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什麼是牛津布
牛津布又稱牛津紡,是一種功能多樣、用途廣泛的面料。市場上主要有:套格、全彈、提格、緯條等品種。
套格、全彈、提格牛津布具有質地輕薄、手感柔軟、防水性好、耐用性好等優勢,專門用於製作各類箱包。緯條牛津布布面條子清晰,集現代性、藝術性、懸垂性於一體。坯布經染色、壓花或壓延後,具有垂感性強、防水性好等優點。還應用到時尚休閑灰的鞋子製作。
(1)牛律布是誰發明擴展閱讀:
市場上的牛津布主要有:套格、全彈、錦綸、提格等品種。起源於英國,以牛津大學命名的傳統精梳棉織物,始於1900年左右。
購買牛津布的時候必須要講經緯密度。經向一般講幾號鋼筘,12號筘即每公分12根,12號筘2穿即是每公分24根(12*2),緯向一般可講幾梭,也就是每公分幾根紗,這用緯密鏡一量便可量出來。
例如:1200D12#筘7.5梭,即經向12根1200D,緯向7.5根1200D。國外經常講多少T,如86T、190T、210T等,這是指1英寸長1英寸寬的范圍內,經向多少根紗加緯向多少根紗的總和。
Ⅱ 牛津布是什麼東西 為什麼叫 牛津和牛津大學有關嗎
以英國牛津大學命名,早期為該校學生校服面料的傳統精梳棉織物。
牛津布最突出的特徵是色經白緯、雙經單緯,2/2重平組織。布面有清晰的色點效果。
現在的牛津布已不在局限於2/2重平組織了吧,我看到還有蜂巢什麼的,是不是現在牛津布最重要的特點還是色經白緯、雙經單緯,布面有清晰的色點效果。在密度、緊度、克重方面有沒有什麼特殊要求啊?
現在的牛津布已不在局限於2/2重平組織了吧,我看到還有蜂巢什麼的,是不是現在牛津布最重要的特點還是色經白緯、雙經單緯,布面有清晰的色點效果。
Ⅲ π是誰發明的
祖沖之發明的;祖沖之在數學上的傑出成就,是關於圓周率的計算.秦漢以前,人們以徑一周三做為圓周率,這就是古率.後來發現古率誤差太大,圓周率應是圓徑一而周三有餘,不過究竟余多少,意見不一。
直到三國時期,劉徽提出了計算圓周率的科學方法--割圓術,用圓內接正多邊形的周長來逼近圓周長.劉徽計算到圓內接96邊形, 求得π=3.14,並指出,內接正多邊形的邊數越多,所求得的π值越精確。
祖沖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礎上,經過刻苦鑽研,反復演算,求出π在3.1415926與3.1415927之間.並得出了π分數形式的近似值,取為約率 ,取為密率,其中取六位小數是3.141929,它是分子分母在1000以內最接近π值的分數。
圓周率(Pai)是圓的周長與直徑的比值,一般用希臘字母π表示,是一個在數學及物理學中普遍存在的數學常數。π也等於圓形之面積與半徑平方之比。是精確計算圓周長、圓面積、球體積等幾何形狀的關鍵值。 在分析學里,π可以嚴格地定義為滿足sin x = 0的最小正實數x。
圓周率用字母 π(讀作pài)表示,是一個常數(約等於3.141592654),是代表圓周長和直徑的比值。它是一個無理數,即無限不循環小數。
在日常生活中,通常都用3.14代表圓周率去進行近似計算。而用十位小數3.141592654便足以應付一般計算。即使是工程師或物理學家要進行較精密的計算,充其量也只需取值至小數點後幾百個位。
Ⅳ 牛仔服是誰發明
牛仔褲是怎樣發明的?
1852年一個名為萊維·斯特勞斯Levi trauss的德國少年告別了他收入微薄而可憐的父親到美國去碰運氣。他隨身帶了一卷帆布以備不時之需。
萊維到達美國加利福尼亞時正值淘金高潮,他看到許多衣衫檻樓的人正忙於在河床上篩洗淤泥,淘取金沙,他忽然萌發出一個想法,為什麼不利用帶來的帆布為淘金者做褲子呢?於是他立即設法用帆布裁製成褲子給淘金者穿。由於褲子堅實耐用,又很合體,大受歡迎,後來萊維就干起了帆布褲子的生意,並不斷擴大生產。
菜維的牛仔褲並非完美無缺,一次一個淘金者拉著萊維說:"你的褲子很容易撕裂,別的地方撕破不要緊,但口袋無論如何不能破裂"。於是萊維回到工場後把幾個銅釘釘在口袋上,想不到幾個銅釘不僅加固了褲袋,還為牛仔褲增添了光彩,更加受到消費者的歡迎。
1873年菜維的藍色牛仔褲取得了專利權,菜維牌牛仔褲lev』s Jeans得到了法律保護,生產和銷售不斷發展。在相當長的時期內,這種牛仔褲僅作為工人的工作服,使用范圍有限。到二次大戰前美國的學生開始穿牛仔褲,後來穿的人愈來愈多,菜維的牛仔褲幾乎成了美國的一種代表性服裝。
1945年開始流行前身開門,兩側有孤形切開式斜插袋,後有月克和兩個貼袋,袋上訂金屬或皮塑商標的牛仔褲。該牛仔褲臀部和褲管窄小,縫工堅牢,緝線綻露,外觀具有美洲鄉土風味,穿著貼身,靈巧舒適。1945年大戰結束後,駐歐美軍在閑暇時穿牛仔褲逛大街,引起人們的興趣,不久,歐洲不論男女老少,富貴貧賤,都買這種褲子穿,一時風靡歐洲,以至於全世界。隨著流行款式的不同,牛仔褲樣式不斷變化。
如今牛仔褲仍然風靡世界,經久不衰,石磨藍、牛津布、褪色和染色牛仔布仍然是今年的主流。袋口則流行顏色針線,刺綉和袋章等修飾。在款式方面,男女也各有不同的要求。男士喜歡高至中腰式樣;而女士則較多選擇低腰款式。色澤方面,仍然流行深藍、棕色、粉紅色、黑色牛仔褲,這些牛仔褲前景看好。預計未來幾年內歐洲每年銷售在6000萬條以上,價值超過10億英磅,而日本今年牛仔褲將在利潤豐厚的便服市場上,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英國開發的牛仔褲,五花八門顏色齊全。價格在10-40英磅之間。
Ⅳ 是誰發明衣服的
我想是抄人類的祖先吧,衣服最早是用來禦寒的,並不是為了遮醜或者顯示身份的,草裙,獸皮裝都可以稱之為衣服!當生產力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以後,有了絲綢,麻布等等產生,人們有了較多的物質基礎後才開始講究衣服的美醜,樣式,顏色等想法,還有才逐漸有了倫理道德可言,覺得不穿衣服與不好意思的想法!
