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酒和醋是怎麼來的
北方醋種:北方醋並非完全以地理位置而定,而是以釀造方式而定名的。北方醋一般以開缸固態發酵方法製得,如位於江南的鎮江恆順香醋,其製法事實上與山西水塔陳醋製法相差不大,其醋顏色較深,不透明,適合拌水餃、河鮮和做淮揚菜使用南方醋種: 南方醋種在發酵方式上與北方醋有明顯區別,採用關缸液態發酵,顏色較淡,常常呈現淡紅色的透明狀。醋香較薄,適合涼拌、海鮮、日式壽司等使用。 酒是人類飲用歷史最長的一種植物發酵酒精飲料,飲用酒是醇類(有機化合物其中一大類別)的其中一種,其最基本定義是指飲料中所含的主要成份是乙醇(酒精)。飲用酒基本分為釀造酒和蒸餾酒兩大類,蒸餾酒在歷史上出現較晚,是將釀造酒經過蒸餾濃縮,酒精含量較高的酒。酒的釀造基本是將含糖的物質中的糖,經過發酵轉化為乙醇的過程
2. 醋是誰發明的
杜康發明了酒之後,造出的酒卻時好時壞。經過長期造酒的實踐,他專慢慢領會到,要酒好就得要屬曲好、水好。他聽說,江南是魚米之鄉,那裡水又好,糧又多,是造酒的好地方。所以他就跟兒子杜西說:「我老了,等我死後,你們要遷移到江南去,那裡水好糧多,要造好酒,得到那裡去!」
杜康死後,他的兒子杜西帶著全家人,一邊造酒,一邊往南遷,可一直都沒有打聽到「江南」這個地方。
一日,杜西來到江郎山下。一聽說這里是「江郎」,他以為「江南」給他找到了,就帶領全家在江郎山下定居下來。
他在江郎山下,須江邊開了一家酒坊,用須江水浸泡酒糟,每日去翻幾遍缸。
泡了三七甘一日,這天的酉時,杜西去開缸了。誰知缸一開,一股特有的香氣就從缸里轟出來。這種香氣與酒氣不一樣,杜西一嘗,酸嗒嗒的,過後舌頭還覺得一絲絲甜。
再後來,文字七造八造,越造越多,讀音也讀走調了。「醋」字就不讀「西」而讀作「醋」了,另外又造出一個「醯」字,讀作「西」。因為「醋」已有字表示了,「醯」字就用來表示醋的味道,也就是「酸」的意思。現今江山人講「酸」還講「醯」;醋酸,就說「醋醯」。不相信,你到古書里查,「酸」就是「醯」,「醯」也就是「醋」。
3. 醋是哪個國家發明的呢
起源
相傳古代的時候醋是酒聖杜康的兒子黑塔發明的。杜康發明了酒,他兒子黑塔在
作坊里提水、搬缸什麼都干,慢慢也學會了釀酒技術。後來,黑塔釀酒後覺得酒糟扔掉可惜,就存放起來,在缸里浸泡。到了二十一日的酉時,一開缸,一股從來沒有聞過的香氣撲鼻而來。在濃郁的香味誘惑下,黑塔嘗了一口,酸甜兼備,味道很美,便貯藏著作為「調味漿」。這種調味漿叫什麼名字呢?黑塔把二十一日加「酉」字來命名這種調料叫「醋」。
我國是世界上穀物釀醋最早的國家,早在公元前8世紀就已有了醋的文字記載。春秋戰國時期,已有專門釀醋的作坊。到漢代時,醋開始普遍生產。南北朝時,食醋的產量和銷量都已很大,其時的名著《齊民要術》曾系統地總結了我國勞動人民從上古到北魏時期的制醋經驗和成就,書中共收載了22種制醋方法,這也是我國現存史料中,對糧食釀造醋的最早記載。
醋是中國各大菜系中傳統的調味品[1] 。據現有文字記載,中國古代勞動人民以酒作為發酵劑來發酵釀制食醋,東方醋起源於中國,據有文獻記載的釀醋歷史至少也在三千年以上。「醋」中國古稱「酢」、「醯」、「苦酒」等。「酉」是「酒」字最早的甲骨文。同時把「醋」稱之為「苦酒」,也同樣說明「醋」是起源於「酒」的。
中國著名的醋有「神秘湘西」原香醋、鎮江香醋、山西老陳醋、保寧醋、天津獨流老醋、福建永春老醋、廣靈登場堡醋、岐山醋、河南老鱉一特醋及紅曲米醋。經常喝醋能夠起到消除疲勞等作用,醋還可以治感冒的作用。
4. 巴斯德怎樣發現了酒和醋的發酵原理
巴斯德揭開了酒和醋的發酵原理,當時在制酒過程中經常發生一件怪事:本來香醇芬芳的酒突然都變成了一種帶酸牛奶味的東西,酒廠老闆們也因此蒙受了巨大損失。巴斯德在酒廠老闆的邀請下過行了調查研究,發現酒變酸實際上是一種微生物在作祟——乳酸桿菌。為了消滅它巴斯德進行了一系列實驗,發現當把酒加溫到55度時,可殺死酒中的乳酸桿菌而酒質不受影響,此時應趕緊密封保存,則酒在以後的相當時期內不變質發酸。以後這個方法被稱為「巴斯德消毒法」,廣泛應用於醫學、釀酒等食品工業中,直到現在還在使用。
5. 酒和醋是怎麼形成的
白酒加上醋菌放一段時間就是醋了。
6. 醋是什麼時期發明的呢
醋是我國古代主要調味品之一,是酸味的代表。酸味,作為調味品在烹調中應用,至少有四五千年的悠久歷史;而醋的發明、釀造與其在烹飪中的應用,也有二、三千年的歷史。
醋,據李時珍《本草綱目》卷25《谷部》記載,醋有醯、酢等多種名稱。
