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石墨烯電池「烯王」遭質疑,到底是怎麼回事
『烯王』的落地開啟了石墨烯在能源領域的應用時代。」東旭光電投資負責人、上海碳源匯谷董事長王忠輝表示:「該石墨烯技術是石墨烯在鋰電池應用史上的一次革命性突破,是石墨烯業界翹首以盼的真正的殺手級應用。」
消息一出,很快資本市場的一些「獵手們」聲稱,「烯王」的問世標志著中國誕生了真正意義上的石墨烯電池,代表著我國在石墨烯技術上已領先於世界別國,將帶來整個電池產業的變革。
關於石墨烯電池,「給智能手機充滿電只要幾秒鍾,新能源車一次充電8分鍾,可行駛1000公里……」近些年,在很多文章以及演講場合中,人們時常可以聽到這樣的說法。
在全世界范圍內,這些年新能源汽車發展迅速,但目前,好的電動汽車充一次電至少需花2個小時,大約可跑300公里,而這已經是極高的效率了,更多的電動汽車充一次電則需要花3-4個小時甚至是更多的時間。石墨烯電池概念的出現,讓很多人看到了希望。因此有關石墨烯電池的任何風吹草動,都會在市場上引起很大的風浪。「烯王」落地,東旭光電的股價立刻就開啟暴漲模式,一周漲幅曾達40%。數據顯示,東旭光電在近20日的股價漲達60%左右。
1、目前制備石墨烯極其困難是學界共識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看看究竟什麼是石墨烯。2004年,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安德烈?蓋姆和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從石墨薄片中剝離出了石墨烯,他們二人因此榮獲201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這里的石墨烯,是由單層碳原子層構成的蜂窩狀晶格二維原子晶體,理論厚度僅為0.34納米,其具有優異的電學、熱傳導、阻隔性等材料性能,因此其在電池領域的應用被很多人看好,稱之為「材料之王」。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安德烈?蓋姆和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從石墨薄片中剝離出了石墨烯,他們二人因此榮獲201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但實際上,學術界一直對石墨烯有個共同的看法,即目前製造石墨烯的成本過高並且技術方面並不完善,若要實現工業化應用現在還存在很大的困難。
比如要想獲得電學和機械性能都最佳的石墨烯樣品,依然需要依靠最費時費力費錢的手段——機械剝離法,即用膠帶粘到石墨上,手工把石墨烯離析出來。2004年諾沃肖洛夫他們就是這么制備出石墨烯的。盡管所需的設備和技術含量看起來都很低,但問題是成功率更低,弄點兒樣品做研究還可以,要是進行工業化生產,這樣的手段毫無用途,就是掌握了全世界的石墨礦也沒有任何商業價值。
2、號稱能量產的多為石墨微片或畸形圓環,並非真正的石墨烯
經過這些年的努力,盡管科學家們找到了一些能夠增加產量、又能夠降低成本的石墨烯製造方法,但是迄今為止還沒有真的能適合工業化低成本大規模推廣生產的技術。一些廠家宣稱可以量產百噸級別的石墨烯,其實量產出來的根本就不是真正的石墨烯物質。得到的除了單層的石墨烯,還有兩層的、三層的甚至更多層數的石墨微片。
在另外一個方面,就是用一些新的生產方法得到大量的單層的石墨烯,雖然一片石墨烯的中央部分是完美的六元環,但在邊緣部分往往會被打亂,成為五元環或七元環。如果製成石墨烯產品,這些畸形環不但分布在邊緣,還存在於每「一片」在做出來的石墨烯內部,成為結構弱點、容易斷裂。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高鴻鈞說,在實際應用中,只有沒有任何缺陷的石墨烯才具備強大特性。否則,整個石墨烯產品的強度要被大幅削弱。而事實上,也正是這樣的障礙,真正意義上的石墨烯電池大規模商業化生產目前為時尚早。
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高級工程師、清華大學博士劉冠偉在接受北京科技報采訪時表示,即便是現在有企業宣稱有新的石墨烯產品問世了,石墨烯在這種產品中也多是扮演添加劑的角色,其在電池領域也不例外。
上海交通大學微納科學與技術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魏良明主要從事新一代高性能鋰離子電池/超級電容器以及感測器的研究,他說,現在石墨烯作為單一的產品還未有應用突破,在東旭光電宣稱的世界首款石墨烯基鋰離子電池產品中,石墨烯在其中僅僅是導電或者是電極嵌鋰的復合材料。
3、東旭光電公布的「烯王」參數真實性有待檢測
石墨烯電池又被稱之為超級電池,按照一些科學家們的設想,其應該是利用石墨烯材料打造的全新形態的電池。但是因為技術實現的困難,目前國際上並沒有取得太大的進展。這些年中國也並沒有從全新體系下研發石墨烯電池,目前主流的設想是利用石墨烯改造現有的鋰電子電池,東旭光電推出的「烯王」也是這種思路下的產物。
正如專家所分析的,為了避免外界的非議和質疑,東旭光電自身的確沒有將「烯王」直接稱之為石墨烯電池,市場上盛傳的概念主要是來自資本市場及外界的炒作。
盡管東旭光電方面也公布了「烯王」的一些參數。但是有業界人士表示,參數的真實性還有待檢測。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固態離子學課題組組長黃學傑教授說,電池電性能主要有:比能量、能量密度、充放電倍率、循環壽命、日歷壽命、安全性、自放電率、工作溫度范圍等,可以根據不同的應用需求進行設計。而東旭光電在發布會上只提到了充放電倍率、壽命、工作溫度范圍等三個參數,這種單獨提出幾個參數的討論方法一般適用於科研論文,如果作為產品,就必須就電池性能的所有參數展開討論。
「由於他們公布的參數不全,電池的能量密度究竟是多少,還無法判斷,電池的性能究竟怎麼樣目前也不好做出評價。」劉冠偉表示。
在一些研究石墨烯的行業人士看來,「烯王」這樣的石墨烯基鋰電池實際上就類似於一個充電寶,或許能提高充放電速度,但對於電池的容量並沒有什麼改觀。並沒有取得革命性的突破。
4、嚴謹的研究機構發表論文時不敢輕言」石墨烯電池」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固態離子學課題組組長黃學傑教授認為,目前在正極里添加少量石墨烯可以增加正極的電子電導而改善電池的放電倍率特性,但一般添加量不到百分之一,不能說加了一點石墨烯的鋰離子電池就變成了石墨烯電池。
更何況目前的石墨烯電池只是被添加了一些被稱之為多層石墨烯的石墨片層成分而已。從理論上而言,單層石墨烯導電性最好,用於電池充電時間短,而層數越多導電性越差,用於電池充電時間越長。目前幾乎沒有企業敢聲稱自己是使用單層石墨烯造出了電池,更多的使用的只是石墨烯的混合物,確切地說是含有少量石墨烯成分的細小的多層石墨微片。
