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飛機色發明

飛機色發明

發布時間:2021-07-15 01:55:32

Ⅰ 飛機的發明歷史

飛機是人類在20世紀所取得的最重大的科學技術成就之一,有人將它與電視和電腦並列為20世紀對人類影響最大的三大發明,關於世界上最早的飛機到底是由誰發明,各家有不同說法:
法國人認為世界最早的飛機是由法國人克雷芒·阿德爾(Clément Ader)發明,於1890年10月9日在法國試飛成功,部分人認為他發明了歷史上第一架飛機。
美國人認為飛機的發明者是美國人萊特兄弟(Wilbur Wright和Orville Wright),於1903年12月17日上午10點35分在美國試飛成功。
巴西人認為是巴西人阿爾貝托·桑托斯·杜蒙特(Alberto Santos-Dumont)發明了飛機,1906年10月12日桑托斯-杜蒙特的「14 bis」飛機成功地飛至60米高空是世界上第一次成功的動力飛行,之前的飛行並沒有達到真正意義上「飛」的標准。
一般普遍認為是由美國人萊特兄弟發明了飛機,而有部分人認為是由克雷芒·阿德爾或阿爾貝托·桑托斯·杜蒙特所發明。 1903年美國萊特兄弟設計製造的飛機進行了成功的飛行,這是世界上首次實現重於空氣的航空器的有動力、可操縱的飛行。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飛機已用於作戰,當時飛機的速度已達180~220千米/時,升限6000~7000米,航程400~450千米,轟炸機載彈量1000~2000千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飛機的速度達到750千米/時,轟炸機載彈量可達10噸左右。20世紀40年代中期以後,發動機由活塞式發展到噴氣式,飛機的飛行性能顯著提高;80年代飛機的升限已超過30000米,最大速度超過3倍音速,航程超過20000千米,最大載重量超過100噸。
德國飛機製造業先驅古斯塔夫-韋斯科普夫於1901年成功試飛「禿鷲」飛行器,可以離開地面飛行2.5公里,如果該報道是真實的,古斯塔夫將比萊特兄弟研製飛機的時間早兩年。

