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誰發明尺子

誰發明尺子

發布時間:2021-07-14 21:24:02

1. 尺子是誰發明

這個沒有明確的記載

2. 「尺子」 的來歷

米的由來及誤差

1米本應是從極點到赤道距離的一千萬分之一。但1米事實上沒有那麼長。

獲獎科學讀物作者肯•奧爾德在一本書里說,兩位在18世紀受命算出1米有多長的法國天文學家在計算中出現了小小的失誤,因而使l米比實際應有的距離短了0.2毫米。更糟的是,這兩位科學家知道自己弄錯了,但由於不知道怎麼改正,他們就把錯誤掩蓋起來。也就是說,這個錯誤一直保留到今天。

1792年,法國科學院決定創造一個全球通用的量度單位:這個單位將是北極到赤道距離的1千萬分之一。為此,兩位法國天文學家從巴黎出發,相背而行。他們要測出從敦刻爾克經由巴黎到巴塞羅那的一段。

博學多才的德朗布爾向北走,細致認真的梅尚往南走。
一旦兩人到達目的地,他們就開始測量彼此之間的距離。在7年的時間里,這兩位科學家的足跡穿越了革命戰火紛飛的法國大地。德朗布爾曾在巴黎郊外幸運地躲過斷頭台,梅尚則在法國與西班牙的戰爭中一度困在敵後並被禁。

但是,兩人終於在南部要塞卡爾卡松會合。他們從那兒返回巴黎,把獲得的資料交給一個國際委員會。人們像迎接英雄一樣迎接他們,並做成一根l米長的純鉑棒來紀念他們的計算結果。

法國當時的新統治者拿破崙•波拿巴稱:「勝利如過眼煙雲,但這項成就將永存於世。」

然而,沒人知道,梅尚發現自己的計算有誤,但他把錯誤掩蓋了起來。正是這種負罪感使他過早地離開了人世。

奧爾德博士在《萬物的尺度》一書中稱,梅尚發現,他在兩個夏天從同一個地方得到的讀數不能吻合。根據現代衛星的測量結果,從極點到赤道的經線長10,002,290米。

奧爾德博士說,這種誤差是測量儀器表面的細微磨損造成的。
梅尚的書信表明,發現自己的失誤後,他幾乎瀕臨瘋狂。為了修正這一錯誤,他再次出行。最後死於瘧疾。

奧爾德認為,梅尚可能對自己過於苛刻了,他和德朗布爾給自己制定的目標幾乎根本無法實現。

他說:「從根本上說.他們做出了地球是規則球體的錯誤假設。事實表明,地球表面有起伏。」

這樣你就知道尺子是怎麼來的了吧!

3. 尺是誰發明的

尺子是古代人民長期積累的結果,至於具體發明人,沒有明確的記載。魯班內的一種發明是能正確容畫出直角的三角板,也被稱為班尺。

魯班的一種發明是能正確畫出直角的三角板,也被稱為班尺,它能告知工匠哪些尺寸是不規則的,以及根據占卜的規則(風水)哪些是不吉的。這些尺子在今天的買到。

帛布尺,又稱裁縫尺或裁尺,與班尺同源於律尺,但非歷代相傳承,年久已失其標准,成為另一尺度系統。

(3)誰發明尺子擴展閱讀:

尺子的注意事項:

1、首先是尺子的使用方法要正確,比如界劃材料的時候最好不要使用塑料尺子,這樣會很容易被刮花的。也有很多的人都會犯一個錯,就是在畫線的時候都會速度很快,然後會因為尺子的滑溜特點而會順著尺子劃過,這樣就會弄花數值了,所以速度適中。

2、尺子最好不要與小刀或金屬文具混在一起放,與筆混在一起一定要套上筆蓋。

3、一定要防止暴曬和長期的日照,尤其塑料尺子的耐溫性能不怎麼樣,會變形

4、最好不要刷子清洗,意思就是盡量不要弄臟尺子。

4. 直尺的歷史

直尺的歷史來傳說:

直尺的發明己不可考自究,坊間依稀傳著直尺和圓規是由伏羲及女媧發明的。山東東漢武梁祠石室留有"伏羲氏手執矩,女媧氏手執規"的造像,其中的"矩"所指的便是"直尺"了。