就是一些嚴謹的研究機構在發表權威論文時也不敢輕易用石墨烯電池的說法。2015年12月中旬,中科院上海硅酸鹽所的研究團隊在《科學》上發文指出,其研製出一種高性能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一些媒體盛贊:「該材料具有極佳的電化學儲能特性,可用作電動車的『超強電池』,這種電池的最大亮點就是充電7分鍾,行駛35公里。」而後石墨烯電池概念被爆炒。但上海硅酸鹽所的官方網站給出的消息是:「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研究員黃富強帶領的研究團隊與北京大學、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科研人員合作,合成了一種有序介孔(中孔之意)少層碳的新型材料。」並且《科學》雜志上的這篇論文也沒有提到石墨烯,而是碳材料。
據了解,黃富強在投稿過程中一直採用「介孔石墨烯」的名稱,最後出版時改用少層碳。他們認為,外界將其超級電容器稱作電池也不妥當。事實上,超級電容器確實並非電池,而是介於二次電池和傳統電容器之間的一種電化學儲能裝置。但是現在人常常混淆電容器與電池的概念,把現在利用石墨烯或者石墨多層微片製造的電容器當成了電池,國內外製造的超級電容器當成了超級電池。
5、炒作」石墨烯電池」概念其噱頭意義遠大於實用價值
在學術界看來,目前所熱炒的石墨烯電池還是一個偽概念,目前所標榜的石墨烯電池並不存在。中國有數十家上市公司布局石墨烯動力電池領域,然而真正拿得出可以大規模量產裝機產品的幾乎沒有。並且就是在世界范圍內,目前能夠規模化生產的石墨烯電池也沒有。
在劉冠偉看來,現在很多公司炒作這個概念其噱頭意義遠大於實用價值。他甚至表示,石墨烯材料本身具有的納米材料的高比表面積等性質與現在的鋰離子電池工業的技術體系也不兼容,因此應用的希望十分渺茫。
即使有石墨烯超級電池出現,相信這幾分鍾的充電功率會大到目前沒有任何電壓設備、電纜線能夠承受住如此電壓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球已有近300家公司涉足石墨烯研究,包括IBM、英特爾、美國晟碟、陶氏化學、通用、杜邦等。其中,三星、IBM、東芝、韓國科學技術研究所、韓國成均館大學等企業和高校具有較高競爭力。但是大部分企業並沒有在石墨烯電池領域予以布局,相關的專利也十分有限,他們大都布局在柔性器件半導體顯示屏等方面。
劉冠偉認為,在實驗室做出一個快充的小電池很容易,但是要讓它走出實驗室,實現工業化生產,中間需要解決很多的問題。例如對於「充電8分鍾,行駛1000公里」的描述。某不願具名的國內新能源車企技術總監認為,即使有這樣的電池出現,相信這幾分鍾的充電功率會大到目前沒有任何電壓設備、電纜線能夠承受住如此電壓。
因此,目前石墨烯在電池上的應用,主要是和硅結合在電池負極裡面代替原來的石墨,這樣可以多吸帶電荷,提升電池的導電率,減少充放電的電阻,性能提升效果也就僅限如此。事實上,在新能源電池領域,石墨烯電池所謂的顛覆性理論從未得到業內人士的認可。盡管石墨烯可以做導電劑,促進鋰電池快速充放,理論上能提高倍率性能,但若分散工藝不到位,混料不均,仍難以發揮效用。
根據目前的發展態勢,劉冠偉認為在新型柔性電池、器件、顯示、催化劑方面,石墨烯可能是有前景的。但是在蓄電池方面,他並不看好。
即使有石墨烯超級電池出現,相信這幾分鍾的充電功率會大到目前沒有任何電壓設備、電纜線能夠承受住如此電壓
6、石墨烯太貴,即使製成電池,普通消費者也難以承受
劉冠偉說,在鋰電池中應用,石墨烯主要起到的作用,一是導電劑,二是可能做電極嵌鋰材料。其實,這兩點,都是在和傳統的導電碳/石墨競爭。「那麼問題來了,你知道導電碳/石墨多便宜么?都是論噸賣的,論克賣的石墨烯哪天能降到這個價?現在鋰電池用的各種材料,都是一噸幾萬、十萬左右的東西,而且天天承受著要求降價的壓力,用石墨烯完全不現實。」 這主要是石墨烯太貴。一克上千的價格,這不是一般企業能夠承受得了的。而數年前,石墨烯的價格曾高達每克5000元,遠超黃金價格。另外,就是這樣的電池造出來了,消費者也難以承受。
2016年4月,東旭光電收購上海碳源匯谷50.5%的股權,成為上海碳源匯谷的控股股東。公開資料顯示,這是一家專注於石墨烯規模化制備、應用技術開發的企業,在單層氧化石墨烯以及石墨烯的制備、分離和純化技術與工藝方面均取得了突破性進展,規模化可使石墨烯產品制備成本大幅降低。
不過即使是這樣,石墨烯的價格依舊不低,「購買的價格主要看你是做什麼用,如果只需少量購買,價格是600元/克,需要的規模大的話,可以降低到幾十元。」8月7日下午,上海碳源匯谷一位姓魏的銷售人員對記者表示。可幾十元每克的價格依舊在市場缺乏競爭力。「烯王」作為東旭光電自身的產品,盡管石墨烯的原料供應成本可以更低一些,但也不會低到那裡去,在采訪中魏姓銷售人員已經否認了他們真實成本只有幾元的說法,「這樣的說法根本就不是從我們這里流傳出去的。」他說。這意味著用石墨烯作為電池材料的「烯王」未來必然要面臨成本的考驗。
上海交通大學微納科學與技術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魏良明表示,即便是做負極材料,現在業內更傾向於使用硅,因為一方面硅的理論容量並不比石墨烯低,另一方面是硅的價格相對石墨烯而言要低得多。
近年來,有一些企業宣稱實現了量產,石墨烯價格甚至下降到每克3-5元,但據行業內人士的說法,現在宣稱已經實現量產的石墨烯並非真正單層的石墨烯,而大多是晶格缺陷較高、多層堆疊的石墨微片產品,只能保持石墨烯部分特性。
7、市場上大量膨脹石墨、石墨微片魚目混珠
而在我國之所以有眾多的企業加入到生產石墨烯電池的大軍中,其與主要是使用的是石墨烯粉體有很大的關系。目前在石墨烯產品的產業化生產方面,有兩個重要的方向:一個是石墨烯膜,一個是石墨烯粉。石墨烯膜的工業化生產起點高、技術要求強,一般的企業難以涉足。但是對石墨烯粉而言,卻有很大的操作空間。
因此,石墨烯粉體成為偽石墨稀概念和資本炒作的重災區,除了嚴格意義上的石墨烯外,大量膨脹石墨、石墨微片在其中魚目混珠。由於更薄且層數小於10個原子層的石墨微片具有石墨烯的某些特性,因此添加到電池中,會改善電池的一些性能,不明就裡的人就會以為這是石墨烯在發揮作用了。
就是按照中國石墨烯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的標准,只有達到10個原子層以下的石墨粉體,才能被稱為石墨烯粉體。然而,概念是一回事,實際是另一回事。企業向原有材料中添加石墨烯粉體,原子層數結構為5層還是10層,或者是更多層數的石墨微片,如果不是使用專業儀器,外人根本就不知道電池裡面填的究竟是什麼東西,企業添加的粉體到底是不是石墨烯無人知曉。
其次,粉體中含有5-10層石墨粉體的比例是90%還是只有10%?其中雜質含量又是多少?什麼是合格產品?目前也連行業標准都沒有,各企業只能憑良心生產。最後,在應用時,企業到底添加了多少石墨烯粉體用於改善性能?產品性能究竟提高了多少,是90%、 50%、還是5%?其中多少性能的提高是因為石墨烯?這些卻都還是一個糊塗賬。