1903年萊特兄弟研製世界第一架飛機成功試飛,因此聞名於世,然而最新一項研究表明,萊特兄弟並非發明飛機第一人,早在萊特兄弟公開其發明兩年前,一位德國發明家就研製一種飛行器,距離地面15米飛行2.5公里距離 。
《簡氏世界飛機》報道稱,德國飛機製造業先驅古斯塔夫·韋斯科普夫(Gustav Weisskopf)於1901年成功建造並試飛「禿鷲飛機」。據稱,古斯塔夫移居至美國,並改名為萊特海德,他可能是世界上第一位成功建造飛機的發明家。
在航空專家約翰·布朗(John Brown)的幫助下,成功研製了一款叫做「禿鷲」的飛行器,他於19世紀90年代從德國巴伐利亞州移居到美國,他設計一款「路面行駛飛行器」,體積很小完全可以停放在車庫中。古斯塔夫設想這款飛行機能夠驅動汽車在原野上行駛,或者折疊側翼,將汽車變成一架飛機。
之後他建造的「禿鷹飛行器」(也被稱為「21號」),其設計基於之前的飛行汽車模型。這款飛行器可裝配兩個發動器,一個20馬力發動機可用於汽車飛行,另一個10馬力發動機用於驅動汽車路面行駛。
之後飛行員可以在發動機之間進行選擇,當飛行發動機開啟時,將為飛行器兩個螺旋槳提供動力。據《布里奇波特先驅報》報道,古斯塔夫於1901年8月駕駛「禿鷲」飛行器在美國康涅狄格州郊外進行了測試,能夠展開翅膀,實現兩次演示飛行。在第二次飛行中,「禿鷲」距離地面15米,持續飛行了2.5公里。之後古斯塔夫再次更新了飛行器設計,並命名為「22號」,於1902年1月22日進行了一次演示飛行,當時有17位目擊者。如果報道是真實的,那麼古斯塔夫當之無愧地成為「世界第一位飛機製造者」,比萊特兄弟製造飛機早兩年時間。 二十世紀最重大的發明之一,是飛機的誕生。人類自古以來就夢想著能像鳥一樣在太空中飛翔。而2000多年前中國人發明的風箏,雖然不能把人帶上天空,但它確實可以稱為飛機的鼻祖。
20世紀初在美國有一對兄弟他們在世界的飛機發展史上做出了重大的貢獻,就是萊特兄弟。在當時大多數人認為飛機依靠自身動力的飛行完全不可能,而萊特兄弟確不相信這種結論,從1900年至1902年他們兄弟進行1000多次滑翔試飛,終於在1903年製造出了第一架依靠自身動力進行載人飛行的飛機「飛行者」1號,並且獲得試飛成功。他們因此於1909年獲得美國國會榮譽獎。同年,他們創辦了「萊特飛機公司」。這是人類在飛機發展史上取得的巨大進步。
1927年至1932年中,座艙儀表和領航設備的研製取得進展,陀螺技術應用到飛行儀表上。這個裝在萬向支架上的旋轉飛輪能夠在空間保持定向,於是成為引導駕駛員能在黑暗中、雨雪天中飛行的各種導航儀表的基礎。這時飛機中就出現了人工地平儀,它能向飛行員指示飛機所處的飛行高度;陀螺磁羅盤指示器,在羅盤上刻有度數;地磁感應羅盤,它不受飛機上常常帶有的大量鐵質東西的影響,也不受振動和地球磁場的影響。這些儀表以靈敏度高、能測出離地30多米的高度表和顯示飛機轉彎角速度的轉彎側滑儀,此外還有指示空中航線的無線電波束,都是用來引導駕駛員通過模糊不清的大氣層時的手段。
飛行模擬器又稱飛行模擬器,它是一種可以在地面模仿飛機的飛行狀態。1930年,美國人埃德溫·林克發明了第一個飛行模擬器,並且以自己名字命名為「林克練習器」,盡管它存在著技術上的缺陷,但是,它已經體現了不使用真實飛機就能安全、經濟地反復進行緊急狀態動作訓練的優點。如今飛機模擬器已經由計算機、模擬駕駛艙、運動系統、操縱負載系統和視景系統等組成。是現代航空科研、教學、試驗等不能缺少的技術設備。
1910年12月10日,在法國巴黎展覽會上,有一架飛機在表演時墜毀。駕駛員被拋出燃燒的機艙。但這架飛機卻引起人們很大關注。因為它使用的一台新型發動機。設計者就是飛機駕駛員本人,他是羅馬尼亞人,名叫亨利·科達,畢業於法國高等技術學校。他設計的發動機是用一台50馬力的發動機使風扇向後推動空氣,同時增設一個加力燃燒室,以此來增大反推力。這就是最早的噴氣發動機。
20世紀30年代後期,活塞驅動的螺旋槳飛機的最大平飛時速已達到700公里,俯沖時已接近音速。音障的問題日益突出。前蘇、英、美、德、意等國大力開展了噴氣發動機的研究工作。德國設計師,奧安在新型發動機研製上最早取得成功。1934年奧安獲得離心型渦輪噴氣發動機專利。1939年8月27日奧安使用他的發動機製成He-178噴氣式飛機。
1942年7月,德國23歲的奧海因經過千辛萬苦的努力,製造出了第一架噴氣式飛機,Me-262,同年7月18日試飛。因噴氣式飛機比螺旋槳式飛機要快160km/h,得到德國政府的同意開始投入空戰,1944年8月德軍用37架噴氣式飛機擊落了18架美國的螺旋槳飛機,在同盟軍中引起了震驚。
噴氣發動機研製出之後,科學家們就進一步讓飛機進行突破音障的飛行,經過10多年之後這項工作終於被美國人完成了。