直尺廣泛應用於數學,測量,工程等學科 。具有精確直線棱邊的尺形量規。直尺用於以光隙法進行直線度測量和平面度測量,也可與量塊一起,用於檢驗長度尺寸。

5. 「尺子」 的來歷是什麼

在古代還沒有發明尺的時候,人們用一些簡單的工具來測量長度。比如帶一根繩子在身上,需要的時候就用它來比較長短,古埃及人就使用繩子丈量土地。有人想出,可以用身體的一部分來做測量工具,如張開大拇指和中指(或小指)兩端的距離稱作1柞(Zhd),成人兩臂左右平伸時兩手之間的距離稱為1度(tu引,在我國古代丈量土地的時候,也經常用步數來計算。
於是,出現了用木板、骨片、竹片及金屬板等製成的固定尺,但這些尺的尺度與我們現在的市尺長度是不相等的。
我國古代帶有刻度的尺子叫「矩」,相傳矩(尺子)上所劃分的格,是魯班所創,魯班的另一發明是能正確畫出直角的三角板,也被稱為班尺,它能告知工匠哪些尺寸是不規貝lJ的。孟子說「公輸子之巧,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魯班對統一尺寸標准做出了巨大貢獻。
我國古代不同時期,一尺長短都不同。最短的是商代,一尺等於今天的16.95厘米,也就是大約17厘米,最長的在宋元時期,一尺等於今天的31.68厘米,大約32厘米。英國政府以女工的腳作為標准,把它的長度定為一「尺」,再按這個標准單位製作一定長度的木條或者金屬條,作為大家通用的度量工具。所以,直到今天,英語中的「尺」還是「腳」的意思。

6. 尺是誰發明的

在人類歷史上使用過的計算工具多種多樣,而計算尺則是最為廣泛使用的重要計算工具之一。早在17世紀初,計算工具在西方國家呈現了較快的發展。首先是聞名於世的英國數學家納皮爾(J.Napier)最早創立了對數概念,並在他所著的書本里還介紹一種新的數字運算工具,既是後來被人們稱為「納皮爾計算尺」的計算工具。這種計算工具由十根長條狀的木棍組成,木棍的表面雕刻著類似於乘法表的數字,納皮爾用它來幫助進行乘除法計算,使數字運算得到極大簡化。然而,納皮爾在數學領域最偉大的貢獻則是他在1614年發表的對數概念,而由他開創的對數概念整整影響了一代數學家,並極大的推動了數學向前發展,而計算尺的基本原理正是應用了對數原理,所以納皮爾的發明也為今後的計算尺發展奠定了基礎。自納皮爾發明了對數概念以後不久即由甘特(E.Gunter)與奧卻德(W.Oughtred)等先後創制了對數尺度及原始形式的對數計算尺。
計算尺的發展是隨著科學技術、生產需要和工藝水平而逐漸進步的,它經歷了三百餘年的發明與創造,經過無數名數學家以及各類專業技術人員的不斷努力,特別是二十世紀初至七十年代,計算尺產品已成為計算工具發展歷史上工藝最為先進、製造最為精美、品種最為繁多、使用最為廣泛的計算工具。

7. 尺子是誰發明的100字

尺子是我們漢族魯班發明的。可愛的韓國棒子居然說魯班是韓國人,這樣很多發明都被他們竊取了

8. 有誰知道尺子的來歷呀

尺子的來歷?
尺 子
魯班的另一發明標志是能正確畫出直角的三角板,也被稱為班尺,它能告知工匠哪些尺寸是不規則的,以及根據占卜的規則(風水)哪些是不吉的。這些尺子在今天的香港仍能買到。鋸對於鋸的發明魯班是非常重視的。或是受一片齒形邊的草葉割 破了手指的啟發,或是看到一隻蟋蟀用其鋒利的牙齒切割並吃掉食物而離去。不管怎樣,多數描述如下。魯班和工匠們遇到一個任務,要求他們砍伐大量的木材。一連砍伐幾天,他們都已筋疲力盡,所用的斧頭也鈍了。這時,魯班忽被一片草葉割破了手指,他當即想:照這樣子做成個工具砍伐木材定是個好辦法。他選了一片竹子,用斧子在其邊緣砍了一行牙齒。這個新鋸很容易鋸斷樹皮,當他來回橫鋸此樹時,軟的竹齒很快就磨光了。然而這卻證明了鋸可斷木的原理。於是魯班放下手中活去鐵匠那裡,讓他准備一塊象斧頭一樣硬和鋒利的鐵板,然後弄成齒形。魯班有了這個人工製做的第一個鋸片,將其用在一個木屋架上,便可准確而不費力地切割木材。