由於目前沒有國家標准,這讓整個行業混亂不堪。一些地方政府迫切希望打造石墨烯產業,拉動投資,也對這個產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最近,有市場分析人士聲稱,目前我國石墨烯產品和高效蓄電池項目完整產業鏈已經形成,實際上,當前我國石墨烯材料正處於從實驗室走向產業化的關鍵時期,受生產技術成熟度不高、產業化應用路徑長等因素制約,石墨烯批量化生產尚未完全實現。有人認為,這個過程沒有實現,就說我們的石墨烯電池已經可以實現大規模產業化生產完全是痴人說夢。
因此,一些清醒和業界人士認為,說中國誕生了石墨烯電池,為時尚早。
② 唑嘧磺草胺是哪個公司的專利
唑嘧磺草胺是化學葯品的名稱,在製成商品之前並不屬於任何公司的專利。美國陶氏益農、青島瀚生等均有生產。
唑嘧磺草胺屬三唑並嘧啶磺醯胺類,是典型的乙醯乳酸合成酶抑制劑。通過抑制支鏈氨基酸的合成使蛋白質合成受阻,植物停止生長。殘效期長、殺草譜廣,土壤、莖葉處理均可。
適用范圍:適於玉米、大豆、小麥、大麥、三葉草、苜蓿等田中防治1年生及多年生闊葉雜草如問荊(節骨草)、薺菜、小花糖芥、獨行菜、播娘蒿(麥蒿)、蓼、婆婆納(被窩絮)、蒼耳(老場子)、龍葵(野葡萄)、反枝莧(莧菜)、藜(灰菜)、苘麻(麻果)、豬殃殃(澀拉秧)、曼陀羅等。對幼齡禾本科雜草也有一定抑製作用。
③ 求助陶氏化學的專利
到美國專利局網站上面找找
④ 美國杜邦公司的歷史
美國杜邦公司是一家科學企業,成立於 1802 年杜邦公司的業務遍及全球90多個國家和地區,以廣泛的創新產品和服務涉及農業與食品、樓宇與建築、通訊和交通、能源與生物應用科技等眾多領域。
2013年,公司研發投入為22億美元,獲批約1,050項美國專利和約2,500項國際專利,在全球擁有10,000多名科學家和技術人員以及超過150家研發設施。
杜邦公司與中國的生意往來可追溯到清朝(1863年)。跟隨中國改革開放的步伐,杜邦公司於1984年在北京設立辦事處,並於1988年在深圳注冊成立「杜邦中國集團有限公司」,成為最早開展對華投資的跨國企業之一。
經過30年的努力,杜邦已在中國建立了40餘家獨資及合資企業,擁有員工約6000人,並將眾多地區業務總部移至中國大陸。
位於上海的杜邦中國研發中心於2005年正式投入使用,並於2013年完成二期擴建。該中心致力於為中國本地、亞太地區和全球市場提供技術創新支持與合作平台,著重於光伏解決方案、生物基材料、汽車材料等領域的新材料應用開發及檢測能力。
1、杜邦公司發展歷史
(1)20世紀以前
1788年,16歲的E.I.杜邦在法國埃松省的化學家安東尼·拉瓦錫實驗室當學徒。年輕的杜邦很快掌握了火葯生產技術。
1802年7月19日,E.I.杜邦從法國移民到美國特拉華州後,在白蘭地酒河邊買了一塊地,開始建造他自己的火葯廠。公司發行股票18股,每股2000美元,共集資3.6萬美元。
1804年5月1日,杜邦開始生產並銷售火葯。
1805年,第一批火葯出口到西班牙。
1811年,火葯年產量達20.4056萬磅,銷售額達12.2006萬美元。杜邦是美國最大的火葯生產商。
(2)杜邦成立
杜邦公司及其關聯公司之注冊商標或商標。
(3)20世紀
1902年,當公司總裁尤金·杜邦去世後,倖存的合夥人決定將股票出售給出價最高者。公司創始人的三個曾孫托瑪斯·克萊蒙·杜邦,阿爾弗雷德·伊雷尼·杜邦和皮埃爾·塞謬爾·杜邦買下了杜邦公司。這三兄弟制定了杜邦公司向新的方向發展的計劃。
1903年,在白蘭地酒河畔老火葯廠邊上建立起了第二個主要的研究中心——中央實驗站,以利用公司在化學纖維素方面的知識來擴大公司的產品品種。
1904年,杜邦開始生產清漆和其他非炸葯類產品。
1923年,杜邦從一家法國公司獲得玻璃紙生產權後成立了杜邦玻璃紙有限公司。4年後杜邦的研究人員黑爾·查爾查使得玻璃紙能夠防潮,使玻璃紙從簡單的裝飾性包裝材料成為大受歡迎的有效的食品包裝材料。
1930年,杜邦研究人員阿諾德·科林斯和華萊士·卡羅瑟斯發明了一種通用合成橡膠氯丁橡膠。兩周後,研究人員朱利安·希爾首次發明了一種合成纖維,這種纖維成為尼龍的前身。
1934年,在實驗站設立了哈斯克爾工業毒理學實驗室,該實驗室於1935年建成,開始時有20個研究人員。
1935年,研究人員傑拉爾德·伯切特和華萊士·卡羅瑟斯發明了尼龍,一種新的「合成真絲」。經過多年緊張的開發,終於在1939年紐約世界博覽會上向公眾展示了尼龍。
1937-1938年,研究人員發明了一種堅韌的多用材料氟聚合物樹脂——杜邦特富龍,一種用於汽車安全玻璃的新塑料杜邦Bautacite PVB中間膜,和丙烯酸類樹脂杜邦Lucite。
1942年6月,美國總統羅斯福批准了研究原子彈的"曼哈頓計劃",並簽署了關於杜邦公司全面協助曼哈頓計劃的契約:杜邦公司負責全部計劃所需工程的設計、建造、安全轉運,並享有關於研究與製造原子彈的所有技術。杜邦公司為了這項工程,將全體職工六萬人,從東至西搬遷了約4345公里。美國政府支付了一美元的研究費用。
1946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打斷了尼龍的生產,戰後當百貨店開始銷售這種光滑的長筒襪時,女士們為了購買它們而排起了長隊,有時甚至幾乎到了瘋狂的程度。
1952年,杜邦開發出一種特別結實、耐用的塑料薄膜杜邦MYLAR聚酯薄膜,使用范圍包括錄音帶、緊密包裝和電力絕緣材料。新成立的紡織纖維部的業務非常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開發出新的防皺,洗後不用熨的合成纖維,如杜邦Dacron和杜邦Orlon丙烯酸纖維。
1958年,國際部成立,公司開始進行大規模海外投資。
1959年,推出了杜邦萊卡牌彈性纖維。萊卡可以伸長到其原長度的五倍,放鬆後能恢復原狀。
1967年,新的絕緣產品杜邦特衛強牌防護材料和杜邦Nomex牌纖維開始投產。特衛強是一種非常結實、耐用的片材,可用於包裝、信封、旗幟和建築密封。
1968年,杜邦Riston干膜已經商業化,極大地提高了印刷線路板的生產效率。
1969年,開發出杜邦可麗耐面材,該材料是無縫隙材料,防污、防刮和防燙,可用於櫃台表面,水池、和其他建築材料。在月球上行走的宇航員穿著25層夾層製成的太空服,其中23層是杜邦材料。
1971年,用杜邦凱芙拉牌纖維製作的防彈背心經過15個警察局的測試。Kevlar的張力是鋼的五倍,適用於電纜、強力輪胎、船殼和噴氣機翼。
1981年,杜邦收購了大陸石油公司(CONOCO INC.),使公司的資產和收入增加了一倍。80億美元的收購是當時美國史上最大的收購。
1982年,杜邦擴大了其農業產品品種,開發出新一代成本低、毒性小的殺蟲劑——杜邦Glean。
1987年,查爾斯·彼德森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1990年,杜邦同默克制葯公司成立醫葯合資企業。
1997年,作為公司投資生物科技戰略的一部分,杜邦收購了世界領先的種子生產公司先鋒種子國際公司的部分股份。杜邦收購了大豆蛋白主要供應商國際蛋白質技術公司。
1998年,杜邦收購了默克制葯公司在合資企業中的股份。杜邦醫葯公司首次推出了每天只需服用一次的治療HIV和艾滋病的新葯Sustiva。
1999年,美國食品和葯物管理局批准了杜邦公司的申請,認為大豆蛋白同減少心臟病有關,在大豆蛋白食品上可貼上健康食品標簽。
(4)21世紀
2000年,杜邦Sorona是杜邦3GT技術的名稱,在杜邦技術庫中是最先進的聚合物平台。杜邦將同有限的合夥人採用這項技術用Sorona生產纖維。