1947年10月14日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桑格菲爾地區,貝爾公司試飛能沖破音障的飛機。上午10時一架巨大的B-29轟炸機,在機艙下懸掛著一駕造型奇特的小飛機起飛了。這架小飛機命名為X-1火箭飛機。X-1飛機裝有4台火箭發動機,總推力2700公斤,使用的燃料是危險的液氫和酒精。當B-29轟炸機把它從空中放下的時候,它的4台火箭發動機相繼點火。當飛機發動機啟動1分28秒後,馬赫數達到1,飛機達到了音速。這時X-1飛機的燃料幾乎用盡,速度變得更快,達到馬赫數1?06,這時的高度是13000米。盡管試飛成功,但由於X-1飛機不是靠自身的動力起飛升空,這個紀錄沒有被承認。 飛機的發明,使人們在普遍受益的情況下又產生了新的不滿足。飛機起飛需要滑跑,需要修建相應的跑道和機場。這就帶來了諸多不便,於是有人開始探索可以進行垂直起落的飛行器,通稱直升機。
1939年9月14日世界上第一架實用型直升機誕生,它是美國工程師西科斯基研製成功的VS-300直升機。西科斯基原籍俄國,1930年移居美國,他製造的VS-300直升機,有1副主旋翼和3副尾槳,後來經過多次試飛,將3副尾槳變成1副,這架實用型直升機從而成為現代直升機的鼻祖。
VS-300直升機誕生之後,影響巨大,尤其是從本世紀50年代開始,直升機的製造技術發展迅猛。50年代中期以前,直升機的動力裝置處在活塞式發動機時期,此後就進入了噴氣渦輪軸時期。旋翼材料結構技術也經歷了幾個階段;40年代至50年代為金屬木翼混合結構,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為金屬結構,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為玻璃纖維結構,70年代中期以後發展成為新型復合材料結構。
本世紀20年代飛機開始載運乘客,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初期美國開始把大量的運輸機改裝成為客機。60年代以來,世界上出現了一些大型運輸機和超音速運輸機,逐漸推廣使用渦輪風扇發動機。著名的有前蘇聯生產的安-22、伊爾-76;美國生產的C-141、C-5A、波音-747;法國的空中客車等。超音速運輸機有英法聯合研製的「協和」式和原蘇聯的圖-144。然而,超音速客機的發展並不樂觀。「協和」式飛機售價過高,且噪音污染大,影響效益,因而已於80年代停止生產。前蘇聯的圖-144也因為同樣的原因也在80年代停航。 自從飛機發明以後,飛機日益成為現代文明不可缺少的運載工具。它深刻的改變和影響著人們的生活。由於發明了飛機,人類環球旅行的時間大大縮短了。世界上第一次環球旅行是16世紀完成的。當時,葡萄牙人麥哲倫率領一支船隊從西班牙出發,足足用了3年時間,才穿越大西洋、太平洋,環繞地球一周,回到西班牙。19世紀末,一個法國人乘火車環球旅行一周,也花費了43天的時間。飛機發明以後,人們在1949年又進行了一次環球旅行。一架B—50型轟炸機,經過4次漂亮的空中加油,僅僅用了94個小時,便繞地球一周,飛行37700公里。強中更有強中手。超音速飛機問世以後,人們飛得更高更快。1979年,英國人普斯貝特只用14個小時零6分鍾,就飛行36900公里,環繞地球一周。在不到一天的時間里,就可以飛到地球的各個角落,這對於生活在20世紀以前的人類來說,難道不是一個人間奇跡嗎?
錯綜復雜的空中航線把世界各國連接起來,為人們提供了既方便又迅速的客運。早在本世紀20年代,航空運輸就開設了定期航班,運送旅客和郵件。如今,空中航線更是四通八達,人們隨時都會看見銀色的飛機,如同一隻大鳥,在蔚藍的天空中一掠而過。對於現代人來說,早晨還在北京,下午已毫無倦意地出現在千里之外的另一座城市,這已經是十分平常的事了。一隻只銀燕把不同地區的不同種族,不同膚色的人們緊密地聯系起來。通過不斷地交流,人們播種友誼,傳達信息,達到相互溝通,相互理解和相互促進,共同推進人類的文明。
飛機的發明也使航空運輸業得到了空前發展,許多為工業發展所需的種種原料擁有了新的來源和渠道,大大減輕了人們對當地自然資源的依賴程度。那些不宜長時間運輸的牲畜和難以長期保存的美味食品,也可以乘坐飛機而跨越五湖四海,給世界各地的人們共賞共享。當年連貴妃娘娘都不易品嘗的嶺南荔枝,如今也出現在尋常百姓的家中了。
在人類向地球深處進軍時,飛機也被廣泛應用於地質勘探。人們使用裝備了照相機或者一種稱為肖蘭系統的電子設備的飛機,可以迅速而准確地對廣大地區,包括險峻而難以到達的地方進行測繪。把空中拍攝的照片一張張拼接起來,就可以繪制極好的地形圖。這比古老的測繪方式要簡便易行得多。就連冰天雪地、人跡罕至,一度只是探險人員涉足的北極和南極,乘坐飛機也可以毫不困難地到達。
當然,飛機在現代戰爭中的作用更為驚人。不僅可以用於偵察、轟炸,而且在預警、反潛、掃雷等方面也極為出色。在20世紀90年代初爆發的海灣戰爭中,飛機的巨大威力有目共睹。當然,飛機在軍事上的應用給人類也帶來了慘重災難,對人類文明產生了毀滅性破壞。但是和平利用飛機,才是人類發明飛機的初衷。