米的由來及誤差

1米本應是從極點到赤道距離的一千萬分之一。但1米事實上沒有那麼長。

獲獎科學讀物作者肯•奧爾德在一本書里說,兩位在18世紀受命算出1米有多長的法國天文學家在計算中出現了小小的失誤,因而使l米比實際應有的距離短了0.2毫米。更糟的是,這兩位科學家知道自己弄錯了,但由於不知道怎麼改正,他們就把錯誤掩蓋起來。也就是說,這個錯誤一直保留到今天。

1792年,法國科學院決定創造一個全球通用的量度單位:這個單位將是北極到赤道距離的1千萬分之一。為此,兩位法國天文學家從巴黎出發,相背而行。他們要測出從敦刻爾克經由巴黎到巴塞羅那的一段。

博學多才的德朗布爾向北走,細致認真的梅尚往南走。
一旦兩人到達目的地,他們就開始測量彼此之間的距離。在7年的時間里,這兩位科學家的足跡穿越了革命戰火紛飛的法國大地。德朗布爾曾在巴黎郊外幸運地躲過斷頭台,梅尚則在法國與西班牙的戰爭中一度困在敵後並被禁。

但是,兩人終於在南部要塞卡爾卡松會合。他們從那兒返回巴黎,把獲得的資料交給一個國際委員會。人們像迎接英雄一樣迎接他們,並做成一根l米長的純鉑棒來紀念他們的計算結果。

法國當時的新統治者拿破崙•波拿巴稱:「勝利如過眼煙雲,但這項成就將永存於世。」

然而,沒人知道,梅尚發現自己的計算有誤,但他把錯誤掩蓋了起來。正是這種負罪感使他過早地離開了人世。

奧爾德博士在《萬物的尺度》一書中稱,梅尚發現,他在兩個夏天從同一個地方得到的讀數不能吻合。根據現代衛星的測量結果,從極點到赤道的經線長10,002,290米。

奧爾德博士說,這種誤差是測量儀器表面的細微磨損造成的。
梅尚的書信表明,發現自己的失誤後,他幾乎瀕臨瘋狂。為了修正這一錯誤,他再次出行。最後死於瘧疾。

奧爾德認為,梅尚可能對自己過於苛刻了,他和德朗布爾給自己制定的目標幾乎根本無法實現。

他說:「從根本上說.他們做出了地球是規則球體的錯誤假設。事實表明,地球表面有起伏。」

http://qna.xuevb.net/Class310/Article1671067

9. 世界上第一把捲尺是誰發明的

徽州人(今黃山市)程大位,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個捲尺——丈量步車。

他也是內明代珠算家,20歲起便在長江中下容游一帶經商。因商業計算的需要,他隨時留心數學,遍訪名師,廣集算書。著有《演算法統宗》,被推崇為中國「珠算鼻祖」。故居位於黃山市屯溪區內,建於明正德年間(1506--1521),距今已490多年歷史。坐北朝南,兩進三間磚木結構二層樓房,馬頭牆、小青瓦,典型的明代徽州民居建築。

10. 直尺是誰發明的

直尺的發明已不可考究,坊間流傳直尺和圓規是由伏羲及女媧發明的。山東內東漢武梁祠石室容留有「伏羲氏手執矩,女媧氏手執規」的塑像,其中的「矩」所指的便是「直尺」了。
數學王子高斯曾於19歲時只用圓規和直尺畫出正十七邊形,解決了兩千年來懸而未決的難題。

閱讀全文

與誰發明尺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
綜治辦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總結 瀏覽:903
知識產權局專業面試 瀏覽:75
馬鞍山市是哪個省的 瀏覽:447
馬鞍山市保安 瀏覽:253
股權轉讓樣本 瀏覽:716
工程管理保證書 瀏覽:198
社區矛盾糾紛排查匯報 瀏覽: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