀏覽: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