Ⅱ 關於飛機的發明歷程

1903年12月17日,由美國奧維爾·萊特駕駛一架由兄弟倆自製的名叫「飛鳥」的飛機試飛成功,開辟了人類航空事業的新紀元。首次試飛離開地面飛行120英尺(36.58米),持續飛行12秒,實現了人類第一次持續的、有動力的、可操縱的載人飛行。萊特兄弟也因此成為得到世界各國承認的飛機發明人。但是萊特兄弟並非是第一個操縱重於空氣的裝置、有把握地飛離地面的人。 早在1857-1858年間,一位名叫費利克斯·迪唐普爾·德克魯瓦的法國海軍軍官製造了一架精巧的單翼模型機,它可用本身的動力起飛。最初用發條推動,而後則用蒸氣,可飛一段短距離,並能圓滿著陸。十多年後,迪唐普爾又製成一架相似的全尺寸飛機,它裝有上反角機翼、水平尾翼和方向舵,並裝有一台熱氣發動機。大約在1874年,由一名年輕的法國水手駕駛,經過一段下坡滑跑後起飛,在空中飛過一段短的距離。這是有史料記載的第一次有動力載人飛機作這樣的飛行。 早於萊特兄弟成功前21年,俄國海軍軍官莫查伊斯基,經過20年對飛鳥和風箏的潛心鑽研,造成了一架飛機,裝有兩台英國製造的發動機。於1882年夏天由機械師高魯別夫駕駛該機試飛成功。俄國人自稱這是世界上第一架能飛的飛機。但世界各國不予以承認,說俄國人的飛機並不是依靠自己的動力飛起來的。也有的說俄國的飛機是藉助山坡下滑的力量,才完成了短暫的跳躍飛行。 在整個飛行史上,法國的克萊芒·阿代爾是一位最有爭議的人物。人們普遍承認,阿代爾是第一個駕駛有動力的飛機離開平地的人。但至今對阿代爾仍存在爭議的焦點是,關於真正持續飛行和「連續跳躍飛行」兩者之間的區別。 1890年10月9日,阿代爾駕駛一架叫「神風」的飛機,在靠近格雷茨的阿美因小山村進行了秘密試飛,由於屬於軍事保密的緣故,試飛的結果當時沒有透露。據史料記載:阿代爾製造的飛機像一隻蝙蝠,機翼可以折疊,翼展14米,翼面積28平方米,機長6.5米,裝有一台14.7千瓦的蒸汽機,帶動一幅4葉螺旋槳,發動機總重296千克。這架飛機最引人注目的特點是其發動機,後來的計算表明,發動機的重量/功率比僅為1:13,遠遠優於同時代的水平。法國政府在六七十年代還宣稱阿代爾是首次完成飛機研製和試飛成功的人。但這架飛機是蒸汽動力的,因此也不能成為真正的飛機。 萊特兄弟仍然是世界公認的第一飛機發明人1909年,馮如在美國製成了中國人的第一架飛機。1912年,在日本學習的劉佐成回國後製成了中國本土上的第一架飛機。並利用南苑駐軍操場修建了中國第一個機場。

Ⅲ 飛機是怎麼發明出來的

一、飛機發明者爭議:

飛機是人類在20世紀所取得的最重大的科學技術成就之一,有人將它與電視和電腦並列為20世紀對人類影響最大的三大發明。

關於世界上最早的飛機到底是由誰發明各國尚存在爭議,但較為普遍的觀點是由美國人萊特兄弟發明。

美國人認為飛機的發明者是美國人萊特兄弟(Wilbur Wright和Orville Wright),於1903年12月17日上午10點35分在美國試飛成功。

法國人認為世界最早的飛機是由法國人克雷芒·阿德爾(Clément Ader)發明,於1890年10月9日在法國試飛成功,部分人認為他發明了歷史上第一架飛機。

巴西人認為是巴西人阿爾貝托·桑托斯·杜蒙特(Alberto Santos-Dumont)發明了飛機,1906年10月12日桑托斯-杜蒙特的「14 bis」飛機成功地飛至60米高空是世界上第一次成功的動力飛行,之前的飛行並沒有達到真正意義上「飛」的標准。

據未經證實的報道,德國飛機製造業先驅古斯塔夫-韋斯科普夫於1901年成功試飛「禿鷲」飛行器,可以離開地面飛行2.5公里,古斯塔夫將比萊特兄弟研製飛機的時間早兩年。

二、飛機的誕生:

二十世紀最重大的發明之一,是飛機的誕生。人類自古以來就夢想著能像鳥一樣在太空中飛翔。而2000多年前中國人發明的風箏,雖然不能把人帶上天空,但它確實可以稱為飛機的鼻祖。

20世紀初在美國有一對兄弟他們在世界的飛機發展史上做出了重大的貢獻,就是萊特兄弟。在當時大多數人認為飛機依靠自身動力的飛行完全不可能,而萊特兄弟確不相信這種結論,從1900年至1902年他們兄弟進行1000多次滑翔試飛,終於在1903年製造出了第一架依靠自身動力進行載人飛行的飛機「飛行者」1號,並且獲得試飛成功。他們因此於1909年獲得美國國會榮譽獎。同年,他們創辦了「萊特飛機公司」。這是人類在飛機發展史上取得的巨大進步。