2002年,公司慶祝成立200周年。
2004年,出售英威達公司。
2005年,首個生物基材料生產設施在田納西州投產。
2015年,陶氏化學和杜邦美國宣布合並新公司將成為全球僅次於巴斯夫的第二大化工企業。[1]
2、杜邦公司榮譽
杜邦公司從1990年起,杜邦公司已經達成了自動減排72%的溫室氣體,超出原來自訂的減少65%的溫室氣體排放目標。
被美國商業周刊(Business Week)選為綠色企業的首位。又被氣候控制協會(Climate Control Group)以下的Pew Center的Ceres報告氣候變化類環保獎:美國第一名,世界第二名;評選為溫室氣體降低地球碳含量企業(Carbon Cutter)美國第一名,世界第二名。
美國財富雜志-美國最受贊賞的公司排行榜-化學公司類第一名。
接受美國國家安全協會的綠十字安全獎章。
美國環保署綠色化學獎創新類。
該企業品牌在世界品牌實驗室(World Brand Lab)編制的2006年度《世界品牌500強》排行榜中名列第一百九十七。該企業在2007年度《財富》全球最大五百家公司排名中名列第二百二十五。
3、杜邦公司品牌文化
杜邦安全理念,最重要的一點是公司堅持把安全作為其核心價值觀之一。團隊中的每個成員都擁有個人安全價值,都必須對自己和同事的安全負責;同時,領導通過關心每一位員工,建立相互尊重,彼此依賴的關系,為安全管理奠定堅實的基礎。
⑤ 巴斯夫、陶氏、拜耳、杜邦、3M、霍尼韋爾、道達爾這些公司在化工/材料上的優勢分別是什麼各有什麼特點
巴斯夫:德國化工巨頭在基礎和精細化工行業中處於領先地位。專利技術在許多基本原料和精細化學品中都有很高的利潤。在國內,聚氨酯擁有很大的份額(另一種是中國萬華),它在上海和重慶有一個生產基地。在與中石化的合資企業中,南京有一個煉金術基地(乙烯項目),俗稱楊壩。
Total:石油公司,與殼牌和美孚相比,有一定的差距。專注於勘探、採油和提煉。現在在石油行業,大公司已經把他們的經驗放在了上游,獲得了巨大的利潤。
⑥ 誰是真正的石墨烯龍頭
石墨烯5隻概念股價值解析:
1、烯碳新材:石墨烯產業布局持續推進;
2、美都能源:攜手浙大分享石墨烯盛宴,深度布局能源行業;
3、康得新:員工持股計劃進展更新,國際高分子復合材料平台型公司,維持「買入」評級;
4、華麗家族:「科技+金融」、軍民深度融合典範臨近空間飛行器有望獲革命性突破;
5、方大炭素:礦石業務拖累公司業績,期待產品結構加速升級。
(6)陶氏化學專利發明人擴展閱讀:
石墨烯和石墨一樣屬於復式六角晶格,在二維平面上每個碳原子以sp2雜化軌道相銜接,也就是每個碳原子與最近鄰的三個碳原子間形成三個σ 鍵。剩餘的一個p電子軌道垂直於石墨烯平面,與周圍原子形成π鍵,碳原子間相互圍成正六邊形平面蜂窩形結構,這樣在同一原子面上只有兩種空間位置相異的原子。
石墨烯的一個最重要的性質是電子運輸特性,石墨烯表現出了異常的整數量子霍爾效應。其霍爾電導為量子電導的奇數倍,且可以在室溫觀測到[1-3]。這一現象可以用來證明相對論的量子力學的觀點,也就是說石墨烯的電子屬於Dirac方程適用范圍的電子。
石墨烯被認為在晶體管方面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它裡面的電子可以不通過散射而進行亞微細距離移動。這種特性對於製造需要快速轉換信號的晶體管非常重要。這種新膜片可以大幅提高計算機的速度。這一應用前景目前已經被證實。
⑦ 低聚物的低聚物及其用途和配方
本發明優選的低聚物是數均分子量小於10000的聚脲,聚碳酸酯,聚酯或聚醯胺。這些低聚物是可水溶的,具有剛性主鏈,具有由含陰離子基團的碳醯連接部分偶合的重復單位,其主要顯示線性幾何構型,因此,在水介質中,在陰離子基團之間存在規則的間距,並且,是葯物可接受的。這些低聚物對於醫治和/或診斷艾滋病和ARC是有用的。 申請日: 1991年07月08日 公開日: 1992年02月26日 授權公告日: 2000年04月05日 申請人/專利權人: 陶氏化學公司;默里爾多葯物公司 申請人地址: 美國密執安 發明設計人: 阿蘭D·卡盯;里查德·L·節克遜;米歇爾·J·木林斯 專利代理機構: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專利商標事務所 代理人: 唐偉傑 專利類型: 發明專利 分類號: A61K31/255;C08G69/26
⑧ 嘉寶莉的企業簡介
嘉寶莉化工集團始建於,是一家集塗料研發、生產、銷售於一體的現代化高新技術企業集團,有嘉寶莉化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廣東嘉寶莉科技材料有限公司、四川嘉寶莉塗料有限公司、上海嘉寶莉塗料有限公司、廣東自然塗化工有限公司、江門市正高五金塑料配件有限公司等旗下企業。 嘉寶莉於行業率先榮獲「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名牌產品」、「高新技術企業」等國家級榮譽,並連續8年入選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集團現年銷售收入超過20億元,年納稅額超過1億元,是中國本土最大的塗料生產企業。2011年,嘉寶莉以中國第一的身份成功躋身全球塗料41強和亞太塗料12強,打破了歷年來中國無一企業進入全球塗料50強的歷史。
嘉寶莉長期致力於綠色環保塗料的研發,以為消費者營造「健康生活色」為己任,旗下產品始終保持著塗料行業的領先水平:2002年,嘉寶莉率先開發出無毒固化劑,結束了國內零生產的歷史。此外,嘉寶莉在國內率先推出兒童漆產品,是國內惟一能提供乳膠漆和木器漆全套兒童漆產品的企業,嘉寶莉現已成為兒童漆產品的代名詞和風向標。此外,嘉寶莉還參與了內牆塗料、外牆塗料、水性木器漆、油性木器漆、硝基木器塗料、玩具塗料等多項塗料行業國家標準的制定,推動和見證了中國塗料逐漸與世界接軌。嘉寶莉集團擁有員工2500多人,在全國擁有一級經銷商1200多個,在全國建立的旗艦店、專賣店、專賣櫃等銷售網點超過13000個。嘉寶莉集團在全國設有五個「塗料技術研發中心」和一個「博士後科研基地」,是「國家火炬計劃新材料產業基地」、「廣東省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廣東省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嘉寶莉集團與巴斯夫、陶氏化學、拜耳、杜邦等跨國公司在優質原材料供需方面精誠合作。
「嘉寶莉」系列產品有:內外牆建築塗料、木器裝修漆、傢具漆、水性木器漆、兒童漆、油墨、工業漆、塗裝輔料等。產品先後獲得多項國家級、省級科技成果鑒定和「重點新產品」認定。嘉寶莉獲得國家各級政府資助的科技項目共23項,發明專利9項。
在致力於企業發展的同時,嘉寶莉還不忘回饋社會。從2004年啟動助學工程以來,嘉寶莉已先後捐資1500多萬元,在全國27個省、市、自治區,資助了50個民族的5920名少數民族貧困學生完成初中或高中三年的學業。2010年,成立廣東省嘉寶莉助學基金會,助學工程將伴隨嘉寶莉的發展一直持續下去。
嘉寶莉的核心價值觀是:小贏於智,大贏於德;偶勝於時,長勝於專;取利於民,還利於善。