Ⅵ 靰鞡是誰發明的
靰鞡乃滿族先人之發明創造,舊時東北人秋冬季戶外穿用之皮製鞋具。清代文獻記載:「鞠牛皮為履,名曰渥臘。」張縉彥的《寧古塔山水記》中有關靰鞡的描述 是:「冬日行役,率著靰鞡,……軟底而藉以草,溫暖異常。」西清在《黑龍江外記》中寫道:「土人著履,曰靰鞡,制與靴同,而底軟,連幫而成,或牛皮,或鹿 皮,縫紉極密,走荊棘泥淖中,不損不濕,顯亦耐凍耐久。」靰鞡也叫烏拉,是中國民間古老的鞋子之一,是東北民眾智慧的結晶。
Ⅶ 防水牛津布誰發明的
防水牛津布是由杜邦公司發明的一種面料,
Ⅷ 布是誰發明的
是螺祖
黃帝共有四個妃嬪:正妃為西陵氏女,名螺母,《史記·王帝本紀》中說:「黃帝娶於西陵之女,是為螺祖,為黃帝正妃」。螺祖發明了種桑養蠶和抽絲,織絲為綢,縫綢做衣,後人稱她為「先蠶娘娘」, 黃陵縣城有螺祖養蠶遺址。
《史記.五帝本經》載:「黃帝……娶於西陵氏之女,是為嫘祖。」嫘即是螺。《山海經.海內經》載:「黃帝妻雷祖。」《史記》索隱《帝王世紀》載:「黃帝元妃西陵氏女,曰雷祖。」「雷祖」即「螺祖」,古同音之轉。
王引之的《經義述聞》稱:蝸、螺在上古乃是一切水中甲介類的通稱。何新稱:「累」字古代還有一音讀luo(螺)。田螺,蛤蚌,古人稱作「仆累」,也稱作「媧」。螺、蝸音近義同。這樣女媧——嫦娥——女發——西王母——雷祖——螺祖也同樣演化為了同一性質的人或神。西王母、嫦娥的原型都是女媧或嫘祖女神的延展神,或是同一神的異名分化。
宜昌,遠古稱西陵,是西陵部落分布的中心地區。《史記·五帝本紀》記載:「黃帝居軒轅之丘,而娶於西陵之女,是為嫘祖。」這位偉大中華民族始祖「黃帝」的正妃,相傳就生長在這片土地上。
嫘祖,又稱雷祖、累祖,民間謂之蠶母娘娘。作為黃帝元妃,是遠古神州大地的第一夫人。她與黃帝生有兩個兒子:一個叫玄囂,一個叫昌意。根據《大戴禮記》和《史記》的記載,夏、商、周三世帝王,春秋十二諸侯以及戰國七雄的祖先,均屆於黃帝與嫘祖的血系,跟他們一脈相承。因此,西陵之女螺祖這位與黃帝並列的「人文初祖」,不愧是中華民族的偉大母親。
嫘祖,聰慧勤勞,是中國教民養蠶繅絲的創始人。為解決人們的穿衣問題,促進人類社會的文明進化,作出了傑出的貢獻,被後世尊為「先蠶」,享譽海內外。據大韓民國《東亞日報》1993年5月12日題為「恢復停了85年的先蠶節」報道:1993年5月16日,慶祝漢城定都600周年的活動中.將恢復先蠶節,以祭祀中國的西陵氏。
螺祖,不僅教民養蠶繅絲,而且還輔佐黃帝,巡作九州,為開創中華基業,盡心盡力。終因積勞成疾而死,被葬於出巡的途中衡山岣嶁峰。
作為螺沮故鄉的宜昌人民,索有尊賢敬祖的優良傳統。早在宋代,即將西陵山列為峽州(即宜昌)八處古跡之首。明代又在此山興建西陵山廟。每逢農歷三月十五,相傳這天是嫘祖的生日,舉行廟會。祭祀螺祖,世代延續。直至1940年5月,嫘祖祠堂毀於戰亂時,才終止。為紀念這位,中華炎黃子孫的偉大母親,時下,我市又在西陵山廟舊址重建嫘祖廟。前期工程竣工後,將在這里舉行」94中華螺祖文化學術研討會」。屆時,全國有關專家、學者聚集炎黃子孫偉大母親的聖地,交流螺祖文化研究成果,讓炎黃文化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