三、萊特兄弟與飛行者一號:

從1899年開始,萊特兄弟先後研製了三架滑翔機。頭兩架滑翔機滿意地解決了飛機的穩定和操縱問題。但由於完全使用了過去留下的機翼升力和阻力數據,因此這兩架滑翔機的飛行性能不高。於是他們決定自己進行實驗,以獲得盡可能准確的數據,用以指導飛機設計。這些實驗是利用自行車輪加裝實驗件旋轉進行的。爾後他們又自製了風洞進行精確實驗。1901年9月~1902年8月間,他們共進行了幾千次試驗,開展了大量有關機翼升力、阻力、翼型的試驗研究。

萊特兄弟認為,困擾航空先驅們的飛行難題有三點:機翼、發動機,以及如何控制飛機。而且如何解決控制飛機的問題尤為困難和重要。他們通過觀察,認為鳥類是通過改變翅膀後端羽毛角度來控制飛行方向變化的,但如何能達到上述效果兩兄弟卻全然不得要領。直至威爾伯在自行車店裡玩包裝紙盒時突發奇想的想出了「翹曲機翼」技術。


1904年1月~5月,萊特兄弟製造了新的飛機,性能有了很大提高。1905年又製造了「飛行者三號」。它在試驗中留空時間多次超過20分鍾,距離超過30千米。10月5日的試飛取得的最好成績是:飛行時間38分鍾飛行距離38.6千米。「飛行者三號」共飛行了50次,全面考察了飛機具有重復起降能力、傾斜飛行能力、轉彎和完全圓周飛行能力、8字飛行能力。能進行這些難度較大的機動飛行和有效操縱表明,這架飛機已具備實用性,因此被看作是第一架實用飛機。

四、影響:

自從飛機發明以後,飛機日益成為現代文明不可缺少的運載工具。它深刻的改變和影響著人們的生活。由於發明了飛機,人類環球旅行的時間大大縮短了。世界上第一次環球旅行是16世紀完成的。當時,葡萄牙人麥哲倫率領一支船隊從西班牙出發,足足用了3年時間,才穿越大西洋、太平洋,環繞地球一周,回到西班牙。

19世紀末,一個法國人乘火車環球旅行一周,也花費了43天的時間。飛機發明以後,人們在1949年又進行了一次環球旅行。一架B—50型轟炸機,經過4次漂亮的空中加油,僅僅用了94個小時,便繞地球一周,飛行37700公里。強中更有強中手。超音速飛機問世以後,人們飛得更高更快。1979年,英國人普斯貝特只用14個小時零6分鍾,就飛行36900公里,環繞地球一周。在不到一天的時間里,就可以飛到地球的各個角落,這對於生活在20世紀以前的人類來說,可以說得上是一個奇跡。

錯綜復雜的空中航線把世界各國連接起來,為人們提供了既方便又迅速的客運。早在本世紀20年代,航空運輸就開設了定期航班,運送旅客和郵件。如今,空中航線更是四通八達,人們隨時都會看見銀色的飛機,如同一隻大鳥,在蔚藍的天空中一掠而過。對於現代人來說,早晨還在北京,下午已毫無倦意地出現在千里之外的另一座城市,這已經是十分平常的事了。一隻只銀燕把不同地區的不同種族,不同膚色的人們緊密地聯系起來。通過不斷地交流,人們播種友誼,傳達信息,達到相互溝通,相互理解和相互促進,共同推進人類的文明。

飛機的發明也使航空運輸業得到了空前發展,許多為工業發展所需的種種原料擁有了新的來源和渠道,大大減輕了人們對當地自然資源的依賴程度。那些不宜長時間運輸的牲畜和難以長期保存的美味食品,也可以乘坐飛機而跨越五湖四海,給世界各地的人們共賞共享。當年連貴妃娘娘都不易品嘗的嶺南荔枝,如今也出現在尋常百姓的家中了。

在人類向地球深處進軍時,飛機也被廣泛應用於地質勘探。人們使用裝備了照相機或者一種稱為肖蘭系統的電子設備的飛機,可以迅速而准確地對廣大地區,包括險峻而難以到達的地方進行測繪。把空中拍攝的照片一張張拼接起來,就可以繪制極好的地形圖。這比古老的測繪方式要簡便易行得多。就連冰天雪地、人跡罕至,一度只是探險人員涉足的北極和南極,乘坐飛機也可以毫不困難地到達。

當然,飛機在現代戰爭中的作用更為驚人。不僅可以用於偵察、轟炸,而且在預警、反潛、掃雷等方面也極為出色。在20世紀90年代初爆發的海灣戰爭中,飛機的巨大威力有目共睹。當然,飛機在軍事上的應用給人類也帶來了慘重災難,對人類文明產生了毀滅性破壞。但是和平利用飛機,才是人類發明飛機的初衷。