「中國塗料因嘉寶莉而驕傲」,這是嘉寶莉集團的使命和願景,也是嘉寶莉對社會的庄嚴承諾。
⑨ 聚脲是什麼時候發明的,由誰發明的詳細點。
聚氨酯(Polyurea, PU) 俗稱聚脲。
聚胺酯(英語:Polyurethane,IUPAC 縮寫為 PUR,一般縮寫為PU)是指主鏈中含有胺基甲酸酯特徵單元的一類高分子。這種高分子材料廣泛用於黏合劑,塗層,低速輪胎,墊圈,車墊等工業領域。在日常生活領域聚氨酯被用來製造各種泡沫和塑料海綿。
聚胺酯的研究開發最初是由Otto Bayer和他的同事合作於1937年在德國勒沃庫森的I.G.Farben實驗室開始的。他們通過實驗應用加成聚合原理,利用液態異氰酸酯和液態聚醚或二醇聚酯生成一種有別於當時已發現的聚烯烴和縮聚生成塑料的新型塑料---聚胺酯。新的單體混合物也不同於Wallace Carothers 已取得的對於聚酯的專利。起初,應用僅限於纖維和軟質泡沫。隨後其發展受二次世界大戰影響(期間PU只小范圍用於航空座椅),直到1952年異氰酸酯才開始可以通過商業途徑購買到。1954年,開始使用甲苯二異氰酸酯(TDI)和聚酯多元醇生產用於商業用圖的軟質聚胺酯泡沫。這種泡沫(起初被發明者稱作仿製的瑞士乳酪)的發明歸功於把水加入到反應體系當中,這些物質也用來生產硬質泡沫,粘膠和彈性體。線性纖維是由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HDI)和1,4-丁二醇(BDO)反應生成的。
第一種商業生產的聚醚多元醇,聚(四亞甲基醚)乙二醇,是由杜邦於1956年用四氫呋喃聚合生成的。BASF和陶氏化學在隨後的1957年推出比較便宜的聚烷烴二元醇。這些聚醚多元醇表現出了技術和商業上的優勢,如:低成本,易處理,優異的水解穩定性;而且在制備聚氨酯時可以快速取代聚酯多元醇。其他的PU推進者還有Union Carbide和Mobay Corporation, 一家Monsanto/Bayer 合資創辦的公司。1960年軟質聚胺酯泡沫的產量達到四萬五千噸。經過十多年的發展,隨著氯氟烷烴鼓泡劑的出現,便宜的聚醚多元醇,和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MDI)的出現推動了硬質聚胺酯泡沫在高性能的隔熱材料的運用。基於聚合MDI(PMDI)的硬質聚胺酯泡沫比基於TDI的材料有更好的熱穩定性和燃燒性能。
1967年,胺基甲酸乙酯改性的聚異氰酸酯硬質泡沫被生產出來了,生產出來的低密度隔熱材料顯示出更好的熱穩定性和阻燃性。也是在60年代,汽車的內部安全組件如儀表盤和門的面板開始使用熱塑性塑料回填半硬質泡沫製成。
在1969年,Bayer AG在德國的杜塞爾多夫展出了一輛全塑料車。汽車的有些部件是利用一種叫做RIM(反應注塑成型)的新工藝製造而成。RIM技術是用高壓注入液態組分然後快速注入反應組分至模腔內。大的部件如汽車儀表盤和面板,也可以用同樣的方法注塑成型。聚氨酯的RIM包括許多不同的產品和工藝。利用二元氨鏈增長劑和胺基甲酸、異氰酸酯和聚脲的三聚工藝,加入添加劑,如研磨過的玻璃、雲母,加工過的纖維等,就是所謂的RRIM。可以改善彎曲模量和熱穩定性。1983年美國利用這種技術生產出來汽車塑料車身。在模穴內預先加入玻璃纖維,可以進一步改善彎曲模量,這就是所謂的SRIM或叫結構RIM。
從二十世紀80年代初,水吹微孔柔性聚胺酯泡沫被用於汽車面板和輪胎密封空氣過濾器的模型墊圈。此後,由於能源價格上升、以及減少PVC在汽車中使用的要求日增,聚胺酯的市場份額不斷增加。昂貴的原料價格因部件重量的減輕,如金屬蓋和過濾器外殼的減少而得到補償。高填充的聚胺酯彈性體和未填充的聚胺酯泡沫現在被用於高溫油過濾器當中。
生產聚胺酯泡沫(包括泡沫橡膠)時,要往反應混合物中加入少量揮發性物質,叫做鼓泡劑。這些簡單的物質賦予聚氨酯優異的隔熱性能。20世紀90年代初,為了減少對臭氧層的影響,蒙特利爾協議限制使用部分含氯的鼓泡劑。如三氯氟甲烷(CFC-11)。其它的鹵代烷,如氯氟烴,1,1-二氯-1-氟乙烷(HCFC-141b)被1994年的IPPC溫室氣體指令和1997年的歐盟有機揮發性氣體指令列為逐漸被淘汰的物質。到90年代末期,雖然還有部分發展中國家使用含鹵鼓泡劑,北美和歐洲已越來越多地使用二氧化碳、戊烷,1,1,1,2-四氟乙烷(HFC-134a)、1,1,1,3,3-五氟丙烷(HFC-245fa)作為鼓泡劑。
基於已有的聚胺酯噴塗技術和聚醚氨化學理論,聚氨酯的噴塗彈性材料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得到迅猛的發展。它們的快速反應和對潮濕相對不敏感的特性使得它們成為大面積項目的塗裝的首選塗料。 如次級安全外殼,人孔和通道塗層,罐的內襯。經過適當的打底和表面處理後,對混凝土和鋼有很好的粘結力。 在相同時期,新的雙組分聚胺酯和聚胺酯聚脲共混彈性體技術被運用於現場施工的負載床襯墊.這種對小卡車和其它運載貨箱的塗裝技術創造出一種耐用,耐摩擦的復合金屬材料。熱塑性塑料內襯彌補了金屬在易腐蝕和脆性方面的缺陷。
聚胺酯中第一個必不可少的的組分是異氰酸酯。含有兩個異氰酸酯官能團的分子叫二異氰酸酯。這些分子也被稱作單體,因為他們是用來生成含有三個以上異氰酸酯官能團的聚合異氰酸酯。 異氰酸酯可以分成芳香族的,如二苯甲烷二異氰酸酯(MDI)或甲苯二異氰酸酯(TDI);還有脂肪族的,如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HDI)或異佛爾酮二異氰酸酯(IPDI). 聚合的異氰酸酯如聚合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它是由含有二、三、四或更多異氰酸酯官能團(平均2.7個官能團)的分子混合組成的。異氰酸酯可以通過和多元醇反應生成一種預聚物。當異氰酸酯和羥基官能團的化學當量比率大於2:1時,生成一種准預聚物,當其當量比率等於2:1時,生成真正的聚合物。異氰酸酯的比較重要的性質包括分子結構、NCO含量,功能特性和粘度。
聚氨酯中另一個必不可少的的組分是多元醇。含有兩個羥基官能團的分子叫做二元醇,含有三個羥基官能團的分子叫做三元醇, 依此類推。在生產實踐中,多元醇被分為短鏈或低分子量鏈增長劑和交聯劑如乙二醇(EG), 1,4-丁二醇 (BDO), 二乙基乙二醇 (DEG), 甘油, 和三羥甲基丙烷(TMP). 多元醇是一種特殊的聚合物。是由氧化丙烯(PO)、氧化乙烯(EO)、催化加成到含有羥基或胺基的有機物上,或由二元酸如脂肪酸和二元醇如乙二醇或二丙醇(DPG)縮聚而成。PO,EO加成而製得的多元醇為聚醚多元醇。通過縮聚反應製得的多元醇為聚酯多元醇. 引發劑、增長劑、和多元醇分子量的不同大大影響聚氨酯的物理狀態和物理性質。多元醇的比較重要的特性包括它們的分子架構、引發劑、分子量、羥基含量、功能特性和粘度。表面活性劑用於在發泡過程中改善聚合物的特性。用於乳化液體組分,調節氣泡的大小,和穩定氣泡的結構以防塌陷和表面缺陷。 硬質泡沫表面活性劑用於生成很小的氣泡和很高的氣泡含量. 軟質泡沫表面活性劑用於穩定反應物質同時增大氣泡含量以防止泡沫皺縮。選用表面活性劑時要考慮使用的異氰酸酯、多元醇、組分的兼容性、系統的反應性、工藝條件和設備、工具、部件形狀和製品重量等影響因素。.
