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eva是什麼
EVA(Economic Value Added)是經濟增加值的英文縮寫,指從稅後凈營業利潤中扣除包括股權和債務的全部投入資本成本後的所得。其核心是資本投入是有成本的,企業的盈利只有高於其資本成本(包括股權成本和債務成本)時才會為股東創造價值。
公司每年創造的經濟增加值等於稅後凈營業利潤與全部資本成本之間的差額。其中資本成本包括債務資本的成本,也包括股本資本的成本。
從算術角度說,EVA 等於稅後經營利潤減去債務和股本成本。EVA 是對真正 "經濟"利潤的評價,或者說,是表示凈營運利潤與投資者用同樣資本投資其他風險相近的有價證券的最低回報相比,超出或低於後者的量值。
EVA是一種評價企業經營者有效使用資本和為股東創造價值能力,體現企業最終經營目標的經營業績考核工具。
『貳』 只有上市公司才能計算eva嗎,為什麼定義有一項是為股東創造價值能力
都可以算,最早EVA機制是國家財政部學習國外經驗推出的,針對國有企業的。
『叄』 財務管理 什麼叫eva,列出其計算公式,並論述eva在企業績效考核中的意義
一、經濟附加值:
EVA(Economic Value Added)是經濟增加值的英文縮寫,指從稅後凈營業利潤中扣除包括股權和債務的全部投入資本成本後的所得。其核心是資本投入是有成本的,企業的盈利只有高於其資本成本(包括股權成本和債務成本)時才會為股東創造價值。
二、經濟附加值的計算:
經濟附加值(EVA)的計算公式:
EVA = 稅後凈營業利潤(NOPAT)-(【加權平均資本成本】WACC*【投資資本總額】TC)
其中,稅後凈營業利潤(NOPAT) =營業利潤+財務費用+投資收益- EVA稅收調整
或者:
稅後凈營業利潤 = 銷售額 - 營運費用 - 稅收
或者:
稅後凈營業利潤 =營運收入 ×(1-所得稅率)
經過拓展後可有公式:
稅後凈營業利潤 =息稅前利潤(EBIT)×(1 - 所得稅率)+ 遞延稅款的增加
EVA稅收調整 = 利潤表上所得稅 + 稅率 ×(財務費用 + 營業外支出 - 營業外收入)
加權平均資本成本(WACC) = 債務資本成本率 ×(債務資本市值/總市值)×(1-稅率)+股本資本成本率 ×(股本資本市值/總市值)。
三、eva在企業績效考核中的意義:
採用EVA指標評價財務業績,具有一定的優勢:
1、考慮了權益資本成本:
我國現行的財務會計只確認和計量債務資本的成本,沒有將權益資本成本從營業利潤中扣除,這樣計算出來的會計利潤不能真實評價公司的經營業績。同時也會使經營者誤認為權益資本是一種免費資本,不重視資本的有效使用。
EVA能將股東利益與經理業績緊密聯系在一起,同時,由於經濟增加值是一個絕對值,所以,EVA的使用能有效解決決策次優化問題。因為,增加EVA的決策也必然將增加股東財富。例如,採用投資報酬率作為部門經理業績考核指標時,部門經理將會放棄高於資金成本而低於目前部門投資報酬率的投資機會,或者減少現有的投資報酬率較低但高於資金成本的某些資產,以提高本部門的業績,但卻損害了股東的利益。EVA可以避免內部決策與執行的沖突,使各部門目標與整個企業目標一致。
表:部門經理基於ROI或EVA做出的決策及其結果:
註:ROI1為在不考慮新投資機會情況下的計劃投資回報率;ROI2為新投資機會的投資回報率。
2、能較准確地反映公司在一定時期內創造的價值:
傳統業績評價體系以利潤作為衡量企業經營業績的主要指標,容易導致經營者為粉飾業績而操縱利潤。而EVA在計算式,需要對財務報表的相關內容進行適當的調整,避免了會計信息的失真。調整的目的在於創造一種能使管理者像所有者一樣行動的業績計量方式,其具體目的包括:調整穩健會計的影響(如研發費用資本化、先進先出法)、防止盈餘管理(如不提壞賬准備)、消除過去的會計誤差對決策的影響(如防止資產賬面價值不實)等。
3、能較好地解決上市公司分散經營中的問題:
公司下屬的各部門均可根據各自的資本成本來確定部門的EVA財務目標,這些目標還應該通過部門間的而溝通來互相協調和互補。每個部門可同時制定長、中、短期目標,用於不同的財務目的。公司總部則可根據公司的總體規劃和總資產以及部門的EVA指標,綜合制定公司的EVA目標。因此,許多經營上的問題,如是否接受新的投資項目、公司的分散經營范圍如何確定、是否放棄某個部門或某項投資,其答案都取決於股東的價值是否增值、EVA能否實現。