Ⅳ 誰發明的飛機

飛機是人類在20世紀所取得的最重大的科學技術成就之一,有人將它與電視和回電腦並列答為20世紀對人類影響最大的三大發明,關於世界上最早的飛機到底是由誰發明的各國上存在爭議:
法國人認為世界最早的飛機是由法國人克雷芒·阿德爾
(Clément
Ader)發明,於1890年10月9日在法國試飛成功,部份人認為他發明了歷史上第一架飛機。
美國人認為飛機的發明者是美國人萊特兄弟(Wilbur
Wright和Orville
Wright),於1903年12月17日在美國試飛成功。
巴西人認為是巴西人阿爾貝托·桑托斯·杜蒙特(Alberto
Santos-Dumont)發明了飛機,1906年10月12日桑托斯-杜蒙特的「14
bis」飛機成功地飛至60米高空是世界上第一次成功的動力飛行,之前的飛行並沒有達到真正意義上「飛」的標准。
一般普遍認為是由美國人萊特兄弟發明了飛機,而有部份人認為是由克雷芒·阿德爾或阿爾貝托·桑托斯·杜蒙特所發明。

Ⅳ 飛機的發明過程

1903年12月17日,由美國奧維爾·萊特駕駛一架由兄弟倆自製的名叫「飛鳥」的飛機試飛成功,開辟了人類航空事業的新紀元.首次試飛離開地面飛行120英尺(36.58米),持續飛行12秒,實現了人類第一次持續的、有動力的、可操縱的載人飛行.萊特兄弟也因此成為得到世界各國承認的飛機發明人.但是萊特兄弟並非是第一個操縱重於空氣的裝置、有把握地飛離地面的人. 早在1857-1858年間,一位名叫費利克斯·迪唐普爾·德克魯瓦的法國海軍軍官製造了一架精巧的單翼模型機,它可用本身的動力起飛.最初用發條推動,而後則用蒸氣,可飛一段短距離,並能圓滿著陸.十多年後,迪唐普爾又製成一架相似的全尺寸飛機,它裝有上反角機翼、水平尾翼和方向舵,並裝有一台熱氣發動機.大約在1874年,由一名年輕的法國水手駕駛,經過一段下坡滑跑後起飛,在空中飛過一段短的距離.這是有史料記載的第一次有動力載人飛機作這樣的飛行. 早於萊特兄弟成功前21年,俄國海軍軍官莫查伊斯基,經過20年對飛鳥和風箏的潛心鑽研,造成了一架飛機,裝有兩台英國製造的發動機.於1882年夏天由機械師高魯別夫駕駛該機試飛成功.俄國人自稱這是世界上第一架能飛的飛機.但世界各國不予以承認,說俄國人的飛機並不是依靠自己的動力飛起來的.也有的說俄國的飛機是藉助山坡下滑的力量,才完成了短暫的跳躍飛行. 在整個飛行史上,法國的克萊芒·阿代爾是一位最有爭議的人物.人們普遍承認,阿代爾是第一個駕駛有動力的飛機離開平地的人.但至今對阿代爾仍存在爭議的焦點是,關於真正持續飛行和「連續跳躍飛行」兩者之間的區別. 1890年10月9日,阿代爾駕駛一架叫「神風」的飛機,在靠近格雷茨的阿美因小山村進行了秘密試飛,由於屬於軍事保密的緣故,試飛的結果當時沒有透露.據史料記載:阿代爾製造的飛機像一隻蝙蝠,機翼可以折疊,翼展14米,翼面積28平方米,機長6.5米,裝有一台14.7千瓦的蒸汽機,帶動一幅4葉螺旋槳,發動機總重296千克.這架飛機最引人注目的特點是其發動機,後來的計算表明,發動機的重量/功率比僅為1:13,遠遠優於同時代的水平.法國政府在六七十年代還宣稱阿代爾是首次完成飛機研製和試飛成功的人.但這架飛機是蒸汽動力的,因此也不能成為真正的飛機. 萊特兄弟仍然是世界公認的第一飛機發明人1909年,馮如在美國製成了中國人的第一架飛機.1912年,在日本學習的劉佐成回國後製成了中國本土上的第一架飛機.並利用南苑駐軍操場修建了中國第一個機場.

Ⅵ 飛機是如何發明的

早期的人類總認為要飛上天,就得像鳥兒那樣靠體力——"筋骨之力",撲動雙翅?因此他們用鳥翎編成了一對大翅膀,綁在兩臂和兩肋之間,但不管這對翅膀編織得多麼精細,多麼逼真,試驗都以失敗而告終?