聚胺酯催化劑可以分成兩大類, 胺化合物和有機金屬化合物。根據它們的特徵,平衡和相對效能還可以進一步分類。傳統的胺催化劑為叔胺類如三亞乙基二胺 (TEDA, 也叫1,4-二氮雜雙環[2.2.2]辛烷 或DABCO,美國氣體的啦,不是什麼氣體商標,這是一家公司的名字,做聚氨酯催化劑比較有名的), 二甲基環己胺 (DMCHA), and 二甲基乙醇胺 (DMEA). 叔胺催化劑的選用原則是它們是否能加速聚胺酯(多元醇+異氰酸酯,或者凝膠)的反應,聚脲(水+異氰酸酯,或鼓泡)的反應, 或者異氰酸酯的三聚反應。因為大部分的叔胺催化劑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上述三種反應,所以選用時也要考慮它們是否對其中一種反應的作用優於另外的反應。比如, 四甲基丁二胺(TMBDA) 加速凝膠的作用大於鼓泡。 此外,同時加入 [[N-[3-(二甲氨基)丙基]-N,N',N'-三甲基-1,3丙二胺]] 和 N-(3-二甲基氨基丙基)-N,N-二異丙醇胺可以平衡鼓泡和凝膠反應, 雖然前者比後者在重量上更大些。 1,3,5-三(二甲基胺丙基)-1,3,5-六氫化三嗪 是一種三聚催化劑同時對鼓泡有催化作用。我們也可以從分子結構中了解一些催化劑的強度和選擇性。 鼓泡催化劑一般含有一個醚連接兩個碳和一個氮原子例如:二甲胺基雙乙基醚 (也稱 A-99, 以前是聯合碳化物公司的一個產品), 和N-乙基嗎啉. 強的凝膠催化劑含有替代烷基的氮原子,如三乙胺 (TEA), 1,8-二氮雙環[5.4.0]十一烯(DBU), 和 N-(2-(二甲氨基)乙基)-N,N´,N´-三甲基-1,2-乙二胺 (PMDETA). 弱的凝膠催化劑含有環取代的氮原子,如苄基二甲胺 (BDMA). 三聚催化劑含有 三嗪結構,或者為季銨鹽.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出現了兩種趨勢。 對充填大型、復雜工具以增加產率的要求導致阻止劑的運用,以保持後端熟化的同時延遲前端的反應。在美國,帶酸官能團和季胺鹽的TEDA 和二(2 -二甲)醚常作為阻止劑用於模塑軟質泡沫和微孔人造革。隨著人們對審美及環境意識的提高,要求在汽車內裝飾材料中使用不易老化的催化劑 ,以減少塑料表面的氣味、起霧和臟污。 含有羥基或活性胺基的催化劑如:[[ñ,ñ,N' -二甲基基- N'-羥乙基二(乙基)醚]] 和 N' -(3 - (二甲氨基)丙基)- N,N -二甲基- 1 ,3 -丙二胺 在這些應用領域可以取代傳統催化劑和聚合物大分子反應有機金屬化合物 汞, 鉛, 錫 (二丁基二錫), 鉍 (鉍辛酸), 和 鋅 可用作聚氨酯催化劑. 羧基汞類, 如phenylmercuric neodeconate, 是用於聚氨酯彈性體、塗料和密封劑的特效催化劑,因為它們對多元醇+異氰酸酯反應有很高的選擇性。 汞催化劑可以少量添加的情況仍能在後期提供很好的效果。 . 鉛催化劑用於高反應性的硬質噴塗隔熱泡沫塑料,因為它在低溫和高濕的環境下仍然保持高效。 因為其毒性,並且含汞和鉛的化合物是危險廢物,人們正在開發它們的替代品。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鉍和鋅的羧酸鹽被用做替代品,但這種原料本身比較短缺。在彈性體應用上,長壽命體系的綠色化並沒有汞催化劑體系的發展迅速。 . 在噴塗泡沫應用上,鉍和鋅在天氣寒冷時不能及時催化前端而且需要其它方法改善以取代鉛。 烷基羧酸錫,其氧化物和硫醇鹽被廣泛用於各種聚氨酯。比如, 二丁基二錫 是聚氨酯膠黏劑和密封劑的標准催化劑。, 丁基硫醇錫 用於微孔彈性體,氧化二丁基錫 用於聚氨酯漆和塗料. 硫醇錫鹽用於含水的配方,因為羧酸錫容易水解。
表面活性劑 用於改善泡沫和非泡沫聚胺酯的特性。 它們是聚二甲硅氧烷-聚氧化烯的塊狀共聚物 , 硅酮 油劑, 壬基苯酚 醚類, 和其它有機化合物. 在泡沫塑料中, 它們用於乳化液相, 調整氣穴大小, 穩定氣穴結構以防止塌陷和次表面空. 在非泡沫塑料中,它們用於排氣和消泡,也作為潤濕劑,和用於減少表面缺陷,如針孔,橘皮和斑點。
⑩ 世界化工500強有那些啊
世界化工巨頭25強企業(名單及簡介)
1 巴斯夫 Basf
巴斯夫與大中華市場的淵源可以追溯到1885年,從那時起巴斯夫就是中國的忠實合作夥伴。它是中國化工領域最大的外國投資商之一,到2005年,巴斯夫在亞洲的投資總額將達到56億歐元。其大中華員工人數已超過2,600人,並且有望在今後的幾年內增加一倍。目前巴斯夫擁有10個全資子公司和7個合資公司,分別位於香港、北京、上海、南京、廣州、吉林、沈陽和新竹。為了適應當地市場的需求,公司在香港、北京、上海、廣州、南京、青島和台北均設有辦事處。2002年,巴斯夫在大中華區的銷售額達14億歐元。
點擊查看:巴斯夫企業專題
巴斯夫是世界領先的化工公司,向客戶提供一系列的高性能產品,包括化學品、塑料品、特性產品、農用產品、精細化學品以及原油和天然氣。其別具特色的聯合體戰略(即德語中的「Verbund」)是公司的優勢所在。它使巴斯夫實現了低成本優勢,從而保證了極大競爭優勢。巴斯夫遵循可持續發展的原則來開展業務。2002年,巴斯夫的銷售額達320億歐元(約340億美元),在全球擁有超過89,000名員工。巴斯夫公司的股票在法蘭克福(BAS)、倫敦(BFA)、紐約(BF)、巴黎(BA)和蘇黎士(BAS)的股票交易所上市。
巴斯夫(中國)有限公司 http://www.basf.com.cn
上海西藏中路18號港陸廣場20層
電話:(021)6385 1630
傳真:(021)6384 8477
2 拜爾 bayer
拜耳集團是化學及制葯工業領域中首屈一指的國際性企業。拜耳公司生產經營的產品種類有一萬多種,范圍涉及葯品、診斷技術設備、作物保護產品、塑料、合成橡膠、橡膠化學製品、纖維、染料、顏料以及無機化學和有機化學的中間產品。
1863年8月1日,商人富黎德里希拜耳和顏料大師約翰富黎德里希威斯考特在今天德國烏珀塔爾市的巴門(Barmen)創建了一家染料企業「富黎德里希拜耳公司」(Friedr Bayer et Comp)。1912 年公司遷往德國勒沃庫森(Leverkusen)。現在,萊茵河畔的勒沃庫森城依然是拜耳集團的總部所在地。拜耳的業務活動伸展至全球各地:在六大洲的200個地點建有750家生產廠;擁有120,000名員工及350家分支機構,幾乎遍布世界各國。 拜耳早在 1882 年就開始了與中國的貿易往來。1958 年,拜耳在香港成立了其獨立的貿易實體,即拜耳中國有限公司,從而正式開始了在中國的業務。1994 年拜耳在北京成立了控股公司-拜耳(中國)有限公司, 從而完善了拜耳集團在中國的組織結構。
如今,拜耳在中國大陸擁有12家企業,其中5家為獨資子公司,擁有員工2800餘名。大中華區成了拜耳在亞洲的第二大單一市場,2004年,拜耳在該區域的銷售額在14.5億歐元左右。中國業已成為拜耳全球性投資的主要重心之一。
3 陶氏化學 Dow
陶氏化學公司是一傢具領導地位的全球企業,以科學和技術見稱,為各個主要消費市場提供創新的化學品、塑料、農用化工產品及服務,年總銷售額達490億美元。陶氏的客戶遍布全球逾175個國家,所服務的多個市場、包括食品、運輸、保健和醫葯、個人及家居護理、建造與工程等,均是對人類生活發展非常重要的環節。陶氏於在2004年財富全球500強排名第104位,財富全美500強中排名第34位。
早在30年代,陶氏已通過代理商開展在大中華地區的業務往來。陶氏香港及台灣辦事處分別在1957年和1968年成立。1979年,隨著中國實行改革開放、陶氏在廣州正式設立在華的第一個業務辦事處。時至今日,陶氏在大中華地區在北京、上海、廣州、台灣和香港設有5個辦事處。陶氏化學(中國)投資有限公司於1998年成立,負責管理陶氏在華所有投資項目。2004年8月,上海正式成為陶氏大中華區的總部。
陶氏並積極在大中華地區拓展製造基地。陶氏現時在張家港、寧波、中山、南崗和青衣等地設有10家生產工廠和合資企業。
通過多年的經貿合作,陶氏與區內客戶、分銷商以及各級政府及相關單位建立了密切的聯系。在中國和全球市場,陶氏的目標是掌握客戶業務需求、緊貼市場變化及提供全面的解決方案。