4、可作為財務預警指標:
首先,EVA作為一種創值指標,由於它不僅考慮了公司使用的全部資本,充分利用了公司提供的全部公開信息,而且考慮了風險、含有企業外部的市場信息。而傳統的創利指標完全依賴於企業內部的報表信息。所以相對於傳統的財務指標,EVA更具有信息可靠性;
其次,由於EVA針對現行的會計政策進行了一系列的調整,減少了企業通過改變會計政策的選擇,改變資本結構,進行盈餘管理的空間,相對於傳統會計指標,它能更真實的反映企業的經營狀況;
最後,EVA相對於傳統的創利指標,特別是企業處於規模擴張的情況下,能較早地發現企業的經營狀況不佳。
5、是一種有效的激勵方式:
目前國內大多數企業的薪酬制度是固定薪金制,不能對經營者形成有效激勵。而EVA激勵機制可以用EVA的增長數額來衡量經營者的貢獻,並按此數額的固定比例作為獎勵給經營者的獎金,使經營者利益和股東利益掛鉤,激勵經營者從企業角度出發,創造更多的價值,是一種有效的激勵方式。
6、能真正反映企業的經營業績:
EVA與基於利潤的企業業績評價指標的最大區別在於它將權益資本成本(機會成本)也計入資本成本,有利於減少傳統會計指標對經濟效率的扭曲,從而能夠更准確地評價企業或部門的經營業績,反映企業或部門的資產運作效率。
7、注重公司的可持續發展:
EVA不鼓勵以犧牲長期業績的代價來誇大短期效果,也就少不鼓勵注入削減研究和開發費用的行為。EVA著眼於企業的長遠發展,鼓勵企業經營者進行能給企業帶來長遠利益的投資決策,如新產品的開發研究、人力資源的培養等,這樣杜絕了企業經營者短期行為的發生。因此,應用EVA不但符合企業的長期發展利益,而且也符合知識經濟時代的要求,有利於整個社會技術的進步,從整體上增進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與加快社會產業結構的調整。
『肆』 什麼是經濟附加值(EVA)
美國的兩位咨詢顧問斯特恩和斯圖爾特於60年代發明了一種全新的價值評估體系,即所謂EVA(經濟附加值)方法。該方法對經濟利潤或企業價值創造提出了新的定義,並將其打造為一套完整的、足以取代傳統會計制度的指標體系。
EVA的概念十分簡單,其公式為:經濟利潤=企業稅後經營利潤減去資本成本。就是說,EVA方法用兩個因子來界定企業的經濟利潤或經濟附加值,即經過調整的會計利潤減去企業使用的全部資金的成本,兩者的差而非單單前者構成企業的真實利潤。這就是EVA與傳統會計體系的根本區別。在EVA方法看來,只有企業獲取的利潤大於或等於其投入資本的全部成本時該企業才真有真實利潤的產生,並為企業創造出新的價值,反之,則是在毀滅價值。這就為企業價值創造給出了清晰的定義。
『伍』 EVA的定義及如何計算
經濟學中EVA是Economic Value Added的縮寫,意為「經濟附加值」,又稱經濟利潤、經濟增加值,公司每年創造的經濟增加值等於稅後凈營業利潤與全部資本成本之間的差額。
1、EVA = 稅後凈營業利潤(NOPAT)-(【加權平均資本成本】WACC*【投資資本總額】TC)
2、其中,稅後凈營業利潤(NOPAT) =營業利潤+財務費用+投資收益- EVA稅收調整
3、或者:稅後凈營業利潤 = 銷售額 - 營運費用 - 稅收
4、或者:稅後凈營業利潤 =營運收入 ×(1-所得稅率)
5、經過拓展後可有公式:
稅後凈營業利潤 =息稅前利潤(EBIT)×(1 - 所得稅率)+ 遞延稅款的增加
EVA稅收調整 = 利潤表上所得稅 + 稅率 ×(財務費用 + 營業外支出 - 營業外收入)
加權平均資本成本(WACC) = 債務資本成本率 ×(債務資本市值/總市值)×(1-稅率)+股本資本成本率 ×(股本資本市值/總市值)
(5)EVA為股東創造價值擴展閱讀:
經濟附加值的作用:
1、衡量利潤
資本費用是EVA最突出最重要的一個方面。在傳統的會計利潤條件下,大多數公司都在盈利。但是,許多公司實際上是在損害股東財富,因為所得利潤是小於全部資本成本的。EVA糾正了這個錯誤,並明確指出,管理人員在運用資本時,必須為資本付費,就像付工資一樣。
考慮到包括凈資產在內的所有資本的成本,EVA顯示了一個企業在每個報表時期創造或損害了的財富價值量。換句話說,EVA 是股東定義的利潤。