只有到了15世紀歐洲文藝復興時期,人類才開始意識到這上天的力量存在於知識之中?智慧之中?萊特兄弟(美國)的研究成功地說明了這一點?

萊特兄弟從小就喜歡小製作?有一次,父親買回了一個竹蜻蜒,這個玩具引起了他們濃厚的興趣:為什麼竹蜻蜓一轉便能飛上天呢他們照著做了一個大的,但就是飛不起來,對於當時還不滿十歲的萊特兄弟,這是必然的結果?一是因為他們的力氣遠遠不足,而更主要的是,他們還不知道:要使兩倍重量的竹蜻蜓飛起來,得花8倍的力氣?竹蜻蜓固然沒飛起來,但他們幼小的心靈中,從此萌生了翱翔天空的理想?

隨著年齡的增長,理想化成了腳踏實地的實際行動?他們時常盯著天空中的飛鳥,觀察它們的起飛?降落,盤旋時又是如何控制平衡?速度和高度;他們還從飄飛的風箏那兒得到啟發?除了勇於實踐外,他們還努力學習數學?物理?機械等專業知識,閱讀所有可能收集到的飛行著作和資料,汲取前人的成敗的經驗和教訓?這一切都奠定了他們成功的基礎?

據說1899年的一天,哥哥威爾伯正在修理自行車輪胎,他從一隻盒子里拿出新內胎,正要隨手把盒子扔掉,忽然,閃過一個念頭,他又看了看這盒子,這時在他的腦子里,這只盒子已化作了機翼的模型?

在這以後的四年裡,他們給飛機安上了發動機?螺旋漿,改進了機翼?為了得到一個理想的機翼,他們曾經在五個星期內試驗了150種機翼模型?一遍遍的試驗,一次次的失敗,但也一步步地接近成功?1903年12月17日,他們的飛機試飛成功,人類歷史上第一架動力飛機終於誕生了?見證人是五位觀眾,其中一位還是小孩呢?

人類從此有了一對矯健的"翅膀",可以像飛鳥一樣穿雲破霧,騰空萬里了,這是多麼令人欣喜的呀?也許正是這個原因,早期的飛機大多以飛鳥命名?如"海鷗"式?"隼"式滑翔機,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信天翁"式戰斗機等?萊特兄弟在1905年也曾製造過一架"飛鳥3型"動力飛機?但是,你是否想過人類的飛行與鳥類的飛行的區別呢?一位航空學者給了我們一個回答:"人類靠智慧之力飛行,而不是靠筋骨之力飛行?"

飛機

Ⅶ 飛機發明的故事

聖誕節這天,爸爸從外地趕回來,給小萊特兄弟帶回一份聖誕禮物。兄弟倆迫不及待地把禮盒打開,看到一個怪怪的玩具。他們拿在手上擺弄著,不知道怎麼玩。 這時爸爸過來給他們做展示,他把上面的橡皮筋扭緊,一鬆手,只見前面像風車一樣的東西轉了起來,隨著那個玩具就飛到了空中。
「啊,真是太有趣了,它能像鳥一樣在空中飛!」 從那以後,萊特兄弟就對飛行產生了興趣,並且一直在想:如果人能飛上天就好了! 長大後,他們開了一家自行車商店,一邊經營自行車一邊研究飛行的事。幾年下來,他們掌握了大量的有關航空方面的知識。然後就開始動手製作他們的飛機了。
他們先是伏在山坳里觀察老鷹是怎麼飛的,然後把它一步一步畫下來。按照老鷹飛翔的樣子,兄弟倆在1900年10月,終於製成了他們的第一架飛機。他們在飛機上繫上一根繩子,然後帶著這架飛機來到野外沒有樹木沒有房屋的空地上,像放風箏那樣放飛飛機。他們的飛機真的飛起來了,雖然只有一米多高,但是萊特兄弟很受鼓舞。接下來,萊特兄弟對飛機進行多次改進,慢慢地,他們的飛機能飛到離地100多米的高空中了。 但是這種飛機有個缺點,就是只有風天才能起飛,如果沒有風,它就飛不起來。而且它在空中飛時,只能像老鷹那樣滑翔,所以人們給這種飛機起了個名字叫滑翔機。
有一天,一輛汽車停在他們的自行車店前。司機說車的發動機壞了,向他們借工具用一下。看到汽車上的發動機,萊特兄弟一下來了靈感:如果把發動機裝在滑翔機上,是不是就不怕沒有風了呢?可是,滑翔機最多承受90公斤的重量,要是人太胖了都飛不起來,怎麼把190公斤重的發動機裝上去呢? 萊特兄弟又想出用了一個好辦法。他們找人幫忙,訂做了一個只有70公斤重的輕型發動機裝在飛機上,然後在飛機前裝了一個像風車一樣的螺旋槳。因為只有發動機帶動螺旋槳轉動,飛機才能飛起來。他們帶著這架飛機到海邊試飛,可是,不是發動機有毛病,就是螺旋獎有毛病,要不就是駕駛技術有問題。一直都不能成功。
三年過去了,飛機的事一點進展也沒有。 這天,萊特兄弟忽然在報紙上看到一條消息,說有個叫蘭萊的發明家,也發明了一架飛機,在試飛的時候墜入大海了。萊特兄弟立刻去進行調查,並仔細研究蘭萊飛機的部件,從中獲得了很多寶貴的經驗。他們又開始了自己新的試驗,這次他們在地面上安置兩根固定的木頭軌道,把飛機放在上面,弟弟維爾伯坐上去,發動飛機。飛機在軌道上滑行後,就嗖地一下升上天空了。
「啊,終於飛上天了,終於成功啦!」哥哥奧維爾對著天空揮手,大叫。話音還沒落,飛機突然墜落下來。 「到底什麼原因呢?」兄弟倆又開始思考起來。他們試著把軌道從斜坡上拿下來,放在平地上,再次試飛。這回飛機一下子飛到三米多高,而且能水平向前飛。飛機飛行了30米左右後,穩穩地落到地上。萊特兄弟別提有多高興了。
「我們成功了!我們成功了!」他們抱在一起,笑得眼淚都出來了。 萊特兄弟從收到爸爸的怪禮物到研製飛機成功總共用了26年,失敗了無數次,試飛的時候,萊特兄弟也多次摔傷。看來,任何事情都不是輕而易舉成功的呀。
當時, 連他們自己也沒有想到, 人類的千年夢幻, 將會在他們手中變為現實.