陶氏及全球4萬3千名員工深信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在促進經濟增長的同時,並致力保護環境及為社會作出貢獻。陶氏公開承諾,全力支持由化工業界自發倡導的「責任關懷」(Responsible Care®),致力實現化學品的安全處理。自2000年開始,陶氏均被道瓊斯全球可持續發展指數評為全球化工業界中的「可持續發展領導者」。
4 杜邦 Dupont
杜邦公司是一家基於科學創新的企業,在美國設有40個實驗室,在其它11個國家和地區有35個研究發展機構。其中有著100多年歷史的杜邦中央實驗室是全球工業界第一個、也是最大的研發基地之一。
杜邦每年研發投入約13億美元,擁有5100名科學家和技術人員。氯丁橡膠、Nomex®、Kevlar®高性能纖維、特衛強®無紡布、可麗耐®實體面材等都出於杜邦公司的實驗室。杜邦公司擁有17000項有效專利,在2004年申請了近1700項專利。
邁入公司的第三個百年,杜邦公司的使命是通過整合科技,知識密集型解決方案和進一步提高生產率,以實現可持續發展。 杜邦公司將和中國人民一起,與時俱進,運用科學,共同開創更美好、健康和安全的未來。
5 阿托菲納 ATOFINA
2000年4月,阿托菲納公司,道達爾集團的化學分部,隨著道達爾.菲納及埃爾夫阿奎坦公司的石油化工以及化工業務的合並正式成立。阿托菲納於2001年全球擁有員工71,500人,營業額175億美元,是全球最大的化工企業之一。
公司的三個核心業務包括基礎化工及聚合物(烯烴、芳香、聚乙烯、聚丙烯、苯乙烯、PVC、肥料),中間體及特殊聚合物(氯化物及強鹼、氟化及氧化物、硫化物、丙烯酸、工程聚合物及功能聚合物),以及特種化工(橡膠加工技術、油漆、膠粘劑、樹脂及電鍍產品)。
現在,阿托菲納的業務遍布全球五大洲,其中以歐洲、北美及亞洲為主,並在汽車工業與運輸、包裝、建築及土木工程、體育休閑、保健美容、水處理、紙張、電子以至農業等眾多行業領域中都居於領先地位。
阿托菲納公司在大中國已經有30年的發展歷史。公司早於1970年就在台灣市場開始化學品銷售的工作。1990年正式在台北開設辦事處,向當地客戶銷售基礎化工,並專注於特種化工的營銷。香港辦事處則於1984年建立以集中拓展與中國的商務貿易。直至90年代初,阿托菲納公司的主要業務為進口化學產品,以及基礎化工、化肥、石化等相關產品的許可證轉讓。
從1990年到1994年,這項在中國的技術性方案逐漸被另一較為商業化的方案所取代。阿托菲納先後在北京、上海及廣州開設代表辦事處,以便更深入地了解中國市場,並為進行下一階段的工業發展計劃作充分准備。
1995年,阿托菲納公司通過建立一系列的生產基地,在中國市場更加積極、更加全面地參與本地的工業發展。現在阿托菲納公司已經在中國建立了14個生產基地,這些生產基地分布於北京、常熟、廣州、昆明、上海、三水、蘇州、十堰及武漢等地,總投資額已達3億美元,為本地提供了近2,000個就業機會。
阿托菲納公司在中國成功地建立了知名的品牌,並得到了中國客戶的熟知和認可。這些品牌包括:哈金森、FORANE® 、快力、 RILSAN® 和 HEEF等。
北京阿托菲納化學有限公司(簡稱阿托菲納北京化學)的前身為中法合資的北京埃爾夫阿托化學綜合穩定劑有限公司,企業已於2001年8月31日獲得新的營業執照,變更為阿托菲納(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完全控股的外商獨資企業。
5 阿托菲納 ATOFINA
2000年4月,阿托菲納公司,道達爾集團的化學分部,隨著道達爾.菲納及埃爾夫阿奎坦公司的石油化工以及化工業務的合並正式成立。阿托菲納於2001年全球擁有員工71,500人,營業額175億美元,是全球最大的化工企業之一。
公司的三個核心業務包括基礎化工及聚合物(烯烴、芳香、聚乙烯、聚丙烯、苯乙烯、PVC、肥料),中間體及特殊聚合物(氯化物及強鹼、氟化及氧化物、硫化物、丙烯酸、工程聚合物及功能聚合物),以及特種化工(橡膠加工技術、油漆、膠粘劑、樹脂及電鍍產品)。
現在,阿托菲納的業務遍布全球五大洲,其中以歐洲、北美及亞洲為主,並在汽車工業與運輸、包裝、建築及土木工程、體育休閑、保健美容、水處理、紙張、電子以至農業等眾多行業領域中都居於領先地位。
阿托菲納公司在大中國已經有30年的發展歷史。公司早於1970年就在台灣市場開始化學品銷售的工作。1990年正式在台北開設辦事處,向當地客戶銷售基礎化工,並專注於特種化工的營銷。香港辦事處則於1984年建立以集中拓展與中國的商務貿易。直至90年代初,阿托菲納公司的主要業務為進口化學產品,以及基礎化工、化肥、石化等相關產品的許可證轉讓。
從1990年到1994年,這項在中國的技術性方案逐漸被另一較為商業化的方案所取代。阿托菲納先後在北京、上海及廣州開設代表辦事處,以便更深入地了解中國市場,並為進行下一階段的工業發展計劃作充分准備。
1995年,阿托菲納公司通過建立一系列的生產基地,在中國市場更加積極、更加全面地參與本地的工業發展。現在阿托菲納公司已經在中國建立了14個生產基地,這些生產基地分布於北京、常熟、廣州、昆明、上海、三水、蘇州、十堰及武漢等地,總投資額已達3億美元,為本地提供了近2,000個就業機會。
阿托菲納公司在中國成功地建立了知名的品牌,並得到了中國客戶的熟知和認可。這些品牌包括:哈金森、FORANE® 、快力、 RILSAN® 和 HEEF等。
北京阿托菲納化學有限公司(簡稱阿托菲納北京化學)的前身為中法合資的北京埃爾夫阿托化學綜合穩定劑有限公司,企業已於2001年8月31日獲得新的營業執照,變更為阿托菲納(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完全控股的外商獨資企業。
7 阿克蘇·諾貝爾 Akzo Nobel
阿克蘇· 諾貝爾公司(Akzo Nobel N.V)是一家跨國化工和醫葯集團,1994年由荷蘭阿克蘇公司和瑞典諾貝爾公司合並而成。公司主要有葯品、塗料和化學3個部門,共有員工8.6萬人,在世界60多個國家和地區設有分支機構。
主要經營鹽、鹼、塑料、添加劑、工業及紡織用纖維、各種薄膜、醫療設備、葯品及葯品生產用原料等。總裁范雷德(Cees J.A. van Lede)。
8 三菱化學 Mitsubishi Chemical (MGC)
日本三菱化學ホ?`ムペ?`ジ http://www.m-kagaku.co.jp/
9 英國石油 BP
BP由前英國石油、阿莫科、阿科和嘉實多等公司整合重組形成,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石化集團公司之一。公司的主要業務是油氣勘探開發;煉油;天然氣銷售和發電;油品零售和運輸;以及石油化工產品生產和銷售。此外,公司在太陽能發電方面的業務也在不斷壯大。
BP總部設在英國倫敦。公司目前的資產市值約為2000億美元,擁有愈百萬股東。BP近十一萬員工遍布全世界,在百餘個國家擁有生產和經營活動。2003年,BP在《財富》雜志的全球500強中排前五名,名列歐洲500強之首。
BP自1973年開始在華拓展業務,目前在一系列商業項目中累計投資超過40億美元,積極參與了中國的經濟建設,是在華投資額領先的外國企業之一。BP的四大核心業務從上游的石油及天然氣生產、天然氣及發電到下游的石油化工、油品營銷等都在中國有廣泛的開展。迄今,BP是中國最大的海上天然氣生產企業,中國第一家液化天然氣項目(LNG)中唯一外方合作夥伴,中國最大的液化石油氣(LPG)進口和營銷企業,唯一參與航空燃油服務的外方合作夥伴。
10 德固賽 Degussa
德固賽在全球特種化工領域位居世界之首,其創新的產品和系統解決方案為客戶的成功做出了不可或缺的貢獻,這充分體現在企業的口號 —— 「創新原動力」中。2005財年,公司在世界范圍內擁有約44,000名員工,銷售額達118億歐元,息稅前盈利(EBIT)達9.40億歐元。
德固賽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期就開始在中國生產特種化工產品,並於更早就與這個國家建立起了千絲萬縷的貿易關系。今天,德固賽在中國已經擁有了多達19家公司,生產基地遍及安丘、長春、大連、濟寧、遼陽、南寧、南平、青島、日照、上海、營口等地。