假設股東希望得到10%的投資回報率,他們認為只有當他們所分享的稅後營運利潤超出10%的資本金的時候,他們才是在 "賺錢"。在此之前的任何事情,都只是為達到企業風險投資的可接受報酬的最低量而努力。
2、決策與股東財富一致
思騰思特公司提出了EVA 衡量指標,幫助管理人員在決策過程中運用兩條基本財務原則。第一條原則,任何公司的財務指標必須是最大程度地增加股東財富。第二條原則,一個公司的價值取決於投資者對利潤是超出還是低於資本成本的預期程度。
從定義上來說,EVA的可持續性增長將會帶來公司市場價值的增值。這條途徑在實踐中幾乎對所有組織都十分有效,從剛起步的公司到大型企業都是如此。EVA 的當前的絕對水平並不真正起決定性作用,重要的是EVA的增長,正是EVA的連續增長為股東財富帶來連續增長。
『陸』 Economic Value Added (EVA)是什麼意思
Economic Value Added (EVA)
全部釋義和例句>> 經濟增加值(伊娃)
經濟附加值(Economic Value Added,簡稱EVA)
與每股收益、股本回報率或自由現金流等其他傳統的評估方法相比,EVA能更准確地反映經濟現實和會計結果
EVA不僅將管理重點放在為股東創造價值上,還幫助投資人和管理者更好地評價、觀察和理解公司的驅動因素和破壞因素
『柒』 經濟增加值EVA的指標怎麼算
經濟增加值指稅後凈營業利潤減去資本成本後的余額。工業增加值指工業企業新創造的價值。
EVA(Economic Value Added)是經濟增加值的英文縮寫,指從稅後凈營業利潤中扣除包括股權和債務的全部投入資本成本後的所得。其核心是資本投入是有成本的,企業的盈利只有高於其資本成本(包括股權成本和債務成本)時才會為股東創造價值。
工業增加值是指工業企業在報告期內以貨幣形式表現的工業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是工業企業全部生產活動的總成果扣除了在生產過程中消耗或轉移的物質產品和勞務價值後的余額;是工業企業生產過程中新增加的價值。增加值是國民經濟核算的一項基礎指標。各部門增加值之和即是國內生產總值,它反映的是一個國家(地區)在一定期時期內所生產的和提供的全部最終產品和服務的市場價值的總和,同時也反映了生產單位或部門對國內生產總值的貢獻。因此,建立增加值統計,將為計算國內生產總值提供可靠依據,是建立資金流量的基礎。
『捌』 求EVA(經濟增加值)的計算公式
經濟增加值的計算公式為:經濟增加值=稅後凈營業利潤-平均資本佔用*加權平均資本成本
其中:稅後凈營業利潤衡量的是企業的經營盈利情況;平均資本佔用反映的是企業持續投入的各種債務資本和股權資本;加權平均資本成本反映的是企業各種資本的平均成本率。
使用經濟增加值指標進行績效評價的效果主要包括:提高企業資金的使用效率;優化企業資本結構;激勵經營管理者,實現股東財富的保值增值;引導企業做大做強主業,優化資源配置。
(8)EVA為股東創造價值擴展閱讀
經濟增加值產生的背景:
經濟增加值的產生是源於企業經營目標的討論。早期,大家普遍認為企業經營的目標是利潤最大化,即追逐經營利潤。這個觀點是與當時的社會經濟環境相適應的。
那個時候的企業,大概在19世紀到20世紀初,規模很小,一般都是私人經營、自負盈虧,投資者和管理者往往是一個人,不存在委託代理的機制問題。
到了20世紀,隨著資本市場的發展以及社會經濟的進步,企業的規模越來越大,經營企業的難度進一步加大,原來的企業所有者開始聘請職業經理人管理經營企業,而自己只是負責提供資金等各項資源。企業的經營權和所有權出現分離,這個時候委託代理機制開始形成。
委託代理機制產生以後,就有了股東與經理人的概念。此時企業經營的目標就變成了給股東創造更多的財富,而不是僅僅追求利潤最大化。股東投入很多資源,當然要求獲得更多的回報,這就是資源使用效率問題,綜合考慮資源的投入與產出。
因此,評價一家企業好壞,就看這家企業是否能給股東帶來更多的財富,於是1989年思騰斯特公司提出了EVA的概念。他們認為,股東投入的資源是有成本的(機會成本),只有企業的盈利超過投入資源的機會成本,才能為股東創造價值。
經濟增加值衡量的是企業對投入資本的使用效率,比如同樣是獲得了100萬凈利潤的兩家公司,A企業投入了50萬資本,B企業投入了200萬資本,很顯然A企業對資本的使用更有效率,A企業能給股東創造更多的價值。