Ⅷ 飛機是什麼時候誰發明的

飛機是在1903年12月日由美國發明家萊特兄弟發明的。

1903年12月17日,萊特兄弟首次試飛了完全受控、依靠自身動力、機身比空氣重、持續滯空不落地的飛機,也就是世界上第一架飛機「飛行者一號」。

「飛行者一號」是一架雙翼飛機,它的兩個推進螺旋槳分別安裝在飛行員位置的兩側,由單台發動機鏈式傳動。操縱系統採用升降舵在前、方向舵在後的鴨式布局,這也正是萊特兄弟對航空事業的最偉大的貢獻所在。

李林達爾必須移動自己的身體,靠改變重心來操縱飛行器飛行,而「飛行者一號」的飛行員則通過機械裝置使整個翼尖捲曲來達到同樣的目的。飛機的爬升和俯沖依靠安裝在飛機前部的一對雙翼升降舵;一對方向舵與機翼捲曲機構互相連接在一起,安裝在駕駛員身後。

萊特兄弟首創了讓飛機能受控飛行的飛行控制系統,從而為飛機的實用化奠定了基礎,此項技術至今仍被應用在所有的飛機上。萊特兄弟的偉大發明改變了人類的交通、經濟、生產和日常生活,同時也改變了軍事史。

(8)飛機色發明擴展閱讀

中國的第一架飛機:

1906年,福建永安人劉佐成與同鄉李寶焌在全閩師范學堂畢業後被清政府選送赴日本留學,就讀於工兵航校及早稻田大學。受美國萊特兄弟和旅美華僑馮如研製飛機並成功飛行的鼓舞,劉李二人滿腔熱情地投入到飛機的研製。

1910年,在一些愛國華僑的資助下,劉李二人在日本合作自製了「飛機一號」。因使用日本的飛機場不便,無法試驗。同年8月,在清政府撥款,在北京南苑軍用操場內建築廠棚試造飛機。

1911年3月,劉李二人在國內自造的「飛機二號」,但飛行時因發動機軸損壞,墜落失敗。劉佐成身負重傷,從此不再駕機。

1910年11月19日,李寶焌、劉佐成發起成立航空研究會,在《大公報》發表《航空研究會發起及簡章》提醒國民:世界航空事業剛剛起步,中國要抓住機遇,「勿再事事落人之後」。這一年12月,上海《東方》雜志發表了李寶焌的《研究飛行機報告》,這是我國最早的一篇航空論文。

閱讀全文

與飛機色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
綜治辦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總結 瀏覽:903
知識產權局專業面試 瀏覽:75
馬鞍山市是哪個省的 瀏覽:447
馬鞍山市保安 瀏覽:253
股權轉讓樣本 瀏覽:716
工程管理保證書 瀏覽:198
社區矛盾糾紛排查匯報 瀏覽: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