德固賽產品品質卓越,種類繁多,包括碳黑、橡膠硅烷偶聯劑、氨基酸、聚氨酯泡沫添加劑、塗料聚酯樹脂、色漿、著色系統、高性能塑料以及塑料生產所需的引發劑等,客戶遍及中國及整個亞洲。
目前, 德固賽在中國已有18個公司,生產基地分別設在安丘、北京、長春、廣州、湖州、濟寧、遼陽、南寧、南平、青島、日照、上海、台灣、香港、營口等地;目前德固賽在中國已有4000多名員工,2005財年,集團在中國的銷售額約3.2億歐元;在2005年,德固賽在中國興建了7個公司; 在今後幾年裡, 我們將保持每年在中國投資1億歐元。
德固賽視中國為全球經濟的推動力。對於中國這個極具吸引力且快速增長市場,德固賽的目標是在2008實現銷售額增長到8.2億歐元(與2004財年相比)。
11 殼牌 Shell
殼牌集團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企業之一,成立於1907年,一直由皇家荷蘭石油公司佔60%股份。目前, 殼牌集團的業務已遍布全球130多個國家,雇員總數近10萬人。殼牌在中國的目標是成為中國的國際合作夥伴,為中國提供清潔和可持續發展的能源解決方案。至今大陸的投資已逾15億美元, 擁有20多家獨資/合資企業,雇員人數近千人。
殼牌致力於可持續發展,以對社會負責任的態度提供清潔能源。目前,集團有五大核心業務,分別是勘探和生產、油品、天然氣和電力、化工、可再生能源。集團下屬各公司都是獨立運作,但是遵循相同的經營宗旨,這保證了它們在經濟、環境和社會方面的表現都達到同樣的高水準。
12 帝國化工 ICI (已被阿克蘇收購)
ICI(Imperial Chemical Instries)是英國帝國化學工業集團的簡稱,其前身是英國卜內門公司(Brunner Mond&Co)是聞名的純鹼與肥料的製造廠商,是一個全球性的化工集團,是財富世界500強企業之一、全球最大的建築裝飾漆供應商之一,在全球化工行業名列前十。ICI成立於1926年,由當時英國4間最大的化工公司合並而成,總部設在英國。
作為世界上最具規模的化學工業公司及製造商之一,ICI的主要業務范圍包括油漆業務;粘膠劑,食品及工業澱粉,合成樹脂業務;食品香料及調味品業務;個人衛生護理,樹脂添加劑及催化劑業務;區域性業務等。
ICI目前在全球55個國家和地區設有超過200間生產廠和辦事處,雇員超過45,000人,經營50.000多個產品,產品行銷120個國家,2000年的銷售總額達64億英鎊。
ICI所生產的產品已經深入我們每個人的日常生活領域,為食品和個人護理品、電子產品、特製樹脂、香料及調味料提供原料;同時,ICI還擁有世界上最出色的油漆產品品牌多樂士。ICI一向致力於改革創新,在全球各地聘用了1500多位科學家、工程師和技術人員,以適應不斷增長的全球市場。ICI這一國際品牌就是產品革新、龐大市場、高素質人才、商業科技和優質動作的同義詞。
ICI油漆集團是ICI世界集團屬下的ICI油漆集團是全球最大的油漆生產商之一,每年全球有5,000萬戶家庭使用ICI油漆,如果把ICI油漆的罐子疊加起來將是珠穆朗瑪峰的1300倍。ICI油漆在全球25個國家開設了49間油漆生產廠,產品行銷全球120個國家,並且在多個國家雄踞市場領導地位。ICI油漆集團的核心業務主要包括建築裝飾漆及包裝塗料,旗下擁有多個世界馳名的建築裝飾漆品牌,包括有「Dulux(多樂士)」、「Glidden(利登)」、「Devoe(迪威耳)」、「Cuprinol(卡普林諾)」、「Maxilite Plus(幻色家)」、「Maxilite(美時麗)」等國際著名品牌。
13 沙特基礎工業 Sabic
沙烏地阿拉伯基礎工業(SABIC)成立於1976年,其目的是為了實現沙烏地阿拉伯的自然碳氫化合物資源的價值。今天,無論在銷售量還是產品多樣性方面,我們都位於世界領先的石化公司之列。公司總部位於利雅得。我們還是中東最大的非石油工業公司之一。
沙烏地阿拉伯基礎工業公司分為六個戰略業務部,公司各部門和共享服務部均為戰略業務部提供支持。戰略業務部包括基礎化學品戰略業務部、中間體戰略業務部、聚烯烴戰略業務部、聚氯乙烯和聚酯戰略業務部、化肥戰略業務部和金屬戰略業務部。SABIC在沙烏地阿拉伯的生產網路擁有17個子公司。它們大部分位於坐落在波斯灣沿岸阿拉伯灣的阿爾-朱拜爾工業城,有兩家位於紅海海岸的延布工業城,一家位於東部省城達曼。SABIC還是巴林三家地區性公司的合作夥伴。
2002年7月,公司收購了荷蘭DSM集團的石化業務,從而成立了SABIC歐洲公司(SEP)。SABIC歐洲公司擁有2300名員工,荷蘭格林和德國蓋爾森基興的兩處主要石化生產基地。
14 旭化成 Asahi
擁有員工24000多名以及100多家子公司。業務范圍涉及醫葯醫療,纖維,化學品,消費產品,住宅,建築和電子。集團的運營主體由7個核心公司組成,每個公司都是一個獨立的商業單元,他們專攻不同的商業領域。
15 住友化學 Sumitomo Chemical
1915年從煉銅中發生的亞硫酸氣生產化學肥料,這樣,即防止了公害又可以資源再利用。住友化學工業株式會社就是這樣在為人類造福的斗爭中發展起來的。
現在,它是日本具有代表性的綜合化學企業之一,又是住友集團的主要公司之一。現在,它擁有基礎化學、石油化學、精密化學、農業化學4個部門和10家研究所,在5個工廠中生產和提供工業葯品、合成纖維材料、鋁、合成橡膠、合成樹脂、染料、化成品、農葯、飼料添加劑、化學肥料等約3000多種產品。
人類的發展和社會的繁榮,需要充足和穩定的糧食供應,農業化學部門通過供應農葯、肥料、飼養添加物、灌溉器材、種子等農用資材,綜合性的支援了農業生產的發展。
以完整的產品構成為目標,即有殺蟲劑、殺菌劑、除草劑,也有新型的植物生長調節劑等新產品不斷開發,向世界100多個國家提供農葯,為世界農葯生產的發展做出貢獻。
住友化學一直致力於為中國農業的發展提供優質高效的農葯產品。為加強與中國的友好合作,於1995年7月在北京設立了住友化學北京代表處,並於1997年12月在上海成立了住友化學(上海)有限公司,目前設有農葯、衛生殺蟲劑、飼料添加劑和化學品4個銷售和技術部門。今後住友化學還將不斷地把高質量的農葯產品介紹給中國的廣大農民,同時提供更好的售後服務。
16 液化空氣 AIR LIQUIDE
液化空氣公司,世界工業氣體的領導者,以其在工業領域的豐富應用經驗及先進的技術,服務於前進中的中國工業。在中國。液化空氣公司是最大的工業氣體公司之一,她通過生產,銷售,輸送工業氣體,高純氣體,醫用氣體,相關設備及服務,致力於電子,化工,冶金,玻璃,汽車工業及醫療保健。液化空氣在杭州的子公司還能為中國和亞洲市場提供氣體工廠的工程及安裝服務。 20多家子公司分布於北京,上海,蘇州,無錫,杭州,天津,青島,沈陽,廣州,深圳和茂名。當地的技術和銷售隊伍正努力提供客戶化的服務。
位於漕河涇開發區的液化空氣上海有限公司,建立於1991年,是法國液化空氣集團的獨資子公 司。專業從事工業用氮氣、氧氣、氫氣、氦氣及氬氣等的生產與銷售,其氣體純度范圍可從95% 至 99.9999%,甚至於ppb 級。周邊的上海先進半導體製造有限公司及貝嶺微電子有限公司等都是液化空氣上海有限公司管道高純氧氣,氮氣及氫氣的用戶。今天,液化空氣上海有限公司的客戶已超過300家,遍及整個江浙滬大上海區域。
液化空氣(天津)有限公司成立於1995年底,是法國液化空氣集團與日本住友集團共同投資3610萬美元,設立在天津市的高新技術企業。我們的全進口空分裝置日產液氧、液氮、液氬200噸,儲備能力近2000噸,此外還能提供高純度的氫氣、焊接/切割氣、電子特氣以及相關工程服務。我們的業務地域包括北京、天津、 河北、山東等大部份華北地區。
液化空氣(杭州)有限公司是由法國液化空氣集團(AIR LIQUIDE)和杭州制氧機集團有限公司分別出資 62% 和 38% 建立的一家專業從事空分設備和其他工業氣體設備製造和銷售的中法合資企業。
自 1995 年 1 月成立以來,液空杭州已為中國客戶提供了10套大型空分裝置,如淮南化工總廠、鞍山鋼鐵公司、首都鋼鐵公司、兗礦集團、金陵石化、上海金山石化和本溪鋼鐵公司等,並且產品已經出口新加坡、馬來西亞、紐西蘭、印尼以及日本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