先說醯,在人工釀造醋發明之前,約在6000年前的遠古人們使用的酸性調料是天然的梅果。《尚書?說命》記載說:「若作和羹,爾惟鹽梅。」意思說,如果烹調好「和羹」(菜名),就須用鹽與梅漿。梅漿,是用梅子搗後取其汁而製成的。故先秦古籍常用「鹽咸梅酸」的語句。其實梅之酸味,一直被古人沿用,眾所周知的成語「望梅止渴」,就是講述三國名臣曹操利用梅酸為將士止渴的故事。
二說醯。醯,可以說是醋的前身,在春秋戰國時期較為流行。《論語公冶長》記述了孔子的一段話:「子曰:孰謂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其鄰而與之。」《周禮天官》記載周王室專門設置醯人與醢人,共同主管鹽醯所腌制的「五齏七菹」與供應醯、醯之事。由於醯業的發展,在戰國至秦漢之際,在一些「通邑大都」中已出現了專業生產與銷售醯的作坊主和商人,他們富裕的程度可與當時中等諸侯相比。(詳見司馬遷《史記貨殖列傳》)。又據《吳錄》載,春秋時期吳國曾築一城,專門儲存醯醢,後人稱為「苦酒城」。
三說酢。酢,在兩漢至隋朝的古籍中多出現,是醋的別名。漢代《急就篇》、《說文解字》等書都用「酢」字。東漢農學家崔實《四民月令》中還簡單地介紹了醋的製造方法。可見「酢」在漢代開始流傳記錄了醋的二十三種釀造方法,所用的原料有大麥、小麥、高梁、粟米、大豆、小豆、秫米、糯米、粟糠、谷糠、麩皮、酒糟等。表明了我國釀醋進入了「制曲釀醋」技術的發展,古人已學會了使用不同穀物發霉成曲,然後用它來使更多的穀物糖化、酒化、醋化,這是我國祖先的重大發明。
醋,最初是少數人才能享用的貴重調味品,到了漢代以後,漸漸成為人們日常生活常用的調料。元朝時,有一出雜劇叫《劉行首》,在戲文中就出現了「教你當家不當家,及至當家亂如麻。早起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的句子。以後,「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就成了婦孺皆知的俗語。人們在實踐中,還發現醋亦可做葯用。戰國時的名醫扁鵲就認為它能「理諸葯、消毒」,明代的醫葯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就搜集了用醋的葯方二十多個。
至於醋的釀造工藝,也在實踐中不斷地發展、提高。大約一千四百年前,北魏的賈思勰在其所著《齊民要術》中,就記載了二十來種制醋法。我國古代基本形成了熏醋的陳醋、老醋和發酵的米醋兩大品類。
7. 我國古代是怎樣發明醋的
自然界中的酸味果品和生活中某些變酸的食品,頗受古代先民的青睞,因此便利用糧食釀制出了多種風味的醋。醬可以說是酒和醋的孿生兄弟,也是一類經微生物發酵而製成的用來添加味道的食品。
古代先民對醬和醋的合理利用,不僅使我國的烹飪食品享譽世界,同時對人類飲食文化的發展也是一大貢獻。成為了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
相傳醋是「酒聖」(杜康的兒子)黑塔發明的。杜康發明釀酒術的那一年開個前店後作小槽坊,兒子黑塔幫父親釀酒,在作坊里打雜,同時還養了匹黑馬。
一天,黑塔做完了活計,給缸內酒槽加了幾桶水,興致勃勃的搬起酒壇子一口氣喝了好幾斤米酒,沒多久,就醉醺醺地回馬房睡覺了。
突然,耳邊響起了一聲震雷,黑塔就迷迷糊糊睜開眼睛,看見房內站著一位白發老翁,正笑眯眯地指著大缸對他說:「黑塔,你釀的調味瓊漿,已經21天了,今日酉時就可以品嘗了。」
黑塔正欲再問,誰知老翁已不見。黑塔被驚醒後,回想剛才夢中發生的事情,覺得十分奇怪:這大缸中裝的不過是喂馬用的酒糟再加了幾桶水,怎麼會是調味的瓊漿?
黑塔將信將疑,其時正覺唇乾舌燥,就喝了一碗。誰知一喝,只覺得滿嘴香噴噴,酸溜溜,甜滋滋,頓覺神清氣爽,渾身舒坦。
黑塔大步走進父親房中,將剛才發生的事一五一十地告訴了父親。杜康聽了也覺得神奇,便跟黑塔一起來到馬房,一看大缸里的水是與往日不同,黝黑、透明。用手指蘸了蘸,送進口中嘗了嘗,果然香酸微甜。
杜康又細問了黑塔一遍,對老翁講的話琢磨許久,還邊用手比畫著,突然拽住黑塔在地上用手指寫了起來:「二十一日酉時,這加起來就是個『醋』字,興許著瓊漿就是『醋』吧!」
杜康父子按照老翁指點的辦法,在缸內酒槽中加水,經過21天釀制,缸中便釀出醋來了,再將缸鑿一個孔,這醋就源源不斷地流淌出來了。他們將這調味瓊漿送給左鄰右舍品嘗,左鄰右舍都連連稱贊味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